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厂质量手册

更新时间:2024-04-09 21: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XXX市化肥厂

质 量 手 册

符合GB/T19001—2008idt ISO9001:2008

目 录

序号 名称 页次

颁布令???????????????????????1

0 1 2 3 4 4.1 4.2 5 5.1 5.2 5.3 5.4 5.5 5.6 6 6.1 6.2 6.3 6.4 7 7.1 7.2 7.3 7.4

前言????????????????????????2 目的与范围?????????????????????4 引用标准??????????????????????5 术语和定义?????????????????????6 质量管理体系????????????????????7 总要求???????????????????????7 文件要求??????????????????????9 管理职责?????????????????????12 管理承诺??????????????????????1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13 质量方针??????????????????????13 策划????????????????????????16 职责、权限和沟通??????????????????17 管理评审??????????????????????22 资源管理?????????????????????24 资源的提供?????????????????????24 人力资源??????????????????????24 基础设施??????????????????????24 工作环境??????????????????????25 产品实现?????????????????????26 产品实现的策划???????????????????26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27 采购????????????????????????28 生产和服务提供???????????????????29

7.5 8 8.1 8.2 8.3 8.4 8.5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34 测量、分析和改进??????????????????35 总则????????????????????????35 监视和测量?????????????????????35 不合格品控制????????????????????38 数据分析??????????????????????38 改进????????????????????????40

颁 布 令

本手册是依照ISO9001:2008标准的要求并结合企业实际编制而成的。手册确定了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阐明了质量方针和目标,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法规性文件,是指导企业建立并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和行动准则,也是向顾客和认证机构提供信任的依据,现予以批准发布,自2005年9月18日起生效实施。全体职工必须理解、贯彻并执行。

为保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任命xxx先生为管理者代表,履行管理者代表的职责。

总经理:

2009年9月18日

0.2 手册的管理

0.2.1 质量手册的编制

a 在管理者代表领导下,由质管办组织编写。 b 手册经厂长批准后发布实施。 0.2.2 手册的发放与保管

a 企业内部由质管办负责发放,履行发放手续。 b 按合同需求向顾客提供手册时,由厂长批准。 c 向认证机构提供手册时,经管理者代表批准。 0.2.3 手册的更改

a 更改按有关规定办理,由质管办统一管理。

b 更改的内容应及时传达到有关部门与人员,并得到有效版本。 0.2.4 手册持有者责任

a 持有者应妥善保管,保持整洁。

b 持有者调动工作或离开本企业时,由质管办负责收回。 0.2.5 手同的评审

a 由管理者代表主持,质管办组织评审,一般一年一次。 b 根据需要,最长5年应修订一次。 0.2.6 其它

a 质量手册是企业质量文件的一部分。 b 质量手册应与其它质量文件配合使用。

1、 目的和范围

1.1总则

本手册是按照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规定,并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编制而成的。 1.1.1内容

本手册包括了ISO9001:2008标准(除7.3和7.5.4条款之外)的全部要求和企业体系所要求的程序文件以及体系所需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1.12目的

a向顾客证实企业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b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包括持续改进和预防不合格),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 1.13范围

本手册适用于XXX化肥厂碳酸氢铵、甲醇、液氨、甲酸钠、甲醛、季戊四醇的生产和服务涉及到部门和场所。 1.2删减

1.2.1依据标准要求,删减只限于第七章。

1.2.2由于企业所涉及各产品的生产工艺在同行业已通用多年,属成熟工艺, 不存在设计开发,故将7.3条款“设计开发”删减。

1.2.3由于企业没有顾客财产的情况,故将7.5.4条款“顾客财产”删减。 1.2.4企业对7.3条款和7.5.4条款的删减,不影响企业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或责任。

0前言 0.1企业简介

XXX化肥厂,始建于1969年,2004年9月由国有中(一)型企业改制为股份制企业,位于河北省XXX工业路19号。法人代表王丙强。

XXX化肥厂注册资本1226万元,固定资产净值 4390 万元,总资产8217万元,现有职工735人,各类工程技术管理人员120人。合成氨规模6.5万吨/年,主要产品年设计生产能力碳酸氢铵12万吨、甲醇2万吨、液氨2万吨、甲醛2万吨、甲酸钠4000吨、季戊四醇4000吨。多年来,通过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基础较为扎实,质量体系完善,有较好的产品声誉和企业形象。

2 引用标准

2.1 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2.2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3.1 本手册采用ISO9000:2008中给出的术语和定义

4 质量管理体系

本章规定了企业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性要求及对体系文件的编制,本章适用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和体系文件的控制。

本章文件管理和质量记录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是质管办。 4.1总要求

企业按标准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

为此,应作到:

4.1.1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企业的应用。

a根据顾客要求、产品复杂程序,企业的经验和资源状况,以过程方法模式,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图1所示为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包括四个过程(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以及测量、分析和改进)。这四个过程相互关联,并相互作用,构成了质量管理体系运作的PDCA循环。 资源管理 输入 测量分析和改进 输出 产品实现 产品 顾客 要求 增值活动 信息流

b识别过程的重点即确定产品特性的实现过程、关键过程及其相互作用,通过把管理的过程方法原则和系统方法原理相结合,实现企业的全面质量管

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管理职责 顾客要求

理。

4.1.2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按识别的直接过程和间接过程及其关系,确定各有关过程的顺序及其相互作用并明确各过程内的主要活动。

A生产过程

顾客要求→产品实现的筹划→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 生产和服务提供 顾客满意 采购 测量分析和改进 b过程输入为顾客要求,输出为顾客满意。 C上述过程相与交错、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

4.1.3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作和按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

通过各过程的输入、输出、实现过程的监视和测量、顾客满意的监视和测量、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对过程的有效运作进行监视和测量。 a总体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1) 按过程方法模式和管理的系统方法原理进行总体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2) 以顾客为中心,从识别顾客的要求达到顾客满意,始终坚持系统管理,

充分发挥领导作用,激励“全员参与”,通过对直接过程和间接过程的有效控制,实现企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

(3) 坚持管理评审和内部审核、人员培训、测量分析改进等过程,把PDCA

循过程管理作为企业的永恒主题。 b直接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1) 及时与顾客沟通,识别顾客的要求;

(2) 认真评审与产品有关的要求,严格控制采购、生产与服务提供等活动,

确保产品符合性;

(3) 充分发挥领导把关作用,处理好过程的接口关系和相互作用,明确各部

门职责和权限,充分发挥各类人员的作。 c间接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1) 在管理职责中,充分发挥管理者代表、各类管理、执行和验证人员的作

用,确保质量方针和目标得以实现;

(2) 在资源管理过程中,要配备必要的资源,通过对人员的培训,增强其质

量意识和业务能力,确保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与开展的质量活动相适应。对过程和产品进行测理、分析和改进,使体系不断改进。 4.1.4确保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过程的运作和监视

a为质量管理体系配备必要的资源,以支持过程有效运作。

b收集体系运作的过程监视和测量信息,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住处以及顾客满意的有关住处以支持过程的运作和对它的监视。

4.1.5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通过对过程和产品的监视、测量进行数据分析。

4.1.6通过数据分析,采取纠正、预防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的策划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

4.1.7当企业有外包过程(或工序)时,企业也将从供方的资源、产品标准、采购品、验收准则、交货期等方面实施监视和控制,确保外包产品或服务的符合性。目前本企业没有任何外包过程。 4.2文件要求 4.2.1总则

4.2.1.1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文件应包括:

a质量方针和目标; b《质量手册》; c《程序文件》;

d其它文件,包括技术文件和管理文件等; e质量记录;

f适当范围的外来文件(如国家或行业标准以及上级下发的与质量相关的文件);

4.2.1.2文件及其详略程序与企业的规模、活动类型、产品(过程)及其相互作

用的复杂程度以及职工能力相适应。 4.2.1.3文件可以采用任何形式或类型的媒体。 4.2.2质量手册

企业编制和保持质量手册,其内容包括:

a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质量管理体系删减的细节和合理性。 B为质量管理体系编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引用。 C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述。 4.2.3文件控制

4.2.3.1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予以控制并形成文件化的程序。

a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 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得到批准。 c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定状态得到识别。 d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e文件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f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以确保有效性。

g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对这些文件加以适当的标识。

4.2.3.2支持性程序文件JHCX—01—2005《文件控制程序》。 4.2.4质量记录的控制

4.2.4.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记录应予以控制并形成文件化的程序。

a应建立并保持质量记录,以提供质量管理体系符合要求和有效运行的证据。

b质量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c对质量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进行控制。 4.2.4.2支持性程序文件JHCX-02-2005《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5 管理职责 5.1 管理承诺

本节规定了最高管理者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承诺和所需实施的活动,包括向企业职工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制定质量方针、目标,确保资源配置和进行管理评审。

5.1.1向企业职工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厂长首先要树立质量意识,应意识到让顾客满意是最基本的要求,应了解产品质量与休业每个职工的质量意识紧密相关,以便采取必要措施,如培训、会议方式等向职工传达和宣贯顾客及法律法规要求,使职工理解其对企业的重要性,从而使职工都能积极地能加与质量有关的活动。 5.1.2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

a厂长主持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阐述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宗旨。通过体系运行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以及向外部组织提

供信任。

b厂长应使职工充分理解,并为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而努力。 5.1.3进行管理评审

a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以及达到预期的目标,厂长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进行管理评审。

b管理评审的输出应予以记录,以便对进展情况进行监控,并作为下次评审的输入。

5.1.4确保获得必要的资源

必要的、话宜的资源是产品实现、建立、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厂长应策划资源的提供,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提高运作效率。

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本节规定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要求,增强顾客满意为目的,即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要求,确保顾客要求得到确定和满足,并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 5.2.1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a企业通过市场调研和预测、电话回访顾客,订货会或通过其他渠道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期望。

b确保质量目标与顾客需求和期望相一致。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包括规定的要求、规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应通过多方沟选择基准,予以满足。特别要重视健康、安全和环保方面的要求。 5.2.2将顾客的需要和期望转化为技术指标

a通过与顾客的沟通对顾客有关产品的要求予以确认,作为产品实现依据。 b通过监视和测量产品实现的诸过程来实现顾客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要求。

5.2.3确保顾客规定的要求得到满足

a通过管理评审和内审来证实顾客要求是否得到满足。

b当顾客、法规要求及产品标准发生变化时,产品的要求、过程和体系也应随之更新。 5.3质量方针

本节规定了最高管理者制定、实施和保持质量方针的要求。 5.3.1质量方针编制要求

a方针应与企业的宗旨相适应,质量方针是经营方针的一部分,应与企业总的经营方针相适应、协调,制定方针应有长远观点,应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中长期的方向。

b方针中应包括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体系的承诺。内容上要体现与产品有关的要求和增强顾客满意的保证。为实现承诺应坚持产品、体系和过程的持续改进,并把改善产品特征和特性、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相结合,追求最佳结果。

c、方针应为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提供框架。方针是通过目标的展开和实施来实现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相对应,其内容便于通过目标分解落实。

d、企业的质量方针应在各层次上达到沟通和理解。 e、应定期对其适宜性进行评审。

f、质量方针的批准、发布、评审和修订应得到控制。 5.3.2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

严细管理完善体系,重视科技保证质量,满足顾客回报社会,持续改进精益求精。

质量目标

各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100%

顾客满意度90%以上(今后三年每年增加1%) 碳酸氢铵一级品率在90%以上(今后三年每年增加0.5%) 液氨一级品率90%以上(今后三年每年增加0.5%)

5.4策划

本节规定了对制定和实施质量目标的质量策划要求。 5.4.1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是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的具体落实,也是评价体系有效性的依据。 a对质量目标要求

厂长应确保在企业内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可以测量的质量目标,它是质量方针的展开,根据企业产品特点和实际情况来制定,并实施动态管理。 b质量目标编制依据

(1) 顾客的期望和市场信息反馈,以及企业质量管理的信息;

(2) 企业上年度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产品的质量状况以及质量管理体系中

存在的问题;

(3)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4) 厂长有关质量工作的决策; (5) 包括对持续改进的承诺; c质量目标编制内容

编制质量目标时,要包含或涉及以下内容: (1) 产品要求。可涉及产品的固有特性及赋予特性;

(2) 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如资源、过程、文件、活动等; (3) 产品持续改进目标; (4) 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目标; d编制程序

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本部门草案,由管理者代表主持会议讨论评审,经厂长批准后实施。 e质量目标的落实

(1) 各部门质量目标的落实按《质量目标分解表》执行;

(2) 企业的质量目标一年组织评审一次,可以与管理评审一并进行; (3) 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客观原因而不能如期实现目标项目时,应及时写出

申请,经厂长批准后,予以调整。 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企业最高管理者应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质量目标和体系的要求,策划内容包括:

a体系过程的策划。确定需要的过程、过程顺序和相互作用以及过程的输入、输出和活动,并做出相应的规定。

b确定对这些过程运作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

c所需的资源和信息的策划。为实现质量目标,应配备必要的资源和提供适宜的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作和对它们的监视。

d测量、监视和分析这些过程。通过评审和审核,找出差距,寻找改进机会及采取必要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策划的结果和对它们的持续改进。

e确保策划及其理改在受控状态下进行,而且在更改期内也要保证体系的完整性。

f策划的结果应形成文件。 5.5职责、权限和沟通

本节规定了对质量管理体制体系管理要求,包括职责和权限、管理者代表、内部沟通等。 5.5.1职责和权限

厂长对企业内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予以规定和沟通,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a各部门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见组织结构图(附录1)及职能分配表(附录2)。

b职责权限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部门,各部门传达到每个职工。 c职责 (1) 厂长:

● 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决定实施质量方针和目标的有关措施,负责批准发布《质量手册》;

● 全面领导企业的目常工作,向企业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 确保实施适宜的过程,以满足顾客的要求并实现质量目标; ●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所必需的资源配备; ● 决定有关持续改进的措施; ● 任命管理者代表;

● 按规定时间间隔主持管理评审。 (2)管理者代表:

●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 负责内部审核向厂长报千质量管理体制体系的运行情况,及改进的需求; ● 负责审批程序文件;

● 确保在整个企业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意识的形成; ● 负责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 (3)生产副厂长:

● 负责对生产计划的完成,对由于生产设备、安全、文明生产、劳动力管理等管理不善造成的质量负责;

● 负责组织工艺控制文件的制定、审批、运行,并抓好工序质量控制、监测、产品质量控制与质量改进管理;

● 负责组织制订、审批实施设备的配置、检修、维护、保养与更新改造管理; ● 负责组织计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4)经营副厂长:

● 负责采购、销售及营销活动的有关文件审批; ● 根据顾客要求,组织做好售后服务管理;

● 组织贯彻国家物资供应、产品销售方面的法律法规。 (5)质管办:

● 组织编制质量体系文件,收集有关外部文件及记录的控制; ● 协助厂长、管理者代表组织管理评审工作; ● 负责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实施和管理; ● 负责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 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验证;

● 唯一有权对外解释企业质量体系的全部文件化程序; ● 合理制订并组织落实职工培训计划; ● 负责本部门文件、记录的管理; (6)技术科:

● 负责归口管理生产全过程及组织操作规程、工艺文件、工序控制文件的编写,组织并督促车间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按工作计划组织生产; ● 负责提出原料质量要求及生产实现过程的策划; ● 负责组织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的纠正预防措施的管理; ● 负责本部门文件、记录的管理; ● 参与管理评审、内审工作。 (7)销售科:

● 负责市场调查、分析、预测的管理,组织质量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 组织制订实施销售计划,搞好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确保其正确履行; ● 负责与顾客有关的工作,收集市场信息,了解顾客的需求,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 负责顾客满意度的调查工作; ● 负责产品交付后各项活动的管理;

● 负责分析、制定与本部门有关的数据,并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 ● 参与管理评审、内审工作。 (8)供应科:

● 负责制定原材料(除两煤外)采购计划并实施,确保生产原材料供应; ● 组织对供方的选择与评价;

● 负责对不合格原材料以及外购件的退货处理工作; ● 负责根据物资采购计划实施采购; ● 负责本部门文件、记录的管理; ● 参与管理评审、内审工作。 (9)设备科:

● 组织好设备装置的使用、监控、维护、检修;

● 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生产设备、基础设施的管理文件;

● 负责制定与本部门有关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落实; ● 负责本部门文件、记录的管理; ● 参与管理评审、内审工作。 (10)质检科:

● 负责检验文件的制定、实施和管理;

● 负责按检验标准或规程对原料、过程、最终产品进行检验监督,并做好检验报告的审核、保管;

● 负责不合格品的信息传递并跟踪处理结果; ● 做好检验和试验状态标管理工作;

● 负责对各车间化验室和检验人员的业务管理; ● 负责检验和试验设备、仪器的管理、使用与维护;

● 负责质量目标中与产品质量有关数据的统计,并报相关部门; ● 负责本部门文件、记录的管理; ● 参与管理评审、内审工作。 (11)仪表车间:

● 负责计量仪器仪表的检定、校准和维修管理; ● 负责计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 负责组织计量法律法规的执行; (12)煤场:

● 负责制订两煤采购计划并实施,确保生产供应; ● 组织对供方的选择与评价; ● 负责本部门文件、记录的管理; ● 参与管理评审、内审工作。 (13)安环科:

● 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环境保护的法令、法规; ● 负责职工的安全教育及培训工作;

● 负责安全生产及生产中的三废处理,使其符合环保要求。 (14)成品库:

● 搞好产成品的验收出入库与保管,标识清楚无坏损混淆。

(15)材料库:

● 搞好原辅材料的验收出入库与保管,标识清楚无坏损混淆。 (16)生产车间:

● 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正确处理好产品与质量的关系,为完成质量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

● 组织好均衡生产,严格执行工艺规程和工艺指标,及时提供工序产品质量信息,做好本部门的原始记录管理;

● 组织好现场质量管理,组织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和质量攻关活动,组织好本部门纠正预防措施的制订及实施;

● 组织好本部门的自检、互检,做到不合格品不入库,不转入下道工序; ● 协助各职能部门做好职工培训; ● 负责操作规程及生产记录的控制; ● 负责不合格半成品、成品的近工; ● 负责本部门文件、记录的管理; ● 参与管理评审、内审工作。 (17)季戊四醇分厂、甲醛分厂:

● 下设综合管理办公室,负责除7.3设计、7.5.4顾客财产条款之外的所有条款的运行;

● 内审、管理评审委托总厂统一负责;

●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中的相关内容不再别行说明。 (18)质检员:

● 负责原材料、成品的质量检验或试验; ● 认真准确的填写各类检验和试验记录;

● 负责合格品的放行,签发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单与合格证; (19)内审员:

● 负责按内审计划进行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工作;

● 负责按审核组长的任务分工,编检查表、进行现场审核、收集客观证据,开具不合格报告及纠正措施的效果验证。 (20)计量人员:

● 严格遵守国家《计量法》及相关法规,执行计量《检定规程》,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计量素质;

● 按周期及时将有关监视和测量装置送有关部门进行周期检定;

● 对本企业内自检计量检验设备,做到及时自检,并保持其良好使用状态和精度; (21)操作工:

● 按时、保持、保量地完成生产计划,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 认真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要求清晰、准确地做好操作记录; ● 负责做好生产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5.5.2内部沟通

厂长确保在企业内部就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 a沟通内容:质量要求、质量目标或完成情况,以及实施有效性。 b沟通对象:企业内各部门及各层次人员。 c沟通方式:各种会议、内部材料、声像等。 5.6管理评审

本节规定了管理评审的总要求,评审输入和输出的要求。 5.6.1总则

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进行管理评审。

a评审目的:评价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b评审以会议形式进行,由厂长主持,各部门负责人及内审员参加。 c评审内容:企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的执行情况、对体系和方针目标改进的需求以及采取必要措施的可行性。 5.6.2评审输入

a审核结果。包括第一、二、三方审核和自我评定。

b顾客反馈。包括顾客的满意或不满意信息以及与顾客沟通的结果。 c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包括过程和产品监视测量结果。 d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

e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有效性。 f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化。

5.6.3评审输出是评审活动的结果,是领导层改进体系和经营方向的依据。评审输出包括:

a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措施。

b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措施。 c确定和投入资源的措施。

d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确保满足岗位需要。

5.6.4管理评审的输入和输出应予以记录,具体执行JHCX-02-2005《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5.6.5支持性程序文件JHCX-03-2005《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6 资源管理 6.1 资源的提供

本节规定了确定和提供所需资源的要求,以实施、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增强顾客满意。 6.1.1确定和提供资源的目的

a为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 b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 6.1.2对资源的要求

a确保资源与体系运行需要相适应。

b通过生产与服务提供,与顾客沟通,确定资源需求。

c确定并提供资源时,要注意时效,对市场和顾客需求做出快速反应。 d验证提供资源的有效性。 6.2人力资源

本节对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规定了能力要求。本节归口管理部门

为质管办。 6.2.1总则

a对承担体系规定的岗位人员(管理、执行、验证)应根据不同的能力需求,确保其能力与岗位职责要求相适应。

b对人员能力的判断,应从其接受教育的程度、培训效果、技能水平、个人的经验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拔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人员从事管理和作业活动。 6.2.2能力、意识和培训

a确定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所必要的能力,对各类人员所需的教育、培训、经验及技能提出要求。

b对所需培训或采取的其它措施进行策划,包括计划、方式、内容等。 c评价培训或其它措施的有效性。通过理论考核,岗位操作技能考核或个别考察等方法评价经培训的人员是否具备所需能力。

d确保全体职工充分意识到其所从事的质量活动与企业发展的相关性、重要性和满足顾客、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e建立激励机制,激励职工能与质量管理,为实现企业的质量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

f建立并保持教育、培训、经验和技能的适当记录。 6.2.3支持性程序文件JHCX-04-2005《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6.3基础设施

本节规定了确定、提供和维护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所需的基础设施。 6.3.1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

a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应的设施。 b过程设备,包括软件和硬件。 c支持性服务,如运输或通讯。

6.3.2基础设施的提供要满足生产及服务的需要。

6.3.3注意基础设施使用中的维护,使之满足生产及服务的提供。 6.4工作环境

企业应当确定、提供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并实施管理。确定、提供工作环境时应包括:

a人的因素

为职工创造一个愉快的空间,采用创造性的工作方法,使职工有更多的参与机会以发挥每个职工的潜能;

b物的因素:要求工作场所卫生、清洁、通风良好;

7 产品实现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本节对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进行策划,以及针对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所编制质量计划等内容作了规定。本节归口管理部门为技术科。 7.1.1策划要求

a对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进行策划。

b对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应进行质量策划,策划的结果形成文件,如质量计划。

c产品实现的策划应与质量管理体系其它过程的要求相一致。

d长期生产的批量定型产品,体系文件能满足要求,可不编质量计划。 7.1.2策划时机

a产品实现的全过程。 b顾客对产品有特殊要求时。 c现有体系文件未能覆盖的特殊事项。 7.1.3策划内容

a产品、项目或合同规定的质量目标和要求(如产品标准)。

b针对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所需的过程、确定过程活动的途径,并对这些途径进行评审且形成文件。

c确定并提供上述过程所需的资源配置、运作阶段的划分、人员和部分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

d确定产品实现过程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测量以及产品的验收准则。

e对过程和产品的关键重要特性应进行监视和测量,对特殊过程的输出应进行验证和确认。

f确认为过程和产品符合性提供证据的质量记录。 7.1.4质量计划

针对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当现有的体系文件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进行质量策划、编制质量计划,它是对用于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和资源作出规定的文件,是策划的结果。

a根据策划的内容和结果来确定质量计划的内容。它应符合质量方针、目标、且与体系文件一致。

b只需编制特殊要求所需的内容,其余可引用体系文件中的内容。 c质量计划可以按阶段编制(如生产),也可以按项目(如采购、服务)编制专贡质量控制计划,完整的质量计划可由若干部分组成。

d质量计划由技术科组织有关部门及人员编制,经厂长批准发布执行。 e各部门按质量计划的要求实施,记录实施情况。

f技术科负责组织对质量计划的实施结果进行监督考核,并将监督考核结果上报厂长。

g质量计划需修改时,修改内容报厂长批准。 h质量计划的有关文件由技术科存档。 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本节规定了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和评审,以及顾客沟通的内容和要求。本节归口部门为销售科。 7.2.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企业必须确定:

a顾客规定的(产品)要求。包括产品的可用性、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要求。

b顾客未做规定,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要的要求。 c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e本企业确定的任何附加要求。 7.2.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企业应评审与产品有关的要求:

a评审的范围包括已确定的产品有关的要求和企业规定的附加要求。 b评审的时机应在企业向顾客做出提供产品的承诺之前进行。 c评审结果应确保

(1) 产品要求得到规定,如在合同、项目或有关文件上作出:

(2) 在顾客提供要求没有形成文件(如电话、口头订货)的情况下,在顾客

要求被接受前,应对其要求予以确认;

(3) 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予解决; (4) 企业有能力满足规定要求;

(5) 合同或订单必须评审,并得到批准;

(6) 当产品要求发生变更时,应确保相关文件得到修改,更改的内容及时传

递到相关部门。

d评审结果及跟踪措施应予以记录。 7.2.3顾客沟通

a与顾客沟通的范围:产品实现这前、过程中及产品实现后各阶段均需与顾客沟通。

b与顾客沟通的内容

(1) 有关产品住处的沟通。通过市场调查、访问顾客等做前期沟通;通过与

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和评审,实现中期沟通;通过售后服务、收集顾客信息,实现后期沟通;

(2) 通过问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对其修改方式实现沟通;

(3) 对顾客反馈、顾客投诉做出反应,收集顾客满意程度信息,作为持续改

进的依据。 c沟通要求

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例:电话回访、走访、用户座谈等),对产品的质量及服务等方面与顾客沟通,并对顾客意见予以分析,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7.2.4支持性程序文件JHCX-05-2005《顾客要求评审控制程序》。 7.4采购

本节规定了采购过程、采购信息和采购产品的验证要求。 本节归口管理部门为供应科、煤场。 7.4.1采购过程

a控制采购过程,以确保采购产品符合要求。对供方及采购的产品控制的程度取决于采购的产品对随后产品实现或最终产品的影响;本企业的采购范围包括:生产用原材料、辅材料及生产设备用的备品备件。

b根据供方按照企业的要求提供产品的能力评价和选择供方 (1) 对同行使用的相关经验进行评价;

(2) 对其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现场审核或相信第三方审核结果; (3) 对供方以往供货情况进行评价;

(4) 对供方产品质量、价格、交付情况及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行评审; (5) 法定部门资格认可。

c评价的结果以及评价所引发的任何必要措施,应予以记录并保持。 7.4.2采购信息

a采购信息包括表述的拟采购的产品的有关信息,如产品的质量要求及其它要求等,适用时包括

(1) 对供方的产品、程序、过程、设备、人员能力提出批准的要求; (2) 对供方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b本企业的采购计划、为确保采购文件规定的要求适宜与充分,在实施采购前应经厂长审批。 7.4.3采购产品的验证

a验证方式:在企业内验证、顾客在供方现场验证、企业在供方现场验证。 b验证内容:根据采购产品的特点及其对企业产品的影响程序而定。 c验证方法:检验、测量、提供合格原材料报告单等。

d企业或顾客在供方现场验证时,采购部门在采购信息中对拟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法应做出规定。

7.4.4支持性程序文件JHCX-06-2005《采购控制程序》。 7.5生产和服务的提供

本节规定了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与过程的确认、标识和可追溯性、产品

的防护等要求和方法。

本节归口管理部门为技术科、设备科、销售科、质检科、仪表车间。 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7.5.1.1应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

a技术科获得表达产品特性的信息,负责生产工艺指标的下达。 b技术科负责组织编制生产中有关的操作规程,质检科负责编制产品检验规程或检验标准。

c设备科负责确定生产和服务适宜的设备,生产车间负责使用和维护生产和服务适宜的设备。

d仪表车间负责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管理。

e质检科负责对产品(包括原材料、过程及最终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车间负责对生产关键过程运行参数进行监测。

f质检科、成品库、销售科结合车间规定并实施产品的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实施要求。

7.5.1.2支持性程序文件JHCX-07-2005《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 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7.5.2.1本企业涉及的过程确认——关键过程确认包括:工艺要求、设备的认可和人员资格的鉴定等。

a技术科负责编写过程确认的准则。

b设备的认可:在新设备进厂时、经过技术改造超过使用范围时,由设备科组织有关专家对设备进行认可,并保存认可记录。

c人员资格的鉴定:生产操作人员先由技术科、设备科、安环科、质检科与车间组织岗前培训,经现场操作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7.5.2.2关键过程确认准则 7.5.2.2.1目的

为确保下列各关键过程:

产品名称 碳酸氢铵 甲醇

关键工序 碳化工序 精馏工序

甲醛 季戊四醇 甲酸钠 液氨 氧化工序 缩合工序 合成工序 合成工序 能持续提供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 7.5.2.2.2测试内容:正常生产后的各指标与既定值相对照。 7.5.2.2.3测试人员组成:由技术科及相关技术人员组成。 7.5.2.2.4过程确认的判定

1)各工艺指标应达到规定要求,具体规定要求参见各《操作规程》。以各工艺岗位连续稳定生产48h的平均值为实测值,填入《关键过程能力确认表》。

2)设备能力的认可由设备科及相关设备管理人员负责填写《关键过程能力确认表》。关键设备能力评定标准见下表: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使用单位 评定标准 项目 工作压力 碳化塔 §2400 碳化 产量 塔内温度 密封状况 炉体密封状况 氧化炉 §1200 甲醛 产量 工作温度 保温状况 产量 反应器 §273/§276 甲酸钠 工作压力 工作温度 保温情况 产量 缩合反应釜 §3500 季戊四醇 辅助设备 工作温度 保温情况 夹套承受压力 水煤气发生炉 §2610 造气 产气量 辅助设备 炉体密封情况 压缩机

标准 0.8MPa ≥116.7吨/天 <50℃ 良好 良好 ≥50吨/天 ≤750℃ 良好 ≥3吨/天 ≤16kgf/cm2 ≤180℃ 良好 ≥4吨/天 运转良好 ≤48℃ 完整 0.2MPa 6300m3/h 运转良好 良好 75m3/min 0.45kg/h 4M20-75/320-X 压缩 排气量 润滑油耗量

辅助设备 各段压力 密封状况 排气量 润滑油耗量 压缩机 H12IA-57/320 压缩 辅助设备 各段压力 密封状况 产量 氨合成塔 §1000 合成 工作压力 塔体密封情况 产量 醇合成塔 §800 甲醇 工作压力 塔体密封情况 产气量 工作压力 锅炉 SHL20-2.5/400-A 水汽 辅助设备 安全附件 炉体密封情况 运转良好 按设计值 良好 57m3/min 1.0kg/h 运转良好 按设计值 良好 245吨/天 ≤300kgf/com2 良好 ≥25吨/天 127kgf/cm2 良好 20吨/h ≤2.0MPa 运转良好 完好、正常 良好 3)关键过程人员的认可由质管办与车间组织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并保留有相关部门领导批准的记录。 7.5.2.2.5再确认

当设备、工艺、人员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对该关键过程进行再确认。 7.5.3标识和可追溯性

a产品标识:识别产品,以防止不同类别产品混淆 (1) 标识范围:原材料、半成品、成品; (2) 标识方式:标签、合格证、标牌等;

(3) 原材料标识:原材料入库后,分类存放,可采用标签或标牌方式予以标

识,或沿用原外包装上的标识;

(4) 半成品标识:由车间操作人员负责,采用生产监控记录方式标识; (5) 成品标识:采用生产批号、合格证、产品检验报告单标识的方式;

b产品状态标识:针对监视和测量要求,对产品的测量状态和加工状态进行标识,以防止其非预期使用和安装

(1) 本企业产品状态标识有三种:待检、合格、不合格; (2) 标识范围:原材料、半成品、成品;

(3) 标识方式:标签或标牌;

(4) 原材料标识:用标牌标识方式。未检验的进入待检区,检验合格的出据

产品检验报告单,检验不合格的退化处理; (5) 半成品标识:采服标签或标牌方式; (6) 成品标识:采用标签、合格证、标牌方式;

c标识的保护:各相关责任人应负责保护好标识,如发现标识丢失、损坏或不清晰,应及时补换。

d可追溯性:合同情况下可追溯性要求时,应规定并记录唯一性标识。 7.5.5产品防护

a从企业内部处理直到交付到预定的地点的,企业应根据顾客要求针对产品的符合性提供防护,防止产品变质和损坏。

b产品的防护涉及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 c需防护的范围: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包装。 d产品防护也适用于产品的组成部分。 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本节规定了对监视和测量的控制要求,以便识别所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以及为产品符合确定的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

本节归口管理部门为仪表车间。

7.6.1监视和测量装置的使用和控制,应保证监视和测量活动可行并与监视和测量要求相一致。

a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基础的测量基准:定期或使用前进行校准和检定,必要时进行调整,并确定其校准状态。当不存在上述基准时,仪表车间负责制定校准依据,并记录校准结果。

b防止可能使测量结果或验证失准的调整,能源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由仪表车间送至国家法定计量检定部门鉴定。

c以适当的方式对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标识,以表明其校准状态。 d正确搬运、维护和贮存,防止损坏和失效。

e仪表车间负责建立监视和测量装置台帐,保存校准和验证记录。 f当发现设备不符合要求时,应对其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

录并采取措施。

g用于监视和测量规定要求的软件,在初次使用前应与确认,必要时重新确认。

7.6.2支持性程序文件JHCX—8—2005《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8 测量、分析和改进 8.1 总则

本节对监视和测量项目的确定、测量、准则和目标、监视和测量方法、改进过程等作了规定。 8.1.1策划的目的

为确保产品、体系的符合性,以及持续改进体系的有效性,应对监视和测量活动进行策划并实施。 8.1.2策划的内容与要求

a在确定监视和测量的项目和测量点(监控点)时,应考虑资源与实际需求的适应性。

b确定监视和测量的准则和目标时,应考虑采取适宜的措施。即要积累信息又要实用、有效。

c在确定监视和测量的方法时,应考虑使用适当的统计技术或其它适用方法。

d应按策划的结果实施监视和测量活动。 e按监视和测量的结果采取适当的改进。 8.2监视和测量

本节规定了对顾客满意、内部审核、过程、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原则和要求。

8.2.1顾客满意

a对顾客满意的监视和测量,是评价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本节由销售科负责。

b收集信息

(1) 通过市场调研、媒体或行业交流收集信息;

(2) 通过电话回访或直接拜访顾客,或其它方式收集信息,及时处理解决顾

客提出的问题;

(3) 信息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包括:市场调研报告、顾客意见、

电话回访记录、顾客满意度调查等;

(4) 收集内容:有关产品质量、交付和服务等方面的顾客的反映,顾客需求

的变化,市场需求的变化,服务效果。 c住处分析与利用

(1) 销售科组织有关部门及人员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得出顾客不满意

的趋势和不满意的主要方面;

(2) 通过分析和利用信息用以评价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及企业与市场、

顾客的差距等;

(3) 对顾客不满意的主要方面,有关部门制定和实施纠正措施,并跟踪监督

实施效果;

(4) 对顾客反映非常满意的方面,企业予以表扬和鼓励。 8.2.2内部审核

8.2.2.1为获得客观证据,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进行评价,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并形成文化的程序。本节的归口管理部门为企管办。

a内部审核的目的

(1) 确定体系是否符合策划的安排、标准的要求以及企业所确定的质量管理

体系的要求;

(2) 体系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和保持;

b内部审核策划 内容包括:

(1) 受审核的部门状况;

(2) 对体系运行影响的重要程度; (3) 以往审核活动的结果;

c审核计划

(1) 审核组长负责编制内部审核计划,计划内容包括:各次审核的目的、范

围、依据、审核方式等,审核计划由管理者代表批准;

(2) 对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涉及的各部门或要素每年至少审核一次,两次内审间隔不超过12个月。特殊情况可适当安排。

d审核准备

(1) 确定审核组。审核员应具有一定资格,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 (2) 指派审核组长。管理者代表任命审核组长,审核组长负责编制本次审核

的具体计划,并指导审核员按任务编写检查清单,并记录审核结果。 e现场审核

(1) 管代主持首次会议。首次会议参加人员要签到; (2) 现场审核;

(3) 管代主持末次会议,报告审核结果,参加末次会议人员签到。

f审核组长编制审核报告 g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 (1) 责任部门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

(2) 内审员负责纠正记录和结果,并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h质管办保存审核记录和结果,并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8.2.2.2支持性程序文件JHCX—09—2005《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应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监视和测量,以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

a需要进行监视或测量体系过程,包括体系中的直接过程和间接过程。 b进行过程分析,收集过程的信息和数据,对照预定的目标,找出过程产生波动的因素和原因。

c在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中可采用适宜的统计技术,例如:排列图法、因果图法等。

d当过程未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确保产品的符合性。

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过程

a在产品实现过程的的适当阶段,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控制,以验证产品要求是否得到满足;

b监视和测量的产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最终产品;

c质栓科负责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车间负责对半成品的监视和测量,包括测量的监控点、所用的文件、设备、人员要求等以及产品放行安排等;

d质检员负责按照验收准则的要求进行监视和测量,并记录结果; e质检科只有在所有的安排均已圆满完成且测量结果符合规定要求后,才可将产品放行和交付;

8.2.4.2支持性程序文件JHCX—10—2005《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8.3不合格控制

本节规定了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应得到识别与控制,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本节归口管理部门为质检科、成品库、材料库。 8.3.1不合格品的识别与控制

a不合格品包括不合格原材料、不合格半成品和不合格成品;

b原材料不合格、半成品不合格,成品不合格时,由质检员负责记录,并通知相关部门作相应标识,负责督促检查;

c控制活动还应包括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 8.3.2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

a对不合格品均由质检科组织有关部门或人员进行评审,经过评审得出处置结论;

b原材料不合格,不律拒收,作退货处理; c半成品不合格重新返工并作适当标识直至合格; d成品不合格重新返工直至合格; 8.3.3原因分析及措施

a对不合格品,质检科应组织有关部门及人员进行原因分析,责任部门采取措施,消除发现的不合格,并记录返工后果重新检验的结果;

b与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应分析原因,并采取与不合格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的程度相适应的措施;

8.3.4支持性程序文件JHCX—11—2005《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8.4数据分析

本节规定了对体系运行的适当数据的确定、收集和分析,已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及持续改进的有效性(包括来自监视和测量的结果及其它有关来源的数据)。本节归口管理部门为产品过程涉及到的各部门。 8.4.1目的

a企业质量方针和目标的改进; b产品质量目标的改进;

c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 d符合性评价; 8.4.2数据收集

a数据和信息分类

(1) 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数据,包括质量记录、产品不合格信息、不合格率、

顾客满意率;

(2) 与运行能力有关的数据,包括过程运行的监视和测量信息、内审的结论、

管理评审的输出等; b数据收集

(1) 各相关部门负责收集与产品质量有关的监测数据及相关标准、规范的数

据,报工艺技术科;

(2) 销售科负责收集产品销售顾客动态及需求、顾客投诉与抱怨等数据; (3) 供应科、煤场负责收集来自供方的住处; 8.4.3数据分析

a由管代负责组织各部门对收集的信息与数据进行分析;

b确定需解决的主要问题,针对不同的数据,可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 c对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其趋势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寻求改进机会; 8.5改进

本节规定了对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策划、实施、评价等要求。本节归口管理部门为过程涉及到的各部门。 8.5.1持续改进

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应策划所需必要的过程。 a持续改进的目的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确保企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得以实现。 b营造改进的氛围和环境

(1) 厂长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同时,强调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标,通过方

针的建立与实施,营造一个持续改进的氛围,鼓励每个职工把改进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2) 职工们认识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依存于顾客,自觉遵守不断改进的原则,

并对质量管理体系产品特性及过程的改进积极参与并效力;

c持续改进贯穿于过程之中。通过质量方针、目标、审核结果、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活动实现改进,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确定改进项目。

d改进项目的确定

(1) 管代组织有关部门及人员对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并结合企业

实际情况确定改进的项目与责任部门,上报厂长批准;

(2) 持续改进的重点是优先考虑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并按重要度排序。

e改进效果的评价

(1) 改进项目的责任部门,对改进的实施结果进行记录,分析或总结; (2) 管代组织有关人员对改进项目的效果进行评审并形成结论; (3) 8.5.2纠正措施

(4) 8.5.2.1采取措施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再发生。纠正措施应形成文件的程

序。纠正措施与所达到的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a不合格包括:与产品有关的不合格和与体系有关的不合格。 b与产品有关的不合格的控制。

(1) 技术科负责对出现的不合格提出纠正要求,有关责任部门负责进行原因

分析,制定纠正措施计划并予以实施; (2) 责任部门记录总结纠正措施实施结果;

(3) 管代负责组织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验证,并对结果予以评价。根

据评价结果决定是否采取必要的措施;

c与体系有关的不合格执行《内部审核控制程序》和《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d制定纠正措施应权衡风险、利益和成本。

8.5.2.2支持性程序文件JHCX—12—2005《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8.5.3预防措施

8.5.3.1采取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其发生。预防措施应形成文件化的程序。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a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

(1) 各相关部门收集信息,信息来源包括:产品不合格报告、服务情况记录、

内外审情况及影响产品质量的过程等;

(2) 管代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以发现潜在不合格;

b管代负责评价防止不合格的措施的需求及责任部门 c责任部门确定并实施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并记录实施结果 d管代负责评审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8.5.3.2支持性程序文件JHCX—13—2005《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各部门《质量目标分解表》

部门 部门质量目标 保证措施 汇总 频闪 呈送部门或领导 1、宣贯《质量手册》《程序文件》。 2、协助厂长、管理者代表做确保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质管办 好管理评审和内审等工作。 行 3、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并做好监督检量。 4、制定生产经营计划。 1、及时与顾客沟通,发放《顾客满意度调查表》。 2、满足顾客明示/隐含的需求,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对供方的控制,中证两煤采购和加工质量 严格控制工艺条件,加强工艺指标合格率考核 严格质量检验,坚持复审、复查制度,做到精益求精,确保各项检验工作圆满完成。 定期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来格执行周检计划,确保计量器具在规定周期内运行。 强化环保意识,做好防护用品的管理 合理选择供方,贷比三家,确保质优价廉 按照培训计划要求具体组织实施 认真做好出入库登记,及时核对清点,标识清楚 认真做好出入库登记,及时清点核对,标识清楚。 按规定 报厂长、管理者代表 销售科 顾客满意度≥90% (今后每年增加1%) 每半年 管理者代表质管办 煤场 主要原材料合格率≥90% 每季 每季 主管厂领导 主管厂领导 技术科 工艺指标合格率≥95% 外部对产品检验合格率质检科 100%(外部:顾客或公证的第三方机构) 设备科 主要设备完好率≥95% 仪表车间 计量器具周检率≥100% 每月 主管厂领导技术科 质管办 主管厂领导 主管厂领导 主管厂领导 主管厂领导 主管厂领导 主管厂领导财务 主管厂领导财务 每月 每季 每季 每季 每季 每月 每月 安环科 确保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 供应科 外购物资合格率100% 办公室 培训计划完成率100% 成品库 产品保管完好率≥99% 材料库 原辅材料保管完好率≥99%

各部门《质量目标分解表》

部门 部门质量目标 保证措施 汇总 频闪 呈送部门或领导 1、宣贯《质量手册》《程序文件》。 2、协助厂长、管理者代表做确保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质管办 好管理评审和内审等工作。 行 3、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并做好监督检量。 4、制定生产经营计划。 1、及时与顾客沟通,发放《顾客满意度调查表》。 2、满足顾客明示/隐含的需求,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对供方的控制,中证两煤采购和加工质量 严格控制工艺条件,加强工艺指标合格率考核 严格质量检验,坚持复审、复查制度,做到精益求精,确保各项检验工作圆满完成。 定期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来格执行周检计划,确保计量器具在规定周期内运行。 强化环保意识,做好防护用品的管理 合理选择供方,贷比三家,确保质优价廉 按照培训计划要求具体组织实施 认真做好出入库登记,及时核对清点,标识清楚 认真做好出入库登记,及时清点核对,标识清楚。 按规定 报厂长、管理者代表 销售科 顾客满意度≥90% (今后每年增加1%) 每半年 管理者代表质管办 煤场 主要原材料合格率≥90% 每季 每季 主管厂领导 主管厂领导 技术科 工艺指标合格率≥95% 外部对产品检验合格率质检科 100%(外部:顾客或公证的第三方机构) 设备科 主要设备完好率≥95% 仪表车间 计量器具周检率≥100% 每月 主管厂领导技术科 质管办 主管厂领导 主管厂领导 主管厂领导 主管厂领导 主管厂领导 主管厂领导财务 主管厂领导财务 每月 每季 每季 每季 每季 每月 每月 安环科 确保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 供应科 外购物资合格率100% 办公室 培训计划完成率100% 成品库 产品保管完好率≥99% 材料库 原辅材料保管完好率≥9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d6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