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阿Q的性格特征
更新时间:2024-04-25 12:20: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浅析阿Q的性格特征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闭塞落后的农村小镇末庄为背景,塑造了一个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严重残害的农民典型。他没有家,住在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他身受残酷的剥削、压迫和凌辱,处在社会的最低层。这本已十分可悲,尤其令人痛心的是,他对来自统治阶级的残酷迫害竟然麻木健忘,自轻自贱、自欺自慰,甚至用欺侮弱者来发泄自己被别人欺压的不平之气,小说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层面上展开了对阿Q性格的刻画,形成了以“精神胜利法”为主要性格特征的阿Q形象,在中国早已是妇孺皆知,在世界也是公认的典型形象。
鲁迅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入微的心理描写,成功地塑造成一个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个性鲜明、包含深广的社会和历史内容的不朽艺术典型。各国人民通过阿Q来了解中国人民过去被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奴役的历史。无论就反映时代生活的深广程度上说,阿Q无愧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典型。而鲁迅笔下的“精神胜利法”已成为阿Q性格的代名词,但“精神胜利法”并不是阿Q性格的全部内涵,阿Q还有其他种种恶劣的品性。本文就阿Q的性格的特征作了一浅析:
一、阿Q的性格形成的社会基础
中国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一直用两手来维护自己的反动统治,暴力镇压和精神奴役。精神奴役就是用种种封建说教来毒害被统治者,使被统治者愚昧、麻木,做了奴隶而不知道自己的奴
隶地位。这种精神奴役给被统治者造成的“内伤”是惊人的,封建毒素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许多人的灵魂之中,使他们没有必要为畸形的人,任帝国主义宰割,任统治阶级蹂躏。十九世纪初叶,中华民族后来已慢集内忧外患于一身,而临着亡国灭种。为了挽救中国危亡的局面,孙中山先生披荆斩棘,不屈不挠,辛亥革命者前仆后继,浴血奋战。革命先驱的救国热忱、献身精神,的确是可歌可泣的。但是辛亥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这一是因为革命者对封建阶级采取了妥协的态度;二是因为革命者没有注意完全、教育、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广大人民群众处在不觉悟的状态,没有起来支持和参加这场革命。所以,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依然如故,处在半封建半殖民的状态中。
鲁迅深切地感到,中国必须来一次彻底的变革,而变革要取得成功,则必须唤醒“昏睡”中的国民,改变他们的精神状态。所以,鲁迅笔下作刀,解剖中国社会,解剖国民的灵魂,对他们精神世界的落后面、消极面作彻底的暴露和无情的批判。对于被统治者以启蒙,让他们正视自己的问题,看清自己身上恶劣的品性,从而摆脱精神上的枷锁,奋起抗争。鲁迅在《阿Q正传》中,想要通过阿Q这一艺术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当时许多国民畸形的心态,无情地鞭挞了他们种种恶劣的品性,唤醒沉睡的国民。为表达这种错综复杂的国民形象,这就形成了阿Q精神胜利法为主的错综复杂的性格特征。
二、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 精神胜利法
阿Q是一个深受封建阶级压迫和剥削的赤贫,地地道道的农村无产者。他上无片瓦,下无寸土,被统治者剥夺得一无所有,连姓名
籍贯都很渺茫。他没有家,住在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职业,靠打零工维持生活,别人叫割麦便割麦,叫舂米便舂米,叫撑船便撑船。命运是够悲惨的。但令人痛心的是,他对来自统治者的欺压竟麻木健忘,以自欺来自慰。他在现实中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可在精神上却一次又一次地“胜利”。他因为说他也姓赵,被赵大爷叫去打了嘴巴。可挨打之后,他想的是:“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他想到赵大爷这么一个威风八面的人物现在竟成了他的儿子,便得意起来。一方面在现实中处处碰壁,饱尝辛酸,一方面又在幻想中自欺自慰,自傲自足,这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一个人身处奴隶地位,却这样心安理得,那他怎么会起来抗争?怎么会去改变自己的奴隶地位?鲁迅正是从阿Q实际的失败受辱和虚妄的胜利自傲这两个方面来描写他的性格的。悲惨和得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现实和幻想形成了尖锐的对立。阿Q越是获得精神胜利,我们越是感到悲哀,阿Q越是洋洋得意,我们越是感到痛心。鲁迅细致入微地刻画阿Q精神。
(一)、什么也不是,却依然了得
鲁迅在小说的开头就告诉我们,阿Q是末庄社会里,无田无地,孤苦伶仃,生活充满了屈辱和痛苦的一个小人物。她姓甚名谁,他从哪里来的,出生于什么人家,不独别人从末留心,就是阿Q自己也不清楚;阿Q就这样在严重的封建经济剥削和封建政治压迫之下,过着一种居无定所,颠簸困苦的奴隶生活。正是这种影响,加深了他的消极一面,使他们在重重的屈辱面前,逐渐失掉正视现实勇气,甚至于企图用荒唐的方法来掩盖自己的屈辱,麻醉自己的灵魂,沉迷于
自欺欺人的精神安慰之中,而不再力求对压迫者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可是与别人发生口角时,间或瞪着眼睛道:“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他生活困窘,地位低下,连老婆也娶不上,却偏偏要虚妄地夸口“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表现出自己依然了得。
(二)、阿Q是怎样对待自己的不幸的呢
阿Q比一般农民更惨苦地呻吟于地主脚下;地主一天不给他短工做,他就得饿一天。这就决定了他在政治上更不自由、更无权利。在末庄,豪绅地主以至地保、闲人,都把他视为无足轻重的贱物,高兴时拿他开玩笑,不高兴时就随便侮辱他,敲打他;任何人都不会因为无端打阿Q而受到责难。豪绅地主甚至还可以以某种借口把他驱逐出末庄,不让他回来。
即使这样不幸,他还忌讳头上的癞疮疤,且颇为苦恼,可人们偏要拿他的癞疮疤寻开心时,他会说:“你还不配”,于是就觉得自己有关当局上的癞疮疤非同寻常,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癞头疮”了,当他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响头之后,站了一刻,心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表现出他的自欺欺人;后来人家打他,还要他承认不是儿子打老子,而是人打畜牲,阿Q被迫说:“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这下他该自认失败了吧?并不,他想:他是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他在精神上又胜利了;他赌博赢得的洋钱被抢,无法解脱“忽忽不乐”时,就自打嘴巴以假想打的是“另一个”而在精神上转败为胜,表现出他的
自我摧残;被工胡撞头遭到“平生第一件的屈辱”,吃假洋鬼子的“哭丧棒”而遭到“平生第二件的屈辱”,和小D摆“龙虎斗”,调戏小尼姑,表现出他的畏强凌弱;阿Q向吴妈求爱,被赵秀才用大竹杠教训了一顿,过了一会,他听见外面有声音,一看是吴妈在那里哭闹。“他想打听,走近赵司晨的身边。这时他猛然间看见赵大爷向他奔来,而且手里捏着一支大竹杠。他看见这一支大竹杠,便猛然悟到自己曾经被打,和一场热闹似乎有点相关??”表现阿Q令人难以置信的健忘麻木。阿Q在现实中处处失败却用这种法宝取胜。
(三)遭受了无端的屈辱,感到无可奈何时,明知无法解脱,阿Q就又产生了一种宿命的思想
阿Q被末庄的闲汉打败了,被他们揪住了黄辨子往墙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这当然是他不甘心忍受的,当又无法反抗,惆怅地站了一刻,只好这样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这样一想,就好像保存了面子,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其他如被赵太爷打嘴巴,被赌徒抢去洋钱,阿Q都是利用这种自欺欺人的方法来掩盖自己的屈辱,消除内心的痛苦,使自己忘掉残酷的现实。这就形成了他生活上的极端的矛盾现象;在现实中是失败者,而精神上却以为是胜利者。
有时候,由于遭受的屈辱太多太重,自己好像以为,既然屈辱无法避免,也就证明这是自己应该承受的了,所以一时也就没有什么不平之气。例如他被老把总逮捕之后,“第二次进了栅栏,倒也并不十分懊恼。他以为人生天地之间,大约本来有时要抓进抓出,有时要在
纸上画圆圈的”。被送进刑场的时候,他也百忙中这样想,“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末免要杀头的”。他还“很羞愧自己没志气:竟没有唱几句戏”。这表明阿Q的精神胜利法已经同下层群众中某些宿命的思想结合了起来。正是这种落后的意识,使阿Q沉迷于“得意”、“愉快”、“飘飘然”之中,很少发出真正的反抗声音。即使生命将要结束时,阿Q还自我安慰地想“孙子才画得很圆的圆圈呢”?“无师自通”地喊出一名“过了三十年又是一个??”,他的性格至死末变。
(四)鲁迅同情阿Q的命运,同情他的怨愤和不平而又反对他的精神胜利法
阿Q的精神胜利法主要是一种愚妄的、落后的、不足为训的东西。一个压迫者沾染了这种东西,必然要失去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失去深沉的反抗勇气,同精神上的病人相差无几。阿Q事实上正是一个精神病人,他终身悲苦,也终身糊涂。他对豪绅地主的仇恨,往往只是一瞬间,就消失于心造的所谓“精神胜利”之中了。阿Q争面子,争精神上的胜利,实际并没有争到,残酷的现实既不许他进行实际的反抗,也不许他取得任何精神上的胜利。阿Q的“得意”、“愉快”、“飘飘然”,其实,都是带着镣铐的舞蹈。而他自己却分明认真地跳,还时时发出愚妄的欢呼,似乎极力要人们相信他的“胜利”,分享他的“快乐”,这就百倍地可悲。
自然,阿Q的麻木、健忘、自欺欺人,都是历史过多屈辱折磨的结果,其中渗透着他的痛苦和眼泪,反映了他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
所以这虽然不足为训,却是可以理解的,也是非常值得同情的。鲁迅对于阿Q的悲剧命运,明显流露出深切的同情,这就是所谓:“哀其不幸”。自然,鲁迅并不赞同他的精神胜利,恰恰相反,鲁迅始终批判这种落后的东西。因为,不敢正视现实,不敢对压迫者进行针锋相对的实际斗争,只沉迷于瞒和骗,被压迫的人民是永远不能得救的。
由此可见,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即对于事实上的屈辱和失败,用一种自譬自解的方法,在想象中取得精神上的满足和胜利。这种“精神胜利法”如同麻醉剂,麻醉了他的第一根神经,使他不能认识自己所处的悲苦命运,过着奴隶不如的生活,至死也不觉醒。
三、阿Q的性格特征 复杂性
不过,鲁迅也没有把阿Q的性格写成始终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虽然鲁迅无意把阿Q写成革命者,但在文中多少也显示了他在辛亥革命风潮中反抗精神的某些演变,性格的某些发展,也就是说性格的复杂性是符合历史真实的。
(一)、卑怯
阿Q是喜与人吵嘴打架,但必估量对手。口呐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与王胡打架输了时,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假洋鬼子哭丧棒才举起来,他已伸出头颅以待了。对抵抗力稍为薄弱的小D,则揎拳掳臂摆出挑战的态度,对毫无抵抗力的小尼姑则动手动脚,大肆其轻薄。都江堰市是他卑怯天性的表现。
(二)、善于投机
阿Q本来痛恨革命。等辛亥革命大潮流震荡到末庄,赵太爷父子都盘起辫子赞成革命。阿Q看得眼熟,也想做起革命党来了。但阿Q革命的目的,不过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于革命意义,实丝毫没有了解。所以一为假洋鬼子所拒斥,就想到衙门里去告他谋反的罪名,好让他满门抄斩。
(三)、欺软怕硬,狡猾无赖
别人欺负了他,他无可奈何;受欺之后,他又去欺负弱小者,“口呐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以此发泄他被欺后的不平之气。所以他要调戏小尼姑,扭打小D。他偷尼姑庵的萝卜,被老尼姑发现了,死不认帐,并耍起了无赖:“这是你的?你能叫得他答应么”?
(四)、盲目自大,狭隘保守
所有末庄的人,他都不放在眼里,连赵太爷他也不格外的崇奉。末庄人少有进城的,他进了几回城,便更自傲了,嘲笑末庄人没见识,没见过城里煎的鱼。他的名言是:“我们先前一一比你阔多啦!你算什么东西”!他又狭隘保守。凡是不合乎末庄老例的,他都看不惯,说城里人不该把“长凳”叫成“条凳”,煎鱼时不该把葱叶切成了丝。夸大狂与自尊癖阿Q虽是极卑微的人物,而末庄人全不在他眼里,甚至赵太爷的儿子进了学,阿Q在精神上也不表示尊崇,以为我的儿子将比他阔得多。加之进了几回城更觉自负。“但为了城里油煎大头鱼的加葱法和条凳的称呼异于末庄,他又瞧不起城里人了”。具有夸大与自尊癖性的人,也最容易变成过分的谦逊,与自轻自贱。阿Q被末庄闲人揪住辫子在墙上碰头而且要他自认为“人打畜生”时,他
就说“我是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
(五)、假装正经,护卫道学
他仿佛是个“正人”,认为男人女人应该严守“大防”。看见一男一女在那儿说话,便认为是有勾当了,所以要怒目而视,甚至要躲在冷藏僻处朝他们扔小石头;看见女人一个人在外面走,便认真是在勾引男人。其实,他巴不得有女人勾引他,他还曾在戏台下的人丛中拧过一个女人的大腿哩。
(六)、忌痛护短,以丑为美
他头上长有癞疮疤,颇为此而苦恼。而人们又偏偏爱拿他的癞疮疤寻开心,这时他竟又说:“你还不配”,觉得自己头上的癞疮疤非同寻常,是高尚光荣的。他为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而自豪,因为状元也是“第一个”。
此外,他还有安于现状、趋时附势等等恶劣的品性。
总之,阿Q就是这样一个畸形的人物,这样一个可悲的角色。 四、刻画阿Q的性格手法 喜剧外套,悲剧内衣
鲁迅刻画阿Q时,是用一个个喜剧性的外套包装着一个个悲剧性的故事。阿Q的遭遇是悲剧性的,他的结局是令人同情的。但这一切又是通过他日常生活中一系列富有喜剧性的事件表现出来的。例如,他同小D扭打时,双方抓住对方辫子,时进时退,显得那样滑稽可笑;他到尼姑庵偷萝卜,遭到大黑狗的追赶,吓得连滚带爬,显得那样狼狈不堪??所以人们在读《阿Q正传》时,常常被阿Q的不幸遭遇而唏嘘叹息。鲁迅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
们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阿Q被压迫者的地位、阿Q身上所具有的吃苦耐劳的品格以及他要通过革命来改变自己景况的愿望等等,无疑是“有价值的东西”。但他的欺软怕硬、狡猾无赖,他的盲目自大、狭隘保守,他的假装正经、护卫道学,他的忌痛护短、以丑为美等等,尤其是他的“精神胜利法”,这些都是恶劣的、“无价值的”。鲁迅把他“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把他“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在悲剧性和喜剧性的相互映衬下展开艺术的描写。使作品读起来更加令人心酸,令人颤栗,同时也更能摧人醒悟。
读读《阿Q正传》,我们会越发感到我们是生活在美好幸福的时代。但我们仍应注意克服自身的缺点、弱点,仍应注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末来。
五、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整个国民劣根性的集大成 阿Q有一些名言,那就是“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或者是“我儿子会阔得多啦”!可是阿Q先前是不是很阔,他的儿子(不知道他有没有儿子)会不会更阔,不得而知。阿Q的这些名言我好像不只是在小说里看过,仿佛在现实的世界里也能经常看到、听到过。也许是人们引用了阿Q的名言,并发扬了阿Q的精神吧。有时候,我很觉得咱们中国人对外国人的态度,很像阿Q对末庄人的态度,很落实了他名言里的精神。每当我们提起——尤其是在外国人面前提起——我们祖先的丰功伟绩和他们所创造的灿烂的华夏文明,我们都总会禁不住油然生起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因为我们的祖先繁荣起来之时,外国“诸夷”还处在蛮然落后的时代—
—这种遥遥领先于外国的局面,从秦汉一直持续到二百年在太平盛世——“康乾盛世”。因此,现在我们能很自豪地在老外面前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所以,现在,我们却总是对外国人——不管是哪一国的——青眯有加,几乎到了谄媚讨好的地步了;而对本国的同胞,却动辄白眼相向,甚至大打出手——就像阿Q对小D和王胡。这也许正是,由于阿Q精神是国人的精髓。
尽管我们习惯了炫耀过去,陶醉于多少年前的繁荣昌盛,习惯于昨天对外国人点头哈腰,但我们毕竟还是自强不息的,今天我们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于是有预言家便断言:“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或曰:“末来的全球化就是中国化”!听了这些的预言,感觉好像听着阿Q在喊:“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而忘乎所以,不知道自己是谁。
在阿Q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精神奴役的“业绩”和被奴役者严重的精神“内伤”。阿Q和赵太爷,在某种程度上,其实都是一类货色,假如阿Q得势,将是赵太爷,假如赵太爷失势,则会是活脱脱一个阿Q。从更远的思想根源来说,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思想陈陈相因,封建礼教、封建道德规范一代代从精神上麻醉和毒害劳动人民。这也许正是,由于阿Q精神是国人的劣根性。
正如,学者林兴宅概括了阿Q性格的十大方面:质朴愚昧又圆滑无赖;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狭隘保守又盲目趋时;排斥异端又向往革命;憎恶权势又趋炎附势;蛮横霸道又懦弱卑怯;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不满现状又安
于现状(《阿Q的性格系统》)。这比较全面地概括了阿Q矛盾复杂的性格特征。
参考文献目录
[1]李平,陈林群著《20世纪中国文学》,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04年2月第1版
[2]李平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作品讲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2版
[3]吴宏聪 范伯群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2月第1版
[4]李平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自学指导》,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2版
[5]黄修己,《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11月北京第2版
[6]温儒敏 赵祖谟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7]四文次一A,6号, 姚任舆。
[8]王晓明,病态的灵魂和畸形的革命——读鲁迅的《阿Q正传》,(www.ht88.com/article/article_2258_l.html),2005年4月28日。
参考文献摘记 摘录一:
《阿Q正传》是鲁迅在辛亥革命失败后潜心于中国文化的历史“钩沉”的结果,最深刻、最突出地表现了鲁迅对中国国民性的弱点和病根的认识,因此,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最辉煌的作品之一。
鲁迅写作《阿Q正传》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阿Q的形象,挖掘出中国农民愚昧落后的原因,提示出中国人的灵魂。因此,从阿Q形象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有人“栗栗危惧”,怀疑作者是在借阿Q骂自己,或者害怕“《阿Q正传》虽只登到第四章,但以我看来,实是一部杰作。??阿Q这人,要在现社会中去实指出来,是办不到的;但我读这篇小说的时候,总觉得阿Q这人很面熟。是啊,他是中国人品性的结晶呀!??而且,阿Q所代表的中国人的品性,又是中国上中社会阶级的品性”。
阿Q是一个生活在江南小镇上的农村流浪汉,他“没有家,住在末庄的土著人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阿Q不但没有土地,没有家,甚至连自己的姓名籍贯也不知道,即使是在末庄也处于社会的最低层,然而,他却不愿承认这个现实,总认为“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什么东西”!同时,“又很自尊,所有末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里,甚而至于对于两位‘文童’也有以为不值一笑的神情”。而且,也真如茅盾所言,还具有“上中社会阶级的品性”:第一,由于他头有几
处癞疮疤,便有了许多忌讳,“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第二,由于在争斗中总是失败,便改变策略,采取“怒目主义”,以求得精神上的胜利。谁要说“亮起来了”,他便以“你不配??”作为还击和报复,并因此真的觉得自己的癞疮疤也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癞头疮”了。即使是挨了打,也能找到自我安慰的办法,以为自己是“被儿子打了”。即使是自己也发现自己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也有妙招解脱:“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你算什么东西’呢”?这种不敢正视现实,不愿承认失败的态度,和自轻自贱、自嘲自解、自甘屈辱、或妄自尊大、自我陶醉的种种表现形式,就是阿Q性格的主要特征:自欺欺人,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阿Q精神”或“阿Q主义”,由于这种表现的目的都是为了求得精神上的胜利,故又称为“精神胜利法”。
“精神胜利法”作为一种主观唯心主任的思想特征,通常是那些需要胜利而又无法取得胜利的人,用以维持精神平衡的一种“骗术”,常常表现在正走向没落的统治阶级的精神状态中。阿Q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农民,怎么也会产生这种现象呢?从人类思想的普遍意义上来看,这正是被统治者接受统治阶级思想影响的结果。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受着统治阶级支配的”。由于当时在中国占统治地
位的封建阶级在现实中总是以这种精神上的胜利来掩盖对于帝国主义的失败,因此,当时的中国国民便普遍如此。具体地说,中国农民具有这种精神病态的原因还有三个;第一,由于封建统治阶级残酷的压迫。中国农民从一次次造反的失败中,错误地得出了造反没有出路的结论,而不造反又无法忍受现实和痛苦生活,只好寻求精神上的安慰,或求佛拜佛,或寄望于来世;第二,由于自然经济的闭塞环境。中国农民长期生活在小国寡民、自给自足的环境中,稍有满足便夜郎自大,盲目排外;第三,由于封建家长制的家庭生活。中国农民虽然其社会地位低贱,但在家庭中却具有至高无上的尊严,而且越是在外面受辱受压,就越是在家庭中称王称霸。“精神胜利法”作为弱势群体的一种精神特征,不仅揭示出了中国国民性的病根,而且也揭示出人类普遍的共同特征,因此,阿Q形象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艺术典型。
《阿Q正传》在前三章中充分表现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从第四章“恋爱的悲剧”后,阿Q的性格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第七章“革命”和第八章“不准革命”中,则集中表现了阿Q的革命,表现了以阿Q为代表的中国国民在社会动荡时期的种种变化,在更深层面和更广泛的意义上,进一步揭示了国民性的缺陷和弊端。所以,阿Q性格中的革命要求与他的“精神胜利法”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着的。鲁迅在《〈阿Q正传〉的成因》中谈到阿Q是否真要做革命党时说:“据我的意思,也只能如此,人格也恐怕并不是两个”。阿Q的革命,是其性格复杂性的表现,也是其性格发展的必然
结果。在封建思想的毒害下,他虽然对造反“深恶而痛绝”,但是,当赵太爷等统治者对革命感到恐慌时,他不仅开始“神往”革命,并且也要投身进去“革这伙妈妈的命”了。阿Q的革命,作为对“精神胜利法”的反叛,实际上,正是农民从愚昧走向觉醒的开始。但是,阿Q的革命只是最初阶段的“自发革命”,只是一种想拿点东西式的革命,疑义朝换代式的革命,这种革命即使成功了,改变的也只是皇帝的姓氏,只是皇帝和其他少数人的身份,社会仍旧,传统的思想也仍旧。这就是中国社会不能进步,封建统治可以延续几千年的一个根本原因。
然而,辛亥革命不是阿Q的革命,不是中国农民的革命。在辛亥革命的高潮中,不但绝大多数的中国农民仍然麻木不仁、无动于衷,而且即使有阿Q这样的极少数下层农民急于改变自己的地位而投身革命,也因为改良派的反对和统治者的报复而最终被拒之门外,甚至像阿Q这样成为“示众”的材料和屈死冤鬼。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阿Q越是提起劲地进行革命,便越是加速他的死期的到来。正是在这个意义,阿Q的被杀,表现了鲁迅对辛亥革命的态度,也是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做出的总结。
《阿Q正传》最后一章第九章“大团圆”,表明了鲁迅对辛亥革命的失望,同时也表现了鲁迅对中国国民性的失望。他不仅通过阿Q不为自己被抓杀而担心,反而对自己画圆圈画得不圆而羞愧和释然,以及他在游街示众过程中,面对众多的看客,“无师自通”地感出“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的豪言壮语,让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
了最后表演的机会,而且更通过看客们因为没有听到他们所熟悉的戏文而遗憾,深刻地沉重地表现了人们的麻木和愚昧,表现了辛亥革命以后社会仍然死寂和黑暗的现实。(李平,陈林群著《20世纪中国文学》,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04年2月第1版)
摘录二:
《阿Q正传》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连载于北京《晨报》副刊的“开心话”栏目,每周或隔周刊登一次,署名“巴人”,1923年8月编入《呐喊》。
《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也是鲁迅惟一的中篇小说。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江南小镇末庄为背景,塑造了阿Q这个跨越时空的不朽典型。小说通过对阿Q姓名、籍贯、形状的考察、描摹,和恋爱的悲剧与引起的生计危机,和在辛亥革命的风潮中从“革命”到“不准革命”的命运,以及之后被当权者作为杀一儆百的牺牲品的经历,反映了阿Q受压迫、受剥削、受愚弄的社会地位和悲惨命运。作者用喜剧的形式来揭示悲剧的实质,成功地运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和富有特征的心理描绘来显示人物性格的精神状态。
小说中的阿Q和末庄的贫苦农民,虽然有改变自身生活处境的渴望,但愚昧、麻木、不觉悟,严重的“精神胜利病”,典型地揭示了这个历史阶段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写下了一段中国人的心灵史,说明了改造国民性的重要性。
全文共9章,本书节选其中的2、3、7、9章中的精彩片段,主
要描写阿Q表现出来的“精神胜利法”和他的“革命”。(李平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作品讲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2版) 摘录三:
《阿Q正传》最初连载于《晨报副刊》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署名巴人。作品在更广阔的背景上展开对农民的生活命运的描写。末庄是旧中国农村社会的缩影。一方面,是赵太爷、钱太爷等极少数封建地主阶级,另一方面是阿Q、小D、王胡等贫苦农民。赵太爷是末庄这个封闭型的封建小王国中的土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对农民实行专制统治和敲骨吸髓有剥削。《恋爱的悲剧》描写了这个土皇帝的威势和贪婪及封建王国的人际关系。阿Q向吴妈求爱,只因为吴妈是赵家的佣人,便使封建基层的吏役地保也睡不稳觉,受命连夜赶到土谷祠教训阿Q,说他“简直是造反”,阿Q不仅被赖去了工钱,榨去了破布衫、破棉被、破毡帽,而且“从此不准踏进赵府的门槛”。恋爱的悲剧的结果使阿Q在末庄的生计也被断绝了。小说还描写了末庄的民情风习及社会舆论。阿Q因说他姓赵而被赵太爷打,末庄舆论是错在阿Q,赵太爷是不会错的,但阿Q是因为被赵太爷打,从此又仿佛被大家格外尊敬了。阿Q被枪毙,末庄舆论上阿Q坏,被枪毙便是坏的证据。封建统治已经形成了一种强大的传统意识和社会舆论,人们以统治者的思想为思想,代替了独立自主意识。阿Q就生活在这样的典型环境中。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他是赤贫的雇农,无房无地,以帮人打短工为生,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社会地位低下,受压迫受剥削,被侮辱被损害,生活十分悲惨。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所谓精神胜利法,就是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欺凌弱者、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妙法来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之中。《优胜记略》和《续优胜记略》把阿Q精神胜利法的多方面表现作了出色的描绘。和别人口角时,会瞪着眼睛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什么东西”。被赵太爷打了,会想:“现在世界太不像话,儿子打老子”,但想起赵太爷这么威风,现在居然成了他的儿子,就得意起来。他以第一个能自轻自贱而得意,甚至以作贱自己,用力打自己耳光来反败为胜。被洋鬼子打了,以调笑、欺侮小尼姑博得闲人们的喝彩而对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轻松地飘飘然似乎要飞去了。他健忘到近乎麻木,甚至以被侮辱被损害作为忘却的条件,常摆出挨打的架势,在被打以后,反而觉得了结了一件事而一无牵挂。他忌讳别人说自己癞头,忌讳到十分可笑的地步,有时又说别人还配,仿佛他的癞头是十分光荣的。凡此种种,都表现出精神胜利法是一种麻醉剂,它使得阿Q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悲惨命运,虽然受尽欺凌,却并无真正的不平,真正的作出改变自己境遇的反抗行为。
精神胜利法是近代形成的一种社会思潮。封建统治阶级面对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不断失败的处境,无法清醒地正视现实,承认失败,
奋发图强,为维持其统治,就产生了既以自欺、亦以欺人的精神胜利法。从农民自身而言,奴隶的地位和反抗失败的历史,也是产生和接受精神胜利法的土壤。因此,阿Q精神胜利法,是概括了极其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的,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弱点。所以,阿Q又是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阿Q这一个典型,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面镜子,可以在里边照出自己的或另一形象来,具有深刻的针砭作用,这是阿Q形象的重要典型意义的一个方面。塑造出阿Q的形象,是鲁迅对中国文学史的重大贡献之一。
阿Q的性格是丰富的。除精神胜利法外,他主观、狭隘、保守,有农民式的的朴质、愚蠢,也沾上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他还受到封建思想的种种影响,如深恶造反,以为造反是与他为难;严于“男女之大防”及排斥异端等等。
小说进一步把阿放在民主革命风暴中加以考察。当辛亥革命起来时,阿Q有着做革命党的的要求。鲁迅说:“中国倘不革命,阿Q便不做,既然革命,就会做的。我的阿Q的运命,也只能如此”。因为阿Q这样的农民,到了活不下去的时候,性格必然会有发展,会从精神胜利法转为要求改善生活现状,获取温饱的实际的胜利。阿Q因为用度窘,很有不平,看见举人老爷、末庄男女的害怕神情,对革命“神往”了。土谷祠中的革命幻想曲,显露了他的革命要求;报复压迫者,实现物质欲求。这是一种自发的反抗思想。一方面,就是从精神胜利法到企图改变自己地位境遇的重大转折,而且还有在街上大
正在阅读:
浅析阿Q的性格特征04-25
2012年11月北京造价员考试真题07-28
医疗设备管理领导小组11-01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12-31
2014新版商品房买卖合同逐条详细解读03-12
2013年云南省法检系统录用工作人员考试真题(B类)10-20
统计工作规范03-17
综合运输学作业参考答案04-25
教师节征文02-24
中小型宾馆住宿管理系统08-2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浅析
- 特征
- 性格
- 北大纵横—华鲁集团—山东华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岗位说明书 - 图
- 2018中考英语作文题目(热点话题)预测汇总(细究18中考考试说明
- 新人教版厦门2017-2018学年下学期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模拟试卷(
- 社区预防与保健
- 难忘的年代
- 集中回答关于北航GPA的问题 来源
-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
- 侯孝贤电影中的写实风格与叙事
- 做学生“益友” 造“育心”工程
- 西医外科学期末试卷1(含答案)
- 综合设计实验2~2
- 争做时代有为青年
- 售前客服规范考试
- 选择我校的八大理由
- 三个中心项目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三星级 - 图文
- 第26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浙江赛区)获奖学生名单 - 图文
- 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题库整合
- GSM0710中文版
- 河道治理分部工程验收鉴定书
- 公路项目部二次经营经验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