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科技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3-08-08 14:5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世纪科技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0世纪科技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薛敬孝

[内容摘要]

张蕾

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是

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国际贸易的数量飞速增长,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从科技进步的角度分析其对国际贸易的推动作用。科技进步促进了国际贸易总量的增长,促进了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重点由轻工业产品转向重工业产品,又向高附加值和高科技产品的方向发展。科技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国际贸易地区结构发展的不平衡性,引起各国、各地区在国际贸易中地位的变化。

[关键词][作者简介]

国际贸易

科技进步

商品结构

地区结构

薛敬孝,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教授,博导;张蕾,南开大学国际

经济贸易系硕士研究生。天津,邮编:300071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来,各国问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短短的一百年中,国际贸易的规模迅速膨胀,数量飞速增长;贸易商品的种类不断增加,内容日益丰富: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也在不断变化。总之,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是以往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推动国际贸易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科技发展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旨在分析20世纪科技进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科技发展与国际贸易总量

在整个20世纪,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飞猛进。无论是科学理论还是专业技术,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1902年,卢瑟福创立放射性衰变理论。1903年,皮埃尔 居里和玛丽 居里夫妇合作发现镭。艾伯特 爱因斯坦先后于1905年和1916年分别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1919年,第一次人工原子核裂变成功。随后,海森堡和玻尔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约里奥夫妇发现了人工放射性。同时,各种新技术也不断出现。无线电通讯试验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不断获得成功。1903年,赖特兄弟作首次动力飞行。1912年,第一批装有电起动器的汽车问世。1927年,横越大西洋的无线电话通讯获得成功。

20世纪40年代,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出现。这次科技革命涉及的领域广

泛,规模空前,影响深远。它以量子力学、基因论和相对论的创立作为科学基础,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制成了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学计算机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从此以后,计算机的研制与发展不断推陈出新。1957年10月,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人类正式开始了航天时代。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开辟了人类远离地球向空

一67—

20世纪科技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太平洋学报2002年第』期

间发展的新时代。现代新技术的兴起以新材料作为支柱。二战以后,新的合成材料大量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如合金钢的研制,钛的发现,合成橡胶、塑料和合成纤维,以及各种复合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

20世纪70年代以来,微电子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引起一场

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生物工程及其应用、激光的应用、能源科学、海洋科学、材料技术、

遥感技术、超导技术等不断出现新的突破。1971年,美国英特尔公司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基础上,首先发明了微处理机,使计算机走出了科研机构的象牙塔,开始广泛应用于企

业、公司和家庭,从而引起一场信息技术革命。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1993年,美国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

计划,立刻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90年代中期掀起的网络化的浪潮,正日益改变着人类社会的面貌,网上贸易、网上信息交流、网上教育方兴未艾,日益兴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产业成为发展最快的产业部门。

科技发展对国际贸易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可以改进生产工具、工艺流程和生产方法,从而提高要素生产率,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增加国际市场上可贸易商品的数量;科技进步产生了新行业和新产品,促进了主导产业变换和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使国际贸易的内容更加丰富,贸易结构发生变化;科技进步必然导致世界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总量增长与国际贸易是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动机,因此必然表现为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科技进步还改进了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0世纪国际贸易的发展最突出、最集中的表现是国际贸易总量的迅速扩大。1900年,世界出口总额为9437百万美元①,1938年为23450百万美元②,到1960年为127500百万美元,60年间增长了13.5倍。20世纪60年代以后,特别是1970年以后,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生产的增长速度。1980年,国际贸易出口总额达到2001086百万美元,1990年为3425960百万美元,到2000年为63580亿美元,比1960年增加了48.9倍。如果说在1960年以前的半个多世纪中国际贸易的增长是快速的,那么1960年以后的40年间的国际贸易增速便是惊人的。

为了定量的分析科技发展对国际贸易总量的影响,我们用科技发展水平作自变量对世界贸易总量作回归分析。由于科技发展水平难以量化,在这里我们用专利申请的件数来近似地代表科技水平。尽管科技发展的水平不完全表现为专利申请件数,但可以认为后者数目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技发展水平。

在数据搜集和处理上,我们收集了美国1900年至2000年和英国1900年至1998年的

专利申请数,同时收集了日本1965年至2000年的专利申请数。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世

界专利数以美、英两国的总和来代表;70年代以后的专利数则以美、英、日三国的总和来代表。世界贸易总量以出口总额表示,数据来自于麦迪森《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一书和联合国《国际贸易统计年鉴》有关各期。有关以上数据参见附录。

①麦迪森:《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第164页。

②除注明外,本文中有关贸易的数字均直接来自于UnitedStatistics”,有关各期或根据有关数字计算而得。

Nations“Yearbook

ofInternationalTrade

一68—

20世纪科技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0世纪科技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由于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专利的产业化需要一个过程,因此科技进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存在着滞后现象。考虑到这一点,我们把滞后各年的数据放入模型中进行回归,并把最适的滞后期显示在回归方程中。

科技进步与世界贸易的发展在整个20世纪并不是平稳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科技发展的速度在二战以后明显快于战前,而国际贸易则是在60年代以后开始迅猛增长。为了更准确的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根据科技发展的进程分三个阶段来考察科技进步对国际贸易总量的影响。

第一阶段:1900—1945年

在这个阶段,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世界出口总额的数据出现中断,无法计算二者的关系。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1920~1938年,由于受到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的影响,国际贸易的数据偏离了正常的发展规律,计算结果不能通过检验。为了排除这些

特别因素可能对回归造成的不利影响,我们最终选取1900—1913年的数据进行回归,以此来代表这个阶段的情况。回归结果如下:

EX=一8606.1+0.25PAT

(一3.4)(8.6)

R2=0.86DW=0.81F=74.5

其中EX代表世界出口总额,PAT代表专利申请数。在该方程中,除DW统计量偏小外,其他各项参数均能通过检验。为了消除残差自相关的影响,用广义差分对该模型进行修正。令DEX=EX一0.6EX(一1),DPAT=PAT一0.6PAT(一1),重新进行回归的结果为

DEX=一5719.49+0.3lDPAT

(一1.95)(3.93)

该方程展开整理,得到

R2=0.58DW=1.66F=15.44

EX=0.6EX(一1)一5719.49+0.31PAT一0.19PAT(一1)

修正后的R2虽然偏小,但该方程基本能说明专利申请数与世界出口总额存在正相关

关系。当年申请的专利数每增加100件,世界商品的出口总额可增加3100万美元。

第二阶段:1945。1970年

用同样的方法对专利数与世界出口总额进行回归,得出的结果为EX=一272359.5+2.22PAT+1.1SPAT(一5)

(13.87)

(9.48)

(5.47)

R2=0.95

DW=0.81

F=222.2

用DEX=EX一0.62EX(一1),DPAT=PAT一0.62PAT(一1)对模型进行修正,得到DEX=一125696.8+2.22DPAT+1.66DPAT(一5)

(一6.76)

(6.71)

(4.47)

R2=0.86

DW=1.56F=54.13

该方程可进一步展开为

EX=一125696.8+0.62EX(一1)+2.22PAT一1.38PAT(一1)+1.66PAT(一5)一1.03PAT

(一6)

该方程表明,当期专利数与前五期的专利数对国际贸易有重要影响。当期的专利数每增加100件,世界出口总额将增加22200万美元;前五期的专利数每增加100件,当期的世界出口总额将增加16600万美元。自变量当期的回归系数大于前五期的系数,说明当期专利数对世界出口总额的影响大于前五期的专利数。与上一阶段相比,专利申请数的边际

系数增大了,说明专利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力有所加强。

一69—

20世纪科技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太平洋学报2002年第』期

第三阶段:1970—1998年

该阶段的回归模型为

EX=一2027181+3.14PAT+8.74PAT(一9)

(一13.37)(4.34)(7.98)

R2=0.98

DW=1.29F=539

修正DEX=EX一0.35Ex(一1)DPAT=PAT一0.35PAT(一1)DEX=一1181104+3.34DPAT+7.93DPAT(一9)

(一5.64)(2.82)(4.9)

1t2=0.94

DW=1.68

F=137.6

进一步展开此方程得到

EX=一1181104+0.35EX(一1)+3.34PAT一1.17PAT(一1)+7.93PAT(一9)一2.78PAT(一10)

在这一阶段,当期与前九期专利数对当期的世界出口总额有重要影响。当期专利数每

增加100件,世界出口总额将增加33400万美元;前九期专利数每增加100件,当期世界

出口总额将增加79300万美元。与前一阶段相比,当期专利数对世界出口总额的影响程度增强了,其边际影响由2.22提高到3.34。滞后期的影响力度也加强了。在前一阶段,前期专利数对当期世界出口的影响要小于当期专利数。而在第三阶段,前期专利数的影响要大于当期。

以上的分析表明,20世纪的科技发展以越来越强的力量促进着国际贸易总量的增加。特别是进入70年代以来,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二、科技发展与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一系列新兴部门的出现及传统部门的衰落,从而改变了国第一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

该阶段继承并发展了19世纪70年代以来的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的成果,使国际贸易

1.在国际贸易的商品构成中,初级产品在这一阶段依然始终占有重要地位,远远高

1913年为63.7%,1929年为61.6%,1937年为63.5%。①与此同时,工业制成品在世界出口商品中的比重始终徘徊在37%左右,不到总数的2/5。

2.工业制成品内部商品结构中,轻工业产品比重下降,重工业产品比重显著上升。升到1937年的30.1%,居制成品中的第一位。在机械类商品内部,又以电气机械和运输

①本部分数据来源同表一。

一70—际贸易的商品结构,使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上升,与此同时,使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商品在工业制成品中的比重上升,初级产品的比重下降。同时,由于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本身不断细化,贸易商品的种类和内容不断增加。在每次科技革命中得到迅速发展的部门,其产品也都在国际贸易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商品结构出现了新的特点。

于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初级产品在世界出口商品中的比重在1896—1900年为62.8%,在这个时期,电力的广泛应用及钢铁、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显著地改变了工业制成品内部的结构。机械类商品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由1899年占世界工业制成品出口的13.4%上

20世纪科技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0世纪科技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机械的比例增长最快,分别由1899年占世界制成品出口的0.9%和5.O%上升到1937年的

4.9%和12.4%。纺织品的比重迅速下降,由1899年占世界制成品出口的34.1%(居第一

位)下降到1937年的18.2%。金属制成品和化学制品的比例有所提高,其他工业品的比重则降低了(详见表1)。

表l世界工业制成品出口构成的变化(1899—1937年)(%)

1899

191319.69.7

2.6

192927.1

11.44.011.8

193730.112.9

4.912.4

机械类

非电气机械电气机械运输机械纺织品金属品化学品其他合计

13.47.5O.9

5.O

7.328.213.8

8.5

34.1

11.3

23.312.7

8.1

18.216.O9.526.1100.O

8.532.6100.O

29.9100.0

28.8100.0

资料来源“日]宫崎犀一、奥村茂次、森田桐郎编:<近代国际经济要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杜,1990年版。

3.初级产品内部结构中,农产品比重下降,矿产品比重上升。在初级产品的贸易中,粮食所占的比重下降,由1913年占初级产品出口的42.4%下降为1937年的36.2%,但在初级产品中所占的比重仍是最大的。农产原料的出口占初级产品出口的比重由1913年的35.6%下降到1937年的33.1%。而矿产原料的比重却不断上升,其占初级产品的比重由对应年份的21.9%上升为30.7%。

轻工业制品、粮食及农产品原料比重的下降和机械产品、矿产原料比重的上升,反映了18世纪由蒸汽机革命引发的轻工业化的成果已经被19世纪末开始的由电力革命推动的

重工业化的成果所代替,说明20世纪初主要工业国的产业结构由以轻工业为主导产业转化为以重工业为主导产业。同时也隐含说明了石油工业的崛起及其重要地位的突现。

第二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

该阶段是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时期。40年代开始的科技革命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

重大变化。

1.初级产品的比重显著缩减,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大大超过初级产品。1948年,初级产品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下降到51.7%。1957年制成品所占的比重开始超过初级产品,并在这之后一直稳步上升。1958年,制成品出口占世界总出口的52.2%,初级产品下降至46.5%。1965年,制成品占58.5%,初级产品占39%。1970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为64.8%和33.2%。

2.在制成品内部,化学产品和机械产品的出口增长最为迅速,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也不断增加。1958年,化学产品出口占制成品出口的10.5%,1965年上升到11.1%,1970年为11.0%。机械产品占制成品出口的比重由1958年的40.6%上升到1965年的42.1%,又到1970年的44.3%。与此同时,其他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

比重虽有所上升,但在制成品内部的比重却都是下降的,由1958年的48.9%下降到1965

—71—

20世纪科技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太平洋学报2002年第』期

年的46.8%,1970年又降为44.7%。制成品内部贸易结构的变化说明化学工业、机械制

造等重工业部门已经成长为各工业国家的主导产业。

3.在初级产品中,粮食、原料在世界出13总额中的比重和在初级产品出口中的比重

都持续下降。1958年,粮食占初级产品出口额的比重为41.7%,1970年下降为40.1%。

原料则由33,8%下降到31.9%。燃料的出13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份额虽有所下降,由11.4%下降到9.3%,但其占初级产品的比重却有所上升。1958年燃料占初级产品出口的份额为24.5%,1970年上升到28.0%。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2000年

在这个阶段,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又有了新的变化。

1.初级产品与制成品在世界商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出现波动。70年代,由于石油两次提价,大大提高了燃料的出口贸易额,使其占世界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也由1970年的9.2%上升到1980年的23.7%。同时,在70年代还出现了粮食和原材料危机,农产品和某些原材料的价格大幅上涨。在原材料特别是燃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下,整个70年代,初级产品的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大幅上升,而制成品的比重则相应下降。1970年,初级产品的出口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为33.1%,1980年提高到43.3%。80年代以后,制

成品的出口以远高于初级产品的速度持续增长,到1995年,制成品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额

的比重达到74.4%。

2.在制成品的贸易中,高附加值与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出口迅速增长。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属于尖端技术与高技术的产品类别包括各种高级化学产品、医药产品、精密仪

器、通讯设备、合成纤维、各种机械、电子产品、计算机先进部件等。70年代,化学产品的出口以年均21.3%的速度迅速增长,而80年代以后,各种机械和运输工具成为出口增长最快的商品类别。从世界商品出口结构(见表2)可以看出,化学品、机械和运输设备的比重增加最快,分别由1970年的5.5%和31.O%上升到1995年的9.6%和38.9%。钢铁的

出口份额则呈缓慢下降趋势,纺织品和服装的份额经过波动后基本维持在6.0%左右。

表2世界各类产品出口贸易的比重(%)

1970

197541.613.24.54.519.457.35.2

7.O

198043.311.2

3.8

198536.410.33.83.6】8.759.73.67.931.15.311.8

199026.69.43.43.5

10.371.03.28.8

199524.79.1

5.2

初级产品

食品原料

矿石、有色金属燃料制成品

钢铁化学品

机械和运输设备纺织品和服装其他制成品

33.114.6

6.O

3.39.265.23.95.531.O6.O18.8

4.623.755.33.97.730.O4.88.9

3.3

7.】74.43.O

9.638.96.316.6

28.O

5.O12.1

35.76.416.9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年鉴198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Yearbook

ofInternationalTrade

Statistics)有关数字计算整理。

~72—

20世纪科技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0世纪科技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3.伴随着商品贸易的蓬勃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在70年代以后开始迅速发展起来。80年代,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是商品贸易增长速度的2倍。1980年,世界商业性服务业出口贸易额为3644亿美元,1990年增长到7822亿美元,到2000年为14164亿美元,比1980年增长了2.9倍。①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把服务贸易分为三类:第一类为运输,第二类为旅游服务,第三类为其他商业服务。其中运输业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39.2%降至1998年的25.3%,旅游业由27.0%升至30.3%,其他商业服务由33.9%升至44.7%。②由世界服务贸易内部结构的变化可以看出,服务贸易的重点逐渐由传统的服务内容转向新兴的服务。这种转变与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是密切相关的。世界各主要工业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一方面引起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上升,另一方面也产生了许多与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服务需求,为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通讯设备和交通工具的革新与改进,为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4.在这个阶段,国际贸易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国际技术贸易的兴起。技术贸易是按当事双方约定的条件,通过买卖方式,把某种内容的技术从卖方转让给买方的行为。它既

包括技术知识的买卖(软件交易),也包括成套技术设备的买卖(硬件交易)。国际技术贸易发展得越来越快,规模日益扩大,其重要性也日益增长。国际技术贸易额在1964年为25亿美元,1975年达到110亿美元,1985年突破400亿美元。进入90年代,国际技术贸

易增长迅猛。1990年仅微电子、新材料和航天工业技术贸易额就达到2300亿美元。1998年,高技术产品出口额达到8206.17亿美元,占制成品出口的22%。与此同时,国际技术贸易结构也不断升级换代。80年代以来,技术贸易中高、精、尖的电子、航空等尖端工业技术在国际技术贸易中的比例开始逐渐增加。技术贸易的发展是依托于科技发展的。70

年代开始的科技革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科技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科技转化

为生产力的时间也大大缩短,这就促使技术所有者以各种方式向外转移技术,以便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益。

三、科技发展与国际贸易的地区结构

科技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的地区结构。20世纪,国际贸易地区结构的变化始终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

首先,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平衡。整个20世纪,发达国家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主导地位。发达国家的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绝大部分。1938年,发达国家的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额的68.6%,1962年占71.3%,1980年的比重为63.2%,到1990年为71.8%,之后有所下降,到2000年占63.8%。同时,发达国家引导

了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从发达国家的出口结构来看,制成品的出口始终占据了发达

国家出口的绝大部分;其出口结构的变化也正与世界商品贸易结构的变化相一致。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出12多年来始终以初级产品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

①资料来自http://www.wordbank.org

②世界银行(2000年世界经济发展指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一73—

20世纪科技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太平洋学报2002年第J期

其次,在发达国家内部,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不断发生着变化。20世纪初,英国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896—1900年,英国出口占世界出口的比重平均为14.2%,1913年为13.89%,到1938年降为11.9%。同期,美国的劳动生产率迅速增长为世界第一,其商品的出口竞争力不断增强。1913年,美国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2.93%,1928年这个比重升至15.9%,超过英国而居世界第一位。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美国、英国的贸易地位下降,日本、德国和法国等国的贸易地位上升。美国出口占世界出口的比例从1948年的21.8%降到1958年的17.4%,1965年为14.5%,到1970年已降至13.8%。同期,日本、德国和法国的出口占世界出口的份额不断上升。1948年,日本出口只占世界出口总额的0.4%,德国占1.4%,法国占3.7%。1958年,日本的比例上升到1.89%,德国为6.5%,法国为5.1%。到1970年,这三个国家的比例已分别上升至6.2%,10.9%和5.7%。70年代以后,美国的出口份额基本保持平稳,日本和德国的份额继续上升。1980年日本和德国的出口分别占世界出口总额的6.5%和9.6%,到1990年分别上升为8.4%和12.3%。进入90年代以后,美国的出口份额稳中有升,从1990年的11.5%上升到1995年的11.9%,2000年达到12.5%。日本、德国的出口份额略有下降。1995年,日本和德国的出口占世界出口的份额分别为9.O%和10.3%,2000年下降为7.66%和8.8%。①科技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以上变化的主导力量。

最后,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发展也不平衡。70年代以后,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确立的出口导向性的发展战略,使得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额开始迅速增加。8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促进了亚洲地区的出口。1970年,亚洲发展中国家(除中东外)的出口仅占世界出口总额的4.6%,1980年上升到8.1%,1990年为13.1%,到2000年已增至18.1%。而同期美洲和非洲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额虽有所增长,但增速缓慢,因而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趋于下降。1970年,美洲和非洲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5.5%和4.0%,1980年为5.2%和4.5%,到1990年则分别下降为3.8%和2.2%。到1998年,非洲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出口中的份额仅为1.7%。

从以上国际贸易结构的发展变化,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国际贸易地区结构发展不平衡的原动力是科技发展的不平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拥有较高的生产水平和较强的经济实力,具有雄厚的技术革新和科学研究的能

力。历史上的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发源于发达国家,并在发达国家之间迅速扩散。发展中国家作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与商品输出地,长期游离于科技革命的范围之外,与发达国

家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大。二战以后,随着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又成为发达国家转移其淘汰技术的接受地,使这些国家(地区)的生产与贸易有了发展。但是,发达国家始终保持着其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优势。正是这种技术优势使得发达国家垄断了工业制成品和新兴工业部门的生产和贸易,从而造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商品出口贸易中的极大不平衡。在发达国家内部,情况也是如此。各个发达国家之间科技实力的此消彼长,决定了其国际贸易地位的变迁。20世

①20世纪90年代以后数字根据International有关数字计算。

--——74 --——

MonetaryFund:“InternationalFinancialStatistics”,June2000

20世纪科技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0世纪科技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纪初,英国的劳动生产率远高于其他国家,并在国际商品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

美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与英国技术进步的相对迟缓,美国逐步取代了英国出口第一大国

的地位。二战以后,日、德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又在国际贸易领域向美国提出了挑战。总之,技术水平越高的国家,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份额就越大,科技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导致国际贸易地区结构发展的不平衡。

2.科学技术发展最快的国家和地区,其国际贸易发展也最快。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转化为生产力就会表现为生产率的提高、生产能力的扩大和产品质量的改善,进而增强了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出口的迅速增长。二战以后,日本和德国的科技实力迅速增

强,带动了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在1950—1973年的二十多年间,日本和德国的劳动

生产率分别增长了449.3%和280.8%,而同期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只增长了85.2%。结果日本和德国的出口大幅度上涨,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迅速增加。其次,技术辐射、扩散和传递最快的地区,成为生产发展最快的地区,其相应部门产品的出口迅速增加。20世纪70年代以后,东亚地区成为发达国家向外转移技术的主要目标地,逐渐形成了以日本为前导,以梯度转移为特点的技术扩散地带,并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发展地区和国际贸易发展最快的地区。最后,那些科技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的地区,始终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极其不利的劣势地位,其国际贸易几乎没有发展,如非洲的某些国家。

3.国际贸易的地区结构与商品结构是相互关联的。高科技集中地区在国际贸易中都处于重要地位,如北美、西欧。这些地区的出口在世界出口总额中占有较高的份额,也是高附加值商品贸易和技术贸易的主要出口地,而且这些地区的国家出口的商品结构的变化引导着国际商品结构的变化方向。在国际贸易中发展最快的国家和地区,其出口的商品结构变化也最快。比如20世纪70年代以后,东亚地区的出口结构迅速由以初级产品为主转为以工业制成品占主要地位,并且逐步向机电、电子产品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发展。

【参考资料】

[1]Jan

Fegerberg,Par

Hansson,LarsLundberg,Ame

Melchior.Technologyand

International

Trade.EdwardElgarPublishingLimited.1995.

[2]

OECD.Trade,InvestmentandTechnologyin1990,1991.

TradeOrganization.AnnualReport2000.

[3]World

[4]宫占奎、朱彤、曹苏峰:

1999年版。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中国政策选择》,南开大学出版社,

[5]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经济科学出版社。

一75—

20世纪科技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太平洋学报2002年第J期

附录:

附表一1900—1998年世界出口总额(按引用年汇率百万美元)

190019051910

1924

943712018151932759532746

18629

1901946713012159193126126188191886137293277127929186400

311800

1902190719121926193119361951195619611966197l1976198l198619911996

987413616

17714

1903190819131927193219371952195719621967197219771982198719921997

10536130121840l

31245

19041909

1097813891

1906191l1925193019351950

29653185802067582456193309134000204000

348000

1928193319381953

1958

32452

14757

19291934

12557254808004911144914160021440041585l11269671847060249060436597595537000

22490820197

107617

19541959

85654115306

172400

1955196019651970

1975

19631968197319781983198819931998

154loo

239000

19“

196919741979198419891994

2724008410211645869191795230228334169714

5767101303066181558328264ll36501695446000

8732282001086192101034259604968914

9906081976936211099lo34179115167181

1980198519901995

资料来源:麦迪森:《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UnitedNaions,(Yearbook有关各期。

附表二1900—1970年美、英专利申请总件数

190019051910

1915

ofInternationalTrade

Statistics)

63597816119368185329118587“321l128913942337911710317898950114739124504150136165276

190l

7076185501967238667712259911444511585798466691861192379D9511146361299ll146996

1902190719121917

1922

77296865949905886875119456122688

104058

190319081913

1918

781218874098194791861094041261599329210484767437102366108685119772137337155466

19041909191419191924192919341939194419491954195919641969

808469501192594109563108357129650940529720280390100939109056123089140696162364

1906

191l

191619211926193l193619411946195l1956196l1966

1920192519301935194019451950195519601965

1970

1923192819331938194319481953195819631968

1927

1932

1937194219471952195719621967

1015906417311082197966114695134216

144987

附表三1970—1998年美、英、日三国专利申请总数

197019751980198519901995

291610731423536343049258363924l717088

1971

27159231792l363888518415640292725791

1972289979197319781983198819931998

309吃0531831339857856941865602082118l

1974308107

19761981198619911996

19771982198719921997Historical

316360384231548564656772755038

1979198419891994

350130426426600448668913

资料来源:B.R.Mitchell,(British

Smtistic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8;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Yearbook)各期;《日本统计年鉴》各期;http://www2.uspto.gov/。

一76—

20世纪科技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0世纪科技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薛敬孝, 张蕾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太平洋学报

PACIFIC JOURNAL2002,""(1)5次

参考文献(5条)

1.Jan Fegerberg.Par http://www.77cn.com.cnrs Lundberg.Ame Melchior Technology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19952.OECD Trade, Investment and Technology in 1990 19913.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2000

4.宫占奎.朱彤.曹苏峰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中国政策选择 19995.宋则行.樊亢 世界经济史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 李玉 科技进步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分析 2006

一、选题说明

随着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内经济的发展与外部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中国自身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对外贸易连年巨额顺差,并为此频频不断遭遇合作国制裁,贸易纠纷屡见不鲜。改变传统的贸易增长方式,促进对外贸易的和谐发展成为不能回避的问题。

本文将科技在国际贸易中作用的分析作为文章的选题,这并非是个新鲜的话题,有关科技与国际贸易理论以及与此有关的实践都不难理解。生产力发展为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准备物质基础,交通工具的发明为国际贸易提供可能。科学技术进步使交换跨越国境,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实现;国际贸易结束世界一盘散沙的状态,开辟世界历史的先河。科技进步,国际贸易,被公认是经济腾飞的车轮。纵观世界近代史,借助国际经济联系和世界市场,依靠产业和科技革命成果发展国民经济,是一批世界经济强国得以振兴的共同经验。正如四次科技革命的结果不仅带来世界性的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而且分别涌现出新的世界性经济强国,无一例外。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的纽带,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别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市场,科学技术对国际贸易起主导作用,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正所谓科技进步则国家进步,科技水平低则国家落后。

除被历史明证的事实外,很多致力于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学者对关于科技与国际贸易有着卓有成效的见解和经典结论。古典贸易理论中,技术差异是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比较成本差异导致国际贸易的发生;波斯纳、弗农的理论在肯定古典理论观点的同时,还提出比较技术优势,将技术差异看作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之一。科技与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还有很多,这是国际经济学理论比较活跃的一部分。

20世纪中叶以来,微电子技术、光导纤维、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空间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新技术群的产生与发展,知识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价值越来越突出。科学技术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发展。贸易实践也有巨大变化,商品技术含量提高,技术贸易比重加大,“网络经济”发展,出现“虚拟市场”。当然科技对国际贸易的作用、影响也会相应改变,相比之下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滞后于实践发展。鉴于此,传统的理论认识需要调整,以适应新的实践,进而重新发挥其指导实践的作用。科技对国际贸易、对一国经济振兴意义更加重要,有必要重新考虑科技进步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二、内容结构

本文首先从理论与历史的角度论述。科技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对贸易具有促进作用。科技对于国际贸易的作用由间接到直接,由外生到内生逐渐深入。目前,高新科技的发展,传统行业呈现新的面貌,更有许多新产品不断发明,而且世界各地新科技衍生出许多新产业、新行业,国际贸易呈现出新的面貌。科学技术对国际贸易的作用深刻改变着贸易的内容、方式和基础。

然后,从科技对国际贸易影响的途径和结果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技术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科技在国际贸易中发挥主导作用,其主要通过四种途径实现:技术进步提高国别劳动生产率,促进国民价值增值;科技领先提高国家在国际市场上获利;科技状况影响贸易模式;科技进步带动技术贸易发展四个方面对国际贸易起作用。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分为对国际贸易本身的内生性影响和对国际贸易政策的外生性影响。科技进步引起国际贸易的内容、方式以及国际贸易基础的改变,产生内生性的影响。同时,科技进步影响国际贸易政策理论和实践,即高科技重商主义和实践中技术性壁垒大行其道,产生外生性的影响。

最后是一个结合中国对外贸易实践的分析,文章主张通过发展科技走对外贸易的和谐发展之路。较低科技水平决定的贸易模式,科技不发达与其特有的廉价劳动力决定的中国世界加工厂地位,不断遭遇的技术性壁垒,都是陷我国外贸于不利局面的主要原因。科技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根本问题,解决中国对外贸易和谐发展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发展科技。 三、写作的创新之处

1、有关科技与国际贸易的作用这一选题是个大的选题,有很多学者都做过卓有成效的研究,但研究相关内容大多针对科技所决定的贸易模式方面。但现实中科技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又怎能仅局限于国际贸易贸易模式的决定,其作用更体现于贸易方式和国际贸易的基础比较优势。本文所表述科技在国际贸易的作用突破了以往只重视科技只决定贸易模式的局限。

2、在分析国际贸易的作用后果,即影响方面,为了论述的简洁和文章结构的完整,将纷乱复杂的影响归为内生影响和外生影响两部分,只分析贸易作用直接后果。内生影响指贸易科技对贸易交换内容、方式、国际贸易比较优势方面的影响,外生影响指对国际贸易政策方面的影响。

3、不少文献专著将垄断、国际分工全球化以及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也作为科技作用的方面来分析,垄断、国际分工全球化以及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也是科技对国际贸易作用直观结果,归为作用并无不妥。回顾整个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使交换突破国家疆域界限,引起国际分工,进而导致产业结构调整。所以不妨可以把垄断、国际分工全球化以及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看作国际贸易的衍生物看待。为了在较短篇幅讨论问题的方便,故在本文中对国际贸易的这些衍生物避而不提。文章中的国际贸易仅指的是“商品国际交换”。整个分析讨论的范围相应限制到一个相对狭小的范围,便于文章的展开或重点突出。这是文章思路的创新。

4、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一直是一个重点问题,是参与贸易的各国关注的焦点。科技在国际贸易中作用,集中表现于利益分配问题,科技作用的结果是与国际贸易利益分配挂钩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科技差距加大,在垂直贸易的利益分配中,发展中国家会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贸易巨额顺差引发贸易争端连绵不断,而巨大顺差背后贸易利得却很少。结构性问题、世界加工厂地位、技术型壁垒,是对外贸易中面临很多问题症结所在,与中国科技落后有直接关系。改善中国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格局中的不利局面,只有通过提高科技水平来解决。这一问题是文章的第四章,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只有通过科技水平的提高,这一唯一途径解决中国对外贸易和谐发展的问题。

20世纪科技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11(2)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是紧密联系的,在国际贸易和国际贸易学的发展历程中,渗透着科技进步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现代科技革命的必然结果,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的到来,科技进步对国际贸易实践与理论的影响愈益深刻.而它对国际贸易学发生影响和作用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性影响、间接性影响和工具性影响三种类型.

3.学位论文 李翠 科技进步对上海市经济增长作用的测算研究 2004

在经济日趋一体化的21世纪,经济实力竞争日益表现为先进科技竞争的今天,研究科技进步的作用是极具现实意义的.该文采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速度方程"相结合的生产函数法就上海市经济发展中科技进步的作用做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探讨,力求在理论上拓展这一领域的研究方法和路径,在实践中为上海市科技进步水平的提高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同时也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中国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一些启示作用.该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实证及对策研究三个部分.一、理论研究 主要包括科技进步的相关概念界定和科技进步发生机理研究.科技进步涵盖了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而在与实际产业经济相结合和发挥作用时,主要体现为技术进步.该文研究所用的是广义的科技进步概念.二、实证研究 该文选取在中国科技进步具有先进性和示范性的上海市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采用以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为基础的生产函数法对上海市科技进步的影响进行了测度.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在上海市1988-2003年的经济增长中,资金投入的贡献率最大,科技进步的贡献率次之,劳动投入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最小.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还可以有一个较大的增长空间.三、对策研究 在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以上海市的经济发展实际为立足点,提出了强化上海市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对策方案.研究认为:强化上海市科技进步贡献率不仅是技术、产业和社会经济水平的问题,还是涵盖企业、政府、政策的系统性问题;要真正强化其效应,就既要从政策上诱导与扶持,又要强化企业行为,优化与之相关的制度环境.

4.学位论文 王惠萍 WTO与中国纺织业 2001

该文首先对文章所涉及的国际贸易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进行阐述,回顾了国际纺织品贸易体制的发展演变及中国纺织工业的生产和贸易的发展.然后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和中国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和探讨.在此基础上,研究加入WTO对中国纺织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诸如,加大改革调整力度;科技兴纺,加快纺织行业的科技进步,建立适应市场的快速反应机制,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反倾销;大力开发电子商务;发展名牌战略;积极开拓城乡市场等.

5.期刊论文 孙中才.SUN Zhong-cai 科技进步、市场经济与国际贸易自由化 --农业科技进步的效应分析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6(3)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分配效率引导生产投入,一般均衡条件决定市场分配水平.从理论上讲,科技进步的初始作用,是增强生产者的反风险力量,在投入不变的水平上提高供给水平.然而,一旦科技进步成为现实,它就将促使生产投入增加,生产规模扩大,供给水平继续提高.在农产品供应不再短缺的市场经济中,农产品供给成为非价格弹性供给.随着农业的科技进步,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出现农产品的超量供给是不可避免的.这种超量,对于农产品净进口的经济,可能会顺利地被国内市场所吸收,增强了国内的自给能力,减少了进口;对于农产品净出口的经济,寻求有利的国际贸易条件,促成顺利出口,以实现其可能的超额收益.

6.学位论文 高鹏 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理论和实证研究 2005

知识产权涉及法律、贸易、科技等各个方面,对一国经济的影响非常大。进入21世纪后,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在知识上领先的国家才能成为新世纪的主宰。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正是为发明创造者保驾护航,促进科技进步及增加知识资产供给的有力保障,必然会成为影响21世纪各国经济实力比拼的一个关键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的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包含知识产权的出口增长已经超过了世界出口总量的增长,知识产权和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一起,构成了WTO的三大支柱。因此,认真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及其与一国经济发展的关系意义极其重大。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知识产权保护做过一些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一是偏重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具体法律规定研究,对于知识产权保护和经济发展关系方面很少涉及;二是大部分学者只注重于定性研究,进行的定量研究很少,而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和国际贸易关系的定量研究更少。本文力图在这一方面做出一点贡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深入分析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本文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知识产权的范围和特征及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情况并从经济理论的角度对知识产权保护进行阐述;第二部分分析了知识产权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并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阐述了知识产权保护和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利用计量模型,对于知识产权和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第四部分分析了我国目前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7.期刊论文 南天文 知识经济与国际贸易 -商业经济2009,""(2)

目前,从知识经济的内涵和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和动力已不是物质类的有形资本,而是取决于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的水平.世界性的经济竞争特别是国际贸易竞争越来越体现在物化的商品中的知识含量的竞争.目前,我国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不高,档次较低;技术和项目引进情况不尽人意;缺少国际贸易急需的人才等方面.应加速产业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贸易商品结构;创新外贸体制和外贸战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加快培训和发展技术市场;扩大技术出口,推动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8.学位论文 杜美玲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2006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以及世界性的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特别是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新成员,中国将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如何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呢?本文从知识产权对贸易的促进作用入手,介绍了知识产权在中国的法律保障以及实施的现状,并对从知识产权中提取的工业产权中的商标及商标权、专利及专利权以及著作权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及介绍了知识产权紧密相关的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同时强调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并对中国目前知识产权的立法工作进行了探讨。本文重点在于参照、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上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具体的国情特点,提出中国知识产权战略的总体框架(即战略目标和战略途径),并对在实施整个战略的过程中社会各个有机体(包括政府、企业等)应发挥的作用提出了一些看法。

9.期刊论文 杨红益.吴昌宝.YANG Hong-yi.WU Chaag-bao 从高新技术产品看科技进步对外贸的影响 -中外企业家2008,""(12)

20世纪以来,科技进步全面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目前,研究这方面的学者较多,总体来说,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结论:首先,科技进步促进了国际贸易总量的扩大;其次,科技使一些原来不适合于国际贸易的产品进入了国际市场;第三,技术本身成为国际贸易中的商品,进一步增加了国际贸易额.对于高新技术产品,也有一些学者进行了相应研究,但将它与国际贸易联系起来的研究则比较少.

10.学位论文 岳冰 知识产权平行进口法律问题研究 2004

当今世界,知识产权制度已经成为各国保障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法律制度.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国际贸易中涉及到知识产权的问题越来越多,和知识产权相关的平行进口问题越来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但是各国并没有就平行进口达成一致看法,有关的国际公约也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该文就平行进口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分析,从经济和法律两个角度对平行进口问题作出了初步的评价,指出了隐藏在平行进口背后的经济利益是其存在的基础和各国态度分歧的重要原因.并在介绍了一些国家的经验之后,针对中国的国情提出了有建设性的立法建议,希望能对中国在平行进口方面的立法有所帮助.

引证文献(5条)

20世纪科技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黄锦明 科技创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期刊论文]-经济纵横 2007(11)3.刘仁平 技术创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期刊论文]-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6(6)4.何骏 技术创新的国际互动链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5.梁霞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分工理论对中国的意义[学位论文]硕士 2005

本文链接:http://www.77cn.com.cn/Periodical_tpyxb200201008.aspx授权使用:湘潭大学(xtdx),授权号:e284d4f2-b15f-4bcc-805f-9e0d00b42d02

下载时间:2010年10月12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cs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