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涉及丰县记载勘误

更新时间:2023-06-04 12:5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元明清三朝,都曾撰修了《一统志》。元代的《一统志》我们今天仅仅能看到一点残卷,明代的《一统志》因编撰仓促,记载疏漏讹误之处太多,故而为后代学者所诟。满人入关后,也先后三次组织编撰了《大清一统志》,分别为康熙、乾隆、嘉庆三朝。其中以嘉庆十七年开始重编、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完成的版本,入载历史资料最为丰富,但因为取材内容截止到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为下限,所以称为《嘉庆重修一统志》。嘉庆朝所修《一统志》记载的“徐州府丰县”条下,资料较以往增多,但仍见很多错误,笔者披阅诸史,参照当代丰县考古发现,对涉及丰县部分进行勘误,以备文史爱好者参考。

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涉及丰县记载勘误

清.张日章纂辑 许砚君勘校

【表】略。

【分野】:

铜山、萧、砀、丰、沛五县天文房心,分野大火之次。

【建置沿革】:

雍正十一年徐州升为府,领州一、县七,丰县为其一。丰县,在府西北一百五十里,东西距五十五里,南北距八十里,东至沛县界十五里,西至山东兖州府单县界四十里,南至砀山县界四十里,北至山东济宁州鱼台县四十里,东南至萧县界一百四十里,西南至砀山界七十里,东北至兖州府藤县界一百四十里,西北至济宁州金乡县一百里。秦沛县之丰邑(按,丰县秦代置县,与沛县无隶属关系,秦汉之际,丰县亦未有丰邑之称,后人皆因太史公《史记》所载,不加考证,人云亦云罢了,秦汉两朝丰县疆域、县城皆小沛不可比。),汉初置县(按,错如上。),属沛郡。后汉属沛国,晋因之。宋属北济阴郡,泰治时入魏,因其旧,正光中入梁,寻复入魏,孝昌二年于下邑城置砀郡,兼置安阳、砀二县(此二句与丰县无关,却载入丰县条下,可见校对之疏。),北齐改属永昌郡,隋改属彭城郡,唐属徐州,五代、宋、金因之,元宪宗二年改

属济州,至元八年属济宁路,至正八年还属徐州,明不改,本朝属徐州府。

【风俗】:

贱商贾,务稼穑,尊儒慕学,得洙泗之俗(《隋书.地理志》);无林泽之饶,言多楚音,朴直舒徐(《寰宇记》);霸者之余,以为俗(陈师道《州学记》)。

【城池】:

丰县城,周五里有奇,门四,明嘉靖三十年筑。本朝顺治年阎(按,即阎玿。)修,乾隆三十八重修,嘉庆二年加筑护城堤。

【学校】:

丰县学,在县治东南,明嘉靖三十九年建,本朝雍正五年修,乾隆二十年重修,入学额数十六名。

【山川】:

白驹山,在丰县西南,《县志》在县东南十五里。相传汉高祖大会父老于此,歌《白驹》以留宾,故名。明成化间尤高三丈余,嘉靖末屡经黄水沙壅,其迹渐平。(按,此条考证可嘉,县志载白驹山在东南,但考明清之际丰人季之瀚自号白驹山人。季之瀚,丰西南季庄人,其著作亦曰《白驹山樵集》,其家近白驹山。以此可证,县志所载失误。)

华山,在丰县东南三十里,一名东华山,亦名小华山,周十余里,有三峰,其巅石皆方平,稍西,削壁千仞,又西为华起,有自然石级,可以登蹑。一名岚山,其阳有洞五,曰会景、虚白、碧寒、太元、太乙,皆极幽胜。后峰亦名堕山。(按,昔日丰县最幽之境,今不复存也,华

山毁于建国后,政府开山卖石,数千年封建时代,丰县先人护之如命,明代曾立华山保护碑,建国后的1975年前后,毁于当地政府,现为一大坑,仅存岚山余脉。)

黄河:经砀山北丰县南,嘉靖四十年大河淤塞,自赵家圈泛滥而北,入丰、沛二县,正德四年,河决曹县,直达丰沛,既又决沛县南飞云桥入运河。(又)嘉靖四十年,自萧县赵家圈泛滥而北,至丰县南棠林集,分为二股,南绕沛县戚山南二里,经杨家集入秦沟;北自丰县华山东经(沛)县西南马村集(按,即今铜山县马坡村附近。),亦入秦沟,又华山东北分流,出飞云桥,散为十三道,纵横至湖陵城口,入漕河。又逾漕河,漫入昭阳湖。浩渺无际,而河变极也。乾隆三年,增设通判一员,分管丰、萧、砀三县河务,十四年,挑浚铜、沛、丰、砀四邑黄河淤塞。又雍正十七年,修筑丰沛境内太行堤,又修北岸遥堤,二十四年修筑丰、砀、铜、沛四属黄河南北两岸堤工。

华家坡河,在丰县西南二十里,源出砀山,自费家楼(按,即今丰县宋楼镇费楼村。)西入丰县界二十里归清水河。本朝乾隆二十三年。

顺堤河:在丰县境,源出山东单县,下由沛境四十里归昭阳湖,本朝乾隆二十三年。

泡河:在沛县南,自山东单县流经丰县北,又东迳沛县,循城东南至泗亭驿合于泗,亦名包(按,应为苞)水,《汉书.地理志》:平乐县南有泡水,东北至沛入泗;《水经注》:黄水自丰县于泡水合,自下通谓之泡水,旧有梁,谓之泡桥。

丰西泽:在丰县西(按,应为县西南。),《汉书.高帝纪》:高祖为亭长,为解纵所送徒,高祖被酒,夜径泽中,有大蛇当径,乃前,拔剑斩蛇。《水经注》:泡水径丰西泽,谓之丰水,东迳大堰,水分为二,又东迳丰县故城南。《括地志》:斩蛇沟,在丰县(按,缺“西南”二字,让丰人亦茫然。)十五里,水出平地,下入泡水。

大泽:在丰县北。《汉书.高帝纪》:母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寰宇记》:在丰县北六里。(按,此大泽与《汉书》所载大泽非一处,考秦汉地理,惟丰县西南有大泽,唐宋时,丰西南大泽渐涸,丰县城东北始有水泽,后人多以其泽为大泽,误也。)

【古迹】:

丰县故城,即今丰县治,本秦沛县之丰邑(按,错与前同。),二世元年,高祖起兵于沛(按,刘邦起兵于丰,而丰沛,可知编者对两汉史不精通而致。),收沛子弟还守丰,二年,秦泗州(按,此处错误甚为可惜,应为川,可知其时编撰人员考证校对之草率以此可见。)监平将兵围丰二日,出与站,破之。命雍齿守丰,引兵之薛,魏将周市使人说齿,齿反为魏,沛公引兵攻丰,久之乃拔。《元和志》:丰县东南至徐州一百七十五里,本汉县,宋属北济阴郡,北齐改属永昌郡,隋改属徐州,(丰县)《旧志》:明嘉靖五年河决城陷,还(按,非还,而新治,在华山之阳。)治于县东南华山,三十年,复还旧治。

灰城:在铜山县(按,今属丰县范楼镇,民国时讹传为虺城村,虺城故址在山东微山县微湖中,后人又有推波助澜者,错甚。明清徐州志、

清铜山志皆为灰城。)西北一百里,又西北二十里有仓城(按,即今丰县食城村。),皆昔时(按,或指秦汉。)储粮屯兵之所。

曹马城,在萧县(按,清康熙《江南通志》载为丰县,而中有古塔之句,可知非丰县境内。)西北七十里,中有古塔,又有郭城(按,康熙《江南通志》亦云在丰县,非。),在旧城西南二十五里,相传五代周时所筑。

邀帝城,在丰县西南二十里,相传汉高祖还乡,父老邀之于此,因名,亦曰邀驾城(按,邀,迎也。可知此地乃父老迎驾汉高归故里之处。)。

偃王城,在丰县北五十里,相传徐偃王(按,县志云宋偃王城,考,二说皆非,当为春秋时丰国偃王。)所筑。

午沟里,在砀山县东北接丰县界,北去丰县五十里,朱温生长于此,尝改为衣锦乡。(按,即今砀山县葛集镇朱兰店附近。)

朱陈村,在丰县东南。唐白居易《朱陈村》诗: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一村为两姓,世世为婚姻。(按,百余里,文学之作,非实指,如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凫鷖亭,在丰县东(按,应为东北池上,今丰县故城河外。)池上,宋治平间知县关景仁建,为游宴之所。

厌气台,在丰县,《寰宇记》:在县城中,始皇东游,以厌王气,筑此。宋王禹偁作铭,亦名秦台。

高祖故宅,在丰县,《汉书.高帝纪》:沛丰邑中阳里人。《魏书.地形志》:丰有汉高祖(旧)宅;《寰宇记》:在丰县城内。旧志又有

萧何故宅,县治东门北城下,卢绾故宅,在县治西北隅。(按,后人把三人旧宅讹为一处,丰史之失也。)

枌榆社,在丰县东北,《史记.封禅书》:高帝初起,祷丰枌榆社;《汉书.郊祀志注》晋灼曰:社在丰东北十五里,高帝里社也。后汉章和元年遣使祀丰枌榆社。(按,《史记》、《汉书》所注引,在东北十五里,一说张晏,一言晋灼,可知东汉末史家撰著,乃抄书耳,不足凭。但后人往往据此而言,失误。)

吴康镇:在丰县南,唐文德元年,感化军帅时溥自将步骑七万,屯吴康镇,朱全忠、朱珍与战,大破之,《通鉴注》:丰县有吴康里。(按,即今宋楼镇南聂洼附近。)

华山集,在丰县东南三十里,元曾设巡(检)司于此(按,即元代学士袁遵道、左丞袁涣故里,有三绝碑,今淤于地下。)。

贺堌集,在(沛)县(按,今属丰县。)西北四十五里。

天津桥,在丰县中阳坊。

龙务(按,应为雾。明末清初讹传为刘邦母交蛇处,错甚。)桥,在丰县东北五里。

【陵墓】:

丁公墓,在丰县北六里。(按,丁公者,丁固也,一说季布异父弟,唐司马贞谓季布舅,秦四川郡薛人。宋乐史《太平寰宇记》云,在县东北六里,《前汉书》:“季布母弟,为项羽将,窘高祖于彭城(应为彭城西萧县,萧县南有丁公山,或追遇高祖处。),高祖急顾丁公曰:‘两

贤岂相厄哉?’公遂缓追,及高祖得天下,公谒见,高祖徇众曰:‘丁公为项羽臣不忠,使项羽失天下。”遂斩之以励人臣,葬于此。) 雍齿墓,在丰县北九里(按,此载太讹,什邡侯之墓在四川,何来丰北之有?)。

周勃墓,在丰县东北十二里,又周亚夫墓在其左。(按,二侯之墓在陕西,此为周氏丰县后裔明代所筑之衣冠冢云,或凭之而吊先祖罢了。非周氏父子真墓。由是观之,可知东汉之后史学者,考据之道,疏也。)

李若谷墓,在丰县北五十里,其子淑墓祔焉。(按,李氏二公之墓在洛阳邙山,非在丰县,李氏故园之墓乃其先祖之陇,前有宋庆历五年所立李氏世德碑,李淑撰文,李寿朋篆额。疑为李如谷书丹。)

【祀庙】:

汉高祖庙,(截止清嘉庆时)徐州有四,(一在)铜山东南,一在沛县泗水亭,庙前旧有延熹十一年碑,遗石在水中。一在丰县治中阳坊,一在丰县西北十二里。(按,丰县高祖庙有二,最早在丰县西南中阳里,即枌榆祠,后汉后更名高祖庙,五代后,迁建于丰县城中阳坊,庙无声于民间,后庙易为寺,曰邀帝寺,仍奉祀汉高帝,清末毁于黄水,民国重建,规模减小,建国后拆毁。今丰县西南二十里有故址。另在县城,即五代刘知远敕建,建国后拆毁。言丰县西北十二里者,实西王庙(西皇庙)之误为汉高,不学无术之举也。明《一统志》未载,明县志亦未载,顺治丰志附会而错载,康熙《一统志》因错录,而后有从错者,惜哉,如此修国史,阅国史可不辨乎?)

光武庙:在丰县北八里,今名东皇庙。(按,明版县志及一统志皆无载,可知所谓光武庙者,始建于清,但天下言光武庙者,皆曰世宗庙也,刘秀无东皇之称,考,东(隍)皇庙与东王庙实一,乃道教之庙观,祭祀东皇太乙之所,非祭祀刘秀。明末清初,百姓道佛混淆,道观有僧,寺庙有道。光武庙,清顺治版丰志附会错载,康熙《一统志》因之。)

【寺观】:

福胜寺,在丰西二十里(按,应为丰西南,即宋楼镇许口村西首有故址,今存残碑。),元至正三年建。

大圣寺,在丰县北四十里,即大圣院,有石碣,唐贞元十七年建。(按,即今丰县城北大圣村后,有遗址、清初残碑。)

兴教寺,在丰县西北,北齐天保二年改曰白塔寺,隋开皇十三年改曰道成寺,唐上元中改曰重光寺,宋建炎中迁东北隅,明洪武中,河决寺废,(后)重建于此(按,即今永宁寺址。)。

洞真观,在丰县城堤外北隅,元至正二十五年,改为曲全宫。(按,“曲豆晨烟”为明代古丰八景之一,宫观毁于清末。)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il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