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1

更新时间:2023-03-14 06:3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0年语文学科初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抽样分析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共42分) (一)默写(18分)

1.明月松间照, 。(《山居秋暝》)

2. ,左牵黄,右擎苍。(《江城子·密州出猎》) 3.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

4.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天净沙·秋》) 5.政通人和, 。(《岳阳楼记》) 6. ,饥渴而顿踣。(《捕蛇者说》)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7—8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诗中以“ ”指代诗人贬谪之地。(2分)

8.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的人生感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对凄凉处境的无可奈何。 B.对仕途受阻的愤愤不平。 C.对人生坎坷的豁达乐观。 D.对岁月流逝的追悔莫及。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公输(节选)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杀之。”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千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9.课文《公输》选自《 》。(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3分)

吾义固不杀人。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墨子劝阻公输盘为楚国制造云梯,充分体现了他“非攻”的政治主张。 B.公输盘生气地拒绝墨子请他杀人的要求,是因为自己忙于为楚国制造军械。

C.墨子并非真心请公输盘杀人,只是借此让他明白“义不杀少而杀众”的荒谬。

D.“公输盘服”,除归功于墨子高超的劝诫技巧,也与公输盘本人“义固不杀人”密不可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僧荐重元阁

苏州重元寺阁一角忽陷。计其扶荐①之功,当用钱数千贯。有游僧曰:“不足劳人。请一夫斫木为楔②,可以正也。”寺主从之。僧每食毕,辄持楔数十,执斧登阁,敲槌其间。未逾月,阁柱悉正。

【注释】①扶荐:扶,支撑,荐,铺垫。 ②楔:插在木器的榫子缝里的木片,可以使接榫的地方不活动。 12. 解释句中加点词。(4分)

(1)计其扶荐之功 计:___________ (2)不足劳人 足:___________ 13.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请一个人把木头削成楔子,可以把这作为正确的。

B.请一个人为了楔子劈削木头,可以把寺阁扶正。 C.请一个人削木头作为楔子,可以把这作为正确的。 D.请一个人把木头削成楔子,可以把寺阁扶正。

14.“苏州重元寺阁一角忽陷”,游僧修缮的结果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游僧能够省钱、省力、省 地完成任务,可见他是善于观察、善于 的人。(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3分)

读一本书,做一段修行

梁文道

1中文原来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要读书先要学句读,自己去给文章加标点符号。这个任务是读者的,而不是作者的。不只中文是这样,英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也都没有标点符号。看来,不只中国,全世界的作者都喜欢折磨他的读者们。

2大家有没有想过古人为什么要这么折磨读者?古代书的产量是很低的,市面能找到的书的种类也很少。罗马帝国时代一年只能出产一两百种书。中世纪末期有个欧洲最博学的学者——他一辈子也只看过800多本书,所以古人的博识与今天是不一样的。大家都说孔子很博学,但那时候有几本书呢?古人讲究的博学是深读,一两百本书放在你面前,可能是你一生要读的书了,所以要慢慢读、一个字一个字读,读完再读,一遍遍去体会字里行间的意思——很快读完,以后没得读岂不很痛苦?

3古代为什么没有标点符号?因为他不需要读那么快。标点符号的流行只是近两三百年间的事情。标点符号是怎么诞生的呢?它其实是一个商业行为的结果。五六百年前,欧洲出现了古登堡印刷术,书籍出现并成为最古老的工业产品,进入市场成了商品。出于成本考虑,印刷商也就是书商就想做大量印刷来摊薄成本,于是他们发明了标点符号,让书变得更容易读、读得更快。

4另外,古人的书是没有分段的,也没有章节。今天我们看《论语》,一篇与另一篇之间是没有关系的,卷只是物质上的单位,竹简不够了,再换一卷继续

写。中国古代的书是这样,印度、阿拉伯、欧洲的书也是这样。印刷术出来之后,出版商才开始给书籍做段落篇幅的划分。

5分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前欧洲人读不分段的《圣经》每次都老老实实从开篇读起,《圣经》分段以后,人们开始认为不同的段落重要程度不同,分歧就产生了。所以英国大哲学家约翰·洛克说:“《圣经》分段印刷是无耻商人酿制的悲剧,他们为了让《圣经》更畅销强行分段,分段以后我们的信仰将四分五裂。”后来的结果被洛克不幸言中——基督教分裂成一大堆教派、教会。所以分段令我们离开精读,开始泛读。

6很多人问我,如何读得快一点,但其实如何读得好更重要。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呢?他们不是看,是反复地读,慢慢地读,读出声音来。朗读能让人沉浸到书里面去,这样一个沉浸的状态会产生一个重要的效果——这就是修炼的效果。

7我手中是一本《沉思录》,这本书目前在中国很热,因为温家宝总理在看,克林顿、布什、密特朗都看过。奥勒留并不是为出版而写的,他是写给自己读的——不断研读,修身养性。这本书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本修行集,他的写作本身就是修行,之后的不断研读也是。写作,在英文里面就叫Spiritual Writing,所以它的读者也要把它当作一个精神修炼来读,不断地读、反复地读。这些领导人一遍遍地读《沉思录》,就是在做精神修炼。古人读《论语》也是这样。所以读书是为了改变自己,变化人格,变成另外一个人。这一点古人都是知道的。

8我为什么讲这个?因为我发现今天大家只是把读书当做一个工具,通过它拿到什么东西。读书其实是一种精神操练,是我们已经失落的一个传统,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恢复它,找一本书去修炼自己,追求自己的变化。

(选自《城市画报》,略有改

动)

16.阅读第2段,完成下列两小题。

(1)不改变句意,把画线句改为陈述句。(2分)

(2)作者认为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是“因为他不需要读那么快”,“不需要读那么快”的理由是A.________;B._________。(4分) 17.第5段引用英国大哲学家约翰·洛克说的话,其作用是 。(3分)

18.本文的写作思路如下:首先论述 ,其次论述分段使我们离开精读,最后论述 。(6分)

19.对题目“读一本书,做一段修行”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只有读古书,才能修炼精神。 B.读书,就是精神操练的过程。

C.可理解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D.用正确的读书态度促进我们自身的转变和提高。

20.作者认为“读书其实是一种精神操练”,你同意吗?请根据你的看法完成相应的题目。(5分) (1)(同意)补充论据 (2)(不同意)说明理由 __

(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5分)

那件事不可饶恕

陈力娇

1我九岁的时候做了一件很出格的事。

2丁老师是位男老师,男老师也有感情很丰富的,丁老师就是。他教我没多长时间,只短短的一年就给我们这群吱吱喳喳的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个子很高,脸上有疙瘩,穿着深灰色的中山装,很年轻,却有白头发,低头趴在书桌上给我们讲课的时候,白头发更多,我们不敢看,一看就想摸一摸,那是很硬很硬的,比他的黑头发还硬的白头发。

3丁老师照顾我们,爱护我们,关心我们,我们待他也像亲人一样。可是在一个酷暑即将过去,新学期开学的当儿,他来到班级和我们宣布一条消息,说他从此不教我们了,而是去远方看病。话从他口中一出,我们立即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开始是不多的人,小声地哭,后来就是全班同学一起大声哭。丁老师劝我们劝不住,索性不劝了,一件一件数着放在他讲桌里面的、平日我们拾到的各种各样的小东西。丁老师把这些东西都一一放在讲台上,然后声音很低地说,现在我把这些东西分给大家,这都是大家平日里交给我,我又没闲xiá让你们认领的,你们现在认一认,看是谁的谁领回去吧。

4丁老师开始一样一样地用手中的东西吸引我们的视线。他说,小刀,谁的

小刀?于是我们向他手中的小刀望去。一把绿色的铅笔刀在丁老师手中来回地晃,晃过几个来回,一个叫于力力的小个子女同学说,老师,是我的。丁老师说,你拿回去吧。丁力力就一边抹泪一边走到老师的跟前,把它拿了回来。丁老师又拿出一支油笔,一支黄色的带有小猫头的油笔,丁老师的手又晃了几晃,刘梦君就把它领了回去。

5领回东西的同学,回去之后立即就不哭了,小刀、油笔占去了他们的心思,这样循环了几个回合,丁老师讲桌上的物品几乎被别人领尽了。这时丁老师拿起一个很精美的皮球,绿色红色黄色形成满球云朵的那种,一看就让人喜欢备至,真不知道是谁拾到这么好的东西,舍得交给老师。奇怪的是,丁老师问了几遍,竟没有一个同学去认,但是大家都巴巴地望着老师的手,这情景很让我动心,一种想得到它的心思让我立即抹去朦朦的眼泪,敛心静气观察同学的动静,怦跳的心早被那个美丽的皮球击中了。就在丁老师想把它重新放回盒子里去的时候,我突然冒出一句,老师,那是我的。为了真实起见,我是边哭边说的,九岁的我那时在做戏,并且惟妙惟肖。

6老师显然是犹豫了一下,但看到我满脸的泪痕,他相信了我,由于我的座位靠最里面,所以他把这个球亲自送到我的手里。

7我得到一个精美的皮球,却失去了一位老师。多少年以后我当了作家,想把这一段写进小说,挖掘一个九岁孩子的心理时,却得知丁老师已不在人世。但是假如他还活着,对一件发生在30多年前的事,肯定记忆犹新,他肯定掌握一个九岁孩子的心理与那个精美皮球的来历。

8丁老师把那个皮球给我时,他的手抖了抖,抖过之后那只皮球就落到了我手里。也就在这一刹那,我想起了丁老师的女儿秋秋,秋秋来我们班玩时,也曾玩过这样一只皮球,那是和这一只一模一样的、满球红黄绿云朵的、招人喜欢的皮球。

(选自《小小说选刊精华本》,略有改动)

2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闲xiá_____________

22.第2段写丁老师的白头发,“不敢看,一看就想摸一摸”,表达出学生对丁

老师 __

和 的情感。(4分)

23.第6段中,“老师显然是犹豫了一下。”文中与这句话照应的语句是

_________。(2分)

24.标题中的“那件事”具体是指 。“我”之所以认为“不可饶恕”是因为(1) ;(2) 。(6分)

25.对于第⑦⑧两段文字的顺序排列,下列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⑦⑧,因为第⑦段首句“我得到一个精美的皮球”承上“所以他把这个球亲自送到我的手里”。

B.⑦⑧,因为以⑧结尾可以让小说的情节戛然而止于皮球的来历,带给读者心灵的震撼和回味。

C.⑧⑦,因为第⑧段首句“丁老师把那个皮球给我时”承上“所以他把这个球亲自送到我的手里”。

D.⑧⑦,因为以⑦结尾可以通过“我”的内心独白直接点题“不可饶恕”,并抒发对老师的怀念之情。

26.如果课堂上没有学生来认领那只精美的皮球,那么,丁老师把球放回盒子里去后,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展开合理的想象,运用适当的描写,完成80字左右的内容。(8分) 三、写作(60分)

2010年语文学科初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抽样分析试卷答案 2011-02-20 23:28 一、文言文阅读(42分) (一) 默写(18分) 1.清泉石上流 2.老夫聊发少年狂 3.留取丹心照汗青 4.一点飞鸿影下 5.百废俱兴 6.号呼而转徙

(二)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7—8题(4分) 7.巴山楚水 8.C

(三) 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9.墨子

10.我崇尚仁义从来不杀人。 11.B

(四) 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12.(1)计算 (2)值得 13.D

14.(未逾月)阁柱悉正 15.时 思考/动手 二、现代文阅读(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3分)

16.(6分)(1)(2分)很快读完,以后没得读会很痛苦。 (2)(4分)A.古代书的产量低,能找到的书的种类也很少 B.古人读书讲究的是深读 17.(3分)作为理论论据,有力地论证了“分段对人们的阅读产生了很大影响”的观点

18.(6分,各3分)标点符号使我们离开深读(回答“古书没有标点及原因”得2分) 读书是一种精神修炼,应恢复失落的读书传统

19.(3分)B

20.(5分)略 (1)可补充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2)能自圆其说。 (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5分) 21.(2分)暇 22.(4分)爱戴 怜惜

23.(2分)丁老师把那个皮球给我时,他的手抖了抖

24.(6分)九岁那年,“我”从即将离别的丁老师手中冒领了一个精美的皮球 (1)丁老师照顾我们、爱护我们、关心我们,我们待他也像亲人一样,而那件事给这种纯真的感情抹上了阴影 (2)当“我”想要倾吐心中块垒时,丁老师已不在人世,成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25.(3分)B(3分) D(2分)

26.(8分)要点:想象合理,描写恰当即可 三、作文(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hv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