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建筑的地方性特征

更新时间:2023-11-11 03:2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民间建筑的地方性特征

【摘要】

民间建筑是文化的产物,不同的地理和人文文化造就了不同的民间建筑。本文概述了中国的传统建筑类型,详细地介绍了海南黎族和岭南不同的民间建筑的地方性特征。

【关键词】

民间建筑,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地方性特征

一、前言

民间建筑是物质民俗的一种,因此,它具有民俗的以下几个特点:民族性、地方性、集团性、约束性、承传性和变异性。在这几点中,我对民间建筑的地方性特征比较感兴趣。

民间建筑,也被称为地方性建筑,是人类为自己及其所属建造的栖身之所。民间建筑除了包括民居之外,还包括各种窝棚、仓房、坟墓、磨坊、为牲畜建造的房屋和制造各种生产生活资料的建筑如砖窑、烤烟草的炉子等等。

地方性是民俗在空间上所显示出的特征。这种特征也可以叫做地理特征或乡土特征。因为这个特征是在民俗的地域环境中形成并显示出来的。俗语说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正是这种地方性特征的很好说明。民俗的地方性具有十分普普遍的意义,无论哪一类民俗事象,都会受到一定地域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地缘关系所制约,都不同程度地染上了地方色彩。

民间建筑是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和人文因素的综合产物。一方面,房子的选材、坐址、结构和样式等受制于当地的天气和地理条件。另一方面,房子的坐向、装饰、格局、和色彩等又受到人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中国地大物博,民间建筑的地方性特征因此特别明显。

二、中国民间建筑的类型

中国建筑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五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古代建筑已经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所以说,中国的建筑与中国的文明同样古老。中国的传统民居的类型如下: 1. 庭院式住宅

庭院式住宅,又称宫廷式住宅,种类很多,历史悠久。四合院就是典型的宫廷式住宅。四合院是中国北方传统的民居形式。

除了四合院以外,广东、福建等地客家人的围龙屋、土楼,云南的“一颗印”式住宅,台湾、四川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许多住宅都为宫廷式住宅。 2. 干栏式住宅

干栏式民居也是中国最早的民居形式之一,殷周时期比较流行,汉代以后,主要流行于中国的南方地区。干栏式住宅为高架式住宅,下边空着或者豢养家畜,上边住人。

干栏式住宅现在主要流行于壮族居住的比较偏远的地区,包括广西中西部、云南东南部、贵州西南部和越南北部。其他民族的干栏也有,但是受到汉式建筑和佛教建筑的影响较多。 3. 穴居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下,天然洞穴显然首先成为最宜居住的“家”。从早期人类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穴居遗址开始,原始人居住的天然岩洞在辽宁、贵州、广州、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都有发展,可见穴居是当时的主要居住方式,它满足了原始人对生存的最低要求。

穴居方式虽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作为一定时期内,特定地理环境下的产物,对我们祖先的生存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鲜明的地方特色也构成了这样独特的人文景观。至今在黄土高原依然有人在使用这类生土建筑,这也说明了它对环境的极端适应 。 4. 碉房

碉房碉房是中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以及内蒙部分地区常见的居住建筑形式。从《后汉书》的记载来看,在汉元鼎六年(公元111年)以前就有存在。这是一种用乱石垒砌或土筑的房屋,高有三至四。底层用来养牲畜,屋顶为平台,可以晾晒谷物或者乘凉。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 5. 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搭建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蒙古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便可以开始按照圈的大小搭建。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族居住和使

用。

三、海南黎族建筑的地方性特征

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岛的中南部地区,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其生产、生活、文化活动等有着上千年的历史积淀。船形屋是黎族的传统民居之一。 黎族人称自己的祖先是独乘木船漂洋过海来到海南的,到达后他们把船翻过来扣在岸上当住屋。所以,他们在造房时仿造船的形状来建造船形的房子。船形屋有高架船形屋与低架(落地式)船形屋之分,其外形象船篷,拱形状,用红、白藤扎架,上盖茅草或葵叶;金字形屋以树干作为支架,竹干编墙,再糊稻草泥抹墙。黎族各种类型的民居住宅,是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他们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过去经济落后,生活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简单的天然材料,建造出避风挡雨、隔热御寒、防避瘴病、防御野兽蛇虫侵袭以及适应生产生活要求的住宅来,这正显示了黎族人民的劳动智慧。住宅的立体造型简单、朴素、美观实用,他们采用船篷状外形,建筑结构与装饰的地域特征结合合理,表现出浓郁的地方性特征。

四、岭南建筑的地方性特征

岭南位于我国的最南部,地处亚热带地区,大致包括闽南、广东、海南和广西桂林以东大部分地区。其地理环境的特点是襟山带海。这样的山河态势,历史时期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封闭、半封闭的地理环境,对岭南历史地理的发展影响极其深刻。此外,由于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岭南形成了炎热、潮湿、日照时间长的气候特点。

特殊的地域铸就了独特的岭南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组成部分之一的岭南建筑,始终体现着岭南文化特色。封建礼教是岭南古建筑设计的中心思想。中轴对称、方整对称、融合协调是岭南群体建筑布局的主流。村落多以祠堂为中心,按南北主轴,左右对称配置建筑。前有池塘蓄水,后有山林或丘地衬托。村民住宅多为定型化,朴素自然,绕祠堂层层拱卫,并以庭院为核心,建筑绕院环列,由院落组织成巷道,有秩序构成村落,形成了岭南村落的普遍格局。巷道也有主次,纵横有序、网脉清晰。其规划几乎都是血缘宗族之族长根据族谱族规、乡约的宗规组织完成的。

五、结语

民间建筑的地方性特征是在历史中发展演变而来的,但在现实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各种先进的思潮会给各地的建筑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但不管怎么变,只有符合当地特定的地势、地质、气象、建筑环境条件的建筑,才是当地真正意义上的地方性建筑。

六、参考文献

1.王娟:《民俗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焦勇勤、孙海兰:《海南民俗概说》,海南出版社、南方出版社,2008。 3.

学生:李轩娣

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 学号:2010240116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cs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