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4-03-22 04: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第一单元 加与减
第1课时 谁的得分高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
1、掌握两级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和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老师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 2 页情境图及成绩统计表。
师:这是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的成绩记录。观察这张表你了解哪些数学信 息?
学生讨论,自主发言 学生可能会说: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30分,第三次得41分。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笑笑第一次得23分,淘气第一次得分比笑笑高。 淘气第二次得30分,笑笑第二次得44分,笑笑第二次得分比淘气高。 淘气第三次得41分,笑笑第三次得29分,淘气第三次比笑笑高。 ??
师:同学们发现数学信息真不少。还有同学看出了淘气的得分两次超过了笑笑, 真细心! 二、自主探究 1、进行估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 2 页对话情境图。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对好朋友因为比赛的输赢发生了争执,你觉得他们
谁说得对呢?为什么? 生讨论,汇报。 2、尝试计算。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了粗略的比较,觉得笑笑说得有道理,可能是笑笑获胜了。那么到底谁获胜了呢?让我们来算一算,看结果是怎样的。先计算淘气的总分吧!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师:说一说 你是怎样算得?
学生可能出现多种计算方法:
无论学生做出怎样的方法, 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三个数连加的竖式以前没有用过,如果交流不出来,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提示学生观察:由于这三个数中有一个是整十数,计算时,采取竖式和口算结合的方式比较简单。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淘气的得分是 95分,现在大家再计算一下笑笑三次一共得多少分?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学生分小组交流计算结果和方法。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三、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一开始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淘气和笑笑套圈比赛的问题。现在,老师提一个建议,下课后,请同学们自由组合,也进行一次套圈比赛,把比赛的情况记录下来,下节课大家汇报一下。 练习设计: 教材第 3 页。
教学反思: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算法多样化是学生学习个性化的必然反映。提倡算法多样化不是标新立异、无中生有,而是还计算教学于本来面目。算法多样化带来的另一个现实要求是适时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中的规律,最终能够实现算法的优化。对于多种算法,不应急于做出选择优化,应该适时引导学生自我选择,实现算法的优化。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的条理性。
第一单元 加与减
第2课时 秋游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简单的问题,学习连减计算的过程。 2、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
3、培养学生选择信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连减的方法,能正确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秋天到了,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同学们喜欢秋游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
师:从秋游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这条船可以坐90人。
有两队,一队有45人,二队有25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很准确。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 1:一共有多少人呢? 生 2:这条船能坐得下这些人吗? 生 3:船上还有空座位吗? ??
二、自主探究 1、乘船问题。
师:是啊,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呢?你觉得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尝试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了解不用的算法。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到黑板板书,并说明理由。 2、乘车问题。
师:同学们之前的表现非常棒!解决了乘船时的问题。如今啊,同学们的秋游就要结束了,要乘车返回学校。 课件出示:教材第 4 页情境图。
师:根据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你能计算出第 3 辆车上有多少人吗?自己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尝试解答后小组内交流解法,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交流,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的写法。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 5 页
板书设计:
秋 游
90-45-25=20(个) 90-25-45=20(个)
教学反思:
要尽量去引导学生自己多思考、多表达。学生做得对,就让他们自己说说是怎么想的;学生做得不对,就把错误指出来,让全体学生引以为戒,从而使犯错误的同学对错误的认识更加深刻。当课堂上出现多种算法时,教师不要急于去优化哪一种,而是让学生经过选择、比较,自己实现算法的优化,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切身体会,选择最佳方法。
第一单元 加与减
第3课时 星星合唱队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计算,优化算法。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 6 页情境图
师:谁能看着情境图说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 合唱队的人数变了。
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 合唱队加入的人比毕业的人多。 ??
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可是老师没弄明白,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 二、自主探究
1、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呢?
师: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 比如: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参与启发提出。
师:要求? 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一步计算的。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出现综合算式,师生就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并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及时纠正。 2、说一说,再列式计算。
师:同学们,这两道题你能解答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7 页练习题
学生尝试解答第一题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然后再进行第二题的解答并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和计算过程。 三、总结提升。
第二单元 购物
第3课时 小小商店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15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在购物情境中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 除了买文具、买衣服之外, 同学们最喜欢的是逛商店,自己挑选喜欢的玩具、文具等等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情境图
师:来到了小小商店,看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1架玩具飞机的价钱是 12 元。 我喜欢的玩具坦克价钱是 9 元。 画画用的水彩笔一盒是 15元。
1 个足球 72元,1 个篮球 68 元,足球比篮球贵。 ??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二、自主探究。
1、师:现在咱们注意看第一幅图,笑笑买了 1 架玩具飞机和 1 辆玩具坦克,一共需要多少元? 学生自主学习解答。
2、师:看第二幅图,奇思付给售货员 2 0 元,买了 1 盒水彩笔,找回多少元? 学生自学学习解答。
3、如果你有 30 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呢?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了解学生交流的情况,再组织汇报。
4、淘气想买一个花皮球,他有 3 张 1 元和 2 张 2 元,他可以怎样付钱? 小组讨论交流,组织汇报。
5、请你算一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6、你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吗?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小 小 商 店
共需要多少钱? 用加法 应找回多少钱? 用减法 如何付钱? 凑钱数
教学反思: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把购物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他们选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学生积极主动、充满自信,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心理上得到了满足。
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
第1课时 有多少块糖
教学内容:
教材第16、1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教学重难点:
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 (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 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
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 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糖的个数, 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数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一块一块地数:1、2、3、 两块两块地数:2、4、6、8 五块五块地数:5、10 、15 、20 、 ??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予以肯定。 二、自主探究 1、数一数,填一填。 课件出示:教材第 16 页插图
学生自己数数,完成填空后,交流汇报。 师:你能分别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第一幅图应该是 7 + 7 = 14 (块) ; 第二幅图应该是 4 + 4 + 4 = 12 (块)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幅图中的棒棒糖按列数数一数,把第二幅图中的块数按行数数一数,然后交流。
生 1:第一幅图如果按列数,每列有 2 块,有 7 列,一共有 14 块。 生 2:第二幅图如果按行数,每行有 3 块,有 4 行,一共有 12 块。 师:用算式又该怎样表示呢?学生回答。 2、说一说,算一算。
师:现在咱们重点来研究第一幅图,说说分别横着看,竖着看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研究,集体汇报。
总结:无论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结果都是相同的。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 教材第 17 页
板书设计:
有多少块糖
横着看,每行5块,有3行:5+5+5=15(块) 竖着看,每列3块,有5列:3+3+3+3+3=15(块)
教学反思:
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情境里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
第2课时 儿童乐园
教学内容:
教材第18、1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逐步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它们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
乘法算式的写法和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 同学们, 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有一个充满欢笑的地方,那就是儿童乐园。 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情境图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你都看见了些什么? 1、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找数学信息。 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试着解决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
根据提出的数学问题,先在小组里交流,并列式计算。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意识地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板书在一起。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个算式中的加数是相同的。
师:像这样的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还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计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与加法相关的乘法知识。
1、针对2+2+2+2=8(人)进行教学。
师:这个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 生:相同的加数是2,有4个这样的加数。 师:4个2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
边说边板书 2×4=8 或 4×2=8 ,并结合所写的乘法算式介绍各部分的 名称和算式的读法。
2、根据儿童乐园的其他问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先写一道连加算式,再改写成乘法算,并说一说改写的理由。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 教材第 19 页
板书设计:
儿 童 乐 园
2+2+2+2=8(人) 2×4=8(人)或4×2=8(人)
2×4 = 8 读作:2乘4等于8
感知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激发富有个性的尝试和探索。重要的是活动本身要体现一定的层次性,以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收获。
第四单元 图形的变化
第2课时 玩一玩,做一做
教学内容:
教材第28、2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游戏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图形或评议或旋转的运动问题。 3、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课件、圆形、正方形硬纸板、三角形、火柴棍、竹蜻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喜欢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棋,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棋类商店看看,知道这是什么棋吗?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 玩一玩,华容道
1、教师介绍华容道游戏的由来。
师:华容道是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发明的人受到三国故事华容道的启发,制作了这个游戏棋。了解故事。
华容道的玩法介绍。游戏规则:4 个人物只能横向或纵向移动。 谁来演示?(板书:左右、上下) (1)分组活动。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2、练一练:超级小司机
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前进、后退) 3、列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升国旗、缆车。
你还知道哪些?
4、小结:玩一玩,发现了物体可以上下、左右、前进、后退,真有数学的眼光。
活动二、做一做,制作陀螺
1、任选一个喜欢的图形,制作陀螺 2、自己选择图形,制作。 3、反馈。转一转,发现了什么? 4、列举生活中物体旋转的样子。
5、对比小结。这些运动和棋子运动一样吗?用手势做一做。 活动三、做一做,竹蜻蜓 1、介绍竹蜻蜓。演示玩法。
2、放飞竹蜻蜓。观察竹蜻蜓翅膀是怎样飞的。 3、介绍书上的竹蜻蜓,回家做竹蜻蜓。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玩中学习,在完整感受了物体的运动,希望你们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发现玩中的数学,玩中的乐趣,玩中的美。
板书设计:
玩一玩,做一做
平移 旋转
教学反思:
让学生做游戏的目的是在游戏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建立了平移和旋转的表象,丰富了感性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给学生创设自由度较大的学习空间与时间。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展进度,尤其是动手环节,为学生提供判断思维的空间,有猜测,有验证,一层紧扣一层,层层都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参与。
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
第1课时 数松果
教学内容:
教材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 5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使学生知道 5 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体会口诀的优越性。
2、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 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 5的乘法口诀,会用 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下面各题,指名口算,并把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 3+3+3 = 2+2+2+2+2= 4+4+4+4= 7+7= 二、学习新知。
1、创设数松果情境,导入新课。 2、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1)看着主题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2)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那可以怎样数呢? ①1,2,3,4,? 1 个 1 个地数。
②5+5,10+5,15+5,20+5,? 连续加 5算出得数。 ③5,10,15,20,? 5 个 5 个地数。
(3)大家的数法真多,你喜欢哪一种数法?为什么? (4)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
生答师板书: 1×5=5 2×5=10 3×5=15 4×5=20 5×5=25 6×5=30 7×5=35 8×5=40 9×5=45 (5)你知道这些算式表示的意义吗?
(6)刚才我们根据松果的排数,写出了这些乘法算式。看着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想法?(算式和得数都有一定的规律。)
(7)你能记住这些算式吗?动脑筋想想,然后4 人小组商量一下,看谁有好
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 (学生讨论。)
(8)利用口诀顺口、方便。1个5是5,为了记起来顺口,编成口诀是: “一五得五”。你们能编出下面的口诀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先看图数一数有几个5,再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能编几句就编几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编制口诀,组织汇报,教师将相应的口诀卡片贴在黑板 上。)
三、巩固练习。
(1)教师和学生对口令记口诀。 (2)任意两小组“开火车”背口诀。
(3)同桌一人说口诀,另一人口答相对应的两道乘法算式。 (4)自由读口诀,比一比,谁能最先背出口诀。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进步?
在实际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问题可以用 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板书设计:
数 松 果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的乘法口诀
1×5=5 一五得五 2×5=10 二五一十 3×5=15 三五十五 4×5=20 四五二十 5×5=25 五五二十五 5×6=30 五六三十 5×7=35 五七三十五 5×8=40 五八四十 5×9=45 五九四十五
教学反思:
数学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充分运用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思考,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他人合作交流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虽然学生第一次在课堂上接触乘法口诀,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会背乘法口诀,对5的乘法口诀甚至是脱口而出,所以教师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探索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上,使学生在真正理解口诀含义的基础上记忆和运用,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
第2课时 做家务
教学内容:
教材第32、3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 摆筷子” 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
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掌握 2 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编制 2 的乘法口诀,掌握 2 的乘法口诀,会用 2 的乘法口诀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利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会做家务吗?(投影仪出示主题图)
2、星期天,家里来了好多客人,爸爸妈妈都忙着招待客人,烧菜、做饭,小明也过来帮着做家务活,你们看小明在做什么呢?
3、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做家务(摆筷子)”这一情境来学习 2 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做家务)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看图说一说。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明摆碗筷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说,再汇报。)
(2)请同学们看看小明是怎样摆筷子的呢?你们能帮助小明把其余的筷子摆好吗?
2、摆一摆,数一数。
(1)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想一想:共要摆几次。(9 次)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 2根,2 双筷子有 4 根? (2)学生自己动手摆,边摆边说。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帮助,请个别同学示范。 ) (3)你摆了几双筷子?共几根?你是怎样数的? (4)比一比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有的学生一根一根地数:1,2,3,4,······ ,18根; 有的学生两根两根跳着数:2,4,6,8,······ ,18根。
先让每个学生看着摆的小棒与同桌互相说,然后全班闭着眼睛说,小组内说。 3、填一填。 (用小黑板出示这个表格) 几双筷子 1 2 3 4 5 6 7 8 9 几根筷子 2 4 6 8 10 12 14 16 18 (1)观察思考。这个表格表示什么意思? (2)试一试。独立把书上的表格填完整。
(3)你填的数是几?为什么填这个数?说说你的算法。 4、试一试。
(1)根据表格写乘法算式。
①1 双筷子 2 根也就是几个2?(1个 2),那么1 个 2 是 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们会吗?(同桌交流、汇报。老师板书:1×2=2。)
②2 双筷子呢?(2个2)2个 2是 4,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又是怎样的呢? (交流、汇报。老师板书:2×2=4。)
③同学们很聪明,那你们能根据表格写出 3双、4双、5 双? 9双所对应的乘法算式吗?
(2)根据乘法算式,编一编乘法口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学了5 的乘法口诀。想一想,5 的乘法口诀是怎么编的呢?你们能根据这 9 个乘法算式编出对应的 2 的乘法口诀吗?(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3)交流订正。让个别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其他小组同学补充,根据学生的回答按顺序写出乘法口诀。
(4)学生齐读乘法口诀。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2 的乘法口诀” ;仔细观察,同桌讨论 “2 的乘法口诀” 有什么特点。 (学生口述发现的规律, 老师用彩色粉笔圈注。) 5、读一读、记一记。 (1)按顺序齐背。
(2)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口令。 (3)教师指表格中任一组信息,学生说口诀。 三、巩固新知、拓展思维。
1、游戏(对口令)。两道乘法算式与一句口诀对。如,2×3,3×2,对口诀二
三得六。
2、圈一圈。观察这些圈起来的数,你发现了什么?没有圈起来的数呢? 3、综合拓展题(15页第 4 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订正,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
请小朋友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
做 家 务
2的乘法口诀
1×2=2 一二得二 2×2=4 二二得四 2×3=6 二三得六 2×4=8 二四得八 2×5=10 二五一十 2×6=12 二六十二 2×7=14 二七十四 2×8=16 二八十六 2×9=18 二九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八
教学反思: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了亲切、自然、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让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重视培养能力。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直观向抽象过渡,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自主学习、归纳整理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
第3课时 课间活动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生活场景,能运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图与式的对应,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能熟练运用口诀进行计算,提高灵活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体验口诀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运用2和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并掌握乘加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与方法:
课件、引导法、自主探究法、数形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背诵2的乘法口诀。 我能准确口算:
2+2+2+2+2+2+2= 7×2= 2×5= 7+7+7+7+7= 二、学习新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引入新课: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乘法,而且还学习了 2 和 5 的乘法口诀。这节课,老师想请同学们用这些跟乘法有关的知识来帮助老师一起解 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灵活运用,巩固复习。
1、出示“课间活动”主题图,引导观察。
请你先认真看图,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具体的数学信息? 学生看图交流汇报
2、引导完成活动一:说一说, 5×2 能解决操场上的什么问题呢? (幻灯片呈现问题:说一说, 5×2 能解决操场上的什么问题?) 提问:你能先说说 5×2 表示什么意思吗?
那么在这幅图中, 你知道 5×2 要解决操场上的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在情境图中,找一找哪里有 5 个 2,哪里有 2 个 5 。 ) 3、引导完成活动二:说一说,算一算。 (1)出示第二部分两幅图。
师:老师从操场上单独取出了两幅图,请同学们看一看,你能不能根据图中 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数学问题呢?
(2)提问:怎样列算式?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3)学生汇报交流,师提问, 你用到了哪个口诀计算?能说说你列的算式表 示什么意思?
4、引导完成活动三:一共有多少盆花? (1)找数学信息
师:老师还想统计一下操场上的花一共有多少盆。咱们先来找一找,看看哪
里摆着花,这些花都是怎样摆放的?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列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尝试解决。
(3)学生列完算式,跟同桌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表示的是什么意思。交流 完后,指名学生个别回答。 (三)练一练,突破难点。
1、教材 35页练一练第 1 题: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
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数学信息,再列式计算。注意引导学生明确每图表示 几个几,注意与第三幅图的区别进行对比。 2、教材 35页练一练第 2 题:算一算。 教材 35页练一练第 3 题。
3、教材 35页练一练第 4 题:他们各需要付多少钱?
板书设计:
课 间 活 动
5×2:表示操场两边一共有多少面红旗。
表示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在拔河。
5+5+5+3=18(盆) 5×3+3=18(盆)
教学反思:
让学生结合图来展示自己的真实想法,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的运算顺序。这样能给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探索、发展创造、讨论交流,在主动的、相互启发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为主线,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资源,体现在不断的体验中形成能力,在多元化的评价中共同提高。
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
第4课时 需要几个轮子
教学内容:
教材第36、3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 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怎样记住 3的乘法口诀”的交流活动,体会记忆的策略,培养数感。
3、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3的乘法口诀。
难点: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坐过三轮车吗?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三轮车与车轮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习“3 的乘法口诀”好吗? 2、板书:3 的乘法口诀。
3、1辆三轮车有 3个轮子,2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3 辆呢?9辆呢? 二、直观操作,解决问题。 1、画一画、说一说。
(1)你们能在这张草稿纸上通过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如果一个方格表示一辆三轮车,在一个方格里,你准备画几个小圆圈代表它的轮子呢?请同学们来画一画。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
(2)同学们,同桌能互相说一说“2 辆车有几个轮子吗?3 辆车呢?9 辆车呢?” 2、填一填,议一议。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 16页,每个同学都动笔把“填一填”下面的表格填完整。(学生动手填,教师加强巡视。 )
(2) “需要几个轮子”的答案,都可以从这张表格中找到。究竟需要几个轮子,取决于有几辆三轮车。
(3)小组讨论一下,从这张表格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4)小结:轮子随着车辆的增加而增加;每多 1辆三轮车就要增加 3个轮子。 三、利用表格,编制口诀。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6页,利用“表格” ,独立完成“3的乘法口诀”的编写。
(1)请同桌同学互相交换课本,互相检查,再读一读,看口诀编得顺不顺口。 (2)展示一位学生所编的乘法口诀,让大家再读一读。
2、乘法口诀会帮助我们做乘法运算,所以要把 3的乘法口诀记牢。你是怎样记住3 的乘法口诀的,有什么好办法?
四、加强练习,熟练口诀。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37页,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 1、2题。 2、完成“练一练”的第 4题,同桌进行“过河”比赛。 五、总结收获,体验成功。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谁愿意来说一说?
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 3的乘法口诀
1×3=3 一三得三 2×3=6 二三得六 3×3=9 三三得九 3×4=12 三四十二 3×5=15 三五十五 3×6=18 三六十八 3×7=21 三七二十一 3×8=24 三八二十四 3×9=27 三九二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板书设计:
学生学习2和5的乘法口诀的经验,能够增强他们学习3的乘法口诀的自主性与自信心。日常生活中的数数,5个5个地数或2个2个地数是常见的,而3个3个地数数比较少,所以学生对3的乘法口诀比较陌生,因此要特别强调如何记住3的乘法口诀。探索记忆口诀的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感受算法的多样化,而且有助于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和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的知识是通过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而获得深化和发展的。
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
第5课时 小熊请客
教学目标:
1、结合“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掌握 4 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4的乘法口诀。 难点: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吗?那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片吧!
2、课件出示:小朋友们,你们好!我的生日马上就要到了,那一天,我想请大家吃果子串。可是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你们能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帮帮忙?我想给每桌小朋友串 9串果子,每串请串 4颗。 二、探究新知。
1、小熊想把 4 个红果串成一串,那么 2 串有多少个红果呢?3 串、4 串、9 串分别有多少个呢?你能用所学的方法列式解答,并编出乘法算式吗? (1)独立思考,填写表格。
红果有几串 1 2 3 4 5 6 7 8 9 红果有几个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2)小组交流填表结果和自己的思路。 (3)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 2、板书算式和口诀。
3、帮助了小熊,你感到开心吗?
4、请仔细观察你们串的果子,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5、你们会看着果子提问了吗?能不能把问题解决了?请四人小组试一试! 6、请 2 个四人小组来汇报活动成果。
7、谁来评一评,他俩说得怎么样?如果你们四人小组说得跟他们一样棒,请你送给自己一些掌声! 你们小组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小朋友?你帮助了别人, 你感觉怎么样?
8、你有信心把个表格填对吗?给你 3分钟时间。填好的小朋友,请你想一想,你是怎样知道答案的?(用数的,用加法,用乘法。 )
9、你们都很棒!看到这个表格,你能猜到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什么吗?(板书:4 的乘法口诀)有没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编出4的乘法口诀?请打开书 38页动手试一试。
1 × 4 一四得四 2 × 4 二四得八 3 × 4 三四十二 4 × 4 四四十六 4 × 5 四五二十 4 × 6 四六二十四 4 × 7 四七二十八 4 × 8 四八三十二 4 × 9 四九三十六
10、小熊也把口诀写出来了,你们写的跟它一样吗?请你大声读出来。 11、谁来说说,编这些口诀时,你是怎样想的?
12、请你把 4 的口诀读给同桌听,看谁能最快把乘法口诀背出来。 13、谁记得这些乘法口诀?然后抽 2 至 3 人背一背。
14、小朋友,你们观察这些口诀,相邻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
相邻两个口诀之间相差 4。
15、你打算怎样记住这些口诀?(让学生讨论并汇报)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记忆口诀。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试一试。背好了请同桌互背;师生对口令;小组选代表比赛对口令,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2、说一说。请你想一想,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 4 的乘法口诀解决? 3、“练一练”第 2 题“连一连” 。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练一练”第 3 题。
此题也应先让学生弄懂图意,再独立填写算式,说说自己列算式的思路和算式的含义。
5、“数学游戏”先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小组合作找出复数的规律,按规律走出 迷宫。
四、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1、看图,想一想,填一填。
一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 或_____ 。口诀:_________ 二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 或_____ 。口诀:_________ 三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 或_____ 。口诀:_________ 四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 或_____ 。口诀:_________ 2、实际应用
有 4 条船,每条船只能坐 4 人,有 15名学生能坐下吗? □×□=□(人)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板书设计:
小熊请客 4的乘法口诀
1 × 4 一四得四 2 × 4 二四得八 3 × 4 三四十二 4 × 4 四四十六 4 × 5 四五二十 4 × 6 四六二十四 4 × 7 四七二十八 4 × 8 四八三十二
4 × 9 四九三十六
教学反思:
创设“小熊请客”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穿9串需要多少个红果”的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穿的串数与所需的红果个数的对应关系,并把得到的结果填入表格内,为编制4的乘法口诀做准备。编制4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既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
第6课时 回家路上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 2-5 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 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展现信息。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动物学校去看一看(出示主题图)。真巧,正好赶上小动物们放学。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蹦蹦跳跳地往家走。 1、仔细看图,你能把看到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吗? 2、自己在下面练习说一说。 3、同桌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
二、利用信息,提出问题。
1、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小组合作写出所提的问题看哪一小组提的问题最多,同时找一组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所提问题。
船上有几只小猫? 4×4=16(只) 桥上有多少只小狐狸? 6×2=12(只)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5×3=15(只)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多花? 2×5=10(朵)
3、同学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你们会解答吗? 三、运用信息,解决问题。
1、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看哪个小组解决的问题最多。 2、你解决了哪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3、有没有不会解决的问题? 4、同桌合作,你问我答。 四、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基本应用。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中的 1~3题。
(第 2 题组织学生交流时,让学生讲清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列出算式。)
2、拓展应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教室,你能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请你喜欢的同学帮你解答问题。
(引导学生应用口诀解决现实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也便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口诀,自觉地记忆口诀。 ) 五、走出课堂,感受数学的价值。
1、在我们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在商店中你留心看就会发现很多的乘法问题。 2、出示一箱酸奶,谁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下课后,请同学们走出教室,到我们的教学楼内找一找、到操场上找一找;放学后,我们走出校园到大街上找一找、到商场中找一找,你一定会有许多欣喜地发现。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觉得自己在哪方面进步了?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综合运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练习课。通过小动物放学回家的情境提供了很多数学信息,进而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时,往往把相关的条件省略。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选择、重组情境中的相关信息,建立已知与未知相应联系的过程。因此,必须让学生明白:数学问题包括已知条件和问题这两个组成部分。要培养学生完整地描述数学问题的习惯。
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
第7课时 练习三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 1~5 的乘法口诀和 1~5 乘法口诀以内两个数相乘的练习,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能发现其中积相同的部分,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创设情境,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竞争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复习、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
难点:运用所学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5的乘法口诀。 1、口算。
2、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提供数学信息。
(1)老师星期天去超市,观察了一些商品的价格,请同学们看。(老师边往黑板上贴图片,边让学生说出图片上商品的名称和价钱。)
(2)这样贴,好不好?为什么?那应该怎么办呢?谁能帮帮我? (把它们整理整理,归归类。 )
(3)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对贴在黑板上的图片进行整理。 2、提出数学问题。
(1)看着黑板,同学们能提乘法问题吗? (2)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三、数学活动。
1、出示卡片,用“开火车”的形式,说出乘法口诀。
2、找朋友,用数学语言描述题中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小组合作、汇报成果。(完成第3题) 四、游戏。
1、谁能说说青蛙的形状。 2、播放歌曲《数数歌》片断。 3、独立填写第4题。 4、小组相互检查。
5、集体交流反馈。(完成练习一第4题) 五、找新家。
1、“找新家”活动,将算式写在卡片后,让学生扮演小动物上台“找新家”。 2、对号入座。悄悄的进入新家,然后说明原因。 六、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练 习 三
× 1 2 3 4 5 6 7 8 9 2 2 4 6 8 10 12 14 16 18 3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4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5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教学反思:
通过多种形式的复习,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学过的乘法口诀。结合具体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利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更简便。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同时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评价别人。学生在观察思考的活动中运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取新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体会成长的快乐。
第六单元 测 量
第1课时 教室有多长
教学内容:
教材第49、5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 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2.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难点:在活动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准备:
PPT、书、铅笔、尺子、橡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 说一说。
师:我们班有多少人?我们的教室有几扇门? 2. 揭示课题:
师:我们的教室有多长呢?(板书) 哪里是教室的长?(请生演示)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1.小组讨论:我们能用哪些方法来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2.活动一:量一量。 (1)组内商量选择的方法。 (2)尝试用字的方法进行测量。
(3)汇报结果:教室有( )本数学书长;教室有( )把尺子长。 (4)交流测量结果:刚才同学们汇报了各自的测量结果,你们对刚才测量 的结果有什么疑问吗? (5)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6)小结:虽然我们测量的都是教室的长度,但使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 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
(7)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8)小结:统一测量工具。
3.活动二:游戏——比一比,看谁摆得高。 三、巩固练习
出示课本第 50页 2题。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呢?到底是不是只有使用相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的结果才有可能相同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
板书设计:
教室有多长
长度单位不同,测量结果可能不同。 统一长度单位非常必要。
教学反思:
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它在呈现时,常常忽略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的形式展现出来。而小学生由于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但是个体认识应遵循人类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小学生也不例外。因此,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在呈现时,应该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创造活动的过程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通过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的每一环节——测量、比较、探究,进而深刻地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第六单元 测 量
第2课时 课桌有多长
教学目标:
教材第51、52页。
教学目标:
1. 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 重要性。
2.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 长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表象。
难点:能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概念。
师:学校要添置一批新课桌,工人叔叔需要知道我们课桌的长度。你能利用身 边不同的物品量一量,把结果告诉他们吗?
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1. 认识尺子。
①投影显示一把放大的直尺,引导学生观察尺子,认识长短不同的竖线(即刻度线),以及不同的数,认识刻度0、刻度 1、刻度 2等,认识厘米,使学生对尺的认识更加深刻。 揭示课题:认识厘米
②认识 1 厘米。
指出:从 0 刻度线到 1刻度线之间的长度是 1厘米,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也可写作cm。接着让学生观察自己尺上 1 厘米的长度。 组织讨论:尺子上从哪里到哪里也是 1厘米?相互说,指名说。 ③建立 1 厘米的表象。
先指导学生用手指比划出 1厘米的长度。再联系生活实际找 1厘米长的物体, 也可以在教室里找一找。
④认识几厘米。
引导认识 2 厘米,5 厘米有多长,用手在直尺上比一比,2 厘米和 5 厘米哪个 长一些?你还知道其他的几厘米吗? 2. 学习测量方法。
①出示一支铅笔。你怎么来测量这支铅笔的长度? ②PPT出示 4 只小熊测量铅笔。你发现了什么? ③那应该怎么测量呢?
小结:通常,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 刻度线,再看物体的 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④怎样画一条长 4 厘米的线? 教师示范,学生观察。 三、基本训练,巩固概念。 1.完成“估一估,量一量”。 2.画一条长 8厘米的线。 3.练一练第五题。
怎样用断尺画出一条长 6厘米的线? 和同学一起交流一下,你是怎样做到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了1厘米大约是一个手指那么宽,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还学会了测量物体的长度,注意测量时要从0刻度量起。
板书设计:
课桌有多长
测量较短的物体:厘米 cm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再用手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最后找一找身边有哪些长度是1厘米的物品。1厘米是今后学习测量和估测的重要基础,利用多种方式丰富学生对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体验,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第六单元 测 量
第3课时 1米有多长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55页。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掌握 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 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 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
想一想,1 厘米大约有多长?你能用手指比划告诉老师吗?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 1厘米长的小棒,准备用这些小棒测量教室的长度,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小棒太短,测量起来太麻烦。
小结: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而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长,或者比较长的距离,那就需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它就是米。 二、互动新授
1. 认识米。 ①课件出示情境图。
游乐园里真好玩儿,小动物们争先恐后地往里面跑,可是长颈鹿却被保安给拦在了门口,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因为游乐园要求“身高 1米以上要买票” 小乌龟要买票吗?为什么? ②出示米尺。
同学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就是 1米。那 1米大约有多长呢? 让学生伸开双臂比划 1米大约有多长,师逐一测量。 ③比一比。
同学们,你能猜一猜一米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吗? 师将米尺竖放,引导学生认识 1米的长度。
再和米尺比一比,验证自己的猜测,看一看 1米究竟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 ④找一找。
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米? 2.探究米和厘米的关系。 ①认识 1 米=100厘米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米尺, 想一想: 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有多少厘米?
生:1米有 100厘米,1米等于 100厘米。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②量一量
量一量我们的教室有多长?
教师带领学生实地测量:先将卷尺的“0”刻度线对准教室的一端,看看黑板的另一端对准什么数,如果不是整厘米数,就是几米几厘米。 3.选择合适的单位。
①课件出示 53页例 3。你选什么做单位? 门高约2( ) 黄瓜长约20( )
小结:我们要依据实际情况来恰当的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②学生自主完成剩下的 4小题。 三、巩固练习
认识了米和厘米,我们在用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思考,认真辨别,不能用错哟! 独立完成课本54页的试一试,估一估, 量一量。
完成课本54页练一练的题目,和同学交流自己是如何解题的。
四、作业设计
A.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扇门高约 2( ) 一辆公共汽车长 9( ) 图钉的长大约是 1( ) 课桌高是 70( ) 小明的身高是 135( ) B. 计算。
15厘米+8厘米=( )厘米 16厘米-9厘米=( )厘米 6 米-5米=( )厘米
1 米 5 厘米+1米 3厘米=( )米( )厘米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另一个长度单位——米,知道了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要记住1米=100厘米。还学会了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注意测量时要从0刻度量起。
板书设计:
1米有多长
1米=100厘米
测量较长的物体: 米 m
教学反思: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归纳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发现规律,并在合作交流中相互补充、修正,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第六单元 测 量
第4课时 练习四
教学目标:
教材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 巩固学生对 1 厘米、1 米的直观认识。
2. 提高学生运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和画指定长度线段的技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
难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估测技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有关知识,谁能给大家说说我们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 2.在前面的学习中,你还学到了哪些知识?
3.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知识,不知道同学们都掌握了没有,今天这节课,老师就来考考大家。 二、巩固练习 (一)填一填。
1.完成教材 56页第 1 题。
(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自主完成。 (2)指名汇报结果。
(3)指名检查、验证汇报的结果是否正确。 (4)指名说一说每小题的测量方法。
(5)小结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具体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2.完成教材 56页第 2 题。 (1)提出要求:小组内交流填写。 (2)汇报交流后的结果。 (3)评价刚才的结果是否正确。 (4)说一说填写的原因。
(5)小结:选择恰当长度单位表示物体长度的方法和技巧。 (二)量一量,填一填。 学生自主完成 56页第 3题 (三)做一做,量一量。 1.完成教材 57页第 5(1)题。
读题,说一说在摆一摆、量一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小组内合作完成测量。 2.完成教材 57页第 5(2)题。
①随意选择 5位同学上讲台手拉手站成一排。
②在讲台上用卷尺测量这 5名同学手拉的队伍一共有多长。 ③测量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3.完成教材 57页第 5 题(3)题。 ①指名一个学生从自己座位处走到讲台处。 ②估一估长度。
③用老师的卷尺量一量。 (四)读一读。
1. 指名读一读教材第 57页第 6题的内容。
2. 自己有没有在生活中遇到过用“尺” 或“寸”计量物体长度的事例。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的同学,解决问题时说得有理有据,真棒!希望今后大家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作业设计
A.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大树高约 8( )。 ②操场跑道长约 100( )。 ③文具盒长约 25( )。 ④床的长度大约是 2( )。 ⑤小华今年 7 岁了,身高约 1( )20( )。
⑥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 1( ),伸开两臂的长约是 1( )。 ⑦讲台的高大约是 80( ),门高约 2( )20厘米。 B. 判断题。
①大人一步长 5米。 ( ) ②铅笔长约 15厘米。 ( )
③1 米和 100厘米同样长。 ( ) ④火车每小时行驶 900厘米。 ( ) ⑤操场跑道长 100米。 ( )
板书设计:
练 习 四
找已知条件,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鲜明的表象后,就能正确地运用“米”进行估测,也容易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引导学生交流,给学生创造分享、相互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
正在阅读: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03-22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实验研究12-20
《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01-26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04-20
托福TPOextra 答案解析和原文翻译07-09
2016年高考生物备考对策全国新课标卷生物试题命题特点02-27
邮件合并(小数点问题)08-19
小学一年级入队前知识教育05-11
2012年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方案05-07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上册
- 北师大
- 教案
- 反思
- 年级
- 数学
- 教学
- 北京安全文明施工标准 - 图文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专业介绍与培养方案doc-专业编号
- 刑法学总论
- 《管理会计》试题库
- 《今天我当家》教学设计(定稿)
- 浅谈如何做好电力后勤非生产性项目管理
- 研究报告-2019-2024年中国艺术玻璃市场深度调查评估及投资方向研
- 计算机基础第2次作业
- 黄金投资平仓出场的六大要点
- 人教八年级数学下册19.2.2一次函数(1)
- 图纸会审的要点
-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试卷
- 重庆市计算机专业高职考试模拟试题一
- 仓储管理试题全方面
- 助理医师考试分数线参考
- 贵州公需科目大数据培训考试
- 电力建设工程强制性条文实施计划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一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假如》课堂实录
- 201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单词表默写版(可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