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俗博物馆室内设计文献的综述

更新时间:2023-11-04 04: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民间博物馆室内设计文献的综述

前 言

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信息中心的传统形象,在当今受到了现代交流方式多样化的考验。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博物馆等文化建筑的社会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中国现代化博物馆建设的高潮必将迎来它的黄金时代,也必将在现代博物馆建设中有着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在其室内设计这个领域。正确分析中国博物馆室内设计的现状和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结合新世纪现代博物馆的新观念,从设计艺术学的角度出发,提出全息理念为博物馆室内设计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民间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应以人为本,确立“体验”的展示理念,培育博物馆体验兴趣;突出体验诉求,做好目标观众的分析,制定相应的展示形式;深化主题体验,满足个性化体验需求,可持续发展和以以人为本将成为博物馆设计的主题,在博物馆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可持续发展性和参观者的心理认知,将参观者的心理感受作为设计的重点。

一 博物馆设室内设计要素

(一)博物馆室内设计中色彩的运用

色彩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主题思想,色彩带有一定地感情性,能直接影响到观众的心理情绪,对深化主题、突出展品起着重大地催化作用。各类陈列地题材不同,对陈列形式地要求、色彩的选择也就不同,主要的目的是使观众乐于欣赏、易于接受。纪念性的博物馆辅助陈列颜色多以兴奋的色调为主。民族、民俗性的陈列应当尊重民俗习惯或遵守当地的传统色调。自然性的陈列应接近于自然色彩。科技性的陈列以沉着性的色彩为佳。

(二) 民间艺术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的灯光与音效

在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灯光设计是一个非常矛盾的区域,因为他反应了两种不同的设计理念。设计是希望在公共空间是自然光线,这样可以使参观者感到舒适,而展览的管理人却希望保护脆弱的展品,并且能控制人们欣赏他的方式在最好的展示中,自然光线和人工光线的结合使用的。自然光线的运用展现出空间的宏大,人工光线则把参观者的注意力集中到单个的展品上来,借助于一系列的先进的科学技术,自然光线和人工光线能够得到很好的平衡。这些先进的技术包括把自然光线和戏剧性的灯光效果结合起来,在保护展品的同时营造出令人兴奋的氛围。利用灯光的色温可以控制以人群为基础飞展示气氛。而且经过改造后的灯光对展品有更好的保护作用,LED和光纤技术的运用能有效减轻紫外线和热度的影响。

和灯光设计一样,音效的设计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观众们希望在嘈杂的公共环境中能够有一个安静的空间啦观察展品细节。因为展览通常安置在大型的公共空间内,如宽敞的大厅、热闹的博物馆,所以,声音的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设计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决定如何使用营造气氛和影响展览叙述的声音,还要考虑和设计在嘈杂个公共环境与油价环境的展示空间内声音转换。声音的设计还具有一个操作难题。设计师要考虑在一定时间内进入展示空间的参观数量,这个因素和对展示空间的建筑设计构思一样重要,机构的管理人员也应该参与到声音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来,因为他们能够控制展览的人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民间艺术博物馆设计中大面积运用面光源,尽量减少直接光源,突出展品的同时兼顾整个空间环境的氛围,让展品和环境容为一体。照明原则服从空间定位,提亮博物馆空间昏暗的光线,降低展览馆空间过于直白的照明,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让展品拥有文物的价值的同时让空间更得到品位,庄严,富有地方特色而更具备和谐,向上的时代精神

(三) 民间艺术博物馆展示设计与环境

对展示设计师来说,对环境的敏感度正在逐渐变得重要起来,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对于设计师来说十分重要,在许多设计里使用的热度和亮度较高的灯光耗能十分巨大,大规模的流动展览也要涉及大量的能源消耗。通常来说危害性最大的材质却对展示的成功最关键,而公司都不愿意为了可持续行发展而牺牲展示的美感。

只有在博物馆设计过程的初级阶段就考虑到使用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才能使其达到最佳的效果。设计方案把环保策略和展示融合在一起,让观众们可以看到展览所使用的材料的可持续性本质。这样的永续设计在民间艺术博物的运用上最为明显,由此可以把展示对环境的责任作为展示的中心。当设计师在设计可持续发展部分时,需要注意到去平衡环境保护和材料的耐久度的问题。

民间艺术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中,也要充分考虑到环境的因素,民间艺术取材于当地群众中,是当地文化的延伸,所以不管是环境气氛的营造还是在展陈方式上都要全面考虑,这样可以拉近与参观者的距离,是设计更加人性化,更能够走到群众当中去。

(四) 物馆室内设计的人性化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的不断追求,博物馆越来越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活动场所。现代博物馆已经超越了单纯的以文化学习为目的的范畴,更重要的是,参观博物馆已成为了人们的休闲出游方式之一。提升博物馆的人性化程度关乎我们享受文化设施的品质,因此,其室内设计应更加关注于公共性、文化性、服务性方面的人性化设计。由于承载着上述功能,博物馆的室内设计需综合考虑社会性、时代感及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结合文化空间自身特征,充分调动设计手段,满足现代服务理念。同时室内设计需慎思如何满足受众对于文化空间需求的多元化?如何在博物馆室内设计中体现相应趣味及放大该空间的“教化”效能?如何紧随时代进步,将人性化服务贯穿于博物馆建设与运营的全过程?以上命题是博物馆室内设计值得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文化符号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从具象到抽象、从象征到隐喻,可以是雕

塑、装置、壁画、招贴、图形、文字等形式,也可以通过声、光、电等高技术手段加以表现。极力营造互动式的交流沟通方式,提升信息传播界面的趣味性,达到唤起足够关注度的效果。提升服务品质首先要提升服务理念。以人为本顺应时代从而调动一切设计的手段,形成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良好对话。例如专业阅览室的书架排放遵循的传统原则是“人围绕书”的原则进行安排的,而人性化服务性的观点认为书架排放应该遵循“书围绕人”的原则。同时阅览还需满足光线良好、座位舒适、查阅便捷等要求。服务理念的提升也要求设计理念不断地跟进,从而使其真正成为追求品质、追求便捷、体现人性的场所

“从古至今,人始终是所有事物的尺度。建筑为人服务,为人提供空间、为人塑造环境”。尺度应与其功能使用要求相适应。恰当的尺度感是良好空间感的前提与依据。博物馆空间中过大或过小的尺度都会使空间失衡,使人产生冷漠或压抑的感受。充分运用人体工程学原理,依据人的生理尺度和人的心理维度,结合形式、比例、色彩、肌理、材料等诸多元素的综合运用,创造出亲切宜人的视觉、触觉、味觉、听觉极佳的文化空间感受

三 博物馆设计中的多媒体展陈

媒体展览成列是博物馆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这种文化事业与科技产业的协同创新对于博物馆来说还是一个处于探索阶段的新课题,涉及到各学科、成果的综合运用,尤其是民俗博物馆,不仅要考虑各种前沿展示技术的应用,还必须考虑所运用的技术的手段,设备和所要表现的民间艺术文化内容、总体展览形式环境之间的和谐与相融。究竟博物馆应该如何设计之间的多媒体占陈呢?

在每一个多媒体展陈项目中,我们都需要具体风险展览的特点,明确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点,真正做到画龙点睛,力求技术应用于内容表现达到无缝融合,使观众在参观过程中没有技术手段应用的突兀感,能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多媒体技术表达的展览环境中。观众是博物馆得以存在、发展的主要因素,博物馆多媒体展览陈列必须确立自己服务理念:一切以观众为中心,站在观众为观众提供服务。多媒体展陈不仅能够加强展示的效果,还能调动起观众参与的兴趣,构建良好的利益平台。

总 结

民间博物馆都有着与众不同之处,但现代文化的冲击使民俗越来越地方化,许多民俗独特之处只能在深山乡村或个别群体中找到,绝大多数地区民俗被同化和大众化,这对民俗资源极为不利。如何将经过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相沿成习的民俗文化历代传承,在巩固自己优秀民俗文化传承的同时,又吸纳其它地区先进的民俗文化,不断的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是值得重视和深思

民间艺术取自生活,追求自然,在朴实无华的外表下藏着丰厚的地方文化内涵和生活的情趣。以往民间博物馆设计中最大的缺点就是参观者不能亲身参与到活动中,从而感受浓郁的人情味、乡土味、文化味,所以,我们在以后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参观者的参与性,让参观者能融入到活动中去。民间艺术是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是一种相沿成习的东西。一个好的陈列设计是以文物为元素的连接,展示超越时空的人文生态。观众留连在展厅,那些默默无语的文物,仿佛在讲述一个日渐远去的生动故事。这个故事有起始、有过程、有结尾,这就要求展陈设计的路线等系列的构思与建筑设计有一个完美的对接和整合。

参考文献

[1] 郑曙旸. 室内设计思维与方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美)亚伯克隆比.室内设计哲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6-1 [3] 王其钧.编著室内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 黄铁成编著.展示空间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1 [5] (英)洛伦克等.什么是展示设计,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8-1 [6] 德尼著.英国展示设计高级教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9-1 [7] 尚慧芳.展示光效设计,陈新业中国青年出版社.

[8] 诸智勇.建筑设计的材料语言,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5-1 [9] 建筑资料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0] 李涛. 耿舒畅.展示设计.

[11]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2-31 [12]吴爱莉.展示设计,安徽美术出版社.2006-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hw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