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周青铜器中兽面纹的研究综述

更新时间:2023-10-14 05: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化万象中国商周青铜器中兽面纹的研究综述

邓伟平

(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摘要:关于青铜器兽面纹的研究一直是艺术界和考古界的一大论题,这种对现代人来说带有神秘色彩的纹饰,对当时和现在有着不同的影响和意义。兽面纹的研究,不管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艺术的角度都是一个值得我们现代人去研究学习的。

关键词:商周;青铜器;兽面纹中图分类号:K875.2

文献标识码:A

兽面纹的特征在几篇文中的也是相差无几,《商周青铜器兽面纹中羊角纹艺术探析》中有一句精炼的描述“巨睛凝视,大咧口,口中有獠牙或锯齿形牙;额上有一对立耳或大犄角,并有一对锋利的爪子。”基本特征就是按照这个公式进行不同的手法描绘。

2.关于兽面纹深入研究的认识

从《青铜器纹饰探究与其对现代设计的启示》一文来看,作者是站在“原创”这个角度来分析青铜器纹饰,提出了图形语言的独创性在哪的问题,从现代表现中得出在传统图案过程中也有新的变化和发展,作者在文中侧重说明了象征性内涵,就是说我们在传承这些图案的同时,不仅要有现代主义的融合,还要有另一种抽象的思想和观念。正如作者所说的:“这些奇特的纹饰都是借想象以征服自然和对自然地力量的幻想的形象化。标志的造型有其特殊的视觉语言特征,标志是用最简洁、抽象的语言符号,表达复杂深刻的思想内涵”,换言之,不管古代纹饰的多样性还是现代符号的千变万化,都存在着它特定的意义,要对这样的观点进行论述,首先需要弄清楚“兽面纹”究竟在当时代表什么?

在几篇文中都提到兽面纹在当时人们心中的地位,在《商周青铜器兽面纹论析》一文中提出兽面纹究竟代表商人怎样的思想的问题。“我们认为所组合的图形已经不再是动物,当然也不是人,而是商人心目中的‘神’”这是作者从兽面纹被大量运用于商人的祭祀重器上着手,经过史书的种种记载大篇幅的说明这个结论;张光直先生也在《中国青铜时代》里提出“不讲神话与美术中这些动物的功能上的意义,我们就无意义可以加以理解”;“‘神秘’、‘神奇’、‘生动’、‘有力’与‘感人’,是一些常常用来形容这种古典式的动物美术的词句,而其中之动物的确有一种令人生畏的感觉,显然具有由神话中得来的大力量”。所以我们基本同意兽面纹就是当时人们心中崇拜向往的“神”。

这种以动物的形象出现在青铜器上相比出现在其它几种工艺类型中比如陶器、玉器等,青铜器显的格外庄重、肃穆;又更能代表帝王的权威。就如周朝的列鼎制度,通过鼎的区别来树立统治者的地位。马承源先生曾说过:“在祭祀的烟火缭绕之中这些青铜器图像当然有助于造成一种严肃、静穆和神秘的气氛,奴隶主对此尚且作出一副恭恭敬敬的样子,当然更能以此来吓唬奴隶了”。这说明尽管这些青铜器是由普通劳动者或者是奴隶来制作,但是,整个造型设计和装饰基本都是当时的上层阶级来实现的,体现的也是当时统治阶级的意志,青铜器文化也就相当于帝王文化了。

文章编号:1673-2111(2011)10-0207-02

引言:兽面纹的研究发展到今天,研究学者的深浅不一,侧重

点也不一样,在这我不得不考虑当时时代文明的变迁。谢耀亭的《商周青铜器兽面纹论析》,虽然简短,但是作者清晰的说明了兽面纹在当时代表什么,在人们心中又是什么样的地位;夏雨的《商周青铜器兽面纹中羊角纹艺术探析》,作者深入研究了兽面纹中的一种“羊角兽面纹”;成欢欢的《青铜器纹饰探究与其对现代设计的启示》作者针对兽面纹对现代设计的一些影响作出论述。这三篇文章虽然长短不一,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在此作出简单的论述。

1.关于商周青铜器兽面纹的概述

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铸造是一种时代飞跃的标志,商代是中国青铜器的核心时期。随着工艺技术的向前发展,发展到商周青铜器越显庄重、严谨,更能体现这种特性的就是铸在青铜器上的纹饰。纹饰中兽面纹是其中占据数量最多,所涉及的动物也是多种多样。

在商周纹饰中兽面纹是其中占据数量最多,所涉及的动物也是多种多样。对于兽面纹的概念和特征在几篇文中都大同小异,就是人们对各种动物进行幻想的集合体,而且呈现出一种固定的公式。在《商周青铜器兽面纹论析》一文中只出兽面纹旧时称饕餮纹,作者还指出在《吕氏春秋》中所记载的饕餮形象,研究兽面纹的学者专家都有用到这个记载。作者还指出兽面纹是现在更科学的叫法。但是在《河南商周青铜器纹饰与艺术》的文献中对青铜器的分类线图里,不管是商代还是西周,兽面纹和饕餮纹是分开而论,从其中的纹饰中可以看出兽面纹就是具象写实的动物头像,饕餮纹就是大家所说的动物集合。还有对同一件物品不同的叫法,一件二里头文化出土的铜牌上的纹饰,大型画册《中国历代艺术工艺美术篇》的编者说它是饕餮纹,而《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却标明的是兽面纹。对于这个叫法的争议有很多说法,当然还有专家学者还说是野兽纹、动物纹等,需要我们更多的去考证。在这我暂且认为饕餮纹就是兽面纹。

3.研究商周青铜器兽面纹的价值

作者简介:邓伟平(1989-)男,江西赣州人,系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品展示设计。

.207.文学界

文化万象

商代所实行的尽管是野蛮的奴隶制,但与前面的夏朝相比,文明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在迅速发展的手工业中,青铜器的铸造成为十分重要的门类,纹饰是青铜器美丽的着装和语言;又是商代青铜器的灵魂。他们可以出现在青铜器的腹部、圈足、顶盖、扉棱、牺首等几乎任何部位,纹饰以其奇妙的想象、生动的表现、精巧的构思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把青铜器装扮得楚楚动人,他们以严谨的结构,巧妙而生动的与器皿造型相适应,是一种意识的装饰。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抽象化的符号,青铜器的纹饰可以传达出丰富的情感,是当时人们进行心灵交汇的桥梁。通过这些美丽的纹饰,青铜器本身也成了丰富的文化意蕴的象征。所以研究商周青铜器纹饰有一定的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

李泽厚先生在他的《美的历程》中称青铜器的饕餮纹为一种“狞厉的美”;在《商周青铜器兽面纹中羊角纹艺术探析》中作者深入分析了羊与当时人们的关系,指出羊角兽面纹之所以出现是因为羊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动物,在《商代审美意识研究》一书中提到“羊人为美”和“羊大为美”的说法,以羊头或羊角为装饰物带在头上跳羊人舞,把这当作一种装饰美。再从《河南商周青铜纹饰与艺术》的线图中可以看出这种“美”只有在特定的商周时期才出现,西周后期逐渐消匿的。

这和古代的图案设计也是如出一辙。

结论:文明和艺术总是充满了无限的神秘,引领着我们不断的走下去,由于商周青铜器纹饰与王权、神权的结合尤为突出,其神秘、独特、璀璨的艺术特征延续了十多个世纪并营造了中国早期文明的极浓厚的神秘氛围。从而使它不仅直接作用并支配了那一时代,而且也对后来的中国文化及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朱志荣.商代审美意识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2]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11月[3]河南商周青铜器纹饰艺术[M].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1995年09月

[4]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M].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3年04[5]李学勤.新出青铜器研究[M]文物出版社,1990

[6]邵大地.青铜装饰纹样选[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05月

[7]谢耀亭.商周青铜器兽面纹论析[J]:《文博》2008年第03期[8]成欢欢.青铜器纹饰探究与其对现代设计的启示[J].《东北师

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11期

4.现代价值

现代人研究兽面纹只有从出土的实物与历史文献记载来考察,但是在商周时期中国的文字还在发展过程中,未成熟,很多只能从图案中找出谜底,这些图案就包括了生活自然、宗教等等。这与现代设计中我们用最简单的东西来表达最生活最实用最艺术,

[9]夏雨.商周青铜器兽面纹中羊角纹艺术探析[J].《汕头大学》硕

士论文2007年06期

[10]尤景林.兽面纹和饕餮纹[J].《美术大观》2008年12期[11]杭春晓.商周青铜器之饕餮纹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2002-08-30

!!!!!!!!!!!!!!!!!!!!!!!!!!!!!!!!!!!!!!!!!!!!!!!!!!!!!!!!!!!!!!!!!!!!!!!!!!!!!!!!!!!!!!!!!!!!!!!!!!!!!!!!!!!!!!!!!!!!!!!!!!(上接第198页)

[10]郭俊敏.公共领域与网络媒体.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6[11]刘良.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政府治理模式变迁.长

白学刊.2009.1

想.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3]赵勤.市民社会、公共领域及其与中国法治发展的关系.放时

代.2002.3.

[12]陈红桂.从公共领域到商议民主.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13]卫金桂、姜梅.网络评论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北京电子科

技学报.2007.3

[4]陈家刚.风险社会与协商民主.思主义与现实.2006.3.[5]张明澍.中国政治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6]周灿华.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影响.现代视听.2008.3[7]谭芳.网络新闻评论研究.武汉大学硕士论文.2005

[8]曾丽红.当代时评的勃兴与公共领域的建构.暨南大学硕士

论文.2006

[14]洪源.网络公共领域的政治功能研究.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

[15]李瑞昌.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1[16]杨杰.浅谈网络新闻评论对社会舆论的传达作用.法制与社

会.2008.6

[9]杨莲.论增强网络新闻评论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暨南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2006

文学界.20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cm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