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酸碱盐总结及化学式

更新时间:2023-12-26 04:3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酸碱盐

一、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二、酸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颜色、状态 气味 特性 浓盐酸 “纯净”:无色液体 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 有刺激性气味 挥发性 (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 ①金属除锈 ②制造药物 ③人体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 浓硫酸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无 吸水性 脱水性 强氧化性 腐蚀性 ①金属除锈 ②浓硫酸作干燥剂 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用途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 + 酸 → 盐 + 氢气 (3)碱性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4)碱 + 酸 → 盐 + 水

(5)盐 + 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3、三种离子的检验

Cl- SO42- CO32- 三、碱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试剂 AgNO3 及HNO3 ①Ba(NO3)2及HNO3②HCl 及BaCl2 HCl 及石灰水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俗名 制法 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熟石灰、消石灰 性) Ca(OH)2+Na2CO3== CaCO3↓+2NaOH CaO +H2O== Ca(OH)2 ①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 ①工业:制漂白粉 ②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 ②农业:改良酸性土壤、配波尔③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多液 化钠 ③建筑: 用途 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

试液变红色

(2)酸性氧化物+碱 → 盐+水 (3)酸+碱 → 盐+水

(4)盐+碱 →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注: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

如Cu(OH)2 =Δ= CuO +H2O 2Fe(OH)3 =Δ= Fe2O3+3H2O

②常见沉淀:AgCl↓ BaSO4↓ Cu(OH)2↓ Fe(OH)3↓ Mg(OH)2↓ BaCO3↓ CaCO3↓

③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五、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凡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凡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定 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 义 大多数酸性氧化物是非金属氧化物 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 所有碱性氧化物是金属氧化物 (1)大多数可与水反应生成酸 CO2+H2O== H2CO3 化 SO2+H2O== H2SO3 学 SO3+H2O== H2SO4 性 质 (2) 酸性氧化物+碱 → 盐+水 CO2 +Ca(OH)2== CaCO3↓+H2O (不是复分解反应) (1)少数可与水反应生成碱 Na2O +H2O== 2NaOH K2O +H2O== 2KOH BaO +H2O== Ba(OH)2 CaO +H2O== Ca(OH)2 (2) 碱性氧化物+酸 → 盐+水 Fe2O3+6HCl== 2FeCl3+3H2O 四、中和反应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3)用于医药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

(2)p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

(3)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CO2) pH<5.6的雨水为酸雨

在各省市中考试卷的命题中,无不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的考察作为重中之重。其题型之多变化之大,对于同学们来讲确有千头万绪、力不从心之感。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有关酸碱盐的复习,以期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助益。 一、熟练记忆规律是应用的前提

酸碱盐部分虽然题型众多,如:鉴别、推断、除杂??,但是这些应用离不开最基础的知识点:即:对酸碱盐化学性质的熟练记忆。

通过学习可知:酸的通性有五点、碱和盐的通性各有四点。对于这些化学性质必须加以强化记忆和灵活记忆。可采用图表记忆法以及变式记忆法等。 如: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浓缩为下图记忆较好(图表记忆法)

在此基础上,再做变式练习,增加对化学性质的多角度记忆(变式记忆法)。如:

(1)生成盐和水的规律,一定是中和反应吗?

(2)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中,生成盐的规律有几条等。 通过如上练习,即可起到加强知识的同化和异化的作用。 二、掌握“规矩”,可成“方圆”

记忆住以上规律就可以熟练应用了吗?当然不能。在大量练习中同学们发现以上规律中有很多是有 “规矩” 有条件的。因此在记住规律的前提下,还要记住规律应用的条件,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应用。比如:可根据不同反应类型来灵活记忆有关反应的条件。归纳如下:

例如:写出下列物质中两两之间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铁、氧化铁、烧碱溶液、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氯化钡溶液、二氧化碳 思路点拨:

此类题目是考察酸、碱、盐、氧化物之间反应规律和反应发生条件的较好范例。解题时,为防止产生丢落现象,可采用以铁为起点逐次向后延伸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再以氧化铁为新起点逐次顺推??的方法。经判断共发生8个反应。由以上可以看出:在判断的过程中,自然强化了有关反应规律以及反应发生条件的记忆。这样的习题同学们可多找一些,做成卡片常备左右,随时加以练习,功到自然成。

三、抓重点题型,学会以点带面

在复习中经常见到不少同学埋头于题海之中,耗时长收效甚微。酸碱盐部分的题型虽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综合之下,可以说鉴别、除杂、推断这三

类题型是很具代表性的,它们的正确理解和掌握,对于提高其他相关题型的应变能力,必将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下面结合相关例题简要归纳一下各自特点。 例一:分别选用一种试剂鉴别以下各组溶液: A NaOH、NaCl溶液、稀HCl () B Na2CO3、AgNO3溶液、KNO3溶液 () C K2CO3、BaCl2溶液、NaCl溶液 ( ) D NaOH、Ca(OH)2溶液、稀HCl ( ) E NH4NO3、(NH4)2SO4、Na2CO3、NaCl溶液 ( ) 思路点拨:

鉴别题的原则是:抓住不同物质的主要特征,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少的试剂,以最明显的现象,达到鉴别的目的。所谓最简单的方法是指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就不要用化学方法鉴别;能一次鉴别的就不用多次鉴别。所谓最少试剂,就是能用一种试剂鉴别开来的就不要用多种试剂。所谓最明显的现象,就是通过实验使各鉴别物质有明显不同的现象。如:产生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解析:A、通过物质分类,显然依次符合碱性、中性、酸性,当然加石蕊试液鉴别。

B、 通过观察发现:Na2CO3遇酸(H+)产生气体,而AgNO3遇CL-产生沉淀,而KNO3遇盐酸无现象,故加盐酸来鉴别。

C、由上可知:K2CO3遇酸(H+)产生气体,BaCl2溶液遇SO42-有沉淀,而NaCl溶液遇稀硫酸无现象,故加稀硫酸来鉴别。

D、Ca(OH)2溶液遇CO32-有沉淀,稀HCl 遇CO32-有气体,而NaOH 遇CO32-无明显现象,故加Na2CO3或K2CO3鉴别。

E、观察可知:NH4+遇OH-产生氨气,而Ba2+遇CO32-、SO42-均有沉淀产生,取样后分别滴加Ba(OH)2溶液,只有气体产生的是NH4NO3,同时有气体和沉淀产生的是(NH4)2SO4,只有沉淀产生的是Na2CO3,无现象的是NaCl。

在实际应用中,同学们还可以将鉴别题按一次性鉴别、多次性鉴别、不加其他试剂鉴别、两两混合鉴别等进行分类,根据各自独有的特点,总结解题技巧,从而达到全面掌握不同鉴别类型的目的。

例二:选用合适的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 (1)除去生石灰中的碳酸钙 (2)除去氯化钾晶体中的碳酸钾 (3)除去碳酸钙固体中的碳酸钠 (4)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5)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铜 (6)除去Cu粉中的Fe粉 思路点拨:

除杂的原则是:不增(不增加新杂质)、不减(不减少原物质的量)、不变(不改变原物质状态)、易分(除杂后易于分离)、先物后化(物理方法优先,其次化学方法)。应用中有转化法、沉淀法、吸收法、过滤法、溶解法等多种除杂方法。

解析:(1)通过高温加热或灼烧的方法,既能除去碳酸钙,又能得到更多生石灰。

(2)可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再蒸发。 (3)可采用先加适量水溶解,再过滤的方法。

(4)可采用通过炽热的碳层或通过烧碱溶液的方法。但显然通过烧碱溶液的方法具有吸收杂质彻底、操作简单快捷等优点。

(5)由于含有Cu2+、SO42-两种杂质离子,故可采用同时沉淀法。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后,过滤即可得氯化钠溶液。

(6)由于Fe、Cu分别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的前后,所以可采用加入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溶解并过滤的方法来实现。也可采用加足量硫酸铜溶液并过滤的方法。

例三、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K2CO3、K2SO4、CuSO4、CaCl2、KNO3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将混合物溶于水,得无色溶液,当滴入硝酸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则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

推断题所用到的知识储备有如下几点:(1)物质的特殊色态、溶解性(包括物质在水或酸中的溶解性)。如:铜离子溶液为蓝色,铁离子溶液为黄色等,常见白色沉淀有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银、氯化银、硫酸钡、氢氧化镁等。蓝色沉淀有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有氢氧化铁。初中不溶于酸的沉淀有氯化银、硫酸钡。(2)会判断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3)三种离子(硫酸根、碳酸根、氯离子)鉴定的正逆推理。(4)对于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如:“全部溶”、“部分溶”、“全不溶”等词的理解。一道好的推断题正是对于以上知识点掌握程度的综合性考察。

解析:推断题的解答依据是物质的特征反应和典型的实验现象。此题由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可知:CuSO4(蓝色溶液)一定不存在;同时K2CO3、CaCl2由于相遇会产生沉淀,所以K2CO3、CaCl2或存其一或均不存在。由“滴加硝酸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可知:沉淀有可能来自硝酸钡与K2CO3或K2SO4反应生成的碳酸钡、硫酸钡沉淀中的一者或两者。由“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可知:碳酸钡、硫酸钡均存在,进而推出K2CO3、K2SO4均存在。因为K2CO3存在,所以CaCl2一定不存在。而KNO3由于存在与否,均不会对以上鉴别推断造成影响,所以KNO3可能存在,也可以说可能不存在。

此题,在练习过程中,完全可以略加改动。如:若“沉淀全部溶解”推断结果怎样?若“沉淀全不溶”推断结果又会怎样???。同学们一旦掌握了这种一题多变、一题多做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复习效果必然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

化学方程式

与盐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1)盐(溶液) + 金属单质-------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2)盐 + 酸--------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 (3)盐 + 碱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4)盐 + 盐 ----- 两种新盐

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1,氧化性:

2FeCl3+Fe===3FeCl2

2FeCl3+Cu===2FeCl2+CuCl2

(用于雕刻铜线路版) 2FeCl3+Zn===2FeCl2+ZnCl2 FeCl3+Ag===FeCl2+AgCl

Fe2(SO4)3+2Ag===2FeSO4+Ag2SO4(较难反应) Fe(NO3)3+Ag 不反应

2FeCl3+H2S===2FeCl2+2HCl↑+S ↓

2FeCl3+2KI===2FeCl2+2KCl+I2

FeCl2+Mg===Fe+MgCl2

TlCl3+2Ag===2AgCl+TlCl(铊、铅、铋的高价化合物都有强氧化性)

2,还原性:

2FeCl2+Cl2===2FeCl3

SnCl2+Cl2===SnCl4(SnCl2有强还原性) 3Na2S+8HNO3(稀)===6NaNO3+2NO↑+3S↓ +4H2O 3Na2SO3+2HNO3(稀)===3Na2SO4+2NO↑+H2O 2Na2SO3+O2===2Na2SO4 3,与碱性物质的作用:

MgCl2+2NH3.H2O===Mg(OH)2↓ +NH4Cl AlCl3+3NH3.H2O===Al(OH)3↓ +3NH4Cl

FeCl3+3NH3.H2O===Fe(OH)3↓ +3NH4Cl

4,与酸性物质的作用:

Na3PO4+HCl===Na2HPO4+NaCl Na2HPO4+HCl===NaH2PO4+NaCl NaH2PO4+HCl===H3PO4+NaCl Na2CO3+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H2O+CO2 ↑

3Na2CO3+2AlCl3+3H2O===2Al(OH)3↓ +3CO2↑+6NaCl

3Na2CO3+2FeCl3+3H2O===2Fe(OH)3↓ +3CO2↑+6NaCl

3NaHCO3+AlCl3===Al(OH)3↓ +3CO2 ↑

3NaHCO3+FeCl3===Fe(OH)3↓ +3CO2 ↑ 3Na2S+Al2(SO4)3+6H2O===2Al(OH)3↓ +3H2S ↑ 3NaAlO2+AlCl3+6H2O===4Al(OH)3 ↓ +3NaCl 5,不稳定性:

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 NH4HCO3===NH3+H2O+CO2 ↑ 2KNO3===2KNO2+O2↑ Cu(NO3)2===CuO+3NO2+O2 ↑

2KMnO4===K2MnO4+MnO2+O2↑ (用于实验室准备氧气) 2KClO3===2KCl+3O2 ↑ 2NaHCO3===Na2CO3+H2O+CO2 ↑ Ca(HCO3)2===CaCO3+H2O+CO2 ↑ CaCO3===CaO+CO2 ↑ MgCO3===MgO+CO2↑

H2SO3===H2O+SO2↑

ThI4==高温==Th+2 I2↑(部分金属的碘化物高温下不稳定,分解反应用于提纯金属)

2NH4ClO4==Δ==N2↑+2O2↑+Cl2↑+4H2O↑(高氯酸铵用作火箭助推物,分解产生的大量气体能推动火箭升空)

2ClO2==加热或震荡==Cl2+2O2(二氧化氯不稳定,会爆炸性分解)

2BaO2==△==2BaO+O2↑(过氧化钡能在700℃分解)

复分解反应:

1、碱性氧化物+酸→盐+H2O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CuO+H2SO4==CuSO4+H2O ZnO+2HNO3==Zn(NO3)3+H2O 2、碱+酸→盐+H2O

Cu(OH)2+2HCl===CuCl2+2H2O Cu(OH)2+H2SO4===CuSO4+2H2O NaOH+HCl===NaCl+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NaOH+HNO3===NaNO3+H2O Mg(OH)2+2HNO3===Mg(NO3)2+2H2O Ba(OH)2+H2SO4===BaSO4↓+2H2O

Al(OH)3 + 3HCl =======AlCl3 + 3H2O 白色固体溶解 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

3、酸+盐→新盐+新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室制取CO2 、除水垢

Na2CO3+2HCl===2NaCl+H2O+CO2↑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泡沫灭火器原理

HCl+AgNO3===AgCl↓+HNO3 白色不溶解于稀硝酸的沉淀(其他氯化物类似反应) 应用于检验溶液中的氯离子

H2SO4+BaCl2===BaSO4↓+2HCl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检验SO42 - 的原理

Ba(NO3)2+H2SO4===BaSO4↓+2HNO3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检验Ba2+的原理

NaHCO3+HCl===NaCl+H2O+CO2↑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泡沫灭火器原理

4、盐1+盐2→新盐1+新盐2

KCl+AgNO3===AgCl↓+KNO3 NaCl+AgNO3===AgCl↓+NaNO3

Na2SO4+BaCl2===BaSO4↓+2NaCl BaCl2+2AgNO3===2AgCl↓+Ba(NO3)2 5、盐+碱→新盐+新碱

CuSO4+2NaOH===Cu(OH)2↓+Na2SO4 蓝色沉淀

FeCl3+3NaOH===Fe(OH)3↓+3NaCl 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Ca(OH)2+Na2CO3==CaCO3↓+2NaOH有白色沉淀生成 工业制烧碱、实验室制少量烧碱

NaOH+NH4Cl===NaCl+NH3↑+H2O生成使湿润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 应用于检验溶液中的铵根离子

与硫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NaOH(或KOH)+H2SO4==Na2SO4+2H2O现象:不明显

Fe2O3+3H2SO4==Fe2(SO4)3+3H2O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溶液

CuO+H2SO4==CuSO4+H2O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Cu(OH)2+H2SO4==CuSO4+2H2O现象:蓝色沉淀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H2SO4+BaCl2==BaSO4↓+2HCl现象:生成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

CaCO3+H2SO4==CaSO4+H2O+CO2↑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现象:这三个反应现象同与盐酸反

应现象一致

与盐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NaOH(也可为KOH)+HCl==NaCl+H2O 现象:不明显

HCl+AgNO3==AgCl↓+H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这个反应用于检验氯离子

CaCO3+2HCl==CaCl2+H2O+CO2↑现象:百色固体溶解,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a2CO3+2HCl==2NaCl+H2O+CO2↑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aHCO3+HCl==NaCl+H2O+CO2↑ 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Fe2O3+6HCl==2FeCl3+3H2O 现象:红色固体逐渐溶解,形成黄色的溶液

Fe(OH)3+3HCl==FeCl3+3H2O 现象:红棕色絮状沉淀溶解,形成了黄色的溶液

Cu(OH)2+2HCl==CuCl2+2H2O 现象:蓝色沉淀溶解,形成黄绿色的溶液

CuO+2HCl==CuCl2+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黄绿色的溶液

Zn+2HCl==ZnCl2+H2↑ 现象:同上

Mg+2HCl==MgCl2+H2↑现象:同上

Fe+2HCl==FeCl2+H2↑ 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2Al+6HCl==2AlCl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

跟碱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碱 + 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跟硝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Fe2O3+6HNO3==2Fe(NO3)3+3H2O 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溶液

CuO+2HNO3==Cu(NO3)2 +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Cu(OH)2+2HNO3==Cu(NO3)2+2H2O 现象:蓝色沉淀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NaOH(或KOH)+HNO3==NaNO3+H2O 现象:不明显

Mg(OH)2+2HNO3==Mg(NO3)2+2H2O 现象:白色沉淀溶解

CaCO3+2HNO3==Ca(NO3)2+H2O+CO2↑

Na2CO3+2HNO3==2NaNO3+H2O+CO2↑

NaHCO3+HNO3==NaNO3+H2O+CO2↑ 现象:以上三个反应现象同与盐酸反应现象一致

置换反应: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1、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2、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2SO4 === MgSO4 + H2↑ 3、铝和稀硫酸反应: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 4、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5、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 H2↑

6、铝和稀盐酸反应:2Al + 6HCl === 2AlCl3 + 3H2↑ 1-6的现象:有气泡产生。

7、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8、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 FeSO4 + H2↑

7-8铁参加的置换反应显+2价,7-8的现象: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9、铁与硫酸铜反应:Fe+CuSO4 == Cu+FeSO4

现象:铁条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古代湿法制铜及\曾青得铁则化铜\指的是此反应)

10、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CuSO4 + Zn == ZnSO4 + Cu 现象:锌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11、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3+Cu==Cu(NO3)2+2Ag 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3)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12、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4Fe + 3CO2↑冶炼金属

13、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2Cu + CO2↑冶炼金属

现象:黑色粉未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4、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Cu + H2O

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

15、氢气与氧化铁反应:Fe2O3+3H22Fe+3H2O

16、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金属的相关化学方程式 1)金属与氧气反应: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H2 + CO 水煤气的制法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铝在空气中形成氧化膜:4Al + 3O2 = 2Al2O3

(2)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 H2↑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 H2↑

(3)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新金属 + 新盐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ZnSO4 + Cu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

(3)金属铁的治炼原理: 3CO+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碳的相关化学方程式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 煤炉的底层:C + O2 点燃 CO2 煤炉的中层:CO2 + C 高温 2CO

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2CO + O2 点燃 2CO2

中考化学实验复习:还原氧化铁法制铁

目的:

认识把铁矿石炼成铁的主要反应原理。 用品:

贮气瓶、分液漏斗、硬质玻璃管、试管、玻璃导管、橡皮管、弹簧夹、双孔塞、单孔塞、尖嘴管、酒精灯。氧化铁、一氧化碳、清石灰水。 原理:

在高温下,用还原剂(主要是一氧化碳)可从铁矿石里把铁还原出来。

操作:

先用蚁酸和浓硫酸反应制取一氧化碳,贮存在贮气瓶里备用。

取长约25厘米、内径约3厘米的硬质玻璃管一根,在中部铺上一薄层干燥的红褐色氧化铁粉末。

实验时,先把硬质玻璃管中的氧化铁加热,然后放松橡皮导管上的弹簧夹,旋开贮气瓶上分液漏斗的活塞,让水缓缓流下,使一氧化碳气体均匀而缓慢地排入硬质玻璃管里,跟灼热的氧化铁发生反应。这时在盛有清石灰水的试管里可以看到有气泡冒出,溶液逐渐变成浑浊,这是反应后逸出的二氧化碳所致。但是逸出的气体中的有部分未发生反应的一氧化碳,这是一种剧毒的气体,所以在实验一开始就要时时用火点燃尖嘴管口逸出的气体,使一氧化碳燃烧成二氧化碳。 当硬质玻璃管里的氧化铁已变成黑色时,关上分液漏斗的活塞,夹紧导气管上的弹簧夹,停止排出一氧化碳。但在硬质玻璃管外仍须继续加热,直到试管里不再有气泡冒出为止。把整套装置移到通风橱里拆卸,取出反应后所得的铁屑。 为了证明氧化铁已被还原成铁,可以比较反应物氧化铁和生成物铁屑的颜色,前者是红褐色的,后者是黑色的。也可以在两支盛稀盐酸的试管里,分别加入氧化铁和生成物铁屑,氧化铁跟稀盐酸反应不发生气体,铁屑跟稀盐酸反应有氢气产生。但不要用磁铁来鉴别,因为天然的氧化铁也有顺磁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h9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