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更新时间:2024-03-21 00: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所属分院 管理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 概论课 授课教师 教研室主任 教案序号

课题: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第一节 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第二节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课型:讲授和视频录像教学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二战”后国家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其基本特点,认清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条件下的当今时代的主题;认识中国共产党外交的基本原则、方针和政策。明确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1.中国共产党对战后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的认识 2.和平发展道路 3.和谐世界

适用班级 授课时间 教学方法、手段 :多媒体录像教学 课后思考探讨:

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课后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内容是阐述“是什么”的问题,为确立外交政策提供了根据。第二节则是在上述国际环境下中国所采取的对策,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可结合“和谐世界”的新理念)。

第一节 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毛泽东对战后国际形势的分析 (1)两个中间地带理论

1946年,毛泽东精辟分析了时局,指出:“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这里有欧、亚、非三洲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美国反动派在没有压服这些国家之前,是谈不到进攻苏联的。”

1956年苏伊士运河事件爆发后,毛泽东进一步形成了新的中间地带理论(亦称两个中间地带理论)。毛泽东认为,苏伊士运河事件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以反共产主义之名行争地盘之实,“在那里冲突的, 有两类矛盾和三种力量。两类矛盾,一类是帝国主义跟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即美国跟英、法之间的矛盾。三种力量,第一种是最大的帝国主义美国,第二种是二等帝国主义英、法, 第三种就是被压迫民族。” (2)三个世界理论

毛泽东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面对日益复杂的周边环境和不断加剧的国际紧张环境,我国政府在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侵略活动的同时,提出备荒备战,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

2、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新论断的提出历程

邓小平1977年12月28日《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我们有可能争取多一点时间不打仗。”“战争可能延缓爆发”。1983年3月2日在视察江苏等地回京后的谈话:“大战打不起来,不要怕,不存在什么冒险问题。以前总是担心大战,每年总要说一次。现在看,担心的过分了。我看至少十年打不起来。”1984年5月17日在会见厄瓜多尔总统马耳塔多时提出:“世界上最根本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另一个是南北问题。”1984年5月29日会见巴西总统菲格

雷多时提出:“现在世界上问题很多,有两个比较突出。一是和平问题,现在有核武器,一旦发生战争,核武器就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要取得和平就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二是南北问题。这个问题在目前十分突出。发达国家越来越富,相对的是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穷。南北问题不解决,就会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障碍。”1984年10月31日会见缅甸总统吴山友时指出:“国际上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南北问题。还有其他许多问题,但不像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1985年3月会见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的讲话中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 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1990年3月3日与几位中央领导人的谈话中指出:“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1992年春南方视察讲话中指出:“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得到解决”。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论断的基本点

第一,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当代世界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

第三,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密切相连。

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3、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的新论述

(1)和平与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3)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

(4)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4、党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的新论述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一)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多极化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

1.世界政治多极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1)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表现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多极化趋势初露端倪,且渐明朗。 第二阶段:90年代初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跃然而出,不可逆转。 (2)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道路是曲折的

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是单极世界与多极世界两种趋向的相互对抗。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世界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美国在经济、科技、军事上处于超强地位,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进程不会一帆风顺,将会经历一个较长期的发展过程。

新的国际社会应当是这样一种体系,即以所有国家之间真正平等的伙伴关系为基础。以一个或几个国家的霸权为基础的所谓单极世界是俄罗斯不能接受的,也是其它国家不能接受的,它的灭亡是历史注定的。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多极化的进程可能会有曲折,但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任何旨在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都不符合历史进步的潮流。 (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1、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促使国际分工不断扩大和深化,世界各国和地区在经济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逐渐结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主要特征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球化,突出表现为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和配置,各国经济相互影响加深,联动性增强,世界范围的经济高速融合。

2、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根源 3、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1)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一)“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命题的提出

1.背景:美日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 2.从“和平崛起”到“和平发展”提法的转变 (二)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特征

1.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2.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敢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3.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在对外开放的同时,还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三)中国走和平与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2)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3)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第二节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

我们党在建国时就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还针对不同的国际形势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确定并实施了不同的具体的外交战略和具体的外交方针政策。

1. 从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中国外交的中心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社会主义和平建设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为此,中国公开宣布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着重加强同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联合,坚决反对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势力。

1949年春、夏之间,毛泽东主席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

2. 进入20世纪60年代,世界形势仍处于毛泽东所说的“冷战共处”状态。根据当时美国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和禁运,以及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外交政策重心由“一边倒”调整为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到处侵略扩张、肆意干涉别国内政的霸权主义政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go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