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追根溯源,让学生爱上识字

更新时间:2023-09-18 00:22:01 阅读量: 幼儿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语文(论文)

追根溯源,让学生爱上识字

永康市大司巷小学 杨静巧

【摘要】 本文意在从造字法的角度,利用象形字的直观性描绘、指事字的指示性暗示、会意字的想象解说、形声字形旁的表义性和声旁的表声性等特点,使学生对汉字产生兴趣,并爱上识字,从而提高识字兴趣及能力。

【关键词】造字法 识字 兴趣及能力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一个小学生的识字水平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的语文水平如何。识字基础不好,阅读和写作无从说起。提高学生识字量和识字能力的方法很多,本文着重阐述如何结合造字法,让学生爱上识字,从而增强小学生的识字兴趣及能力。

一、象形字的直观描绘

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段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差,接受知识方面以直观形象为主。而象形字正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象形字具有十分鲜明的个体图象的特征,其意义内容直指那些具体的有形可睹的客观外物。“象形法”按照中国古书上的说法是“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观鸟兽之行迹,察山川风雨之演相,体类象形而造字”。由此可见,汉字源于最初的人类所接触的自然万物,从视觉、听觉、味觉等各方面去表现,用文字的形式把声音记录下来。汉字中的象形字发展到今天,离其造字之初已相去甚远,可总有一些永恒的、本质的、精髓的事物、思想、主题存在。这也是追溯字“源”的桥梁所在。利用其直观图象性,是增强汉字认字能力的重要手段。

语文新课标对一、二年级学生的要求是掌握基本的识字方法,强调“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基于以上的要求以及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象形字所表现出来的特点,确实符合这一阶段小学生的需求。以下是对主要象形造字状况的分类总结:

1

取人身

取全身:人、身、女、子、孕?? 取各部:手、足、耳、口、鼻??

地貌天象:山、水、川、日、月、云、火??

象 形 造 字

取自然物 草木田禾:草、竹、木、禾、田?? 鱼虫鸟兽:虎、蛇、象、牛、鱼、燕??

生活居舍:穴、广、门、户、册??

取生活用物

用具兵器:网、鬲、缶、豆、尊、刀、匕??

礼乐物

王神鬼祝:示、祀、祖、礼、鬼、舞?? 礼乐器具:鼓、角、琴、罄??

在复习巩固这些汉字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象形字的优越性,“寓画于字”,画中学字,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接受。在这样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学生就会自觉地去学字。由点及面,由面构成立体,形成一个融会贯通的象形字体系。从而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认字辨字能力。

二、指事字的指示性暗示

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只不过它表现的是更加抽象的含义。这类字,即在代表某一物体的个体图象上再作出一种表识性的记号,用以指示所要表示的是该物体的某一部分内容。在指事字中,方位字比较典型地运用了指事的方法。如“上”、“下”。“上”字和“下”字,是以一条基准线为坐标,用一条垂直的指示线或点指示其方位。还有一些字是通过指示事物之局部来造字的。如“末”、“未”、“刃”等字。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不在于他们之间的“大不同”,而在于他们之间的“小不同”。“大不同”已经没有了区别的必要,也不会让人想到要去区别。正因为事物之间的相似,所以要试着去寻求他们之间的“小不同”。因为他们毕竟不是相同,而许多时候事物的关键点就在于“小处”。从“小处”入手,反而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想抓住指示字的精髓含义,重点不在于指示字的全局,而在于指示字中指示的那一部分。这一部分才是本质

2

的突破口。学生在初次遇上这类字时,往往会忽略这一部分的重要性。这时候教师就要发挥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部分对把握整个字义的重要性。教师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应放在这个指示性的部件上。如“刃”就应该突出表刀刃上的这一点,而且特别强调“刃”这个字的义就体现在这个点上,表示刀锋利。在强调出重点的同时,也要进行相近字的区别,可用比较的方法并进行丰富的想象。如“末——未”,第二横比第一横长,表示路越来越宽,未来越来越好,所以上短下长为未,相反则为“穷途末路”,为“末”字。这对区别形近字、易混字意义重大。

在汉字当中,指事字相对来说比较少。因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独体的、表达单独个体的事物、想法或概念的形式总是有限的。当现有的汉字不能满足于人们表达的需要时,人们就会去寻求解决这个矛盾的突破口。因此,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的需要使会意字和形声字应运而生。但我们不能因为指事字的局限性,而忽略它们在识字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三、会意字的想象解说

利用图形的比配或文字的组合来会合出某种意义的字为会意字。会意字一般都是代表意义产生的。这些特征就比较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这也就比较适合小学中高年级的心理特征。《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方面对三、四年级学生提出“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对五、六年级学生提出“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这些要求在会意字和形声字的教学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实施。会意字更多地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先人们的原始思维。“会意字”,顾名思义,字义的呈现有一个内部的思维交流、融合的过程,即“会意”的过程。只是平时人们在使用时,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环节,直接蹦向具体的字义。“会意”的过程,其实是在分析字型结构的过程中展开的联想、想象的过程。学生在刚接触这类陌生字时,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只是“陌生”的字,用“熟悉”的笔画构成“陌生”的字。在学生头脑中存留的是一个无意识的模糊而复杂的笔画的轮廓。在其后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会意”的过程和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原先保留在学生头脑中的无意识模糊复杂的轮廓开始发生转变。虽然依然是一个模糊复杂的轮廓,但这一轮廓是有意识的思考、联想的结果。最后学生在课外练习巩固中,这个有意识思考的轮廓开

3

始明晰、确实。直到到达某一阶段,这个有意识的思考又轮回到无意识的思考。这个时候就是“直接蹦向具体的字义”的环节。这一环节就是学生追求的环节。教师在整个“会意”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过程和方法”。在这里,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以增强小学生的自识自辨的能力。

会意字从分析字形方法入手。如“三人为众”(表示人的多),“三木为森”(表示树多),“不正则歪”,“小土为尘”,“白水为泉”等。运用传统的造字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容易理解字的含义,从而减少了因理解不够,混淆字的结构而导致写错别字的现象。如“即”和“既”,许多学生在使用这两个字时,常出错误。但是如果知道了这两个字造字时的本义,就不会出错了。“即”在甲骨文中,左边像是盛放食物的器皿,右边是一个坐着的人,合起来为人坐在食器旁正要吃里面的东西。从这个本义出发产生的引申义,如靠近或接近。“既”在甲骨文中,左边也像是盛放食物的器皿,右边是一个人把头扭向后面去,张开嘴巴在打嗝,表示肚子已饱,不想再吃了。由此“既”便有了“完毕”,“已经”之义。在教学中,如果对学生出示类似“即”、“既”的画,并进行讲解,肯定会激发起学生识字的欲望。在这样的训练中,也会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字辨字能力。与此同时,学生也在无形中了解了中国特有的汉字文化,并能从汉字形体上体味出汉字中蕴涵的情感。

四、形声字的形旁的表义性,声旁的表声性

凡是采取加注意符、声符或音义合成的构形模式所造成的字为形声字。它由形旁和声旁组成。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每个汉字都有一定的形体,有一定的读音,表示一定的意义。例如“红”字,写出来是这样一个形:“纟”旁加“工”,读hóng;表示红色;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一些意义。

(一)利用形旁帮助了解字义

形旁是理解字义的关键。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形旁内包含着的更深的、引申的意义。如“氵”是液体的一种符号,包括自然界的液体,如水,也包括生物体分泌的液体,如泪,汗,乃至用于液体的名称,如江、河、湖、海。所以“氵”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引起的联想也是丰富的。如下列所示:

4

其它 液体

一般用于水名,地名:江、河、湖、海、洲、湘、汉、谓?? 水的活动和产生的作用或影响:流、淌、泻、泄、湿?? 水的状貌:泓、波、清、沫、汪?? 水的声音:沽、淙??

实用的:酒、油、汁、汤??

生物体分泌出来的:汗、泪、泣、泌、涕??

如果在教学中利于形声字形的特征进行归类,总结,比较学习,学生识字量会大大提高,而且对字义的理解会更明确,对学生的自我识字能力会有帮助,如果是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学生也可针对字形的特征对字义进行猜测,以提高阅读水平。

(二)利用声旁帮助了解字音

声旁是帮助了解字音的关键。古代最初造字的时候,从某声符的字就读某声符的音。遇到比较难认的字或读音有改变的就用读若某某来标明读音。许慎以后,读音有了更大的发展。同声符的字固然有读音相同的,而更多的是读音不全同,甚至有的读音完全不相同。不过,尽管不同,我们还是可以找出它们的演变规律的。不过,在小学的教学中,就没有教给学生认识这些规律的必要了。因为其间的变化过于复杂,还不易于小学生理解和接受。只怕到时反而弄巧成拙。

《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中提出了“三个维度”,分别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利用造字法进行识字教学,恰好符合了“三个维度”的标准要求。从造字法的角度来增强学生的识字辨字能力,是从字的本质来源进行探讨。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教师课内教学的引导下,学生在不自觉中对中国文字产生了兴趣,在无意识中增强学生识字辨字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志公 《张志公自选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2]谋作武 《中国古文字的起源》 上海人民出版社 [3]《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4]汉字造字法 http://baike.http://www.wodefanwen.com/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ib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