中国音乐简史名词解释2

更新时间:2023-12-04 08:2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弘一”法师:即中国早期著名艺术教育家李叔同、于1918年在杭州剃度入佛门后的法号。李叔同在出家前曾对中国近代音乐、美术教育,以及将欧洲的话剧传入中国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国早期相当一批美术、音乐家(如丰子恺、吴梦非、刘质平等)都曾是他的学生。

上海工部局管弦乐队:这是20世纪在上海英租界建立的一支具有相当水平和规模的职业性管弦乐队。作为管弦乐队的编制,正式建立于20年代初。常任指挥是意大利钢琴家、指挥家马里奥?帕契(他的中文名字叫“梅百器”)。其乐队成员最初一直是由外籍演奏家来担任,其中有些演奏员还同时在国立音专兼任教学(如富华、佘甫磋夫等),至30年代中期逐步吸收一些中国的演奏家加入。由于它是当时在中国唯一一支有水平的交响乐队,曾对我国许多音乐家及音乐爱好者影响颇大。 新音乐:“新音乐”一词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多次提到。最早此概念由曾志忞提出是指“学堂乐歌”中的歌曲;“五四”运动后,萧友梅提到的“新音乐”是指借鉴西方音乐创作方法创作的音乐,与传统民间音乐相对;30年代黄自提出的“新音乐”是指建立中国的民族乐派之音乐;新音乐社于1940年1月创刊于重庆的音乐期刊名;另外在左翼音乐运动中使用“新音乐”一词,是指无产阶段烦人革命音乐。

江南丝竹:是中国传统器乐中丝竹类的重要乐种。它原先主要流传于苏南、浙江一带,近代在上海获得大的发展,并进一步扩大其影响,成为全国著名的乐种。这个乐种有结社合乐的传统,如辛亥革命后成立的“钧天集”、“清平集”、“雅歌集”等社团,在传播江南丝竹乐曲、培养演奏人才、发展乐种艺术方面都作出了有益的工作。

山歌社:这是在抗日战争后期,由重庆国立音乐院理论作曲系学生所创办、以研究中国民歌为主的学术组织。由郭乃安、潘名辉、谢功成、王震亚、严良堃、伍雍谊等人为主,并得到了当时作曲系有关领导江定仙、陈田鹤等音乐家的支持。他们曾为许多当时受欢迎的民歌配以富于艺术性的钢琴伴奏,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有的艺术价值、深得歌唱家的欢迎,还在对中国音调的多声化探索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民歌研究会:这是在抗日战争期间,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师生发起成立的、专门从事中国民族音乐研究的群众性学术组织。当时的音乐系主任吕骥,曾对这方面的工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关心,他著

名的《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一文正是为该会的工作开展所写的。安波、李劫夫、马可、张鲁等均是这个团体的主要成员,曾对我国西北民间音乐作了许多建设性的工作。 新音乐社:“新音乐社”是1939年底成立于重庆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音乐社团,曾在昆明、贵阳、桂林、缅甸仰光、新加坡等地建立分社。主要领导人有李凌、赵沨、林路等。1940年1月出版了《新音乐》月刊。

育才学校音乐组:育才学校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所创办的一所特殊职业学校。其学员均是选自各难童收容所、具有一定天赋的孩子,入学后一切有关学习、生活、以及学成后的谋职等均由学校给以解决。这所学校在体制上接近于“又工又读”的工读互助性质,经费完全由陶行知向社会募捐,政治上间接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关心和指导。音乐组先后由贺绿汀、任光、李凌、任虹等人负责,曾先后培养了杨秉荪、杜鸣心、陈怡鑫、巫漪丽、熊克炎、卞祖善等音乐家。

《东西乐制之研究》:这是中国音乐学家王光祈以欧洲新提出的比较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音乐及欧西音乐的不同乐制进行初步比较研究的一本著作,写于1926年。他的这类研究对后来日本的比较音乐学研究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启发和推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iw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