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医院:以“病”为中心 重组门急诊环境和流程

更新时间:2023-12-18 14:2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案例 | 华西医院:以“病”为中心 重组门急诊环境和流程

摘要华西医院门急诊近年打出一套以“病”为中心,重组门急诊诊疗环境、流程的组合拳,有效地解决了门急诊空间不足的问题。

传统门急诊的就医流程和环境设置,是以医院的组织架构为中心,病人按照医院设置为动线进行门急诊就诊。这种模式对于病人增量不快、总量不多的医院,不会产生多大问题;可当门急诊病人大大超过建筑空间的设计承载量后,各种让病人感受不舒服乃至影响医院发展的问题均会暴露出来。

华西医院近10年门急诊量持续增长,而门急诊空间增长速度不能与之匹配,就属于门急诊空间大大不足的情况。 为解决这个问题,华西医院门急诊近年打出一套以“病”为中心,重组门急诊诊疗环境、流程的组合拳有效地解决了有关问题。 投入情况

医院在原有硬件设施基础上,投入近2千万人民币,对门急诊局部空间进行改造,调整部分诊间及医技检查室布局,改进信息系统架构,协调专科专病医生门诊排程,增加门急诊相关辅助人员配置,逐步落实以专“病”诊治为中心的新诊疗模式和空间布局。 操作过程

1.以系统疾病为中心改变门诊诊室布局:打破以治疗手段为划分标准的内、外科空间布局模式,把系统疾病相关专科诊室组合在一起。比如,把肾脏内科和泌尿外、心脏内科和心脏外科、肺外科和呼吸科等的诊断空间集结在相邻、相近空间,以方便门诊医生会诊,减少病人流动过多或辩识混乱。

2.构建专病多学科联合诊断最佳诊疗模式:梳理调研各科室亚专科细分、特色病

种诊治、多学科联合治疗组构成等情况;本着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路线,明确制定有利于病人快速准确定位的特色专病及亚专科治疗模式。如胸痛中心、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乳腺疾病、帕金森氏综合征、银屑病等。以实现病人治疗方案最优化。

3.建设专病相关医技检查的快捷解决方案:分析相关专病及亚专科病人就诊特点,特别关注在其诊治过程中需求比较集中的医技检查项目或治疗,考虑诊断室与这些检查或治疗室尽量安置在同一或就近区域,方便病人接受诊治,也方便临床医生与相关医技检查治疗室医护人员沟通。例如:进行局部空间改造,调整部分医技检查及治疗室室布局,将部分与专病诊治密切相关的医技检查或治疗室调整到同一诊区,或为专病诊疗建立检验检查绿色通道,逐步在门急诊打造有利于专病诊治的空间布局及环境,并进一步理顺相关专病诊疗流程。

4.以专病需求和问题解决为导向优化信息系统:在原有以医院科室设置为门急诊挂号主线的基础上,增设以亚专科及专病为挂号辅线的就诊号源供给模式,供病人选择。

5.组织增加专家资源投入满足病人增量需求:医院要求各临床专科增加专家门诊出诊人次,例如,副高以上专家门诊至少增加一次。同时还协调各专科亚专业或专病医师门诊时间,尽量保证与各专病诊治相关的科室在同一时间内均有相关医师坐诊,保证MDT团队诊治理念得到落实。

6.开设疑难复杂疾病多科联合门诊会诊:配置专门人员安排相关门诊,使病人一次挂号就能够在同一时间得到3-5个科室相关专家的联合会诊,为病人早日确诊提供方便。

7.建立门急诊病人危急值管理制度:联合门诊、急诊、医技等多部门,建立和规

范危急值病人识别、诊治的相关工作流程,使表面无危相的危重病人能得到及时诊治,保证和提高病人的医疗安全。 创新亮点

1.以“病”为中心,调整改善医院门诊、急诊的空间布局和就医流程;以病人的治疗安全为中心,改善医院门急诊的服务模式。

2.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院门急诊服务的质量效率,在解决病人看病难问题的同时,也在通过加强病人、医生时间管理,门急诊的空间管理,实现医院资源的最大化合理利用。 达到效果

1.病人对华西医院服务的增量需求基本满足:这套以“病”为中心,重组优化门急诊诊疗环境、流程的组合拳,第一个效果就是基本满足每年接近10%的门急诊量的持续递增,同时还使华西医院门急诊服务获得了绝大多数病人的信任及高度认可。

2.医院专病诊治水平和服务能力持续提高:通过不断的优化和调整,医院现已设专科、专病门诊200余种,多科联合会诊病种达13个,复杂疑难专科门诊病人量增长明显,如甲状腺外科门诊量从2012年的18447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29042人次,增幅达57%以上。急诊的胸痛中心自成立以来每天抢救胸痛危急病人接近10人。

3.医院辐射力、影响力、声誉度显著提高:外地、特别是省病人增量迅速,2014年,华西医院外地病人占比超过60%,其中外省病人达到10%。同时医院在全国各类排行榜上均排名靠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dt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