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

更新时间:2024-05-29 13: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单元 林中的鸟声

教学目标

1、 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小鸟请到这里来》的美好心愿,做到二

声部合唱声音谐和。

2、 初步了解民族乐器唢呐,对优秀的民间器乐作品产生兴趣,对民间

的艺术家产生敬重之情。

3、 通过讨论,在进一步理解歌曲内涵的基础上加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知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对《小鸟请到这里来》歌词和曲谱有较深入的理解,演唱时声情并茂,二声部合唱声音谐和、动人。 教学难点

《小鸟请到这里来》二声部合唱时,声部准确,声音谐和。 课时划分 三课时

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乐谱及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环境保护与小鸟的关系。 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能富有感情地演唱。 2、 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的歌谱。

3、 在讨论环境保护与小鸟的关系时能普遍参与,思维活跃。 教学重点 、难点: 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 教学方法:视唱法、跟唱法、启发引导法等。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歌谱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唱的歌曲是《小鸟请到这里来》,我们请小鸟到这里来不是作客,而是请它长期居住在这里,成为我们的好伙伴,我们应该为它准备些什么?

(生讨论,并举手发言)

师:是啊,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吃害虫,保护森林树木。但是鸟儿们也需要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今天我们学唱的歌曲就是表现少年儿童与小鸟和谐相处的《小鸟请到这里来》,先请大家朗读一遍歌词。 2、 学唱歌曲

(1) 欣赏童声合唱《小鸟请到这里来》两遍。

(2) 播放《小鸟请到这里来》的伴奏带,学生朗读歌词,以配乐朗诵的方式使学生熟

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的内容。

(3) 随伴奏带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4) 教师弹琴,生随琴跟唱第一段歌词。

(5) 练习:唱唱两句旋律,哪一句的情绪更亲切,为什么?

34 5 | 234 31 |5- | 34 5 | 63. |234 31 |5-|

教师:第二句增加了一小节,将“小鸟”重复了一次,就产生了恳切和亲切的语气,就不像第一句那样生硬了。所以我们在演唱时也要唱出这种语气来。

(6) 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谱,注意附点节奏和八分休止符,提醒学生注意第1、3乐句

完全相同,第2、4乐句大致相同。

3、 小结

请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收获,要求学生自学歌曲的第二乐段。 教学评价

1、 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与参与率

2、 学生演唱歌曲第一乐段时的感情是否投入,声音是否整齐。 3、 学生学唱歌谱时的积极程度。

小结:本节课的歌曲看起来很难,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歌曲本身有很多重复的旋律,很容易掌握。在对比了两个乐句哪一句更亲切之后,学生更能理解歌曲表现的主题,声音及情绪都有了明显的变化。整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不错。

《百鸟朝凤》教案(欣赏)

一、教学目标:

1、聆听《百鸟朝凤》这首唢呐独奏曲,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想象力。

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了解唢呐的构造.音色特点及其表现力。 三、教学工具: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唢呐、钢琴。 四

析:

《百鸟朝凤》是一首民族传统的唢呐独奏曲,它通过唢呐音色的不同变化和小乐队的伴奏来模拟各种鸟鸣和虫叫声,形象生动而风趣,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旋律优美动听,情绪欢快热烈。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聆听《百鸟朝凤》音乐 导言 引导学生思考。 (1)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2)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3)在什么地方看过?在什么地方听过? (4)唢呐演示。

1、用心聆听、体验。

2 表达听后的感受。(1)情绪欢快热烈、生动而有趣。(2)唢呐的特点:音亮大、音色明亮而粗旷。(4)民间节庆、婚丧喜事和戏曲场面。让音乐调动学生的感受力,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素材。

揭示课题, 哼唱主题音乐,引导学生思考: (1)鸟类的大王? (2)“朝”意指什么? (3)“百”是什么意思? (4)还可以起其他名字吗?

1.动物中的大王是狮子,鸟中的大王是凤凰。 2.“朝”指朝拜之意

3.“百”是虚指,表示多的意思。 4.千鸟朝凤、万鸟朝凤、众鸟朝凤等等。

5.哼唱主题音乐。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学生对主题音乐的感受。 分段聆听乐曲

1.引导学生思考:我仿佛听到……,我仿佛看到……。 2.鼓励学生用文字或者画画来表达对乐曲的理解。 1.引子:用语言叙述。 2.主题。

3.模拟各种鸟的叫声。 4.小组活动。 5.小组汇报。

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进行二次创作。 小组活动、总结

1、你知道多少鸟的名字?

2、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 3、总结。

1学生讨论(看谁知道鸟的名字最多?)。 2.小组叙述鸟的名字和怎样保护鸟类?

激发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和对环境的保护。让学生和鸟交朋友。

《少先队员采茶歌》教案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少先队员采茶歌》。 教学目标

1、能用纯净、优美的声音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 2、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以合作的方式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过程

1、歌曲《少先队员采茶歌》。 歌曲介绍。

2、童声合唱《西湖春晓》

歌曲节拍采用八六拍,好似小船在湖上飘荡的感觉,形象地表现了船在画里摇的意境。 3、民乐合奏《江南好》 乐曲结构为两大部分。

乐曲的第一部分由三段旋律构成。

第二部分由慢淅快,旋律轻快,跳跃,清脆的笛声好像把我们从优美的梦中惊醒。 课堂小结

学生能完整地演唱歌曲,但有个别同学有喊唱的现象。

《西湖春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西湖春晓》的合唱声音效果与歌曲所营造的意境。

2.“走进”西湖,了解西湖。 (1)诗人笔下的西湖。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2)画家与摄影家眼中的西湖(有关西湖的绘画及摄影作品)。

(3)我们眼中看到的西湖(西湖美景欣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我们生长在北方的人们都非常熟悉北方的风景,经常用“大漠黄沙”来形容戈壁,用“银装素裹”来形容北国的千里冰封。其实江南的美景也是数不胜数,如果请你用一个词

来形容,你会说什呢?

生1:秀美。 生2:俏丽。 生3:灵气。

师:这些词语用来形容江南美景一点儿也不为过,不是就曾有人把江南的一处风景比

做西施,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是西湖。

师:对,苏轼就曾在诗中这样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可见,西

湖有多么的美丽。

二、欣赏《西湖春晓》

师:今天,我们就共同欣赏一首赞美西湖的歌曲《西湖春晓》,听一听歌中都唱到了

什么?(出示课题并初听歌曲)

师:歌中唱到了什么? 生1:朝阳。 生2:柳梢。 生3:绿水、青山。

师:歌中又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用的是哪种演唱形式?(复听歌曲) 生1:淡淡青烟漫山腰。 生2:皓皓朝阳上柳梢。 生3:柳浪莺声报晓。 生4:这首歌曲是合唱。

……

教师出示歌词。

师:这首合唱歌曲多美啊,让我们共同来感受歌中的美景。 教师向学生详解词意。

师:请大家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西湖春晓》)。 师: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1:优美。 生2:抒情。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被优美的音乐感染了。这首歌曲的作曲者贺绿汀就是生在江南,长在江南,他在创作这首歌曲时采用了6/8拍这种复拍子,营造了歌曲亦诗亦画的意境,就像我们正荡舟在西湖之上,欣赏西湖的美丽景色。

师:请同学们边听歌曲边轻声哼唱,并用身体来感受歌曲的韵律。 学生用身体感受歌曲的韵律,并轻声哼唱。 三、拓展──走进西湖

师:我们从歌曲中感受到西湖的美,可这远远不够,让我们“走进西湖”,更深层地去了解西湖。请大家交流你所查找的有关西湖的资料。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所查找的关于西湖的资料。 师:经过小组内的交流,你能说一说你的感受吗? 生1:有很多赞美西湖的诗句。 生2:我看到了西湖的图片,太美了。

师:西湖历来就被文人墨客所称颂,他们是怎样赞美西湖的呢? 生:朗读(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平湖秋月》。

师: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画家和摄影家眼中的西湖又是什么样的? 生:将查找的资料进行交流。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平湖秋月》。

师:西湖是诗,西湖是画,西湖同样也是音乐家指间流淌的旋律,刚才大家在欣赏诗歌与绘画摄影作品时所听到的音乐,就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音乐《平湖秋月》。西湖真是魅力无穷,而西湖美丽的传说又为西湖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让我们来听一听西湖的故事。学生1向同学们介绍《明珠西湖》。

学生2向同学们介绍《许仙和白娘子》。

师:文人墨客赞美它,画家描绘它,西湖到底有多美,我想现在就去看西湖,做西湖的画中人,邀请全班的同学和我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 教师播放西湖风景课件(背景音乐《西湖春晓》)。 生:观看课件,欣赏西湖的美景,并随音乐边听边哼唱。

师:西湖的美景真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其实,在祖国各地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美丽的景色,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去观赏。

江南好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送人游吴》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 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 水巷小桥多。

分析诗词内容:写出了对江南的美好回忆,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 引出下一个环节: 2、看江南

(1) 小桥 流水 人家 [课件展示江南的风光,民居] 看一看:

选择的照片是江南的桥,江南的民居,江南的小巷,江南的河流等,突出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生动场景,从每张照片反映的不同景象引导学生体会江南的美。

谈一谈:对江南建筑的感受。 (2) 苏州园林

[课件中穿插VCD,播放苏州园林景色] 欣赏: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苏州园林历史之悠久,数量之多,造园艺术之高是首屈一指的。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寻求反璞归真,悠闲养性的氛围,折射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山水花木,亭台楼榭,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构成了苏州园林的基调。

说一说:身边的园林景色。 3、唱江南

[课件穿插VCD,播放《太湖美》] 听一听:江南的曲调,江南风格的音乐。 4、舞江南

[课件穿插反映江南特色的舞蹈《莲蓬娃娃》] 演一演:模仿舞蹈动作 5、画江南

[课件展示描绘江南的绘画作品]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感受了江南的美景,其实还有许多我们没有了解到的知识内容,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江南的资料,使我们能够更多的感受江南。(放乐曲《江南好》出教室。 人教网原创作品

唱山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光盘、歌片、录音机、卡片(节奏火车、歌圩)、视唱卡片。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教师放《小螺号》音乐,师生律动表演进教室,相互问好。 二、 创设情境,了解故事,激发情趣:

1、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对吧?

生:对。

师:广西人杰地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刘三姐。

2、师:很好,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美丽、聪明、活泼、可爱,她用歌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那么她到底有多聪明,老师给你们放一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

3、(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场面。 师:请同学们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式?

什么水面翻筋斗? 鸭子水面翻筋斗, 什么水面起高楼? 大船水面起高楼, 什么水面撑阳伞? 荷叶水面撑阳伞, 什么水面共白头? 鸳鸯水面共白头。 什么结果抱娘颈? 木瓜结果抱娘颈, 什么结果一条心? 香蕉结果一条心, 什么结果包梳子? 柚子结果包梳子, 什么结果披鱼鳞? 菠萝结果披鱼鳞。 什么有嘴不讲话? 菩萨有嘴不讲话, 什么无嘴闹喳喳? 铜锣无嘴闹喳喳, 什么有脚不走路? 财主有脚不走路, 什么无脚走天下? 铜钱无脚走天下。 师: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 生:聪明,有智慧。

师:是的,所有的问题刘三姐都是毫不犹豫、对答如流。那么,片中采用什么演唱形式?

生:对唱。

师:很好,什么是对唱?

生:对唱就是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师表扬)

4、师:广西壮族被称为歌海,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随口就唱,唱的都是生活中身边的事情,他们用山歌作为感情交流的工具,爱歌就象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但是,当时有个恶霸地主不让老百姓唱歌,刘三姐就提出了对歌比赛,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了斗争。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个片断,大家一起观赏。

5、(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斗争的片断。 什么生来头戴冠? 中了状元头戴冠, 大红锦袍身上穿。 大红锦袍身上穿。 什么生来肚皮大? 莫公享福肚皮大, 手脚不分背朝天。 见了皇上背朝天。

丫鬟:老爷,头戴冠是大公鸡,肚皮大是老母猪呀! 6、师:同学们都笑了,这段对歌的情绪怎样?

生:风趣、幽默的,机智地骂了财主。 生:滑稽的。

师:很好,这是财主花了重金请来三位秀才与三姐对歌的场面,他们是秀才吗? 生:不是,是蠢才。

师:是的,是蠢才。知识来源于生活,他们死读书本,没有生活知识,结果丑态百出,刘三姐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众乡亲战胜了老财主。

生:财主为什么不让老百姓唱歌? 师:这要从故事的开头说起:

广西壮族歌手刘三姐被恶霸地主陷害落水,沿江漂流,幸被一老渔夫救起收留。三姐的哥哥刘二沿江寻找,好不容易才找到她。于是刘二兄妹与老渔夫一家住在一起,靠采茶、打猎为生。恶霸地主莫怀仁企图霸占茶山,他禁止姑娘们上山采茶,还妄想禁歌。三姐提出和莫怀仁对歌,如他能取胜,就可以禁歌。莫怀仁为赢得胜利,以重金请来三名秀才来对歌。结果大家也看到了,聪明的刘三姐凭自己的智慧把三名酸秀才斗得狼狈不堪。同学们,莫怀仁能善罢甘休吗? 生:不能。

唱山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光盘、歌片、录音机、卡片(节奏火车、歌圩)、视唱卡片。

师:是的,莫怀仁不甘心失败,又令爪牙把三姐抢到家里进行威逼利诱,三姐毫不屈服。老渔夫之子阿牛夜闯莫府,救出三姐。阿牛和三姐在生活中萌生了真挚的感情,他们用山歌表达了内心的情感,迁居到新的地方,开始了新的生活。

师:故事讲完了,老师要问你们,刘三姐是哪个民族的? 生:广西壮族的。 师:很好。 三、 学唱歌曲: 1、导入:

师: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首动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唱一唱? 生:想。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片,放录音范唱) 师:我们一起听录音范唱,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生:(听录音)。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生:中速、优美地、婉转地。 生:委婉动听地。 生:甜美柔和地。

师:你们说的都非常正确,这首歌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根据广西壮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的,《刘三姐》影片一上映,这首歌象插上了翅膀,立即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喜欢刘三姐,更喜欢她唱的这首歌。

3、再听,轻声随唱: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轻声随着唱一唱,注意观察:与我们以往学的歌曲记谱有什么不同?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生:(听后回答)以前一首歌中只有一个拍号,而这首歌中有两种拍号。

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结合歌曲讲解)在这首歌曲中,四二拍与四三拍交替出现,叫作“变换拍子” 。

生:(齐说)变换拍子。

师: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生:老师,这首歌中的“哎”特别长。

师:很好,这首歌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字多音,旋律起伏,这也是难点之处。 4、难点解决:(1、2、3、4、依次出示)

师:下面老师带领同学们乘上节奏火车进入“节奏城”,把这些难点一一解决了。 1)

师:这首歌中只有一小节3/4拍,按2/4的划拍方法,注意突出强拍。 生:(略)

师:唱时注意附点的韵味。 生:(视唱)

2) 师:(出示卡片)歌中还有一处

“哎” ,老师也把它提出来,大家对照一下,有何不同? 生:旋律一样,节奏变化。 师:很好,大家划拍唱一唱。

生:(略,并把歌曲的第一乐句完整唱一遍)

师:这一旋律在影片中多次出现,这首歌曲算是一首主题歌。 3) 师:歌中还有一处易混淆,(出示卡片)老师也把它提炼出来了。 生:(划拍视唱)。

师:结束处的“弯又多” 前面加上“罗” 在歌曲中是弱起,我们来视唱一下。 生:(略)

5、随录音完整演唱歌曲:(放录音)

师:现在我们随录音来演唱这首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 生:随录音演唱歌曲。 6、视唱曲谱:(详细过程略)

1)划拍视唱。注意变换拍子略突出强拍。 2)随教师的伴奏视唱。(一人指谱) 7、唱词,歌曲处理: 1) 教师弹琴,学生演唱。 2) 歌词分析:

师:现在我们来看歌词:前两句可看出:老百姓爱唱山歌,随口就唱,漫山遍野有唱就有对的,“歌海”嘛。后两句:山歌都是从老百姓心底流淌出来的,多得象春江水数不清。“滩险”实际是暗喻,比喻当时的恶霸势力,江水遇到礁石总会流淌过去,在这里指刘三姐与众乡亲一定能战胜恶霸势力,这两句应自豪地演唱。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8、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现在你们把自己当成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再来演唱一遍歌曲。 生:(随老师优美的钢琴伴奏演唱歌曲)。 9、设计演唱形式:

师:唱得非常好,但老师听了,感觉还不解渴,我们刚才的演唱形式是……。 生:齐唱。

师:我们能否变换一下演唱方法?小组讨论一下,设计成什么形式。 生:讨论并演唱:

1)男女生接力唱,最后一个“罗湾又多”齐唱。 2)领唱与齐唱。

3)创设情境,领唱在江面,齐唱在岸边。

师:(鼓掌)你们的演唱,仿佛把老师带到了山清水秀的广西桂林──刘三姐的故乡。

唱山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光盘、歌片、录音机、卡片(节奏火车、歌圩)、视唱卡片。

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许多民族音乐活动,(出示卡片)最著名的是传统的风俗歌会“歌圩”。大家齐读……。

生:(齐读)壮族风俗歌会“歌圩”。

师:“圩”是“集会”的意思;“歌圩”就是赛歌、唱歌的集会。你们想不想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

生:想。

师: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大家边听,边观看老师给大家搜集的图片──壮乡风情(大屏幕)。

生1: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文山壮族自治州等地。壮族地区有“歌海”之称,男女老幼都用唱山歌来表达情意。“歌圩”是壮族历史悠久的风俗歌会。

生2:“歌圩”活动,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选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生3: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在壮语中被称作“窝墩”“窝岩”,意为“出野外玩耍”。由于这种活动互相酬唱,彼此对歌,所以古代人称之为“墩圩”。

生4:据古代文献的记载,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经流行,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发展,并定期在固定地点举行。壮族歌圩有大有小,各地不一。不过,农历三月三最为隆重。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

生5: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生6: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彩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师: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介绍到这里,同学们可回去搜集相关资料,下课再交流。 五、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学唱了优美的歌曲…… 生:《唱山歌》。

师:还简单了解了壮族风俗歌会…… 生:“歌圩”。

师: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民歌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壮族民歌海洋中的几滴水,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民歌,学唱我们的民歌,让它代代相传下去!最后,我们以优美的歌声演唱《唱山歌》结束本课。

生:随教师钢琴伴奏有感情地演唱(领唱与齐唱)。

天山之春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青春舞曲》《咯什的春天》的乐曲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通过聆听音乐,模仿节奏,创编动作等教学活动,体验新疆音乐的歌舞性的特点。 2) 通过聆听音乐,辨别胡西塔尔,,手鼓等民族乐器的音乐。

3) 通过对《青春舞曲》的学习演唱,能试着用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明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新疆民族民间音乐的歌曲性特点,对民族音乐典型节奏的掌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组织教学 情景导入 :

(1)播放熟悉的新疆舞曲音乐欢迎同学们进入音乐课堂。 师:刚才我欣赏到的是什么民族的音乐?

师: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走进新疆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歌舞音乐。 师:你们对新疆有那些了解啊? (2)播放幻灯新疆风光。

(3)师:我们欣赏了新疆的风景、服装、特产、接下来我们要来聆听新疆的音乐?看看新疆的音乐有什么特点?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心聆听音乐,体验。

生:在我们中国的西部。服装有头饰。特产新疆葡萄干。 学生观看大屏幕。

学生聆听音乐,对新疆的音乐有初步的感知。 让学生直观感知,对新疆充满好奇之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ey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