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练”不做“管家”

更新时间:2023-05-30 14:5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做“教练”不做“管家”

发表时间:2015-07-09T10:44:00.87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6月总第160期供稿作者:路建明

[导读] 在痛定思痛之后,我呐喊:我要改变!

——谈班主任角色的转变

◆路建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金山镇边河中学255400

一、做“管家”让我感受到“累”和“痛”

自2014年3月担任班主任以来,我一直都在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班主任工作当中。凭借着年轻的优势,我总能围绕在学生的周围,深入到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去。早读,有我的身影;课间,有我的身影;午休,有我的身影;自习,仍然有我的身影。打扫卫生,我跟学生们一起出力;参加活动,我在队伍前面带领学生;甚至放学,我都要去教室里转一圈提醒学生记作业、锁好门窗。我一直乐此不疲地每时每刻地陪伴学生,为学生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并认为这就是爱。

在这样的陪伴中,我们班的确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我们获得了学校“春之声”诗文朗诵比赛的第一名,学校“书香班级”建设第一名,学校“习惯养成先进班级”二等奖,也在激烈的竞争中夺得了几次“流动红旗”。

然而,静心想来,在这样的荣誉背后,带给我的不是快乐,而是“累”和“痛”。但即使是这样的“累”也没有让我们班变得更好,而是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让我心里很“痛”。面对着这么多的问题,我忍不住反思,为什么我跑前跑后为他们服务,他们却回报给我的是这样的结果?也许是因为我在上语文课的时候管得太严,所以学生们只能在其他老师上课的时候放松自己。也许是我总跟在他们后面为他们扫尾,总是替卫生委员检查卫生,所以他们习惯了打扫得马马虎虎。也许是我在急着为受欺负的同学出头却忽略了其他人的感受,所以那个被批评的孩子竟然打击报复。也许是我的关注点只注重行为而不是心灵,所以他们没有奋斗的智慧和勇气。

也许真的是我为他们做得太多,成为了他们的“管家”,让他们失去了原本可以自己尝试的机会,因为缺少了尝试的机会,他们也就失去了在挣扎和失败中获得经验的机会和能力,所以在我的“溺爱”下,他们永远都长不大。一群长不大的孩子,怎么可能管理好自己的行为规范,怎么可能给自己一个奋斗的目标呢?

所以,在痛定思痛之后,我呐喊:我要改变!

二、几个细节让我看到了改变的方向

回想起来,在我担任班主任的一年时间之中,已经有几个细节提醒了我需要改变。

细节一:2014年9月底,我请了几天的假,就在我请假的这周,在班长等班委的带领下,我们班获得了当周的“流动红旗”。这说明,没有班主任的“监视”,学生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自己想要的荣誉,甚至没有班主任的干涉,他们可以做得更好!

细节二:2015年的元旦,学校要求每个班级组织自己的“元旦茶话会”。这一次,我没有参与任何一个环节,只是在班里说了一句并随手指了几个同学让他们负责这次活动。等到元旦那天的下午我到班里去的时候,大家已经把一切都安排好了,那天下午,我们班可能是最后一个结束活动的班级。

细节三:临近期末考试和寒假期间,我让学生们两次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与目标。在过程中,我没有说“你一定要怎样怎样”,而是让他们问问自己的内心到底想要什么,自己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就是在这样自觉自愿的环境中,我们班的每个同学都制定了自己的中考目标,其中有七八个同学填的是“淄博七中”。寒假里,我们班也约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把自己的假期学习计划分享给了我。每次制定目标之后,学生们都会燃起新的学习斗志和热情。

从这几个细节中,我看到了学生们自我管理的热情和能力,其实他们有能力和资格为自己的现在和未来负责,他们需要的不是班主任和老师们对他们的呵护和关心,他们更需要的是老师们对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三、我为什么选择做“教练”

“教练”这个角色的定位在于他们通过聆听、观察,并按练习者的个人需求而定制个性化的训练方式,目的是提升个人表现,提高生活质量。

“教练”角色的三个前提:1.教练本身就是通过练习和努力在某一领域拔尖的人才;2.“教”和“练”的前提是认可练习者本身已经具备相应的天赋或素质,教练只是通过观察帮助练习者充分发挥他们本身的素质,达到成功;3.教练不是控制和要求练习者,而是按练习者的要求来提升他们的个人表现和生活质量,即他们的帮助者和支持者,而非改变者。

纵观我们的学生,他们都具有与生俱来的“个性”。有的学生开朗乐观,有的则内向谨慎;有的学生具有惊人的语言天赋,有的则在艺术上独占优势。每一种性格都有它的优势和弱点,我们不能客观地评价孰优孰劣,更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和要求去强制改造学生的性格。

我们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做的,就是通过与他们谈话或者观察他们,了解他们的需求所在,支持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补足自己欠缺的部分,让他们逐渐接近并达到实现目标所要具备的素质,协助他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只有这样,教育才可能是面向个体的,教育也才可能更符合其最大的功能。我认为,教育最大的功能不是生产出一批批一模一样的产品,而是让每一个人拥有可以使自己生活得更好的能力。

“教育改变人生”这句话在过去一直流行,但这句话也让我们高估了教育的力量。我想,不如这么说“让教育帮助、支持人们去获得更好的人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i6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