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更新时间:2024-04-30 23: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上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探微
2015年04月01日 09:35 来源:东方早报 | 【打印】
当前,上海的养老服务业面临深度老龄化的挑战,与此同时也迎
来了深化改革与加强社会治理的发展机遇,应该说,上海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已经位于服务民生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交汇点。 一些街镇做法
各地区做法模式不同,但有共同趋势:一是实现一站式服务、网格化布局,机构、社区、居家开始呈现融合趋势,迎合大多数中国老人的习惯,为居家养老提供专业支撑;二是运行管理更加智能化,互联网、物联网应用大大提升设施人力效率,有效降低成本;三是建设运作从公办向公建民营、委托管理等多种类型摸索,越来越体现出兼有民生保障和现代服务业双重属性,对象也从保障对象逐步扩大到全体老人。
上海市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定义为: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机构为载体,通过上门、日托或邻里互助的形式,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 2000年,在6个中心城区的12个街道小范围试点,2003年开始全面推进并纳入当年“万人就业项目”。2004年起,连续9年列为市政府实事项目,养老服务补贴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十一五”
期间,市、区县、街镇三个层面建立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网络,通过发展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老年人助餐点等,解决了部分社区老年人的日间服务和助餐服务需求;依托养老机构、服务网点、家政公司等社区服务资源,拓展“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菜单式、组合式服务内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数以平均每年4万名左右的速度递增。
截至2011年末,全市共有233家社区助老服务社,326家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450家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3.3万人的助老服务员队伍。
近两年,市民政部门大力推进老年宜居社区建设,许多街镇立足自身基础,完善和丰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形成了一些新的做法。 1.生活服务中心+网上敬老院的线上线下模式。如虹口区欧阳街道,将社区生活服务中心作为为老服务“一条街”,将各类为老服务项目归并。信息平台方面,通过智能居家宝实现对独居老人的应急救助。
2.网格化+信息化的综合服务圈模式。如普陀区曹杨街道,形成养老服务“1520”布局,其含义是5个“久龄”站点,20个老年活动室,1个科技助老平台。这种做法与静安区乐龄生活圈相类似。
3.医疗照护+智能化派送上门的机构社区居家联通辐射模式。如梅陇镇日间照料中心、潍坊街道长者照护之家,以日间照护中心和长者照护之家为基地,向居家派送服务,打通机构、社区和居家,让在家接受比较专业低价的养老服务成为可能。
4.日间照护+喘息服务的升级版托老所模式。如南码头街道以日间照护为主的社区养老模式,将日间照料对象从自理老人转向不能自理老人,服务方式从照料转向照护。
5.浦东康桥的一卡通模式。万达公司与上海银行合作开发老人卡,将养老服务补贴、支付、管理整合在一张卡,形成养老服务大数据。
基本上,各地区做法模式不同,但有共同趋势:一是实现一站式服务、网格化布局,机构、社区、居家开始呈现融合趋势,迎合大多数中国老人的习惯,为居家养老提供专业支撑;二是运行管理更加智能化,互联网、物联网应用大大提升设施人力效率,有效降低成本;三是建设运作从公办向公建民营、委托管理等多种类型摸索,越来越体现出兼有民生保障和现代服务业双重属性,对象也从保障对象逐步扩大到全体老人。
社区居家养老为何难得老人心
现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经历过较为艰难的岁月,加上社会转型、传统文化等因素影响,形成了十分鲜明又看似矛盾的消费心理。有的处处为后代考虑却很少为自己考虑;有的则消费决策高度依赖政府和社会,免费服务来者不拒多多益善,一旦收费则无人问津;有的无法进入公办养老院又不愿进入民营机构,希望购买专业的护理服务不可得或价格偏高。
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和居住分离化使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空巢老人”对专业养老和社区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以某街道为例,无子女老人、独居老、纯老家庭剔除重复部分,占老人总数1/4至1/3,独居、孤寡老人缺乏交流、精神慰藉和照护应引起关注。从供给看,基本居家养老服务偏重保障和低层次家政服务,且覆盖面不够。目前,按照现行“低保低收入”、残疾、90岁以上等标准和上门申请办法给予上门服务补贴,一些需照护的老人由于条件不符合或未申请未能纳入范围。同时,政策更偏向于改善而不是解决问题。比如现金补贴往往是用于家政且时间不够,重度护理也不过每月50小时的上门家政服务。另外,社区服务系统支持有限。养老设施功能相对单一,“十助”服务以助餐为主。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公益招投标等项目,服务对象多数有赖于基层组织,因此服务对象其实与政府补贴和服务对象多有重合,而空巢、独居老人往往不愿走出家门融入社区接受服务,粗略估计居家、社区、社会组织服务总规模不会超过老人人口30%。
也要看到失能失智群体增加,医疗护理和提前介护不足,而医养结合、社区养老需发挥支撑作用。国际上一般规律显示,失能半失能老人占老人总数19.1%。我国老人在失能失智后所接受的服务大部分是维持生命的生活照料等消极养老服务模式,低水平生活时间8-10年,是欧美国家3倍左右。社区养老方面,缺少帮助不能自理老人延缓体能、智能衰退的功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床难求;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如精神文化项目、助老康复项目,针对的大部分是自理老人;许多的机构如日间照料中心目前对象以自理老人为主,功能以生活照料为主,事实上行动不便的老人才更需要日间看护,由此带来设施利用率不高。居家养老方面,没有专业的护理员和市场化竞争与管理,助老服务社人员流失多,而由于价格低家政员都不愿意做居家养老服务。
养老服务的消费需求逐步在显现,但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不够。从需求看,现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经历过较为艰难的岁月,加上社会转型、传统文化等因素影响,形成了十分鲜明又看似矛盾的消费心理。有的处处为后代考虑却很少为自己考虑;有的则消费决策高度依赖政府和社会,免费服务来者不拒多多益善,一旦收费则无人问津;有的无法进入公办养老院又不愿进入民营机构,希望购买专业的护理服务不可得或价格偏高。
从供给看,以传统的购买服务和公益项目为主,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很少。管理和队伍以低水平和自我循环为主,缺少信
息化支撑。市、区养老信息平台的重心应当是数据沉淀交互形成大数据供决策参考;街镇重心是服务派送、资源调度和流程监管,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将服务派送、管理员监控、老人居家实时看护结合起来,数据在区与街道之间互联互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养老。 另外,中国家庭的传统观念和中心城区的特点决定了居家和社区养老是养老服务的主体和基础。持续深度老龄化、家庭结构小型化带来的老年人照护需求上升,急迫需要完善社区和居家养老的服务机制、布局、结构,面向有效需求提供有效供给。 从生活照料转变到积极养老
通过建立日间照护+服务投送+喘息服务的模式,公建民营日托中心或养老机构,在对老人经过评估后,分别提供市场化服务和居家养老政策。这样,政府买单服务的主要是高龄孤老或低收入的特困老人,其他的90%老人以公办民营降低运营成本来提供低价服务。 “十三五”期间,上海需要将养老服务对象从保障性向发展性转变,建立保基本广覆盖有选择的服务体系,服务方式有必要从政府为主向多元主体转变,体现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发挥好市场在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在保障基本养老服务方面的主导作用,以及居家养老的基础性作用。
在居家养老方面,需要调整定位鼓励积极养老和提供更加专业的照护服务。比人均寿命更为重要的是生命质量的提高,过去我们更多的是给予居家生活照料,而忽视了老人更需要的是照护和积极养老。往往只有老人到了无法为自己做决定时,子女才帮助老人购买养老服务,但此时的养老服务更多的是延续生命。空巢、独居和不能自理老人应当作为重点服务对象,鼓励和支持他们健康养老、融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定位应该是健康干预和管理,通过科学的生活自理来延缓体能和智能衰退、科学安全居家养老,推迟进入介护状态,近期可能会比现在增加支出,长远看是降低养老总成本。配合这一定位,需要按身体状况统一评估,拓宽服务券用途,给确实需要的提供居家养老辅助设施和服务补贴,或自主购买专业机构服务。同时,加快护理队伍和评估员队伍的培养,为生活照料向专业照护转变,被动养老向提前干预介护转变打好基础。
在社区养老方面,需要提高设施功能的综合性。以为老服务综合体为基点,对居家老人进行近距离服务辐射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通过建立日间照护+服务投送+喘息服务的模式,公建民营日托中心或养老机构,在对老人经过评估后,分别提供市场化服务和居家养老政策。这样,政府买单服务的主要是高龄孤老或低收入的特困老人,其他的90%老人以公办民营降低运营成本来提供低价服务。中心城区设施应更加体现多功能、复合型、一站式和互联互通,作为居家的重要依托,配合医疗机构完善老人基础生活科学的护理服务指导。同时,成为护理团队的派送基地,基层队伍和专业社会组织以智能系统和购买服务
方式实现在一个平台下的融合和调度,分类服务保障对象和市场化对象,推动基本养老公共服务、公益性养老服务和市场化养老服务共同发展。
在医养结合方面,可以将提前干预作为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目标。关注那些即将进入失能失智状态的老人,积极干预延缓衰老,这是以人为本科学养老的方向,同时也是中心城区在原有养老服务基础上提升能级的关键。对那些没有条件进入机构养老的不能自理老人和有可能失能失智的老人,应当在社区和居家中积极干预,提供新型居家康复护理服务推动医养结合。结合高龄老人护理纳入医保计划,设立护理站提供居家康复,统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康复医院资源,依托康复医院提供康复治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社区康复,将卫生服务从医院延伸至家庭,提供多层次居家疾病康复护理和介护服务。
在供需匹配方面,需要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形成多元参与的格局。养老服务业兼具民生工作和现代服务业双重属性,通过标准引领和模式再造,将成为促进“四新”激发创新的重要抓手。一是明确各类养老服务的对象范围和方式。80%~90%的老人实现政府支持、社区支撑下的市场化家庭养老模式;7%~17%纳入居家养老服务政策的老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自主选择菜单式服务;2.5%~4%的户籍老人机构住养,区分保障对象按照公办、公建民营等方式降低成本,提供选择。二是引入培育积极养老的服务模式和组织,提供适配性服务。将部分
管理队伍和工作让市场承接。通过购买专业机构一站式服务,打通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及微公益、创投等项目化认领方式,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养老产品开发、提供养老服务。三是重塑政府、企业、子女各就其位的管理模式。政府应为新时代的养儿防老认知形成,提供政策支撑、产品推介和舆论引导。比如,完善健康老人参与志愿互助服务的工作机制;鼓励亲友志愿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服务、上门为老人护理等,可以计入时间银行积分,作为老人接受相应服务的抵充。
正在阅读:
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04-30
2010淄博统计公报05-04
办公室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方案10-13
0430开工申请报告(万科城)03-19
《固体物理学答案》第四章 晶体的缺陷05-26
学校防台风应急预案04-26
泰兴市扬子医药化工有限公司“5.3”一般闪爆事故调查报告08-22
《电子政务》复习题及参考答案03-29
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作文600字07-07
春天在哪里作文400字07-1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民政部
- 服务工作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养老
- 居家
- 推进
- 意见
- 全面
- 关于
- 必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2006.粘菌素-重新出现的多药耐药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的抗生素
- 高刘至机场施工图设计汇报本3.5晚
- 甲级单位编制烟雾报警器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可研+贷款+用地+201
- 月相变化
-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报告
- 万江二中高效课堂工程建设资料
- 国际金融习题
- 职业道德建设活动方案
- ajekaua智 - 能手机操作系统综述
- 解剖学 运动系统习题
- 商务工作情况和存在问题及对策1
- 《创业案例》课程总结及教学建议
- 铌酸锂晶体光学性能的仿真研究本科学位论文 - 图文
- 生物药剂学
- server-u15使用教程、serv-u服务器使用方法和ftp文件服务器搭建
- 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的危害、成因及对策
- 语文---贵州省贵阳市2018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一)试题(解析版)
- 实验1 BCD码转换成十六进制码
- 奥数专题之植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