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更新时间:2023-09-27 12: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在提高对职教师资认识的基础上,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有力地支撑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到以提高质量、强化特色、突出服务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发展阶段,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根据已经公布的最新《教育统计年鉴》,截止2008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总数37.7万人,其中正高、副高、中级、初级、无职称的比例为3∶25∶34∶28∶10,全国高职教育生师比17.27。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要求的提高和实践过程中对高等职业教育定位、目标和培养模式认识的不断深入,近年来我国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总体上,在专任教师总规模、教师学历结构、“双师”结构、教师培训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一、主要成绩

1.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总数快速增长

1994—2001年,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数量基本稳定在6万人左右,上下波动不超过1万人,2002年达到15.6万人,2008年增加

1

至37.7万人,约为2001年的7倍还多。保证了高等职业院校拥有一支稳定的能够保证基础课程教学需要的专任教师队伍。 2.高职教师学历结构大幅改善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的规定,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的比例必须达到15%以上。2004年全国高职院校的平均比例为14.6%,2008年达到26.2%。高职教师的学历结构大幅改善。 3.“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普遍得到重视

职业教育尤重言传身教,一名合格的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除了要胜任课堂教学,还需要对企业和市场有必要的了解,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能够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这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高职教师素质提出的必然要求。当前,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职教师资的培养模式,大力培养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又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能够胜任“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的“双师型”教师已经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建立起了专业课教师定期到企业实习、实践、兼职甚至轮岗的培养培训制度。

4.专兼结合教师队伍建设思想得到认可,建设工作初见成效 基于实践,高职教育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入和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已从原来的面向教师个体的“双师”素质培养提升至在兼顾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培养的同时,更加重视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队伍建设。这一理念已经得到高职院校的广泛

2

认可。在这一建设思想的指导下,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的结构和水平已有了较大的改观。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06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06]44号)”就明确要求“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每个专业引进和培养l一2名专业带头人,培养4-6名骨干教师,聘请4-6名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制订具备?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

2008年,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37.7万人,占高职院校教师总数的68.2%,比1994年提高了20.2个百分点。其中,“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由上年的28.4%提高到29.9%,上升了1.4个百分点。2008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外聘教师数量达到11.4万人,是2001年的72倍多,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之比达到30.2%。外聘教师和有一定企业经历的技术人员的比例明显增加。显示了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5.高职教师培训工作得到加强

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一直是提升高职师资水平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高职教师培训工作,近年来普遍加强了针对提升专业课教师 “双师”素质、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为内容改革与探索。自2004年以来,在教育部“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框架内,以“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为载体,建立了《高职年度师资培训计划》(以下简称《计划》),陆续依托全国6个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47

3

个高职高专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和高教学会培训中心等渠道面向全国高职师资开展培训。随着广大高职院校对教师培训工作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培训工作质量的提高,《计划》培训的教师数量不断增加。2007年《计划》内150个培训项目共培训学员3600人次;2008年154个培训项目培训学员8000人次;2009年224个培训项目培训学员1.1万人次。2009年7月,在以上培训单位基础上成立“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师培训联盟”,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和网络平台建设,进一步整合梳理全国高职教师培训力量,进一步提高高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效率和水平,预计2010年高职教师培训规模将超过1.5万人次。

二、主要问题

1. 高职教师队伍数量相对不足,“双师”素质教师不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虽然近年来高职教师总规模增长很快,但相对于高职院校数和在校生数占整个高等教育的比例,高职教师数量仍显不足。2009年,高职专任教师占本专科专任教师总数的30.5%,而同期高职教育在校生占到整个高等教育的38.2%,如果考虑高职教育教学工作对教学条件特别是教学、指导教师的更高要求,高职目前的专任教师数量仍很紧张。也正因如此,高职院校教师的计划内教学时数大多高于普通本科院校水平。

4

在教师构成上,“双师型”教师数量更远远不能满足专业教学需求。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双师型”的教师数不低于学校专业课教师总数的80%,而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29.9%的比例相去甚远。而且,由于判定标准上的差异,其中真正能够符合双师能力要求的比例恐怕更低。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30.2%的比例也还不能达到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的要求。

2.多数地方的高职教师职称评审标准与职业岗位要求相背离 目前,除少数地方外,我国高等教育教师职称评定大多与普通高校一起,遵循同样的职称系列,参照同样的评审标准,不加以区别。现行高校职称评定过程强调不同级别刊物发表论文数量的要求,这使得符合高职院校教师特点、符合职业院校教师岗位需要的教师在晋升职称的时候处于不利地位,也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师为求业务发展也被迫按照普通大学教师的业务发展方向去发展,这是不科学不合理的。普通高校中的大部分教师主要从事理论教学与理论研究,而高职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更加重视对学生基本动手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二者发展的方向不同,评价考核的方式理应不同。如不区别对待,势必造成高职教师职称评聘的导向与高职教育对教师素质能力的要求相背离。

3. 体制限制,“双师型”教师引进渠道不畅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b4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