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案例分析
更新时间:2024-01-15 01: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案例分析
1、幼儿东东,因打了人,没有拿到小红花,而其他小朋友都拿到了。当天妈妈来接时,他不肯回家,非要拿到小红花才肯离园。经过说服,他明白了道理。从第二天起,他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每天都要问老师:“我今天表现好吗?”一天,老师说他有进步,给他一朵小红花,东东高兴极了。 请用自我意识及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的有关原理对材料进行分析。
幼儿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他们的自我评价常常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特别是在幼儿初期,往往不加考虑地轻信成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评价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重复,幼儿的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过高评估自己,自我评价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东东对在自己的评价也体现了幼儿的自我评价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
2、幼儿教师体罚
请你结合著名幼儿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谈谈幼儿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实施教育?如何看待教师的体罚行为?
著名幼儿教育家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都体现出尊重幼儿、平等对待幼儿、要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到知识,切忌以教师的观点去控制幼儿的发展。比如:陈鹤琴先生提到过,对待幼儿的过失,如果用训斥、讥讽
或变相惩罚甚至体罚来对待,就可能使幼儿为逃避灾难而说谎,这势必影响到幼儿身心的正常发展。
幼儿园事故中有一项是指由于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导致的后果。体罚是指教师的行为造成幼儿人体损害的一种行为。广义的体罚还包括变相体罚,如罚蹲下起立、罚站、罚跪等。老师体罚幼儿园幼儿,无论从良心、道德还是法律上来讲,都是不允许的。
教师因故意行为造成幼儿伤害的,法律也有相应的责任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对未成年幼儿和儿童实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42条进一步指出: “对体罚幼儿情节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惩罚事件不仅对儿童的身体有伤害,同时更伤害了他们的心理,儿童的家长有通过法律讨回公道的权利。 从理论上说,学校如果办得完美,自然就用不到惩罚;因为学校不容易办得完美,惩罚也就不能废除了。惩罚应有原则:教儿童明了规则的意义;使儿童了解规则是公共应遵守的纪律;惩罚不得妨害儿童身体;惩罚不得侮辱儿童的人格;惩罚不得妨害儿童学习;在可能的范围内须尽力顾全名誉;须鼓励儿童勇于改过,引起他们的自爱;履行步骤:友谊式劝导——命令式的警告——提示姓名——分座。
3、光明日报:幼儿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幼儿学外语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热点,上英语兴趣班已成为一些幼儿家长的首选,书店里幼儿英语教材也越摆越多。有的英语教育公司一套幼儿英语教材要收5000多元,有的“双语”幼儿园半年收费达6800元。一些家长质疑:幼儿学英语作用究竟有多大?幼儿英语应该怎样学?
根据这些现象,谈谈如何正确理解幼儿园教育的几大原则。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教育工作原则中提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第十二条指出:“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心理和生理的卫生保健工作。”针对心理不健康的儿童,幼教工作者要在工作中利用游戏创设良好的心理疏导环境。幼儿园教育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1)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和谐发展。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不应片面追求幼儿的特长和技能。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明确,办特色园、特色班或者兴趣小组必须以提高幼教质量、促进幼儿的发展为落脚点。幼儿教育的任务是为幼儿基本素质的发展服务,不能盲目追新求异。显然,幼儿盲目地学习外语是违背全面发展原则的。
(2)尊重儿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①儿童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有其特有的价值。②强调儿童学习的自动化和自律。③在人生的早期阶段,儿童是通过操作来学习的。④儿童会做的是教育的出发点。⑤所有的儿童都能在适宜的条件下发展的潜力;幼儿在教师的眼中不应该有智愚之分,而只有发展阶段和速度的快慢
1
之别。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与幼儿心智能力相匹配的教育目标、内容、形式和材料等。⑥在教育过程中成人和同伴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⑦幼儿园教育不仅是儿童与知识、材料之间建立联系,而且也是儿童与环境、与人之间的接触。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儿童观的建立,人们逐渐认识到,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平等关系,即儿童在人格上与教师或者成人是平等的,需要得到尊重和承认。幼儿园教师在处理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时应该注意:①态度诚恳,和蔼可亲,对儿童表现出信任和忍耐。②要尊重儿童,重视儿童的感受。③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师要熟记每个儿童的名字,说话的语调和速度恰当,运用恰当的语言,说话态度要友善,注意与儿童的目光接触,善于倾听。
(3)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了解儿童的年龄特点,了解该年龄段儿童的发展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同时,教师应该舍弃以往那种面向中间、舍弃两端的做法,面向每一个儿童,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许多幼儿对学习外语并没有足够的兴趣,并且学习外语并未被证明越早越好,因此,其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4)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幼儿在自然的生活中身心健康地发展。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指保教结合,日常生活活动与教育活动相结合,处处渗透教育,在各个环节注意幼儿身体的养护,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幼儿园实践当中,一些保育员教师对一日活动各环节的作用认识单一、片面,把保育和教育两者的界限划分得过清,以为保育就是管好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保证孩子的卫生和安全;教育就是传授给幼儿知识,掌握技能,结果割断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
(5)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成长的。理论研究认为,幼儿的学习乃至整个发展都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完成的,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①物质条件。幼儿园应该有足够的室内和户外活动空间,应该有丰富的游戏材料和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同时,优美、整洁的物质环境也是十分必要的。②精神环境。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是由人的因素构成的,是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关键。在幼儿园教育中,园长的观念、管理水平与教师的观念、专业素质、人格品质等,对幼儿成长的影响既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弥补幼儿园物质条件的不足。
(6)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儿童的权利,是学龄前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这个新的世纪里,我们更要强调游戏的教育作用,把它看作是幼儿园教育当中的基本活动。
(7)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这是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发展趋势。教育仅仅局限于幼儿园内部是不够的,充分利用来自各种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经验的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发挥各类环境、各种力量的合力作用,将使教育更开放、更经济、更生动活泼、更有意义。
4、在伦敦举行的2000年父母与子女会议上,英国“0至3岁”公司总裁马修·梅尔梅德说,很多父母热衷于让幼儿玩大量的益智玩具,安排幼儿进行各种“开发智力”的活动,希望借此提高孩子的语言、认知等能力。如果学习压力过重,幼儿的大脑会不堪重负。这样,孩子长大后容易对事物缺乏兴趣和好奇心,竞争力弱,不善于为人处事。
请谈谈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总有重智育轻体育、重知识轻道德的表现,其原因是什么? 这种现象的存在有着诸多原因:
(1)长期文化传统的影响,作为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人们较为重视给予儿童足够的文化知识,至于其他方面则可忽视。
(2)家长的功利需要。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目前,在我国城镇家庭中独生子女约占90%以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十分普遍。许多家长过早地为孩子选择职业定向,学习一技之长,希望孩子能够在人才竞争中取胜。而作为幼儿教育目标当中一些基本的内涵则被忽视和削弱了,如幼儿的人格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素质的提高等。
(3)应试教育的压力。由于升大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当中,而这种竞争也已经广泛深入地影响到幼儿教育阶段。在社会上风行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等,无不反映出应试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影响。正因为上述原因,家长和幼教机构难以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表现为重知识
2
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的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干扰和影响了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贯彻实施。
幼儿体、智、德、美各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特色园”、“兴趣班”的做法常常只注重幼儿的某一方面发展,盲目攀比,拔苗助长,如果利用不好会压制幼儿的正常发展,无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最终造成幼儿思维、个性发展的扭曲,与人们愿望适得其反。
5、军军是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小朋友,老师刚与他接触时觉得难沟通,几乎无从下手,但是经过几天观察,发现他其实很聪明,一遇到新鲜事就会发问,原来他的好奇心这么强,而且他与小朋友相处挺好的。他就是不愿意上课。上第一节课时,他的兴趣不大,只坐了几分钟。上第二节课时,老师课前与小朋友做了3个游戏,这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也过来加入到队伍中。这时老师表扬了他,还给他贴上了五角星,他非常高兴,老师又告诉他;“你以后好好上课,我每节课给你贴小星星。”那天放学以后,老师就表扬了他,在班上给他做了值日生。他的兴趣马上高涨起来。后来,老师与他成为“好朋友”。下课时他会与老师玩、聊天。现在也愿意上课了,而且有时还提出好多问题。小朋友和老师都夸他进步大,也都越来越喜欢他了。 请谈谈教师与幼儿沟通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教师与幼儿进行沟通需注意的问题有:
(1)注意倾听。教师要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表示关注、接受和鼓励幼儿的谈话,在倾听时,教师要有耐心,还要细心揣摩和理解幼儿语言中潜在的意义。
(2)注意身体姿势。一名具有良好沟通技巧的教师在与孩子谈话时,会注意自己的声音、姿势以及运用和强调的词语。
(3)语言的表达要简明,易于理解。
(4)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教师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使幼儿了解教师的想法。
6、谈谈上述活动区的创设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意义。 幼儿园活动区创设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意义表现为:
(1)可以作为正式学习的延伸并丰富教育活动。在上完课或集中教育活动之后,幼儿在活动区内可以通过相应材料的操作来复习、巩固与应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目标内容丰富,有些能通过上课等正常学习来实现,而有些则要通过游戏、自由活动等非正式学习来实现,如培养交往能力、独立自主性等。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活动区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2)有利于幼儿个体充分发展。在活动区内,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能力、水平自选活动,轻松自主,没有心理压力,不受局限,获得充分的活动机会,任思维和想象自由驰骋,并体验成功及活动过程的愉快,增进交往,发展社会性和健康人格。
(3)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教师既可以在孩子自选活动中给予具体的个别指导(如指导正在搭积木的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又可以利用活动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小组或个别教育(如在音乐区进行分组教学、练习某种节奏等)。许多地方活动区既是教学活动场所、幼儿自选活动场所,又是教师个别教育的场所,一区多用,发挥了综合的教育功能。
(4)有利于提高幼儿自由活动的效率,规范幼儿的行为。丰富多彩的活动区活动能有效地避免幼儿以往自由活动时出现的无所事事、无聊乏味地浪费时间,甚至追逐打闹或出现破坏性行为等种种不良现象。
7、星期一,A老师埋怨说:“萱萱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B老师颇有同感地说:“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A老师接着说:“可这些家长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给我们提这样那样的意见,好像我们当老师的还不如他们懂得多,真拿这些家长没有办法……”
请你运用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有关理论,分析和评论A、B老师的教育观点,并具体谈谈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与目前存在的误区。
3
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从家庭环境进入迥然不同的集体环境的新入园幼儿来说,家园合作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1)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与经济关系,使这种教育具有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同时,幼儿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可谓是人才济济,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 (2)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教师、家长均作为孩子的教育者,是对幼儿实施促进发展教育的主体,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重视并主动做好家园衔接工作,使幼儿园与家长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统一认识,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园双方配合一致,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
目前,家园合作还存在一些误区。一是认为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而家长大部分不懂教育;二是家长认为自己忙,没有时间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三是教师只在知识上要求家长配合,家长也只愿意督促孩子写字、做算术题、背英语单词;四是认为家长与老师“各司其职”,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老师管。这造成了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方法的脱节,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正常教育工作。案例中的A、B两位教师的观点正是否认了幼儿园与家庭的紧密伙伴关系,否定了幼儿教师、家长均为幼儿的教育主体,其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
8、某幼儿园活动场地上,孩子们自由地选取各种材料,和自己的伙伴一起构建游戏场地,器材的组合一变、使用的方法一变、活动的伙伴一变,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也随之而改变,时而是孩子们的“滑雪场”,时而是“勇敢者之路”,时而是“地雷区”,时而又成了“大森林”,在不同的情境里孩子们主意越来越多,玩法各式各样,玩得也越来越自在尽兴。教师在旁边自如地进行指导。 请谈谈幼儿教师如何使教学游戏化,并在课程开展中恰当地使用语言法。
(1)实施游戏化方法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游戏活动教育化;二是教育活动游戏化。在游戏过程中,融入教育目的,使游戏活动教育化,如角色游戏,它是儿童期最为典型的游戏,是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语言的重要游戏;结构游戏,如孩子们在幼儿园可以搭积木、串木珠,从中让他们认识物体的形状、色彩、大小、轻重等特征,得到关于结构造型方面的知识技能;表演游戏,即教学中让孩子们表演童话故事、玩木偶,这些表演游戏都属于一种创造性游戏,可激发孩子的创造力;由成人编制的有规则的游戏则可发展儿童的动作、智力,培养其艺术审美能力。教育活动游戏化,主要是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它依靠玩具开展游戏化活动,依靠想象开展游戏化活动。因此,为使孩子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全面采用游戏化方法,这也是最为科学的育儿教育方法。
(2)语言法师儿童教师最常见和最普遍的教育教学方法,即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对儿童进行说教、劝说等,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通常,语言法主要是指故事法和讨论法。故事是儿童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应运用故事这种手段向儿童进行教育,向儿童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历史知识、自然常识以及领袖、英雄、科学家的事迹或成长过程。讨论也是儿童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自己教育自己,主动接受教育,而不是被动接受教育。对于年幼儿童应先从议论入手,以教师为主、儿童为辅的谈论,再逐步过渡到运用讨论法进行教育。这样,儿童就能积极主动参与讨论活动,从而获得正确统一的认识。因此,讨论法在儿童教育中有着其他教育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效提高了儿童认识、情感意志与行为水平,教师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4
9、萱萱今天是公共汽车的小司机,她见自己车上没有乘客,于是就大声嚷道: “快来乘车,我要开到动物园去了。”此时,娃娃家的妈妈推着娃娃来乘车,刚想上车,砚砚走来对娃娃家妈妈说:“这辆车不能乘,没有消过毒。”小司机听到了,连忙从座位上站起来,跑到积木箱前拿出一块绿色圆形积木,告诉他们: “我这辆车已经消过毒了,这是消过毒的标记。”经她这么一说,砚砚和娃娃家的妈妈都乘上了这辆公共汽车,小司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结合上面的案例说明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
儿童的游戏不同于成人的玩,游戏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1)游戏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游戏伴随着儿童成长。儿童通过游戏探索环境,从接触物体中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①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潜移默化地学到许多知识。如在爬攀登架的过程中能体会到空间和高低、在玩水的过程中会感觉到干与湿、玩积木的时候能体会并认识到大小、形状、颜色等。②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会不断地移动、.触摸、聆听,观察,这些感官刺激有助于培养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③游戏能够激发儿童创造力和思考力。儿童的创造力在游戏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如一个3岁的儿童在唱歌的时候把玻璃杯拿在手里当话筒,就充分表现出他的创造力。
(2)游戏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孩子们在游戏中作为集体的成员,开始学会相互理解,共同遵守规则,学会与人相处。借助游戏,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发展。在游戏中,他们首先学会发现自我,他们了解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别人会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反应、自己会对别人有什么样的反应等。
(3)游戏有利于儿童情绪的发展。通过游戏使儿童能够解决一些情绪问题,在试验性的、没有恐惧的情境中学习对付焦虑和各种冲突。①游戏是儿童表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往往全神贯注、无拘无束,显露出自己的真正本性。②游戏是儿童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③游戏有助于消除孩子愤怒的心情。在当代,有许多心理学家或教育家将游戏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治疗儿童的行为问题或者情绪问题。
(4)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身体锻炼和成长。它有助于儿童身体的成长。在童年的游戏中,有大量的运动性游戏,也是儿童十分感兴趣的游戏形式。
10、学期过了一半,小学一年级丁丁的新鲜感少了,他不再和以前一样兴奋。回到家,妈妈问他上学好不好,他的回答是上学没意思,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画画,还要做作业。中午,不能午睡。 丁丁感到还是幼儿园好。
结合案例谈谈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有什么不同?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点:
(1)教育的性质、目的不同。幼儿园的教育性质是非义务教育,因此,没有考试、考查等。它仅要达到为幼儿人小学做适当准备的目的,确切地说,是为幼儿做好心理、能力方面的准备。而小学教育不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这时学生上学是向国家尽义务,学校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查、检查以及由此引起的升级或留级,是国家对学生学习质量肯定或否定的体现。义务教育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在许多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如果孩子不上学,其家长要被罚款或判监禁等。由于以上教育性质、目的的不同,因此,它们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也不同。
(2)教育内容不同。幼儿园所学的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借助这些浅显知识达到发展幼儿与以后的正规学习有关的心理能力的目的。小学的教育内容是成体系的学科知识,确切地说,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它的抽象水平相对较高,与学生的生活有一段距离,这种学习内容只有当学习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
(3)教育方法不同。幼儿园教师应多采用归纳法,即让幼儿看到许多有关的现象,让幼儿开动脑筋,自己去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这中间教师启发提问、幼儿回答、幼儿归纳、教师小结等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小学教师则多采用演绎法,即教师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知识,然后用例题来证明此规律是正确的,这一过程与幼儿阶段的学习过程正好相反。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5
(1)发展幼儿与学习活动有关的心理能力,即观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想像、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
(2)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即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培养幼儿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性与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等。
11、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张某工作很忙,特地给3岁儿子买了一件玩具让他自己玩。张某忙完家务,给孩子准备洗澡水,叫儿子洗澡。连喊几遍,孩子说: “爸爸,我不洗澡,我没空。”爸爸给他讲道理,他却说: “不,我偏不。”张某生气了,一把抢过玩具,强行把孩子按人浴池。可是,趁张某拿浴皂的时候,孩子跑走了。张某气不过,抓住孩子狠揍了两下屁股,接着强行给他洗澡。孩子大哭大闹?? 分析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这个案例说明了这个孩子什么年龄特点? (2)这个阶段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3)这位“爸爸”的做法对吗?这种做法对孩子心理发展有何影响?
(1)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
(2)①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②出现对成人反抗的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观,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
(3)不对,容易使孩子要么养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性格。
12、某幼儿园大班在室内组织语言教育活动,正当大家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时,外面出来一群别的班的孩子在玩耍,喧闹的声音马上把孩子们的注意吸引了过去,大家开始相互交谈,老师大声提醒保持安静,也没有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这时老师突然停了说话,孩子们安静了下来,继续听老师讲故事。 试分析这次活动中幼儿教育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从幼儿注意发展的规律来论述。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幼儿的注意主要还是无意注意,而且已经相当成熟,许多事物都能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成人对幼儿注意的组织常是通过言语指示来实现的,通过言语指示,可以提醒幼儿必须完成的动作、应注意的情况。老师突然停止说话,孩子们安静下来,继续听老师讲故事,这是老师通过言语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来控制幼儿的注意活动。
13、3岁的小明上床睡觉前非要吃糖不可。妈妈一个劲地向他解释睡觉前不能吃糖的道理,小明就用高8度的嗓门哭起来,妈妈生气地说::“再哭,我打你”。小明不但没有停止哭叫,反而情绪更加激动,干脆在床上打起了滚。
请你分析一下引导儿童控制情绪的方法。
小明妈妈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无异于火上加油,使孩子的情绪更加激化。 引导儿童控制情绪的方法有:
1.转移法。对于小明睡觉前想吃糖的不合理要求,可以通过转移他的注意力的方法,儿童的注意力是容易转移的,如可以通过讲故事等其他儿童感兴趣的事物来转移小明的注意力。
2.冷却法。孩子情绪十分激动时,可以采取暂时不理睬的方法,孩子自己慢慢地会停止哭叫。
3.消退法。对孩子的消极情绪可以采用条件反射消退法。小明妈妈可以明确的告诉小明不会给他糖吃,即撤销促使其不良行为产生的强化因素。
14、儿童在两三岁的时候经常说“我的”,开始不让人家动他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孩子逐渐会用“我”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 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儿童会说“我”,这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指征。1岁前的儿童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不能把主体同周围的客体
6
区分开来,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当儿童学会正确的使用“我”这个词时,可以说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了。
15、××是某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在该幼儿园里,他是出了名的“身强体壮”的顽皮鬼,和其他小朋友矛盾不断,今天早上又挨了老师的一顿狠批。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所在的班刚转来了一个小朋友李明,李明个字也比较高,这样,××和李明成为该班仅有的两个“高个”。××主动找李明一块玩,可李明不太喜欢动,尤其不爱和××这样风风火火的孩子玩。今天上午刚到班里,××又找李明教他“玩魔术”,李明不同意,这样××就动起手来??在老师眼里,××总是这样:总是主动和小朋友接触,可好景不长,一来二去,也就没人愿和他玩了。然而,他自己仍别出心裁地玩得有滋有味。 据此案例回答问题:
(1)××的行为及他和小朋友们的关系说明了什么?请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关知识回答。 (2)这种儿童的表现是什么?怎样帮助他处理好和伙伴的关系?
(1)在社会性发展中,××在同伴交往方面属问题儿童,具有攻击性。
(2)体质强、力气大、行为表现最为消极、不友好,积极行为很少;能力较强、聪明、爱玩、性格外向、脾气急躁、容易冲动、过于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在交往中积极主动但又很不善于交往;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缺乏正确评价,往往估计过高。对没有朋友一起玩不太在乎。
教育方法:首先,要使他们了解受欢迎儿童的性格特点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学习与他人友好相处。同时,教师要引导其他幼儿发现这些幼儿的长处,及时鼓励和表扬,提高这些幼儿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通过有效的教育活动达到促进儿童交往、改善同伴关系的目的。
16、目前,我国由于升大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而这种竞争也影响到学前教育阶段,如社会上风行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一些家长和幼教机构难以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
请你从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目标这一角度分析以上现象。
(1)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一目标是确定幼儿园教育任务、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领导和调控。
(2)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提出来的。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它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并兼顾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提法又与学校教育目标略有不同,如把“体”放到了第一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较以后各年龄阶段更为重要的缘故。 ?
(3)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人,所以教育目标是否合理,除了符合社会要求之外,还要看是否符合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成年人画一个菱形图案是件轻而易举的事,然而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很困难的,即使3岁孩子照葫芦画瓢,要临摹一张菱形图样也是很困难的。这就是说,幼儿的发展是有一定年龄特征和规律的,是一个按照一定顺序、不断地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教育目标如果不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不符合幼儿个体的发展需要和可能性,就不可能变成现实。因此,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4)一味地追求某个方面发展,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可能严重损伤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进程,损伤儿童潜能发育,造成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体力、心智、能力、性格和气质发展迟缓、压抑和伤害。
17、大班与小班幼儿跨班互动近一个学期,幼儿彼此已经比较熟悉。春天的一个周末, 教师邀请家长一同参加以大带小的远足活动——“大手拉小手”。活动过程如下:
出发前,教师告诉大家今天要去社区附近的人民公园,请两个班的幼儿自愿结对,每个大班幼儿拉起一个小班幼儿的手,看哪对好朋友的小手拉得紧?
到公园休息一会儿后,教师组织大家玩游戏“钻山洞”。
7
首先,教师与家长搭山洞,请大班幼儿带领小班幼儿钻山洞;然后,组织大班幼儿搭山洞,请小班幼儿钻山洞。教师不断提醒幼儿钻的动作要领。
自由活动时,好朋友拉好小手与他们的家长一道欣赏周围春天美景。在家长协助下,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远足活动的见闻。
上述活动中,运用的家园合作方法属于哪一类? 家长直接参与的方面。 家长参加这次活动的意义是:
家长参与有利于幼儿发展;可以配合教师更好地完成教育计划。 活动主要体现的两个幼儿园教育原则是: 充分利用儿童、家长、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活动主要渗透的两个教育领域是:
社会、健康、艺术
18、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学会与幼儿沟通。比如,要熟记每个幼儿名字,这样幼儿会感到非常亲切,对教师的话作出积极反应;说话的语速和语调要恰当,最好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幼儿交谈时,语言要简单明确,容易被幼儿接受;说话的态度要友善,比如: “我很喜欢听到你的描述,相信每位小朋友都会喜欢。”“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在交流的时候,教师还要注意与幼儿的目光接触,要耐心倾听幼儿的谈话,作出积极反馈。现实生活中,有的老师能灵活运用其交流技能、有的老师则因为与幼儿缺乏有效沟通而苦恼。 请你从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出发,谈谈教师如何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幼儿教师要实现与幼儿的有效沟通,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知识,以及观察力、沟通力、组织小组活动、指导游戏、指导幼儿行为、评价教育活动的能力等。其中,沟通能力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 教师与幼儿的沟通主要有两个方面,非言语沟通与言语沟通。
(1)非言语沟通包括教师通过微笑、点头、抚摸、蹲下与幼儿交流等。教师与幼儿的身体接触有利于安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消除紧张、感到温暖、安全。教师可以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对幼儿的情感和感受可以获得真实的体验。
(2)言语沟通是指教师和幼儿直接交谈。个别或小组中的交谈是幼儿分享情感、心灵交汇的重要途径。它需要教师在抓住机会、选择话题、引发和延续谈话、激发和幼儿谈话的兴趣和积极性等环节上,具有灵活机智的策略、丰富的经验技巧。教师与幼儿之间平等地、民主地交流,并且是面向全体幼儿,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幼儿教师要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除教师要与幼儿平等交流以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技能:
①引发交谈的技能。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创造气氛,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将幼儿自然吸引过来。比如: “你能把你的想法告诉老师吗?”
②倾听的技能。用恰当的言语或非言语方式热情地接纳和鼓励幼儿谈话、提问,让幼儿产生受到尊重的喜悦感和自信心。利用目光接触是比较好的积极反馈方式。
③扩展谈话和结束交谈的技能。教师要学会用幼儿理解的方式引导幼儿将谈话持续下去。同时,也要在适当时候结束谈话,让幼儿表现出满足感。比如: “老师还有点事情要去做,咱们下一次再好好谈谈好吗?” ④面向全体,注意个体差异。针对不同语言能力的幼儿采取不同的内容、方式进行沟通,多鼓励、多倾听,有效刺激幼儿交谈。比如: “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
19、小亮3岁半,在幼儿园里,他很喜欢搭积木,每当有人问谁搭得漂亮时,他总是说自己搭得好,而事实并非如此。请结合幼儿自我评价的有关原理加以分析。
幼儿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他们的自我评价常常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特别是在幼儿初期,往往不加考虑地轻信成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评价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重复,幼儿的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
8
性,过高评估自己,自我评价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小亮对自己的评价也体现了幼儿的自我评价带有主观性,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
20、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某教师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利用活动玩具“猫”和“鱼”作为教具。她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解故事的情节,一边演示活动的教具,同时伴随相关的轻音乐。
假如你旁听了这节课,请用感知觉规律理论对这次活动进行分析、评价。
幼儿期,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幼儿是借助于颜色、形状、声音和动作来认识世界的。利用感知觉规律组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幼儿知觉为对象。根据这个规律,教师应当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仿、活动玩具(本例中教师利用了活动玩具“猫”和“鱼”)、幻灯、录像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
另外,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刺激物本身的结构常常是分出对象的重要条件;在听觉上,刺激物各部分在时间上组合,即“时距”的接近也是我们分出知觉对象的重要条件。所以,正如本案例中教师所做的那样,教师讲课的声调抑扬顿挫、语言绘声绘色。如果教师的讲课平铺直叙,很少变化,毫无停顿之处,幼儿听起来就不容易抓住重点。
再者,根据感觉的对比规律,微弱的声音可以提高视觉感受性,所以,这位教师在讲课的同时,伴以相关轻音乐的做法是适当的,这可使幼儿看得更清楚。
最后,这位教师实际上做到了言语和直观材料的结合。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词的作用可以使幼儿视觉的效果大大提高,从而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学习材料。
21、最近,空前的恐惧击碎了小李夫妇俩对孩子的甜蜜梦幻。孩子已将近3岁了,自从5个月时左眼眶磕伤被包扎后,就发现孩子表现不正常,但并没引起夫妇俩太多注意,可最近,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一下子感到事态的严重:他的左眼视力非常差,总是把一个物体看成两个物体,并在拿东西时,触摸目标特别困难,甚至不能判断自身位置??夫妇俩深感事态严重,询问街坊邻居,都说不出所以然,于是?? 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小孩可能患了什么眼疾?
(2)导致小孩疾病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一般来说,这种病产生还有哪些原因? (3)如何矫治,最佳年龄是什么? 根据所给材料分析:
(1)小孩可能患的眼疾是弱视。
(2)婴幼儿期遮盖眼睛,致使外界光刺激不能到达眼内和大脑,导致视觉发育停顿而引起;先天遗传,高度远视、近视、散光或两眼曲光度不等,斜视。
(3)最佳期在3~5岁。将健康的一只眼遮盖住,强迫弱视眼注视物体(除正常活动外,让孩子多做一些如描绘图案、剪纸等精巧细致的活动,以促进弱视眼视力提高),如健康眼有下降情况,可将该眼的遮盖物拿开24~48小时,即会恢复。
22、大班科学活动:改装工具
准备:几大盆水;每个幼儿一箩筐材料:完好和有洞的桶、瓶、塑料袋;小箩筐、漏斗、漏网等。一组一套辅助材料:皮筋、橡皮泥、透明胶、塑料纸、剪刀、线等。 活动开始,教师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的问题。
幼儿自由结伴四人一组玩水,尝试每一种材料能否装水并分类。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再次探索:为什么有的能装水,有的不能装水?有什么办法能让它们都可以装水,而且不漏水?
启发幼儿利用辅助材料,互相合作改装工具。
展示改装成功的运水工具,相互交流介绍自己的好办法。 上述活动中,教师主要完成的智育目标是:
9
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的动手能力。 教师主要运用的两种教育教学方法是: 实验、游戏操作
教师“教”的方式是: 间接教 幼儿“学”的方式是:发现学习 在上述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中介有:物质环境、人际环境 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是:幼儿是自身学习的主体。
23、幼儿在想象中常常突出事物的某种特征或某一成分,例如,画一个小孩放风筝,往往小孩的手给画得很长,甚至超出身体的长度。幼儿说话也喜欢夸张,例如: “我家的花开得可大了,像桌子一样大。” 结合以上现象,请你分析一下幼儿想像夸张的原因。
幼儿想像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夸张。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认知水平的限制。例如:幼儿在画一个小孩放风筝时,由于记忆中的形象较贫乏,对事物的特征掌握不完全,只感知到其中某些突出的特点,即用手放风筝,因此手就画得很长。(2)情绪对想像的影响。自己喜欢的事物往往画得很大。(3)想像表现能力的局限。放风筝的小孩的手给画得很长,原因也可能是受表现力的局限使画面与事实不符。
24、有一名实习生在幼儿园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幼儿××水平测验”,他设计了两个题目:I.设AB,BC,请小朋友说说A和C哪一个大?Ⅱ.小王同学比小李同学高,小李同学比小张同学高,请问小王和小张两位同学谁高?他选用“随机取样”方式在大班选用了题目I,在中班使用了题目Ⅱ。可出乎意料,他发现中班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高于大班。他满意地把这个新发现告诉老师,老师说他可能弄错了。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习生测验的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哪个方面? (2)老师为什么说他可能弄错了,请你给他指出来。
(1)该实习生测验的是幼儿思维的发展水平(或思维水平的比较、判断的发展水平)。
(2)实习生没有考虑到儿童的具体特点,如儿童对概念的掌握、思维的直观形象性、生活经验等因素对测验题目设置的影响。儿童对抽象的符号A、B、C较具体的人和事生疏,理解能力差,影响了比较、判断、推理能力的发挥。
25、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4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请分析一下小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
1)3、4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噪、激动和紧张。3、4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原因之二是出于模仿。儿童期是好模仿期,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就模仿口吃。
2)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是解除紧张。小华母亲采取取笑甚至打骂的方法是错误的。这不但不能矫正口吃,反而会加剧儿童紧张心理,导致儿童不愿说话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个性。
成人在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在和成人的对话中学会慢慢地说话,用手势辅助语言来表达,问题就能够解决。
26、一天,一位年轻的妈妈心急如焚地来找心理医生。心理医生招呼她坐下,她急不可待地对医生说: “医生,我的孩子4岁半了,近来表现一反常态。前几天,有位同学来到我家,问他:“爸爸喜欢你还是妈妈喜欢你?”他说:“爸爸喜欢你”弄得这位尚未结婚的朋友(女)满脸尴尬。”
“昨天在公园玩滑梯,我让他回家,他却说?让我替小狗玩一次?……唉!这孩子这么小就……真急死人啦!” 心理医生说: “不用急,不是小孩有问题,而是大人有问题,这是正常现象……” 这位年轻妈妈听后,顿时开朗了许多。 根据上面的案例,回答下面问题:
10
(1)年轻妈妈从紧张到开朗说明了什么? (2)材料中反映的情况说明了孩子的什么? (3)你认为医生应对这位妈妈说些什么?
(1)听了生理医生的话, “年轻妈妈”从紧张到开朗说明:①幼儿期心理变化迅速;②心理学常识急需普及。 (2)让女士尴尬说明:孩子在言语发展过程中尚不能把人称代词区分开; “替小狗玩一次”说明孩子在模仿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具有创造性。
(3)这是小孩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必着急,应注意教育引导,特别是对小孩创造性,要注意保护、培养;多学习幼儿心理方面和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
27、幼儿玩开汽车的游戏时,往往陶醉于开汽车这个过程,他实际上不追求\汽车\真正地开动,请你用幼儿行动的目的与动机之间的关系的原理解释这一现象。
1)幼儿行动的动机往往是直接动机,动机与目的往往是一致的。尤其在游戏活动中,动机和目的的关系,是直接一致的关系。
2)在开汽车这一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动机是为了游戏,他要以他就不追求\汽车\真正地开动了。
28、5岁的小强在幼儿园经常为了抢夺玩具与小朋友发生冲突,有时甚至对小朋友有拳打脚踢等攻击性行为,在幼儿园其他人都躲着他,很不受小朋友欢迎。请你分析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大致有:1.父母的惩罚;2.榜样。攻击性的榜样会增加儿童以后的攻击性行为;3.强化。在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父母或教师不加制止,就等于强化了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另外,同学之间也会学会攻击性行为;4.挫折。研究认为,一个受挫折的孩子很可能产生攻击性行为。对于小强的攻击性行为,应认真查找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29、《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这些要求旗帜鲜明地阐述了现代幼儿教育倡导的先进儿童观,表现出对传统儿童观的突破。《新纲要》使我们懂得了,卓越的幼儿教育是要选择和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和创造适合教育的儿童。现代幼儿教师应擅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从而生成新的教育内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教师又是如何去遵循和贯彻《新纲要》的指导思想的。以下两个案例又向我们说明了什么呢?!
案例一
时间:上午9点28分
人物:托二班幼儿、教师甲 地点:托二班盥洗室 事件经过:
教师请已经解完小便的幼儿进盥洗室洗手,打开总阀门后,幼儿们兴高采烈地涌了进去,迫不及待地伸出小手洗了起来,刚开始还洗得挺像模像样,但没过几分钟,幼儿们就不约而同地玩起水来。辰辰一边用手捂住出水孔一边大声喊道:“水没了!没有了!”在一旁的晓婷则一次又一次的用双手小心翼翼地捧满一掌心的清水,神情专注地看着水从自己的指缝中溜走,乐此不疲!超超和梦梦不停地挥动着小手拍打着水流,水珠溅到了他们的脸上、身上、头上,两人那个高兴啊!性急的嘉炜干脆把双手伸进了水槽里,一个劲地划呀!拍呀!丽涛和蕾蕾还从杯子架上取下了杯子和毛巾放进了水槽……看到小伙伴们玩得忘乎所以,周边几乎所有在洗手的孩子全部加入了玩水游戏。此时,教师走了进来,看到这情景,脸一下耷拉了下来:“你们这是在洗手吗?老师有没有让你们玩水?辰辰,你的袖管全湿了!梦梦,你的脸上都是水,你还在感冒呢!快点出去,我们还要上课呢!快点!小耳朵有没有听到,快!快!快!……”教师立即关上水阀,催促着孩子们快速地离开盥洗室,孩子们一个个耷拉着小脑袋不情不愿、不声不响地溜了出去。
11
案例二
时间:上午10点15分 人物:托二班幼儿、教师乙 地点:托二班厕所、盥洗室 事件经过:
又到了幼儿游戏活动时间,今天安排了区域自选游戏。当教师宣布游戏内容及交代完活动规则后,幼儿们高高兴兴地各自分散去到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域开始了游戏。只见晓捷和筱羽窃窃私语了一番,两人一前一后,偷偷地溜进了厕所,打开水龙头高兴的玩起水来。教师注意到了两人的举动,不动声色地跟了上去,悄悄地躲在门边,发现他们俩人正在玩水,很开心!因此她并没有阻止他俩,只是说了句:“老师给你们提个建议,你们玩水时把水龙头开小些,尽量不要弄湿衣服!”说完,她退了出去。
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娃娃家”里的鸣鸣在对阳阳说:“有人在玩水,你去吗?” 阳阳:“去!”
话刚说完,小婷凑了过来:“我也去!”
三个小伙伴立刻动身来到盥洗室,加人了玩水的行列。此时,又有2位小朋友走进了厕所,小水槽边一下子变得拥挤起来,但是尽管如此,孩子们还是玩的很开心,同伴间破天荒的异常和睦。
晓捷:“抓不住!……”(原来晓捷是想把水给抓住,但是没有成功,她显得有点着急,嘴里不停地嘟囔着。) 筱羽拿了个瓶盖,想要用水把它装满,由于瓶盖较浅,水不住的从瓶盖四周溢了出来,由于托班年龄的孩子手部肌肉发展有限,筱羽对瓶盖仍旧握得不太稳,因此好多次都失败了,却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玩水的兴趣,他还是一次次的重复着这个动作,脸上挂满了欢笑。
“水冷了!水冷了!” 鸣鸣对同伴说道。(鸣鸣感觉到了水温的变化。) ……
越来越多的幼儿参与了进来,厕所间显然已不够容纳。
正当这时,一直在旁默默关注的教师走进盥洗室向幼儿发出了到盥洗室一起玩水的邀请,同时还提供了瓶子、水盆、水桶、杯子、毛巾、玩具等多种材料,组织孩子们玩起了水的游戏。
幼儿们各自挑选了不同的材料,自由地游戏起来。 片段一:倒水游戏
超超和辰辰拿了几个不同形状的瓶子和杯子,玩起了倒水的游戏。他们各自把1个瓶子装满水,再小心翼翼地倒入其它容器,两人的仔细劲一点儿也不输给成人。(在这个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幼儿的目测能力,同时幼儿的精细动作也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
片段二:浮与沉
这是参加人数最多的游戏,幼儿们搬来了教室里所有能放入水盆、水桶、水槽的玩具。(此行为非常符合托班年龄的行为特点——多种材料的操作,更能激发和保持他们的兴趣)在游戏以前,教师还请幼儿进行了猜测,猜猜能浮起来的或沉下去的玩具有哪些。最后,孩子们把玩具一件一件放入水中,验证和观察沉浮现象。(幼儿的观察力和推断性得到很好地发展,其中还教孩子们学习活动前的等待。)
片段三:挤水游戏
孩子们把手里的毛巾当成了大海绵,浸湿毛巾后,又把它用力地挤入容器中,显然这需要有一定的手力,但是还是有不少孩子兴致勃勃。(发展了幼儿的小肌肉群及坚持性。)
游戏在孩子们一张张满足的笑脸中圆满结束! 具体评析: 一.分析幼儿:
★从隐性课程方面来分析:
首先,从托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来看:2——3岁正是幼儿认知能力飞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对自己周围的世界抱有巨大的探索热情,他们对所有的一切都感到好奇,不知疲倦地通过他们自己的方式感知着周围的一切。
其次,水是孩子生活环境中接触较多的物质之一,玩水也是所有学前幼儿都喜欢的游戏。孩子们通过玩水可以感知水的特性、作用及保护等相关问题,同时玩水活动也能很好地激发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12
二.分析教师:
1.在案例一中,幼儿玩水游戏与日常常规和教师接下去的正常教学计划产生了冲突。因此,教师利用自己的权威中断了幼儿的玩水游戏。
(类似教师甲的处理方式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中屡见不鲜。)
2.在案例二中,教师乙通过观察捕捉到了幼儿的兴趣点,并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计划,不受计划所累,给了幼儿一个开放的、自主的学习、探索的空间。
从以上两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甲和教师乙不同的处理方式充分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念: 1. 案例一中的教师更关注的是玩水活动会弄湿幼儿的衣服,会着凉感冒以及防碍了自己下面教学计划的实施,忽略了幼儿的探索兴趣和玩水活动背后蕴涵着的良好的教育契机。
2. 案例二中的教师关注的是尊重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创造一个开放、支持、引导的自主性教育氛围。同时不受教学计划所累,真正体现出《新纲要》中所指的:“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要求。
思考:
1.《新纲要》的颁布已有一段时间,教师们应如何做到化理论为实践,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时刻以《新纲要》为准绳,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仍需要给以足够的重视,真真正正落到实处。
2.《新纲要》理念中指出:“教师应善于利用隐性课程的效应,以促使儿童自主活动的生成。”、 “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等要求在托班教学中的更好的贯彻与实施。
由玩水活动引发的思考,使我深深体会到:现代幼儿教育应从孩子的兴趣、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发挥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优势,创设和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重视幼儿的自发活动,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各类活动中,尽最大可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幼儿大胆地去探索、去实践,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4分)
39.星期一,A老师埋怨说;“孩子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B老师颇有同意地说:“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接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A老师接着说:“可这些家长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珞我们提这样那样的意见,好像我们当老师的还不如他们懂得多,真拿这些家长没有办法??” :
问题:请你运用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有关理论,分析和评论A、B老师的教育观点,并具体谈谈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与目前存在的误区。 答案:
39.[参考答案]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固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兢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固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肌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新《幼儿因教育指导纲要》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主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帑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于从家庭环境进八迥然不同的集体环境的新入园幼儿来说,家圆合作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1)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驻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与经济关系,使这种教育具有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同时,幼儿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可谓是人才济济,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 (2)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教师、家长均为孩子的教育者,是对幼儿实施促进发展教育的主体。新《幼儿因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
13
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晏充分重视并主动做好家园衔接工作,健幼儿目与家长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统一认识,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因双方配合一致,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
目前,家因合作还存在一些误区:一是认为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而大部分家长不懂教育;二是家长认为自己忙,没有时间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三是教师只在知识上要求家长配合家长也只愿意督促孩子写字、做算术题、背英语单词;四是认为家长与老师“各司其职”,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老师管。这造成了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方法的脱节,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正常教育工作。案例中的A、B两位教师的观点正是否认了幼儿园与家庭的紧密伙伴关系,否定了幼儿教师、家长均为幼儿的教育主体。其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
34、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学会与幼儿沟通。比如,要熟记每个幼儿名字,这样幼儿会感到非常亲切,对教师的话作出积极反应;说话的语速和语调要恰当,最好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幼儿交谈时,语言要简单明确,容易被幼儿接受;说话的态度要友善,比如: “我很喜欢听到你的描述,相信每位小朋友都会喜欢。”“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在交流的时候,教师还要注意与幼儿的目光接触,要耐心倾听幼儿的谈话,作出积极反馈。现实生活中,有的老师能灵活运用其交流技能、有的老师则因为与幼儿缺乏有效沟通而苦恼。 请你从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出发,谈谈教师如何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
分析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幼儿教师要实现与幼儿的有效沟通,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知识,以及观察力、沟通力、组织小组活动、指导游戏、指导幼儿行为、评价教育活动的能力等。其中,沟通能力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 ?
教师与幼儿的沟通主要有两个方面,非言语沟通与言语沟通。
(1)非言语沟通包括教师通过微笑、点头、抚摸、蹲下与幼儿交流等。教师与幼儿的身体接触有利于安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消除紧张、感到温暖、安全。教师可以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对幼儿的情感和感受可以获得真实的体验。
(2)言语沟通是指教师和幼儿直接交谈。个别或小组中的交谈是幼儿分享情感、心灵交汇的重要途径。它需要教师在抓住机会、选择话题、引发和延续谈话、激发和幼儿谈话的兴趣和积极性等环节上,具有灵活机智的策略、丰富的经验技巧。教师与幼儿之间平等地、民主地交流,并且是面向全体幼儿,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幼儿教师要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除教师要与幼儿平等交流以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技能:
①引发交谈的技能。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创造气氛,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将幼儿自然吸引过来。比如: “你能把你的想法告诉老师吗?”
②倾听的技能。用恰当的言语或非言语方式热情地接纳和鼓励幼儿谈话、提问,让幼儿产生受到尊重的喜悦感和自信心。利用目光接触是比较好的积极反馈方式。
③扩展谈话和结束交谈的技能。教师要学会用幼儿理解的方式引导幼儿将谈话持续下去。同时,也要在适当时候结束谈话,让幼儿表现出满足感。比如: “老师还有点事情要去做,咱们下一次再好好谈谈好吗?” ④面向全体,注意个体差异。针对不同语言能力的幼儿采取不同的内容、方式进行沟通,多鼓励、多倾听,有效刺激幼儿交谈。比如: “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
35、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老师,什么叫?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问题: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作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
答: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的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 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
14
业上的特殊反映。
36、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说是戴尔?卡耐基。 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分析: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37、一天中午,我打扫完卫生,站在红花园地前看我班小朋友的贴画的情况,无意间发现我班张雨馨小朋友的贴画很特别,一张大大的贴画被撕成了“四张小贴画”贴在上面,于是我把这一发现悄悄地告诉了班里的赵老师和王老师。我们三个商量,暂且不声张,看下午雨馨怎么说,(为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这一学期开始,我们规定每得10个小贴画可换一面小红旗,5面小红旗换一个奖品,雨馨加上“一撕为四”的贴画数正好是9张)。果不出我们所料,雨馨一下课,就拿着新发的小贴画,非常兴奋得说:“老师,我的贴画已经10个了,该换小红旗了。”这时王老师走过来说:“好,我来看看。”还没等王老师说完,站在我跟前的苏琪娟小朋友大声喊:“马老师,张雨馨把一张大贴画撕成了四半,当四张贴画用。”苏琪娟的话立刻引来了一些围观的小朋友,大家一起把目光投向了雨馨,再看雨馨“哇”的一声哭了,大家开始议论纷纷。如果您是这位教师您会如何处理这件事?请结合幼儿心理特点进行分析。
分析: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的个性化逐步凸现出来,幼儿的自我意识也愈来愈强。幼儿会从对事物的比较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的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应经常引导幼儿分析事物,逐步学会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推理其因果关系,推理出因为某件事情可能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教师关注的应是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意在引导幼儿掌握合适的获得途径、解决问题的方式,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重视幼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通过讨论,幼儿自己明白了作弊是不对的,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而且,有些结论来自幼儿自己的思考,以及幼儿集体的智慧,所以对幼儿更有说服力,认识也更深刻。
换个角度看,其实,幼儿争强好胜不一定全是坏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幼儿只知道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对其个性发展都是不利的。争强好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竞争者和被竞争者调节自己的行为,获得有益的经验。不择手段遭到同伴抵制和老师的批评,认识到自己不被同伴接受时,就会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教师在调解过程中注意教给幼儿运用正确的方式来获得成功,引导幼儿明白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让大家信服与支持。
38、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的选择了不同的区域开始玩游戏,我发现创想区一个人也没有。于是,我说:“创想区谁愿意去玩啊?”可是没有人理睬。也许是幼儿光顾着玩游戏没有听见吧,于是我耐心地提高了嗓门:“今天谁愿意去玩纸箱啊?”这时,孔妍举手说:“我去吧。”后来有几个幼儿也陆续的响应了,要去创想区玩。
创想区“纸箱加工厂”的游戏开始了,从窗口望去,孔妍等几名幼儿都在玩,可是一会儿游戏就结束了。见此情况我就从头到尾把整个游戏的过程和玩法讲给了她们听,并给她们几个人分配了不同的角色,在我的辅导下创想区里的“纸箱加工厂”总算顺利的开展起来了。在区域活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发现创想区里乱成一团,跑过去一看,正在玩开“小汽车”的游戏呢。看到我来又赶紧玩起了纸箱,嘴里却不停的说一点都不好玩。请根据孩子的反应对这位教师的游戏区设置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分析 :区域活动本身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协作的优势,可今天创想区在没有人的情况下是老师介入,
15
和幼儿商讨后幼儿才去游戏的。根据孩子的反应我做了以下的原因分析: (一)投放的材料的问题
1、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的兴趣已经不高了,没有及时的调整材料,材料也比较单一。 2、投放材料时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 (二)教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我们支持、鼓励幼儿自发地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据幼儿在区域中的表现,随时给予一定的帮助、指导。 对策:(一)对材料重新进行调整
1、材料太单一,而且没有层次性,要进行观察、评估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根据教育目标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 2、针对幼儿的兴趣投放材料。 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要及时进行补充、调整,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改进或摒弃不适合的材料,开发挖掘新材料,使投放的材料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二)在活动当中发挥孩子的创造性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注意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具有启发性的活动材料,从而解放幼儿的头脑和手脚,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度,使幼儿充分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 (三)指导到得当、适时,有针对性
在观察指导的时候,要给幼儿一定的空间去发挥,给他们宽松的环境去讲述他们的需求、困难等等。要仔细的倾听幼儿的“秘密”,要站在孩子的视角去想、看问题,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推进幼儿游戏。
39、妈妈在家里给5岁的小华制订了严格的作息制度:每天晚上8时准时睡觉,早上7时必须起床。刚开始,小华能按照妈妈的要求去做。可是每晚当小华睡觉的时候,客厅里还隐隐约约传来爸爸妈妈看电视的声音;有好多次小华早上近8时醒来时,妈妈还在睡懒觉……请您分析这位家长的做法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分析:孩子最初的规则意识,往往来自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如果成人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去遵守规则,而自己却不能以身作则,家庭教育中规则的设立必然会失去意义。在给孩子设立规则的同时,家长必须考虑自己能否做到。上述案例中的家长在给孩子进行规则教育时陷入了困境:要求孩子按时睡觉、起床,自己却看电视、睡懒觉。家长自己都做不到,怎么还有资格去要求孩子做到?很多家长在给孩子设立规则时言行不一致:即在要求孩子时,总是“依法行事”;而要求自己时,却敷衍了事。这样的家长即使硬给孩子设立了规则,也只会事倍功半,而且严重时还会使家长失去权威。
40、明明的妈妈在为4岁的明明设立规则时,经常变换方法。有时候喊明明吃饭,明明不听,妈妈便用物质诱导:“乖宝宝,快来吃饭,吃饱了妈妈给你买变形金刚。”这下,明明高高兴兴地去吃饭了。可事后明明妈妈总以“叫你吃饭是为了你好”为由,经常不兑现诺言。有时,晚上到了睡觉时间,明明不愿关掉精彩的动画片,妈妈便以暴力相逼……请您分析这位家长的做法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分析: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在给孩子制定规则时,总是随心所欲。心情好时,用物质来诱导孩子;心情烦躁时,又以暴力相逼。这样做,不仅不会使孩子养成正确的规则意识,反而会破坏亲子关系。给孩子设立规则,应该让孩子明确这是他应该遵守的,让他从内心体验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不要像明明的妈妈那样,用“多变法”来哄孩子或威胁孩子。如果遇到类似情况,父母不妨采用“自然后果教育法”,让孩子经过亲身体验,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将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并体验到适度的痛苦和不快。当孩子被饿上一两次后,想必下次叫他吃饭时,他肯定会乖乖地去吃了。如果孩子赖着看电视,家长以后在孩子要看电视前也不妨先给他打招呼,告诉他,看电视只能看多长时间;如果他不答应,就应该给予坚决拒绝,但也要态度温和地给他讲道理。
41、新生入园的第一天,孩子们都来上幼儿园了,唯有小男孩源源没有来。一周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来。是什么原因导致源源一个星期不来上幼儿园呢?带着这份疑惑我去源源家进行了家访。家访中,源源父亲说出了自己的困惑:“源源从小一直由爷爷奶奶带大,爷爷奶奶的溺爱使他脾气很坏、很犟,在家里经常欺负邻居
16
家的孩子,爱打人、咬人。生活自理能力也低于其他同龄的孩子,不会自己独立吃饭穿衣等,我担心他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所以想等他大一点懂事了再让他上幼儿园。”作为教师您如何指导家长切实改变孩子的某些行为习惯,帮助他对孩子树立信心,送源源尽快入园?
分析:从源源爸爸担心中可以看出,他对源源的行为习惯问题有自己的认识,要让他把源源放心地送入幼儿园,仅仅做思想工作是不够的。我我将定时进行家访,做到三点:一是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二是向家长传授些家庭教育知识;三是将班级里开展的主题活动的内容告知家长,让家长在家教育孩子。源源的父亲有教育孩子的强烈愿望,但缺乏对这个年龄的孩子心理特点的正确认识,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其实,小年龄幼儿的情绪控制力和表达能力较差,所以会本能地用武力解决问题。我建议家长要深入了解孩子、发现孩子打人的原因,再针对不同的原因,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最好能引导孩子从事他感兴趣的活动,转移他的注意力,而不是一味地打骂。源源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确实很重视,但家长仅有爱心和耐心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追随孩子、正确解读孩子的行为并采用有效的策略,才能真正改善孩子的行为,促进孩子的发展。作为老师会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教育好源源,让他在各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争取早日适应幼儿园生活。
42、玩完玩具后,小朋友都在收拾玩具,明明拿着小椅子,在教室里推来推去,突然看见小朋友捡得一筐雪花片玩具放在地上。于是,他抬头看看我,我忙把视线移开。只见他一只脚迈进筐里,使劲在玩具筐里踩,雪花片立时飞溅出来,几脚下去,把雪花片全部踩了出来,他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当小朋友告他的状时,他立刻就说:“老师,不是我,我没踩。”我说:“那是谁踩的”他会指着旁边的小朋友说:“是他。”窗台上摆着很多小朋友种植的植物。这天,他跪在小椅子上观看,他顺手拽了一根麦苗,看我没看他,把麦苗塞进暖气罩里,又拽了几根又赛季暖气罩里,被小朋友发现告诉了我。但他还说:“老师,不是我,我没拽。” 请分析明明的行为,并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
分析:孩子的发展水平不一样,明明思维敏捷,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年龄又小、知识经验贫乏,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差,自我为中心意识强。在做这些事时,他决没想到做这些事情是不对的,小朋友的告状,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是为了逃避老师的批评,常常用慌言掩盖自己的行为,使其慢慢养成这些不良习惯。 1、为他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当孩子犯错误时,不在集体面前揭露他,单独和他谈谈。一方面表示对他错误的理解,提出遇到这样的事情的解决办法。另一方面引导他换位思考,让他知道他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不快乐。让他知道出了问题应该自己承担,不能赖在别人身上。
2、培养勇敢的精神,经常讲一些有关勇敢的故事。善于观察,当他遇到困难时,能得到及时地帮助,鼓励他去战胜困难。对他多进行胆量方面的训练。比如:在感觉统合训练中,加大大梯的训练量,逐渐锻炼他的胆量。
3、给明明母亲般的关爱。让他觉得老师也想妈妈一样关心她,使它具有安全感,减少他心中的压力。另外和他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话愿意与老师交流,。相信老师。老师有时应接纳、理解他的一些行为。 当孩子有了缺点、犯了错误,我们应用一颗宽容之心、平常心去看待孩子成长中的问题,他们毕竟是年幼的孩子,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与生俱来的天真,稚拙与顽皮。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有犯错误的权力,老师应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触动孩子的内心体验的教育,最有效的要让他们通过思考,去看清自己缺点,改正错误。
43、现在很多小孩子喜欢唱成人歌曲,你认为这合适吗?为什么?
分析:幼儿不适合唱成人歌曲。因为成人歌曲的音域太宽不适合幼儿,音调音量超过了幼儿负担的能力,孩子唱不上去叫喊着唱容易损伤声带。
幼儿唱歌与成人不同,他们声带十分娇嫩,容易疲劳。唱起歌来声音清脆,音色透明。由于孩子年龄小,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肺活量小,呼吸短浅,要注意教会儿童正确的发声方法,保护好儿童的声带。
在幼儿时期要采用自然声唱歌。所谓自然声就是指轻声唱。唱歌时咽喉松弛,发声自如。尤其在高音时很自然地渡过去。多唱下行音,轻声唱歌不但能听到琴声和别的人声音,而且能正确地调度自己的嗓音,使声音悦耳,字音清楚。
儿童正处在发育阶段,发声器官不太成熟;容易情绪激动,高兴时大喊大叫,不顺心时又大声啼哭,易引起
17
声带病变,导致声音嘶哑或失声,久而久之会使咽喉发炎,得声带小结等疾病。所以要随时随地纠正幼儿的不良用嗓习惯,教幼儿用自然柔和的声音唱歌,细声细语地说话。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儿童声带。不要让孩子在严寒的冬季顶风奔跑着唱歌,孩子跑得满头大汗时,也不要立即给洗澡,以防感冒。酷热的夏季少吃雪糕,别让孩子吃酸、辣等刺激性很强的食物。
44、有些人为了让吵闹的小儿变得“安静”一些、“守规矩”一点,甚至只是为了逗孩子取乐,就编造了一些可怕的情境来吓唬孩子,什么“大老虎来了”、“大老猫来了”、“来咬你了”,并做出害怕的样子。吓得孩子听话了、老实了,或闭上眼睛睡觉了。可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样做有什么后果?请分析。 分析: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是很严重的。一是会增加幼儿的精神压力和恐惧心理,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许多孩子夜里常做噩梦,睡不稳,很多都是吓唬造成的。二是容易形成幼儿胆小、软弱,遇事缩手缩脚、优柔寡断的性格,不利于培养他们勇敢坚强的个性。三是会损害家长在幼儿心目中的形象。家长吓唬孩子的话,大多是在气头上顺口说出来的,兑现不了。久而久之,孩子把大人的话便看成了是骗人的谎话,再也不相信了。四是家长顺口说出的妖怪吃你、警察抓你之类的话,不讲科学,不合情理,不符合、法律规范,会给孩子形成错误的认识。因此,用吓唬的方法教育孩子弊多益少,不如用循循善诱、说明道理的方法,更有益于孩子认识错误,改正缺点,更有益于孩子健康活泼的成长。
45、明明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注意力很难集中,是个“坐不住的孩子”,有时他会“骚扰”周围的小朋友而打断教师正在进行的活动;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他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他想参与同伴的活动,却因为不适宜的方式而被同伴拒绝。周围的小朋友实在驱逐不了他的情况下还会去告状。教师对于这个经常惹麻烦的孩子也伤脑筋,经常当众批评他,盛怒之下她勒令全班的孩子不要理睬他。但这种教育方法的效果并不好,时间一长,在其他孩子的眼中明明成了一个调皮、只知道惹老师生气的坏孩子。请对教师教育行为中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教师想通过孤立的方式迫使明明“改邪归正”,不再违反纪律,但是实际上这种教育方式非但没有解决原有的问题,反而对明明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教师的这种做法无形中在明明和其他孩子之间竖起了一道屏障,而学前期幼儿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的社会认知、交往技能、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明明始终被同伴这样孤立,将会失去更多的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这对明明日后的发展是不利的;另外,良好的人际交往是日常生活的调节器,会让人心情舒畅地从事各种活动,明明与同伴这种敌对的状态不改变的话也会干扰他正常的探索活动,降低他对外界环境的好奇心。教师一方面要多关注明明的举动,同时对于明明不正确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明确地告诉他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教师要善于将集体力量用到积极的方面,可以鼓励孩子们帮助明明取得进步,让大家一起监督明明(当然这种监督是善意的),在明明取得进步时为他鼓掌加油,在他犯错误时指出错误之处,并帮助他改正。让明明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同伴的友爱,逐渐被新集体所同化。
46、我班徐温友小朋友今年4岁,是今年刚刚插到我班的新生,他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知识面较广,这和他的父母工作有一定的关系。他的爸爸妈妈都是在旅游公司工作,平时接触的知识面较广,他平时在家里遇到不懂的地方就问父母,有了不同的知识,他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观能动性就强,对家里人的要求和安排不会一味服从,喜欢闹“独立”,家里父母叫他干什么事情的时候,他就表现出任性、不听话,你叫他这样,他非不这样,常常使得家长束手无策。请从幼儿心理学角度分析温友的行为,并提出教育建议。
分析:其实这种现象在心理上称为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特点,而家长如果不了解孩子的这种特点,没有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因而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孩子在此时的行为表现,而认为孩子变坏了,不乖了,对孩子的行为横加指责一味训斥,打骂,这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会产生不良的后果,执拗任性或胆大妄为。逆反行为使家长大伤脑筋,处理不当更会严重影响孩子面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其实所有的孩子都有时不时有逆反的情绪,特别是在疲惫、饥饿、紧张或不安时。他们可能会争吵、顶嘴、不服从或藐视老师、父母和其他人,逆反行为通常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一个正常的阶段。然而,当公然的不合作和敌视行为表现得频繁或持续出现时,或与其他同龄、同发展阶段的孩子相比表现得特别明显,或影响到孩子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生活
18
时,应引起父母和老师的关注。在处理这类问题时,我们要考虑适合孩子的发展水平和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具体可以从家庭和幼儿园两方面着手:
(一)尊重孩子,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逆反行为。
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的逆反行为,从小培养孩子树立自主观念,儿童萌发自我意识,独立就开始增长了,他们不断地观察和模仿,什么事都想自己做,如他们要自己穿衣,吃饭等。孩子出现逆反行为,是他在确定自己独立性的一种方式。 (二)改变教育方式
家庭成员要统一教育方式,口径一致,对孩子的逆反行为要进行耐心诱导。在一个家庭里,每个成人对啊的情感是不一致的,教育方法也会有差异。孩子年龄小,不知道接受哪个要求才对,这样做不仅比较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还会给他们不合理的愿望、需要和坏习惯制造“防空洞”。因此,教育孩子,家庭中的成员需要一致的态度和方法,即使是言行和表情也要保持一致。
教师要采用正面教育方法,不同教育手段来减少孩子的逆反行为。在《纲要》中的教学目标中指出:“要使幼儿逐渐接受老师的建议和指示,知道遵守集体生活中的基本规则”。徐温友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根本没有达到要求,作为教师应该给予纠正,同时,教师应加强对徐温友这样的小朋友在行为方面进行引导。把他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到的地方,在各项活动中孩子一出现逆反行为,教师应先了解界具体情况,而后进行一定说服,由于孩子理解能力受到一定限制,教师可采取他人榜样作用或一定的表扬、奖励,让孩子觉得自己受到别人的重视。在情感上亲近他,使他感到别人对他的爱护,从而得到情绪上的稳定,并开始相对的发展各种适应行为。对于徐温友小朋友,平时都要时不时的注意他的行为,如有逆反行为就适时的进行教育指导,切不可忽视一些细节,使他觉得自己属于这个大家庭,有时候就有意无意针对性的表扬他,尽量减少他的逆反行为,使得他懂得自己是集体中的成员,有义务和责任承担,让他从“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中逐步解脱出来。 47、三个中班小朋友在玩开汽车的游戏。聪聪开着“汽车”把乐乐的“汽车”撞翻了。乐乐立刻大声对聪聪说:“不准撞我的汽车!”聪聪没有反应,他再次发动“袭击”。乐乐看到心爱的“汽车”被撞翻在地,气愤地拽过壮壮的胳膊,闭着眼睛就咬。这时老师恰巧过来,看到这一情景,便大声阻止道:“乐乐,你在干什么?”乐乐听见后就松开壮壮,低下了头。老师生气地指着壮壮胳膊上的小牙印,训斥乐乐:“你看看,你看看你把人家咬的!”几秒钟的沉默后,老师接着说:“你怎么能咬人呢?”此时壮壮一言不发。老师又问:“怎么回事?你们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乐乐和壮壮都低着头,一声不吭。过了一会儿,老师又指着壮壮的伤痕对乐乐说:“你看看,你都把壮壮咬出血了。他爸爸妈妈看见了多心疼啊!你想想,要是你被别的小朋友咬成这样,你爸爸妈妈是不是很心疼啊?”乐乐低着头嗫嚅着说:“是。”老师说:“这就对了。快对壮壮说?对不起?。”乐乐绞着手,不说话。老师又要求说:“快向壮壮道歉,说?对不起?!”乐乐停顿了几分钟后才抬起头对壮壮说:“对不起。”壮壮回答说:“没关系。”老师看到自己的要求被执行了,就温和地对乐乐说:“以后再也不许咬人了,听见了吗?”乐乐点点头。“好了,去玩吧!”试分析此教师的教育行为。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及时有效地阻止了幼儿的打架行为,而且都是通过提问介入的,教师调解时的问话是指向攻击幼儿,围绕被攻击幼儿的受伤程度进行的。方法是通过移情,使攻击的幼儿认识到打人是错误的,然后让他通过道歉来弥补过错,取得对方的谅解。事情到此为止,没有再深入下去。教师关注的是被攻击幼儿的伤势以及教给攻击的幼儿“打人不对”的道德观念,但没有教给他们体现这种道德观念的合适的途径。没有体现尊重儿童个性、力求公正的观念。其实,幼儿打架不一定全是坏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幼儿只懂得进攻或只懂得退缩,对其个性发展都是不利的。打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攻击者和被攻击者学会调节自己的行为,获得有益的经验。攻击者遭到同伴抵制和老师的批评,认识到自己不被同伴接受时,就会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被攻击者通过反击,成功地阻止了别人的“进攻”,当再有人侵犯他时,他就不会退缩。如果我们教师在调解过程中注意教给幼儿运用合适的方式与他人交流,指导幼儿面对冲突时用正确合理的方法加以解决,幼儿一旦面临类似情况就会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处理,否则便有可能重蹈覆辙,也无法获得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技能。
48、吃早饭时,淇淇把蛋黄偷偷扔到桌子底下,悄悄地把蛋黄踩得粉碎??如果你是老师,发现此情景,会如何解决?
19
分析:不能只凭主观和经验来判断这件事。我会与淇淇的家长进行交谈,了解到这个孩子的饮食习惯。针对淇淇这种状况,应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其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然后反复思考,并和家长及同班教师协商,共同对其进行引导和帮助, 措施如下:
1、\变换花样引导她吃蛋黄。如:把蛋黄压碎和香肠一起夹在面包里做成三明治或将蛋黄切成小块再撒上咸菜末,还可以将蛋黄蘸些调料吃……
2、开展一次“好吃的蛋”的生活活动。老师将蛋做成蛋饼、煎蛋、蛋糕和各种炒蛋等,让幼儿一同品尝,使孩子们的食欲大增,唤起淇淇吃鸡蛋的兴趣。 3、开展“欢迎蛋宝宝”的语言游戏,让每位幼儿都说说“蛋宝宝”的营养价值,让了解蛋黄对身体的重要性。 4、让家长做好榜样,鼓励孩子吃蛋黄。
5、利用环境来暗示和引导。将吃饭好的幼儿安排在她周围,创设良好的氛围感染她。
教师在保教过程中要善于思考,正确分析幼儿的行为,并耐心引导,顺应孩子的个体差异和独特的需求,允许孩子在自身水平上不断尝试和体验,这也是我们教师“因材施教”的技巧和策略。
49、新生入园,我们班来了一个叫叶照明的小朋友,她很乖很听话,到园不久,就与几名小朋友熟悉起来,并成为了好朋友。我认为,这个孩子的适应性和交往能力比较强,就没有特别关注她。午餐时,她却大哭起来。面对端上来的饭菜,一口也不吃。我走过去,蹲下来亲切的劝慰她,可她根本听不进,哭的更厉害了。我无计可施,决定走开,让她自己安静一下。想不到,我刚一走开,“呼”的一下子围过来一群小朋友,纷纷劝慰她。圆圆说:“你是不是想妈妈了?妈妈上班去了,我们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妈妈就来接了。”甜甜说:“你别哭,幼儿园里可好玩了,老师会领我们做游戏,还有大滑梯呢!”东东说:“幼儿园的饭可好吃了,你尝尝。”说着就用勺子舀了一勺饭喂她。她就不哭了,擦擦眼泪吃起饭来。请谈谈您从这件事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分析:在幼儿园,类似叶照明这样突如其来的问题时常出现,也往往弄的教师手足无措。通过这个案例,我认为,教师之所以手足无措是因为教师总是从成人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用成人的方式试图解决儿童世界的问题,忽视了幼儿作为特殊独立个体的思考方式和情感模式,没有真正的做到“以儿童为本”。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忽视幼儿间情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忽视了幼儿间关爱、互助对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价值,忽视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今后的教育中,应该注意利用幼儿间这种儿童领域的感情教育资源,应该相信幼儿,放手幼儿,把孩子的事交给孩子,更多的让幼儿独立的解决问题。幼儿比我们想象的要能干的多,他们之间特有的交流方式就是人类交往的雏形,也是最为纯真、丰富、美丽的交往,我们既应正视它、尊重它,更要运用它、发展它。 一、案例分析题(共1 0分)
目前,我国由于升大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而这种竞争也影响到学前教育阶段,如社会上风行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一些家长和幼教机构难以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
请你从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目标这一角度分析以上现象。 答案与解析
(1)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一目标是确定幼儿园教育任务、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领导和调控。
(2)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提出来的。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它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并兼顾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提法又与学校教育目标略有不同,如把“体”放到了第一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较以后各年龄阶段更为重要的缘故。 ?
(3)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人,所以教育目标是否合理,除了符合社会要求之外,还要看是否符合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成年人画一个菱形图案是件轻而易举的事,然而对于幼儿来
20
说,却是很困难的,即使3岁孩子照葫芦画瓢,要临摹一张菱形图样也是很困难的。这就是说,幼儿的发展是有一定年龄特征和规律的,是一个按照一定顺序、不断地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教育目标如果不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不符合幼儿个体的发展需要和可能性,就不可能变成现实。因此,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4)一味地追求某个方面发展,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可能严重损伤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进程,损伤儿童潜能发育,造成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体力、心智、能力、性格和气质发展迟缓、压抑和伤害。 二、案例分析题(共1 0分)
星期一,A老师埋怨地说: “孩子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B老师颇有同感地说: “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A老师接着说: “可这些家长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给我们提这样那样的意见,好像我们当老师的还不如他们懂得多,真拿这些家长没有办法……”
请你运用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有关理论,分析和评论A、B老师的教育观点,并具体谈谈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与目前存在的误区。 答案与解析
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从家庭环境进入迥然不同的集体环境的新入园幼儿来说,家园合作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1)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与经济关系,使这种教育具有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同时,幼儿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可谓是人才济济,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 (2)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教师、家长均作为孩子的教育者,是对幼儿实施促进发展教育的主体,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重视并主动做好家园衔接工作,使幼儿园与家长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统一认识,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园双方配合一致,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
目前,家园合作还存在一些误区。一是认为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而家长大部分不懂教育;二是家长认为自己忙,没有时间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三是教师只在知识上要求家长配合,家长也只愿意督促孩子写字、做算术题、背英语单词;四是认为家长与老师“各司其职”,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老师管。这造成了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方法的脱节,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正常教育工作。案例中的A、B两位教师的观点正是否认了幼儿园与家庭的紧密伙伴关系,否定了幼儿教师、家长均为幼儿的教育主体,其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
三、案例分析题(共1 0分)
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学会与幼儿沟通。比如,要熟记每个幼儿名字,这样幼儿会感到非常亲切,对教师的话作出积极反应;说话的语速和语调要恰当,最好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幼儿交谈时,语言要简单明确,容易被幼儿接受;说话的态度要友善,比如: “我很喜欢听到你的描述,相信每位小朋友都会喜欢。”“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在交流的时候,教师还要注意与幼儿的目光接触,要耐心倾听幼儿的谈话,作出积极反馈。现实生活中,有的老师能灵活运用其交流技能、有的老师则因为与幼儿缺乏有效沟通而苦恼。 请你从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出发,谈谈教师如何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 案例分析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幼儿教师要实现与幼儿的有效沟通,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包括教育学、
21
心理学、生理学等知识,以及观察力、沟通力、组织小组活动、指导游戏、指导幼儿行为、评价教育活动的能力等。其中,沟通能力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 ?
教师与幼儿的沟通主要有两个方面,非言语沟通与言语沟通。
(1)非言语沟通包括教师通过微笑、点头、抚摸、蹲下与幼儿交流等。教师与幼儿的身体接触有利于安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消除紧张、感到温暖、安全。教师可以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对幼儿的情感和感受可以获得真实的体验。
(2)言语沟通是指教师和幼儿直接交谈。个别或小组中的交谈是幼儿分享情感、心灵交汇的重要途径。它需要教师在抓住机会、选择话题、引发和延续谈话、激发和幼儿谈话的兴趣和积极性等环节上,具有灵活机智的策略、丰富的经验技巧。教师与幼儿之间平等地、民主地交流,并且是面向全体幼儿,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幼儿教师要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除教师要与幼儿平等交流以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技能:
①引发交谈的技能。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创造气氛,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将幼儿自然吸引过来。比如: “你能把你的想法告诉老师吗?”
②倾听的技能。用恰当的言语或非言语方式热情地接纳和鼓励幼儿谈话、提问,让幼儿产生受到尊重的喜悦感和自信心。利用目光接触是比较好的积极反馈方式。
③扩展谈话和结束交谈的技能。教师要学会用幼儿理解的方式引导幼儿将谈话持续下去。同时,也要在适当时候结束谈话,让幼儿表现出满足感。比如: “老师还有点事情要去做,咱们下一次再好好谈谈好吗?” ④面向全体,注意个体差异。针对不同语言能力的幼儿采取不同的内容、方式进行沟通,多鼓励、多倾听,有效刺激幼儿交谈。比如: “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 四、案例点评审 春天的颜色 春天悄然而至,为让幼儿感受春天赋予我们生活的诗情画意,我(老师)教幼儿学习诗歌《春天的颜色》。在第一次语言活动中,为了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理解诗歌大意,我特别画了几幅有关春天美景的图画。但无论我怎么解释,孩子就是记不住诗句,也不明白春天怎么会有颜色。
带着孩子们的疑惑,我组织了一次外出寻找春天的活动。我们来到了公园,让孩子们置身美丽的大自然中。在这里,孩子们发现了嫩绿的小草,粉红的桃花,淡紫色的丁香,淡黄色的迎春花。在这一情景中,孩子们理解了“春天的颜色”这一抽象的语言和它丰富的内涵。
第二次语言活动,我抛开原来的歌词,让幼儿自己创编《春天的颜色》。看过了姹紫嫣红的春天美景,孩子们的语言生动、形象起来。他们共同创编了如下诗句:
“春天是什么颜色的?迎春花吹着小喇叭告诉我们,春天是黄色的。” “桃花穿着粉红色的新衣,笑眯眯地告诉我们:春天是粉红色的。” “梨树开满了雪白的花朵,得意地告诉我们:春天是白色的。” “丁香花散发着清香,高兴地说:春天是紫色的。”
“小草伸直了腰,柳树摇着新芽一起告诉我们:春天是绿色的。”
“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小朋友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告诉我们:啊!春天是五彩缤纷的。” 这个案例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的原则。请具体说明该老师是如何体现这一原则的?
一、小军是个3岁6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 父母很喜欢他 可令父母不理解的是:小军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 比如: 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 就说插的是什么。在绘画或要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夫妻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名却常常做不到。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试问小军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军的这一类行为,并为小军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分析: 3岁6个月的孩子处于直觉行动性思维阶段。这时候幼儿的语言能力还很低,所以他们进行的思维总是与对事物的感知、和自身的行动分不开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思维是在动作中进行的,离开所接触的事物,离开动作就没有了思维,所以称之为直觉行动性思维。如孩子画画时,他不可能先想好要画什么,而是拿起笔就画,画出来像什么他就说是什么。也就象案例中描述的 “玩插塑时 让他想好了再去插 而他却是拿起
22
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 插出什么样 就说插的是什么”。
小军的家长很关注孩子的发展,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这些做的很好,值得肯定!但要清楚:思维要借助于词来实现,与语言的功能是不可分割的。此时发展孩子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幼儿语言水平的培养,通过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可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平时父母要多教、多和孩子说话,说话时大人要使用正规的语言,要丰富孩子的词汇,多提供一些概括性的词汇,如动物、家俱、交通工具等,多讲故事。游戏是孩子喜欢的一种活动,在游戏中父母可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来给孩子讲解一些有比较性,概括性的概念,如大、小,多、少,上、下,也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找出相同的东西,借以培养孩子善于区别事物不同点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立即去帮助解决,而要留点时间和机会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例如东西拿不到怎么办?皮球滚到哪里去呢?培养孩子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一些玩具给孩子,如积木、拼图、组装玩具等,让他自己摆弄玩具,可以使他在玩中去认识一些事物之间的联系,积累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是提高小军思维水平的重要基础。
二、一天,是中三班幼儿巧巧的生日,她带来了各色糖果与同伴们一起分享生日的快乐。在离园前,我班为月月举行了一个小小的生日会,大家唱生日歌、道生日祝福,月月也将糖果逐一分发给每一位小朋友。当家长来接孩子回家的时候,孩子们纷纷举着糖果欣喜地说:“这是巧巧过生日,发给我的糖。”还有的孩子走出教室门就急忙拆开圆圆的糖果送进嘴里,边吃边奔跑下楼。过了一会儿,果果的爷爷带着果果匆忙走进教室,爷爷说:“老师,刚刚发生非常吓人的事情,果果在玩滑梯的时候,一下子脸通红,甚至快要发黑了,我想会不会给糖噎着了,我立即叫他弯腰,拍他的背,让他把嘴里的糖吐出来,后来咳时候终于把糖吐出来了。”当时,我听着就感觉一阵后怕,要是万一象“果冻事件”似的,圆圆的糖果导致幼儿窒息,这是多可怕的事情,我连忙询问果果:“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有没有感觉哪里不舒服?”果果似乎也被刚才的情景吓愣了,摇摇头说:“没有。”我又接着说:“以后吃东西的时候要告诉大人,而且要坐定了吃,吃完了再玩。”并嘱咐家长要回家注意观察,幼儿身体是否有不适的现象,有的话要立即上医院进行检查。请从幼儿园安全的角度对此案例进行分析,并对幼儿园管理提出建议。
解析: “孩子生日”原本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却因糖果发生了不愉快,甚至导致幼儿生命危险,再次给教师敲响了警钟,不能忽视幼儿的安全教育,对教师以后的工作也是一个提醒和督促。幼儿园中,除了幼儿带来食品与大家分享,而且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给幼儿发一些糖果作为奖励,会非常留意提醒幼儿将糖果带回家吃。孩子们拿着糖果走出教室门与家长一起回家时,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要吃糖果,经常是边吃边在幼儿园中玩耍,家长则会让孩子自由地在园所里奔跑、游戏,家长们则远远地站在一旁,或是俩俩聊天,或是坐在花坛边休息,这时就是发生危险的隐患。孩子发生意外事故,这是作为家长、幼儿园、教师最不愿意看到的。然而,有时这也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孩子尚处在幼儿期,身体机能发展不完善,安全及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面对突发状况不知如何应对和防范,因而易受到伤害。同时,这一现象有时又是可以预防,甚至是可以避免的。一方面,教师要与家长做好沟通,协助幼儿园做好幼儿的安全工作;请家长不要带圆形的硬糖等食品来幼儿园分发,离园时,教师向家长告知分发食品的情况,以便家长加强观察及提醒,家长接好幼儿要关注幼儿的活动安全。第二方面,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培养,例如,用一些事例、故事,让幼儿讨论,如何避免危险?让幼儿知道在饮食中,要坐定吃、不奔跑、吃完后再玩。第三方面,教师要掌握一些幼儿急症的方法,如遇到幼儿气道阻塞,可使用背部敲击法、腹部推压法,第一时间进行急救处理,减少对幼儿的伤害。
案例1 :幼儿园张贴体检结果,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权
案情 金华兰溪市区某幼儿园,把班里每个孩子的体检结果公布在教室门口,上面除了身高、体重等项目外,还包括鸡胸、包茎等内容。
分析 公民的健康状况是绝对隐私,隐私权作为人身权之一,是与生俱来的,并不会因为年龄小而打折扣,而侵权就要承担法律责任。未成年人有隐私权,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同时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健康状况是每个人的生理隐私,而且属于绝对隐私,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这种隐私权都应得到尊重和保护。 因此,幼儿园应当为侵犯幼儿隐私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案例2:幼儿著作权纠
案情 某幼儿园幼儿李某很有绘画天赋,他的画多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有家出版社计划出版《儿童
23
优秀美术作品选》,经该幼儿园老师的推荐,李某署名。但出版印刷时,作品只有“xx幼儿园供稿字样”。李某家长知道后,就找到出版社索要样书、稿酬及作者证明。出版社答复说,样书可以给,作者证明可以开,但选登李某的画得到了幼儿园的同意,稿酬已统一支付给了幼儿园。幼儿园则认为李某的画作得到了幼儿园老师的指导,又被推荐出版,对李某来说是一种荣耀,家长不应再索要稿酬。
分析 依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创作作品的公民就是该作品的作者。年龄的大小虽能影响人的行为能力但不能影响人的权利能力。由于其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故该权利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幼儿园在未经作者监护人许可的情况下,将作品提供给出版社,且没有给作品署名,他们共同侵犯了李某的著作权,理应将稿酬付给李某的家长。而且,如果家长追究,出版社和幼儿园还应承担赔偿责任。
现实中,由于幼儿年龄小,其著作权往往会被忽视。现在经常有出版物刊登孩子创作的绘画作品及诗歌、童话等文学作品,因为这些作品多为幼儿园集中投稿,作者的姓名、地址常有遗漏。现在,家长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所以,幼儿园老师在给孩子们投稿时,应及时征求家长的书面意见,写清楚孩子的姓名、地址,对稿酬更应该妥善处理,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案例3:擅自利用幼儿形象作广告引发纠纷
案情 李某现年只有6岁,就读一所私立幼儿园。去年在县举办的“六一”儿童节会演中荣获一等奖,因此私立幼儿园以李某被授奖时的镜头在电视中为其园作宣传广告。李某的父亲找幼儿园要求其停止宣传广告的播放,并赔偿有关损失,幼儿园便说这广告是经李某口头同意的。
分析 私立幼儿园虽经李某口头同意使用他被授奖的镜头作宣传广告,但其行为已构成侵权。根据《广告法》第二十五条之规定:广告主或者广告经营者在广告中使用他人名义、形象的,应当事先取得他人的书面同意;使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名义、形象的,应首先取得其监护人的书面同意。李某只有6岁,属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的口头同意,或即使是书面同意也是无效的,还必须另有李某监护人的书面同意,才能使用李某获奖的镜头作为宣传广告用于播放。
私立幼儿园未经李某监护人允许,擅自使用李某获奖的镜头作为宣传广告播放,已侵害了李某的人身权利。 《广告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广告中未经同意使用他人名义、形象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案例4 :幼儿在大型玩具上受伤责任归谁
案情 5岁的赵某在幼儿园读大班,一天午休时他私自在园内玩耍,从秋千架上摔下来,造成左手骨折。 分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民通意见》)第160条的规定,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并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伤害赔偿解释》)第七条的规定,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适应的赔偿责任。
本案中,赵某之所以能在午休期间私自在园内玩耍,主要是因为幼儿园的教师工作疏忽,没有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所致。因此,幼儿园在本次事故当中是存在过错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适应的责任。
至于赵某本人是否应当为其自身的行为负责,亦即其监护人是否应当承担部分责任,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一条的规定,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而《人身伤害赔偿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受害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故意、过失的,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一条的规定,可以减轻或者免除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但侵权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受害人只有一般过失的,不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
本案中,赵某不遵守幼儿园的规定,在午睡时私自出去玩耍,肯定是有过错的,但也只能属于一般过错。那么,赵某自身是否要承担责任,就要看幼儿园的侵权行为的性质。如果幼儿园的过错属于重大过失,就不能减轻赔偿责任,但如果幼儿园的过错属于一般过失,就可以减轻其赔偿责任。
但是,何谓一般过失,何谓重大过失,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也很难做一抽象、概括的规定,因此就需要根据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作出判断。
就本案而言,笔者认为:在幼儿午休时间,幼儿园应指派专门教师进行看护。幼儿在此期间能溜出去玩耍,主要是由于幼儿园没有尽到看护责任所致,应当属于重大过失。因此,本案赵某受到人身伤害的损害赔偿责任,应完全由幼儿园承担。
24
案例5 :陌生人闯入,幼儿惨死的责任谁负
案情 《羊城晚报》1999年1月1 6日报道,1999年1月7日上午9时许,汕头市某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在园内活动,一名30来岁的陌生男子突然闯入,二话不说,便挥拳向园内员工打去,大人们还没明白怎么回事,男子又抓起一名幼儿,举过头顶朝地面摔去??可怜的3岁儿童李某被拦腰举起,头朝下重重摔到水磨石地面上。约10分钟后,她被送到医院抢救,当时后脑颅凹入、破碎,生命垂危。惨剧发生在短短1O分钟之内。李某的父母哀痛不已,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早上出门时还闹着吃豆的小女儿,转眼间竞遭此横祸。肇者者后经医院诊断证实患有双向性情感精神障碍。惨剧发生后,社会上反响很大,幼儿家长则要求追究幼儿园责任。
分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以下简称《民通意见》)第160条的规定,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并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以下简称《人身伤害赔偿解释》)第七条的规定,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适应的赔偿责任。
本案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如果是由于幼儿园管理不善,门卫、老师没有尽到注意义务,使得陌生男子轻松闯入,那么由于幼儿园具有重大过错,应该承担民事责任。但是,如果幼儿园按照有关规定,做好了安全防范措施,犯罪嫌疑人的闯入是门卫和老师不能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是没有过错的,就可以免除赔偿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幼儿的家长应当向肇事者的监护人主张赔偿责任。
幼儿园事故案例分析 一天下午。到了离园时间,家长纷纷到班上接孩子,父母还没有到的孩子就在活动室里玩玩具。东东和明明两名幼儿因争抢一支玩具手枪扭打起来,正在与其他家长沟通的老师文珊闻声立即走上前去阻止他们,并没收了玩具手枪,教育他们不能打架。待两名幼儿各自去玩其他玩具后,文珊继续接待来园的家长。此时东东心有不忿,突然跑到明明身后,用力将其推倒,造成明明额头被摔破,缝了四针。 事故发生后,明明的家长要求幼儿园和东东的家长共同承担赔偿责任。但幼儿园认为自已不存在过错,无需承担损害赔偿。而东东的家长则认为,孩子是在幼儿园将人推倒致伤,是教师文珊监管不力造成,应该由幼儿园负全责。 这起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究竟应该由哪一方来承担呢?
【评析】 本案是关于幼儿在幼儿园里因争抢玩具发生伤害事故法律责任的认定问题。 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因学校、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非主要原因,承担相应的责任。”该《办法》第十条第(二)项规定,“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应承担相应责任。 结合这起事故来看,幼儿东东的行为与明明受损害的后果之间有直接的凶果关系,东东是伤害事故的责任者。教师文珊在发现东东和明明之间发生纠纷打闹时,及时劝阻幼儿间的不当行为并进行了教育,尽到了管理教育职责,东东事后报复伤人是她无法预见和制止的突发行为,故教师和园方在此事件中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并无过错,故无需负法律责任。这起幼儿间的伤害应由致害人承担责任,但造成伤害发生的幼儿东东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应由东东的监护人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
幼儿人身伤害事故法律责任 本文所指的幼儿人身伤害事故特指幼儿在园期间或在与幼儿园有关的保育教育活动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近些年,此类事故时有发生,成为教育界、法学界甚至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其中,如何认定幼儿园的法律责任、幼儿园承担法律责任的类型和方式等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到目前为止,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的滞后导致了实践操作的困难。现实中主要表现为幼儿伤害事故不能得到正确、及时、有效和公正的处理与解决。这不仅妨碍了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也不利于当事人各方依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基于此,笔者依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对此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 关于幼儿人身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 所谓归责原则,就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原
25
则,从严格的法律意义上说,归责就是指行为人因其行为和物件致他人损害的事件发生以后,运用法律判断价值的功能,使行为人承担适当的法律后果。 从目前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学者从我国民法关于?监护的理论及学校、幼儿园与受教育者的事实关系出发,认为学校、幼儿园是学生(幼儿)在校(园)期间的监护人、临时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应对其承担相应的监护职责。因而学生(幼儿)在校(园)期间人身受到伤害,学校、幼儿园都不可能是学生(幼儿)的监护人;在没有依法接受委托的前提下,也不承担相应的监护职责。根据我国《教育法》第29要之规定,学校、幼儿园“应当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基他职工的合法权益”,另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法律、法规关于幼儿保护的规定,幼儿园依法对幼儿承担的是保育、教育和管理的职责。 从幼儿人身伤害事故处理的实际情况看,伤害事故发生后,幼儿园往往是作为被告参加诉论的。原因主要是受害幼儿家长或其他监护人一般都认为,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等于把监护权从家庭转移到了幼儿园,这时孩子脱离了人父母的监护,幼儿园应对其履行监护职责。同时幼儿受到伤害是在幼儿园而不是在家,所以幼儿园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是天经地义的。一些律师也在法庭上试图证明家长和幼儿园之间在幼儿入园时已形成事实上的委托关系;甚至一些法院的判决书中也认定幼儿园应承担相应的监护责任。 然而,幼儿园却认为,家长管一个孩子还不一定管好,幼儿园有照看那么多孩子,要保斑点不出事是难以办到的。出了事都要幼儿园负责,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现实的。但调查发现,虽然很多园长对事故发生后要求幼儿园承担法律责任感到困惑、不公,但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则常常抱着息事宁人的心态,尽量满足家长的索赔要求,在幼儿园能够负担的前提下,往往以“私了”的方式解决纠纷。其结果不仅不利于双方法律责任的划分,而且往往损害了幼儿园的合法权益。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园长不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缺乏法律意识,更不会自觉运用法律手段处理有关纠纷。 从世界各国的民事立法看,大多数把过错责任原则规定为民事责任的一般原则。但同时也出现了“过错推定责任”“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等适用特殊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原则。幼儿人身伤害事故主要是由于行为人因故意或过失不法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造成的,因此其处理应主要遵循过错责任原则,而兼顾其他归责原则。 (一)过错责任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是指行为人仅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就不承担民事责任。它是我国民法确定民事责任的一般原则。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一、第二款规定:“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担承担民事责任。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一规定,确立了过错责任的法律地位。另外,1989年4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第160条规定:“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这为过错行为导致的幼儿人身伤害事故的处理提供了明确具体的法律依据。 (二)无过错责任原则 该原则是指没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与造成损害的原因有关的人也应承担民事责任。执行这一则,主要不是根据责任人的过错,而是根据损害的客观存在、行为人的活动以及行为人所管理的人或物的危险性质与所造成的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而特别加重其责任,所以它也被称为“客观责任”或“危险责任”。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三款明确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是我国民法正式对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承认。《民事通则》第123条、127条、133条的规定就是该原则的具体体现。 民事责任。执行这一原则,主要不是根据责任人的过错,而是根据损害的客观存在、行为人的活动以及行为人所管理的人或物的危险性质与所造成的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而特别加重其责任,所以它也被称为“客观责任”或“危险责任”。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三款明确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是我国民法正式对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承认。《民事通则》第123条、127条、133条的规定就是该原则的具体体现。 (三)公平责任原则 公平责任,是在根据法律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而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又会使受害人遭受的重大损害得不到赔偿,在显然有失公平的情况下,法院即可根据双方当事人的实际情况,按“公平合现负担”的原则判定,由双方分担损失的一种责任。在英美法系中,公平责任是基于所谓“良心公平的责任”原则产生的。我国《民法通则》第132条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这一规定就明显体现了公平责任原则。 二、关于幼儿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幼儿伤害事故发生后,根据违法主体的法律地位和违法行为的性质,幼儿园(包括教师)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类型有三种:即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其中民事法律责任主要的是一种法律责任。 (一) 民事法律责任 民事法律责任
26
是指行为人因民事违法行为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幼儿人身伤害事故中一般是由于幼儿园的侵权行为导致幼儿的人身受到伤害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这一类法律责任各国民法原则上都以故意或过失用为侵权行为的成立要件。在此类事故的处理上实行严格的过错责任原则。从前面的介绍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几种归责原则,下面我们据此对幼儿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方法逐一分析。 1.根据过错责任原则,我国《民法通则》对侵权行为规定需承担民事责任者,除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形外,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即:(1)损害事实的存在。主要指财产上的损失,人身的损害也是指因人身伤害所造成的财产上的损失。这是构成损害赔偿民事责任的首要条件。(2)损害行为的违法性。这里的违法是广义的违法,包括形式上的违法和实质上的违法(3)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行为人只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而对于自己行为以外的后果一般是不负责任的。因此,只有违法行为和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时,行为人才能对该损害承担责任。(4)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过错。所谓过错,就是违法行为以外的后果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行为的不良后果,而希望或者放任其发生的心理。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不良后果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不会发生的心理。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四个要件相互联系,只有同时具备时,才构成损害赔偿责任。 由于幼儿伤害事故处理的焦点主要是赔偿,而赔偿问题又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即谁来赔偿和赔偿数额。根据过错责任原则,只有幼儿园有过错的,才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1)幼儿园承担全部承责任。即幼儿人身伤害完全是由于幼儿园的过错导致的,应由幼儿园承担赔偿责任。(2)幼儿园承担部分责任。即幼儿园和幼儿本人在事故中均有过错,幼儿园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其他的则应由幼儿的监护人承担。(3)幼儿园没有任何责任。即幼儿园无任何过错,而责任完全在幼儿,则由幼儿监护人承担全部责任。如,1989年4月30日下午3时许,某幼儿园大班幼儿由教师王某带领到户外活动,幼儿陆某站在李某的背后,两人均在队尾,趁队伍行走拉开距离时,二人嬉闹,李某背陆某时摔倒,致使李某左股骨中段斜形闭合性骨折。事故发生后,幼儿园及时送李某到医院治疗。某住院三个月后临床愈合。李某家长与幼儿园就医疗费和赔偿问题多次进行协商,终未达成协议,李某家长向法院起诉。后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幼儿园对幼儿活动管理不周,应对损害后果承担一定赔偿责任;李某、陆某未听从管理,违反幼儿园纪律是引起这次伤害的主要原因,应由其法定代理人对其行为后果承担主要责任。 我国《国家赔偿法》没有把学校、幼儿园赔偿列入国家赔偿范围之内,已经比较紧张的教育经费中并没有专门的赔偿金。调查发现,面对家长的索赔,绝大多数的幼儿园无奈只好将教育经费或创收部分作为赔偿金的来源。考虑到学校、幼儿园特殊的公益事业法人性质及实际履行能力,我们认为,幼儿园赔偿只能是部分赔偿,即使是幼儿园有完全过错,也不宜承担全部责任。这样有利于幼儿园工作的正常运作以及纠纷的顺利解决。 2.根据无过错责任原则以及《民法通则》第133条的规定,监护人的民事责任是一种无过错责任。只要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不论监护人有无过错,是否尽了监护职责,都应承担民事责任。虽然这种责任可能因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而减轻,但却不能免除。因此,幼儿由于故意或过失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就由其监护人承担无过错责任,而不是由受害幼儿所在幼儿园承担责任。这种规定有利于调动监护人完全履行监护责任,从而避免无端加大幼儿园承担责任的范围,同时也正确体现了最高人民法院在《意见》第160条规定的幼儿园承担责任的前提是“单位有过错的立法精神。”如,1993年6月5日下午5时许,某幼儿园幼儿下课后由老师带着上厕所,准备离园。幼儿高甲跑进厕所时,见幼儿金乙正在小便,便一把将金乙推开,不料金乙没站住,摔倒在厕所的墙角。幼儿园老师赶忙把金乙扶起,并对高甲进行了批评。金乙当时感到右腿很痛,待其父母把他接回有后腿部更痛,并鼓起一个大包。金乙的父亲连夜将其送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右腿骨折。住院60天,共花去医疗费800多元,金乙的父母因照顾金乙而误工减少收入1600元。谁应对此承担法律责任?在此案中,金乙所遭受的伤害,完全是由高甲将其推倒造成的,因此高甲的父母应对高甲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尽管金乙的伤害是在幼儿园期间造成的,但幼儿园老师对高甲将金乙推倒根本无法预料,很难认定在这一伤害事故中幼儿园的过错,因此幼儿园对金乙的伤害不应承担民事责任,而应由高甲的父母承担全部民事责任。 3.根据公平责任原则和《民法通则》第132条的规定,幼儿受到伤害,但幼儿园、受害幼儿及其他当事人对于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各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这里的“实际情况”是指双方或多方当事人的经济状况即实际的经济负担能力,其他如社会同情因素、责任主体所尽义务的多少等。各当事人应综合考虑立法宗旨、社会效果、个人情感等因素,尽量达成责任分担协议。或者由法官进行自由裁量,作出责任分担公正、合理的判决,以使问题
27
正在阅读:
幼儿案例分析01-15
福师 专升本 教育学01-06
(附10套中考模拟卷)2019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化学试题word有答案解析 - 图文09-18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12-22
VIP门店合作协议书09-01
三元正极材料行业研究报告05-09
分析新形势下气象服务的创新对策04-15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案例分析
- 幼儿
- GridView使用大全攻略
- ProfibusDP数据传递通信原理
- 井下供电设计内容
- 推荐下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计量必须先行—写在第六个世界计量日到来之际-最新
- 福师1009考试批次《小学语文教学论》考试复习题三参考答案
- 综合练习四
-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与拆除的安全技术要点
- 理论心理学之社会心理学 - 图文
- 公开课物质的鉴别推断教案
- 提高汝河大桥砼防撞护栏合格率QC成果 - 图文
- 09、无机化学万题库(选择题)(16-21)
- 市场调查预测习题集
- 中央空调拆除施工方案
- 差旅费报销管理规定
- 邯郸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 生产管理运筹学软件实例管理分析
- 飞行中人的因素
- (苏教牛津版)二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Unit5 period2
- 人才梯队建设详细方案
- 招商引资 宣传片 脚本 宣传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