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

更新时间:2024-02-18 06:29: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2016最新时事评论集锦(一)

第 页 共 1 页

第 页 共 2 页

篇二:最新时事评论集锦

最新时事评论集锦

“天价鱼”背后的信任危机

2015年国庆节火了青岛大虾,刚刚过去的春节又让哈尔滨“天价鱼”成为焦点。剧情几经反转,仍扑朔迷离,没有结论和说法。按照这位江苏顾客的报料,自己一行在哈尔滨旅游,在导游带领下来到“北岸野生渔村”,遭遇了398一斤的“天价鱼”和短斤少两;商家的说法则是我明码标价,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至于鱼的重量,因为地方口音的差异,顾客听错了。当地管理部门介入后的初步结论,基本维持了商家的说法,强调店里有明码标价,就没有违法行为。但接着三天之后,又以擅自改变商铺名称和营业许可到期为由,查封了这家餐厅。

网上舆情则是起起伏伏,莫衷一是。一些同情顾客,认为旅游地区宰客是常见现象,只是很多没曝光而已;甚至发展到地域歧视,人身攻击。“宰客”这一现象,从三亚到哈尔滨、从青岛到四川(17日有网友爆料在自贡吃鱼被宰),确非一地所独有,也绝非餐饮业所独有。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了我们整个社会的诚信缺失,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达到了严重危机的程度。当你高兴出游时,点个菜都需要“机警”,这是不是一种悲哀?

网民的争议是一个方面,少数媒体也以调查为名“拉偏架”。就在事件曝光后的第五天,有两家报社记者发布实地调查结果。一家晚报说,当天他在这家“北岸野生渔村”看到几乎没有顾客,餐馆工作人员感叹生意一落千丈——作为当前倍受争议的主角,出现这一现象应该是正常的吧。但另一家经济报的记者则报道说,他看到这家餐馆仍然顾客盈门,甚至有顾客说消费万元很正常。作为受众,我们不知道两位记者先生谁说的是真的。曾经我们相信报纸电视,但越来越多的假新闻让我们产生信任危机,特别面对互相矛盾的说法,我们更不知道该信谁。我们也曾很相信,甚至“迷信”专家,可惜无数事实证明,专家几乎都是利益决定脑袋的“砖家”。

对官方的信任叫公信力。可现在大家对官方的信任度也锐减。当地调查“天价鱼”的结论一出台,质疑其草率、地方保护主义的看法不少,甚至怀疑“保护伞”者亦有之。这不能只怪罪群众不相信有关部门,公信力的丧失是一个渐进、累积过程。当某些部门一次次、一件件地背离事实、背弃规则后,教大家如何再信任你?比如拖欠农民工工资,比如欠债跑路,比如成品油价,比如延迟退休,比如4500点下不减持??

春晚有个小品叫《放心吧》,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人与人互信,大家交托的事儿能放心,让这部小品充满了正能量。如果小品最后情节是:你把钱给我,我帮你交医药费,然后拿着钱不见踪影,喜剧就成了悲剧,浪漫主义就成了批判现实主义。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缺少的,正是“放心吧”这三个字!

我们呼唤诚信,但诚信建设不能只靠空洞的道德说教。首先是要建立和完善法治建设,让不诚信者付出代价,特别是对坑蒙拐骗者加大处罚力度。其次是官方要重塑公信力,要按法律和政策办事,而不是看重眼前利益而有所取舍。第三是大家逐步积累正能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信任和宽容。

警惕“撞翻变道车”的快意

近日,一条交通事故视频在网上热传并引起网友激烈讨论。视频显示:3月5日,广东东莞中堂大桥一辆大众轿车强制变道,被一辆比亚迪撞翻。对于这起事故,舆论一波三折,讨论的焦点在于比亚迪车主是否“故意撞车”(3月21日《南方日报》)。

你强行变道,我霸气撞飞——这是网友对相关视频给出的“阅读理解式”答案。胡乱变道,胆子不小,发生事故,该负全责。舆情发生逆转的是“撞翻变道车”的车主在微信群发出了惊人之语:该大众朗逸已经是他撞过的第7辆车。“一般都是别人全责才会撞上去,否则不会撞。之前开比亚迪S6时,已经撞了2辆凯美瑞,2辆锐志,1辆CRV,1辆RAV4,全是完胜,没有

输过一次。”随后,东莞交警成立专案组,重新启动调查。结论还是认定大众车负全责,因不存在斗气开车的事实行为。

通常,面对强制变道,大多车主尽管深恶痛绝,但为了保证驾驶安全,除了紧踩刹车、打轮躲避,似乎也无计可施。而今,比亚迪车主据说不仅两次成功阻止大众车主强行变道,还给这个不守规矩者一个大教训——被撞翻车四脚朝天,这让饱受多年塞车之苦者拍手称快。此后,交警部门的事故认定书,更近乎为“马路侠客”光荣加冕。

变道引发意外,好在没有性命之虞,四脚朝天似乎活该。不过,有两点需要厘清:

一是从法理而言,道路交通法规定,违反禁止标线强行并线的,应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只是,“变道车辆必须避让直行车辆”,不代表直行车辆可以罔顾前车人身安全而“以暴制暴”。换言之,在风险因素瞬息万变的马路上,“撞翻变道车”的后果是不可预估、不可控的。如果我们放纵了“直行可以撞变道”的逻辑,法律就算正义,也是面目狰狞的正义。当然,若是果真故意撞车,已经涉嫌构成交通肇事罪,就不是“全责”那么简单了。也就是说,法律从来就没有支持过“对方违法在先,撞了白撞”的说法。

二是从道义来说,以如此方式惩戒强制变道车辆,不仅游走在人性边缘,也是不折不扣的丛林逻辑。去年引发全民热议的“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起因即是女司机任意变道。用人命关天的代价,去惩戒不守规矩的车主,这力度残蛮而血腥。除此之外,难道没有别的选择?眼下,不少车主已经为爱车装了车载行车记录仪,而在不少路段,公共监控等技术也完全可以还原强制变道的是与非,何苦非要拼了性命上演私力救济的马路惊悚剧?

车在路上,难免遇到各种状况,比之于动辄就“撞翻”的暴脾气,慢一点、谦让一点,可能更是当务之需。“撞翻变道车”的快意,于法治而言是值得警惕的。

为快递小哥期待“依法处理”击节叫好

近日,一段“车主掌掴快递小哥”的视频刷屏了。并非因为热闹而被围观,而是一个频频动手打人、一个没有任何反抗的对比反差,让一场看似是非分明的纠纷变了味。被打的快递小哥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自己很委屈,已经报案了。对于期待的结果,这位小哥回答了四个字:“依法处理”。目前,殴打快递员的出租司机因寻衅滋事已被北京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

蹭坏了他人爱车,双方应负有何种责任,需要专业鉴定,最终由法律说了算,不是谁富有、谁气势大,就可以任性动手。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再有理,也不能不把法律放在眼里,用粗暴的手段始终不能解决问题。

人都说,遇事要讲理。这首先是在情感和常识意义上判定对错,有些看似“理”气十足的事,往往在当事人心中有一个结果,但既不能“得理不饶人”,像那位车主一样揪住不放并施以暴力;也不能“理亏心虚,任人欺负”,像快递小哥一样如绵羊般被随意打骂。实际上,所谓的“理”,也只不过是一个不成文守则,关键还是靠法律。

其实,施暴打人的背后,也凸显出对规则的不尊重、对法治的不敬畏。如果没有受到他人来自生命的威胁,为何要选择先动手?如果有清晰可辨的责任,为何不等待警察依法处理?如果心中有对规则制度的基本遵循,为何还会轻易地当街撒气?可见,表面上是在释放心中的不满,实际上是在践踏社会普遍形成的对法律制度的守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法律保护下的个体,人人遵守才能人人受益,随意破坏必将自食其果。在法律面前,没有更公平正义的解决方式,更何况是一件小纠纷?

与施暴打人者对比,受委屈的快递小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期待的处理结果是“依法处理”,值得我们击节叫好。尊重法律,何尝不是尊重每个人的权利,何尝不是尊重每个人的人格。当强势主体遇到弱势群体、当有权有势者遇到普通老百姓、当“土著老炮儿”遇到“外来漂流者”,身份的大小、职业的贵贱、姿态的高低,不能成为评判的标准,也不能变成颐

指气使、欺软怕硬的“凌霸”。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别让你的情绪冲破法律框架,别让我的权利受到无情践踏。我们需更有敬畏之心,既抱有善意,又充分尊重法律,如此进步的终将是整个社会文明。

共同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

习近平19日在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要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我国是一个网络大国,正在由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截止去年底,我国网民已达到

6.88亿,我国网络的开放程度和活跃程度也是世界上少有的,网络的飞速发展不仅给网民带来了“红利”,也成了助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对稳就业、促升级发挥了突出作用,并正在推动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互联网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我们要着力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发挥好“互联网+”的作用,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推动创新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挥积极作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新的平台,创造新的业绩。

但是网络也不是“法外之地”。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部分人为牟取非法暴利,而罔顾道德法纪、背“道”而行。如近期遭曝光或关闭的一些网站,由于他们财迷心窍、疏于管理,或不善不会管理,致使部分网站或网络欺诈,或淫秽低俗,或扰乱秩序,或为了迎合点击量,故意制造虚假新闻,散布谣言,制造恐慌,等等。对于这样的不法商人,故意扰乱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们要人人共起而诛之。广大网民应自觉行动起来,加强监督、加强举报,发现一个,举报一个,曝光一个,让有关单位加以严惩,绝不手软、绝不姑息。穷追猛打,打得让他们不敢、不愿再破坏我们的“精神家园”为止。

我们不仅要捍卫好、爱护好的我们的“精神家园”,也要用好这个“精神家园”,时刻为我们自己“充电”、“补钙”。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集民智这个“渠道”,而今已越来越多地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工作当中,特别是在信息公开化、行政透明化、执政法治化的今天,互联网信息量大、即时性好、交流范围广等特点将越来越被大家所默认与运用,其价值和重要性不仅被广大网民所认可,也被越来越多的党委政府工作人员所感知。通过网络掌握大量新闻信息,有利于“运筹于帷幄之内,决胜于千里之外”。通过网络了解网民的意见建议。使我们想办法、办事情更符合实际,更符合人民群众的需要,更加迅速、准确地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办急事。作为普通网民也可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搜集整理些相关资料,以便更有力地指导帮助自己的工作,借鉴他人的经验做法,更好地补充自己知识与阅历的“短板”。“网络民意”在问政、监督、反腐等领域所发挥的作用也必将日益显现,并将越来越发挥无法替代的作用。

共同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就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网络七条底线”。让我们携起手来,更理性、更客观、更全面地反映问题、反映民生,更地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真正担负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惟如此,才能让我们的“精神家园”越来越开阔、越来越畅通、越来越具有力量。惟如此,才能让我的“精神家园”越来越天朗气清,越来越生态良好,越来越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惟如此,才能更加加强网络内容建设,更好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更好地培养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我们的“精神家园”放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更加迷人的光彩。

说翻就翻的小船,不能说转就转

最近,一组名为《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的漫画刷爆朋友圈,而据此改编的各种版本“翻船体”也迅速走红网络,但漫画还是原来的漫画,只是话题和文字内容变了。而漫画的原作

者“喃东尼”却“很焦虑”:“翻船体”如此流行,仅有很少的公众号主动联系他取得授权,并支付版权费。

4月19日,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介绍2015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时,也提到了这件事情。阎晓宏明确指出,在现行法律基础上,只要构成了作品,而且这个作品没有经过别人许可进行传播,就构成了侵权。

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媒体不断涌现,作品的创作手段、手法和传播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与此同时,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APP等网络免费转载大行其道,导致大量原创作品遭遇侵权盗版,权利人苦不堪言。

问题还在于,权利人要维权将面临许多困难、牵制很多精力。例如,原创作者要维权需要固定证据,但一般人没有相关知识指导的话,是很难做到的;自己下载到法院层面来讲,没有法律效力,而是要经过公证这个程序。另外,权利人去找相应的网站、APP或者网络公司,一般找不到,即使找到,交涉起来也非常复杂。

广大作者面对网络非法转载,怎么办?是忍气吞声,还是奋起抗争维权?谁来维护普通作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有关权利?谁来维护网络转载和传播的社会公平正义?

按照著作权法的规定,报刊转载属于法定许可,但是不能延伸到数字网络新媒体。除了法律规定的远程教育、扶助贫困和适应基本文化需求可以“先使用,后付酬”外,网络转载、传播版权作品,都应该遵循“先授权,后使用”的版权保护基本原则。但是,网络免费转载盛行,明显违反著作权法的规定。

更要看到,原创内容遭遇大量侵权转载,将使内容创业者的激情大受打击,挫伤创新积极性,从而影响网络创新经济的健康发展。尊重原创版权,是创新创业的基石。然而,“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被疯狂转载,其实质是漠视版权的集体狂欢,是对原创精神的羞辱亵渎,也是创新精神的可怕沉沦。

所以,必须从规范网络传播作品的市场秩序,创新网络版权授权机制,完善网络版权纠纷调处机制,支持并完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加大整顿治理网络侵权盗版行为的行政执法和司法审判力度等方面入手,加快版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让版权作品回归应有的市场价值,让版权保护真正成为鼓励创新创业的有效制度保障。

消除冷漠,法律不应缺位

上周末,广东消防的官微突然密集发声,言辞极为严厉地愤然回应了一段在网上流传甚广的视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原来,这段名为《火灾拍摄者残忍42秒》的视频,拍摄于4月14日广州市花都区的一场火灾。当时火灾中的罹难者趴在着火房间的窗台上逃生不成、苦苦哀嚎,而视频的拍摄者却对此袖手旁观,反而无动于衷地稳稳拍下了这残忍的42秒,视频中呼救的男子最终在大火中丧生。

听闻这样的消息,无论是谁都无法不为之寒心,但类似的事件在近期却不是孤例。前不久在全社会引发舆论轩然大波的“如家酒店女生遇袭”事件中,人们就震惊于为何在酒店这样封闭且管理严格的空间里,居然会出现女生被陌生人拖拽而没人阻拦的咄咄怪事。更有网友针对这种社会现象而专门组织社会实验,以模拟街头绑架儿童试探路人反应——结果竟然在9次测试中没有一例出手相援。

近段时间如此集中爆发的几起社会热点事件,不得不让人深思为何社会冷漠呈蔓延之势,而且不少当事人还自觉理所当然

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的形成自然有多重复杂因素,但国家和社会对于见义勇为在制度保障上的支持力度不够也是重要原因。当前,各地出台的见义勇为条例还难以做到免除人们的后顾之忧,帮了人却要自己承担损失,甚至帮了人反倒要被人讹诈,于是乎出手相助者“流血又流泪”越频现报端,明哲保身者就越多。

冷漠蔓延对全社会都是一剂致命的毒药。社会秩序的维系,除了国家力量的介入,一个社会天然的自我管理和调整能力事实上是更为根本的。人们之间解困济厄的守望相助,带来的不仅仅是暖暖的温情,而且也是维系共同体的生活纽带。反之,对于他人困境的漠不关心,总有一天也会应验在自己身上,这种人们社会关系之间的支离破碎,将慢慢腐蚀社会道德的基础,进而引发大量我们始料不及的社会问题——正如花都火灾中出现的情况一样。

在今年的两会上,不少人大代表都在呼吁要对见义勇为予以立法,其中有人认为囿于见义勇为方面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我国社会的道德感和安全感会为此产生危机。从当前的形势来看,此类的呼吁显然是极为必要的。当然,为见义勇为立法,也需要注意道德与法律的边界。将道德层面的见义勇为规定为人们的法律义务固然在现实中没有可操作性,但为见义勇为提供组织、人员、资金、荣誉等方面的充分保障,却并不过分。

为见义勇为提供制度保障,最终是为引领社会风气做出示范。我们常常讲要“惩恶扬善”,其实“惩恶”与“扬善”往往也是一体两面:如果一个社会的正气不能弘扬,见义勇为的精神备受排挤,那么各种不良风气和违法犯罪行为就必然会乘虚而入,社会治理的成本也将急剧增加。消除社会冷漠,法律不应缺位。

打捞“失落”的民间故事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喜欢的20个经典动漫形象中只有1个来自中国。孩子们对白雪公主、丑小鸭等西方童话角色往往耳熟能详,对孟姜女、田螺姑娘等中国民间故事人物却知之甚少。可以说,中华民间故事在当代生活中已严重失落。

是因为中华民间故事不够精彩吗?显然不是。中华民间故事数量众多,既有神话、传说,又有童话、生活故事,这些故事既承载着长期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又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生产和生活知识,也蕴涵着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操、人生信念和价值观念。很少有人知道,中国早就诞生了西方经典童话的原型故事。比如,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人段成式记载的《叶限》中,就包括后母虐待、神力帮助、集会出彩、以鞋验身、嫁与王公等情节,与《灰姑娘》的故事如出一辙。而清人黄之隽记载的《虎媪传》,则是典型的“狼外婆”类型故事,它比《小红帽》的情节更复杂,传递的文化信息更丰富,却鲜为人知。大量散见于古人笔记、野史中的民间故事,运用活泼形象的语言,展开丰富的想象,演绎着感人的故事,讴歌善良、诚信、智慧和勤劳,鞭挞凶残、自私、虚伪和懒惰,不仅会是童年最难忘的回忆,更能滋养心灵、陶冶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奠定最初的是非善恶观。

故事精彩却难逃失落,与今人的挖掘功夫欠缺有关。鲁迅的《故事新编》是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则对意大利民间故事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出版了《意大利童话》。所以,挖掘民间故事绝不是“小儿科”!当前许多民间文学专家,往往重研究而轻实践,不愿意在搜集、编纂故事这样不算科研成绩的事情上花费精力。缺少了学者提供的“原材料”,出版商又多以利润为终极诉求,于是五花八门、各种版本的《伊索寓言》《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霸占了童书的柜台,我们自己的民间故事却愈加罕见。此外,西方童话之所以在我国大行其道,很大程度上在于综合运用了多种媒体,顺应了从口耳相传到听觉、视觉、触觉、生活日用相互影响的时代变化。美国迪士尼公司在这方面用力颇多,他们对民间故事进行的创新性开发,不仅有效输出了自己的价值观,也赢得了口碑,赚得了巨额的利润。相比之下,我国在综合运用多媒体传播、开发民间故事方面还缺乏好的做法。

为此,中华民间故事的发扬光大还需要社会各方面勠力同心、有所作为。比如,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全社会对民间故事的关注,加大对民间故事传承、传播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教育部门需在学科目录和专业设置上提高民间文学的地位,并适当增加民间文学作品在中小学教学中的比重。民间文学专家应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在数量庞大的中华民间

篇三:时事评论优秀范文2

时事评论优秀范文2

1、足球进校园 考试不是目的

足球进校园,最高境界是发展全民体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运动的快乐,最低标准,是真正跟职业足球接轨,以成才数量来衡量贡献度,如果眼睛只盯在考分比例上,不过是欺上瞒下的数字政绩而已。

昨日本报报道了足球即将纳入2016年中考选择项目,多所中小学已经开始筹备相关事宜的消息。

足球进校园是一个大好事。足球完全不是足协一家着急的事情,影响中国足球发展的大环境中,教育、城市建设、社会保障体系是最重的“三座大山”,足协所能影响的,只在专业足球和职业足球那一块,虽然是足球的金字塔顶端,但是没有下面深厚的塔基,再多的投入,再好的洋教练,也都是空中楼阁。

这“三山”中,中国教育现状,相信所有的家长都深有感触,中国学生的负担之重,压力之大,人所共知。而学校教育中的重知识类学习成绩,以高考分数为最高追求的体系又很难改变,所谓的素质教育喊了很多年,结果是很多高中连基本的体育课都难保证质量,更不要说跟职业体育的接轨了。

城市建设是另一个老大难问题,这些年,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在迅速扩张,但是许多地方都只注重了商品性房地产的建设,陶醉于滚滚而来的金钱,而对于本应充分保障的城市基础文化体育设施等的建设大大忽视,而听一些考察国外群体设施的专业人士介绍,在很多体育发达的国家,居民区一两公里范围内就拥有低收费甚至免费的大型运动场,是一个基本的条件,只有孩子们随时可以踢足球打篮球,才能保证全民族身体素质,并涌现出足够的人才。社会保障体系就是一个在我们现在发展阶段暂时还考虑不了太周全的问题。对于从事专业体育和职业体育的人群来说,被淘汰的总是大多数,而伤病甚至伤残的风险,是使中国大多数家长对于孩子走体育之路比较畏惧的主要原因。但现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显然还顾及不到这么细的层面。

现在,足球的改革从教育先开始,我们就看到了“移山”的希望。但是确实要防止中国教育领域近些年的某些不良风气侵蚀校园足球这个新生事物。正如那位读者所说的,类似于奥数这样,本来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水平,促进数学教育发展的辅助性体系,但经过教育过度商业化的熏染,最后变成了一个令家长无奈令学生疲惫的吞金兽,成了一些教育机构和所谓“名校”联手牟利的工具。

从另一方面来讲,对于足球这种非常讲求集体配合,同时非常注重运动员场上发挥的项目,类似于现在中考中篮球运球折返跑的测试,能在多大程度上体现学生的运动水平,很令

人怀疑。而且即使是有一种特别合理的考试方法又如何呢?我们有一百万足球考试优等生,就能保证中国足球拿世界杯吗?

足球进校园,最高境界是发展全民体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运动的快乐,最低标准,是真正跟职业足球接轨,以成才数量来衡量贡献度,如果眼睛只盯在考分比例上,不过是欺上瞒下的数字政绩而已。

2、透过汉字繁简之争看文化共识

更理性的做法,是认识并力求弥合双方的潜在分歧,在最大限度上达成“共识”。如果我们能釜底抽薪解决了文化策略,也许文字的局部分歧就可迎刃而解。

在昨天的政协会议分组讨论中,导演冯小刚建议恢复部分有文化含义的繁体字,让少量繁体字回归中小学课本,引发网友激辩。有意思的是,春节前夕,有社科院专家发表了与之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汉字还有简化空间,当时同样引发热议。

双方观点,不妨简单地概括为汉字保守派与进化派(没有褒贬之意)。“保守派”主要观点有三:一是汉字本身就是文化传统,需要保护,即“汉字是中国文化里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二是不保护就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还有一个隐含的观点,即“亲”“爱”等字的繁体结构里,本身蕴含着中国的传统伦理。而“进化派”的观点则更倾向于:文字是传播文化的工具。作为工具,文字的简化是整体趋势,有利于传播更广泛的文化,繁体难学难认,甚至“影响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应该说,两种观点都有其道理。只不过对于汉字,前者立足于本体论,而后者倾向于工具论。争论本身验证了现代哲学的一个前提:真理之间可能并不兼容。文化的问题,并不像“环境保护”命题那样非黑即白,而是存在基于不同前提的“对与对的冲突”。

认可这一点,我们就容易理解,单纯对某方观点认同或拒斥,都只是众声喧哗中的一种。更理性的做法,是认识并力求弥合双方的潜在分歧,在最大限度上达成“共识”。这样,我们可能会认同,汉字既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承文化的工具。那么,既要守护,也需发展,关键在于“均衡”。事实上,双方的分歧并不如公众想象的那么大。比如,冯小刚强调“少量繁体字”;而简化论者也强调要科学、优化、美化。

细究之下,“两派”也有共识,那就是“中华文化”,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其实是双方的共同立场。而立足于“文化”,繁体字是否会失传,与传统书法、国画是否会失传等,其实是同一性质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尚可不需过于焦虑;更值得焦虑的,倒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和基于传统的道德重建问题,但这尚不是通过恢复繁体字能够解决的。

因此,存异求同的结果,就是齐心协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两会的大舞台需要有大视野。从这个角度,我更关注同一天冯骥才的发言:“我佩服日本、韩国,他们真拿自己传统文化当命啊!反观自身,我们的文化策略如何?”如果我们能釜底抽薪解决了文化策略,也许文字的局部分歧就可迎刃而解。

3、有了网络民意的政府工作报告定会地气十足

明天,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向大会做政府工作报告,网友提出的意见建议有望纳入其中。记者日前从中国政府网获悉,由多家网站主动发起的“2015政府工作报告我来写—我为政府工作献一策”活动目前已收到4.1万条网友建言,其中已有914条优质意见送抵政府工作报告文件起草组。(2015年3月4日《京华时报》)

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8个能否”来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其中相当重要的一条就是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中国共产党人,历来是把执政为民作为根本宗旨的,执政为民离不开了解民意,而民意表达是对执政为民的有力支持。只有真正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关注民生,真正解决百姓关切的问题,做出合乎民意的、科学的决策,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社会也才能稳定、和谐、发展。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改善民生,近年来,各级政府纷纷畅通联系渠道,听取百姓的利益诉求,设身处地为百姓排忧解难,真正做到了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来衡量工作得失。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论坛、贴吧、微信、微博等社交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民众参与社会讨论的渠道便捷多样。网民的数量在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通过网络加入到社会话题的讨论,表达个人观点,阐述个人看法,争当“局内人”。作为每年一度盛事的全国“两会”,自然也是网名积极参与讨论的社会话题。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领导干部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时他强调,要“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与代表和委员们的议案提案相比,由于少了种种顾忌,网络建议或许更能一针见血地反映现实问题,更能大胆而尖锐地提出意见和建议,更能原汁原味地反映百姓的心声和要求。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亿万网民有的是新思想、新办法,绝对可以为我们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依据。因此,有了网络民意的政府工作报告,一定更接地气,更有亲民味道,更能展现民意的“最大公约数”。

4、“启蒙老师”怎么反被孩子“启蒙”?

在昨日,一女子在列车上因儿子不“配合”逃票而对儿子破口大骂。更为过分的是,在列车长出面劝阻后,这位母亲竟然将亲生儿子推给列车长。就在列车长左右为难之际,一直没出声的男孩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一个红包说:“阿姨,我今年11岁,已经上四年级了,这是我的压岁钱,我可以给自己补票。”(人民网3月3日)

《师说》中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而实际在每个人的人生中,第一位启蒙老师就是母亲。那么作为启蒙老师的母亲,到底应该向自己的孩子传什么道?解什么惑?孟母三迁,就是作为启蒙老师的母亲主观上有意防止孩子在客观条件下沾染上不好的生活习性,时刻教育孩子,从而也造就了孟子成为中国历史上一名伟大的思想家。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做父母对子女的美好愿望。可何以成龙,何以成凤?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最基本的要让孩子懂得,做人要忠孝仁义,礼智信廉,尤其不得损人利己和违法犯罪。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而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就是人的思想品德。一个自私自利、贪得无厌的人,在任何一个岗位上都是不值得信任的。可见,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是否高尚,很大程度地决定着他能否成为社会上的可用之才,能否成为赢得人们尊重的正人君子。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受到父母的一言一行的影响,其结果也不外有两种,要么赢得人们的喜爱和信任,要么遭到人们厌恶和唾弃。

虽然“人之初,性本善”,但作为启蒙老师的母亲,如果将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的观念灌输给自己的还处于童贞的孩子,那么时间久了,他的孩子必然“性乃迁”,甚至会变善为恶。难道这是一个做母亲的所愿意看到的吗?

乘车买票,天经地义,孩子成长到一定程度,就该自觉践行社会公德。而这位因儿子不“配合”逃票而对儿子破口大骂的母亲,显然没有尽到一个母亲应尽的责任。而令人欣喜的是,孩子通过在学校接受的品德教育,已经懂得什么是廉耻,什么是责任,在亲情、私利和社会公德面前,他毅然选择了他所应尽的义务。当然,这位母亲后来因儿子的懂事也意识到自己失态,并亲自补了孩童车票,在她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的同时,也该为自己孩子的美德感到骄傲,更该思考她这个“启蒙老师”怎么反被孩子“启蒙”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bo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