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教工委〔2009〕58号

更新时间:2024-01-14 21:0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渝教工委?2009?58号

关于印发《关于推进先进文化进校园

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和各高等院校:

根据市委三届五次全委会议精神,拟定了《关于推进先进文化进校园的实施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 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

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 重庆市新闻出版局

2009年10月20日

主题词:先进文化 进校园 实施意见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09年11月5日印

关于推进先进文化进校园的实施意见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五次全委会精神,现就推进先进文化进校园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推进先进文化进校园,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遵循文化发展和教育工作规律,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不断满足大中小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使学校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

推进先进文化进校园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校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进一步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实现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四位一体活动进校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鼓足精气神;进一步推动戏剧、音乐、体育、美术进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进一步推动丰富、健康、干净的网络文化进校园,唱响校园网的主旋律。

先进文化进校园的目标任务:实施“先进文化进校园工程”,建立良好的推进先进文化进校园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育人网络。力争到2012年,全市建成100所课程育德达标学校;100所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100所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先进学校;高雅艺术进校园在大中小学巡演达100场以上;形成具有重庆教育特色的“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四位一体活动品牌;开齐、开足学校艺术教育课程、课时,每个中小学生均具备一项艺术爱好特长;打造50个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品牌,100个优秀德育网站;高校和市教委直属中小学创建文明学校达100%,各级各类学校创建市级以上文明单位达150个以上。

二、主要措施

(一)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进”工作 1.构建教材体系。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及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教材建设,加强中小学德育及相关学科课程的教材管理,建立包括基本教材、配套教材和电子音像类教材等在内的立体化教材体系。一是高校要继续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 号)的规定,统一使用由中宣部、教育部负责组编的、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二是组织编写有重庆特色的理想道德教育读本,特别要抓好《古往今来发展思想论述精粹》、大中小学生“理想道德读本”等的编写工作。三是适应现代教学需要,开发制作“示范教学”、“典型案例”、“教学热点难点解析”、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材系列。

2.发挥课堂教学作用。一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主渠道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的使命与责任。要利用课堂教学,

加强科学发展观、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和改革开放教育。二是积极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专业课堂领域,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专业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专业课教学的渗透力度。三是不断改进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授课内容情景化、信息化,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

3.拓展教育新阵地。一是结合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二是充分运用红岩革命纪念馆、白公馆、渣滓洞等重庆特有的“红色资源”,以及“红岩精神”、“重庆人文精神”、“三峡移民精神”和“振兴重庆争光贡献精神”等重庆地方精神文明品牌,依托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力争到2012年,建成市级青少年教育基地20个。三是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深入农村、企业、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所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参观访问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促进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四是积极邀请省部级党政负责同志到高校作形势报告;组建高校时事政策报告团,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宣讲活动,集中开展形势政策教育。

(二)积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坚持和不断完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以“走近大师,感受

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为主题,以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

1.在国家财政专项经费的支持下,每年安排国家级艺术团体进高校为大学生免费演出京剧、昆曲、话剧、交响乐、合唱、歌剧、芭蕾舞、民族民间音乐歌舞等经典剧目;邀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专家讲学团”专家进高校免费举办艺术教育专题讲座;邀请国内外有影响的艺术团体及艺术家进高校演出。

2.挖掘并发挥本地艺术资源的作用,将地方优秀文化艺术作品引入校园,由市级财政安排专项经费进行巡演,并逐步扩大演出范围。如组织重庆市川剧院、重庆市歌剧院、西南大学交响乐团等市内艺术院团到高校和中学免费为学生演出;组织四川美术学院师生进各高校开画展、举办美术作品赏析讲座等。

(三)精心打造“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四体一位活动品牌

按照“唱读讲传、四位一体,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思路,推动活动大众化、常态化、体系化。每年举行学校、区县“唱读讲传”比赛,在此基础上,每年举行一次全市性大中小学“唱读讲传”展示。

1.开展“唱红歌”活动,一要做好红歌集和光碟的配发工作。从今年九月起陆续向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三至八年级学生配发45首红色经典歌曲集,并向所有学校赠送光碟。二要将红色经典歌曲传唱纳入学生军训之中统一要求,在高中、大学一年级新生军训中强化红歌传唱。三要积极倡导和认真坚持“红歌天天唱”,利用学校班(团、队)会、朝会、读报时间等,以班级为单位开

展红歌传唱活动,形成“校校有活动、班班有歌声、人人唱红歌”的氛围。

2.开展“读经典”活动,一要在教职工中广泛开展常读《读点经典》丛书的系列活动。二要精心编辑、推荐适合大中小学生的经典读本。三要按照重点打造与区域普及推广的原则开展工作,切实抓好6个经典诵读实验区县和100所经典诵读实验学校的工作,树立典型。四要把经典诵读工程纳入课程教学之中,在中小学课程中统筹安排课时开展经典诵读教学活动。高校将经典诵读纳入通时课程计划。五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课题研究。

3.开展“讲故事”活动,一要发行好《讲故事》专刊,编辑出版《传世故事》丛书,供全市大中小学讲故事活动参考使用。二要加大故事员选拔、培训力度,一校一队,不断提高故事员讲故事水平。三要办好各个层面的讲故事活动,选拔、培养全市大中小学故事大王。

4.开展“传箴言”活动,一要依托“重庆大学生在线”平台,通过重庆市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协会全面推进开展全市高校“传箴言”活动。全市教育系统力争在今年底征集和原创健康有益短信达到10万条,师生参与超过500万人次,转发超过1000万条次。二要与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公司合作建立短信免费发放平台。三要利用免费发放平台以及全市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络、高校信息网络,向广大师生发放红色经典短信。四要对活动开展深入、效果突出的地区和学校进行表彰。

(四)不断加强音乐、体育、艺术教育

1.开齐、开足学校艺术教育课程、课时。从2009年秋季学期

起,适当增加音乐、美术(书法艺术)课时;2010年始,在高等师范院校开设公共艺术课,逐步在其他高校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

2.深入实施中小学体育、艺术和科技创新“2+2”项目计划,让每个中小学生具备一项体育技能、一项艺术特长。

3.继续开展并巩固和完善重庆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建设一批学校艺术教育基地。进一步加强重庆市艺术特长学生资源库和学生艺术团的建设和管理,将艺术团建设情况,逐步纳入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审批和复查要求。

4.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基本器材配备工程。在市级财政的支持下,逐步使我市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基本器材配备达标;在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市重点中学建设中,切实加强学校艺术教育专用教室和场馆的建设。

5.切实加强对学校艺术教育活动的指导。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组建中小学艺术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建立专家库,组织市内知名艺术家进校园举行巡回艺术讲座。进一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各级学校艺术教育活动骨干指导教师后备人才库。

(五)切实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

加强和改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坚持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使网络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渠道,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平台。

1.建立统一协调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明确学

校党委宣传部门为校园网络信息管理和网络主旋律宣传工作部门,学校网络管理中心为校园网络系统和技术主管部门,学校党

委保卫部(保卫处)为校园网络安全主管部门,党委学工部(学生处)、团委等部门为校园网络专项内容管理部门,形成紧密配合、协调行动的网络管理体系。

2.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巴渝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促进健康文化、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传播。积极推进和参与全国教育系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知识资源数据库等网络文化工程项目,加强高品位文化品牌建设。加强重庆高校门户网站“重庆大学生在线”建设,在“红岩网校”、“青春缙云”网站、大学生形势与教育专网等精品网站的基础上,到2012年,打造50个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品牌,建设100个优秀德育网站。

3.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加强域名和IP地址管理,加强交互式网络平台管理,继续落实校园网BBS“校内用户信息交流平台”和“用户实名注册”两个关键环节管理措施。加强信息保密工作和远程教育信息安全工作。完善网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校园网站要突出思想性、服务性、针对性、实效性,办成为师生服务、为教育服务的窗口,成为弘扬主旋律的重要渠道。学校应及时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料上传在校园网上,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时代精神和优秀知识的课堂,以抵制不良网络文化的侵蚀。

4.形成健康向上的网上主流舆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者、专家和学者的作用,坚持以正面权威的声音,阐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网上沟通和网下互动,校园传统媒体和交互性网络平台互补,形成舆论引导的合力;建设一支具备较高政治素质、熟悉党的宣传文化工作、掌握网络传播技术、富于开拓创新精神

的复合型网络宣传文化队伍。在今明两年内,全市高校遴选、培养10000名“红色网民”,每个“红色网民”每年每人发帖50次以上。

(六)扎实抓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以文明学校和文明单位创建为抓手,巩固和提高文明创建水平。从2009年开始,全市教育系统文明单位的评选活动实现全覆盖,通过抓细胞建设、档案建设、基本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校园文明程度。每年组织教育系统文明学校评选活动,到2012年,全市高校和市教委直属学校100%建成文明学校。每年推荐符合条件的学校参加市级文明单位、文明单位标兵、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评选。力争到2012年,全市教育系统创建全国文明单位3个;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15个;重庆市文明单位标兵18个;重庆市文明单位43个。

2.积极组织参加千万市民文明行动。根据市文明办关于开展千万市民文明行动提升重庆整体形象的统一部署,结合市教育系统的实际,将“千万市民文明行动”同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和8号文件精神结合起来,同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学习礼仪知识,争做文明公民”、“人人是形象,师生做表率;文明促发展,基础是教育”、“人人是形象,文明礼仪伴我成长”等主题教育活动。

3.掀起学习道德先进和争做道德模范的热潮。认真组织广大学生参加各届道德模范评选推荐、投票活动,在教育系统兴起学习道德先进和争做道德模范的热潮,掀起缅怀和颂扬“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

来感动中国人物”的热潮,大力营造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促进学校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保障机制

(一)加强对先进文化进校园的领导

1.推进“先进文化进校园”工作,由市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和宏观指导。

2.各地宣传、教育、文化等部门及共青团、妇联等组织要积极支持和帮助各级各类学校有计划地推进先进文化进校园。各级各类学校党政组织统一领导和推动本校相关工作。

3.建立和完善先进文化进校园检查评估制度。将先进文化进校园相关工作纳入对市级各部门、各区县目标考核,纳入各级各类校领导班子年度考核指标体系,作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二)加强对先进文化进校园的管理

1.建立健全先进文化进校园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各项政策和措施,切实解决先进文化进校园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2.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报告会、讲座的管理,加强校园BBS管理,绝不给错误观点和言论提供传播渠道。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坚决禁止在学校传播宗教。加强对大学生组织特别是大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

3.加强理论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先进文化进校园的新思路、新举措。

(三)加强先进文化进校园的保障

1.把先进文化进校园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纳入各级各类学校预算,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会同市编制部门制定出台涉及先进文化课程教师的配备、管理办法。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在实施国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计划、市级特岗计划过程中,拿出专门的招聘指标,优先保障招聘音乐、体育、美术专业教师;二是采取高师院校定向培养和在职教师转岗培训等方式,适当增加学校专兼职艺术教师。同时,加大艺术学科骨干教师市级培训力度,至2012年,每年培训中小学骨干音乐、美术教师各100名,并以三年为一周期,每年轮流组织开展音乐等艺术学科教师优质课竞赛、基本功大赛、科研论文评比活动,每年组织音乐、美术教师开展1-2项专项技能培训。到2012年,完成对全市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思想品德课老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轮训。三是到2012年,全市评选500名市级优秀班主任,500名德育优秀工作者。

4.抓好阵地建设。规划、建设好大学生文艺、体育、科技活动场所,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各高等学校都要创造条件建设大学生活动中心,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条件。

5.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机制。开办家长学校,开办家长培训班,创办家教通讯,搭建沟通平台,力争2012年全市建成100所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先进学校。组织、宣传、建委、规划、文化、科技、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

财政、人事等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关工委等群众组织,在先进文化进校园中负有重要责任,要结合业务工作,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努力形成全社会育人的科学育人机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cj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