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煤矿建于1903年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6-02 09: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通煤矿建于1903年,1911年清政府开始采挖,1978年收作报废,共出煤2746.5吨。70多年的过度开采形成了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及熔岩沉陷区对舜耕山体及周围地物地貌、水体造成严重破坏,成为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倾倒场。枯竭矿区面积达22平方公里。

2007年3月,淮南矿业集团按照“大尺度,大空间治理地质环境”的理念,采用生态修复的方法改造煤矿塌陷坑,改善地形保持水土,因地制宜地进行调理修复,消除地质灾害的影响,恢复自然生态。目前打通湿地生态区已修复湿地面积435亩,植树30.04万平方米、植被6.6万平方米。

大通废弃矿区生态修复项目范围东至规划中兴路,西到规划淮舜路,南为规划沿山路,北到划林场路,总占地面积438公顷,地理坐标为东经117°01’44.6’’,北纬32°36’46.4’’

修复区所处的大环境位于淮河中游南岸,高程在30-200m之间,属于

淮河冲积平原和江淮丘陵交界地带,区域中地貌类型多样。修复区主要以丘陵和低地平原 交错地貌。由于数十年的煤矿开采,造成地面沉降,形成各种大小和深浅的洼地或水塘。 场内最大高差43m左右,基本呈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地势条件,修复区南面为舜 耕山,山势较高,大部分为石灰岩山体,绿化条件较好,但由于采石工业的破坏,部分区

域山体裸露无植被。东南部是大通水泥厂及个体采石场、石料厂,无序采石对环境有较大 破坏,同时石场的粉尘对周围的环境也有较大影响。区域东部是大通煤矿沉降区,地形变 化较大,区域内有大量小型企业和小煤矿。修复区北到洞山东路,区内有苗圃、耕地、少 量工业企业及一些当年煤矿工人的住宅区。

沉降坑周围平缓边坡少,多为陡峭的土坡,坡度在60°以上,部分区域达到80-90°。少有植物生长,且时有滑坡出现。

淮南市位于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显著,春 温多变,夏季雨热同期,秋高气爽,冬季干燥,四季分明。

市境内多年平均初霜日为11月6日,终霜日为3月26日,平均无霜期235天,地面平均温度17.5℃。据1955-1990年气象统计,年平均降水965mm,但不同年份降水量差别很大,最少年份471.9mm,最多年份1428.3mm。每年的6-8月为丰水期,降水量约占到年降水的50%。历年平均降水日为159日

区内光、热、水资源丰富,但是灾害性天气也较频繁,尤其是洪涝灾害最为严重,每年的6-8 月,常出现大面积的持续降水天气,造成洪涝灾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al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