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邮政储蓄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策略研究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06 15:0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MBA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表

姓 名

学 号

论 文 类 型 案例研究

研 究 方 向 金融管理

选 题 名 称 邮政储蓄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 的策略研究

指 导 教 师

论文起止日期

填表时间: 2016年 09 月25 日

1

填 表 说 明

1、本表由MBA研究生本人在开题报告评审前填写;需连同《MBA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审表》在规定时限内交工商MBA教育中心。 2、本表一式三份,一份交指导教师,一份交工商MBA教育中心,一份学生留存。《开题报告评审表》一式一份交工商MBA教育中心。 3、经开题报告评审专家组评审,如评审结果为不通过或需修改,应在规定时限内修改并经指导教师签字确认符合要求后另行提交。 4、本表第一项“选题来源”,是说明选题属于国家、省、市、学校、自选中的哪一类课题,省部级以上课题应注明选题编号。MBA统一填写“自选课题”。

5、本表第八项“指导教师审查意见”应包括:是否同意开题(研究生是否根据评审专家意见对开题论证报告进行了修改),并明确说明是否同意MBA研究生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2

一、课题来源: 自选课题。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互联网诞生以来,已经改变甚至颠覆了许多行业。事实上,几乎所有传统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地冲击,有的甚至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覆巢”之下,岂有完卵,银行业也不例外。 目前,互联网企业跨界从事金融业务已在三个方面取得突破,对传统商业银行业形成冲击:一是第三方支付。《2015年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显示告》,2015年通过第三方机构办理的互联网支付业务为333.99亿笔,占整个互联支付业务的比重达到48%,已占据半壁江山。二是网络平台借贷。《2015年中国网络借贷行业年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网络借贷平台达到2595家,全年借贷成交量达到9823亿元,已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金融力量。三是资产管理平台。蚂蚁金服、陆金所、91金融超市等一大批资产管理平台,冲击着商业银行的代理业务市场。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凌厉攻势,商业银行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类:一是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加快“银行互联网化”步伐;二是推出“类余额宝”产品,针锋相对,挽留客户存款;三是抢滩电子商务,构建自己的金融生态圈;四是两边下注,布局互联网金融。总体来看,各家商业银行都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方法各有侧重,力度大小有异,效果也良莠不齐。同时,关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业界的判断也存在差异。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头鲨鱼,会颠覆传统商业银行;也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只鲢鱼,会推动改善传统商业银行,最终融入当前的金融体系。 为顺应发展潮流,有效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邮政储蓄银行做了大量工作。首先,打造全国通存通兑业务系统,将全国数万个营业网点连成一张网,实现“一卡在手,走遍神州”的大格局;随后,又逐步建立起以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为载体的互联网银行,加快互联网化进程,取得了较好成效。 作为银行从业者和互联网金融参与者,一方面我乐见互联网金融给生活、理财带来的便捷,另一方面也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前景感到忧虑。本文立足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依托互联网和金融的基础理论,结合业界最新的发展讯息,在总结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银行业应对策略的基础上,客观评价邮政储蓄银行目前的互联网金融应对策略,并提出系统化的改进方案。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国外互联网金融研究现状 3

相比较而言,国外互联网金融起步较早,成果较多。 Wu和Hisa,Anckar和D`Incau以及Dholakia从理论上给出了移动金融和移动市场的概念,并得出了电子金融与移动金融的差异,以及移动市场的关键特性。Claessens、Glaessner于2002年给出了电子金融生态环境中的7种角色,即网上银行、网络借贷、资金整合、网上经纪、金融门户、信心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在线支付等。Setsuya,John提出了电子金融的几个关键问题,主要包括电子金融对贸易和金融的影响、电子金融对金融脱媒的影响、电子金融对支付系统的影响等。Vennila(2011)研究了智能手机对电子金融带来的变革,提出基于智能手机的电子银行、记账软件、第三方支付等金融工具将对现有金融模式造成一定影响。 在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方面,Dan Schatt 在《颠覆银行——互联网金融的下一站》中指出缺乏对创新型协作的关注,以及对主要业务模式变革赖以发生的技术和顾客体验这两大因素缺乏理解,是阻碍金融服务业进行创新的主要因素。西蒙.迪克森在《没有银行的世界》一书中提出“当互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未来世界是否还需要银行?”的深刻疑问,指出互联网、货币数字、社交网络、众筹、P2P借贷、微型金融平台、智能手机等7项颠覆性技术将深刻改变银行业的未来。Sato and Hawkins认为互联网金融可能打破银行对客户信息的垄断,互联网金融可能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降低营运成本,提升客户体验。Claessens认为随着金融服务越来越依赖网络,网络经济所具有的边际成本低的特点将改变金融业的竞争格局。 2.国内互联网金融研究现状 我国互联网金融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发展非常迅猛,近年来涌现了大量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资料。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等方面。 在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方面,2012年谢平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谢平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的金融模式,它依靠互联网摆脱了金融中介机构。谢平之后,很多学者都提出了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樊志刚博士(2014)在《互联网挑战银行——谁是21世纪的恐龙》一书中对其进行了归纳,概括为三类:一是支持谢平的“未来派”,即将互联网金融定义为未来社会可能出现的一种不同于当今的金融形态;二是“网络企业派”,即将互联网金融定义为互联网企业开展的一系列金融业务,而将金融企业通过互联网开办业务定义为“金融互联网”;三是“融合派”,强调将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进行技术与服务革新也纳入互联网金融的范畴。按 4

照2015年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直到意见》给出的官方定义,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重点在互联网技术,淡化参与主体的性质。本文为了研究的需要,采用第二类定义。 关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理论依据,汪祎、郑扬扬(2015)做了比较系统的总结,指出产业经济学、信息经济学、金融中介理论都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方面,目前比较成熟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有第三方支付、网络融资、资产管理平台。 第三方支付是互联网金融发展最早的领域。樊志刚(2014)认为第三方支付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定义指具备一定实力和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提供的交易平台,且仅包括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广义的定义为:非金融机构在收款人之间作为中介机构,通过网络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业务完成的部分或者全部货币的资金转移服务。并将第三方支付公司分为平台依托型、行业应用型、银行收单型、预付卡型四种类型。鲁佳雯(2013)总结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历程,认为可以划分为启动期、盘整、高速发展期和应用成熟期四个阶段。王硕、兰婷(2012)研究了第三支付的市场规模,并分析了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关于网络融资,樊志刚(2014)总结了目前我国网络融资的5种模式,包括保证本金/利息P2P、不担保P2P模式、证券化资产销售模式、众筹模式及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借贷模式,其中发展较好的是P2P网络借贷。申蕾(2015)认为P2P借贷模式的本质就是一个互联网平台充当中介,为借款人和投资者提供交易的契机。韦夏怡、张莫(2014)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指出,P2P发展的核心和重点在于风险防控,强化征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李广明(2011)等对P2P网络融资平台中具有拖欠行为的借款人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苗晓宇(2012)分析了P2P借贷的风险问题。林永青、柏亮(2014)认为依托于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传统的信用评分机制将被社会资本评分所取代。李耀东、李钧(2013)对比了银行借贷模式和P2P借贷模式,将我国P2P平台分为纯撮合、资金池保证、担保公司担保、债券转让四种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居民财富不断增长,资产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是最主要的资产管理平台,但第三方资产管理平台的介入正在改变这一现状。樊志刚(2014)认为第三方资产管理是以网络为媒介,通过自身的规模效应,将各家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同类产品集 5

中,进行横向整合、对比,为客户提供各金融机构理财产品的搜索、比较服务,并对客户财务状况进行系统分析、规划,提供个性化理财方案,其表现形式为在线理财网站、第三方搜索比价平台等。关晓(2015)分析认为,互联网资产管理平台在市场营销、产品创新、用户体验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关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一直以来争论比较激烈,主要有两种论调,一是颠覆论,认为互联网金融终将颠覆传统商业银行;二是融合论,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最后逐步会淡化机构属性的概念,走向融合。孙德成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经进入黄金十年,传统商业银行存在的必要性将逐步下降。杨凯生(2013)通过回顾工商银行在互联网应用中所取得的成绩,并客观评价了互联网企业跨界从事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认为商业银行过气的言论站不住脚,但是商业银行必须与时俱进,加快转变。牛锡明(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将颠覆传统的金融模式,传统商业银行必须做出变革,要成为金融平台和信息平台才能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冯涓涓(2013)分析了互联网企业和商业银行的比较优势,认为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合作寻求共赢、要重视客户体验、发掘和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升科技研发和应用水平。樊志刚(2014)从支付、融资、资产管理三个方面对互联网企业与商业银行的优劣进行了对比,提出了商业生态圈的概念,并从“资金的时空再匹配”角度做了静态和动态的推演。 四、主要研究内容和要求达到的深度: 1.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理论依据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能够快速发展有相应的理论依据作为支撑,一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理论,二是长尾理论,三是信息经济学理论,四是金融中介理论。这些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现状,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论文最后针对邮政储蓄银行给出的建议也遵循了这些理论的指导。 2.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结合最新的数据和案例,点面结合,全面、客观地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情况,到底有哪些优势和不足。从目前研究的情况看,基于社交网络、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业务、互联网企业的银行等形成的商业生态圈可能是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根本威胁;同时,互联网金融在风险防控方面暴露的问题以及监管对创新的约束是互联网金融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3.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 有现实的冲击和未来的冲击。当前来看,主要的冲击来自第三方支付和资产管理的分流,P2P网络融资规模相对较小,尚未对银 6

行造成太大影响。在论文中,将尽量用数据做定量分析。未来,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持续推进,只有能更好地顺应互联网时代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才能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相比较而言,互联网金融企业具有一定优势,但也需要经历经济周期的考验和面对监管的约束。 4.传统商业银行的应对之策 首先,总结商业银行已经采取的应对措施,并对这些措施进行分类;其次,评估这些措施的效果;最后,在此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及互联网金融的优劣,提出下一步应对措施建议。 5.邮政储蓄银行的应对策略 针对邮政储蓄银行这一具体案例,论文在给出建议时力求做到几个立足:一是立足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分析金融业的发展变化;二是立足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包括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情况及银行业的应对措施;三是立足邮政储蓄银行自身实际,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相对于跨界从事金融业务的互联网企业和其他商业银行而言,邮政储蓄银行有特定的优势和不足,论文将尽可能结合实际,避免千人一面的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将借鉴陈志武教授“资金的时空再匹配”的思路,对互联网金融对邮政储蓄银行的冲击做动态推演。同时,邮政储蓄银行的应对措施也应该是多层次的,既要在业务流程、管理效率、风险防控、市场拓展等方面依托互联网技术,提高效率和客户体验,更要在战略层面加强自身金融生态系统的建设和融合。从某种意义上讲,真正对邮政储蓄银行形成冲击的不是互联网金融本身,而是互联网金融企业所构建起来的一个生态圈,这个生态圈囊括了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消费行为,以及投资理财、支付等金融需求,一旦他们有了自己的商业银行,那么邮储银行就将被隔离于主要商业群体之外。所以,今后的竞争势必会是生态圈的竞争,是平台的竞争;邮储银行的应对也要重点关注平台建设等战略问题。 五、研究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和完成时间: 2016年7月-9月,确定沦为的选题方向,与导师讨论确定论文题目,拟写开题报告。 2016年10月,继续阅读相关书籍、资料。 2016年11月至2016年12月,撰写论文初稿并较指导老师审核。 2017年1月至2月,修改完善论文。 7

2016年4月至5月,论文答辩。 六、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手段等及采取的措施: 本文研究过程中拟采用文献研究法、人员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相关情况进行概述;通过人员访谈和案例研究等方法进一步掌握互联网发展及商业银行应对采取的措施等内容,并为提出下一步的建议提供参考。 七、可能遇见的困难、问题及拟采取的解决办法、措施: 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问题: 1.该项工作抓得不够紧,不能达到预期进度,从而出现后期赶进度的问题,影响论文质量。 2.论文深度不够,观点不新颖。 针对上述两个可能出现的问题,将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合理的写作计划,前期的工作要抓紧,为后期的修改、完善留下足够的时间。 2.加强阅读,加强案例分析研究,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多思考、多总结,形成自己的见解。 3.及时向指导老师回报论文写作情况,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八、大纲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互联网金融概述 2.1 互联网金融内涵 2.1.1 概念 2.1.2 特征 2.2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 2.2.1 规模经济理论和范围经济理论 8

2.2.2 长尾理论 2.2.3 信息经济学理论 2.2.4 金融中介理论 2.3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趋势 2.3.1 发展现状 2.3.2 发展趋势 3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冲击及银行业的应对举措 3.1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冲击 3.1.1 对存款及代理业务的冲击 3.1.2 对结算业务的冲击 3.1.3 对贷款业务的冲击 3.2 银行业的主要应对措施 3.2.1 积极实施银行互联网化战略 3.2.2 及时推出“类余额宝”理财产品 3.2.3 积极打造银行系网上商城 3.2.4 尝试搭建银行系网贷平台 4 邮储银行概况及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4.1 邮储银行概况 4.1.1 历史沿革 4.1.2 主要特征 4.2 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5 基于时空再匹配和颠覆性创新理论分析邮储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优劣势 5.1 时空再匹配和颠覆性创新理论简介 5.1.1 时空再匹配理论 5.1.2 颠覆性创新理论 5.2 基于时空再匹配理论的比较分析 5.2.1 静态比较分析 5.2.2 动态比较分析 5.3 基于颠覆性创新理论的比较分析 6 邮储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策略 6.1 立足当前,强化基础工作 6.1.1 加快推进互联网化进程 6.1.2 持续改善客户体验 6.1.3 加快推出新的产品 6.2 着眼未来,优化战略布局 6.2.1 加快布局金融生态系统建设 6.2.2 做好大数据的收集与应用 9

6.2.3 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经营模式 6.2.4 继续强化风险管理能力 7 结论 8 附录 参考文献: [1] 李耀东,李钧. 互联网金融框架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 许创强. 冲击与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下中小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3] 樊志刚,黄旭,胡婕. 互联网挑战银行——谁是21世纪的恐龙[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4] 丹.斯科特. 颠覆银行互联网金融的下一站[M].何正云,张晓雷.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5] 西蒙.迪克森. 没有银行的世界[M].林永青,柏亮.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6] 陈志武. 金融的逻辑[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9. [7] 李海峰. 网络融资:互联网经济下的新金融[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 [8] 罗明雄,唐颖,刘勇. 互联网金融[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9] 姚文平. 互联网金融[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10] 陈文. 网络借贷与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11] 冯涓涓. 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3(4): 14-16. [12] 董昀,李鑫.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基于文献的探究[J].金融评论,2014(5): 16-40. [13] 李平,陈林,李强,冯毅,赵洪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研究综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5(3): 245-251. [14] 宫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J].金融实务,2013(5): 86-88. [15]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11-22. [16] 杨凯生,互联网金融能颠覆传统商业银行吗[J].中关村,2013(11): 18-20. 10

[17] 杨凯生,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几点看法[N].第一财经日报,2013-10-10(4). [18] 关晓,互联网行业对资产管理行业的冲击[J].经贸实践,2015(2):1-5. [19] 牛锡明,互联网金融能颠覆传统[J].中关村,2013(11): 18-20. [20] 牛锡明,商业银行需应对好经济下行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三大挑战[OL].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bank/renwu/20130703/174616005051.shtml [21] 招商证券.移动支付的逆袭?[R].http://www.newone.com.cn/. [22] 招商证券.银行:大资管时代——从资产负债表冲击看银行转型与重估[R].http://www.newone.com.cn/. [23]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15)[R].http://www.doc88.com/p-5806900600447.html. [24] 钱敏伟.美国版“余额宝”的十年兴衰[N]中国证券报,2013-07-03. [25] 迟有雷,李意安.联姻eBay平安银行杀入平台金融[N]经济观察报,2013-08-27. [26] CHEN D Y,HAN C D.A comparative study of online P2P lending in the USA and China[J].Journal of Internet Banking and Commerce,2012,17(2):1-15. [27] JOHN G.”Big data”at the bank with tons of information funneling infrom all directions what do you do with? [J].Journal of American Bankers Association,2012,104(3):28-30. [28] C.Clarycomb,K.Lyer and R.Germain.Predicting the Level of B2B E-commerce i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 [J].Industial MAssociation,2012,104(3):28-30. [29] Chen L,Derek W,Jonathan D.Mobil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s for Electronic Finance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Finance,2010,4(2):99-119. [30] Muritala T A,Taiwo A S.Perceived Attributes os Factors Influencing Consumers’ Engagement witn Electronic Banking[J].Acta Universitatis Danubius.OEconomica,2012,4(4):102-116. [31] Arora Usha,Vashishat Bhavna.Service Quality in Retail Banking:An Indian Perspective [J].IUP Jornal of Marketineg Managment,2011,10(3):56-71. [32]Kolari James E.Assessing the profitability and riskiness os small business lenders in the banking industry [J].Proceedings,Federal Reserve Bank of Chicago,2003(5):184-199. [33]Marianne Crowe,Marc Rysman and Joanna Stavins 2010.Mobile Payments in 11

the United States at Ratail Point of Sale:Current Market and Future Prospects [J].Public Policy Discussion Paper No.10-12. [34] 汪祎,郑扬扬.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J].经济问题探索,2015(6): 170-176. 九、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12

十、学院(系、所、中心)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1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cb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