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范文

更新时间:2024-02-11 12:38: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学习经验交流会稿件

“携沈农情游学海,圆中国梦报江山”主题

学习经验交流会

文:信电学院宣传部

11月8日晚6:40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在第一教学楼南区106教室举行了“携沈农情游学海,圆中国梦报江山”学习经验交流会。团委副书记马沐媚,学生会主席金瑞烽,学生会副主席杨博涵,吴明月及大三各常委出席了本次交流会。大一新生邢凯明,杨洋担任主持。13级部分学生参加了本次交流会。

在本次交流会中,优秀学生代表吴明月,周雅婷,黄婷婷分别从新生的角色转变,抓专业,注实践,阔视野,宽思维等方面介绍了自己大学学习生活期间的经验与所得。吴明月同学主要就学习与活动之间平衡作了讲解,并强调学习的专注性。周雅婷同学则强调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表示动手能力对大学生来说也是很重要的。黄婷婷同学则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表示学习态度和学习氛围对我们的学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最后的提问环节更是将本次交流会推向了高潮。

此次学习经验交流会进一步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热情,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同学们更加了解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大学学习需要掌握的方式方法。有利于我院优良学风的巩固和提高。

篇二: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全面)

个人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昌黎县朱各庄镇大樊各庄完全小学

安全副主任 张倩 2016.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大樊各庄小学位于昌黎县的最西部,滦河岸边,现有12个教学班,350名学生,15名专任教师,是一所成长中的农村小学。2010年是我校改革发展关键性的一年。那一年老校长、老主任相继退休,学校发展的重任直接落在女校长王艳梅的肩上。背负着父老乡亲的期望,面临着市督导评估的压力,为给农村孩子们更好的教育环境,校长决定搞校园建设。我就是在那一年--2010年11月,开始和她并肩站在同一条战线上,担任大樊各庄小学的安全副主任的,从此,两个女同志齐心协力、任劳任怨,带领全体女教师为了学校的发展倾尽全力。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六年的辛苦和汗水成就了今天的大樊各庄小学; 干净整洁的校园,绿树葱葱,鸟语花香,漂亮的三层教学楼拔地而起,一群群白鸽在教学楼上空盘旋、飞翔,清新优雅的校园文化让人陶醉,朗朗的读书声在校园操场上久久回荡??

虽说我提名是安全副主任,但是学校领导班子就校长和我两个人,立足学校教师缺编的实际,除了安全,我还主抓学校的教学、德育、财务等各方面工作,并且担任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繁重的工作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在校长的大力支持和全体老师的鼎力相助下,我的工作渐渐得心应手,我从一名从教7年的普通教师成长为学校的业务骨干,从一棵幼苗变成一棵历经风雨的小树。在学校工作方面,我没有什么具体的经验和方法,我觉的作为学校的中层力量,主管教学也好,德育、安全也好,无论具体做哪方面的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如何配合好校长,团结老师搞好学校的发展。下面我就想从这个方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说不上经验,是我自己成长的一段心路历程。

一、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用业绩服人

2010年我28岁,参加工作7年,是学校最年轻,资历最浅的教师,那一年我开始担任学校的副主任,可是面对着年龄比我大,从教经验比我丰富的一群大姐姐我该如何开展工作,如何布置分配任务?当时这是我最头疼的一件事,远远胜于工作的苦与累。我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争取在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用业绩服人。那时候除了学校工作,我一星期还担任18节英语课,每一天忙的脚后跟都不着地。但是我知道无论我担任学校多少工作,对于学生来说我首先是一名英语教师,我要对学生负责,对我的教学负责。“不能耽误学生的英语课”是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最基本的要求。各种上报材料利用晚上的时间在家完成,有时候学校面临着督导等各方面的检查工作,我总是把课和班主任老师调换一下,随后给学生补上。我留的作业,无论多忙我都会检查批改,那几年全镇统考,为了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我早上7点到校辅导差生??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正是由于我的认真负责,我校英语成绩在全镇统考中一直名列前茅。2012-2014年两年间全镇四次统考中我任教的五、六年级英语取得三次

第一和一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参加工作几年来,我三次获得县级嘉奖。2014年,我被授予三等功荣誉称号。2012年,我评选为昌黎县第二届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2011年县“教育教学质量年”活动中,我被评为教学标兵。2010年以来,我主持课题2个,参与课题2个,都顺利结题;在市、县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我8次获奖,在各级各类的教学基本功大赛中,教学课件、网站评比活动中我获奖7次。

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我觉的作为学校中层领导不能把眼光停留在自己的进步上,而是要考虑如何带领一个团队,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此,每学期我都要组织老师们搞教研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准备一节课,我们进行互听、互评、研讨等一系列教研活动。作为学校的主任 ,在教学教研方面我率先示范,引领课堂教学,为老师们做示范课。2011年,我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及薄弱学科,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题做《我们身边的垃圾》主题生成课示范课。2012年,为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我组织老师们观看丁榕讲座《班主任队伍建设——做一名幸福、快乐、有成就感的班主任》。2013,我在昌黎一小跟岗培训,参与了一小的《阶梯快乐阅读,多元分享书香》的教研活动,回校后组织老师们进行阅读指导课的教学研讨活动,并指导李红娟老师做阅读指导课示范课《保姆狗的阴谋》, 2013年12月,为让安全课成为学校的常态课,我为老师们做示范课《安全出行》;为打破教师缺编而无法外出学习的局限性,我校请县教研室杨主任和高海波老师为我校教师指导教学,为老师们提供成长平台。每次的教研活动都能使老师们找到自己教学的不足,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成绩。2010年我校四、六年级教学成绩差,我和校长商量对策,采取分工追踪的方法。我负责四年级。一有时间我就会走进课堂听课,不仅找出了老师教学方法的不足,学生听讲不集中的毛病,还和班主任老师一起找对策、放学后一起辅导差生??2012-2014两年的全镇统考中,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教学成绩节节提高,取得两次第三、一次第二、一次第一的好成绩。

三、任劳任怨,成为校长的左膀右臂

我深知一个中层领导的职责与工作的不易,要配合校长、团结教师做好学校工作,一个中层领导在学校的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是桥梁,是纽带。不为名不问利,忍辱负重,只为学校的利益。2011年的教师节庆祝活动暨全镇优秀教师表彰大会上,我因为各方面工作成绩突出被中心校评选为优秀教师。当然学校优秀教师不止我一人,但是名额有限,不可能人人得到表彰,难免有老师会心里不平衡,校长也很为难。怎么办?为了学校的利益,为了顾全大局,我毅然放弃了这次表彰的机会,让给了比我年龄要大,也同样很优秀的一名教师。但是那一天,坐在台下,看着那么多优秀教师带着绶带在台上接受表彰,我的心里五味杂陈??我安慰自己:我还年轻,这样的机会以后一定会很多。

2015年我镇举行春运会,为参加开幕式我校准备了大型的腰鼓表演,由于每天都要在操场上带着老师孩子们练习4节课,然后还要坚持上英语课,我的嗓子嘶哑了将近两个月,运动会结束后我来到医院检查,嗓子已经长了结节,

医生建议我休养禁声一个月。可是校长对象住院,不能到校。校长不在,学校的整个担子我必须义不容辞的担在肩上。嗓子嘶哑,无法和人正常沟通、交流,学校工作压力无处述说,那时候是我感觉最无助的时候。暑假,校长母亲又住进了北京医院,学校教学楼的接建工程已经开工了,9月份的省督导评估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又迫在眉睫。整个夏天,天气闷热,别人在空调房里还嫌热我却在学校盯着工程进展,刷墙,布置学校文化,专业室建设、整理档案??校长虽然人在北京,可是心里时时刻刻想着学校,我通过电话、微信把学校工作进展情况告诉她,她指出我工作的欠缺,告诉我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整整一个52天的暑假我加班了46天。2015年9月18日,我校代表朱各庄镇接受了省督导评估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检查,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扬与肯定。

能成为校长的左膀右臂,在校长有事的时候让她可以放心的出去办事,是我在学校工作中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为此我不断地磨练自己。我在作息时间上严格要求自己,在纪律方面我起表率作用,从不轻易请假。我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别人不喜欢干、不愿干、不会干的活我都会说一句“我来吧”。各项工作中我不仅要想在前面,更是要求自己做在老师们的前面。校长要求老师们做到的,我自己首先要做到。每天早来晚走,各项工作做到事无巨细。2010年夏天,我跟着校长顶着炎炎烈日搞校园硬化、绿化,改善学校环境和办学条件; 10月我校省一级图书室建设高标准通过验收,校园环境的改变得到杨玉莲局长的表扬;12月为迎督导,我带着老师们冒着严寒在学校院墙上画画,我们老师们怕握不住笔没有一个人戴手套;那一次,我校顺利通过省市督导评估,各项工作均受到县级领导的高度评价。2012年,我校被评为县级常规管理先进校,昌黎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我被评为“德育先进工作者”。我管理学校财务,2012年在“昌黎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绩效评价”中被评为优秀,学校获得5000元奖金。学校安全工作,我件件上心,从不疏忽怠慢。2010年5月16日,我校接受县安全督导工作检查。陈胜杰股长对我校校园、楼道、安全档案等各方面进行指导,并给予表扬。几年来,陈股长每次来我校检查都满意而归,声称我校是“免检”单位。2014年我校被评为安全管理先进校。2015年1月,我校被评为秦皇岛市语言文字示范校;2015年省督导评估工作,我校不等不靠,从学校实际出发,打造学校特色,成为朱各庄镇教育的骄傲??几年来我校接受各级领导的各类检查十余次,每一次听到的都是领导的肯定与表扬。

跟着校长风里来雨里去,在中层管理的路上走了六个年头,经历了无数的苦与累,有过辛酸,流过眼泪,但是收获最多的却是感动。闲暇时,我俩站在一起,品味着校园花木的芳香,回首着教育征程上的硕果,心里满是骄傲与自豪。今后的工作中也许会有更大的困难,更大的挑战等着我们,但是我坚信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把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利益放在首位,只要领导班子团结一心,齐心协力,我们就一定会战胜困难,创造奇迹。

篇三:三篇开发区发展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三篇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典型经验材料

来源:山东国际商务网 首发子站:开发区管理处 首发栏目: 日期:2004.12.06 今日/总浏览: 4/1951

一、发展成就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93年4月,1997年被列为全国开发区首家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试点单位,2000年初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自创建以来,开发区人充分发扬"团结拼搏,艰苦挺进,改革创新,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弘扬"项目是开发区的生命线,带领农民致富是开发区的立区之本,改革创新是开发区永恒的主题"三个主旋律,坚持"以现代工业为主,吸引外资为主,出口为主,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办区宗旨,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土为本,滚动发展,抢抓机遇,构建了"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行政运行框架,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呈现出进区项目多、经济发展快、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经过11年来的发展,在开发区形成了"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有效地发挥了开发区在对外开放中的窗口、示范效应和在区域经济发展、技术提升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

(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九五"期间,全区GDP年均增长41%,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7%,特别是2000年跻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后,主要经济指标成倍增长。2000年工业总产值和GDP分别是43亿元和15亿元,至2002年已跃至153.7亿元和53.7亿元,是2000年的3.5倍和3.6倍,分别占合肥市的36.37%和13.03%。2003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和GDP达到201亿元和72.6亿元,分别占合肥市的36.7%和15.6%。2004年1-10月份,全区经济运行保持良好态势,实现工业总产值225亿元,GDP75亿元。工业总产值、工业附加值、税收、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在16个中西部国家级开发区中位于前列,在全国49个国家级开发区中的位次也逐年提升,2003年排名第12位。

(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截止2003年底,开发区已累计引进项目400个。其中外资项目133个,协议利用外资1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6亿美元,外资项目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有18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项目入区;内资项目267个,投资总额142.6亿元。2004年上半年,开发区又新添项目52个,其中内资项目42个,总投资32.8亿元;外资项目10个,合同总投资229

8.3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221.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728万美元。2004年预计引进项目90个,其中外资项目13个,实际利用外资9000万美元,内资项目77个,实际利用市内外资金11亿元。日立挖掘机、佳通轮胎、可口可乐、联合利华、统一食品、海尔电器、江淮汽车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公司纷纷进驻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中西部地区内外商投资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经过11年来的发展,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初步形成了以日立、江淮、安凯、曼图、TCM为代表的汽车及工程机械产业,以佳通、联合利华、国通为代表的化工产业,以海尔、华凌、格林柯尔为代表的家电产业,以可口可乐、统一、华泰为代表的食品产业。全市乃至全省的重要的制造加工业的主体地位日益显现。在合肥市工业20强企业中,开发区占11家,江淮汽车、佳通轮胎、海尔信息、海尔空调、日立挖掘机分别位居前列。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发展,逐步成为开发区又一重要支柱产业。

(四)投资环境日趋优化。11年来,开发区投入巨资进行基础设施和社会配套设施建设,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3.1亿元,其中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2.6亿元。初步建成了佳通工业园、日立工业园、海尔工业园、江汽工业园、食品工业园、国通工业园、德国工业园、民营科技园等专业工业园;相继建成了明珠广场、徽园、欧风街、会展中心、少儿活动中心、东方家园建材超市、乡村花园、东海花园等社会配套设施;完善了区内的水、电、汽、路、热以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积极推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生态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自2001年以来,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投资环境连续三年位居中西部16个国家级开发区之首,成为"投资环境最佳、创业环境最佳、人居环境最佳"的开发区之一。

(五)城市化进程加快。自1998年开发区实施社区建设以来,累计建设拆迁安置住房达150万平方米,安置拆迁户7345户,基本达到"居者有其房"的安居目标。2004年开发区祖居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5000元。2004年4月,开发区祖居居民已全部转为城镇居民。10月份,开发区原有的16个村已被划分为4个社区。开发区推进城市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受到国家商务部的充分肯定。

二、基本经验

(一)坚持"三为主一致力"的办区宗旨,是开发区创业发展的根本基础。创业初期,面对开发区区位优势不明显、缺少项目的问题,我们始终坚持"三为主一致力"的办区宗旨。始终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工作的重点,把引进大项目和大力发展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母城的雄厚工业基础,抓住企业改造、嫁接的机遇,引进了一批重要的制造加工企业,为开发区发展制造加工业基地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日立挖掘机、佳通轮胎、江淮汽车、合肥海尔等项目都是抓住老城区老企业改造、嫁接的机遇引进开发区的。

(二)坚持改革创新,是开发区创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开发区11年来的先行先试、艰苦创业的过程,就是改革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体会最深的是把改革创新作为永恒的主题,不断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创业发展提供根本动力。1997年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试点,创造了新的机遇。2002年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工作的创造力,真正体现改革创新是开发区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实践中创新出统揽开发区发展的"三个主旋律"。

(三)坚持致富农民,是开发区创业发展的立身之本。妥善解决好农民问题,坚持带领农民致富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1997年开发区体改以后,开发区创造性地提出了以社区建设为载体解决农民问题的 重大举措,通过"城乡一体,共同发展"带动农民的问题解决。组织实施"两个安置"(农民的住房安置,农民的就业安置)"三个转变"(农业向工业转变,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变,农村向城市转变)。规划建设7大社区解决农民的住房问题,创造就业岗位,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使被征地农民变一次性补偿为终身保障,把农民作为资源和财富溶入到开发区的建设大潮中去。

(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开发区创业发展的根本条件。创业之初,面对发展中的困难,果断地提出了"超前规划,以地生财,筑巢引凤,滚动发展",科学地划分功能区域,不断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森林式开发区战略,构筑开发区良好的"引凤大巢"。按照"环境招商,服务招商"的理念,着力进行软环境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使"软"环境建设和"硬"环境建设相配套。开发区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牢固树立人人、事事、处处都是投资环境的意识,规范招商引资的工作机制。建立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推行一站式服务、全程跟踪服务,实行首问负责制、二问终结制。

(五)建设一支乐于奉献、敢于吃苦的队伍,是开发区创业发展的根本力量。11年的发展实践,造就了一支乐于奉献、敢于吃苦的干部职工队伍。从创业伊始,开发区就用"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改革创新,团结拼搏"的开发区创业精神,塑造和锻炼干部职工队伍。这支队伍,为我们战胜初期困难,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支队伍是开发区未来的希望和宝贵财富,是开发区创业发展的根本力量。

江苏开发区建设的成效和经验

2009-02-17 15:55 文章来源:亳州市商务局

(一)江苏开发区建设的成效

江苏是我国开发区兴办时间早、发展快、规模大的省份之一。1984年1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南通、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由此拉开了江苏开发区建设的帷幕。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江苏开发区迅速发展。目前,江苏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为125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12个,省级开发区113个,全省每个县(市)都有开发区。12个国家级开发区中有5个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1个保税区。开发区内设有13个出口加工区。江苏开发区的建设规模、发展速度和质量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是全省对外开放的突出亮点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经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江苏开发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成为江苏改革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开发区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开发区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开发区建设作为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的重大举措来抓,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推动开发区快速发展和健康成长。2007年,全省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79.44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97.8亿元,以不到全省2%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占全省约1/3的生产总值和1/3的财政收入,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开发区已成为外商投资的密集区。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吸纳了大量外资,促进了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拓宽了江苏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渠道。截至2007年底,开发区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2063家,占全省的50.1%;累计实际利用外资995.2亿美元,占全省的75.8%。2007年,实际利用外资157.8亿美元,占全省的72.09%;进出口总额253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418亿美元,分别占全省的72.45%和69.64%。与此同时,开发区还积极招才引智,集聚了大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吸纳了众多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开发区已成为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集聚地。开发区主动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积极引进高新技术项目,促进产业链向两端延伸,形成了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群,部分开发区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主导产业,成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力军。各开发区尤其是国家级开发区和一些建设得好的省级开发区已成为推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对改善区域经济结构、聚集产业优势、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际上,江苏开发区已经成为全省经济结构调整的主体,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近几年来,开发区加大招商选资力度,注重引进与开发区主导产业相匹配的高新技术、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引进的1亿美元以上的大项目,90%以上在开发区。

开发区已成为迅速崛起的新城区。许多开发区依托老城、开发新区,把新区的开发和老城的建设结合起来,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新的功能区,为加快城市化步伐、推进城市现代化提供了动力,增添了活力。截至2007年底,全省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4017.45亿元,建成区面积800多平方公里,拓展了城市空间,提升了城市化水平。23年来,全省城市化率提高了近29个百分点,开发区发挥了很大作用。

开发区已成为体制创新的先行区。开发区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开发区率先突破旧体制的束缚,在规划、建设、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全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管理创新发挥了示范作用。开发区机构比较精简,人员相对精干,办事效率较高,为企业提供一条龙、全过程服务,营造亲商氛围,降低了商务成本,大大提高了对外资的吸引力和外商投资的成功率。开发区积极与国际经济接轨,按国际惯例办事,拓宽了人

们的视野,促进了发展理念的转变,锻炼和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干部。

开发区已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通过在开发区内建设科技创业中心、留学生创业园、博士后工作站、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快了高新技术的研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外商在江苏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90%以上设在开发区。江苏4个国家级高新区实现的经济总量,约占全国53个高新区的1/5。苏州工业园区的国际科技园、独墅湖高教区、生物纳米园、创意产业园等各类科技载体总面积达200万平方米,各类风险投资、创业担保、产业基金等资金规模超过100亿元。目前共引进各类研发机构80余家,集聚软件和IC设计企业100余家。无锡高新区建成创意产业园和十大专业园区等创新载体,总面积达50万平方米,已吸引了35家外资研发中心。2007年以来,昆山开发区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软件产品近60个,新增各类创新服务机构18家。

开发区已成为功能创新的主阵地。昆山出口加工区作为全国首批叠加保税物流功能的试点之一,积极开展试点工作,目前各项业务进展顺利,并初见成效。张家港保税区的区港联动取得良好成效,主要指标在全国同类型园区中位居前列。2007年8月,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海关总署等九部委的联合验收,正式运行。与上海洋山等3个保税港区一起成为我国目前开放度最高、政策最优惠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目前江苏有1个综合保税区、1个保税区(含保税物流园区)、13个出口加工区、2个保税物流中心(苏州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因设立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不再保留),是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数量最多、类型最全、整体建设最好的省份。全省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13个出口加工区、1个综合保税区全部封关运作。出口加工区建设全国领先。2007年全省出口加工区共完成进出口总额510.98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加工区的40%。其中出口额308.07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5.9%和29.7%,均高于全省加工贸易增幅;实际到帐注册外资14.24亿美元,同比增长28.2%。

开发区正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的示范区。各开发区都先后制定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总体规划,明确规定进入开发区的项目,不仅要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而且要符合环境保护的目标。在项目开发上赋予环保一票否决权。2007年4月苏州高新区经批准成为全国首家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坚持“经济要发展,环境要保护”的指导思想,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控制,严格监督”的要求,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使开发区长期保持整洁、清静、优美的环境,保障开发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全省所有开发区都通过了区域环境评价,通过ISO14000认证的开发区有66家,占总数的54.5%。基本实现全部开发区建有污水处理厂。7个开发区进行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的试点,14个开发区进行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的试点。

开发区正成为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重要载体。继2006年12月南京高新区和江宁经济开发区被认定为服务外包示范区后,2007年4月,苏州工业园区被认定为全国首家“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2007年以来,江苏省认定了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14个开发区为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

开发区正成为南北产业转移、区域共同发展的推进器。南北共建园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2007年全省批准了10个南北共建园区,这10个共建园区基本做到组织机构到位、管理到位、注册资金到位、工作人员到位,进入实质性开发建设阶段。截至2007年底,10个共建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2.28亿元,批准进区项目110个,进区项目投资总额135.06亿元,实际到帐注册外资6208万美元。

开发区对提高集约开发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江苏省开发区坚持了“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绝大部分开发区都进行了高标准、高水平的科学规划,高度重视土地管理,实行集约开发,不断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生态园区和循环经济试点取得明显进展,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全省开发区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0%。大力推进特色开发,提高产业集聚度。一批特色产业园区正在加紧建设,开发区内形成了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日化科技、船舶制造等产业集群。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控制环境污染,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开发区对保持社会稳定、扩大社会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发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同时,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对区内干部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思想道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做到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丰收,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此外,开发区的建设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扩大社会就业发挥了积极作

用。

(二)江苏开发区建设的主要经验

江苏开发区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是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正确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从江苏省实际出发因势利导的结果,是开发区战线全体同志共同努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回顾江苏省开发区建设所走过的历程,主要做法是:

1、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开发区建设中,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好中求快、优中求进,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速度和质量、结构、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摆在开发区建设发展的重要位置,推进开发区产业和谐、生态和谐、社会和谐,努力使开发区在壮大公共财力、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从开发区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实惠。坚持科学规划,集约开发,保护环境,坚决落实环保优先方针,积极推进生态园区建设,加快建设节能型园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南北挂钩共建园区,努力实现开发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江苏开发区是在抢抓机遇和开拓创新中发展壮大的。抢抓机遇,把握发展先机。江苏开发区抓住了三次历史性机遇,实现了跨越发展。1984年12月,中央决定在沿海开放城市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随即诞生,拉开了江苏开发区建设的帷幕。1990年浦东开放开发,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江苏开发区建设迎来了第二次机遇。江苏抓住了这次历史性机遇,先后设立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全省开发区的布局初步形成。“十五”以来,江苏开发区抓住国际资本和产业加速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强化载体建设,加大引资工作力度,提升功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1985年,昆山在全国率先“自费”开发,在全国、全省创出了许多个第一,走出了“昆山之路”。1992年,张家港人敢为人先,创办了国内唯一的内河“保税区”。1994年5月,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国和新加坡政府最大的经济合作项目破土动工。江苏开发区在管理体制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开发区在设立之初,就坚持“小政府、大社会”的精简高效管理体制。江苏开发区在功能建设上也走在全国的前面。昆山开发区率先创办出口加工区,并首家封关运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张家港保税区“区港联动”取得突破。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开发区、软件园区、高新技术出口基地以及各类高科技孵化器的作用,带动全省技术和产业升级。大力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和功能创新,积极推广苏州工业园区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注重开发区各类创新平台建设,以功能创新引导产业升级,提升发展水平。

3、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始终坚持把开发区作为当地的“特区”来办。江苏省委、省政府从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十分重视开发区建设,早在1994年12月召开的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了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区域共同发展的三大战略和主要措施,并把开发区建设作为实现江苏经济国际化的牛鼻子。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把开发区建设作为当地经济建设的重点来抓,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把开发区作为“特区”来办,并赋予特殊的优惠政策。为了支持开发区的发展,1986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十多个支持和推进开发区建设的文件,从权限、财政、税收、简化办事手续等各方面给开发区优惠政策,对加快开发区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在1986年就制定通过了《江苏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条例》,这是全国第一个制定关于开发区建设和管理的地方性法规。1993年、1997年和2004年又先后三次进行了修正补充,从法律上为江苏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各地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赋予开发区的各项政策,为开发区的体制创新和投资环境建设创造条件,促进了开发区的快速发展。

4、把招商引资放在开发区工作的突出位置。江苏省在开发区建设初期就明确把“以工业项目为主,利用外资为主,出口创汇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三为主,一致力”作为开发区办区的指导方针,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沿”(沿沪宁线、沿江、沿东陇海线、沿海)开发战略,始终把利用外资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抓实。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当地党政领导帮助和带领开发区同志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二是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招商队伍。全省开发区都建立了比较稳定的招商队伍,他们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aq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