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全套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06 01:5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 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课 型:新授 课 型:新授 教 具:多媒体

课程标准: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教学目标:

掌握人类是怎么产生的,并初步对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日常生产、生活当中的基本情况。

通过看图片“照镜子”的形式比较北京人与古猿人、现代人头部的区别,达到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空间

利用观察和探究“山顶洞人与北京人之间的对比看有哪些进步的”,培养每一位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思考和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下面是有关人类起源的中外神话传说故事

(学生听完故事后,教师总结:上面我们看到的都只是神话传说,它们都是反映了人类对自身是如 何出现的一种困惑。那人类又是从哪里获得的科学解释呢?

达尔文赫胥黎恩格斯

故事1:1859年,伟大的科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了著名的生物进化论,书中指出 人类是由进化产生的产物。

故事2:赫胥黎从生物物种的方面,首次提出了人猿同祖论的结论。

故事3,: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说明了劳动创造人本身,从而回答了 人是由不断的演变 进化转变而来的。

设计思路:(利用学生对历史的感知,通过故事和图片,锻炼了学生的眼界,采用中外的神话和 科学的不同角度,逐步形成了学生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二) 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在世界各地都陆地上到处都存在着人类的足迹,那么生活在我国境内的最早的 人类生活在哪里?

一、最早人类——元谋人

教师:那么请同学阅读课本第2页第一段,了解元谋人。 思考:元谋人为什么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远古居民?

教师:补充讲解在云南元谋发现的牙齿化石,和我们现代人的牙齿有明显的区别,并经过鉴 定确定它的存在时间是距今约170万年。这便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探讨:人和动物之间的区别在与哪里,“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一看法吗? 设计思路:(积极的讨论可以使得学生充分的自主的学习思考,并对这一问题产生比较清楚 的认识)

总结:人类就是在这漫长的岁月当中进行劳动,并经过演变、进化、发展成为现代人的。 教师过度:在元谋人未被发现以前,北京人的头盖骨已经于1929年被挖掘出土。随着更多 关于北京人的遗址被人类所发现,许多历史爱好者纷纷开始去探寻这一历史发现研究“北京 人”。

二、闻名世界——北京人

教师:请阅读课本第3页第一段,概况总结北京人这一概念。同学们看完课本以后,大家看 下课本中的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 头部有什么区别。

创设情境:同位之间可以相互看看对方在看一下你和图片有什么不同?

设计思路:(增设此小环节,同样是为了更好的让每位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积极性。 尤其是自己去观察自己,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学习的难点与自己的实际相结合。) 教师过度:展示《韩非子》对远古时期生活环境的描述文字。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通过这段韩非子关于居住说明当时的北京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是如何呢! 思考:在这样的环境中,北京人怎样生存下去呢?(阅读课本第4页的三幅图画) 教师总结:由于环境的恶劣,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只有许多人在一起,共

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过着群居生活才能维持生计。这种生活方式是由生产水平极 端低下,生产工具及其简陋而决定的。这种纯粹为了生活生计而结成的人类的群体,便构成 了原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称这种状态下的社会叫做“原始社会”。

教师过度:与此同时,大约3万年附近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方又生活了一群远古人。

三、时代变革——山顶洞人

情境设计:下面是一份关于山顶洞人一天的生活,如果你是一个山顶洞人你会如何安排自己 的一天生活呢?

问题1,图中的山顶洞人有哪些体貌特征。 问题2,他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都会做哪些。 问题3,一般山顶洞人都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教师总结:从图中可以看出,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和捕鱼为生。人们进 行狩猎活动,特别是捕获大而凶猛的动物。必须具有机智、勇敢和较强的组织性。 (三) 课堂小结,提炼精华: 人类 元谋人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生产生活 社会组织

北京人 山顶洞人 (四) 板书设计

元谋人 使用天然火、打制石器 北京人 使用天然火、打制石器

山顶洞人 人工取火、打制石器为主,应经掌握了磨制技术 (五) 测验题目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里发现了大批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火中烧过的石块。 ·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存,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

材料二 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了鱼骨和海壳,还发现了一枚火柴棍那样粗细的骨针: ·他们是按血缘关系结合成氏族,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 富贵贵贱之分。 请完成:

(1) 依据材料一,概况北京人的生产 生活状况。 (2) 依据材料二,概况山顶洞人的生产 生活状况。 测验题目二:完成《助学》中相关题目 (六) 教学反思

1.采用中外的神话和科学的导入,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积极主 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创设情境。

2.对于山顶洞人内容的学习,主要通过观察“山顶洞人的生活”的图片来培养学生观察 比较的能力。 3.充分的运用历史图片和文字资料与多媒体课件进行相互结合,使整个教学的内容得到拓展。 注重对学生进行论从史出意识的培养。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课型:新授

教学模式:三环节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

掌握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通过“火的使用”、“原始人的生活”等问题,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中国是人类远古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就出现在地球上,并成为万物的主宰,关于人类是怎样

产生的,古今中外有着许多神话传说,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一讲你所知道的故事呢? 生:女娲造人、亚当夏娃等故事 展示:女娲造人的图片

师:这位同学讲的太好了,大家掌声鼓励一下。(学生鼓掌)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人类对自身来源的困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展示:古猿图片

师:在漫长的岁月过程中,古猿通过劳动,逐步演变、进化成人。那么,在远古时期,我国境内有哪些远古居民呢?学完今天这一课,大家就会了解啦。 板书:课题

(二) 教师引导,自学探究: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小节,找出我国最早的远古居民,以及他们的相关信息。 生:(阅读课本后答)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师:同学们都很会读书,找的非常的准确。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我们的科学家们是通过什么判断出他们的生活时期的呢? 展示:元谋人牙齿化石图片

生:化石(如果学生不知道,师可以直接为学生拓展) 展示:【社会广角】化石是埋藏在地层里的古代生物的遗物。在化石中含有一定量的14C,随着时间的流逝,14C的量也以一定的比例减少,所以通过测出化石中14C减少的程度,就可以推算出化石的年代。(如果学生知道相关知识可直接由学生讲述)

师:在原始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劳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会制造工具,会劳动,是人类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漫长的岁月时光中,原始人类在不断的劳动,也在不断的进化,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另一远古居民——北京人。 展示:播放视频资料剪辑《发现北京人》

师:同学们可以从视频中获取北京人的哪些信息呢?(可先在小组里互相交流,合作归纳) 生:北京周口店,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群居生活,用火

师:同学们观察的十分仔细,并且能够彼此间合作互助,非常好,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

展示:北京人头骨、北京人复原像、教师的个人照片

师:学习要有张有弛,下面我们来做个活动。对比一下,北京人和老师的图像,或是和身边的同学做比较,看一看远古居民和现代人在相貌上都有哪些区别? 生:(小组合作探究)眉骨突出、颧骨突出、嘴巴突出、下巴不明显等。

师: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和更久远的元谋人相比较他们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北京人过着群居的生活,并且他们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 展示:【集思广益】猜一猜,远古居民有可能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到火的? 生:(小组讨论)雷电森林起火、草木自燃、偶然磨蹭起火、露天煤炭自燃(这一情况学生很

少知道,可结合本地煤炭资源拓展)。

师:大家的想象力都非常丰富,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张开合理想象的翅膀,才能够在知识

的海洋中翱翔。(结合实况点评学生)

师:远古居民在没有火之前是如何生活的?有了火之后会给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生:(如需要可讨论)没有火之前茹毛饮血,非常艰苦;有了火之后,可以吃熟食、照明、防

寒、驱兽等。

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师:远古居民在不断的演变、进化,我们今天所掌握的远古居民的信息,除了通过化石研究,

还和考古工作者们辛勤的科研考察密不可分。比如北京人的发现。

展示: 【历史典故】 192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工作开始了。经过两年的艰苦发掘,在1929年的一个冬日,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个小洞,洞口的裂隙窄得只容一人出入。为了探明虚实,裴文中来到洞里,仔细一看,高兴极了,原来在这里意外地发现了许多动物化石。他顾不得寒冷,决定把挖掘工作继续下去。到12月2日下午四点,已经日落西山,洞外天色渐渐暗下来,呼啸的寒风在山野吹着,洞里觉得更冷了,但人们依旧在昏黄的蜡烛光下聚精会神地工作。突然,裴文中高兴地喊叫起来:“是猿人!”大家围拢过来,果真发现一个猿人的头盖骨,一半已露出地面,另一半还埋在硬土里。人们兴奋极了,目不转睛地盯着。这时天色越来越黑了,但大家的心情已经急不可耐。裴文中毅然决定,继续挖下去,一直到把这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完全出土为止。(发现北京人的小故事如果有学生知道可直接由学生讲述) 师:正是由于考古工作者的努力,才使更多的远古居民为我们所了解,比如山顶洞人。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结合投影展示的山顶洞人的相关图片信息,看一看,和北京人相比

较,山顶洞人的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 展示:山顶洞人复原头像、骨针、装饰品 生:(可从形态方面、工具方面、生活方面归纳) 师:正如恩格斯所说“劳动创造了人”,从简单的打制石器到复杂的磨制石器,通过劳动,原

始人类不断进化,社会在不断的进步。

师:我们今天一天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远古时期的原始居民们,他们一天的生活会是怎

样呢?展开你想象的翅膀,穿越历史时空,再现原始人的生活吧。 展示:【历史再现】原始人采集图、原始人捕猎图、原始人生活图 生:(根据展示图提示,选取某一角度,可用多种形式再现场景) 师:(根据学生的再现实况,师生共评) (三) 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师:我们这节课介绍了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了解了远古居民的生活信息,除了元谋

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之外,我国还有许多远古居民。 展示:《中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

师: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为此感到自豪,

也更应该珍惜和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遗产。

板书设计: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远古居民 时间 地点 特征 元谋人 距今约一百七十云南省元谋县 我国已知最早人类 万年 会制造工具和使用火 北京人 距今约七十万年北京周口店 至二十万年 距今约三万年 山顶洞人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使用天然火、群居生活 周口店龙骨山 磨光钻孔技术、人工 取火、爱美、氏族 测试题目:

1.请先在各图标号下面的括号内填上图名,然后填出目前已知的我国境内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古人类是( )

A( ) B( ) C( ) D( )

2.韩非子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

A.学会制造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 D.过着群居生活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七年级的第一课,也是学生接触历史这门学科的第一课,有其独特的特殊性,在这节课中,除了课堂固有的学习目标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的兴趣,做好“第一印象”,同时还要给学生传授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所以,在课堂中,采取多种方式,如故事、图片、视频、表演,用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来消除学生对历史的隔膜感,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离生活并不遥远,历史与生活密不可分;在知识的学习上,除了基础史实的落实,还围绕着主题加以细化、拓展,如对人的起源交代清楚,对年代的划分是如何判断的,同时多提供素材,使学生合理想象而不是空想。 课 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课 型:新授课 教学模式:四环节合作探究

教 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原 始 时 地点与流域 居住 原始农业 原始 原始 音乐绘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我建构初步掌握用表格进行归纳与分析的学习方法,同时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知道了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是通过采集或狩猎获取食物,我们都是农村的学生,我们现在吃的食物是怎么来的呢?(学生回答:从地里种出来的等等)对,这是就是农业,那我们祖先从什么时侯开始从事以种植农作物为起点的农业生产的呢?今天我们就体验一下我们祖先的农耕生活。我们的课本在众多的先民的遗址中选出了三个供同学体验,哪三个呢?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看谁先找到?(学生回答: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大汶口居民)对,我们重点学习前两个。 (二)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建构

让学生阅读教材后完成,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填写下面表格,再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最终完成所填内容(课前印制,学生每人一份)

居 民 间 房屋 工 具 作 物 养殖业 手工业 挖井 黑陶器 玉器(PPT展示) 河姆渡居民 浙江余姚市 开始使用世界上干栏式距今河姆渡村 磨制石器 最早种房屋七千(长江流域) 骨制耒耜植水(PPT年前 PPT展示分布(PPT展(PPT展展示) 图 示) 示)稻 有 骨哨(PPT展示) 半坡 居民 距今五六千年前 陕西西安市 半坡村 (黄河流域) PPT展示分布图 普遍使用半地穴 磨制石器 式房屋木制耒耜 (PPT石刀(PPT展示) 展示) 世界上最早种植粟 彩陶器 养殖纺线织猪、 狗 布(PPT展示) 彩陶上的美丽图案及符号,其中符号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PPT展示)

教师需讲解:

1、磨制石器比打制石器先进,因此前者为新石器,后者为旧石器,上节课所学习的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就是用的旧石器。

2、在讲述的同时PPT展示相关图片 (三)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1、通过对表格中的内容分析你认为哪一居民的文明程度更高?其根源是什么? 教师引导:从工具的使用、原始手工业、音乐绘画等方面分析

学生探究结论:半坡居民的文明程度更高;其根源在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即磨制石器的普遍使用。(需教师讲解)

教师总结提升:磨制石器的普遍使用提高了农作物的收成,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使人们可有多余的粮食发展养殖业,有相对空余的时间去进行手工业业生产,所以生产力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2、从表格中还可以看出来,两者居民所住的房屋不同,主要农作物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er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