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情年报1998

更新时间:2024-06-30 03:3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998年水情年报(一)

1998-12-31

第一章 雨水情综述 第二章 长江洪水 第三章 松花江洪水 第四章 西江洪水 第五章 闽江洪水 第六章 其他江河洪水 第七章 枯季水情 第八章 黄河断流情况 第九章 大型水库蓄水情况 第十章 几个重要问题的分析 第十一章 水情大事记

第一章 雨水情综述

第一节 概 述

1998年度(1997年10月~1998年9月),我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多。前期降水出现南北向两条多雨带:海河流域、黄淮、江淮、江南和华南东部降水显著偏多,藏北和青海东南部偏多也较明显;中部地区和东北大部降水偏少。汛期降水出现了南北两条多雨带,长江和嫩江流域出现了历史少见的致洪暴雨。年度内大部地区降水充沛,局部暴雨严重。年内西太平洋和南海地区台风(包括热带风暴,下同)活动极弱,生成个数之少创历史纪录,不足常年的40%;登陆我国的个数之少,并列历史最小值;首次生成和登陆时间之晚,均创历史纪录。 年度总降水量,长江中下游沿江、江南、华南中东部约1400~2000mm,其中赣北、闽西北、浙南、皖南约2200~2600mm;西南南部和东部、江淮、黄淮、东北南部约800~1200mm;嫩江流域在700mm左右;海河流域、东北大部、西北东部、西南中部和北部、北疆250~600mm;其余地区在200mm以下,以内蒙古额济纳旗15mm为最小(图1-1)。

与常年相比,全国大部降水偏多,淮河、嫩江和西辽河流域、江南北部、藏北、川西南、内蒙古中部和新疆大部偏多2~8成;华北南部、西北东南部、内蒙古西部和青海西部偏少1~4成(图1-2)。

汛期,长江、松花江、珠江、黄河、淮河、海河北系及浙闽等流域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暴雨 洪水,其中长江流域发生了仅次于1954年的全流域型大洪水,嫩江流域、松花江干流上游发生了超过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西江和闽江发生了超过或接近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与此同时,全国中小流域的局部暴雨洪水也相当严重。1998年全国范围内发生大洪水的江河之多,涉及的区域之广,洪水量级之大,洪峰水位之高,洪水持续时间之长,洪水发生之早,均属历史罕见。

第二节 枯 季 降 水 一、概述

枯季(1997年10月~1998年4月)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以偏多为主。总降水量,江淮、江南、华南东部在400mm以上,其中江南中部和东部有800~1400mm;华北南部、黄淮、西北东南部、汉江流域、西南东部和南部、华南西部和南部、北疆约100~300mm;其余地区15~80mm。

与常年相比,华南东北部、江南、江淮、黄淮、海河流域、江南东部和北部、北疆、藏北、青海东部和南部偏多2~8成;西南和东北大部、内蒙古中部、山西中部、陕南、桂南偏少1~5成。

二、月降水情况

1997年10月份,长江以南大部在50mm以上,其中江南南部、华南西部以及贵州、海南和闽北 等地月降水量有100~200mm;东北、华北东部、江淮、汉江流域和西南中北部约10~40mm,其余地区大部不足5mm。与常年相比,长江支流沅江和资水上游、滦河上游、黑龙江、西藏中西部偏多3~8成;全国大部偏

少,其中西北、川南、华北和黄河、淮河、海河流域大部偏少5~9成,长江中下游沿江偏少2~4成。

11月份,江南大部月降水量在150mm以上,其中赣北、浙南约200~400mm;黄淮、江淮、华 南、西南东部和滇西、西北东部、华北南部和东北东南部15~80mm,其余地区一般不足10mm。与常年相比,黄淮、江淮、江南大部和青藏高原大部偏多5成至3倍;东北、内蒙古东部、华南、西南东部和南部偏少5~9成。江南大部强降雨频繁,部分地区出现了暴雨或大暴雨。

12月份,江南大部月降水量100~120mm,黄淮南部和东部、江淮、华南、西南南部和东部约10~80mm,其余地区一般不足8mm。与常年相比,江淮、江南、华南北部、滦河流域以及滇 、藏、鲁大部偏多5成至2倍;其余大部地区偏少5~9成。江南及黔、桂等地出现了连阴雨天气。

1998年1月份,江南大部月降水量120~250mm,华南、西南南部和东部、江淮、汉江下游和黄淮南部10~80mm,其余地区约1~5mm。与常年相比,江南和淮河流域偏多1~3倍,华南北部偏多5成至1倍;东北、华北东部、西北南部偏少5~8成。月内江南、华南出现了历史同期罕见的暴雨。

2月份,江南、华南东部月降水量50~200mm,福建约220~250mm;西南东部、华南西部、江 淮、黄淮、汉江下游和河北约10~40mm,其余地区约1~5mm。与常年相比,江南、华南东部、京津地区以及鲁、冀、蒙、川北、藏东等地偏多3成至2倍;东北、西北、江淮偏少3~8成。月内,闽、粤、赣局地出现了暴雨,中旬后期湘、闽、粤等地相继出现了冰雹和龙卷风。福建和北京的月降水量均为1961年以来同期的最大值。

3月份,江南大部月降水量200~320mm,黄淮、江淮、华南约50~180mm;东北南部、华北南部、西北东部、西南大部10~30mm,其余地区不足10mm。与常年相比,全国大部偏多5成以上,其中东北平原、西北大部、黄淮、江淮、藏北偏多8成至1.5倍;东北北部、京津唐地区、西南东部和华南南部偏少2~8

成。月内江南等地既出现了强寒潮和降雪,又有冰雹、雷暴等对流天气,西藏降暴雪。

4月份,华南、江南、江淮、黄淮南部和西南东部月降水量80~200mm,其中广东及赣北、皖南约200~400mm;东北、华北、西南、西北东部和山东15~70mm。与常年相比,华北中北部、西北东部和辽西偏多1~3倍,黄淮、云南和北疆偏多2~8成;江南、东北和鲁北偏少2~5成。

第三节 汛 期 降 雨 一、概述

汛期(5~9月),我国有两条多雨带:一条位于长江和淮河流域,另一条位于东北地区。总降水量,华南大部700~1300mm,其中桂北部分地区1400~2000mm;长江中游沿江、江南北部、嘉陵江、乌江下游和三峡区间有900~1400mm,其中赣北和湘西北的部分地区有1500~2200mm(湖南龙山水田2414mm);江淮、黄淮、西南大部、江南南部约600~1000mm;东北大 部在500mm左右,其中嫩江流域约450~1100mm;海河流域东北部和南部350~550mm,西北部200~300mm;西北东部200~400mm;北疆100~300mm;其余地区不足100mm,以内蒙古额济纳旗和甘肃敦煌7mm为最小(图1-3)。

与常年相比,嫩江右侧支流、西辽河、江南北部、川南、藏东等地偏多5~9成,松花江沿江、辽宁大部、淮河流域、长江上游大部及桂北、闽西北偏多1~4成,新疆大部偏多4成以上;山西中北部、河北南部、陇东和关中偏少1~4成,内蒙古西部和陇西少3~8成(图1-4)。

二、月降水情况

5月份,华南、江南、江淮、黄淮、西南东部和西北东南部月降水量在100mm以上,其中江南南部和华南中部约200~400mm;东北、华北、西南中部30~80mm。

与常年相比,东北大部、华北、西北东部、黄淮、江淮和北疆偏多3成至1.5倍;南方普遍偏少2~5成。月内强降雨过程频繁。20~21日,宁夏出现大暴雨,沿贺兰山一带12小时降雨量达160mm以上,银北地 区、贺兰县发生百年不遇特大洪水。

6月份,我国南方大部降水较多。江南中北部、华南降水量普遍有300~600mm,其中赣东北 、闽北、浙西南、皖南、桂北等地部分地区达700~1100mm;江南南部、西南、江淮、黄淮南部、东北中部和北部、冀北约100~300mm;华北大部、东北南部、西北东部约20~80mm。与常年相比,江南和华南大部偏多4成至1倍,西南中东部、东北中西部、华北东北部和江苏 中部偏多2~8成;华北南部、黄淮及西北大部偏少2~8成。月内南方大部地区降水过程频繁,6月12~27日,湘东、浙西南、闽北、桂北、赣中和赣东北等地出现了持续性大到暴雨,累计雨量以福建光泽县司前1145mm,江西贵溪上清1115mm为最大。

7月份,我国大部降水充沛。江南北部、华南西部、西南东部和南部月降水量有200~400mm,其中赣东北和湘西北等地部分地区达500~1000mm;江淮、黄淮、华北和东北大部、西北 东部、西南北部和华南东部约100~250mm;江南南部和西北大部30~90mm。与常年相比,湘赣北部和鄂南偏多1~3倍,华北东北部、西北东部、西南和辽北偏多2~6成;湘赣南部、东南沿海、东北东部、辽东半岛及鲁、冀南、晋中等地偏少3~7成。20~31日,长江中游沿江和江南北部降历史同期罕见的持续大到暴雨,累计雨量以湖南龙山水田940mm,湖北黄石826mm为最大。

8月份,西南、汉水、江淮、黄淮、华南西部、嫩江流域大部月降水量100~250mm,三峡区间、清江、澧水、沂沭泗、嫩江中游300~550mm;江南、华南北部、海河流域、黄河上游约30~80mm。与常年相比,川东、三峡区间、鄂西、陕南、鲁西、嫩江流域、西藏、新疆偏多5成至2倍;江南、华南、海河流域和内蒙古中西部偏少3~7成。2~14日,嫩江流域连降中到大雨,部分地区降暴

雨或大暴雨,累计雨量黑龙江甘南音河444mm,内蒙古阿荣旗乌司门3 64mm。1~27日,长江上游的嘉陵江、岷江以及汉江、清江和澧水等流域出现了多次大到暴雨过程。

9月份,西南和江南大部、华南沿海、东北大部月降水量50~150mm;西北东部、华北西部、华南北部和汉江流域约10~30mm。与常年相比,全国大部地区偏少5成左右;青海西部、新疆部分地区偏多5成至1倍,黑龙江中东部和赣北偏多2~4成。

三、致洪暴雨

1998年,我国天气气候异常,致洪暴雨发生频繁。特别是长江流域和嫩江流域,多次出现持续性、集中性的强降雨,致使长江、嫩江多次发生洪水。 (一)长江流域(包括闽江、西江)暴雨

1998年长江流域降水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间隔时间短、发生频率高,上中游交替出现,南北往复拉锯,主要强降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第一阶段:6月12~27日;第二阶段:6月28日至7月15日;第三阶段:7月20~31日;第四阶段:8月1~27日。 1.第一阶段:湘、赣、闽、桂暴雨

雨情:6月12~27日,暴雨集中在江南中北部鄱阳湖、洞庭湖水系及闽北、桂北等地, 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1~3倍。累积雨量福建光泽县司前1145mm,江西贵溪上清1115mm, 广西融安长安875mm。此阶段的降水特征为持续性降水,暴雨中心稳定集中,雨区呈带状, 略有南北摆动,大致有三次暴雨过程。第一次6月12~14日,暴雨位于江南北部,雨区呈狭窄的东西向带状。12、13日,暴雨中心位于湖南洞庭湖南部安化、益阳一带和江南信江上 游地区;14日,湖南和江西降水减弱,主要暴雨区移至闽北。此次过程暴雨集中、强度大,尤其6月13日,雨量大于100mm的范围横跨至湖南、江西、福建三省,湖南安化洞市

288mm ,江西铅山紫溪240mm。第二次6月15~19日,主要雨区为西南—东北向,自江南东北部延伸至华南西部,暴雨范围比第一次大,中心较分散且为移动性,分别位于湖南东北部沅江上游、柳江、桂江上游、江南东部和闽江上游,日雨量湖南平江黄旗段315mm,江西崇江254mm。第三次为6月20~26日,主要雨区仍为西南—东北部且自南向北逐渐移动,覆盖了江南、华南的大部分地区。暴雨中心位于柳江、桂江上游、闽江上游、湖南北部、江西北部和皖南,日雨量广西融安长安355mm,福建光泽293mm,湖南湘阴杨柳潭222mm,江西景德镇西湖271mm。27日降水过程结束,见图1-5。

天气系统:6月12日,副高脊线北跳至20°N附近,呈带状分布。亚洲中纬度为两脊一槽型, 乌拉尔山和东西伯利亚为高脊,贝加尔湖为低槽区。由于乌拉尔山上空高脊的强烈发展,冷空气沿高压脊前的西北气流不断南下,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又由于亚洲东北部阻塞高压的加深,形成东高西低的有利形势。这样,亚洲中纬度分离的冷空气与副高边缘西南气流携带的 暖湿空气交绥于江南中部,在850hPa上形成一条切变线,此切变线在12~26日期间维持少动,并不断有低涡从西南地区东部沿切变线移出,造成华南西部和北部、江南大部的持续性大暴雨。27日副高北抬,雨带移至江淮地区,江南第一阶段暴雨结束。 2.第二阶段:长江上游、汉江暴雨

雨情:6月27日至7月16日,降雨集中于川、渝、陕南、鄂西等长江上游、汉江上游地区,移动性降水过程频繁,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多5成至1倍。累计雨量:四川广元昭化477mm,湖北巴东堆子473mm,陕西宁强广坪462mm。 6月27日至7月3日,主要雨带位于长江上游干流至苏北一线、四川盆地、嘉陵江、长江三峡 区间、汉水、清江、澧水和淮河流域相继出现暴雨和大暴雨;7月4~16日雨带北抬,主要 雨区移至川北、汉江上游和黄河以北地区;7月4~6 日,暴雨位于四川岷沱江、嘉陵江流 域;7月7~9日,汉江上游及嘉陵江上游局部地区出现暴雨;7月10~16日,岷沱江、嘉陵江又连续出现大到暴雨天

气,见图1-6。

天气系统:此阶段的暴雨是在不稳定的大气环流背景下发生的。6月底7月初,副高北抬,呈东北—西南向,位于长江中下游、华南西部到中南半岛东部一带,西伸脊点约在10°E附近, 同时欧亚环流急剧演变,乌拉尔山和东西伯利亚地区转为低槽,贝加尔湖地区转为高压脊。 低纬暖湿气流沿副高西北侧向北方源源不断地送,与随高空槽东南下的冷空气交绥于长江上 游、黄淮南部及华南西部,造成这些地区暴雨到大暴雨天气。7月4日起,副高又一次北抬并 逐渐与东西伯利亚高压脊叠置,在蒙古国中部到我国内蒙古中部形成较强的低涡,其西南侧 有一条冷切变线横贯华北中部到川东,与西南涡相连,两次建立了低涡切变线形势,形成了西南—东北向雨带,四川至陕南出现了暴雨。 3.第三阶段:湘、赣、鄂、皖暴雨

雨情:7月20~31日,江南北部和长江中游沿江地区又出现了持续性暴雨到大暴雨天气 。该阶段降雨强度大,范围广。累积雨量:湘赣北部、鄂皖南部普遍200~500mm,湖南龙山水田940mm,湖北黄石826mm,江西景德镇瑶里698mm。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多3倍以上。7 月20~24日,湖南北部、湖北南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和浙江西部先后出现持续3天以上的大范围暴雨和大暴雨。累积雨量:湖南桑植凉水口676mm,湖北黄石市518mm,江西景 德镇瑶里417mm,尤以湖南澧水流域、江西景德镇地区和湖北武汉市附近地区降水强度为最大。7月24~27日,暴雨范围缩小,主要集中在江西北部。7月28~31日,湖南江西北部 和湖北南部又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暴雨天气,见图1-7。

天气系统:7月16日起,副热带高压迅速南退,至7月20日呈带状分布在华南、南海及以东洋面上并稳定下来,从乌拉尔山至中西伯利亚北部建立一个强大而稳定的阻高,另一长波脊稳 定在俄罗斯滨海省,贝加尔湖东南方至我国华北东部地区为一低涡。在这种稳定的大形势下,四川盆地西部有西南低涡生成并东移发展,我国北方高空槽后偏北气流与副高北侧西南气 流在长江流域形成一

条冷切变并与西南涡相连接,构成较强的低涡切变形势。7月22日,在切变线上风辐合最强处江汉平原新生一个低涡。随着低涡沿切变东移,21~23日段降水自西向东发展,四川盆地东部至浙江北部出现暴雨至大暴雨。24~26日低涡切变线南压,强降水带南压到滇东至浙西南一线。27日低涡切变线消失。28~31日,贝加尔湖低涡分裂的一股冷空气东移南下,随着高空槽的东移,长江流域又出现一次较强降水天气。

4.第四阶段:长江上游、清江、澧水、汉江暴雨

8月1~27日,主要暴雨区又移至长江上游,川、渝、鄂西、陕南、湘西北等地不断发生过 程性暴雨和大暴雨。降水量一般有200~500mm,比常年同期偏多7成至2倍,其中,湖南桑 植五道水842mm,湖北建始当阳坝816mm,重庆巫溪尖山778mm,四川简阳涌泉591mm。发 生暴雨的主要时段和地区如下:1~3日,岷沱江、乌江、三峡区间、清江和澧水;5~7日,乌江、三峡区间、汉江上游;9~12日,长江上游干流、三峡区间;13~17日,汉江上游、三峡区间、清江、澧水;19~21日,四川盆地、嘉陵江、汉江上游;26~27日,四川盆地、长江上游干流,见图1-8。

天气系统:8月上旬,副热带高压东段北抬,西段仍维持在偏南的位置(25°N)并逐渐西伸。俄罗斯远东地区阻塞高压维持并与副热带高压东段同位相叠置,蒙古国东部到我国华北北 部被庞大的低涡占据,冷空气势力较强,形成东高西低的大格局。这种环流的配置使得中高纬度的冷空气和低层强盛的暖湿气流在我国东北地区、黄淮一直到四川盆地东部一线交绥,形成了多雨带。随着几次高空槽的东移,川东、鄂西、陕南等地暴雨频繁发生。8月中旬,中纬度形势发生调整,东部阻高崩溃,贝加尔湖阻高建立,巴尔喀什湖和东北亚转为高空槽区,同时副热带高压依然稳定。此间13~17日,随西风带高压东移,与副热带高压间形成切变线,受弱冷空气的影响和副高西北侧暖湿气流共同影响,又出现一次降水过程。8月19~21日,四川、汉江上游降水为西南低涡影响。8月下旬后,亚

洲北部阻塞形势消失,副高明显东退,低层西南气流减弱,长江流域除26~27日上游出现一次降水天气外,其他时间无明显降雨。

(二)嫩江流域暴雨

1998年汛期嫩江流域受冷涡影响,降水过程极为频繁,间隔时间短,中等强度降水反复出现,三次降水过程一次比一次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自6月1日至8月中旬,嫩江流域一般降雨400~700mm,其中黑龙江甘南古城子826mm。降水量比历年同期偏多5成至1倍。 第一次强降水过程为6月18~24日,上游干流及支流诺敏河普降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内蒙古小二沟141mm,黑龙江甘南古城子124mm,致使嫩江干流上游发生超过历史记录的洪水。第二次为7月24~29日,嫩江中游齐齐哈尔至大赉区间右岸支流雅鲁河、绰尔河、洮尔河流域降大到暴雨,黑龙江甘南太平湖208mm,内蒙古扎兰屯186mm,致使嫩江干流及支流雅鲁河、绰尔河、洮儿河均出现超过历史实测最高水位的洪水。第三次强度、范围最大,详述如下。 1.雨情

8月2~14日嫩江流域再次出现大范围强降水,流域内大部分地区降水100mm以上,比常年同期偏多2~5倍。同盟至江桥区间降雨200~400mm,黑龙江甘南音河426mm。此次降水过程集中在嫩江干流及其两侧,为长时间连续性降水。8月2~5日,以中雨为主,局部地区有大到暴雨;5~11日,降水强度加大,一般为中到大雨,部分地区出现暴 雨到大暴雨,特别是8~11日,甘南及其附近地区出现了连续三天的暴雨到大暴雨天气, 音河水库累积降水274mm;11~15日雨强减弱为中雨,部分地区为大雨,见图1-9。 2.天气系统

8月上旬,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异常稳定,使内蒙古东北部和东北西部长时间受冷涡影响,形成嫩江流域连续性强降水。尤其是8月5~11日,低涡东侧西

南风与东南 风形成的切变加强,来源于东南部海洋的暖湿空气随加强的东南风源源不断地向降水区输送,在切变线和冷空气的作用下,产生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过程。11日以后形势开始调整,东南风明显减弱,15日以后冷涡东移,嫩江流域转受脊前西北气流控制,降水结束,致使嫩江干支流再次发生超过实测记录的特大洪水。

图1-9 嫩江流域暴雨过程等值线图 (8月2日8时~8月24日8时)

第四节 汛 期 洪 水

1998年5月至6月上旬以前,全国局部暴雨洪水频繁,但七大江河水势相对平稳。四川、重庆、云南、广西、福建、湖南、湖北、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北等省(区、市)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局部暴雨洪水,部分中小河流出现了特大洪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部分地区发生了山洪和泥石流。七大江河中的淮河干流和西江干流发生了超 过警戒水位的洪水,其他主要江河干流水势平稳。

6月中下旬,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及浙闽地区、嫩江流域的部分地区多次遭受局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的袭击,江西鄱阳湖水系、湖南洞庭湖水系、福建闽江、广西西江发生了大洪水或特大洪水,一些江河控制站水位多次突破历史记录,尤其是江西信江、抚河、昌江,广西桂江,福建闽江分别发生了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广西西江发生了1900年有实测记录以来仅 次于1915年洪水的特大洪水。长江干流中下游水位迅速抬高,和长江上游来水初步形成相互顶托之势,监利、武穴、九江站水位于7月初首次超过历史最高记录。

7月份,全国大部分地区降雨偏多,长江、嫩江、黄河、淮河等主要江河均发生强降雨过程,长江中下游干流部分河段和洞庭湖、鄱阳湖水位超过历史最高记录;嫩江发生了超过历史记录的第一位大洪水,黄河中游出现1998年第一号洪峰;淮河、西江发生了一般洪水,海河北系的部分河流及浙江、西藏等地的中小河流发生了大洪水或较大洪水。

8月份,长江上游发生多次降雨过程,长江上游连续五次出现洪峰,长江中下游干流、洞庭湖、鄱阳湖出现1998年最高洪水位,致使长江发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类似于1954年的第二次全流域型大洪水;嫩江流域再次出现大范围的强降雨,嫩江干支流及松花江干流发生了超过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全国防汛形势出现了十分严峻的局面。

9月份,全国基本上没有大的降雨过程,长江流域、嫩江流域及松花江干流洪水位自8月底开始回落,9月下旬末,主要控制站水位相继回落至警戒水位以下。

全国主要江河主要控制站汛期水情特征值见表1-1。 全国主要江河主要控制站汛期各月水情见表1-2和表1-3。

表1-1 全国主要江河主要控制站汛期水情特征值表 水系 河名 站名 1998年 洪 峰 警戒水位 (m) 保证水位 (m) 超警天数

(天) 历史最高 历史最大 水位

(m) 出现时间 (月.日.时) 流量 (m3/s) 出现时间

(月.日.时) 水位 (m) 出现时间 (月.日.时) 流量 (m3/s) 出现时间 (月.日.时)

松花江 嫩 江 齐齐哈尔 149.30 8.13.11:00 15100 8.13.11:00 147.00 148.20 38 146.61 1969.9 - -

江 桥 142.37 8.14.11:00 26400 8.14.11:00 139.70 140.40 49 140.76 1969.9.6 10600 1969.9.5

大 赉 131.27 8.15.3:00 16100 8.15. 3:00 128.18 129.68 89 130.20 1991.8 8810 1969.9

松花江 哈尔滨 120.89 8.22.12:00 16600 8.22.12:00 118.10 120.30 50 120.05 1957.9 12200 1957.9

佳木斯 80.34 8.26.20:00 16100 8.26.20:00 79.00 81.09 32 80.63 1960.8 18400 1960.8

黄 河 黄河 花园口 94.37 7.16.22:00 4700 7.16.13:00 94.30 - - 22300 1958.7

淮 河 淮河 王家坝 28.25 7.6.6:00 4380 7.5.6:00 26.50 28.66 30.35 1968.7.16 17600 1968.7.17

长 江 长江干流 宜 昌 54.50 8.17.4:00 63300 8.16.14:00 52.00 44 55.92 1896.9.4 71100 1896.9.4 沙 市 45.22 8.17.10:00

53700 8.17.9:00 43.00 44.67 57 44.67 1954.8.7 螺 山 34.95 8.20.8:00

67800 7.26.8:00 31.50 33.17 81 34.17 1996.7.22 78800 1954.8.7

汉 口 29.43 8.20.6:00

71100 8.19.9:06 26.30 29.73 84 29.73 1954.8.18 76100 1954.8.14 九 江 23.03 8.2.1:00

73100 8.22.12:00 19.50 23.00 94 22.20 1995.7.9 75000 1996.7.23 洞庭湖 城陵矶 35.94 8.20.14:00

35900 7.31.8:00 32.00 34.55 84 35.31 1996.7.22 57900 1931.7.30 鄱阳湖 湖 口 22.59 7.31.0:00

31900 6.26.8:00 19.00 22.50 94 21.80 1995.7.9 28800 1955.6.23 珠江 西江 梧 州 26.51 6.28.11:00 52900 6.28.09:00 15.00 18.00 26.89 1915.7.10 54500 1915.7.10 北江 石 角 13.24 6.26.13:00 12600 6.26.13:00 11.50 14.40 14.68 1994.6.19 16700 1994.6.19 闽江 闽江 竹 歧 16.95 6.23.14:00

33800 6.23.14:00 11.00 14.50 16.51 1992.7.7 30300 1992.7 钱塘江 兰江 兰 溪 32.71 6.19.22:30

10900 6.19.22:30 29.50 31.00 35.35 1955.6.21 12100 1992.7.5

表1-2 1998年汛期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主要站各月水情统计表

流域 河名 站名 1998年汛期各月平均流量 (m3/s) 汛期平均流量 (m3/s) 98年最大洪峰 警戒 水位 (m) 保证

水位

(m) 历年最大值

6月 7月 8月 9月 98年 多年 平均 距平 (%) 水位 (m) 出现时间 (月.日) 流量 (m3/s) 出现时间 (月.日) 水位 (m) 流量 (m3/s) 出现时间 (月.日) 松 花

江 嫩 江 江桥 1190 5500 12800 2370 5470 1340 308 142.37 8.14 26400 8.14 139.70 140.40 140.70 10600 1969.9 第二松花江 丰满

(入库) 212 332 1440 348 588 817 -28 2710 8.15 17200 1053.8

松花江 哈尔滨 706 3540 11000 8190 5860 2030 189 120.89 8.22 16600 8.19 118.10 120.30 120.30 12200 1957.9

辽河 辽河 铁岭 8.86 241 1050 338 409 193 112 58.44 8.12 1720 8.12 60.70 14200 1951.8 海

河 滦河 潘家口

(入库) 27.2 420 160 65.6 168 173 -3 139.10 2120 7.6 18800 1962.7

白河 张家坟 4.36 153 46.6 15.0 54.7 37.2 47 185.36 7.6 2580 7.6 183.81 2250 1972.7

潮河 下会 3.71 87.8 34.6 11.9 34.5 24.0 44 177.16 7.6 1220 7.6 178.13 2490 1976.7

洋河 响水堡 13.9 12.3 10.5 4.95 10.4 24.2 -57 557.22 6.29 192 6.29 558.45 1270 1979.8

桑干河 石匣里 4.73 9.54 34.8 4.60 5.59 35.3 -84 787.32 6.29 91.8 6.29 794.73 2700 1953.8

南拒马河 北河店 1.48 41.5 9.84 4.12 14.2 39.6 -64 21.66 7.7 133 7.8 25.30 26.30 26.34 4770 1963.8

沱河 小觉 6.64 14.8 6.20 7.84 8.87 54.9 -84 63.47 7.14 88 7.14 2410 1956.8

漳河 观台 2.25 15.3 2.56 4.69 6.20 87.2 -93 149.42 7.10 122 7.10 9200 1956.8

卫远河 临清 3.31 18.6 80.4 34.3 34.2 135 -75 30.01 8.26 210 8.26 35.0 38.0 2540 1963.8 黄

河 黄河 龙羊峡

(入库) 539 1040 1190 1190 990 1190 -17 2617.10 1860 7.16 5450 1981.9

黄河 兰州 885 807 765 719 794 1780 -55.4 1513.00 1270 7.17

5900 1946.9

黄河 龙门 399 773 654 410 559 1490 -63 386.45 7100 7.13 21000 1967.8

黄河 潼关 487 1210 1090 557 836 1910 -56 329.53 6300 7.14 15400 1977.8

黄河 花园口 876 1390 1510 781 1139 2220 -48.7 92.24 4700 7.16 22300 1958.7

渭河 华县 72.6 350 414 139 244 423 -42 340.06 1680 8.22 7660 1954.8

伊洛河 黑石关 90.2 127 220 94.7 133 163 -18 111.14 912 8.5 9450 1958.7

表1-3 1998年汛期淮河、长江、珠江及钱长江、闽江主要站各月水情统计表

流域 河名 站名 1998年汛期各月平均流量 (m3/s) 汛期平均流量

(m3/s) 98年最大洪峰 警戒 水位 (m) 保证 水位

(m) 历年最大值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98年 多年 平均 距平

(%) 水位 (m) 出现时间 (月.日) 流量 (m3/s) 出现时间 (月.日) 水位 (m) 流量 (m3/s) 出现时间 (月.日) 淮 河

淮河 王家坝 416 996 2040 269 930 510 82 28.52 7.5 4500 7.5 26.50 28.66 30.35 17600 1968.7

淮河 正阳关 1110 2600 3420 924 2014 1320 53 25.32 7.6 6420 7.6 22.80 26.00 26.55 12700 1854.7

淮河 蚌埠 1610 3890 3980 1370 2713 1650 64 20.78 7.6 6840 7.6 20.30 22.60 22.18 11600 1954.8

洪汝河 班台 193 527 827 93.8 410 167 146 35.95 7.2 2060 7.2 35.50 35.55 33.27 6610 1975.8

史灌河 蒋家集 48.3 147 155 58.5 102 122 -16 31.06 7.3 1460 7.3 29.50 32.00 33.36 4450 1969.7

沂河 临沂 43.6 140 805 174 291 192 52 62.88 8.15 4870 8.15 64.05 66.50 65.65 15400 1957.7 长 江

长江 寸滩 7410 12100 36900 40800 23800 24200 18600 30 183.21 8.23

59200 8.23 180.00 183.90 85700 1981.7

长江 宜昌 11900 15800 45400 52200 28400 30700 23000 33 54.50 8.17 63300 8.16 52.00 55.92 71100 1896.9

长江 汉口 24900 30800 61400 67200 50400 47000 34600 36 29.43 8.20 71100 8.19 26.30 29.73 29.73 76100 1954.8

长江 大通 32900 45700 75100 77100 63800 58900 42700 38 16.32 8.2 82300 8.1 14.50 16.64 16.64 92600 1954.8

嘉陵江 北碚 2200 2360 7600 7980 3230 4670 3560 31 198.46 8.23 27500 8.23 197.00 202.00 208.17 44800 1981.7

沅江 桃源 3870 6200 5540 3170 1320 4020 3240 24 46.03 7.24 25000 7.24 42.50 44.36 45.86 29000 1996.7

湘江 湘潭 4170 6330 2190 984 814 2900 3000 -3 40.98 6.27 17500 3.10 38.00 41.26 41.26 20300 1968.6 汉江 丹江口

(入库) 1560 914 2740 6320 713 2450 1890 30 155.38 8.24 18400 8.16 33500 1983.10

赣江 外州 3820 7110 3080 1680 1370 3410 3120 9 25.07 6.26 17200 3.11 23.50 25.60 25.60 20900 1982.6 钱塘江 新安江 新安江

(入库) 513.2 1590 754 197 59.0 623 459 35.9 104.89 8.4 17500 6.18 106.50 - 107.89 16500 1969.7

闽江 闽江 竹歧 3240 8590 2540 1550 1170 3420 2660 28.5 16.95 6.23 33800 6.23 11.00 14.50 16.51 30300 1992.7 珠

江 西江 梧州 8140 22600 23200 10100 4520 13700 12100 13.2 26.51 6.28

52900 6.28 15.00 18.00 26.89 54500 1915.7

北江 石角 2520 4660 2250 805 780 2200 2130 3.4 13.09 6.26 12500 6.26 11.50 - 14.68 16700 1994.6

东江 河源 831 992 880 653 401 751 740 1.2 34.64 3.10 2190 3.10 37.50 - 41.13 9560 1994.6

1998年全国水情具有以下五个主要特点。

(1)洪水发生早、来势猛。汛前,长江以南地区出现枯季不枯的现象,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鄱阳湖水系1月中下旬和3月上中旬出现了2次大的涨水过程,长江中下游干流螺山至大通(九江除外)河段水位比历史同期最高水位高0.34~2.28m,其中汉口站于1月21日出现自1865年建站以来同期最高水位18.93m(1869年为18.59m),部分支流如湘江、赣江超过警戒水位,并出现了与主汛期洪水相当的流量;福建闽江2月和3月分别出现历史同期最大洪水。入汛以后,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12日进入梅雨期,长江流域鄱阳湖水系和洞庭湖水系先后发生洪水,中下游干流主要控制站自6月24日起相继超过警戒水位,7月上旬上游即出现第一次洪峰,时间比正常年份提前约半个月。1998年北方流域发生暴雨洪水的时间更较往年提前,6月下旬嫩江上游就发生了历史第二位大洪水,比正常年份提前约一个月。

(2)洪水发生区域广、河流多。1998年,全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大部分地区发生了较大范围的降雨过程,全国除天津外,都发生了洪水灾害或受到洪水影响;长江、珠江、松花江等全国七大江河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水。在同一年内发生大洪水的大江大河如此之多,涉及的区域如此之广,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

(3)洪水量级大。1998年汛期,长江发生了仅次于1954年的全流域型大

洪水,中下游干流部分河段及两湖水位连破历史记录,鄱阳湖五河中除赣江接近历史最大洪水外,其余河流多次发生超过历史记录的洪水;松花江干流和嫩江流域发生了有历史记录以来的最大洪水;西江和闽江分别发生了接近或超过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浙江钱塘江上游兰江、西藏拉萨河和雅鲁藏布江、海河潮河和白河等中小河流也发生了接近或超过历史记录的大洪水。

(4)洪峰水位高。1998年汛期,长江中下游干流出现了历史罕见的高水位,既超过了1931年,也超过了1954年,沙市—螺山、武穴—九江的360km河段以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多次超过历史最高纪录,超过幅度达0.55~1.25m,沙市水位一度达到45.22m,超过荆江分洪争取水位0.22m。汉口、大通、南京等站的水位也高居历史第二位。嫩江及松花江主要控制站的洪峰水位大大高于历史记录。闽江主要控制站的水位也创历史最高纪录。西江洪水水位列历史第二位。 (5)洪水持续时间长。从6月中旬起,全国江河汛情不断,水位持续上涨,不断攀升。长江 和松花江流域的洪水持续时间均超过三个月。长江中下游干流主要控制站超过警戒水位的时间达57~94天,超过历史最高水位的时间达12~49天;松花江、嫩江干流主要控制站水位超过警戒水位的时间长达14~86天,超过历史最高水位的时间最多达到24天。

第五节 台 风

1998年西北太平洋地区台风活动极不活跃,为历史上所未见。创造了多项历史新记录:生成台风个数最少,首次台风生成时间最晚,首次登陆我国的台风登陆时间最晚,登陆台风强 度弱,台风影响范围和程度极小,台风降雨很不明显。

1~12月,在西北太平洋(含南海)仅生成台风(含热带风暴和强热带风暴,下同)12个,约相当多年平均值的1/3,是历史上最少的一年(原最少值为1951年的20个)。其中有3个在 我国大陆沿海登陆,也明显少于多年平均值,与

1950年、1951年并列历史最低值。从登陆时 的强度看,强热带风暴2个,热带风暴1个,没有一个达到台风强度。如果按登陆时风力在6 级以上的个数统计,1998年登陆个数之少是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

在登陆台风(含两次登陆)中,在台湾、浙江、福建、广东各登陆一个。首次登陆的是2号 强热带风暴,于8月4日13~14 时在台湾新港附近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1级;夜间减弱后于8月5日凌晨2时前后在福建福清再次登陆。首次登陆时间之晚突破历史记录。最晚登陆的是6号强热带风暴,于9月19日22时~22时30分在浙江舟山登陆。

10号台风虽未登陆我国,但当其中心于10月24~27日临近我国近海及穿过台湾海峡时,在粤东、福建和浙东南造成了强降水,其中闽东南过程降雨量约100~300mm,以漳浦县赤兰溪53.8mm、安溪县村内533mm为最大。

总的来看,1998年登陆台风影响极小,造成的灾害也极小。台风降雨范围小,强度也弱,且多为前期的少雨区,利多弊少;台风风灾也极小,未造成明显的风暴潮。

各次登陆台风影响情况详见表1-4。

表 1-4 1998年登陆我国的台风(热带风暴)情况简表 编号 登 陆 情 况 影 响 情 况

时 间 地 点 风力 地 区 降 水

9802 8月4日13~14时 8月5日凌晨2时 台湾新港 福建福清 11

9 台、闽、赣、浙南、粤东 一般20~60mm,闽北、赣南80~150mm,江西安远龙布279mm 为最大

9803 8月11日早7时半 广东阳西 9 粤、桂、琼北 一般10~30mm,桂东南、粤西南和琼北50~150mm,以广西防城港长岐387mm为最大

9806 9月19日22~22时半 浙江舟山 10 浙、沪、苏 一般10~60mm,以江苏东台133mm为最大

1998年水情年报(二)

1998-12-30

第一章 雨水情综述 第二章 长江洪水 第三章 松花江洪水 第四章 西江洪水 第五章 闽江洪水 第六章 其他江河洪水 第七章 枯季水情 第八章 黄河断流情况 第九章 大型水库蓄水情况 第十章 几个重要问题的分析 第十一章 水情大事记

第二章 长 江 洪 水

第一节 概 述

一、自然地理情况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北麓,格拉丹冬雪山西南侧。江源为沱沱河,干流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区),横跨我国西南、华中、华东三大经济区,在上海汇入东海。长江全长6300余km,为我国第一大江河,也是世界最大江河之一,流域面积约为180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18.75% 。长江流域形状呈东西长、南北

短的狭长形,其地势呈西北部高,东南部低。

长江干流河道,按河道特征及流域地形,划分为上、中、下游。自江源至湖北宜昌称上游,长约4500km,流域面积100万km2。宜昌至江西湖口称中游,长950多km,流域面积68万km2,其中枝城至城陵矶河段,通称荆江,长约340km,其南岸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调弦口已于1959年封堵)分泄江水入洞庭湖,与洞庭湖水系的湘、资、沅、澧汇合后,再在岳阳城陵矶汇入长江干流。长江经城陵矶后折向东北,到达武汉时有汉江汇入,再向东流至湖口又接纳鄱阳湖的赣、抚、信、饶、修等水系。湖口至长江口称下游,长938km,流域面积约12万km2。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是防汛的重点地区。 长江流域主要河流及水文站点分布图见图2-1。

长江流域已建大型水库约109座,总库容867亿m3,其中三峡以上12座,总库容81.8亿m3;中型水库929座,总库容238亿m3,其中三峡以上为163座,总库容39.4亿m3。

二、气象水文特征

长江流域处于欧亚大陆东部的副热带地区,气候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夏季盛行偏南风, 冬季盛行偏北风,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67mm,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及年内分配很不均匀。

长江洪水由暴雨形成,因此,洪水发生时间和地区分布与暴雨一致,从洪水发生时间看,下游早于上游、江南早于江北。洞庭湖、鄱阳湖水系,汛期最早,一般为4~7月,其中澧水为4~8月;长江上游南岸乌江为5~9月;江北各支流包括金沙江及中游的汉江为6~10月;中下游干流因受洞庭湖、鄱阳湖水系洪水的影响,汛期为5~10月;湘江、资水和鄱阳湖水系的主汛期为4~6月;沅、澧水与清江、乌江为5~7月;江北各支流及汉口以上干流为7~9月;大通站主汛期为6~8月。在江北各主要支流及汉口以上干流主汛期内,一般又以7、8

月两个月水量最大,洪峰出现机会也最多。长江洪水以峰高量大为基本特征,各支流一次洪水过程一般在10天左右,干流因汇集支流洪水,尤其中下游经湖泊、河槽调蓄,一次洪水过程历时较长,上游屏山、宜昌在10~30天左右,中下游汉口、大通超过50天。

三、洪水类型

一般情况下,长江中下游洪水发生时间早于上游洪水,不易发生大范围的洪水遭遇,通常年份长江流域发生“区域型”暴雨洪水。根据不同地区来水的组成情况可以确定为不同区 域型的洪水,如1935年长江中游澧水、汉江发生了特大洪水;1981年长江上游四川发生特大洪水;1983年汉江发生了特大洪水;1991年长江中下游发生大洪水;1995年发生以鄱阳湖来水为主的洪水;1996年发生以洞庭湖来水为主的洪水。

如若天气反常,上游洪水提前,或中下游洪水延后,在江湖底水过高的情况下,上游洪水接 踵而来,洪水过程重叠,干支流洪水反复遭遇,将造成峰高量大的“全流域型”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均属于全流域型洪水。 第二节 暴雨洪水特点

一、暴雨特点

1998年汛期降雨有以下特点。 1.暴雨发生频繁

长江流域自6月11日进入梅雨期后,各地暴雨频繁。7月份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出现的次数最多,仅7月11日间歇一天。1998年汛期长江流域共出现74个暴雨日,其中大暴雨为64天,占暴雨日总数的86%,特大暴雨日为18天,占暴雨日总数的24%。

2.暴雨笼罩面积大、范围广

急骤上涨,九江水 文站 于6月24日率先突破警戒水位。随后,长江上游及三峡区间来水加入,长江中游干流各站水 位继续攀升。7月2日23时宜昌水文站出现长江上游第一次洪峰,流量为54500m3/s,7月20日 ,清江隔河岩水库入库洪峰流量11000m3/s,相应出库4250m3/s,削峰61%,枝城和 沙市水文站也在同日出现洪峰,并分别超警戒水位0.33m和0.97m,宜昌以下各站全线超警戒水位。其中7月4日,监利7时、武穴20时、九江16时30分水位分别达到37.07m、23.17m、22.22m,分别超历史最高水位0.01m、0.03m、0.02m。7月4日长江武汉江段江心洲天兴洲 扒口进水,造成汉口局部河段水面比降加大,从而形成了螺山涨水而汉口水位持平的现象,降低了汉口洪峰水位值。5日18时汉口水文站出现1998年第一次洪峰水位28.17m之后开始缓慢退落。至此长江下游江段及鄱阳湖湖水满盈,第一度梅雨期即告结束。

2.7月5~15日(长江汛情的第二阶段)

此阶段长江上游干支流发生洪水,中下游水情相对平稳。随着首度梅雨的结束,长江中下游 各站水位先后出现洪峰之后转入消退。这个时期降雨转移到长江上游,嘉陵江北碚水文站形 成流量为20400m3/s(10日16时)的洪峰,岷江高场水文站形成流量为14400m3/s(13日14时)的洪峰。支流洪水汇集后,在长江上游干流寸滩形成一流量为54700m3/s(15日18时)的洪峰。受上游来水的影响,7月17日20时,宜昌水文站出现第二次洪峰,流量为55900m3/s。 由于洞庭湖、鄱阳湖此期间基本无大的来水;上游宜昌来水的增量未能弥补消退,仅使各站退水减慢;中下游干流各站水位出现了十余天的回落,各站水位落幅在0.8~1.2m不等,中下游汛情相对稳定。 3.7月16~31日(长江汛情的第三阶段)

此阶段长江下游干流出现历史第二高水位,洞庭湖澧水发生超历史洪水。此阶段长江中下游再次入梅,流域内出现大范围降雨,并波及到长江上游。洞庭湖

水系澧水和沅江相继发生洪水,加之宜昌以上来水以及武汉市周边地区的超常降雨,导致中下游各站水位又继续攀升,沙市水文站7月25日开始超过历史最高水位,随后石首、莲花塘、螺山、城陵矶、湖口等水文(位)站于25~26日超历史最高水位,汉口、黄石、安庆、大通四个水文(位)站水位跃居历史第二位。这一阶段,洞庭湖蓄水满盈和中下游水位大幅回升。

受上游及汉江来水的双重影响,汉口水文站于17日0时水位从27.11m开始缓慢回涨,21~23日武汉市及周边地区的超强降雨,形成了武汉市区严重的内渍外洪局面。23日11时洞庭湖沅江五强溪水库最大入库流量达34000m3/s,16时最大下泄量为23300m3/s,致使沅江桃源水文站24日1时出现洪峰,流量为25000m3/s,居历史第二;24日1时澧水石门水文站出现19900m3/s的洪峰流量,突破历史最高记录(18900m3/s,1950年)。鄱阳湖乐安河虎山水文站也于24日15时出现洪峰水位30.33m,接近历史最高水位(30.73m)。由于两湖尤其是洞庭湖的入流增量较大,使得干流螺山以下各站水位涨势加快。受上游来水影响,24日7时宜昌水文站出现第三次洪峰,流量为51700m3/s,受长江干流和两湖来水影响,长江干流石首、莲花塘、螺山及洞庭湖城陵矶、鄱阳湖湖口水文(位)站分别于25日、26日超历史最高水位;27日7时、8时 城陵矶、螺山水文站出现洪峰,水位分别为35.48m、34.44m,分别超历史最高水位0.17m、0.26m;29日4时汉口水文站出现洪峰,水位为28.95m。随后,由于区间降雨及陆水水库泄洪,汉口水位7月30日回涨至29.08m。30日洞庭湖区间来水又增,致使莲花塘、螺山、汉口、武穴、九江、城陵矶、湖口出现本月最高水位,超历史同期月最高水位0.19~0.78m不等,其中湖口水文站31日0时出现入汛以来最高水位22.59m,超历史最高水位(21.80m,1995年7月9日)0.79m。洪水传播至下游,大通水文站出现了年最高水位16.32m(8月2日,居历史第二位,历史记录为16.64m,1954年8月17日),南京水文站出现1998年最高水位10.14m(7月29日,居历史第二位,历史记录为10.22m,1954年8月17日)。

4.进入8月以后(长江汛情第四阶段)

该阶段长江中游干流出现历史最高水位。在此阶段里,长江中下游及两湖地区水位居高不下,连续出现了多次以上游来水为主的洪水过程。宜昌水文站超50000m3/s以上流量的时间长达24天之久,致使中游河段各主要控制站水位不断攀升。8月中旬中游各站水位相继达到年最高水位,并大多创下了历史最新记录,而下游九江以下各站水位持平或缓慢退落,中间偶有起伏。以上游连续多次洪峰的大洪量来水推动,最终形成中游各站的年最高水位,达到1998年汛情之顶峰。

8月上中旬,长江中下游及两湖水位居高不下,长江上游又连续出现5次洪峰,其中8月7~17日就连续出现3次超过60000m3/s 的洪峰,致使干流宜昌至汉口河段各站水位先后转涨。宜昌水文站于7日21时出现第四次大洪峰,洪峰流量63200m3/s。宜昌洪峰与清江洪水汇合,致使荆江河段上段枝城、沙市、石首水文(位)站相继于8日1时、4时、21时出现洪峰,水位分别为枝城50.12m(超警戒水位1.12m)、沙市44.95m(超历史最高水位0.28m)、石首40.72m(超历史最高水位0.83m);而监利—螺山河段各站也在超历史记录的高水位上缓慢上涨。9日洪峰相继通过监利—螺山河段各站,洪峰水位分别为监利38.16m(2时)、莲花塘35.44m(12时)、螺山34.62m(14时),10日2时通过汉口、黄石水文(位)站,洪峰水位分别为29.39m、26.31m,其中黄石水文站洪峰水位为月最大值,排历史第二位。由于下游站下泄流量大于上游站来水量,所以此次涨水过程九江以下各站没有明显上涨。

8月8日长江上游寸滩水文站形成新的洪峰,洪水向下游演进过程中,再次与乌江来水汇合,又逢三峡区间暴雨洪水加入,宜昌于12日14时出现1998年第五次洪峰,流量为62600m3/s。与此同时,由于受葛洲坝电厂临时错峰影响,宜昌—石首各站峰现提前,此次洪水过程汉口以下各站未回涨。中旬金沙江来水逐渐加大,13日2时屏山水文站出现月最大流量23600m3/s, 加之岷沱江、嘉

陵江来水的汇入,洪峰再次于14日5时在上游寸滩形成,洪峰流量43100m3/s,短时间回落后,由于嘉陵江来水突增,致使寸滩水文站16日23时出现流量为49300m3/s的双峰过程。与此同时,宜昌水文站两次遭受三峡区间暴雨洪水叠加影响,从而形成了宜昌洪水的双峰过程,16日14时宜昌水文站出现第六次洪峰,流量为63300m3/s,17日4时出现年最高水位54.50m,排历史第15位。受上游宜昌、清江来水及葛洲坝和隔河岩水库错峰调度的综合影响,17日荆江上段各站出现年最高水位,其中枝城50.62m(4时,排历史第二位),沙市45.22m(9时),石首40.94m(11时),监利38.31m(22时),三站均排历史第一位。与此同时受洞庭 湖水系的沅江和澧水降雨影响,洞庭湖入湖流量增加。受上游干流和洞庭湖来水的影响,使莲花塘、城陵矶、螺山水文(位)站于20日相继出现年最高水位,莲花塘35.80m(15时),城陵矶35.94m(14时),螺山34.95m(20时),均居历史第一位。

由于汉江上游来水加大,10日起丹江口水库库水位再次回涨至149.50m(汛限水位)以上,且涨幅加快,14日水库开两孔泄流。15日丹江口最大入库流量达18400m3/s,与汉江丹江口—皇庄区间洪水同时形成,为保卫汉江下游和武汉市安全,实施强制拦洪调度,仅下泄发电流量1200m3/s,而此时丹—皇区间持续降雨,使得汉江中下游各站水位先后回涨, 汉江第二次洪峰8月17日15时抵达皇庄,洪峰流量9280m3/s,18日2时到达汉江沙洋水文站,出现年最大流量9710m3/s,受长江高水位的顶托影响,18日23时汉川洪峰水位32.09m,超保证水位0.09m,超历史最高水位0.55m,居历史第一位。由于丹江口水库及时拦洪,汉江下游幸保平安。汉口水文站由于汉江洪峰先至,转入退水,其流量消减与上游螺山上涨平衡,造成汉口水文站在年最高水位29.43m(20日6时)上持平时间长达17小时。19日开始为保证水库安全,在错过长江洪峰以后,丹江口水库开闸泄流。

8月下旬,长江干流宜昌先后出现第七次和第八次洪峰,洪峰流量分别为

56100m3/s和56800m3/s。

1998年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主要控制站水位过程线详见图2-7。 1998年长江流域干支流各主要站最高水位、最大流量统计表见表2-1。 1998年长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重要控制站洪水特征值统计见表2-2。

第四节 洪 水 分 析 一、汛期径流量

表2-3列出1998年长江干支流主要控制站4~9月逐月径流量的统计数据。从表2-3可见,长江上游4~9月干支流累计月径流量,与多年平均相比,除岷江略偏少外,均属偏多。从各月径流量对比看,特别是7、8两月径流量偏多明显,嘉陵江偏多5~9成。乌江偏多4成至1.6倍,受长江上游各主要支流三峡区间7~8月超常的来水影响,长江上游控制站宜昌站7~8月来水偏多5~9成,是1998年长江中下游创高水位的主要原因之一。

表2-3 1998年4~9月长江干支流主要站月径流量统计表 单位∶m3/(s.月)

注:汉江各站受丹江口水库调节影响。

中游干流螺山水文站4~5月径流量接近常年,6月径流量开始逐月增多,7、8、9三个月径流量比常年偏多4~8成。汉口、大通两水文站4~9月径流量除大通站5月径流较常年略偏少外,其余均较常年偏丰,8月偏丰最甚,偏多约7成。

洞庭湖四水各支流4~9月的径流量,除澧水石门外,其余三支流可用“前枯中丰后枯”来概括。6月尤以资水桃江水文站偏丰、澧水石门水文站偏枯为甚,7月以沅江桃源水文站偏丰为甚,8月则以澧水石门水文站偏丰,湘江湘潭水文

站偏枯最甚,洞庭湖四水6~8月合计偏多3~9成,其中7月偏多达9成。 鄱阳湖五河4~9月的径流量与常年相比,是前两月偏枯,后四月偏丰。其中信江梅港水文站径流量偏丰最多,6月偏多2倍以上,昌江渡峰坑水文站、乐安河虎山水文站、修水柘林水文 站除5月偏枯外,其余月份均比常年显著偏丰,其中尤以7月偏丰2~3倍为甚,鄱阳湖五河6~8月来水偏多6成至1倍,其中6月来水偏多1倍以上。

从汉江4~9月径流量总体来看,上游来水量较常年偏丰,而中下游径流量则偏枯。其上游白河水文站除4、9月来水偏少以外,其余各月均比常年偏多,尤以8月偏多2倍余为甚。中下游黄家港、沙洋水文站受丹江口水库调节影响,4~7月来水明显偏少,8月来水才显著增多,两站分别偏多5成和7成。 全流域9月径流量除个别支流外,绝大多数来水量偏少,而干流各站因为流域河湖蓄水的逐渐消退才维持了水量多于常年的状况。

二、洪量地区组成

长江支流众多,中下游地区更是湖泊水网交错,洪水的地区组成复杂多变。分析1998年洪水地区组成,采用以对中下游防洪起控制作用的最大30天、最大60天洪量为依据。宜昌水文站洪量采用实测断面洪量,螺山、汉口、大通水文站为避免宜昌—大通河段分洪溃口及复杂的江湖关系对时段洪量的影响,采用总入流方法统计洪水的地区组成。统计叠加时,考虑了洪水传播时间,并对中下游大型水库的蓄量进行了还原计算。计算大通总入流时,对汉口过程进行了分洪溃口的初步还原。 1.宜昌洪量组成

宜昌水文站1998年洪水的突出特点是峰多量大。从最大30天、60天洪量的地区组成可看出:宜昌最大30天、60天洪量分别为1379亿m3、2545亿m3,

其组成基本相似,各大支流洪量占宜昌洪量的比例相差不大,金沙江屏山水文站最大30天、60天洪量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36.6%和36.7%,详见表2-4。

表 2-4 宜昌站洪量地区组成表

时段 年份 河名 金沙江 岷江 沱江 嘉陵江 屏山—寸滩 长 江 乌 江 寸滩—宜昌 长 江

站名 屏 山 高 场 李家湾 北 碚 区 间 寸 滩 武 隆 区 间 宜 昌 面积

(km2) 485099 135378 23283 156142 66658 866559 83035 55907 1005501 30天 1998 洪量

(亿m3) 504.8 174.3 48.2 210.3 127.7 1065.4 1354 178.5 1379.2 百分比

(%) 36.6 12.6 3.5 15.3 9.3 77.2 9.8 12.9 100 1954 洪量

(亿m3) 395.7 211.9 39.5 188.4 164.2 999.7 203.6 183.3 1386.6 百分比

(%) 28.5 15.3 2.9 13.6 11.8 72.1 14.7 13.2 100 多年平均 洪量

(亿m3) 283.8 171.0 36.0 170.5 76.4 737.7 89.4 69.2 896.2 百分比

(%) 31.7 19.1 4.0 19.0 8.5 82.3 10.0 7.7 100 60天 1998 洪量

(亿m3) 933.9 351.9 78.4 409.3 256.3 2029.8 254.6 260.4 2544.7 百分比

(%) 36.7 13.8 3.1 16.1 10.1 79.8 10.0 10.2 100

1954 洪量

(亿m3) 759.7 415.4 75.3 313.4 293.5 1857.3 328.8 261.9 2448 百分比

(%) 31.0 17.0 3.1 12.8 12.0 75.9 13.4 10.7 100

与多年平均比较,上游各支流及区间1998年30天相应洪量都超过均值,说明上游洪水是全流域型的,其中寸滩—宜昌区间是多年平均的58倍,金沙江屏山水文站为1.78倍,大于1.50倍的还有屏山—寸滩区间和乌江武隆水文站。 2.螺山总入流组成

螺山以上总入流等于长江干流宜昌、清江长阳、洞庭湖水系的湘江湘潭、资水桃江、沅江桃源、澧水石门及宜昌—螺山区间的洪量,考虑洪水传播时间予以叠加。螺山总入流洪量地区组成见表2-5。从表2-5中可以看出1998年最大30天、60天螺山总入流组成基本相同,以宜昌以上来量为主,宜昌相应洪量约占73%,洞庭湖四水总入流约占20%。

与多年平均比较,相应于螺山最大30天、60天总入流,宜昌、长阳、洞庭湖四水总入流、宜昌—螺山区间的洪量均大于30天洪量,宜昌、长阳、四水、宜昌—螺山区间相应洪量是多年平均值的1.54、2.01、1.18、2.3倍;最大60天洪量,宜昌、长阳、四水、宜昌—螺山区间相应洪量分别是多年平均值的1.63、2.01、1.37、1.97倍。使得螺山最大30天、60天总入流比多年平均值分别大566亿m3、1226亿m3,是一般年份的1.48、1.59倍。计算结果表明,由于洪水的各个来源都是持续的大流量,使得螺山洪水峰峰相叠,螺山总入流最大30天、60天洪量大大超过一般年份。

表 2-5 螺山总入流洪量地区组成表

注:表中各地区时段洪量,均为相应螺山总入流最大时的相应洪量。

3.汉口总入流组成

汉口以上总入流等于螺山总入流与汉江皇庄、螺山—汉口区间的洪量,考虑洪水传播时间予以叠加。汉口总入流洪量地区组成见表2-6。

从表2-6计算结果看出,汉口以上最大30天、60天总入流组成都是以干流宜昌来量占主导地位,宜昌来量占汉口总入流的比例高达67.9%、68.7%,其30天相应洪量为1279亿m3, 60天相应洪量达2431亿m3;洞庭湖水系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四个控制站总量占汉口总入流的17.6%、18.6%。洞庭湖水系1998年洪水是较大的,但由于宜昌、长阳及汉口三个水文站最大洪量出现时间基本同步,而洞庭湖水系的主要来水先于上游,故相应于汉口以上最大30天、60天总入流来说,洞庭湖四水正处在消退之中,因而在汉口总入流中所占比重远较宜昌为小;汉江皇庄所占汉口总入流的比例为6.8%、6.3%, 是因为1998年汉江来水量并不大,再加上丹江口水库调蓄作用影响。 表 2-6 汉口总入流洪量地区组成表

注:表中各地区时段洪量,均为相应汉口总入流最大时的相应洪量。

4.大通总入流组成

大通总入流过程为上游汉口站入流与汉口—九江区间水系、鄱阳湖水系以及九江—大通区间过程考虑洪水传播时间后予以叠加。其中为使大通总入流更近于实际,考虑分洪溃口影响,分别对螺山和汉口进行了还原演算,并将汉口还原演算出流过程作为大通总入流的汉口入流 。大通总入流洪量的地区组成见表2-7。 从表2-7计算结果看,大通总入流组成以干流汉口以上来量为主。1998年

洪水受上游峰多量 大影响,汉口水文站30天和60天相应洪量分别为1838亿m3和3328亿m3,占大通相应时段洪量 的比重分别高达83.8%和79.7%,鄱阳湖水系次之,30天相应洪量为283.9m3,占12.94%,60天相应洪量680亿m3,占16.3%,虽然鄱阳湖水系1998年洪水属特大洪水,但和上游洪水比较,其主洪段早于上游,特别是当7~8月上游连续多次发生大洪水时,鄱阳湖水系 洪水已处于消退阶段,因此其相应洪量所占比例并不突出。

表 2-7 大通总入流洪量地区组成表 三、干支流主要控制站重现期分析

1998年洪水是长江上游大洪水与洞庭湖、鄱阳湖水系来水遭遇产生的一次自中下游而上游的全流域型洪水。为使洪水的比较基础一致,除宜昌水文站外,对螺山和汉口水文站为消除分洪溃口和湖泊水库调蓄的影响,采用总入流来分析各年洪水,总入流长时段洪量较能反映洪水的真实情况。据此对长江干流宜昌、螺山、汉口水文站1998年洪水的重现期初步综合分析如下。

1.宜昌1998年洪水

据历史文献、石刻和调查洪水分析,宜昌1870年洪峰流量为105000m3/s,30天洪量为1650亿m3,均为1153年以来第一大洪水,考证期均为845年。1998年宜昌实测洪峰流量63300m3/s,重现期小于10年。宜昌1998年30天洪量为1379亿m3,60天洪量为2545亿m3。依据三峡工程初步设计频率分析成果,1998年最大30天洪量重现期近100年,最大60天洪量重现期超过100年。 2.汉口1998年总入流

1998年汉口最大30天总入流洪量为1885亿m3,排在1865年以来第4位,其经验重现期约30年;最大60天洪量为3536亿m3,其经验重现期约50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h3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