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创业

更新时间:2024-02-19 12:26: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海归人才招聘会】海归创业应该具备的四大条件

【海归人才招聘会】海归创业应该具备的四大条件 现在中国国力日益强盛,国际地位日益上升,越来越多留学人员瞄准了创业契机,纷纷回归故土,掀起新一轮创业的热潮。许多留学生虽然掌握了先进的技术,但回国创业之前不了解国内信息和企业需求,因此会有不适应。那么,留学生在国内创业应该具备哪些基本创条件呢?新东方网分享留学生创业应该具备的四大条件。

坚韧的意志力。

如同从事任何事情一样,对未来的预测总是由于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具备应对各种变化的能力非常重要。因此,创业需要具有克服困难的坚韧意志。

具有把握国际技术走向的能力。

许多留学生在国外学到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如果把技术用到创业中,这要求创业中具备对所从事行业充分的了解,才能把握自己创业的发展方向。产业发展方向的确立是由所采用技术的多样性造成的,所以值得每个创业者去关注自身技术与产业发展方向的和谐性,避免成为行业发展的淘汰者。

能融会贯通不同资源及环境。

文化是人们交流的基础,只有集成了不同文化精髓的人,才会拥有一批具有共同事业追求的团队,才会吸纳不同的优良资源。如何应对近十年价值观变化最快的中国人群,将是每一个归国创业的海外留学生面临的一

个共同话题。留学生创业者需要懂得如何把国外所学知识结合国内具体情况整合成创业资源。

具有组建协调能力。

创业首先就是建立企业团队,企业的经营是资源整合与配置。因此,要创业的留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资源组织与协调能力,特别是要发挥在海外的优势,在国内外有效地配置优势资源。对此,民间融资是留学人员创业的有效资金来源。

有一定的创业资金,并合理投入资金。

资金是创业的基本保证,没有资金,创业就很难发展。留学人员可以通过融资来解决创业资金短缺的烦恼。但由于留学人员缺乏个人信用记录和企业经营经验,所以在向银行贷款时也会遇到很多阻力,在创业前,留学生要重新在银行建立诚信档案,方便日后资金借贷等。

留学人员一旦选择了创业,就必须不断前进,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把在国外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创业中,实现自己的梦想。

文档来源:专业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机构 海归求职网AceCareer

篇二:【留学生回国创业政策】“海归”创业者背后的故事

【留学生回国创业政策】“海归”创业者背后的故事 “海归”,通常是指海外学成归来的人,因他们有在异国学习生活的经历,接触过不同的生活工作理念而备受关注,他们中不少人拥有“世界的眼光”,拥有博学的知识,但最终选择在青岛创业,是因为青岛独特的历史文化,碧海蓝天红瓦绿树的自然环境,还是良好的创业平台?近日,记者走近岛城一批“海归”创业者,探寻他们所选择的领域,以及他们创业背后的故事。

“世界眼光”助他成功

走进东海世家商务楼13楼,两层办公楼都是邦顿投资的办公室,紧张有序是这里工作节奏的代名词,这里的十几台电脑关注着世界各地股市行情的变化。每天,邦顿投资创始人杨顿和他的团队都在这里精心研究,为数千名客户的财富保值增值时刻努力着。

4年在英国学习计算机,4年在新西兰学习金融和管理,杨顿在海外度过了8年的留学生涯,如今回国创业也已走到第6个年头。创业5年来,客户突破2000人,注册资本翻了10倍,国内分公司拓展至5家。能取得如此成绩,回过头想想,杨顿认为自己多年留学经历培养的“世界眼光”还是很关键。

ARA和CMC等都是国际知名的做市商和交易商,杨顿创业之初便与这两家公司取得合作的机会,为投资者及客户提供金融市场走势分析、投

资咨询和交易指导。同时,杨顿每周还开设免费投资讲座,教授客户投资理财知识。凭借专业和高质量的服务,杨顿公司很快便取得客户的认可。在客户服务方面,杨顿也让公司服务水平和理念跟国际接轨,他完善公司网站的各项功能,同时为了让不同客户享受到最好的服务,他开办了QQ客服服务、理财论坛、MSN及时交谈和移动飞信服务,便于在第一时间让客户享受到国际金融市场最新的市场行情和资讯。

杨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创业路上总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他的解决办法就是 “以动制动”。“没有什么是不能够改变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杨顿在伦敦一家自然博物馆看到这句话后,脑子就此发生深刻的“革命”。他认为公司应勇于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业务创新上,在坚持中应不断突破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创业者青睐高端产业

杨顿回国创业选择的是金融投资咨询,这在6年前属于一个新兴行业,当时国内开展此项业务的公司还不多,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但发展至现在,国内二三线城市金融投资咨询机构已比比皆是,青岛类似机构也已发展到数十家。“我之所以选择金融投资咨询作为创业项目,主要是在国外留学时,发现这类产业在国外已很多,而国内则比较少,我认为这个项目肯定火,而事实也证明了我的判断。”杨顿说。

无独有偶,青岛东海药业掌门人崔云龙也是地道的海归。十几年前,他从日本归国便投身医药研发制造领域,如今东海药业早已成为国内知名

的高技术企业,此前推出的 “阿泰宁胶囊”销量一直居高不下,这在业内引起强烈关注。回顾创业历程,崔云龙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两年前崔云龙便瞄准有世界前沿课题之称的微生态药物,当时这在日本、美国都鲜有人问津,不过他认为这个产业的发展前景很值得期待,因为它能解决困扰人健康、特别是肠道健康的根本问题,而公司业绩也证明了他的判断。

记者采访发现,在海外多年的生活、学习、工作经历,让一些海归创业人士更容易用“世界眼光”发展公司,而这也是一些成功海归创业者的共同特征。上个月底,由市政府主办的2012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国际高端人才项目洽谈会成功落下帷幕,而多个高端创业团队也入驻青岛。例如,美国艾华隆科技公司总裁华绍炳博士,在青岛留学人员四方创业园投资500万元注册成立企业,将其在美国开发的生物诊断技术产品引入国内开发推广,打破国外产品的高价垄断,市场份额在5亿元以上。入驻青岛高层次人才创业中心的灵石网络科技公司准备启动“数字化智能园区”项目,首个目标客户是园艺博览会,初步测算第一年产值就可以达到1000万,三年内达到5000—6000万的规模。

“蓝洽会”搭桥引人才

青岛到底有多少海归创业者?记者采访多个部门,由于海归创业者属于创业者中的一类人群,相关部门并没有明确划分统计,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准确的统计数字。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青岛海归人数早已超过1000人,超过三分之一是创业者。

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面对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青岛也早已架起海外人才回归的 “高速路”,在过去举办 “海外百名博士创新周”、“国际化人才创业”项目洽谈会等多项大型招才引智活动基础上,“蓝洽会”应运而生,2010年和2012年举办的 “蓝色经济国际高端人才项目洽谈会”上,500多名海外人才主动与我市联系接洽,150余名海外博士落户我市,16个海外创新创业团队入驻孵化器创建科研型企业。而今年蓝洽会规模空前,项目组计划签约126个,最终签约150个。

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我市海归创业者呈现上升趋势,但是无论从引进的数量上还是层次上,青岛在这方面与北京、上海相比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政策环境和机制上还大有文章可做。青岛专门从事高端人才搜寻引进的中天人和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贺丰彬认为,“海归”作为一种独特的人力资源,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吸引“海归”,重在给其搭建平台,青岛蓝洽会等就是非常好的合作平台。

文档来源:专业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机构 海归求职网AceCareer

篇三:【海归人才网】中国归国留学生占比首次过半 海归创业成主流

【海归人才网】中国归国留学生占比首次过半 海归创业成

主流

今天的海归创业来源越来越多元化,创业者们不仅限于来自硅谷,而是遍布北欧、德国、法国、英国乃至韩国,他们带来环保、医疗器械、生命科学、时尚设计、工业设计、工业4.0等不同领域的技术和经验。

近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卓聘联合发布“2015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中国留学回国累计总人数已达180.96万,占到了出国留学累计总人数的51.4%。

这是我们有确切数字统计以来,归国人数首度超越出国留学人数。换句话说,中国过去多年作为世界人才净流出国的局面,迎来历史性转折。而此时,距离第一个负笈远行的中国留学生容闳登船出海,已过去了168年。

这些掌握前沿技术、熟谙国际规则的高层次人才正在成为创业大潮的生力军。发布上述报告的第十届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指出,“创业是当代海归最鲜明的特征”。

第六次科技革命兴起之时,中国恰好面临前所未有的海外留学人员“回国热”、“创业潮”。调查统计显示,2014年留学归国人员中,硕士以上学历者占7成,已经相当于中国国内产出的一半左右。从海归创业的领域看,几乎都集中在生命科学、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

也就是说,这批高层次海归人才勇敢创业,不仅大大提高了自身对于工作的满意度,更为中国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实现世界赶超点亮了星星之火。

1.中国告别人才净流出

1850年,作为中国留美第一人,拖着长辫子的容闳从耶鲁大学毕业,念及“中国国民,身受无限痛苦,无限压制……”他选择回国。

史料显示,1872年至1875年间,容闳曾先后组织4批共120名中国少年赴美留学,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首次大规模的留学运动。这其中有50多人进入哈佛、耶鲁、哥伦比亚、麻省理工等著名学府深造,成为洋务运动主力人才。

20世纪初,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决定退还部分中国庚子赔款,将之用于每年资助一部分学子留学美国,史称“庚款留学”。接下来数十年中,伴随着革命和战争,“庚款留学”尽管时停时歇,但也培养出中国近代各个学科多位奠基人。

1924年,在孙中山“以俄为师,赴苏留学”的号召下,国共两党纷纷派出青年奔赴苏联,为此,苏联政府在莫斯科专门创立了一所孙逸仙中国劳动大学,大批接收中国留学生。1926年前后,在苏联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有1600多名。

新中国成立初期,动荡让文化和教育也在急剧转型中举步维艰,十年浩劫之后,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1978年,在邓小平“要成千成万地派”

的指示下,约6000名留学生以访问学者和进修人员的身份前往欧美各国。这一批留学生极高的回国率,却成为了时代绝响。

而198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打开了自费出国留学的大门,但这些中国当年最为精英的人,却大都留在了海外。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到2004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81.5万人,留学回国人员仅为19.8万人。以留学生身份出国、选择留在国外的,有61.7万人,比例超过75%。

而高层次人次外流率更高。2008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支持的《美国大学博士学位获得者综合报告》显示,2000年-2005年间,中国大陆(含香港)17763名留美学生获得博士学位后,倾向于继续留在美国的比例为全球之最,2000-2001年高达91.4%,2002-2005年则为90.4%。

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教育部近十年公布的留学数据梳理发现,自2005年起,当年留学回国人数占出国人数比例逐年加快。2005年,当年回国人数为3.5万人,约占出国人数的三分之一,但到2013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85.4%。

到2014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为45.98万,是2005年4倍,但回国人数却是2005年的10倍。截至这一年,中国留学回国累计总人数已达180.96万,历史性地占到了出国留学累计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尽管截至2014年底,中国还有170万的出归“赤字”,但如果排除其中109万仍在求学过程中,实际上已有74.48%的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

2.回国发展潮流

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人才净流出实际上是发达国家竭力吸引人才的结果。

以美国为例,过去几十年,美国一直处于吸引人才的领先地位,全世界科技移民总人数40%被吸引到美国。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数字显示,1995年美国科学和工程项目的工作人员达1200万,其中72%出生在发展中国家。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的研究数据也显示,外国出生的人口占到美国总人口的14%,而他们获得的美国创新专利却占了总量的1/3。在美国的7大顶级癌症研究中心中,42%的研究人员出生于外国,其中得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移民科学家比例高达62%。在教育领域,2011年,美国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的全日制在校研究生中国际学生占71%;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国际学生占65%。在美国科学与工程领域拥有博士学位的就业者中,外国人比例从1993年的23%增至2010年的42%。

这与美国的国家政策有关。自上世纪50年代起,美国多次修改移民法,对世界精英敞开大门,不仅通过发放长期工作签证让有特长的外国人赴美

工作,还着力吸引潜在高技术人才——优秀的留学生留下工作。1999年在美国大学深造的外国留学生达49.1万人,占全球留学生的1/3。

而发展中国家人才愿意留下来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由于本国研究设备落后、经费困难、研究项目无法同产品开发衔接等原因,其知识和才能价值不能充分实现,而且物质收入水平差别巨大。

2000年前后赴美攻读博士学位,且曾任职美国得州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弢近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我刚到美国读博士时,奖学金一年就有一万八千美元,而当年我在北京高校的研究所一个月工资才几百块钱。”

但过去十年,中国的飞速发展,这种差距正在大幅缩小。从徐弢个人体验来说,“我在美国当教授每年也就是10万美金左右的收入,但在国内发达地区,一年拿五六十万,也是很平常的事。”

的确,如果扩展的全社会,中国近年的工资增长远快于美国。该国劳工部数据显示,美国2004年年薪平均4.1万美元(41118),2014年年薪平均5.4万美元(54184),十年来只涨了32%,而中国工资水平在过去10年大幅增长,2004年全国平均工资16024元,2014年全国平均工资49969元,涨幅高达212%。

从更大的视野看,这轮回国潮涌动主要原因,还是中国各类物质条件的大幅改善,以及由于快速发展带来的造富效应。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da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