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源性感染的预防

更新时间:2023-05-18 13:3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传染病

医源性感染的预防西京医院感染管理科 刘 冰

传染病

一、医源性感染定义

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凡是在医疗、护理、预防过程

中由于所用医疗器械、设备、药物、制剂、卫生材料、医务人员手或提供医学服务的环 境污染导致的感染,均应称为医源性感染。

传染病

二、医源性感染的病原体 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

医源性感染常见病原体细菌:占病原体的90%以上,且对抗生素 多重耐药。 病毒:HBV、HCV、HIV、SARS病毒等

传染病

真菌:逐年上升,近年真菌感染率为20世 纪80年代的2~5倍,多为白色念珠菌 其他:衣原体、支原体、寄生虫等

传染病

医源性感染的传播途径医疗器械和设备传播 病人使用污染器 械、仪器等导致的感染 血液及血制品传播 经血传播的疾病有 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弓形 虫病和巨细胞病毒感染等

传染病

药物及各种制剂传播 输入在生产、保存、运输、使用过程污染的药物

医疗用品传播 使用污染医疗用品导致 接触传播:医护人员在进行各种医疗操作时通过污染的手,将微生物从一个病人传给另 一个病人

传染病

医源性感染的影响因素感染控制管理疏漏:缺乏认识,感染管理组织不健全,控制制度欠完善,培训

不到位,经济投入少,不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传染病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滥用,导致感染菌耐药性的广泛出现和感染菌谱的 变迁,导致抗菌药物失去作用,损伤正常 菌群的定制抵抗力,引起人体微生态失衡, 给耐药菌的生长和病原体入侵创造条件, 增加了医源性感染的机会。

传染病

临床诊疗技术的不断改进 各种侵入性操作、手术等,在对机体造成损伤的同

时,给微生物的入侵提供了便利条件新的病原体不断出现 近30年来,新发现的传染病和病原体有40多种

传染病

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不规范 认识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消毒设备陈旧,措施 落实不到位,如洗手、物品及消毒剂过期

正常防御机制缺损 疾病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社会人口老龄化使病人大多具有免疫 低下的特点

传染病

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不规范

对其重要性缺乏足

够的认识,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消毒设备陈 旧,不严格卫生洗手

正常防御机制缺损

疾病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

社会人口老龄化使病人大多具有免疫低下的特点

传染病

医源性感染的临床特征临床表现不典型 基础疾病的掩盖,反应性差及治 疗措施的干扰,医源性感染起病一般较隐匿 病人反应性差临床表现多变 如老年肺炎不发热、 新生儿细菌性痢疾呈败血症表现 并发症多 可引起多部位感染和二重感染

传染病

三、医源性感染

的预防与控制

医源性感染的管理

医源性感染的监测医源性感染的预防 医源性感染的控制

传染病

医源性感染的管理

健全感染管理组织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100张床位以

上医院,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100张床位以下医

院,指定分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门

传染病

完善感染控制制度 规范医务人员医疗行为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病人 及家属预防感染的意识

严格日常督察和评价 制度落实情况、措施是否可行有效

传染病

医源性感染的监测

定义 系统地、连续的、主动观察医源性感染的 发生,分布以及影响因素,定期整理并提供有 价值的数据资料;了解医院感染造成的危害并

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以便采取更有效的对策

目的 及时发现感染病例,确定感染类别,识别

和处理暴发

传染病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发病率、现患率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

确保灭菌效果空气、物体表面的监测 使用时间、剂量、疗程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监测

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监测 日常抽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

传染病

医源性感染的预防

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正确的洗手

合格的手卫生要求

采用流动水洗手,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开关 应用合格的皂液或肥皂 使用没有污染的干手设施(纸巾或干手器) 不方便洗手的情况下,使用快速手消毒剂

传染病

个人卫生 医务人员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指 甲、头发清洁

采用隔离技术 口罩、帽子、手套、隔离衣等坚持安全注射 取消不必要的注射、使用一次

性无菌针头和注射器、预防由治疗药物污染导 致的感染

传染病

预防环境和诊疗器械的传播 采用正确的 清洁、消毒和灭菌方法。环境 常规湿式清洁,感染病人的环境

用消毒剂清洁,不同区域的有单独清洁 工具,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必须先消毒 再清洁

传染病

医疗器械和用具

按污染后对病人引发感

染的机会或造成的危害程度划分为三类 高度危险性物品 中度危险性物品 低度危险性物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hk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