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城市总体规划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15 06:3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邯郸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草案公示(图)

第一部分 规划文本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3

第二章 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战略 6 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 第一节 市域城乡空间发展策略 8 第二节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规划 10 第三节 市域交通运输规划 13 第四节 市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5 第五节 市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9 第六节 都市区发展规划 29 第四章 中心城区规划 38

第一节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规模 38 第二节 中心城区村镇发展规划 39 第三节 中心城区用地规划 41

第四节 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45 第五节 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48 第六节 中心城区旧城更新规划 52 第七节 中心城区住房保障规划 53

第八节 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保障规划 55 第九节 中心城区综合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规划 59 第十节 中心城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68 第十一节 中心城区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68 第十二节 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70 第五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72

第一节 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72 第二节 县(市、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75

附表: 79

(注:文本中加【】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规划目的与作用

邯郸市曾进行过三版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邯郸的历版城市总体规划都是在特定的城市发展背景下完成的,针对当时城市发展的需求,或对重大项目选址,或对行政区划调整等做出了相应的安排。对指导当时的城市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邯郸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的加速,人口与用地规模均已突破了第三版城市总体规划的控制指标。

本次规划在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针对城市新的发展形势,对城市的区域经济地位、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城镇体系结构以及城市化格局等方面进行重点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第2条 规划指导思想

1.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邯郸和谐社会的能力。 2. 按照《河北省城镇体系规划》所确定的邯郸市在河北省城镇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充分发挥其区域中心城市作用。基于邯郸市域各城镇的现状条件和发展潜力,合理布局城镇。按照梯级推进思路,加快发展中心城区,积极培育中小城市,择优扶持重点镇,逐步完善城镇体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文明生态村建设为依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 根据《邯郸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邯郸市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河北省南厢地区以及市域地区、城区与郊区、旧区与新区、平原地区与山区的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好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4. 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的原则。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城市化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全面推进土地、水、能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的发展战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发展模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5. 重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地位,保护和维系邯郸城市历史风貌特色,加强以“赵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建设,处理好名城保护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的关系。贯彻尊重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的原则。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形成融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城市风格和城市魅力。 第3条 规划依据 1、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年)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2005年) 2、相关规划和研究成果

《邯郸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河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2006.01 《邯郸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2004.03 《邯郸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10 《马头生态工业城发展规划研究》2007.1 《邯郸市2003-2005建设规划》2003.06 《邯郸市交通规划》2002.12

《邯郸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1.06 《邯郸都市区规划(2007~2020)》2007.7 第4条 规划期限

2008—2020年,在该期限内,重点建设基础设施和治理环境污染,加强中心城区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增强城市宜居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区域联动发展。 第5条 规划范围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邯郸市行政辖区,即市域范围,面积12071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范围

【为了给城市发展留有弹性,形成良好的城市格局,规划至2020年市区的规划用地控制范围为规划绕城高速公路环内区域和峰峰矿区以及二者之间相连部分,面积1491平方公里,城市建设活动控制在划定的规划控制范围内。】 3、中心城区范围

中心城区东、西、北界线为环城高速,南以邯济铁路为界,并沿马头北行政边界延伸至邯郸县与磁县的行政边界,最后顺直到环城高速,总面积约560平方公里。

第二章 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6条 城市性质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冀晋鲁豫交界地区经济中心。 第7条 经济发展目标

邯郸市2000年至200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为16.9%。 邯郸市年GDP人均增长速度大致为: 2008年至2010年:14.5%左右; 2011年至2020年:12%左右。

2020年,规划期末GDP总量约为7100亿元,人均GDP将达到72000元。2020年邯郸市三次产业GDP比例大约为8:48:44。 第8条 经济发展战略

通过培育本地资本和企业,走“内生型道路”已成为邯郸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邯郸应当积极寻找自身的“比较优势”,走专业化发展道路,通过延伸产业链深度,实现“特色化”、“差别化”生产。同时,在走“内生型道路”的基础上,加强区域经济合作。邯郸应注重利用地缘形成的易于融合和衔接的条件,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合作,逐步提高参与区域和国际分工的能力,同时,建立与京津唐地区、东部发达地区的紧密联系,从而使邯郸经济发展从简单的“内部循环”逐步转化为更为开放式的“内部+外部”双循环模式。

围绕建设四省交界区域经济中心目标,实施两大走廊带动,推动三大区域并进,加快培育四大新兴产业,统筹协调,科学发展。着力提升邯郸的在区域中的城市竞争力、要素聚集力、辐射带动力,把邯郸建设成冀晋鲁豫交界地区的经济中心。

第9条 产业结构调整

在产业结构调整上,邯郸应以加速工业化为核心,以发展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与调整产业结构是邯郸产业发展战略的重点。邯郸产业结构调整总的目标和方向是全面转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强企业和产业竞争力为目标,逐步推动三次产业的全方位升级和提高。

第一产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

逐步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这是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和产业化的关键所在。同时,要注意农副产品深度加工和研产销产业链的延伸。 第二产业:提升能级,延伸产业链

一方面对冶金、电力、煤炭、建材等支柱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振兴陶瓷、纺织两大传统产业。另一方面,在未来十五年重点培育以专用汽车为重点的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煤化工和新材料四大新兴产业。

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

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是继续扩大总量规模,提升结构层次,增强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服务业(房地产、旅游业、商贸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特别是物流业、旅游业和现代金融业,建设一批全国性、区域性专业市场,完善市场体系,实现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 第10条 社会发展目标

邯郸市城市化发展水平:2010年达到45%,2020年达到58%。

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社会保障体系良性发展,科技教育水平、国民素质得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富裕,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 第11条 社会发展战略

通过采用先进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加快户籍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配套改革,加快农村地区的城市化发展进程。

保护和延续传统格局和特色风貌,继承和发挥城市优秀的文化传统,突出城市的历史个性。 以现代化城市的标准进行城市建设,把邯郸市建设成为一个能充分展示时代特征、充满个性的文化城市。其定位是:依托文化资源,凸现文化特色,发展科教产业,锻造科学精神,以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高品位的文化形象,构筑文化之城。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医疗保险、公伤保险、女工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逐步

建立覆盖范围广、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民政事业发展,逐步建立起社会灾害补助体系、社会救济福利体系、优抚安置体系和社会事务管理体系,支持和鼓励发展社区服务业。 从社会文明、经济富裕、环境优美、资源承载、生活便宜、公共安全六个方面,实现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 市域城乡空间发展策略 第12条 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1.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做到城市快速发展与农村大步跟上;

2.遵循“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合理配置城乡空间资源,发展紧凑型城市,集约使用土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3.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4.坚持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让城乡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使城市繁荣昌盛,农民安居乐业;

5.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因地制宜、非均衡发展的原则,要维护农民的利益,尊重农民的意愿,保护历史文化,突出地方特色,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保障公共安全。 第13条 市域土地利用方针和目标 (1)切实保护耕地

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明确保护耕地、完善和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2)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

严格土地用途管制,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特别是控制其占用耕地,要坚决纠正城乡居民点“摊大饼”及工矿用地建设粗放的问题。 (3)开源与节流并举

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同时,要积极开发未利用土地,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力度,逐步实现林果上山,渔塘下滩,改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合理利用每寸土地。 (4)保障必要的建设用地

保障必要的建设用地,特别是保障经国家和省批准的重点建设项目用地是市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

要,但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保护耕地的关系。 (5)挖掘潜力,集约利用

市域内近期尚有部分未利用土地可开发为耕地,但从长远看,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土地总面积有限,必须通过挖掘现有建设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才能减少建设占用耕地,保证耕地总量平衡。

(6)土地利用的三大效益统一

注重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14条 市域土地利用目标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农业用地得到有效保护和综合整治,非农业建设用地得到有效控制;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总量控制指标得到落实;土地后备资源得到适度开发;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得到优化;土地资源利用与市域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第二节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规划 第15条 城镇体系空间发展策略

1.“突出中心”:增强邯郸区域经济中心、行政文化中心的基本功能,进一步开拓适应现代化大城市需要的商务服务、物流集散、会展旅游等功能,提高中心城区现代化水平。

2.“依托轴线”:沿铁路、主要公路扶持一批交通便利、发展条件好的城镇,形成较有利于带动广大城镇经济发展的城镇发展带。

3.“辐射全域”:在强大的中心城区的经济辐射影响下,充分发挥发展极核和县城在城镇体系规划中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依托轴线上的一批骨干城镇形成市域城乡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城镇空间格局。

第16条 城镇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1. 2010年城市化水平为45%,全市人口为900万人,城镇人口达到405万人左右。 2. 2020年城市化水平为58%,全市人口为980万人,城镇人口达到568万人左右。 第17条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1.“一个都市区”:构筑环城30公里半径的卫星城圈,形成中心城区为核心,卫星城为不同功能载体的组团式都市区。规划结合行政区划调整,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力和吸引力。 2.“二条城镇发展主轴线”:为沿南北向京广铁路、京珠高速铁路和东西向青红高速公路、邯长邯济铁路及309国道沿线的城镇发展轴线。

3.“四个主要节点”:涉县、馆陶、大名、曲周。

第18条 市域城镇等级规模

突出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发展卫星城,加快建设小城镇,形成“大城市—中小城市—镇”的城镇等级结构。

至2020年,规划城镇等级规模如下:

1.“大城市”:指邯郸中心城区,总人口规模达到200万。

2.“中小城市”:包括峰峰、武安市、马头、涉县、磁县、成安县、永年县、馆陶县、大名县、曲周县,城镇总人口规模233万左右;以及魏县、广平、肥乡县、临漳县、鸡泽、邱县,城镇总人口规模60万左右。其中武安市为中等城市。

3.“镇”:分为重点镇和一般镇。重点镇33个,其中规模在5-8万人的7个,总人口规模为45万左右;2-5万人的26个,总人口规模为68万左右。其余一般镇87个,规模在0.5-1.5万人,总人口规模为65万左右。 第19条 市域城镇职能

等级序列 功能和产业职能 城镇名称

大城市 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新型基础产业基地,区域经贸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邯郸中心城区

中小城市 以为冶金、煤炭、铁矿生产服务的卫星城 武安市 以陶瓷、建材为主导的工业城区,市域西部工矿区中心 峰峰 以能源、轻纺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区 马头 以轻纺、机械加工和旅游为主的卫星城 磁县 以机械、物流为主的卫星城 永年

以食品、服装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卫星城 临漳 以装备制造、纺织工业为主的卫星城 成安

以机械、农副产品深加工、物流为主的卫星城 肥乡 以冶金、能源、旅游等产业为主的县域中心城市 涉县 以食品和支农机械工业为主的县域中心城市 大名

以农副和轻工产品加工、商贸流通为主导的县域中心城市,市域交通重镇 馆陶 以化工、食品、机械为主的县域中心城市 曲周 以机械、服装为主的县域中心城市 广平 以机械、化工、食品为主的县域中心城市 魏县

以纺织、食品为主的县域中心城市 邱县 以食品、机械为主的县域中心城市 鸡泽

重点镇 能源、电力、材料加工工业城镇 户村、义井、大社、大峪、和村、界城、新坡、矿山、康二城、岳城

工商贸易型城镇 阳邑、南大堡、龙王庙、刘营、张村、张二庄 旅游型城镇 广府、磁山

综合性城镇 商城、柳园、金滩镇、观台、大北汪、小寨、回隆 一般镇 略

第三节 市域交通运输规划 第20条 综合交通规划目标

邯郸市基本形成“公铁联合、航空促进、高效便捷”的立体对外交通体系,成为晋、冀、鲁、豫接壤地区的公铁复合型交通枢纽,并成为河北省重要的陆路口岸城市之一。 第21条 规划公路等级

【邯郸市公路系统分为高速公路、主要公路、次要公路三个等级。

高速公路:青兰高速、京深高速、大广高速、邯大高速、邢锋高速、邯郸绕城高速公路。 主要公路:309国道、邯武公路、邯临公路、106国道、107国道、邯大公路、邯峰快速路、邯峰公路、魏峰公路、邢都公路。

次要公路:包括县道和联络县间的道路。】 第22条 市域公路网规划

邯郸市市域规划形成“一枢、二环、六横、七纵”的市域公路网络。 一枢: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形成冀晋鲁豫地区的公路客货运交通枢纽。 二环:绕城高速公路环和都市区环:

高速公路环:通过建设青兰高速公路的南半环,与青兰高速共同形成完整的邯郸市绕城高速公路环。 都市区环:联络峰峰—武安—永年—广府—肥乡—成安—临漳—磁县的公路环,提高东西两片公路网的节点连通度。

六横:青兰高速公路、邯大高速、309国道、邯武-邯临、邯大、魏峰公路构成的东西向主要公路。 七纵:京珠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邢峰高速、107国道、106国道、邢都公路、曲魏公路构成的南北向主要公路。 第23条 铁路运输

1.高速铁路

京郑高速客运专线在京珠高速公路以东控制走向,在人民路以北,设置铁路客运站。 2.国家铁路

新增邯黄铁路(邯郸至黄骅港),承担货运功能,线路从邯郸南站出线,在曲魏公路与309国道交叉前形成会让站;原邯济铁路、邯长铁路增加客运功能,以原线改建为主;保留邯郸站、峰峰(临水)站的客运功能,以满足东西邯长、邯济铁路客车接入;提升峰峰(临水)站作为东西向铁路客运区间站。 3.地方铁路

规划远期利用邯-峰铁路股道,开通区内轨道交通线路。 4.铁路专用线

除保留邯钢、电厂、北货场线以及峰峰、彭城等运量大的货运专线外,其他线路实施迁移,同时配套规划货运道路。 第24条 航空运输

邯郸机场已按4D标准改造建设,邯郸市将形成陆空立体交通系统;除服务于本市,可承担郑州、石家庄两航空港的备降功能;

第四节 市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第25条 给水

1、城镇生活用水指标。

表 邯郸市城镇规划用水指标表(升/人.日) 年份 中心城区 峰峰矿区 马头镇区 县级市及县城

平均日 最高日 平均日 最高日 平均日 最高日 平均日 最高日 2010 居民生活 135 162 110 140 95 125 80-110 100-135 综合生活 200 245 160 200 140 170 110-145 130-175 2020 居民生活 140 170 130 170 110 140 90-125 110-155 综合生活 210 260 190 230 160 200 115-160 140-200

2、规划各水厂规划建设规模详见邯郸市城镇给排水设施建设情况一览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cj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