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八下)

更新时间:2024-05-22 00: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5届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八年级上册)

本册中考考查篇目:《小石潭记》、《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满井游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曹刿论战》。

《小石潭记》

从( )小丘西( )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 )水声,如鸣佩环,...心乐( )之( )。伐竹取道,下见( )小潭,水尤( )....清冽( )。全石以( )为( )底,近( )岸,卷石底以出,....为坻( ),为屿( ),为嵁( ),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 )摇( )缀( ),参差披拂。 ... 潭中鱼可( )百许( )头,皆若( )空( )游无所依。....日光下( )澈( ),影布( )石上,佁然( )不动;俶尔( ).......远逝,往来( )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 ..... 潭西南( )而( )望,斗折( )蛇行( ),明灭.......可见。其( )岸势犬牙( )差互( ),不可知其源。 .....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 )神寒( )骨,悄怆....( )幽邃( )。以( )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 ),乃记之( )而( )去( )。 ....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 )而( )从( )...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一、文学、文体常识

1、本文选自 作者 、 朝代的文学家。位列 ,与韩愈并成为 。他因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为 。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有 。

2、《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抒情议论,是属于散文的范畴。 二、阅读理解训练

(一)阅读《小石潭记》一文,回答问题。

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西方 B.斗折蛇行 蛇:像长蛇爬行那样 ..C.以其境过清 清:清澈 D.佁然不动 佁然:高兴的样子 ...14.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近的一项是(3分)( )

A.如鸣佩环,心乐之 永之人争奔走焉 B.全石以为底 不以己悲 ....C.似与游者相乐 念无与乐者 D.潭西南而望 学而不思则罔 ....15.下列对本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借景抒情。全篇流露出作者快乐的心情,以及对大自然和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B.文章开头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绘潭的概貌。作者抓住石潭形状的特点来描绘,着重写石。

1

C.第二段写潭中之景,着意描写游鱼和潭水,明写“游鱼”,略写“潭水”,动静结合,写近处所见。

D.本文按游览的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再写潭中之景,接着写小石潭源流,然后写潭中气氛和自己的感受。 16.句子翻译。(6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分)

译文: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3分)

译文: 17.作者在描写小石潭的特征时融入了自己什么样的感受?你如何看待作者这样的感受?(3分)

答: (二)阅读《小石潭记》一文,回答问题。 5.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3分)

(1)水尤清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以其境过清( )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3分) A. 潭中鱼可百许头 .

B. 全石以为底 ..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 C.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C. 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

(1)如鸣珮环,心乐之。译文: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译文: 8.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二段描写 ,第三段探寻水潭源流。第四段突出了潭上气氛,全文抓住了小石潭 的特点。(4分) 9.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3分) 10.在节选的语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洌”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作答。(3分)

11.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5分)

答: (三)《小石潭记》和《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

[甲] 《小石潭记》一文。 [乙]《与朱元思书》一文。 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2

(1)以其境过清 ( ) (2)乃记之而去( ) (3)窥谷忘反( )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译文: 17.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答: 18.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 (四)《海峡教育报》文言文阅读精选(九)第25题。 (五)《小石潭记》和《右溪记》比较阅读 【甲】《小石潭记》2-4段。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以其境过清 ( ) ② 不可名状 (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

甲文: 乙文: 1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答: (六)《小石潭记》和《观第五泄记》比较阅读 【甲】《小石潭记》一文。

【乙】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远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

3

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胜地。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 12.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日光下澈: ⑵其岸势犬牙差互: ...⑶疾趋: ⑷山行之极观也: ..13.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⑴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⑵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14.请从【甲】【乙】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2分) ⑴《小石潭记》: ⑵《观第五泄记》:

15.两篇选文,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气势,其中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填入下表。(2分)

选文 《小石潭记》 《观第五泄记》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 )美,古来共( )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 )俱( )备。晓雾将歇( ),猿.....鸟乱( )鸣;夕日欲颓( ),沉鳞( )竞( )跃,实( ).....是( )欲界( )之( )仙都,自( )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 一、文学常识

陶弘景,南朝齐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 二、阅读理解训练

(一)《答谢中书书》和《三峡》比较阅读 【甲】《答谢中书书》一文。

【乙】《三峡》一文。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或王命急宣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哀转久绝 (4)四时俱备 ..

2.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2分)

【甲】 【乙】 3.两文都写到了“猿呜”,请分别说明“猿呜”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

表达的感情 4

【甲】 【乙】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二)《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

【甲】《答谢中书书》一文。 【乙】《记承天寺夜游》一文。 1.解释加点词的词义。(4分)

①晓雾将歇 ( ) ②月色入户 ( )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 )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 ...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 B.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C.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张怀民 寻病终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①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答。(4分)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5.填空。(8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4分)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4分)

(三)《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

【甲】《答谢中书书》一文。 【乙】《与朱元思书》一文。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四时俱备 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 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 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

四日也。 节选(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棹(zhào),橹,这里指划船。②东阿王,即三国时的曹植。洛神即曹植所写《洛神赋》中人物。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2分)

(1)徒步则汗出浃背 (2)从武林门而西 ..10.跟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冷光乍出于匣也。

A.所欲有甚于生者 B.皆以美于徐公。C.舜发于畎亩之中D.告之于帝。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如倩女之碛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12.从全文看,【甲】第①段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第②段从哪些方面写满井春色?(3分) 13.【甲】【乙】两文,在描写景物时中都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举出一例加以分析。(3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 )于( )畎亩( )之中,傅说举( )于( )......版筑( )之间,胶鬲举( )于( )鱼盐( )之中,管夷吾举.......( )于( )士( ),孙叔敖举( )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

故( )天将降大任于( )是( )人也,必先苦( )其.....( )心志,劳( )其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 )其所为,所以( )动( )心忍( )性,曾( ).......益( )其所不能。 .

人恒( )过( ),然后( )能改,困( )于( )......心,衡( )于虑,而后作( ),征( )于色( ),发( ).....于声,而后喻( )。入( )则( )无法家( )拂士( ),.......出( )则( )无敌国( )外患( )者,国恒( )亡........( )。

然后( )知( )生( )于忧患( ),而( )死于安........乐也。 .

一、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是孟子,他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二、阅读理解训练。

(一)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回答问题。

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3分)

A. 曾益其所不能B.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C. 入则无法家拂士D.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11

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 ..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 ..1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B.衡于虑,而后作 出淤泥而不染 ....C.舜发于畎亩之中 宋何罪之有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苛政猛于虎也 ....1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选文第一自然段列举古代贤士的事例,说明有成就的人必先经历苦难的磨练。 B.选文第二自然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亡。 C.从选文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D.选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既增添了气势,也给人以美感。 13.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分)

译文: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分)

译文: 15.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课文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

【甲】《鱼我所欲也》2、3段。 【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4段。 6、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呼尔而与之( ) (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3)所以动心忍性( ) (4)困于心,衡于虑( ) ...8、翻译句子。(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选自《孟子》的两则文段,骈散结合,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甲文第一段告诉我们:对于人来说,生死固为重要,但 更重要。乙文第一段则讲明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2

了 的道理。(2分)

10、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忧患”与“安乐”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三)《海峡教育报》文言文阅读精选(七)第18题。 (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韩诗外传》卷九比较阅读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4段。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诵:背诵。 ②方:正在。 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 ④喧:遗忘。

1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________ ②其母引刀裂其织 引:________ ..13.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孙叔敖遇狐丘丈人》比较阅读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③。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⑤。”(《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③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⑤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必先苦其心志 ( ) (2)入则无法家拂士( ) ..(3)仆闻之 ( ) (4)官大者,主恶之( ) ..

13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不知木兰是女郎 ..B.舜发于畎亩之中 此之谓也 ..C.所以动心忍性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孙叔敖曰:不然。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15.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4分)

(1)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 )伐( )我。公将( )战。曹刿请( )见.....( )。其( )乡人曰:“肉食者谋( )之( ),又何( )....间( )焉( )?”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 )....入见。问:“何以( )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 )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 )未徧( ),民弗从( )也。”公曰:“牺....牲( )玉帛,弗敢加( )也,必以( )信( )。”对曰:“小信....未孚( ),神弗福( )也。”公曰:“小大之( )狱( ),虽不.....能察( ),必以( )情( )。”对曰:“忠之属( )也。可以......( )一战。战则请( )从( )。” .. 公与之( )乘。战于( )长勺。公将鼓( )之( )。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之( )。刿曰:..“未可。”下视其( )辙( ),登轼( )而( )望之.....( ),曰:“可矣。”遂( )逐( )齐师。 ..既克( ),公问其( )故( )。对曰:“夫( )战,勇气....也。一鼓( )作( )气( ),再( )而( )衰......( ),三而竭( )。彼竭我盈( ),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故逐之.....( )。” 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 ,又名 或 。相传是 时期 (人名)所作。 二、出自本

(一)中考典型试题【2010年泉州市中考题】《指南》P66阅读(E) (二)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题目。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2)可以免于患乎?

14

(1)小惠未徧( ) (2)公将鼓之( ) (3)再而衰( ) ...2.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何以战 何陋之有 B.肉食者鄙 言语粗鄙 ....

C.患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下视其辙 其如土石何?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

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急躁冒进,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

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5.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阅读《曹刿论战》和《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完成题目。 【甲】《曹刿论战》第三段。 【乙】《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段。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彼竭我盈 ( ) (2)望其旗靡( ) ..(3)臣之妻私臣( ) (4)今齐地方千里( ) ..1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0.[甲][乙]两文中都有结论性的话。[甲]文中结论性的话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乙]文中邹忌在劝说齐威王时,运用__________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性的话是“________ ”。 21.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文中曹刿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乙]文中邹忌成功地说服了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四)《海峡教育报》文言文阅读精选(五)第13题。

(五) 阅读《曹刿论战》和《国语·文公伐原》选段,回答问题。 【甲】《曹刿论战》第1段。

15

【乙】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国语·文公伐原》)

【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 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又何间焉( ) (2)公令疏军而去之( ) ..9.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可以一战 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 登轼而望之 ....

C.其乡人曰 门人弟子填其室 D.令以三日之粮 呷浪之鳞 ....

10.翻译句子。(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段理解。(6分)

(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 ”和鲁庄公的“ ”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 ,乙文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乙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 ”这一句。

(六)阅读《曹刿论战》和《子鱼论战》选段,回答问题。 【甲文】公与之乘??遂逐齐师。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节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1)泓:泓水 (2)既:尽,完了 (3)济:渡过 (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这里指子鱼。 (5)陈:同“阵”,摆好阵势。 1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公将鼓之( ) (2)宋人既成列( ) ..15.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16.用原文语句答题。(3分)

甲文中“齐师败绩”是因为鲁国抓住了发动进攻的时机:______________ 。乙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乙】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国语·文公伐原》)

【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 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又何间焉( ) (2)公令疏军而去之( ) ..9.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可以一战 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 登轼而望之 ....

C.其乡人曰 门人弟子填其室 D.令以三日之粮 呷浪之鳞 ....

10.翻译句子。(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段理解。(6分)

(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 ”和鲁庄公的“ ”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 ,乙文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乙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 ”这一句。

(六)阅读《曹刿论战》和《子鱼论战》选段,回答问题。 【甲文】公与之乘??遂逐齐师。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节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1)泓:泓水 (2)既:尽,完了 (3)济:渡过 (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这里指子鱼。 (5)陈:同“阵”,摆好阵势。 1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公将鼓之( ) (2)宋人既成列( ) ..15.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16.用原文语句答题。(3分)

甲文中“齐师败绩”是因为鲁国抓住了发动进攻的时机:______________ 。乙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d2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