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十三章 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的调适模拟题

更新时间:2023-10-29 23: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选择题

1.班级、小组、少先队属于( B )。

A.一一般群体 B.正式群体 C.非正式群体 D.特殊群体

2.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C )。

A.松散群体 B.联合群体 C.集体 D.正式群体

3.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是( D )。

A.联合群体 B.正式群体 C.松散群体 D.非正式群体

7.下列关于非正式群体积极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能够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心理需要 B.及时解决问题

C.增强信息的沟通 D.有利于班集体工作的开展

8.在人际交往的( C ),谈话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

A.定向阶段 B.情感探索阶段 C.感情交流阶段 D.稳定交往阶段

9.( B )是集体成员知识水平、道德水平、价值观、信仰、兴趣、需要和期望的反映。

A.集体目标 B.集体舆论 C.集体凝聚力 D.集体规范

1O.集体规范的积极作用不包括( D )。

A.协调集体成员的活动 B.提高集体整合水平

C.统一集体成员的认识 D.有利于调动成员的积极性

二、填空题

1.( 群体 )也称团体,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到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

2.( 社会助长 )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3.( 社会惰化 ),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4.( )是群体极化在决策方面的特殊表现。人们倾向于在群体共同决策时比个人决策时表现出更大的冒险性。

5.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即在( )、( )、( )以及( )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12.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稳定的过程中最初的印象深刻地影响着交往的深度,建立良好第一印象的六条途径是:( 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 )、( 微笑 )、多提别人的名字、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自己、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

13.模仿有两种,一种是( 有意识的模仿 ),一种是( 无意识的模仿 )。

14.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的背景增加了人们的( 内驱力 )。

15.根据群体是否具有显著的表面结构,将群体划分为( 正式群体 )和( 非正式群体 )。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

2.什么是群体思维?如何防止群体思维?

3.简述从众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

4.怎样理解非正式群体以及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影响?

5.简述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四、论述题

运用人际交往的相关理论知识,试论述大学生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正式群体是由相关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职责权利明确,组织

地位确定,班级、小组、少先队符合上述的特征,都属于正式群体的范畴。因此,答案为B。

2.C

解析: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成员的集体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因此,答案为C。

3.D

解析:在正式群体内部,学生们会在相互交往的基础上,形成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非正式群体,这种群体没有特定的群体目标及职责分工,缺乏结构的稳定性。因此,答案为D。

解析: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造成了行为效率的下降,就称为社会惰化或社会干扰。因此,答案为A。

7.D

解析: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够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心理需要;及时解决问题;增强信息的沟通。其消极作用包括:阻碍班集体工作的开展;传播小道消息。因此,“有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不是非正式群体的作用之一。因此,答案为D。

8.C

解析:人际交往分为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其中,感情交流阶段的特点是:双方的人际关系安全感已经确立,谈话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较深的情感卷人。因此,答案为C。

9.B

解析:集体舆论是集体成员对某一事件公开表达一致的意见和看法。集体舆论是集体成员知识水平、道德水平、价值观、信仰、兴趣、需要和期望的反映。因此,答案为B。

10.D

解析:集体规范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协调集体成员的活动,增强全体成员行动一致性,提高集体整合水平;统一集体成员的认识,为他们评价自己与别人的言行提供判断标准;约束和纠正偏离集体规范的行为。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要求集体成员墨守成规、循规蹈矩,限制了创造性意见的提出,遏制了成员的积极性。因此,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群体

2.社会助长

3.社会惰化

10.吸引力;倾向

11.信息沟通和物品交换;人际关系

12.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微笑

13.有意识的模仿;无意识的模仿

14.内驱力

15.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

答:(1)社会助长及其性质与机制

①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②社会助长的性质与机制。社会助长作用虽然广泛存在,但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工作,并不总是带来社会助长作用。随着工作难度的增加,社会助长作用会逐渐下降,最终会变为社会干扰。群体背景起社会促进作用还是社会干扰作用,取决于工作任务性质的复杂程度。如果工作为简单的机械操作或手工活动,则群体的背景会起到社会助长作用。如果工作为需要一系列判断、推理等复杂的思维工作,则群体的背景会造成社会干扰作用。

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的背景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群体背景能够引起行为内驱力的增加,是因为它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意识。对于那些比较复杂的思维工作,群体所造成的社会干扰作用,是因为他人的存在和由其造成的种种干涉,导致人的精神不集中所致。

答:(1)群体思维的涵义

群体思维指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群体思维经常会导致决策失误。在具有高凝聚力

同时又很少受到外界不同意见直接影响的高层决策小组,常常容易出现为保持意见一致而使不同意见和评论受到压制的群体思维现象。其表现可概括为无懈可击的错觉、合理化、对群体道德深信不疑、刻板思维、从众压力、自我压抑、统一错觉、思想警卫等。

(2)群体思维的防止

群体思维有时会给群体的行动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防止群体思维可以从下面的具体措施来考虑:

①使群体成员懂得群体思维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与后果。

②领导要保持公正,不要偏向任何立场。

③领导者应引导每一位成员对提出的意见进行批评性评价,应鼓励提出反对意见和怀疑。

④应该制定一位或多位成员充当反对者角色,专门提出反对意见。

⑤经常将群体分为小组,让他们分组提出建议,然后再全体聚会交流分歧。

⑥充分研究一切警告性信息,并确认对手群体会采取的各种可能行动。

⑦形成预备的决定后,应召开“第二次机会”会议,并要求每个成员提出自己的疑问。

⑧在决议达成前,请群体外的专家与会并请他们对群体意见提出质疑。

⑨每个群体成员都应向可信赖的有关人士就群体意见交换意见,并将他们的反应反馈回群体。

⑩用几个不同的独立小组,分别同时就有关问题进行决议,在此基础上形成最后决议。

3.简述从众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

答: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的心理状态,即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其意义和影响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从众的意义

从众对于个人适应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任何一个社会,无论从社会功能的执行,还是从社会文化的延续角度说,多数人的观念与行为保持一致都是必要的。只有群体中成员的意见统一,才能够形成一个群体成员所必须遵从的社会规范,使对群体成员必要的约束得以实现。一个人只有在更多的方面与社会的主导倾向取得一致,他才能适应社会,否则他将为困难所围绕。但是,从众也有其消极的一方面,例如,传统中的某些具有消极意义的东西或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gm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