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人教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2-01 05:2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写信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主题 课 型 主 备 人 学习目标 “单元导读”课 成长的故事 课 题 执 教 者 第七单元整体预习 1、初步阅读本单元四篇课文,整体感知单元主题——成长的故事. 2、初步走进文本,感知单元内容,读通读顺四篇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导学方法 导学准备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课件 预习卡 学习过程: (课前三分钟) 1、种子最后是果实;努力最后是成功;放弃最后是失败。 2、青春就像是切洋葱,我们都泪流满面,却还乐此不疲。 3、即使没有人为你鼓掌,也要优雅的谢幕,感谢自己的认真付出。 4、只会在水泥地上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深深的脚印。 5、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直播。阳光,源自你内心的清澈。 一、导入新课 (一)读“单元导语”,引入新课。 1、学生自读单元导语(课本P120页),勾画你认为重要的内容。说说从单元导语中知道了什么? 交流:(1)本单元的主题。(2)本单元的训练点。 2、提炼单元主题,用简短的词概括出来。 3、明确:这节课我们要上一节单元整体预习课。 (二)本单元学习目标: 学习这个单元,我要完成以下学习目标: 1、 认识本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和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4、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5、 能对课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6、 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自主空间 7、 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8、 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回忆成长中体验到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整组通读 初感文意 1、明确学习任务。 2、用批注式阅读法阅读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用“波浪线”分别画出课文中最感动你的句子,并在关键词的下面画上“ ”。 3、学生根据提示阅读课文,完成导读卡。 阅读小帮手:【单元导读卡】 课文题目 主要内容 读后的感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乌塔》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三、讨论交流 1、各小组总结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或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2、汇报交流,看看那个表现好? 3.初步感受什么印象深刻?你喜欢哪篇课文? 四、课堂小结 ,蓄势待发 1、师导:同学们,为了学好这个单元,我们该做些什么准备呢? (1)浏览课文和“语文园地七”。 (2)布置本单元综合性学习任务,留心搜集和调查相关的资料。 (3)了解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学习写作方法,为习作做准备。 2、小结。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本单元的好词好句好段摘录在笔记本上 执教感悟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主题 课 型 主 备 人 成长的故事 识字课 课 题 执 教 者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习目标 重难点 导学方法 导学准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书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并理解词语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掌握生字、词语,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学习过程: (课前三分钟) 1、经验是最佳的老师,只是授业费太昂贵了。 ——卡莱尔 2、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 ——申涵光 3、经验只教导可教的人。 ——赫克斯利 4、人最大的不幸之一,就是他的优良品质有时甚至也会于他无益,正确运用这些优点的艺术常常是经验的最后果实。 ——尚福尔 自学提纲: 一、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朗读课文 1、把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释题。 三、识记生字词 1.(会认会写的字要求用不同的方法记住,会注音,会组几个词语,并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生字新词。) 读一读课文的生字词,并写一写。 伯父、模范、巡警、惩处、抱负、胸怀、喝彩、帝国主义、灯红酒绿、热闹非凡、风和日丽、耀武扬威、左顾右盼、得意洋洋、、振兴中华 2.把易写错的字自己写下来,并组词。 3.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我能理解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它们分别是: 四、把握故事的基本内容 1.通过预习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试着把这篇童话故事的内容讲一讲。 五、预习完课文你有何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六、课外拓展 课本124页《阅读链接》 自主空间 七、当堂检测。 1、给下列生字注音并组词。 崛( )范( ) 铿( )锵( )闯( )租( ) 2、听写词语: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八、板书 执教感悟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主题 课 型 成长的故事 以文带文 课 题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长大了要造桥》 主 备 人 学习目标 执 教 者 重难点 导学方法 导学准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感受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开阔学习思路。 阅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想完成以上学习目标,我要多读课文,读的遍数越多越好,并做到边读边想像, 课件 学习过程: 自主空间 (课前三分钟) 经验是一面镜子;借鉴它,你能清楚地看到往事。 ——易卜生 强调未成熟的人的早期经验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杜威 一个人的早期前面吃铁,后面防滑。 ——金埴 潦者莫如农,知水草者莫如马,知寒暑者莫如虫。 ——刘基 自学提纲: 一、把自己阅读课文和“阅读链接”中的材料所想到的,写下来。 二、朗读课文 我要把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三、联系课文内容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四.说说你想了解哪些人成长的故事。 五、课外拓展 阅读更多有关伟人的成长故事。 自主、合作、探究: 一、提示课题,范读课文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讲周恩来同志少年立志的故事。(板书课题) 2、释题:中华??中国 崛起??兴起 (先由学生试说,教师补充) 3、教师范读课文。 二、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中讲了少年周恩来的哪几件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分段朗读,体会思想感情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让学生读这一部分课文,想想周恩来的语言和心里想的几个问题应该怎样读。 (2)同座位的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仔细阅读这一部分课文,想象当时的情景。 想一想当时这位妇女、中国巡警、那个大个子洋人以及周围的中国人都会说些什么?再让学生说一说“中华不振”的含义。 (2)联系全文的内容,想想周恩来一个人沉思是都在想些什么,并把想到的写下来。 3、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1)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进行现场表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周恩来的远大志向。 (3)分析一下少年周恩来的读书目的与其他学生读书目的到底有什么不同。 (4)再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写周恩来的读书志向之前先写了同学们的回答,为什么具体写了魏校长在听到周恩来的回答之后的反映。 4、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齐度最后一个自然段。 5、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6、课文中的三件事之间是什么关系,文章又是怎样把三件事连在一起的。 四、拓展总结,升华情感。 五、以文代文 六、语文主题阅读丛书4P112《我长大了要造桥》。 1、茅以升立下造桥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2、为了实现理想,茅以升做了哪些准备? 3、课外思考:茅以升修建钱塘江大桥出现了哪些波折? 七、板书 执教感悟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主题 课 型 主 备 人 学习目标 成长的故事 识字 课 题 执 教 者 《那片绿绿的爬上虎》 1.能正确读出“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重难点 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导学方法 导学准备 多读课文 1、搜集有关叶圣陶先生和肖复兴的资料。 2、推荐阅读《德国父亲的教子术》 3、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课前三分钟) 1、失败,是成功蝉蜕下的虚壳;成功,是失败破裂后的彩蝶。 2、成功从不会放弃任何人,只有你放弃成功罢了。 3、生命力的意义在于拚搏,因为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竞技场。 4、没有理想的人,就如一张白纸,寻找理想的人,就如一道彩虹。 预习指导: 1.认真预习课文,识记生字词,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3.根据《前置自学提纲》设计的问题展开预习,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打问号,在小组内讨论。 【自学提纲】 一.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熟读生字。 三. 1.(会认会写的字要求用不同的方法记住,会注音,会组几个词语,并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生字新词。) 2、读一读课文的生字词,并写一写。 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 四、预习完课文你有何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1、 ? 2、 ? 3、 ? 一、谈话导入 1、师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叶圣陶先生和肖复兴的资料。 2、两位作家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同学们想知道吗? 3、板书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渎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明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教师相机出示生字词,引导学自主空间 生结合积累,运用多种方法记住字型。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读词语和生字卡片。 4、重点指导书写:篇、翻、糊,几部分要写紧凑。(教师板演)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形式读词。 2.自由读句子。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3.指导“曲”在“曲线”这个词中的读音。 4.自由读这两组词。想想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是写谁的。 莫名其妙愣住意外 认真平和质朴 第一组写肖复兴。 第二组写叶圣陶。 四、理清课文结构 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怎么分成两部分?(修改作文1-5.邀请做客6-10) 五、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一)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全班交流 1.第三自然段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借助资料袋感受叶老为“我”修改了很多处(密密麻麻),指导朗读。 2.第四自然段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1)通过对比一“张”和一“幅”,体会用字的准确。 (2)通过了解“删”字的造字过程,学会这个字,并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3)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认识两个修改符号。 (4)师生合作读整段。 (5)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 3.第五自然段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实施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1)通过朗读明确写作文的两个要求:写具体事实,表达真情实感。 (2)鼓励学生质疑,体会叶老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六、达标检测 通过填空练习,理清三、四、五自然段的思路,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A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一下子愣住了)。 B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C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七、盘点收获 读写结合,练习修改: a、读课后资料袋,学习三个修改符号。 b、运用修改符号试着修改一句话。 奶奶买了水果,桃、苹果,还有巧克力。 数学对我很感兴趣。 少先队员要热爱祖国和公共财物。 八、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九、板书 执教感悟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主题 成长的故事 以文带文 课 题 课 型 主 备 人 执 教 者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书法界的泰斗—王羲之》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4.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1.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想完成以上学习目标,我要多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或手中的工具书, 重难点 导学方法 导学准备 学习过程: 多媒体课件 自主空间 (课前三分钟) 1、狂妄的人不会成长,由于,他不会喜欢严正的忠告。——卡内基 2、真实的友谊,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华盛顿 3、志向不过是记忆的奴隶,生气勃勃地出世,但却很难成长。 ——莎士比亚 4、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尽那就是成长的路。 教学过程 预习指导: 1.认真预习课文,识记生字词,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3.根据《自学提纲》设计的问题展开预习,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打问号,在小组内讨论。 【自学提纲】 课前检查: 1.听写课文的词语。 2.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3.讲述课文内容。
【自学提纲】 1、把自己阅读课文所想到的和不明白的写下来。 2、朗读课文 我要把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叶老和肖复兴的理解。 4.说说你想了解哪些人成长的故事。 5、课外拓展 A查找肖复兴的简介。 B浅谈叶老给作者的启发和影响。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巩固,听写词语 (二)、回忆内容,深入理解 (1)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哪两件事? 2.叶老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什么? 3.叶老邀请“我”到他家做客,又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二、合作探究 学习第二部分 1. 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我”应邀做客,叶老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第8自然段 通过看文中插图、想象、朗读感受叶老平易近人,和蔼亲切。 3.第9自然段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通过朗读、补充课外资料──叶老和“我”谈话的内容,感受叶老的亲切、质朴。 4.第10自然段 理解词语:楷模──榜样,模范。 叶老的人品──平易近人、真诚宽厚;作品──一丝不苟,写作极为认真。 5.在叶老家,还有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爬山虎) (1)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读一读。 (2)全班交流: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6.叶老的谈话不仅给了“我”信心,还带给“我”怎样的收获呢? 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作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家的作品就是___ _________。 三、展示交流 整合课文,解决问题 1.结合重点句理解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2.小结:批改作文、邀请做客这两件事,给了肖复兴极大的影响,鼓舞着他努力学习,坚定了他的文学之路。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四、达标检测 拓展延伸,总结课文 (一)“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那个夏天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补充肖复兴的相关资料。 (二)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五、依法学文 《书法界的泰斗——王羲之》 1、自由朗读,扫清文中生字障碍。 2、在读课文,王羲之是如何成为大书法家的? (少有大志 名师指导 刻苦学习) 3、你在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打算如何实现理想? 六、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修改文章 一丝不苟(改、断、删、增)作品 请我做客 平易近人人品 给我印象 堪称楷模 执教感悟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主题 成长的故事 以文带文 课 题 27.《乌塔》《德国父亲的教子术》 课 型 主 备 人 执 教 者 学习目标 1、认识六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能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 想完成以上学习目标,我要多读课文,自读自悟。 课件 重难点 导学方法 导学准备 学习过程: (课前三分钟) 1、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 ——富兰克林 2、最高的道德就是不断地为人服务,为人类的爱而工作。 ——甘地 3、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高尔基 自主空间 4、有力量的人,有学问的人就是主人,所有其余的人都是客人。 —高尔基 一、预习指导: 1.认真预习课文,识记生字词,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3.根据《自学提纲》设计的问题展开预习,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打问号,在小组内讨论。 【自学提纲】 1. 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2. 读准生字词,会写生字词。 洗漱 蒙眬 惬意 语塞 反驳 逻辑 3.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你从中感悟到什么? 4.把不懂的地方标出来。 5.你有什么体会? 二、自主、合作、探究: 1、根据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乌塔旅游了哪些地方?还准备去哪儿旅游?(结合地图) 4、领悟乌塔的独立生活能力。 a画出乌塔为了出国旅游,她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的句子。 b假如是我们,我们敢独自一人出国去旅游吗?为什么? 填空了解中外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差异: 中外父母爱孩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中国父母是百般呵护,孩子一般没有机会独立锻炼;外国父母是给孩子自由,放手让孩子去锻炼; ★中外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差异:中国孩子靠父母养活、资助;外国孩子靠自己打工,努力挣钱; ★认识世界的途径不同:中国孩子不出家门;外国孩子走出家门; ★中外孩子处理事情的能力:中国孩子(父母包办代替);外国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5、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a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b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c你赞同中国父母谨慎小心的教育方式,还是赞同外国父母这种开放自由的教育方式?为什么? d们能向乌塔学习什么? 6、布置实践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小练笔:“从《乌塔》想到的”。 三、以文代文 《德国父亲的教子术》 1、自由读文,扫清字词 2、德国父亲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你有什么感想? 四、板书设计 27、 乌塔 乌塔是个__________的孩子 独立生活 自立精神 执教感悟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主题 成长的故事 以文带文 课 型 课 题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巴尔扎克的童年故事》 主 备 人 执 教 者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够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 想完成以上学习目标,我要多读课文,自读自悟。 课件 重难点 导学方法 导学准备
学习过程: (课前三分钟) 1. 时间顺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 ——艾青 2.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严真卿 3. 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 ——李白 4. 把握时间就是把握人生。 ——范原波 一、预习指导: 1.认真预习课文,识记生字词,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3.根据《自学提纲》设计的问题展开预习,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打问号,在小组内讨论。 【自学提纲】 1. 熟读课文,画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 2. 说说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 3、了解课文,完成练习。 (1)了解故事内容,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2)这个童话故事中除了小木偶还有哪些人物?他们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 (3)读 课文,将人物的对话用不同符号表示出来。 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最后一段话的体会。 A、自主学习: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平时交流中常用什么方式呢?(谈话、电话、收发信息,还有书信。)是啊,书信也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它可以让我们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以书信的形式进行交流的例文,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那就让我们走进《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自由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事?是采用什么形式来写的?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也作“尺短寸长”。尺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红眼病:在课文里指看到张国强取得好成绩非常羡慕而忌妒。 碰钉子:比喻遭到拒绝或受到斥责。 摔跟头:比喻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3、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事?是采用什么形式来写的? 4、指名介绍作者柯岩。 B、合作探究 采用自学的方式学习两份书信 自己小声读课文,用铅笔划出以下两个问题: 1、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自主空间 2、在回信中柯岩老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C、展示交流 学习思考并讨论 小组内讨论交流: 1、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何看法? 2、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3、从柯岩老师的回信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D、达标检测 学习书信格式 1、读了这两封书信,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从两方面谈: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学会了与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2、重点学习书信格式。 (1)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指导书信的写法)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2)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3、学习信封的格式。 E、以文代文:《巴尔扎克的童年故事》 1、叙述巴尔扎克的童年故事 2、你觉得巴尔扎克为什么会成功? 3、你觉得成功还需要什么? F、板书设计: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讨教:作文获奖──嫉妒、寂寞 回复:人上有人,天外有天 从自身找原因 书信格式: 1、称呼 2、正文 3、结尾 4、署名和日期 执教感悟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主题 课 型 主 备 人 学习目标 成长的故事 语文学习园地七 课 题 执 教 者 第七单元知识巩固 1、 读、写并积累本单元词语。 2、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畅。 3、发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注意总结。 4、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 导学方法 导学准备 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成长的故事”综合性学习成果。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件 学习过程: (课前三分钟) 1.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孔融 2.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孟郊 3.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4.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 5. 凡事勤则易,凡事惰则难。 ——富兰克林 6. 劳动能唤起人的创造力。 ——列夫·托尔斯泰 第一部分:预习指导: 一、读读记记 驱使 崛起 余晖 蕴含 洗漱 惬意 反驳 逻辑 冒昧 疏远 采访 寂寞 分析 二.照样子写词语。 自主空间 飘飘然( AAB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得意扬扬( ABCC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三.理解四字词语。 振兴中华 患难与共 受益匪浅 耀武扬威 形单影只 铿锵有力 热闹非凡 筋疲力尽 四,补充句子。 1、有志者 2、莫以善小而不为, 。 3、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 4、盛年不重来, 。 ,岁月不待人。 第二部分:自主学习 一. 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1、 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 小组学习:读词语,相互正音,交流词语的意思,交流读记词语的方法 3、 学生书写“读读写写”得词语。 4、 师听写 二.我的发现 1.读句子。 (1)读一读,想一想,看一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2)学生自读词语盘点。 2.同桌讨论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巡视点拨:给词语分类。 3.小组学生合作,分类整理词语。 三、1、根据相同选题,组成若干个小组合作交流,注意倾听,互相补充、完善。 A、 成长的故事可以采用编演短剧或配乐讲故事等形式交流。 B、 “从《乌塔》想起的“可把自己的经历与乌塔进行对比,着眼于乌塔的独立精神和自理能力,不要只一味批评家长的束缚。 C、 围绕“如何与周围人交往”或“怎样才能过个有意义的生日”进行讨论,举行一场小型辩论会,搜集一些资料,用事实来说服人。 2、按确定的方案进行演练。 3、全班交流。 4、 共同评议。 A、 引导学生发现小伙伴的长处和进步,善意地提出问题和改进方法、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评价。 B、 谈谈听了他人的成长故事后,自己有何打算。 四、交流各自的发现。 A、 读书时,深入地想一想,不浮在表面,常常问个“为什么”,往往能发现问题。 B、 解决问题时可采用: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的实际情况等方法。 五、日积月累 ① 采取多种方式反复朗读名言。 ② 小组交流各自对名言的理解。 ③ 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有志者事竟成:有志气的人只要坚持不懈,事情终归会成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人要不断学习才能明白事理,完善自我成为国家的栋梁。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业上的精深造诣,出于勤奋,做事情成功在于多动脑筋、想办法。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时间一去不复返,应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④ 背诵名言。 ⑤ 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其他名言,鼓励平时积累。板报上专辟一角,每周一句名言。 ⑥ 把自己最喜欢的名言写在自己随时看到的地方,鼓励自己。 展示台 ① 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归纳展示内容。 ② 小组讨论展示内容、展示形式,提出建议,确定本组展示形式。 ③ 班长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 ④ 举行“成长的故事”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第三部分:合作探究 1.听写词语 2.集体订正。
3.相互讨论句子 4、扩展练习。 A、 谈自己怎样读书的实例。 B、 从自己的读书实例中总结读书方法。 C、 鼓励在今后的读书中不断总结读书方法。 第四部分:布置作业 执教感悟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主题 课 型 主 备 人 学习目标 成长的故事 展示分享课 课 题 执 教 者 第七单元 1.背诵和展示本单元学习中课内外积累的内容。 2.通过展示,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学习其优秀品质。 1.背诵和展示本单元学习中课内外积累的内容。 2.通过展示,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学习重难点 导学方法 导学准备 课件及学生的资料 学习过程: 课前三分钟: 自主空间 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 —— 列宁 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 高尔基 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 ——伏尔泰 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 ——马尔顿 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 —— 歌德 课前准备: 参考下方式,或小组独创方式准备分享展示的作品或活动。 1、可根据单元内容,绘制精美图画。 2、可根据单元字、词,制作词语卡,生字卡,或词语小报。 3、可根据本单元自己积累的优美句、段制作小抄小报。 4、可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本单元中最喜欢的文段。 5、可依据单元主题,引出相似的文段。 6、也可以选择与单元有关系的歌曲进行歌唱。 (课前三分钟) 一.直接导入 二.分享展示: 1、以小组进行展示汇报,分享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 2.其他小组要注意倾听,并进行组与组对接,评价,并展示自己的成果。 3、师给予肯定评价,同时引导其他学生学会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学会做一个会给予别人的掌声的人。 四.评选出优胜小组和优秀个人,并为小组和个人加分。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分享展示,你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有什么收获?今后你准备怎么做? 六.作业布置 温习本单元学过的知识,再读语文主题学习第七单元文章。 执教感悟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主题 课 型 主 备 人 成长的故事 “群文阅读”课 课 题 执 教 者 阅读课 1.能正确认识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书后田字格中的生字。 2.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诵中积累好词佳句,感悟诗文。 学习目标 3. 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 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学习重点 导学方法 导学准备 在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留下成长的足迹。 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课件 预习卡 学习过程: (课前三分钟)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霞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一、主题回顾 从课文第七单元的四个成长故事中,你收获了什么?(生汇报师出示课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立志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感恩 《乌塔》:自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自知 二、阅读概览 在《同步阅读》中,也选编了12篇以成长为主题的文章,我们精选和重点阅读了丛书外的4篇。(出示课件)前几天已经布置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并填写了《阅读记录表》大家是怎么阅读的呢?谁能把你的阅读方法告诉大家?(学生说,师板书)(板书:勾画、批注、讨论、质疑??) 下面请大家拿出课前填写的《阅读记录表》小组内交流收获,看大家的感受是否相同,有没有不同的疑问,小组长整理有价值的感受和疑问,待会儿在班里汇报。 小组交流汇报 师:从这几篇的成长的故事中,你又收获了什么?各小组汇报交流读书收自主空间 获。 《飞机遇险的时候》:勇敢──从周总理让伞包给小杨梅,你体会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周总理的睡衣》:节俭──总理为什么总是穿着补了又补的睡衣? 《球王贝利》:真诚──读了贝利成为“球王”的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第一张月票》独立──你觉得小征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小结:孩子们读书认真,交流汇报很精彩!通过认真的阅读和交流,我们对“成长”又有了许多认识。我们的这棵成长树更加“丰满健壮”。(课件出示:勇敢、节俭、真诚、独立) 片段分享与精彩赏析 读了这四个故事,老师相信孩子们在课前阅读时,一定被某个故事内容或语句所打动,有些地方肯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请大家赶快再去读一读,想一想。(生再次阅读思考 《飞机遇险的时候》 (1)读课题,破题,在文中找出飞机遇险时的语句。体会情况紧急。 预设:飞机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还失去了平衡。(重点体会词语:遇上寒流”、“蒙上冰甲”、“不断下坠”、“失去平衡”等描写险情的词。) (2)假如你就飞机上的工作人员,你有什么感受,把你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在情况紧急的基础上,划出周恩来让伞包的语句,重点体会:“周恩来同志立刻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体会周恩来的高尚品质。 预设:“立刻站起来”、“几步跨到”、“马上解开”、“亲切地鼓励”、“命令的口吻”等这些词语,请学生说说对这些词的理解和对周恩来这些行动的看法。 (4)抓人物的动作、语言渗透写法的引导。 (小结)多么让人爱戴的总理啊,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这哪里是一个伞包的相让,是总理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的崇高精神啊。 《周总理的睡衣》 (1)找出描写周总理睡衣和邓奶奶补睡衣的句子。(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并谈谈感受) 预设:A、“她戴着花镜,安详地坐在椅子上,给敬爱的周总理补睡衣。睡衣上已经有好几个补丁了。??”(从“已经”“好几个补丁了”“又穿上了线”体会到什么?) B、“是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就带着身边,一直带到北京来的呢?是从延安 窑洞,从重庆红岩,还是从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 针线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带在身边的呢?课文没有明确告诉我们?(只点到了几个地方。) 你认为邓奶奶从什么时候就有了这个针线包?为什么? (2)学生质疑:读了课文,你想问什么? 预设:总理为什么总是穿着补了又补的睡衣呢? (小结)延安、重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都是周总理和邓奶奶革命经历过的地方。这说明针线包从革命战争年代开始,周总理、邓奶奶就随身带着一直带到北京,说明了周总理、邓奶奶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优良的革命传统。 《球王贝利》 (1)从故事的内容中你发现贝利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文章中划出相关的句子,来说明理由。(生畅所欲言) 预设:“他非常喜欢踢足球,可是买不起球,于是就踢塑料盒,踢汽水瓶,踢从垃圾箱拣来的椰子壳。他在院子里踢,在巷口踢,在能找到的任何一片空地上踢。”──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勤奋苦练,才能取得成功。(还会踢什么?还会在哪里踢?练习句式说话) “教练发现这个男孩球感很好,就主动提出送给他一个足球。小男孩得到足球后,踢得更卖劲了。”──成功需要“伯乐”的发现与帮助,但自己首先应该是“千里马”。 “教练,圣诞节到了,我没有礼物送给您,就让我给您的圣诞树挖一个坑吧。”──我们应该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有一颗真诚的感恩的心。 (2)你们知道贝利是怎样成为“一代球王”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读书后的收获用“因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子回答问题) (小结)是啊,我们从“球王贝利”的身上看到一个足球王子的成长经历,从而我们更懂得了在成长的路上,除了有梦想和爱好是不够的,要去实现它,靠的的是勤奋苦练,当然对帮助过我们的人,更应该有一颗真诚感恩的心。你才会走向成功的大道。 《第一张月票》 (1)“爸爸妈妈,”记得第一天放学回来,晓征得意地把那张月票在我们眼前晃了晃,“这是我们班里的第一张月票,第一张!” 读──从小征的言语中,我们听出了什么? 那小小的硬卡,仿佛在那一刻被赋予了某种象征意味。到底这张月票意味着什么呢? (2)读了这篇文章,你一定要很多话想对自己,或对父母,或者对晓征说,请你选择一个最想说话的对象,写下你内心的话,(学生可以以“XX,我
想对你说,开头进行写作,过程中进行点评和指导,着重感受他学习晓征独立,自信的真实情感) 五、主题拓展 8.大家再看看这棵成长树,此刻,它可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而我们的成长不正是这棵树吗?孩子们,想想看,在我们的成长足迹里,你还知道那些成长故事呢?收获了哪些成长果实呢? 9.生自由谈(预设:勇敢、机智、快乐、乐观、积极) 10.成长的故事很多很多,有欢乐,也有悲伤,成长的岁月很长很长,需要我们一点一滴去感悟,岁月不会回头,抓住今天的每一秒,把希望系于明天的彩云,成长就是希望编织的彩带,串连着回忆和向往。让我们踏着成长的美好足迹,尽情享受成长带来的快乐! 执教感悟
附:群文阅读课精选文章:
飞机遇险的时候
1946年1月,周恩来同志从延安乘飞机去重庆。同行的除了工作人员,还有叶挺的女儿小扬眉,她才11岁。 飞机飞得又快又稳。透过云层,可以看到积雪的山峰层层叠叠,好像波涛汹涌的大海。突然,飞机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而且越结越厚。不大一会儿,机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飞机像冻僵了似的,沉甸甸地往下坠,还失去了平衡。机翼掠过一座座山峰,眼看就要撞着山尖了,情况十分严重。机长命令机械师打开舱门,把行李一件一件往下扔,好减轻飞机的重量,还要大家背上降落伞包,做好跳伞的准备。
大家正忙着,忽然听到小女孩的哭声。周恩来同志立刻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原来小扬眉的座位上没有降落伞包,她急得哭了。周恩来同志马上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扬眉背上,还亲切地鼓励她说:“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同困难和危险做斗争!”
大家看到周恩来同志不顾自己的安危,把伞包让给了小扬眉,都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
就在这时候,飞机冲出了寒流的包围。在阳光的照射下,冰甲开始融化了,整块整块的冰哗哗地往下掉。飞机渐渐升高了,继续快速平稳地向前飞行。“咱们脱险啦!”机舱里一片欢腾。
周总理的睡衣
邓妈妈七十多岁了。她戴着花镜,安详地坐在椅子上,给敬爱的周总理补睡衣。睡衣上已经有好几个补丁了。这一回,邓妈妈又穿上了线,右手捏着针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练地打结。她是多么认真啊。
一位年轻的护士,双手捧着这件睡衣,望着补丁上又匀又细的针脚,眼睛湿润了。
在她们面前的小凳子上,摆着个针线包。这个绣着红五星的针线包特别引人注目。它是多年来周总理和邓妈妈随身带着的。是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就带在身边,一直带到北京来的呢?是从延安窑洞,从重庆红岩,还是从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
周总理十九岁赴日本留学行前,曾题“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并赋诗言救国之大志: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提起周恩来这个光辉的名字,亿万人民都会从心底油然而生敬意。他的历史功绩丰碑永树,人格风范更是中外称颂。周恩来是彻底的“无产者”,没有留下儿女,也没有留下遗骨,却在无数后人心中留下了应永远效法的崇高榜样。
四十年代在延安,周恩来就因坚韧耐劳被党内同志称为“革命队伍里的一头骆驼”。他自己却说:“不,我只是一只小毛驴。”
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就因工作忙碌被人比做古时的周公旦。史称周公“一餐三吐哺,一沐三握发”,意思是吃一顿饭和洗一次澡时都要中断几次接待来访者。毛泽东在1949年月12月致信柳亚子时讲到周总理,也引此典故说:“周公确有吐握之劳。”到了“文革”期间,周恩来一般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留法时结识的革命“老大哥”胡志明于1968年到北京时,向周恩来提出的一个要求便是,希望他能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每天多睡两小时。回答却是———“我做不到。”
其实周恩来何尝不需要休息,他曾说过:“我不能坐,一坐下就会睡着。”面对纷繁的国事和别人无法代劳的难事,他又事必躬亲。1974年上半年,他的癌症已开始扩散,但是据办公记录统计,仍有半数以上的日子工作在18小时以上。
球王贝利
在里约热内卢的一个贫民窟里,有一个男孩儿,他非常喜欢足球,可是又买不起,于是就踢塑料盒,踢汽水瓶,踢从垃圾箱里拣来的椰子壳。他在院子里踢,在巷口踢,在能找到的任何一片空地上踢。
有一天,当他在一个干涸的池塘里猛踢一只猪膀胱时,被一位足球教练看见了。教练发现这个男孩儿球感很好,就主动提出送给他一个足球。小男孩儿得到足球后,踢得更卖劲儿了。不久,他已经能准确地把球踢进远处随意摆放的水桶里。
圣诞节到了,妈妈对小男孩儿说:“我们没有钱买圣诞礼物送给我们的恩人,就让我们为他祈祷吧。” 跟妈妈一起祷告完毕,小男孩儿向妈妈要了一只铲子,跑了出去。他来到一处别墅前的花园里,开始挖坑。 就在他快把坑挖好的时候,教练从别墅里走出来,问小男孩儿在干什么。小男孩儿抬起满是汗水的脸,说:“教练,圣诞节到了,我没有礼物送给您,就让我给您的圣诞树挖一个坑吧。”
教练被小男孩儿的真诚感动了,他把小男孩儿从树坑里拉上来,说:“我今天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礼物。”停了一下,他继续说:“明天你到我的训练场去吧。”
三年后,也就是1958年,这位十七岁的小男孩儿率领巴西队第一次捧回世界杯足球赛的金杯。小男孩儿的名字一下子传遍了世界。这个小男孩儿就是后来被人们屡屡称道的“球王贝利”。
第一张月票
晓征8岁那年,我们家从市中心搬到了远离学校的郊区。晓征原来就读的学校一下子变得离家很远,要不要转学呢?毕竟半年多前,晓征上学还要大人送,后来因为学校近,才渐渐地能自己去上学。
“真的给她买一张月票,让这么小的一个女孩子,天天背着书包,坐十多站公共汽车进城上学?”妻子说到这儿,望着我不再吭声。对此,我也很犹豫,但是我想听听晓征的想法。
“我行,”晓征说,“先让妈妈每天早上带我过马路,上车,托售票员阿姨照顾我。放学的时候,我自己就行了??”
我和妻子没再说什么。只是开始几天,妻子送晓征上车,我接她下车。
促使我们在是否转学这个问题上拿定主意的,是晓征自己。晓征同班集体、同老师的感情,她那种要求增强独立行动能力的愿望,都使我们备受鼓舞。我们悄悄地分析了一下,觉得晓征心比较细、性格又比较开朗,我们应当放手让孩子试一下。我们给她买了一张学生月票,每天早晨定时送她到车站。
“爸爸,妈妈,”记得第一天放学回来,晓征得意地把那张月票在我们眼前晃了晃,“这是我们班里的第一张月票,第一张!”
当然,那也是她拥有的第一张月票。那小小的硬卡,仿佛在那一刻被赋予了某种象征意味。
初中二年级暑假,晓征被推荐参加赴嵩山的夏令营。北京营员从北京站出发,到郑州集中。那是个闷热的黄昏。晓征自己打点好了行装,把携带的物品,特别是公物和书籍,都一一记录在一张小卡片上。准备停当,吃过晚饭,却来了一场大雨。等雨小了些,晓征就要走,而且不让我们送,说连电车站也不必去。我没有说话,只帮她把背包提到楼门口,目送着她的背影消失在风雨中。
从嵩山夏令营发回的第一封信里,晓征写道:“??冒雨赶到北京站,很多营员都到了。细一看,送行的比要登程的还多一些。因为有的营员是由爸爸、妈妈或是妈妈、舅舅??送来的。只有我,差不多最小了,是自己背着背包到站的。我们的带队老师使劲拍了拍我的头??”
我和妻子看了信,心里不只是欣慰。
又过了两年。晓征经过联系和准备,独自一人,利用暑假去了内蒙古锡林格勒草原,参加了当地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还在草原上访问了普通牧民家庭。她跟两个蒙族姑娘结成好友。她们的合影上,晓征也跟蒙族女孩子一样,身穿大红蒙古袍,头缠淡黄带子,站在中间。照片洋溢着一种相亲相爱的美好气氛。
当晓征把照片摆在我和妻子的面前,兴奋地为我们解说着跟照片相关的人物、环境和活动内容的时候,我们虽然都发觉女儿黑了瘦了,却从她的眼神中发现了一种新的东西。
暑假后,晓征在学校的周末论坛上向老师和同学们讲述了她的草原见闻,还给大家用蒙古语唱了从草原上学来的歌儿。过了不久,她拿出一本上万字的旅行札记,把内蒙之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做了或粗或细的记述。
晓征把这本札记送到我手上的瞬间,我意识到,女儿已开始运用一种新的更为健全的方式面对生活了。而这种方式的起点,似乎就是8年前晓征拥有第一张月票的那一刻??
正在阅读: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人教版 - 图文02-01
现代分离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03-11
腓肠肌12-24
关于汉字的小故事有哪些11-20
施工8大伤害09-28
都是近视惹的祸作文400字07-10
中医养生项目投资计划书05-10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上册
- 人教
- 单元
- 年级
- 图文
- 山东省淄博市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答案)
- 华北油田井下作业井控实施细则
- 机电工程师能力考评理论考试试题
- 热加工实训心得体会
- 2010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 光现象
- 2018年天桥区重点工作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清单(11.16)
- 纯蒸汽取样操作说明
- 《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题1
- 混凝土工岗位实习周记原创范文
-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19)(含解析)
- 全停产储气井定期检验施工方案
- MRI数据预处理流程
- 函数图像在解函数题中的作用
- 基于Contiki的无线传感网数据采集系统
- 新活素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 华为营销策略分析
- 教师工作坊研修心得
- 创和谐 保平安 切实推进我校学生工作
- 船舶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汇编
- 中国风水家协会专家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