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速器盘夹具设计说明书

更新时间:2023-07-17 10:4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零件作用

2、工艺分析

转速器盘(参见零件图)共有三组加工表面,它们相互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现分述如下:

(1) 以φ10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包括φ10孔上下端面、φ10F9+0.035+0.013孔及其倒角0.5

×45度。其中φ10孔将作为其他加工工序的精基准,故其位置精度、垂直度和表面

粗糙度有较高要求。

+0.03

(2) 以两个φ6孔为中心加工表面。包括两个φ6H90孔及其构成的上端面c面,其中

对c面有一定的位置要求:要求平面c对于φ10F9孔的跳动允许差0.2mm。 (3) 以两个φ9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包括两个φ9孔、φ9孔上下两端面。

3、工艺规程设计

(1)确定毛培制造形式:

(2)基准的选择: a、精基准选择

精基准的选择主要应该考虑基准重合问题,当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由于工件有孔,在加工工件将工件固定在夹具上时,采用面、销定位更为方便,所以先选取其中一个孔作为其他加工工序的精基准。在五个孔中, φ10和两φ6孔表面质量要求最高,为Ra3.2,根据精基准选择要基准不变原则,尽可能使各个工序的定位基准相同,故选择φ10孔为精基准。 b、粗基准选择

粗基准选择应选择平整、光滑、表面积较大的表面,故选取肋板下表面和φ6孔上表面;但粗基准表面又要求与其他加工表面有相互位置关系和精度要求,而φ6上表面与φ10上下端面分别相距40-0.2mm和12mm,所以选取φ6上表面作为第一粗基准。并用以加工φ10下端面,根据互为基准原则,再选取φ10下端面为粗基准加工φ10上端面。 (3)制定工艺路线

工序1:粗铣Φ6上表面 工序2:粗铣Φ10下端面 工序3:粗铣Φ10上端面 工序4:加工Φ10孔 工序5:加工2×Φ6孔 工序6:粗铣Φ9孔两端面 工序7:加工2×Φ9孔 a. 工艺路线分析

工序1:粗铣Φ6上表面作为粗基准

工序2:以Φ6上表面为基准粗铣Φ10下端面。 工序3:以Φ10下端面为基准粗铣Φ10上表面。

工序4:以Φ10下端面为基准、Φ25铸造外圆定位,钻Φ10孔至Φ9,精铰(二次铰)Φ10

孔至Φ10+0.035+0.013,倒角0.5 45。

工序5:以Φ10孔下端面为基准,Φ10孔及Φ13铸造外圆定位,钻2×Φ5通孔,精铰2

+0.03×Φ5至Φ60

工序6(方案1):以Φ10下端面为基准、Φ10孔及其中一个Φ6孔定位,粗铣Φ9后端面,反向装夹,粗铣Φ9前端面。 工序6(方案2):以Φ10下端面为基准、两个Φ6孔定位,粗铣Φ9后端面,反向装夹,

粗铣Φ9前端面。 工序7:以Φ10下端面为基准、Φ10孔及其中一个Φ6孔定位,钻2×Φ9。 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二、指定工序专用夹具设计(工序4:加工φ10孔)

φ10孔不仅是铸件需要加工的表面之一,而且经过工艺分析,还将作为其他表面加工工序的精基准,所以对孔的垂直度、位置度、表面质量要求都比较高。 (1)夹具定位、夹紧、支撑件设计确定

本工序中,φ10孔下端面将作为孔加工的基准,而夹具中基准部分要满足可更换条件,故设计成表面质量较高(Ra3.2)的面定位活动块(夹具装配图15),又因为活动块固定在底座(夹具装配图1)上,所以又要求底座上表面有较高的表面质量(Ra3.2);φ25铸造外圆进行定位夹紧,由于工件本身外形限制,在φ25靠内部铸造外圆用固定挡销,靠外部用一活动V形块夹紧。考虑夹紧工件左端后,右端悬空导致重心不稳,根据工件各加工表面位置关系,决定先将左端通过支撑座(夹具装配图2)垫高后,在底座右端加一辅助支撑。

考虑本工序涉及钻加工,故设计钻模板,正对孔上方紧配合有钻套,对钻加工过程中钻

头进给运动起到导向作用。 (2)刀具、导向原件选择 a、刀具:

b、钻套:根据

选择A9*12GB 2262-1991

(3)切削力性质方向 (4)夹紧力

(5)确定总的夹紧方案:力源装置、夹紧元件、夹紧机构。

(6)确定夹具其它组成部分(如分度装置等)及夹具体的结构形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ia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