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高三2.5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更新时间:2023-11-17 03:5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届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高三2.5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1.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天子作师,公帅之,以征不德??是以上能征下,《国语·鲁语上》 下无奸慝。” “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藩篱,夏殷以来的故国,方之蔑矣。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 《左传高祖本纪》

A. 西周姬姓封国承担的贡赋较重 B. 分封制促进了东方诸侯国的社会发展 C. 周天子权力高度集中局面形成 D. 分封制加强了诸侯与周王的隶属关系 【答案】D

【解析】“天子作师,公帅之,以征不德”、“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都能反映天子和诸侯国国君之间的关系,故选D;“列尊贡重”反映不出是否是姬姓诸侯国,故排除A;三则材料只有第二则与东方诸侯国有关,故排除B;分封制下,周天子并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的说法本身就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C。

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史料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历史研究需要从若干个相同或者不同类的史料中找出其共性的东西,从而确定史料的真伪。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孤证不立”。所以这一题一定要根据几个文字材料的大意找出其共同之处,就是可以推论出的史实了。 2. 《史记·李将军列传》讲述了李广一生,在汉文帝时期为中郎将,无所事事;后来在汉武帝时期成为一位抗击匈奴的重要将领,威震北边,被匈奴称为“汉之飞将军”。这说明 A. 社会环境影响个人成就 B. 时代变迁影响对人物的评价 C. 英雄人物推动历史进程

1第

出处 王国维《殷商制度论》 D. 统治者的好恶决定战争胜负 【答案】A

...

3. 北宋时,在与辽、夏等边境地区设置的贸易场所——榷场里面,书画交易只是偶然出现,并未形成气候。到了南宋时期,宋金边境的榷场遂成为书画文物由北向南回流的渠道,且兴盛起来。据此可知 A. 两宋时期中国文化呈现多元化特征 B. 书画回流蕴含宋人对故国依恋之情 C. 南宋时期南方的书画创作手法很高 D. 南宋时期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答案】B

【解析】北宋时期,与辽、夏等边境地区进行贸易时,书画交易不常见,而到南宋时则成为常见的“由北向南回流”现象,这是因为南宋偏安江南,对故国存在浓烈的依恋和思乡之情,书画交易就是其表现,故选B;A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与题干无关,D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CD。

4. 在价值层面上,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

A. 经济的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B. 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 C. 经济转型加速思想近代化 D. 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答案】A

【解析】“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是在肯定对财富追求是人的天性使然,这种追求世俗价值的价值取向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市民阶层的需求,故选A;明末清初,理学和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故世俗化不是其儒学主流,故排除B;当时经济领域虽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经济并没有在明末发生转型,故C也不符合史实;D符合史实,但与题意不一致,故排除。

点睛:排除法是做选择题的一个重要技巧。有些题目不是很容易直接得出正确选项,就比较适合用排除法,一般是排除:不符合史实的选项(比如时间、空间等);不符合逻辑的选项(比如,让选择“原因”,那就需要排除掉属于结果的选项);明显和题目所给的信息不一致或者相反的选项;说法过于绝对的选项需要慎重对待,很多时候也是该排除掉的选项。

2第

5. 据文献记载,英国选择福州作为通商口岸,“意在武夷山茶”,但开放近9年,福州港茶叶外销量仍然极低。直到1853年,福州的茶叶贸易才开始兴盛,到19业纪六七十年代达到鼎盛,与上海、武汉合称为中国三大出口茶市,并长期居第一。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机器制茶业兴起 B. 海关关税的降低 C. 国内政局的变动 D. 因际茶市的扩大 【答案】C

6. 康有为通过重塑孔子形象、高悬大同理想,并用西方政治伦理学说论释儒家经典,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文化对接和调融、重塑和创造,是儒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行为的重要影响是 A. 重新树立孔子的思想权威 B. 减少近代化过程中的文化认同危机 C. 使晚清保守思想大行其道 D. 推动了传统思想与民主科学的结合 【答案】B

【解析】康有为之所以把重塑孔子形象看的很重,是因为他要将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传播到中国,为了更好的宣传,就借助于孔子的权威,所以B符合题意,而A不符合题意;康有为通过这种做法是在宣传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故没有出现C所述结果,故排除C;他的做法推动了传统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的结合,而不是与科学民主的结合,故D不符而合题意,所以排除。

7. 1943年春节,有记者报道太行根据地乡村民众过年的情况:旧历元旦,驻在各村的团体机关与驻地民众一同举行团拜,机关领导还和村代表携带礼物,慰问村中抗战烈属;演新戏、开晚会等是最常见的娱乐;有些村的民众不辞远途去凭吊左权将军的陵墓。据此可知 A. 根据地村民的文化素养普遍提开 B. 传统节日受重视的程度有所下降 C. 根据地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 民俗节日呈现出革命动员的特征 【答案】D

【解析】材料中“机关领导还和村代表携带礼物,慰问村中抗战烈属”显然是中共利用民俗节日进行革命

3第

宣传,D正确;A中普遍提升说法绝对;B中民众重视程度材料没有体现;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不符合抗战时期经济形势,C错误。

8. 在1961--1962年的第二次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一方面支持老挝等东南亚国家走美苏之间的中立道路;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法国等欧洲国家与美苏保持距离。这一做法 A. 维持了印度支那地区的长期稳定 B. 使中国在西欧赢得了广泛的盟友 C. 导致了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 D. 发挥了大国应具有的政治影响力 【答案】D

【解析】题干只是说到在第二次日内瓦会议上,中国所做的努力,并没有提到结果是否达到了目的,故D符合题意,但是ABC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ABC。

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一般没有知识依托,所以认真研读材料,尊重材料原意是做好这类题目的主要诀窍。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中有关内容和技巧来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

9. 罗马法被近代社会广泛偕鉴采用,其中的私法精神和内容尤其被重视,它包括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等方面的规范。由此看出,罗马法与近代社会相契合的是 A. 古罗马的民主与共和精神 B. 自然法中的人人平等原则 C. 对个人权利的规范与尊重 D. 三权分立与相互制衡原则 【答案】C

【解析】哟材料“其中的私法精神和内容尤其被重视,它包括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等方面的规范”可以得出二者重视的是人的基本权利,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共和和人人平等的内容,AB不正确;罗马法本身不包含三权分立的内容,D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罗马法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罗马法对近代西方的法律的影响有所掌握,罗马法是近代西方法律的源头,对近代西方的法律原则和规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依据材料结合选项寻求二者的共同点即可。

10. 下表是《英国社会各阶层(职业)1560-1700年识字率变动趋势分类统计表》(表中数据为具备识字能力的成员占该阶层(职业)全部成员的百分比)。这一变动趋势

页 4第

年代阶层(职业) 贵族、绅士、教士 商人、律师、政府官员 (伦敦)店主、制造业者 (乡村)店主、制造业者 农场主(含自耕农) 农牧业雇工和佃仆 茅舍农(含牧民)

A. 有利于英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B. 表明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 C. 反映出英国基础教育已普及 D. 说明社会上层政治地位稳定 【答案】A

1560年 100% 100% 40% 30% 50% 15% 20% 1700年 100% 100% 90% 60% 75% 15% 20% 【解析】表格中“制造业者”是识字率从1560年30%到1700年上升到90% ,这一变化有利于工业革命中制造业工人水平的提高,便于英国向近代社会转型,A正确;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

是工业革命之后,B错误;C中基础教育普及说法绝对,排除;表格难以说明社会政治稳定,D错误。 11. 1792年,法国授予美国人乔治·华盛顿,詹姆斯·麦迪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托马斯·潘恩等法国公民身份,随后托马斯·潘思还被选举为国民公会议员。此举表明法国 A. 争取美国对欧洲联合的支持 B. 对美国政体的完全接受 C. 追求民主自由反对殖民主义 D. 对美国革命精神的认同 【答案】D

【解析】1792年正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对美国人采取的授予公民权等做法,表明了法国革命者对与自己有相似之处的美国革命的一种认同,故选D;当时没有欧洲联合的可能,故A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A;法国革命后所采取的政体形式并不与美国完全一致,故B不符合史实;C错在了“反对殖民主义”,故排除

5第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ff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