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推荐下载

更新时间:2023-06-09 12:5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0年高考适应性考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毛坯/胚胎唠叨/捞取书笺/签发护照

B.芜杂/妩媚沏茶/堆砌抒发/毁家纾难

C.浣纱/绾结翠微/崔巍老衲/吐故纳新

D.感喟/溃疡豌豆/婉约古刹/铩羽而归

A ( A.pī/pēi láo/lāo jiān/qiān B.wú/wǔqī/qìshū

C.huàn/wǎn cuī nà

D.kuì wān/wǎn chà/shā)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遒劲的笔力,迭宕的气势,抒怀言志,针砭时蔽,形成南宋词坛的一大流派。

B.把舟楫系在江风水月里,落日熔金中,所有的喧嚣与烦恼都渐渐离你而去。在这样澄静寥廓的氛围里,自然而然也就生出了一种淡泊的心境。

C.时间就是一个魔术师。它可以使苦难变得甘甜,使荒唐变得正常。它还可以抚平伤痕,溶化仇恨,磨损心志,消蚀良知,甚至使真实消失无痕,使幻象艰如磐石。D.秋天里我们毕竟不能只是慨叹,金黄变为枯黄是一种凋落,也是一种新生,只为凋落唱惋歌,绝听不到新生的奏鸣曲。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一些为官者,好端架子,爱打官腔,对下属耳提面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有官味”。

“官味”为群众所鄙,却又让不少为官者乐于其道。

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B.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的房价,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分离谱的境地。采取得力措施迅速遏制其继续过快增长,已经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C.这些质量具佳的历代古画,长久以来只能深藏内府,一般人不得而见,如今公开呈现在大众眼前,可以说是一部见微知著的中国绘画史。

见微知著:见到一点苗头就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此处应为“具体而微”。

D.在高三最后的冲刺阶段,对偶尔的考试失败,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耿耿于怀,对已取得的一些成绩和进步,我们也不应骄傲自满、洋洋自得。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下很多人的关注点似乎都在物质层面的丰裕上,即使是对艺术的追求也是为了实

现功利的目的——很多家长让孩子学艺术就是为了高考加分。

B. 富士康“十连跳”事件警示我们:一个企业如果只是以获取利润为发展目标,而忽

视员工企业文化的需求,员工就会产生落寞、抑郁的情绪,容易走向极端。

语序不当,“如果”放在“一个企业”前;介词漏用,“忽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需求”。

1

2

C .近日来,湖南中南大学附属湘雅二医院芦笋片价格虚高事件被央视等媒体曝光后,

大众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

偷换主语,“事件”“引起大众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

D .一个正常的“菜篮子”市场,应当是保障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市场,也应当是摒除畸

形的价格和以操纵获取暴利的市场。

搭配不当,保障……的权利,打击以……获取暴利

5. 阅读下面的文字,请用三个简练的词语概括“草根文化”的主要特性。(不超过20个

字)(3分)。(答对三点即可)

社会学家、民俗学家艾君在《改革开放30周年解读》中对草根文化这样界定:“草根文

化,属于一种在一定时期内由一些特殊的群体、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潮流,

它实际是一种‘副文化、亚文化’现象。它具有平民文化的特质,属于一种没有特定规律和标准可循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动态的、可变的文化现象。它有区别于阳春白雪的雅文化、上流文化、宫廷文化以及传统文化。”他认为,健康向上的“草根文化”会形成对主流文化的重要补充,但愚昧落后的“草根文化”无可否认也会对传统意义上的主流文化带来辐射、腐蚀和冲击。

社会性、平民性、动态性(可变性)、两面性(非主流性)

□□□□□□□□□□□□□□□□□□□□

6.下面这封邀请函的正文中有多处用语不当,请指出其中三处并加以改正。(3分)尊敬的王洋老师:

钱塘师范大学“华韵彩彰·罄竹飘香”第七届读书节将于2010年4月17日—5月6日举行。①作为组委会主席,我荣幸地邀请您参加这次活动。

如您所知,②读书节活动旨在为广大师生及教职员工提供更为宽阔的平台交流思想,为师大学子汲取各方面艺术文化知识提供机会。③您作为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一定有一些对于时下最受学生关注的社会、学科问题新颖独到的见解。④4月18日下午14:30-16:30我们将在师大图书馆举办一场“现代文学里的古典意境”的学术探讨会。⑤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在本次活动中发表您的见解以抛砖引玉,与师生们进行探讨。

⑥随函惠赠活动日程安排表,⑦请您务必届时光临,我们热切期待您的到来。 组委会主席 刘立新 2010年4月2日序号: 修改: 序号: 修改: 序号: 修改:

序号:② 修改:去掉“教职员工”

序号:③ 修改:“爱戴”改“喜爱”或“欢迎” 序号:⑤ 修改:去掉“以抛砖引玉” 序号:⑥ 修改:“惠赠”改“附上”序号:⑦ 修改:去掉“务必”

7.阅读下面的新闻,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对全安装过

3

新华网报道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引用中国先哲孟子的话:“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他解释说,美中两国的任务就是要为后代共同探索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以防止彼此之间出现互不信任的情况。他说,双方都应注意随时维护这条道路,即便在双方发生分歧的时候,也不要让这条道路被荒草埋没。

[注]孟子的话出自《孟子·尽心下》,意思是:山上的小路,如果经常去走它,就会变成一条路,如果一段时间不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

奥巴马在讲话中特别引用到孟子的话,请你就此写一则新闻短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观点鲜明。(不少于60字)

答案提示:①奥巴马用友好的感情,表示了对中国人民及中国文化的尊重。②奥巴马用战略的眼光,看到中美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③奥巴马以积极的态度,希望中美双方坚持不懈,消除分歧,增进往来。(答出2点即可。如答案不在上述提示之内,言之成理也可。)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1题。(12分)

冰川退缩、海平面上升、飓风、洪水、土地干旱、森林火灾、物种灭绝、饥荒疾病……气候变化超越了国界,危及所有生灵。所有气候危机其实都源自人类扭曲的发展观——不问发展的目的、也不顾发展的资源底线;而扭曲的发展观源自扭曲的价值观——个人利益最大化、物质消费最大化的价值体系,而不计算自然、心灵以及健康的价值;扭曲的价值观又基于扭曲的世界观——把有形的物质世界看成生命的全部,于是把生命的绝大部分用来追逐物能和消耗物质,不知道除了物质能源,还有另外两种更为珍贵的能源——身体能源和精神能源。

中国传统文化的本体论,绝不止物质世界。古人把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的物质世界称为“地”,还有一个无形的世界被叫做“天”,连接这个无形和有形世界的则是“人”。人,一方面要“通神明之德”,与无形的世界相应;另一方面要“类万物之情”,与有形的世界、与所有的山川和生灵相通。这些古老的宇宙观在量子力学和天体物理学里得到最新的科学印证。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卡尔博士告诉我们,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世界以及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能源,其实只占整个世界的5%;还有25%的看不见的东西,被物理学家称为暗物质,就是我们说的能量,而这个能量里面相当重要的是生命的能量,中医的表达就是“气”,也就是所谓的体能;另外还有70%叫暗能量,暗能量就是我们古人说的“心”或者“心能”,也就是与道相应的宇宙能量。

挑战过度消耗物质能源的生活方式,不是让人们去牺牲,恰恰是要使人们找回现代社会最难得的奢侈品——健康和快乐。生活价值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并不意味着经济的衰退,而恰恰是产业转型和新生态经济的发动机。当人们在对物质无休止的追逐中找不到幸福的时候,当“创物产业”拉动内需乏力,人们开始追求高质量精神产品的时候,就有可能使各种形式的优秀艺术产业化,让中国悠久的文化资源成为创意产业的资粮;当人们真正关注健康,用对生命的崇拜代替了对资本的崇拜,当人们不甘忍受心灵硬化的苦闷,而追捧

通系,关高况,然,电力

4

各种形式的国学研习的时候,古老的养生智慧和国学教育便有可能拥有最具潜力的市场。

在当前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谈判中,有着五千年生存智慧的中国人,除了不得不跟着发达国家制定的规则博弈,还应针对这些规则和解决方案中过分技术化、物质化的倾向,为解决当今的危机提供新的整体思维的视角。

(节选自《“天地人合一”:以中国智慧应对气候变化》廖晓义)8.与气候危机的形成没有关系的一项是( )A .人类对物质财富无休止的追逐。

B .人类扭曲的发展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C .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时过分技术化、物质化的倾向。

D .人类长期以来不计资源成本的盲目发展。9.以下各项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 .“通神明之德”与“天”相应,“类万物之情”与“地”相通,就是所谓“天人合一”。B .卡尔博士告诉我们,25%看不见的暗物质,就是中医表达中的“气”,即所谓的体能。C .当古老养生智慧成为有潜力市场时,人类对生命的崇拜才有可能代替对资本的崇拜。D .改变了过度消耗物质能源的生活方式,人类才有可能找回应有的健康快乐的生活。10. 第2段中“得到最新的科学印证”的“宇宙观”指的是什么?(不超过24字)(3分)

□□□□□□□□□□□□□□□□□□□□

□□□□

11.请简要阐明在气候危机面前的“中国智慧”的内涵。(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换脑以后

(英国)罗斯马瑞·廷帕莱

手术极其成功。

大卫·卡逊瞧着镜子里体格健美的男子:“大夫,我要看我本人。”

华莱大夫平静地说:“一场交通事故使你体无完肤,面目全非,但你的脑子却完好无损。正好医院存放着一个体态健美的男人的躯体,他死于大脑损伤,于是就移植了你的脑子。卡逊先生,这完完全全是你本人,只是身体不一样。”

大卫注视着“他”的身体,那手指修长,不像他自己原来粗短的小手。他用这双不熟悉的手抚摸着自己不熟悉的面孔。这是多么异乎寻常的体验啊!不错,新鼻子是笔直的,而旧鼻子的鼻梁中间有一个鼓包;眉毛比原先的浓了;现在的下巴是直挺挺的,而他自己的下巴却是往后缩的;嘴唇饱满了;牙齿是齐的,他原先装的是一副假牙……

线不生产工高中资

5

“你现在成了标准的美男子,你得好好珍惜才是啊!”华莱大夫补充说道。   “我妻子知道这一切吗?她对我的死作何想法?”

“我不知道,她表现得很平静。当然了,她有她自己的工作。”   “可不是,赛拉有她自己的工作。”大卫苦恼地说。

他那自以为当了寡妇的妻子是个演员,她总是事业在先,个人生活在后。而他爱赛拉远胜过赛拉爱他。

他长得不漂亮,他娶赛拉时正值她时运不佳,因而她被他的体贴和爱怜感动了。婚后不久,赛拉时来运转,青云直上,他在赛拉的生活中也就处于次要地位了。   大卫出院了。他想作为一个陌生人重新与他妻子认识并且赢得她的爱情。   当他在拍摄现场重见赛拉时,缕缕旧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他两眼牢牢地盯着她,使她不免也用带着疑问的眼神注视着他。等拍摄完毕,他拿出以前从未有过的胆量迎上前去,说:“我十分敬仰你的表演,卡逊太太。你愿意和我一起吃饭吗?”

周围的人都哈哈大笑,满以为他会遭到拒绝。   可赛拉却优雅地说:“当然可以。”

吃饭时,赛拉取笑他:“你总是这么大胆地跟女人搭话的吗?”   “我一生中从来没有过。”   “真是这样吗?”

“真的是这样的,赛拉。”他把她的名字不免叫得亲切得过分了,“我叫理查,理查·新勇。”   “从你对待我的样子来看,你似乎认识我。”   “我看过你拍的所有电影。”

“还有别的原因。我也觉得我们似曾相识,可是我又从来没见过你。这一阵我一般不接受邀请。自我丈夫死后,我一直独来独往。”   “我也听说了你丈夫的事,我很难过。”

“他生前我没有好好待他,后悔莫及啊!真像是一场梦。”   之后,他向他的妻子求婚。再以后,他俩结婚了。   就在结婚当天,祸从天降。

正当夫妇俩从婚礼大厅出来时,一个女人冲出大卫,喊道:“裘罗德……裘罗德……”   大卫倒退一步,说:“我不认识你,我不叫裘罗德。”

“他们告诉我你已经死了!他们干嘛骗我?裘罗德,你是我的丈夫啊!”   “不,不,你认错人啦,”他说,“我是理查·新勇。”

“你不是。你是裘罗德·透纳。你确确实实是我丈夫……你左胳膊内侧有个胎记——一个红星一样的小疤。你有的。是吗?”

赛拉用害怕和迷惑不解的目光瞅着他:“理查,她是谁?你身上确实有这样的疤痕!”   大卫让赛拉在旅馆里等他,然后平静地对透纳太太说:“我们离开这里好好谈谈吧。”   大卫仍旧没有直接解释他究竟是谁,而是告诉了透纳太太关于自己发生交通事故后在医院做脑移植手术的事。这虽然很残酷,但他不得不告诉她这些。最后,华莱大夫又作了证明。

听完这些,透纳太太泣不成声,她猛地展开双臂扑向大卫:“我才不信呢!裘罗德……我

备调

6

亲爱的……”

她直盯着他的眼睛。继而又突然面带惧色地缩回身子,喃喃自语:“不,那眼睛后面是一个陌生人,一个活在我丈夫身体里的陌生人。”说完,她哭泣着跑出了房间。

大卫回到他与赛拉约定度蜜月的旅馆,心里忐忑不安:我一直在骗人,我该对赛拉说实话吗?她会因害怕而不敢见我吗?

赛拉没有走,安详地在房间里等着他。

大卫深深地吸了口气之后,鼓足勇气说:“赛拉,我想要向你坦白一件事——关于我身份的问题。”

赛拉直盯着他的眼睛,脸上柔情四溢,表情非常丰富,仿佛瞬息间就可以漾出一个微笑。

“瞧你的眼睛,”她柔声细语地说,“一点不错,□□□□□□□□□□□ ”她调皮得像个小孩。

“你要向我坦白一件什么事呀——大卫·卡逊,关于你的身份?”

(本文有删节)

12.小说为什么要详写大卫手术后身体的变化?(3分)

13.大卫为什么想“作为一个陌生人重新与他妻子认识并且赢得她的爱情”?(4分)

14.联系全文,在空格内写一两句话,要求连贯、生动,能揭示主旨。(不超过30字)

(3分)人的心灵不会随着他的外形而改变

□□□□□□□□□□□□□□□□□□□□□□□□□□□□□□

人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本人就在眼睛后面往窗户外面瞧呢。

15.作者安排了在婚礼后一个女人出来认夫的情节,其作用是什么?(4分) 16.请就本文的写法特点,选一点进行分析。(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张中丞传后叙

韩 愈

管路敷过管线包含决高中术。不同中调试部高试卷调高中资根据生卷试验套启动资料中高中料试卷保护高拒绝动卷突然护装装置

18.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必以其言为信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以为/因为

B.人相食且尽犹且从师而问焉将/尚且

C.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不知东方之既白取消句子独立性

D.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以其无礼于晋在/对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巡、许远在内外无援的情况下,坚守孤城,虽最终被俘被杀,但他们的精神是可贵的。“守一城,捍天下”充分肯定了他们的功绩。

B.韩愈认为许远所镇守的那部分城池先被攻破是情有可原的,因为许远的材智本来就在张巡之下,况且当时处在“国亡主灭”的危急时刻。

文中没有说“许远的材智本来就在张巡之下”,只是提到“两家子弟材智下”C.本文叙议结合,不管是叙述,还是议论,都服务于赞美英雄、斥责小人的鲜明主题。

D.本文是一篇现实针对性非常强的文章,也是韩愈颇有名的传记文,体现了韩愈为人耿直、疾恶如仇的性格特点。

7

8

20.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张家子弟)认为张巡战死而许远受虏不死,怀疑许远害怕死而向敌人说了屈服的话。

(2)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

小人喜欢非议,不乐意成全别人的好事竟然到了这个地步啊!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2-23题。(6分)瀑布联句(唐)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22.本诗第一句采用 (修辞)手法,暗含着 的人生哲理。(2分)

拟人 艰难能锤炼伟大人格

23.请结合全诗,分析三、四两句表达的情感。(4分)

“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表现出一往无前的信心和决心。借小小溪涧不能满足山泉,因此它不断开辟前程,终化为崖前瀑布,东归大海。使人想到弃燕雀小志、慕鸿鹄以高翔的豪情壮志。本诗托物言志,寄寓了不甘落寞、思有作为的情怀。

(三)阅读《论语》中的三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3.14)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7.5)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7.1)24.(1)孔子主张“述而不作”,与其 的政治态度是相应的。(1分)(2)你如何评价孔子对古代文化采取的“述而不作”的态度?(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在管护缆敷设进行调工作下试验报来确且尽可切除从

9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 ,破灭之道也。(苏洵《六国论》)(3)子曰:“野哉,由也! , 。名不正,则言不顺;……”

(《论语》)

(4)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北海虽赊, ;东隅已逝, 。(王勃《滕王阁序》)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棵小树看到一个农夫带着斧头走到它的身旁,便对他说:“亲爱的农夫,请你把我周围的树木全部砍光,我在这里无法自由自在地生长。我既见不到阳光,根也找不到延伸的地方,四周甚至吹不进一点儿风,这些树木好像在我头上织成了拱形罗网!要不是它们妨碍我生长,一年之后我就可以成为这一带最醒目的大树,我的浓阴将覆盖住整个山谷。可现在呢?我却长得像细细的树枝一样。”于是农夫就挥动斧头来为小树帮忙,在小树周围清理出很大的一片地方。但是好景不长!小树受到太阳的烘烤,还受到大雨和冰雹的袭击。最后,小树被狂风摧折在地。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观点,展开联想。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适应性考参考答案

1.A(A.pī/pēi láo/lāo jiān/qiān B.wú/wǔ qī/qì shū

C.huàn/wǎn cuī nà

D.kuì wān/wǎn chà/shā)2.B (A.迭—跌,蔽—弊;C.消—销 ,艰—坚;D.惋—挽)

3.D (A.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B.当务之急: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和“目前”重复。C.见微知著:见到一点苗头就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此处应为“具体而微”。D.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4.A (B.语序不当,“如果”放在“一个企业”前;介词漏用,“忽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需求”。C.偷换主语,“事件”“引起大众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D.搭配不当,保障……的权利,打击以……获取暴利)5.(3分)社会性、平民性、动态性(可变性)、两面性(非主流性)。(答对三点即可)6.(改对三处得3分)

统接线

序号:②修改:去掉“教职员工”

序号:③修改:“爱戴”改“喜爱”或“欢迎”

序号:⑤修改:去掉“以抛砖引玉”

序号:⑥修改:“惠赠”改“附上”

序号:⑦修改:去掉“务必”

7.(6分)答案提示:①奥巴马用友好的感情,表示了对中国人民及中国文化的尊重。②奥巴马用战略的眼光,看到中美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③奥巴马以积极的态度,希望中美双方坚持不懈,消除分歧,增进往来。(答出2点即可。如答案不在上述提示之内,言之成理也可。)

8.C。这是危机后的不恰当做法,和形成危机无关。(A.这正是扭曲价值观的表现;B.是对第一段内容的概括;D.这是扭曲发展观的表现。)

9.D。参看第3段首句,只是变换了说法而已。(A.说这就是“天人合一”是想当然;B.前半句是卡尔说的,后半句是作者的理解; C.因果颠倒)

10.除了有形物质世界外,还有无形世界的存在。(3分)

11.减少物质能源的过度消费,重视身体健康和精神快乐。(或:放弃对物质能源的过度追逐,重视身体能源和精神能源)(3分)

12.①说明手术后的大卫外形比原先漂亮许多。②大卫对自己的新形象感到很新奇。③为下文大卫敢于向妻子表达爱意做铺垫。④也为大卫妻子婚前没认出他做铺垫。(1点2分,2点3分)(3分)

13.①因为大卫还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并想借此提高自己在赛拉的生活中的地位。②大卫担心妻子害怕自己手术后的巨大变化,怕她知道真相会伤害了她,被她拒绝。(4分)14.人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本人就在眼睛后面往窗户外面瞧呢。(要凸显“眼睛”一词)(3分)

15.①使故事起波折,增加文章的可读性。②推动情节发展,促使大卫向妻子表明自己的真实身份。③暗示大卫的妻子也是从大卫的眼神中猜测到其真实身份的。④揭示文章主题,人的心灵不会随着他的外形而改变。(1点2分,2点3分,3点4分)(4分)16.虚构情节;通过对话展开情节;人物形象丰满;文章结尾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写出一种写作特点2分,结合内容分析4分。要求言之成理,分析透彻,有欠缺酌扣)(6分)

范例: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是虚构了换脑这一情节。作者用想象的手法,让原本不漂亮的大卫在一场交通事故后通过换脑成为一位体格健美的男子。这使文章主题(人的心灵不会随着他的外形而改变)的表现更有力度。

17.A(恨:遗憾)

18.C(A.以为/因为。B.将/尚且。C.取消句子独立性。D.在/对)

19.B(文中没有说“许远的材智本来就在张巡之下”,只是提到“两家子弟材智下”,即许、张两家子弟才能智慧低下。)

20.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21.(1)(张家子弟)认为张巡战死而许远受虏不死,怀疑许远害怕死而向敌人说了屈服

10

的话。

(2)小人喜欢非议,不乐意成全别人的好事竟然到了这个地步啊!

22.拟人艰难能锤炼伟大人格

23.“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表现出一往无前的信心和决心。借小小溪涧不能满足山泉,因此它不断开辟前程,终化为崖前瀑布,东归大海。使人想到弃燕雀小志、慕鸿鹄以高翔的豪情壮志。本诗托物言志,寄寓了不甘落寞、思有作为的情怀。

24.(1)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礼乐制度

(2)可从以下三方面分析:①这种态度是文化保守主义,不符合现代社会要求。在述与作的关系上,作是第一位的。只有在各领域内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社会进步。②作离不开述。述是作的基础,创新的前提是对前人成果的学习和吸收,离开这一点,作就成为不切实际的想入非非,不可能获得成功。③述也是一种作。述是根据时代要求和后来的认识对原有文化进行新的整理,在对资料的选择处理中渗透着整理者的观点和倾向。因此,述不是对前人成果奉若神明和原封不动的全盘吸纳。

25.(1)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2)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

(3)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4)人道寄奴曾住气吞万里如虎

(5)扶摇可接桑榆非晚

26.解题:个人的自由是有限度的;有时看起来会妨碍自己发展的东西,其实对自己的成长是有好处的;我们要培养合作互利精神;不要将自己的利益建立在毁坏他人的基础上,否则结果是悲惨的。

【参考译文】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我和吴郡人张籍翻阅家中旧书,发现李翰撰写的《张巡传》。李翰凭借文章使自己出名,这篇传记写得很详细周密。但可惜还有不足之处,没有替许远立传,又没有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头尾。

许远虽然才能似乎比不上张巡,但他打开城门,接纳张巡共守睢阳,地位本来在张巡之上,却把权柄交给他,受他指挥,没有什么猜疑和妒忌,最后和张巡一起守城,一起死难,建立了功名,由于城池沦陷而被俘虏,和张巡的死相比先后不同时罢了。许、张两家子弟才能智慧低下,不能彻底理解许远、张巡的志气。张家子弟认为张巡战死而许远受虏不死,怀疑许远害怕死而向敌人说了屈服的话。许远假如怕死的话,为何要苦苦地死守小小的睢阳城,把自己的奴僮杀了给土兵们吃,来同敌军抗战而不投降呢?当他们被围困的时候,城外连极其弱小的援兵都没有,他们所要效忠的只是国家和君主罢了,而叛军则告诉许远唐朝已经灭亡,君主已经死了。许远看见救兵不来,而叛军却越来越多,一定以为敌人的话是真的。等不到外来的救兵尚且死守城池,人吃人也快吃完了,即使是傻瓜也会算得出死亡的期限!由此看来,许远的不怕死也就很明白了。哪有城池失陷了,部下都死光了,他自己却独自含羞忍辱,苟且偷生的呢?即使是最愚蠢的人也不肯这么做。唉!难道说许远这样贤明的人会做这样的事吗?谈论的人又说许远和张巡分别守城,城池失陷是从许远所分担的一面开始的,拿这个来辱骂许远。这又和儿童的见识没有差别。人要死,他的内部器官一定有先得那个病的部位;拉断绳子,它断开的地方一定是绳子的某一段。观察人死、绳断的

11

人见到情况是这样,据此就责怪某一内脏和绳子的某一段,也未免太不懂道理了。小人喜欢非议,不乐意成全别人的好事竟然到了这个地步啊!像张巡、许远对国家作出的贡献是如此卓越,还不免遭受指摘,别的事情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当张、许二公初守睢阳的时候,怎能料到人家终于不来救援,因而放弃睢阳,事先退走呢?如果这座城不能够守住,即使退避到别的地方去又有什么用处呢?等到确无救兵,处于困难的境地时,率领着他们那些因受伤而残废、因挨饿而瘦弱的余部,即便想撤离睢阳也肯定不可能了。张、许二公这样贤明,他们已经考虑得很周到了。坚守一座城池,来保卫朝廷,凭借千百名接近死亡的士兵,抵挡上百万日益增多的敌军,掩蔽江淮流域,从而阻遏叛军的兵势。唐王朝没有被灭亡,是谁的功劳呢?在当时,丢弃城池而考虑活路的不是少数几个人,掌握强兵、坐视不救的人到处都是。他们不去追究非议这些人,反而责怪张、许不该死守,也就可见他们把自己比同叛逆,制造邪说帮助叛敌攻击张、许二公。

我曾在汴州、徐州二幕府任推官,多次经过两州之间的睢阳城,亲自到那称为“双庙”的地方致祭过,那里的老人常常谈到张巡、许远当时的事情。

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ev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