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机构信息化之路的发展前景

更新时间:2023-08-11 20:40:01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资料,供参考

1 农村金融机构信息化之路的发展前景(1)

2008年2月20日 16点7分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郑申

关键词: 农村金融机构

[下一页]

第 [1] [2] [3] [4] 页

【本文摘要】 目前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国内银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经过持续多年的建设,已具相当规模和水平,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信息化水平由于历史原因并不很高,加快信息化建设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通胀压力增大 澳大利亚央行或再加息

央行发布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

监管层严控信贷增幅 一季度后两个月控制贷款增速压力较大

[URL=/News/2008220/ruraleconomics/873514637900.html][color=Blue]农村

随着2007年8月10日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的挂牌成立,这是全国最后一家挂牌开业的省级联社,它的诞生,标志着农村信用社新的管理体制框架已经全面建立,表明经过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不断努力,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目前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国内银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经过持续多年的建设,已具相当规模和水平,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信息化水平由于历史原因并不很高,加快信息化建设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目前,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完成了现阶段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任务,确立了新的管理体制框架,初步建立了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符合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的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组织机构,在风险控制、业务发展、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目前,各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潜力开始有效发挥,各项业务快速发展,资产质量不断提高,经营状况开始发生本质变化,抗御风险能力

资料,供参考

有了显著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正不断增强。

2 农村金融机构信息化之路的发展前景(2)

2008年2月20日 16点7分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郑申

关键词: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4] 页

农村信用社改革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特别是各项业务能够较快的发展,这与各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是分不开的。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较早进行的信息化建设开始于1980年代后期,较晚的也开始于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钩以后,基本上都经历了单机和区域计算机联网处理两个阶段。2000年以后,省级联社等行业管理机构开始组建,在联社成立之初,就对信息化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并将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建设做为重点。

截至2007年12月底,广东、湖北、湖南、重庆、山西、山东、河北(沧州市)、青海、江苏、吉林、浙江、天津、陕西、江西、四川、北京等16省、市、直辖市的3920家农信银机构及所属营业网点,已先后办理签发银行汇票业务,全国各地农信银机构均可代理收款和解付银行汇票;广东、深圳、湖南、湖北、吉林、重庆、山东、云南(部分)、陕西(西安市)、广西(部分)等地的农信银机构网点,已开通受理个人账户通存通兑业务。

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息化建设较前几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其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信息化建设步伐并未停止,而且还逐渐加快。工、农、中、建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已实现数据集中,重新梳理规范了业务流程,适应了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要求,极大提高了金融服务水平。

分析各商业银行信息化水平有了质的改变,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银行的信息技术应用已从操作层面转入经营管理层面,成为经营管理决策的重要工具。第二,信息技术应用从提高银行内部运营效率、主要解决前后台业务处理问题,转向面对外部市场竞争,

资料,供参考

重点解决改进金融服务面临的各项应用问题,引领各项业务全面发展。第三,银行的信息技术应用从满足账务核算要求,转向致力于综合信息处理和数据加工。第四,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落实到对客户需求的全面支持,增加了客户自我服务功能,支持银行与客户、客户与客户之间的相互交流。第五,银行信息技术平台获得几乎没有限制的延伸,第三方、第四方服务供应商及客户都可以应用银行的信息技术平台获得各种所需要的信息和相关服务。

3 农村金融机构信息化之路的发展前景(3)

2008年2月20日 16点7分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郑申

关键词: 农村金融机构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4] 页

农村合作金融系统目前的信息化水平与各商业银行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有关专家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受管理体制的制约,全国农村合作金融系统没有整体的信息化建设规划。二是各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系统建设起步晚,自1996年开始,农村信用社一直处于改革进程当中,人员、机构等不确定,导致系统建设一再推迟。三是专业技术人才奇缺,且科技投入相对不足,缺乏相应的技术积累。四是由于分散法人治理,各自独立经营、自我发展,各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和重复投资。上述因素,对农村合作金融系统信息化建设造成一定不利影响,因此专家认为,这需要集中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各级管理者和广大技术人员的智慧,共同商讨今后的信息化建设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农村合作金融系统信息技术工作水平,实现科技引领业务发展的目标,提升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整体市场竞争力,有效服务“三农”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全力以赴加强基础建设

深知信息化重要性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开始建设属于自己的全国性系统。

资料,供参考

4 农村金融机构信息化之路的发展前景(4)

2008年2月20日 16点7分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郑申

关键词: 农村金融机构

[上一页]

第 [1] [2] [3] [4] 页

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的前身是1997年组建运行的全国农村信用社特约电子汇兑系统,开始时采用收发传真的形式,通过特约汇兑中心,实现异地农村信用社间支付信息传递和汇划资金清算,1999年建成计算机特约电子汇兑业务处理系统,可以实现异地汇款在24小时内到账。2006年5月29日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正式开业后,6月份即开始组织建设农信银实时支付清算系统,并于当年10月16日上线运行,同时开通了实时电子汇兑业务。2007年,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共成功处理各类支付结算业务302.85万笔、清算资金720亿元,日均处理各类支付结算业务1.21万笔。其中电子汇兑往来业务51.2387万笔、清算资金204.2亿元,签发银行汇票业务10.4822万笔、出票金额196.4亿元,解付银行汇票业务9.0231万笔、清算资金141.7亿元。

为加快农信银实时支付清算系统推广进程,减轻各机构社(行)内系统改造工作压力,农信银中心在充分征求各机构意见和与多家IT公司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组织开发“成员端平台”(即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成员单位综合前置系统),为各股东单位接入农信银实时支付清算系统提供统一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下一步业务创新和逐步统一农村金融合作机构业务和技术规范,奠定有利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e1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