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学品结构解析习题册-2015

更新时间:2023-11-23 01:4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章 色谱选择题

1.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 )的差别。 A. 沸点差, B. 温度差, C. 吸光度, D. 分配系数。 3、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 )原则。

A. 沸点高低, B. 熔点高低, C. 相似相溶, D. 化学稳定性。

2.一般气相色谱法适用于 ( )

(1) 任何气体的测定

(2) 任何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分离、测定

(3) 无腐蚀性气体与在气化温度下可以气化的液体的分离与测定 (4) 任何无腐蚀性气体与易挥发的液体、固体的分离与鉴定

3.在GC中, 程序升温适用于分离 ( )

(1)几何异构体

(2)沸点不同官能团相同的试样 (3)沸点相近官能团相似的试样 (4)沸点范围很宽的复杂试样

第三四章选择题

1. 催化氧化法测有机物中的碳和氢的含量时,CO2和H2O所采用的吸收剂为

( ) A、都是碱石棉 B、都是高氯酸镁 C、CO2是碱石棉,H2O是高氯酸镁 D、CO2是高氯酸镁,H2O是碱石棉

2. 采用氧瓶燃烧法测定硫的含量,有机物中的硫转化为( ) A、H2S B、SO2 C、SO3 D、SO2和SO3

3. 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的硫,可用氧瓶法分解试样,使硫转化为硫的氧化物,并在过氧化氢溶液中转化为SO42-,然后用钍啉作指示剂,BaCl2标准溶液作滴定剂,在( )介质中直接滴定。 A、 水溶液 B、 80%乙醇溶液 C、 三氯甲烷溶液 D、 冰乙酸溶液

4. 有机物中硫含量的测定时,常加入()做屏蔽剂,使终点颜色变化更敏锐。 A次甲基蓝 B溴甲酚绿 C百里酚蓝 D孔雀石绿 5. 含氮有机物在催化剂作用下,用浓硫酸煮沸分解,有机物中的氮转变为氨气,

被浓硫酸吸收生成NH4HSO4的过程称为() A催化 B分解 C消化 D吸收

6. 凯达尔定氮法的关键步骤是消化,为加速分解过程,缩短消化时间,常加入适量的( )。 A、无水碳酸钠 B无水碳酸钾 C、无水硫酸钾 D、草酸钾

7. 克达尔法也称硫酸消化法,其分析全过程包括 A 消化、分解、吸收 B 消化、碱化蒸馏、吸收、滴定 C 溶解、中和、吸收、滴定 D 消化、酸化、吸收、滴定

8. 杜马法测定氮时,试样在装有氧化铜和还原铜的燃烧管中燃烧分解,有机含氮化合物中的氮转变为( ) A.氮气 B.一氧化氮 C.氧化二氮 D.氨气

9. 燃烧分解法测定C、H元素时,若样品还含有N元素,产物CO2、H2O、NO2三个吸收管的顺序为( ) A、CO2、H2O、NO2 B、H2O、CO2 、NO2 C、 H2O、NO2 CO2 D、CO2、NO2 、H2O

10. 氧瓶燃烧法测定卤素含量时,常用( )标准滴定溶液测定卤离子的含量。 A、硝酸汞 B、二苯卡巴腙 C、氢氧化钠 D、盐酸

11.一般用( )裂解含氮有机物,释放氨 。 A 浓硫酸 B浓盐酸 C 苛性碱 D 熔融法

12. 韦氏法常用于测定油脂的碘值,韦氏液的主要成分是( )。 A、氯化碘 B、 碘化钾 C、氯化钾 D、碘单质

13. ()重氮化法可以测定: A、脂肪伯胺 B、脂肪仲胺 C、芳伯胺 D、芳仲胺

14. 碘值是指 A、100g样品相当于加碘的克数 B、1g样品相当于加碘的克数 C、100g样品相当于加碘的毫克数 D、1g样品相当于加碘的毫克数

15. 羟值是指 A、100g样品中的羟基相当于氢氧化钾的克数 B、1g样品中的羟基相当于氢氧化钾的克数 C、100g样品中的羟基相当于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D、1g样品中的羟基相当于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16. 肟化法测定羰基化合物加入吡啶的目的是 A、催化剂 B、调节溶液的酸度 C、抑制逆反应发生 D、加快反应速度

17. 高碘酸氧化法可测定 ( ) A、伯醇 B、仲醇 C、叔醇 D、α-多羟基醇

18. 有机物的溴值是指( )。 A、有机物的含溴量 B、100g有机物需加成的溴的质量(g) C、100g有机物需加成的溴的物质的量 D、与100g溴加成时消耗的有机物的质量(g)

19. 酯基的定量分析方法是( )。 A.皂化法 B.氧化法 C.中和法 D.沉淀法

质谱选择题

1、质谱(MS)主要用于测定化合物中的( )

A) 官能团 B) 共轭系统 C) 分子量 D) 质子数 2、异裂,其化学键在断裂过程中发生( )

A) 两个电子向一个方向转移 B) 一个电子转移 C) 两个电子分别向两个方向转移 D) 无电子转移

3、某化合物的质谱中,其分子离子峰M与其M+2峰强度比为约1:1, 说明分

子中可能含有( )

A) 一个Cl B) 一个Br C) 一个N D) 一个S 4、下列化合物中, 哪个能发生麦氏重排? ( )

OH3COCl

ABCD

5、采用“氮律”判断分子离子峰是质谱解析的手段之一,“氮律”说:( ) A) 分子量为偶数的有机化合物含奇数个氮原子,分子量为奇数的有机化合物含偶数个氮原子

B) 分子量为奇数的有机化合物不含氮原子。

C) 分子量为偶数的有机化合物不合或含偶数个氮原子,分子量为奇数的有机化合物含奇数个氮原子 有机化合物只能含偶数个氮原子

6、某烷烃类化合物MS图如下右图,该化合物的结构为( )

A) C7H14 B) C2H5Br C) C3H7Cl D) C2H5F

7、下列化合物,哪个能发生RDA裂解?()

A

O B C D

8、芳烃的分子离子峰的相对强度通常是 A 较强 B 较少 C 很弱 D 不出现

9、质谱图中出现的质荷比不等于它的质量,而只等于它质量的半数的峰,这类峰称为:

A、分子离子峰 B、亚稳离子峰 C、双电荷离子峰 D、碎片离子峰

10. 下列化合物含 C、H或O、N,试指出哪一种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为奇数?( ) (1) C6H6 (2) C6H5NO2 (3) C4H2N6O (4) C9H10O2

11. 在溴己烷的质谱图中,观察到两个强度相等的离子峰,最大可能的是:( ) (1) m/z 为 15 和 29 (2) m/z 为 93 和 15 (3) m/z 为 29 和 95 (4) m/z 为 95 和 93

12. 一个酯的质谱图有m/z74(70%)的强离子峰,下面所给结构中哪个与此观察值最为一致? ( ) (1) CH3CH2CH2COOCH3 (2) (CH3)2CHCOOCH3 (3) CH3CH2COOCH2CH3 (4) (1)或(3)

13.按分子离子的稳定性排列下面的化合物次序应为 ( ) (1) 苯 > 共轭烯烃 > 酮 > 醇 (2) 苯 > 酮 > 共轭烯烃 > 醇 (3) 共轭烯烃 > 苯 > 酮 > 醇 (4) 苯 > 共轭烯烃 > 醇 > 酮

14. 某化合物的质谱图上出现m/z31的强峰, 则该化合物不可能为 ( ) (1) 醚 (2) 醇 (3) 胺 (4) 醚或醇

15. R─X·+ ──→ R+ + X· 的断裂方式为: ( ) (1) 均裂 (2) 异裂 (3) 半异裂 (4) 异裂或半异裂

16. 一种酯类(M=116), 质谱图上在m/z57(100%), m/z29(27%)及m/z43(27%)处均有离子峰, 初步推测其可能结构如下, 试问该化合物结构为 ( ) (1) (CH3)2CHCOOC2H5 (2) CH3CH2COOCH2CH2CH3 (3) CH3(CH2)3COOCH3 (4) CH3COO(CH2)3CH3

17. 在某化合物的质谱上,M和(M+2)峰的相对强度约为3:1,由此,大致可以推断该化合物存在 ( ) (1)氧的同位素 (2)硫的同位素 (3)溴的同位素 (4)氯的同位素 18.

下列化合物含 C、H或O、N,试指出哪一种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为奇数?( ) (1) C6H6 (2) C6H5NO2 (3) C4H2N6O (4) C9H10O2 19. 分子离子峰弱的化合物是:( )

(1) 共轭烯烃及硝基化合物 (2) 硝基化合物及芳香族 (3) 脂肪族及硝基化合物 (4) 芳香族及共轭烯烃

碳谱选择题

1、在下述化合物的13CNMR谱中应该有多少种不同的13C核:

A、 1 种 B、2种 C、3种 D、4种 2、下列各组化合物按13C化学位移值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为:

Oa.CH3-CH3b.CHCHc.HCHd.

A、a>b>c>d B 、d>c>b>a C 、 c>d> b > a D 、b>c>a>d 3、下述化合物碳谱中的甲基碳的化学位移范围为:

OCCH3

A、10-50ppm B、50-70ppm C、100-160ppm D、 106-200ppm

4、下列化合物的偏共振去偶的13CNMR波谱中,甲基应出现几条谱线:

CH3

A、1 B、2 C、3 D、4

5、甲苯的宽带质子去偶的13C NMR谱中应出现几条谱线? A、7 B、6 C、4 D、5

6、苯甲醚分子中,苯环上六个碳原子化学位移在最低场的碳原子为 A、甲氧基取代位 B、 邻位 C、间位 D、对位 7. 在135°的DEPT实验中,谱图特征为()。

A. CH和CH3显示正峰; B. CH和CH2显示正峰; C. CH和CH3显示负峰; D. CH2和CH3显示负峰。 8. 在45°的DEPT试验中,谱图特征为()。

A. C和CH2显示正峰,CH和CH3均出负峰; B. CH、CH2和CH3均出负峰;

C. C和CH2显示负峰,CH和CH3均出正峰; D. CH、CH2和CH3均出正峰; 9. 在90°的DEPT实验中,谱图特征为()。

A. CH2显示正峰,CH和CH3负峰; B. CH2显示负峰,CH和CH3不出峰; C. CH2显示负峰,CH和CH3均出正峰;

D. CH显示正峰,CH2和CH3不出峰;

10. 在偏共振去耦谱中,RCHO中C=O的偏共振多重性为()。

A. 四重峰(q); B. 三重峰(t); C. 双重峰(d); D. 单峰(s)。 11. 在宽带去耦谱中,谱线特征为()。

A. 除去13C-1H二键以上的耦合; B. 除去所有质子对13C核耦合; C. 除去了溶剂的多重峰; D. 除去所有元素对13C核的耦合。 12.碳谱如果不采用标识技术很难解析的原因是()。

A. 碳谱灵敏度较低; B. 碳核之间有耦合裂分; C. 碳谱分辨率高; D. 碳核与氢核之间有耦合裂分。

13. 在13C NMR波谱中在化学位移125-140产生两个信号的化合物是()。

A. 1,2,3,-三氯苯; B. 1,2,4,-三氯苯; C. 1,3,5,-三氯苯 14. 在13C NMR波谱中在化学位移125-140产生六个信号的化合物是()。

A. 1,2,3,-三氯苯; B. 1,2,4,-三氯苯; C. 1,3,5,-三氯苯 15.在13C NMR波谱中在化学位移125-140产生三个信号的化合物是()。

A. 对二氯苯; B. 邻二氯苯; C. 间二氯苯。

16.在13C谱中,常看到溶剂的多重峰,如DMSO-d6在化学位移39.5ppm附近的七重峰,溶剂产生多重峰的原因是()。

A. 硫核对碳核产生耦合; B. 氧核对碳核产生耦合; C. 碳核之间产生耦合; D. D核对碳核产生耦合。 17.在宽带去耦谱中,谱线特征为()。

A. 除去13C-1H二键以上的耦合; B. 除去所有质子对13C核耦合; C. 除去了溶剂的多重峰; D. 除去所有元素对13C核的耦合。

计算题:将一试样进行元素分析,所得数据如下:

碳氢分析 取样21.50mg,燃烧后称得水14.43mg,二氧化碳重60.78mg;克达尔法定氮 取样0.1978g消化后直接碱化蒸馏,生成的氨用硼酸吸收后,用0.1015 mol· L -1 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消耗 20.95 mL ,空白试验消耗 0.12 mL ; 试根据以上结果写出化合物的经验式,若此化合物的分子量为 93 ± 0.5 ,试推测化合物的分子式,化合物的结构式。

D. CH显示正峰,CH2和CH3不出峰;

10. 在偏共振去耦谱中,RCHO中C=O的偏共振多重性为()。

A. 四重峰(q); B. 三重峰(t); C. 双重峰(d); D. 单峰(s)。 11. 在宽带去耦谱中,谱线特征为()。

A. 除去13C-1H二键以上的耦合; B. 除去所有质子对13C核耦合; C. 除去了溶剂的多重峰; D. 除去所有元素对13C核的耦合。 12.碳谱如果不采用标识技术很难解析的原因是()。

A. 碳谱灵敏度较低; B. 碳核之间有耦合裂分; C. 碳谱分辨率高; D. 碳核与氢核之间有耦合裂分。

13. 在13C NMR波谱中在化学位移125-140产生两个信号的化合物是()。

A. 1,2,3,-三氯苯; B. 1,2,4,-三氯苯; C. 1,3,5,-三氯苯 14. 在13C NMR波谱中在化学位移125-140产生六个信号的化合物是()。

A. 1,2,3,-三氯苯; B. 1,2,4,-三氯苯; C. 1,3,5,-三氯苯 15.在13C NMR波谱中在化学位移125-140产生三个信号的化合物是()。

A. 对二氯苯; B. 邻二氯苯; C. 间二氯苯。

16.在13C谱中,常看到溶剂的多重峰,如DMSO-d6在化学位移39.5ppm附近的七重峰,溶剂产生多重峰的原因是()。

A. 硫核对碳核产生耦合; B. 氧核对碳核产生耦合; C. 碳核之间产生耦合; D. D核对碳核产生耦合。 17.在宽带去耦谱中,谱线特征为()。

A. 除去13C-1H二键以上的耦合; B. 除去所有质子对13C核耦合; C. 除去了溶剂的多重峰; D. 除去所有元素对13C核的耦合。

计算题:将一试样进行元素分析,所得数据如下:

碳氢分析 取样21.50mg,燃烧后称得水14.43mg,二氧化碳重60.78mg;克达尔法定氮 取样0.1978g消化后直接碱化蒸馏,生成的氨用硼酸吸收后,用0.1015 mol· L -1 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消耗 20.95 mL ,空白试验消耗 0.12 mL ; 试根据以上结果写出化合物的经验式,若此化合物的分子量为 93 ± 0.5 ,试推测化合物的分子式,化合物的结构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bg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