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

更新时间:2024-01-30 06:3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54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对的得3分,错选或未选的得0分.)

1.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

A.水中“弯折”的筷子 B.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C.天空的彩虹 D.倒映在水中的山

答案:D 解析: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属光的折射现象,A错误;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错误;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C错误;景物水中形成“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D正确,选D。 2.下列家用电器工作时,利用电磁波的是( ) A.电饭煲 B.吹风机 C.微波炉 D.电热毯

答案:C 解析:电饭煲和电热毯都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没有用到电磁波;吹风机吹风是利用电动机工作中线圈通电后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吹热风时还有电热丝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来发热,没有用到电磁波;而微波炉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电磁波,从而使食物产生热能,C正确,ABD错误,选C。

3.如图所示的四种动物器官,具有减小压强功能的是( )

A.啄木鸟的喙 B.骆驼的脚掌 C.鳄鱼的牙齿 D.蚊子的口器

答案:B 解析:啄木鸟的喙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A不

第1页(共14页)

符合题意;骆驼的脚掌很大,在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便于骆驼在沙漠中行走,B符合题意;鳄鱼的牙齿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C不符合题意;蚊子的口器尖细,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D不符合题意,选B。

4.以下估测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 B.蜗牛爬行的速度约为0.5m/s

C.多数人脉搏跳动100次用时约为l5min D.家用空调的电功率约为30W

答案:A 解析:三个苹果的质量约1斤=500g,所以一个苹果的质量在150g左右,A符合实际;蜗牛爬行的速度非常慢,甚至不到0.5mm/s,D不符合实际;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跳动100次的时间在1min左右,C不符合实际;家用空调工作电流不小于5A,电功率在P=UI=220V×5A=1100W左右,D不符合实际,选A。 5.在下面四幅图中,图文相符的是( )

A.电动机利用图示原理制成的 B.电铃是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

C.发电机是利用图示原理制成的 D.扬声器是把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答案:B 解析:图中没有电源,当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检流计的指针会发生偏转,说明会产生感应电流,这是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原理,A错误;电铃工作时,电流通过电磁铁,电磁铁具有磁性吸引衔铁,小锤敲打铃而发声,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B正确;图中有电源,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是电动机的原理,C错误;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是通电导体在磁场受力而运动,是电动机的原理,D错误,选B。

6.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简易密度计,将其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烧杯中,它会

第2页(共14页)

竖直立在液体中,由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判断,下列烧杯中的液体密度最大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因为同一个密度计放在A、B、C、D液体中都漂浮,根据漂浮条件可知,密度计在A、B、C、D种四液体中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密度计受到的重力G,即:F浮A=F浮B=

浮C

=F浮D=G,由图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D>V排B>V排A>V排C,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

V排g可知,密度计排开C液体的体积小,所以C液体的密度大,即ρD<ρB<ρA<ρC,选C。

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B.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是因为水能传播声音 C.“低声细语”中的“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D.超声波清洗机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

答案:C 解析: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A正确;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声音是通过空气和水传给鱼的;被脚步声吓跑,声音是通过大地和水传给鱼的。因此说明了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B正确;“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不同,C错误;超声波清洗机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来清洗一些精密的器件等,D正确,选C。

8.以下安全警示语中涉及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 A.汽车尾部标有“保持车距”﹣﹣惯性 B.景区水池边立有“水深危险”﹣﹣光的反射 C.商场走廊过道标有“小心碰头”﹣﹣摩擦力 D.输电铁塔下挂有“严禁攀爬”﹣﹣电生磁

答案:A 解析:汽车具有惯性,在刹车时不会立即停下,容易发生碰撞事故,因此汽车的尾部标有“保持车距”,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带来伤害,A正确;景区水池边立有“水深危险”是为了防止人游泳时发生危险,属于光的折射现象,B错误;商场走廊过道标有“小心碰头”,是提示人们注意避开危险物体,属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错误;输电铁塔下挂有“禁止攀

第3页(共14页)

爬”,即高压危险,因为铁塔是导体,D错误,选A。

9.生活中热现象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端午米飘香,能闻到米粽的香味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B.夏天在河边觉得沙子热得发烫而水却很清凉,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C.塑料吸盘能牢牢吸在坡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冬天很冷的时候搓手感到暖和,是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答案:C 解析:能闻到米粽的香味是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产生的,A正确;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相比,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所以夏天在河边觉得沙子热得发烫而水却很清凉,B正确;塑料吸盘能牢牢吸在坡璃上,是因为受到大气压的作用,而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C错误;冬天很冷的时候搓手感到暖和,是摩擦生热,是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D正确,选C。

10.许多城市都在推广利用太阳能,城市交通指示灯及路灯照明系统已大量使用太阳能,下列关于太阳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核能火炉” B.太阳能为二次能源 C.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太阳能清洁,无污染

答案:B 解析:地球接受的辐射能来自太阳中的核聚变反应,因此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核能火炉”, A正确;太阳能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为一次能源,B不正确;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并且清洁无污染,C、D正确,选B。

1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的“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B.春天冰雪消融,这是液化现象

C.用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这是汽化现象 D.冬天,草地上出现的白霜,这是凝华现象

答案:B 解析: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A正确;春天冰雪消融,是冰雪熔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B错误;用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水变为水蒸气,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C正确;冬天,草地上出现的白霜,是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D正确,选B。

第4页(共14页)

12. 21届足球世界杯已于2018年6月14日在俄罗斯莫斯科拉开帷幕,在足球赛场涉及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踢出的足球在场地上慢慢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 B.足球在空中下落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静止在场地上的足球受到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是对平衡力 D.守门员将足球踢出,守门员没有对足球做功

答案:A 解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足球在地面上滚动过程中,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所以会慢慢停下来,A正确;足球在下落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变大,高度变小,所以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此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B错误;静止在场地上的足球受到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且方向都是向下的,所以这两个力不是平衡力,C错误;守门员将足球踢出的过程中,的确对足球做了功,做功的过程是他的脚与球相互作用的阶段,当足球离开了脚继续向前运动时是靠惯性,守门员不再做功,D错误,选A。

13.当代家庭的生活离不开电,但也时常因为用电不规范造成火灾,以下用电措施不可能造成火灾的是( )

A.同时使用许多大功率用电器 B.电线绝缘皮破损后用普通胶带包裹 C.电冰箱的金属外壳接地

D.保险丝熔断后,用铜丝来代替保险丝

答案:C 解析:大功率电器电流较大,若多个电器同时使用,会使导线上电流过大,而发生事故,A错误;电线绝缘皮破损后用专用胶带包裹,不可用普通胶带包裹,B错误;带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应接地,故应使用三孔插座,C正确;铜丝的熔点高,用铜丝代替保险丝,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铜丝不能及时熔断,D错误,选C。

14.如图所示是小刚同学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图,当闭合开关时,发现灯L不亮,电流表有明显示数,电压表示数为零,若故障只出现在灯L和变阻器R中的一处,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第5页(共14页)

A.灯L断路 B.灯L短路 C.变阻器R断路 D.变阻器R短路

答案:B 解析:小灯泡不发光说明灯泡短路或灯泡断路或滑动变阻器断路,电流表有示数,安说明电路不可能是断路,是短路,滑动变阻器短路时,灯泡会发光,故电路中存在的故障可能是小灯泡短路,电压表测量的是一段导线两端的电压,电压为0,B正确,选B。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投影仪

B.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

C.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到刻度线45cm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D.若将蜡烛稍稍靠近凸透镜,则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淅的像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u>2f,2f>v>f,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此原理,A错误;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此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错误;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u=30cm>2f,所以f<15cm;2f>v=15cm>f,所以f>7.5cm。所以15cm>f>7.5cm。当将蜡烛放在刻度线45cm处时u=5cm,此时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C错误;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远像近像变小,则若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则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大,D正确,选D。

16.如图所示,R0为定值电阻,R1为滑动变阻器,A1,A2为实验室用电流表(接线柱上标有“﹣”,“0.6”,“3”),闭合开关后,调节滑片P.使两电流表指针所指位置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表A1与A2的示数之比为1:4 B.通过R0与R1的电流之比为4:1

第6页(共14页)

A.灯L断路 B.灯L短路 C.变阻器R断路 D.变阻器R短路

答案:B 解析:小灯泡不发光说明灯泡短路或灯泡断路或滑动变阻器断路,电流表有示数,安说明电路不可能是断路,是短路,滑动变阻器短路时,灯泡会发光,故电路中存在的故障可能是小灯泡短路,电压表测量的是一段导线两端的电压,电压为0,B正确,选B。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投影仪

B.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

C.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到刻度线45cm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D.若将蜡烛稍稍靠近凸透镜,则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淅的像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u>2f,2f>v>f,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此原理,A错误;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此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错误;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u=30cm>2f,所以f<15cm;2f>v=15cm>f,所以f>7.5cm。所以15cm>f>7.5cm。当将蜡烛放在刻度线45cm处时u=5cm,此时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C错误;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远像近像变小,则若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则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大,D正确,选D。

16.如图所示,R0为定值电阻,R1为滑动变阻器,A1,A2为实验室用电流表(接线柱上标有“﹣”,“0.6”,“3”),闭合开关后,调节滑片P.使两电流表指针所指位置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表A1与A2的示数之比为1:4 B.通过R0与R1的电流之比为4:1

第6页(共14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f1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