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我看语文教育(一线教师的问题与困惑)

更新时间:2023-11-28 03:0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看语文教育

一、性质(内容):您是怎样理解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能否贯彻这一性质) 二、教学目标:您是怎样制定语文教学目标的?(理论依据、方法、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三、教学方法:您常用的语文教学模式(或方法)是什么?(有哪些模式或方法、用得怎么样?)

四、教学效果:您任教班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校效果如何? 五、问题与困惑: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您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一)学生:

1. 学习态度、兴趣、积极性问题

1) 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课堂采取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

2) 学生情绪调整、兴趣调动——在作文课上一个字没有写下来,下课老师问他为什么不写作

文,他说想不出要写什么。对写作的主题不感兴趣,进而对写作不感兴趣。

3) 学生的学习态度较好,但依然有种普遍认识:语文学和不学都一样,分数很难拉开巨大差

距,学生在学科任务冲突时一般选择延后处理语文任务,尤其考试前的复习情况更为严重。——作为给分拉大两级分化,总体提高作文分数,以此鼓励作文写作水平高、平时读书多的同学。

2. 学习方法/学习内容问题

1) 学生阅读时间比较紧张,对课外的名家作品缺少阅读、缺少交流。——隔两周开设阅读课,

并规定主题,让学生去图书馆进行阅读,并做读书笔记,每两周进行优秀成果展示,交流读书心得。

2) 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存在畏难情绪,记忆不扎实。——组织学生购买有关文言短篇文集,每

天安排一名学生在课前3分钟对文中关键字词进行解释,并与写作素材积累相结合。 3) 对高中语文的知识积累意识不够——采用每两周积累字词句等,让学生做个积累的有心

人。

4) 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更愿意“输入”,而不愿意“输出”,这造成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短板,

1

能感受但说不好、写不好。——完善教师教学语言,尽量用语文的语言来讲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的机会和任务,并有针对性的点评和批改。

5) 课本知识细节较多,学生不易记牢,经常学完就还给老师——课课练习、周周小测。 6) 过渡依赖补习老师或电子设备——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意识到这样做的弊端 3. 学习效果问题

1) 学生课前预习效果不佳、答案单薄、缺乏深度——小组讨论。

2) 学生觉得学语文投入的时间与产出不成正比,因而打击学语文的积极性。——向学生说明

学科的特点,教师总结经验和方法,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学语文,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重要性与语文之美。 3) 成绩中下的学生难移突破瓶颈。

(二)教师

1. 教学方法选择或教学内容确定方面

1) 找不到有效的教学成语、语病等语言综合运用的方法。对于语言综合运用题,主要参考中

考指导书及历年中考题对学生进行训练,但很难找到一个明确的方法。

2) 找不到有效的指导阅读的方法。主要从表达技巧、概括内容、分析人物等方面指导,但对

于发散思维的题,找不到明确的方法。很想找到一些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创造性阅读的方法,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3) 学生普遍不喜欢阅读。受电视、电脑、手机等各种电子产品的影响,大部分学生不喜欢看

书,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看到大段文字就头疼。有些学生甚至考试时完全放弃阅读题。——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时关键。

4) 文言文教学时容易将课堂僵化,上得枯燥,如何将知识的落实与生动结合?——采用小组

合作形式,每个组员行动起来。展示反馈采用开火车形式。

5) 找不到有效的指导作文的方法。主要是先写后改,堂上作文,再按照开头、过渡、结尾交

给学生一些结构上的方法,但立意方面很难较好。

6) 作文教学中的系统化(序列化)训练的问题。现行作文教学中方法多如牛毛,如体验式(生

活化)写作,建构主义写作等,但未必能触及作文教学的实质,所以作文教学仍处于无序、甚至混乱的状态,没有找到解决方法。

7)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的写作能力差,写出来的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交给

2

学生的写作方法难以落实到实处,很难看到让人眼前一亮的作文。这根学生平时缺素材积累和训练不够有关。——课堂小练笔,作文指导选择好文分析评点,鼓励学生模仿写作,成绩好的学生可以自主创新。每周有一篇周记,写作内容由学生自定,篇幅有规定。每天摘抄3句好词好句的读书笔记,并读一篇作文。

8) 如何能更加高效得上一堂学有所得得写作课?——拟题、立意、选材、小组讨论、写作与

修改、教师指导。

9) 写作教学缺乏系统性,很难做到初中三年一盘棋地规划写作教学。 10)

信息化时代对语文学科充满挑战,怎样在声光游戏的冲击下,让学生体味语文之美、

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是一项非常艰巨的额任务。坚守课堂阵地,在课堂上避免在学生联想、想象分析前引入太多形象化的信息。多方面展现语文的美:诵读音韵之美、结构规整之美、人情文化之美等。主动适应信息化,充分发挥智能手机的功能,让其变成课后沟通的桥梁。 11)

对课本课文已经十分熟悉,如何让自己保持对已熟络的文章的新鲜感,挖掘出新的点

来?(经过两轮初中教学,感觉语文越教越窄,陷入瓶颈,不知如何突破)——通过大量阅读或与同行交流中获取,找到文本与显示的练习点。 12)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又不能否认它的快速高效。怎样让课堂

活起来,而不仅仅是老师一人独秀。可以通过教师自身学习,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对课堂的控制收放自如来解决。 13)

无论新课改怎么改,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达到理想的程度,大多数情况还是老师讲、

学生听。过分灌输知识给学生,导致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消化。——调整教学计划、反思教学。 14)

上课分组表演、展示时,其他同学如放羊般松散。——让学生课后以视频的方式将小

组表演录下来发给老师,上课时播给全班学生看,并请小组点评。 15)

学生对同一模式的教学会产生厌倦。——应结合不同文体、不同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

模式 16)

如何提升语文学科本身的吸引力,而不是出现学生喜欢语文、喜爱文学,却不喜欢上

语文课的现象?

2. 高考“指挥棒”与高中语文教学——语文素养与语文应试能力培养时的矛盾与冲突 1) 现行体制下,高一高二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学习,高三依旧采用传统模式授课,才能保

证学生的高考成绩。如何能把高一、高二和高三有效地结合起来?

3

2) 新模式如何与学生的成绩相挂钩,既能提高学生成绩,又能让学生体会新模式对学习的作

用。

3) 语文素养培养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在大量阅读课外阅读、经典诗文背诵、儿童诗歌吟咏等活

动中积累沉浸,这样在时间的安排上会有矛盾,会让教师顾此失彼,甚至在考试(升学)压力下举手投降。

4) 怎样在应试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中找到平衡点?

5) 由于高考指向,会导致老师、学生对某些文体的偏爱,如重点讲解文言文、传记、小说等

板块,对现代诗歌、戏剧则处于次要的教学位置。

6) 高中与初中的衔接有明显的断开的地带,高中一年级如何帮助学生在语法和写作上完成过

渡对接?怎样帮助学生在培养考试能力和提升语文素养之间实现有效的平衡?用怎样的方法才能在照顾到大部分学生的的同时又能实效得提升后进生的语文水平? 7) 学语文是美好的,考语文是痛苦的、枯燥的,如何处理学与考的关系。 3. 时间管理与有效教学

1) 课堂上如何能够做到有效教学、高效教学,而不至于讲过了学生总是说不记得,没讲过的

情况;

2) 讲评试卷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过程既吵闹又枯燥,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同样,复习课也

是),

3) 面向农村地区普通初中的学生,阅读面窄、思维能力也较弱。——课堂上要求学生在基础

题,简单题目上及时过关,教学设计、试题设计针对“面”尽可能多出些学生有能力解决的题目,照顾大多数学生。

4) 如何落实扎实的教学,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备课、改作业、改试卷、改作文、上课,有时

候总觉得很忙,但效率很低、效果不好。

5) 如何能像自己崇拜的老师那样,课堂总能在行云流水的美好境界中达成目标?——根据自

己的特长与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平时多做反思,一节好课出了目标明确,时间分配合理,真正能启发学生思维价值更高。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投入到教学中。 6) 想法很多,很想去尝试,但缺乏一些理论指导,从而担心可行性。

7) 想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但可找到的资源很少,不知从什么途径可以获得大量有价

值的电子材料。 4. 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

4

1) 对于学习倦怠的学生没有很有效的方法,以关心、鼓励为主,但收效不大。 2) 写作教学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厌烦、恐惧心理,而有信心的完成写作。

3) 目前有不少学生习惯于“听”,不太乐于参与讨论、展示,尽管鼓励甚至还加表现分也没

用。——深入了解学生不愿意参与讨论说性格问题、心理问题还是学习习惯问题,尊重学生,要结合其学习效率分析其学习方法是否适合,而不是盲目要求或批评。 4) 语文课堂一直在进行字词、句法、修辞的训练,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 5. 课外阅读指导

1) 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全班以四人进行分组,组员每天在家进行阅读,并在作业

登记阅读书名和页码,由家长签名,第二天组长统计组员页数,每6页盖一个表扬章,每周表扬阅读页数最多的小组。引导家长参与到阅读中,通过监督、该表扬章及竞赛,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 6. 教学评价

1) 开放性题目(如作文)的评价。语文中很多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自圆其说、思想积极都可

以。但得分的高度相对来说比较主观化。这导致学生不能信服,进而给老师施加压力。 2) 一堂课自己认为很好,但评价不高;评价很高的课又没有实际效果(对学生而言,学不到

什么),对于一节怎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没有谁说得清楚。 3) 仅以成绩评价语文课优劣是否公允。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f4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