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肌理在现代陶艺中的应用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27 20: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肌理在现代陶艺中的应用

指导教师:XXX

摘要 肌理在现代陶艺创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肌理的应用可以充分的

表现艺术家大胆的艺术创新和张扬自己的艺术主张,从而达到对社会形态的批判和反省。本文通过对肌理的概念,形态,制作,应用以及肌理的审美机制做了详细的分类和阐述。同时还分析了在现代陶艺创作中对肌理应用时出现的问题和肌理审美时出现的审美误区。通过对现代陶艺中肌理进行探讨和比较,旨在更好地把握对肌理应用,使现代陶艺创作水平提高到更好的境界,更帖近现代人的审美意蕴。

关键词 1现代陶艺 2肌理 3应用

ABSTRACT The skin texture is playing the extremely vital role in the modern clay

modelling creation. Through may full performance artist's bold art innovate to the skin texture application and makes widely known own art advocate, thus achieves makes the form of society the critique and the introspection. This article to the skin texture shape, the manufacture, the application as well as the skin texture esthetic mechanism has made the detailed classification and the elaboration. Simultaneously also has analyzed the esthetic erroneous zone which to the skin texture application presents the question which and the skin texture is esthetic when the modern clay modelling creation appears. Through the skin texture carries on the discussion and the comparison to the modern clay modelling, is for the purpose of a better assurance to the skin texture application, enables the modern clay modelling creation to achieve a higher boundary, causes the modern clay modelling placard near modern people's esthetic implication.

KEY WORDS Modern clay modelling;Skin texture;Using

1

目录

1. 前言 ????????????????????????????3 2. 肌理在现代陶艺中应用的概况 ????????????????? 4 2.1肌理在大美术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在现代陶艺中具体应用的意义 ??? 4 2.2肌理的概念 ?????????????????????????5 2.3肌理的几种形态 ???????????????????????5 2.3.1自然肌理 ????????????????????????6 2.3.2人工肌理 ????????????????????????6 2.3.3合技术,合规范肌理 ???????????????????6 2.3.4反技术,反规范肌理 ???????????????????7 3. 肌理的制作与应用 ????????????????????????7 3.1肌理的制作 ?????????????????????????7 3.2肌理的应用以及在应用时要注意的情况 ?????????????9 3.2.1肌理在现代陶艺中应用的趋势和应用时要避免的误区 ?????9 3.2.2结合优秀陶艺家的作品分析肌理在应用时要注意的情况 ????10 3.2.2.1作品题材 ??????????????????????12 3.2.2.2窑变 ????????????????????????12

4. 肌理的审美机制对应用时的影响 ?????????????????13 4.1技术理性下的隐患 ?????????????????????13 4.2“缺陷”肌理的审美 ?????????????????????15 5. 结论:肌理在现代陶艺中应用的前景展望以及意义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8

1.前 言

2

西方神话传说中上帝用泥土捏出亚当,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女娲氏用黏土造出众生。同样远古《周易》中有五行八卦的符号。金、木、水、火、土.组成大千世界。解释了大千世界。而恰恰巧合,陶瓷在生产的过程中,又涵括了八卦五行.如铀中含金、坯体为土、土中拌水、木是烧窑的原料、火烧陶器,如此辨证互为依存,互为转换.这样说来世界上还有什么艺术形态有陶艺这么深的文化底蕴呢?同时在对黏土的认同上东西方文化都找到了共同点。

现代陶艺是艺术家借助于陶瓷材料,用泥土所特有的语言来表达现代社会中的审美价值以及人与自然,人和社会间的思想情感。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形态的创造性审美活动,现代陶艺富有浓厚的文化底蕴①.它以其大胆的想象、巧妙的构思、奇特的造型、可塑的泥料、流动的釉色以及神奇的窑变给人们带来全新的感觉,呈现的是一种新的陶瓷文化精神,现代陶艺作品不但是物质产品,还是一种精神产品,更是一种文化,现代陶艺是现代艺术与陶瓷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同时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相比,现代陶艺更注重超越技艺层面上的探索,强调随意性和偶然性,并给予人们精神领域上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关注。艺术家可以用造型,釉料,烧成,展示及其窑变来表现自己的大胆创新和张扬自己的主观意识,从而达到一种对社会形态和想象的批判或反省.

现代陶艺在创作时更多的是取决于艺术家在表现手法和主观意识上创新。作品追求随意性、偶然性和对泥性的把握,而肌理作为一种材料和技法的表现。通过材料的对比、组织和构造不同而应用不同的表现技法构成具有不同效果的触觉质感或视觉质感。在现代陶艺创作中艺术家可以通过它来大胆的创新和张扬自己的个性,寻找切入当代文化的可能性。从社会的、道德的、伦理的、心理的、功利的功能摆脱出来,从思想观念层面重新解读现代陶艺的艺术语言。而合理地对肌理的应用可以使陶艺作品更加生动和随意。肌理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同时中国作为传统的陶瓷大国,在对肌理的认识和审美上存在一些缺陷和误区。在现代文化艺术趋向多元化发展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在面对自己传统文化本身的前提下与现代观念相结合呢?本文将重点叙述肌理的概念、形态、制作、应用和应用的意义以及在审美机制上存在的问题。旨在更好地把握对肌理应用,使现代陶艺创作达到更高的境界,更帖近现代人的审美意蕴

3

现代陶艺最先兴起是在美国。美国现代陶艺史学家,理论家克拉克认为,现代陶艺是20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兴起,是传统意义上黏土概念起了革命性的变革。这时期美国陶艺彻底摆脱了欧洲陶瓷艺术的约束,树立起新的陶瓷美学理念。它吸收了日本陶瓷美学,抽象表现主义,结构主义等自由倾向的艺术形式。到五十年代中期,完成了现代陶艺艺术语言的转型。而中国的现代陶艺的发展严格的说起源于上世纪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及广东陶瓷产区等学校和地区是这种风格的最早的实践者和推行者。其后湖北美院,中国美院,景德镇瓷区,宜兴陶区也相续加入。在这20年的历程中,前十年中发展比较缓慢和艰难。近十几年来现代陶艺在国内发展迅速,并具备了开放性和包容性。从事陶艺创作的队伍也在不断扩大。这里面有专业的陶艺家,也有其他门类的艺术家“票友”。一些陶艺家工作室和陶艺作坊和陶吧也相续出现。然而现代陶艺的兴起以成为一种必然的历史趋势②。

2. 肌理在现代陶艺中应用的概况

2.1 肌理在大美术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在现代陶艺中具体应用的意义

肌理在大美术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随这美术史的进程和变化而变化。在传统的以写实主义一通天下的西方美术中和以“写意绘神”为主的中国艺术史中,以纯粹肌理的表现和应用相对来说还是受到很大的限制。但随着现代艺术的兴起和对传统观念的反思和批判,肌理在大美术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更多人重视和关注。例如:从浪漫主义绘画和印象派的绘画开始,画家们就开始从传统绘画所重视画面“平、光”等标准开始转向笔触和材料上摸索和探讨。笔者认为这是对肌理探索的一种实验。在国内中国美院的许江在画油画的时候就很重视肌理的应用和处理。而在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中肌理的地位和作用更是“神通广大”。从油画到雕塑,从纯艺术到商业广告都留下了肌理的“痕迹”。在当代艺术中很多的艺术形式说到底就是一种对肌理的应用和探讨的艺术。像金属工艺,漆画,重彩画等。现代艺术发展到今天已

4

经是“无奇不有”了。其中对肌理的探索和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和经验,有很多东西在是现代陶艺创作中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现代陶艺”顾名思义是“现代陶瓷艺术”的略称,是相对“传统陶瓷艺术”而言。但“现代陶艺”它更注重社会化的象征意义和艺术家的自我意识,成为艺术家发挥想象的载体。和“传统陶瓷瓷艺术”相比,“传统陶瓷艺术”重装饰重技法。“现代陶艺”则重造型和媒介,成为现代人的精神寓所之一③。所以笔者认为肌理在“现代陶艺”创作中尤其重要。合理的利用好肌理能使艺术家更好的表达主题、个性,对作品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现代陶艺”不看材料的粗细优劣,而强调质地,个性。“现代陶艺”常常有意利用反技术的肌理缺陷。在装饰技法上,追求肌理效果的随机性和偶然性,有意的保持手工痕迹。造型工艺上,不完全强调规整有序的对称,甚至有意造成残缺变形。正是因为“现代陶艺”强调造型和创意,讲究随意性和偶然性。所以笔者认为肌理在现代陶艺中起这“灵魂性”的作用。如果一件陶艺作品没有肌理的介入是很难成为一件让人心动的作品。因为没有肌理的介入的作品艺术家在完成作品的时候就会过多的依靠工艺性和技术性的东西。做出来的作品也就没有随意性和偶然性可言,作品是很生硬的,缺乏陶艺所强调的泥味。这也和“现代陶艺”的出发点和初衷是相违背的。

2.2 肌理的概念

肌理,一般指物体表面视觉质感和触觉质感的组织构造。它包括材料,纹理等内容。肌理作为陶瓷艺术语言,一般指陶瓷作品采用特有的物质材料,制作手法和烧成阶段所造成的表面纹理组织,它是材料、制作、火焰等因素的综合表现。

2.3肌理的几种形态

在艺术作品中,肌理一般有二种主要形态:(1)自然肌理,指不经艺术家之手已存在着的纹理组织,如:石纹、木纹、布纹或纸纹。(2)人工肌理,指由艺术家的人为作用而产生的纹理组织,如笔触、墨迹、水痕、刀迹、凿痕等。由于陶艺在艺术家手中成型后均需烧制方才完成其全部制作过程,就烧制的人工性而言,陶艺

5

的结合体。在这种坚韧的结合中,他守住了“中国的”、“陶瓷的”、“当代的”、“个人的”、“风格的”种种内涵。要做到这一点,我想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自信。吕品昌的“阿福”系列,首先应看作一个个性化的文化符号。在这个符号系列中,由“福”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意涵充盈其间,祝福、祈福、祥福、万福等等,都被装在一种圆融、圆满、一团和气般融会贯通的造型之中。它形成了一种具有语言符号价值的“语象”因素。而这种因素是吕品昌的,是他在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与日新月异的现代艺术之间找到的,他驾驭起来最能够将这种具有个性化的语象因素起构成表达他自己的语义的艺术语言。吕品昌长期以来坚持自己的语系,并且使他的作品在视觉美感的构筑层面,坚定地将“气韵”作为具有流动性的驱动力加以贯彻。他的作品中的饱满、充盈、波动、弹力、张力等等,都被它通过有机的生命体加以包裹,最终使之成为了他仿佛具有晃动性的造型体现出来。吕品昌的“阿福系列”之所以可以取的如此的成功,我想这是吕品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很深修养和独特的看法。在“阿福系列”中吕品昌对肌理的运用的十分精彩。“阿福系列”中都是用的泥板成型的方法。泥板与泥板之间没有精雕细凿,而是衔接的十分随意。表面没有打磨的十分光滑,而是保留了制作时的一些手纹。稚拙的造型配上处理的恰于其份的肌理,使整件作品在气质上和文化内涵上又比其他作品又高出一个范畴。而肌理在整个作品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没有那些“粗放”、“朴素”的肌理效果的陪衬就不能把“阿福”的憨态,稚拙表现出来。为什么吕品昌在选择肌理的时候是选择“粗糙”、的“留有手痕”的肌理效果呢?而不是那种“光亮”的“平滑” 的肌理效果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来讨论的话题。也就是肌理在应用的时候要注意和考虑的一些因素和问题。

11

图序3 吕品昌陶艺作品《阿福系列》 3.2.2.1作品题材

在对肌理运用时,首先我们要考虑到作品的题材。如果作品是安置在室外还要考虑作品安置的位置和环境。特别是大型的室外陶瓷雕塑和陶瓷壁画。什么样的题材配上什么样的肌理,所处什么样的环境用什么样的肌理,这些都是陶艺创作者必须考虑的东西。这也就回答上文中提到的“为什么吕品昌在选择肌理时是选择‘粗糙’、的‘留有手痕’的肌理效果?而不是那种‘光亮’的‘平滑’ 的肌理效果呢?”当然大师们给了我们许多成功的经验;如卡得尔的活动雕塑以自由运动的客体造成时空变幻的视觉效应,使审美主体产生丰富的体验和自由的联想;苏联马马也夫高地的《祖国--母亲》以群体空间的综合造成一种特殊的空间机制,令人产生身如其境的现实情感体验;史密斯的雕塑把造型要素抽象到最低限度,使它融合到自然中去;里伯曼的雕塑的空间形体构造的偶然性和随机性,使审美主体在对同构于自然性状的空间形态的观照中产生愉快的心理效应。在这点上我有深刻的体会,在大量的创作练习中我都用到了肌理。在做一些表现“朴素”、“憨厚”的农民的乡土题材时,我就用粗抹布压出泥片,把麻布上的肌理做成“农民”们的衣服和裤子上的纹理样子。那样效果既生动又有趣。而在做少女的衣服时,我选的是精细且带有花纹的布料进行压制。这样不但丰富了整件作品,而且也符合少女这个题材。 2.2.2.2窑变

陶艺是人天各半的一种艺术形态.在做好坯体、上釉料和烘坯等先前准备后。就

12

可以进窑烧制了。烧窑是一门工艺性和技术性都很复杂的“艺术”。只有反复的烧制和试验并且不断的总结经验技术才能把烧窑的技术掌握。在用柴窑和煤气窑烧制的时候还要时常观察火侯,根据火焰的颜色来判断是否要加柴或煤气等。在烧制的过程中很多东西是不能根据人的主观意识来控制的。因为烧制过程中受到温度,窑位,火候,气压和时间等其他因素的影响。烧制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意料之外的效果。如出现裂缝、倒塌、缩釉、流釉、龟裂等效果。而有时候可能正是因为这些意料外的效果使陶艺作品更具有趣味性更加生动。笔者认为我们在掌握了烧窑的技术后,应当合理地利用窑变的效果。把原来看是“反技术,反规范”肌理加以利用,为我们的创作而服务。裂缝、倒塌、缩釉、流釉、龟裂等效果是在现代陶艺中经常的效果,在技术标准的衡量下它们都是不合格的是“反技术、反规范”肌理。但现代陶艺讲的是艺术家的个性和主观意识,同时讲究在做作品是的“随意性”、“偶然性”所以笔者认为窑变效果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关键是艺术家根据自己作品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利用。

4.肌理的审美机制对应用时的影响

4.1技术理性下的隐患

“唯技术”肌理观使人们将工作热性和注意力投注于表面肌理的完善化。坯体质地均匀、平整、细腻或光洁;釉色纯净、鲜明、透亮;装饰表面合于形体,不露手工痕迹。总之完善化就是对高技术秩序的追求。秩序的实现所呈现的秩序性便是合技术合规范肌理的审美品质。如果不是为技术的目的而是为着审美的目的的活,陶瓷表面纹理组织的秩序性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但一味追求高技术的肌理效果,单纯追求秩序性肌理效果,容易使人注重于技术本身也容易使陶瓷艺术品流于单调乏味缺少刺激性,而且高技术自身的规定会使合技术肌理失去有助于显露和强化其技术肌理自身的审美物质。就因为这样,笔者认为技术理性甚至遮蔽了合技术肌理自身的审美品质。当然,为技术理性所遮蔽的更多的是为反技术反规范肌理所具有的品格——自由性。“缺陷”肌理的自由性品格表理为纹理组织反秩序的偶然性、

13

随机性。对于技术理性要求,“缺陷”肌理不存在其它潜能和发展空间,它唯有的价值便是作为含定性参照对象帮助人们修正技术方案,使技术手段更趋完善。对于审美感情要求,“缺陷”肌理的自由性品格却显示了它丰富的指向审美的潜能。这些潜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陶瓷“缺陷”肌理的偶然性、随有性,便具直接形态具有超越模似的抽象性和象征性,可为欣赏者提供广阔的再造想象的余地和充分的参与创造的机会。一群庇点、 一组裂纹、一片缩釉或一丛手工留下的痕迹都有可能引起审美主体自由联想或想象--或许是翠色的山峰。清澄的秋水,风姿卓约的少女或双花白的老夫;或许是扩张之力度,疾驰之速度,忧郁之情绪,奔放之然情的贴切的物化形态???造成审美欣赏主动性的客观机制在于“缺陷”肌理视觉形态并不明确指向现实事物而有着不确定性。把现实生活保持的一定距离,可以使欣赏者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把自己心中的意象投射到空灵的审美对象中去,使艺术的观赏活动变成对照自我的创造活动。非摸拟的视觉肌理形态。引导诱发观赏者穿过物理领域并忘记它的存在从而达到心理领域去体悟和感受纯净的自我情感。总之,由内涵宽泛多义,形态抽象无序“缺陷”肌理所构成的视觉媒介。可为审美主体提供对话的机会并造成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融合同一。

(2)陶瓷“缺陷”肌理的偶然性和随机性所造成的非平衡结构摸式的视觉样式,会具有更强烈的形式意味和激活力,有效地唤起审美主体的心理活动。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人的知觉具有一种以“需要”的形式存在的“组织”倾向即“简化”倾向。知觉的这种对简洁完美的“形”的追求,构成“完形压”即构成知觉主体内部的一种能动的自我调节倾向,它最大限度地追求内在的平衡。每当外部刺出现时,特别是那些具有非平衡结构模式的刺激物出现时就会破环知觉主体的内在平衡,引起改造刺激物使之与主体内部状态达到同一或同型的活动,使知觉的心奋程度大大提高。可见,陶瓷“缺陷”肌理的非平衡结构摸式的刺激,会造成观赏者心理内部的紧张或“完形压强”。虽然这不太“愉快”,但会引起进取,追求的内在紧张力。于是审美主体便会投入积极的组织活动,当这种活动完成即将非简洁规则的纹理组织同构于审美主体内部状态时,开放的紧张消失。显然这种内心体验较之那些规则简洁的纹理组织所造成的愉快体验更富有起伏性,因而更符合审美欣赏的刺激力,强化

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而“缺陷”肌理的品质恰恰具备了心理学所揭示的刺激潜能。

14

(3)陶瓷“缺陷”肌理的偶然性,随机性所造成的丰富视觉样式常常能启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陶瓷肌理作为人类情感的物化形态往往隐含着与人类心理对应的同构契机。艺术家对表现媒介的选择并非对物质客体的选择,而是对同构于自我心理情感的投射对象的选择。人与物同构默契的关系,虽由主体的人能动地建立,但物也常常以它具有表现潜能的表面纹理组织启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而“缺陷”肌理的偶然随机性所造成的丰富的视觉样式,无疑会使这种启发的可能性更大更多。

4.2“缺陷”肌理的审美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农耕生活环境中成长的。长期的循时序、观天象、种五谷,使人们体认到人与自然的神圣意义和审美价值。于是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主张“天人合一”。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合一”是一个具有稳定性和普遍性的思维模式而知与行,内与外、阴与阳、理与气、形与神、文与质、情与理、道与器???它强调对立双方相互的融合,沟通和不确定性。因此,所谓的\天人合一\就是主体融入客体或者客体融入主体。坚持根本同一消除一切显著差别,从而达个人与宇宙不二的状态!这是一种纯粹的审美精神,沉积了五千年中国文化的审美精神。 中国古代的陶瓷肌理观受这种文化精神指引和影响。主张物我同一。能动地从物的感性形态中感受人的价值和尊严。这种肌理观使主体对物理的选择不囿于它的合规律性而强调合自我目的性。因此这种肌理规不受理性遮蔽,而充满人性的光彩。 可以看到,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就展示了中国传统肌理观的先。人们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感受在器表面上创造丰富的肌理(如绳纹、划纹、席纹、纹钉纹、点戳纹等)而不抹去粗糙的痕迹。进入封建社会层,这种肌理观目渐成熟。从原始青瓷到唐代的越瓷。宋代的官瓷,汝瓷和龙泉青瓷中“冰似玉”“釉若凝脂”之肌理品质的逐渐完善,显然是有意识地追求“玉”的肌理效果。而“玉”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则是一种高尚的人格理想和审美理想的象征,基于自我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而不是技术理想和技术要求的肌理观。使人们不怕技术的限制和难度。一遍遍地挂釉,以求在含蓄沉静的肌理品质中观照自身。正是这种肌理观,使人们能够放弃胎釉洁白如雪的形瓷而代之以乳白如象牙的定瓷和隐青有如假玉的景德镇窑。正是这种肌理观使人们能放弃唐代高光泽的铅釉而代之以宋代的长石釉。也正是这种肌理观才使人们不会总是利用那些仅技术,反规范肌理的价值并发展其审美特质的机

1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i1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