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学困生成因分析报告

更新时间:2023-11-16 05:4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农村小学学困生成因分析报告

医生看病讲的是“对症下药”,老师转化学困生也要“对症下药”,所以首先必须了解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为此,我通过与全校教师座谈,向学困生访谈,和部分家长交谈,再结合平时的观察,总结出学困生形成的表现和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表现

学困生往往表现思想上有惰性,不肯动脑动手,逃避回答教师的问题,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缺乏自信等。教育者希望学困生能转变,能进步,这就要求教师对他们充满期望,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们,以爱心感化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偏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和自信心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人获取成功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采取自觉行为的心理动力源泉,是一个人成长和成才的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

二、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个体差异使学困成为必然。

1、学习目的不明确。后进生中大部分人没有正确的学习目标。他们往往迫于教师(家长)的压力,被动从事学习过程,正因为没有内在的学习需要,学习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自然造成学习欠债,**久而成为学困生。

2、学习缺乏应有的持久性。孩子的天性就是贪玩,注意力容易分散,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相对更缺乏应有的毅力和耐力,形象直观,富有游戏性的学习内容,可以使他们大脑兴奋,但随着内容的延续,犯冷热病的现象就会经常发生。

3、问题的积累造成信心的丧失。有一部分后进生,原本并不差。但是由于某个时期遇到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而知识特别是数学知识是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层递性的,这使他们的问题越积越多,严重挫伤自信心,一度消沉,沦为后

进生,从而悲观消极,破罐子破摔。

4、智力差异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潜力存在差异。 (二)、学校教师的原因--学困生是教师“培育”出来的。

1、教材灵活,学生采集信息难。新教材有丰富的图片、有趣的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条件相对较散,还会出现多余的信息。给学困生带来了采集信息的难度。采集信息时,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求较高,农村学生由于视眼及知识面都比较窄,教学中,往往对主题图和条件、问题的理解不到位,不能及时跟上教学的节奏,造成学习困难。在练习时这种差距更加明显。而老师为了完成本节教学内容,往往只能保中带差。时间一长,“假学困”变成了“真学困”,“浅学困”变成了“深学困“。

2、注重了“学”,忽视了“练”。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课堂,教师一般回避直接讲授。以计算教学例,在新授课中,教师一般都用较多的时间去强调算法多样化,引导学生优化算法,讨论算法多样化的时间远远大于强化优化算法的时间,基本有效的计算方法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对于部分数学学困生而言,算法多样化不怎么懂,优化的算法不怎么会,似懂非懂,教师强化“学”的同时弱化了 “练”,学生自然是一问都懂,一做就错。小组合作、动手探究等学习方法,有利于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并且能培养与他人合作的学习意识和习惯。但在实际教学中时间有限,老师对学困生的指导不可能面面俱到,部分反应较慢的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时间,失去及时练习巩固的时间,完全充当看客,久而久之也就成了学困生。

3、应试弊端,老师急功近利。在农村,评价老师是否是一个优秀的教师,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就是看考试成绩,在压力面前,多数教师只能急功近利,上课采用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的应试方法硬灌学生,课外采取强硬的机械练习,

用始终高压的态势压迫学生,致使部分学生逐渐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对老师产生敌对情绪,产生厌学情绪,形成学困生。

洒向学生都是爱,在应试的压力下,可老师对学困生的爱是“无奈”的爱。教师在教学中缺乏个体关注意识与因人施教的行为导致学困生的欠债越来越多;个体差异与统一要求的矛盾处理不当造成学困生丧失信心;对学困生缺乏耐心和信心使学困生破罐破摔;部分教师的敬业精神与专业素养不高,对学困生的放任自流,为自控能力低下的小学生不断的创造“学困”条件等等,最终导致学困生一个一个不断的被“培育”出来。

4、教师自身专业素质过低,缺乏敬业精神,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过低,导致学生成绩下降,亦造成学困生的形成。

(三)、家庭社会的原因--学困生是“家庭教育”的产物。

父母是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在农村,大部分的学困生都是留守儿童。一般都是跟着爷爷奶奶,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得不到有效帮助,学不学、学得怎么样完全得不到有效监护,没有父爱母爱,没有引导教育,只有孤独、无助和困惑。有的过分溺爱放纵孩子,对孩子学习放任不管,听之任之,成绩好就多读几年不好就少读几年。

农村家长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常生产劳动繁重,对学生的学习不能进行辅导,既使能进行一些辅导教育,方法往往也简单粗暴,恨铁不成钢,久而久之,学生厌学情绪重,造成成绩下降沦为学困生。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不合拍。比如,学校教育学生“要拾金不昧”,家长教育孩子说“捡到钱就是自己的”;学校教育说赌博是社会公害,学生出校门后看到农村街边院坝到处都是茶馆,人们都在打牌。

社会的原因。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确实也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少

学生因此而厌学逃学甚至辍学。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其中的大多数人就都是因厌学而辍学的学困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hh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