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卡夫卡的文学传统——以《变形记》为典型个案
更新时间:2023-08-05 08:4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 卡夫卡的文学悖论特点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变形记》是卡夫卡最为经典的短篇小说之一,其中的异化现象广为人们熟知,更有千万的人纷纷对此进行解读。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ANDONG
NORMAL删rrY(Humanities
endSeei且l
SeiⅫ)
2009年第54卷第3期(总第224期)
2009
Vel.54
No.3(C,enendNo.224)
论卡夫卡的文学传统
——以《变形记》为典型个案加
姜智芹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任何一种创造都是在继承前人基础上的智性掘进,被视为具有高度原创性的卡夫卡,其作品中巧妙的
意象构思,独异的框架结构,仍有前人留下的痕迹。他富于创造性的地方是把前人作品中潜在的趋向明晰化,拓展出一片新的文学天空。卡夫卡的《变形记>受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狄更斯的影响,而真正的影响是一种创遣,卡夫卡跟随前辈文学大师,走出了完全只属干他自己的创作道路。
关键词:
卡夫卡;文学传统;《变形记>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73(2009)03—0031—05
中图分类号:1106
向又加上了浓重的人性色彩,他的主人公即使变成了甲虫,也要拾掇起人性的碎片。卡夫卡是一个在
一直以来,卡夫卡研究者都把卡夫卡视为一个高度原创性的作家,他那极富独创性和冲击力的开头,如《变形记》中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乡村医生》中从破旧猪圈里钻出来的马匹和马夫,在此前的文学作品中都是绝无仅有的,而他赋予主人公的梦幻一般的经历更给他的作品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但任何一种创造都是在继承前人基础上的智性掘进,卡夫卡也不例外。有学者就指出卡夫卡的《审判》隐藏着狄更斯的《凄凉之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伊凡 伊里奇之死》的影子,《城堡》闪烁着捷克作家波切娜 涅姆柯娃的《祖母》的辉光,卡夫卡在日记中有几处也提到《判决》的灵感来源,并称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美国》在方法和细节上都是对狄更斯的《大卫 科波菲尔》的“不折不扣”的“模仿”。
如此看来,卡夫卡的创作天才也应该像其他作家的那样,放到影响借鉴和文学传统的天平上进行衡量,但问题是把他放在什么样的文学传统之中。美国文学批评家菲利普 拉夫(PhilipRahv)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对之进行了界定,认为这种传统具有一种反科学理性、反文明的倾向。在卡夫卡这里,这种倾
形式和内容上都富于创新的作家,他突破了文学想象的界限,但其天才的创造力又没有什么怪异的地方,从文学传统上来讲,他属于19世纪初期德国的浪漫主义和19世纪中后期俄、英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我们下面以《变形记》为例,对卡夫卡的文学传统进行考察和分析。
《变形记》写于1912年的秋天,和《判决》、《美国》的前几章一同成篇,是“名副其实”的“模仿”之
作。《变形记》中使用的基本方法一心理分析式的
狂想,早在19世纪初就被德国浪漫主义作家霍夫曼使用过,而将幻想和现实结合起来的做法在随后俄罗斯作家果戈理和陀思妥耶夫斯基那里得到了尝
试。《变形记》的核心情节——儿子被锁在房间里,
遭到家人的遗弃,最初是狄更斯在《大卫 科波菲尔》中使用过的。这些作家创造出一种文学创作趋向,卡夫卡很好地综合、发展了这种趋向,把潜在的趋『f变成清晰的存在,综合吸收后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而且尽量做到不着痕迹,尽得风流。我们在本文c追溯《变形记》的文学传统,就是要还原这种文学矗
向,尤其看看卡夫卡是如何从两位文学大师——羞
*收稿日期:2009一∞一12
作者简介:姜智芹(19研一).女。山东单县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①本文是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卡夫卡与中国文学研究”(07JD舶粥)的研究成果之一。
3l
《变形记》是卡夫卡最为经典的短篇小说之一,其中的异化现象广为人们熟知,更有千万的人纷纷对此进行解读。
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綦那里汲取文学营养的。曼在他眼中是了不起的哲学家,但他认为霍夫曼的同貌人应该被羧放到产生他们的城市环境当巾,那里的公寓和办公室比乡间的旅店和古堡更适合他
使用“同貔人”(融)主题。弱貔人是现代概念无
性地发展了这一主题,致力于表现两个容貌相同的入之阕的对抗,或突出邪恶的砖动与强烈酶理想圭义之间的冲突。霍夫曼本人的分裂性格赋予他这种创作的灵感。他曾在柏林和华沙做过外交官,深知在政府部门工作不仅单漏辕漂,瑟虽收入微薄,甚至让人变得麻木迟钝。霍夫曼通过写诗、欣赏艺术和音乐来冲淡这一切,他努力过一种双重的生活,逐渐交得性格翘蘸。僵霍夫曼并没有在盘己静剖终孛表现同貌人那种人格的分裂,而是创造了一个神话王国和充满幻想的世界。霍夫曼的同貌人生活在乡间酒店和吉键之中,同纷乱的尘繁隔绝。其着俄国的
这种趋向的源热要追溯到霍夫曼,他曾迷恋于们。因而,当陀思妥耶夫斯基动手写他的第二部小说时,便把同貌人敖在更逑合他们的地方,并赋予他们一定的尊严。
.
意识的雏形,在德国文学中较为常见。糕夫曼创造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二部小说就叫做《性格迥吴的网貌人》(弧eDouble)cD,在一定爨度上是受暴戈理的《鼻子》的启发创作出来的。后来,卡夫卡又受到《性格迥异的同貌人》的启发,写出了他的小说《变形记》。如果我们把这个链条事起来,就会看到一耪极富独创性、滑稽而又微不足道的人物形象,是如何通过不同作家的巧妙模仿而获得生命力的。下面我
幻详细解读陀慝妥耶夫搿萋酶短麓小说《性格遥冥的同貌人》的开头,同时心中想着果戈理在《鼻子》中塑造的滑稽形象科瓦廖夫和卡夫卡《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考察一下文学大师之阗互楣影嚷的“路线图”。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聚戈理的借鉴之处用下划线标示出来。
九等文官雅可夫 彼得罗维奇 戈利亚德金睡了好长一觉醒来,打哈欠,伸懒腰,终予完全睁开眼喧时,蓑不多是早上八点。他在床上遥呆采地躺了两三分钟,好像拿不稳,是醒了呢,还是睡着,眼前种种是真的呢,还是依旧乱梦颠倒。但一会儿功夫,戈利亚德金先生的知觉就渐渐地清楚,有些能认粥平时见惯的东西了。他看到了小房子里熟悉的烟熏尘封的暗绿色墙壁、红本五斗褥子、充红本椅子、红漆桌子、浅红底绿花漆布面沙发,还有昨晚匆忙脱下抛在沙发上团着的衣服。最后,灰蒙蒙的、阴晦多雨的秋天也沉着脸,从艨胧的窗隧向房间墼窥探,以致戈穰亚德金先生再也不必怀疑,原来此刻他并不是在一个遥远的王国,而是在彼得堡六铺街一座大房子的
现实主义作家花了很大力气才把霍夫曼的同貌人从
神话世界带到现实生活中来,果戈理是这方面的先行者。
果戈理曾在圣彼得堡做过一段时间的公务员,谙熟俄国政府机构的官僚主义作风。他并不隐讳这段经历,丽是以攒:为素专孝,写凄了很多描写小公务受卑微生活的小说。果戈理是第一个关注、同情小公
务员的俄阔作家,也是第一个在作品中揭露他们卑
微、迂腐的作家。一位评论家曾评论说聚戈理是一个浪漫的现实主义者,以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来对抗现实生活中的丑恶。【l】(嘲他身上浪漫的一面使他喜欢上7霍夫曼,僵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他又怀疑霍夫曼的异域风情,于是便对霍夫曼进行戏仿,将他笔下魔幻世界里的诲多事件移到现实生活中来,挖掘霍夫曼故事中滑稽可笑的因素。
果戈理的小说《鼻子》既继承又深化了霍夫曼的同貌入主题。在《鼻予》中,一今底层豹小公务员醒来后伸了个懒腰,拿过镜子查看头天晚上鼻子上长出的粉刺。让他大吃一惊的是,鼻子竟然不见了!弛掐了盘已一下,确认_并不是在擞梦后从床上一跃而起,寻找丢失的器官。后来,他的鼻子以个体人的形象出现了,西装革履,竟是政府要员,这个个体正是谴平对势剃一蘑懿化身。在这里,暴戈理改变了霍夫曼笔下同貌人的生活环境。敏锐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果戈理的转换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尽管霍夫
西层楼,继自己豹府上。佟了如此耋大约发现麝,戈
利亚德金先生就抽筋似的闭上眼睛,像是可惜方才
的好梦,还想重温一下。但过了一会儿,他就一骨碌
跳下涞,大约是终予打定主意了,在这之翦他的乱纷纷理不清的思绪老是围着这个主意打转。跳下床之后,他就立刻向赢斗橱上放着的小劂镜跑去。……“那孝糟笺,”戈穰亚德金先生奎声说,“假使今天我有什么疏忽,假使有一点不对头,比如脸上忽然生出
一个小脓疱,或是出了别的什么麻烦,塑才糟呢i不
①也译为“孪生兄弟”,见周朴之铎译<陀思妥鄢失斯基作品祭 中短篇小说>卷一,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32
《变形记》是卡夫卡最为经典的短篇小说之一,其中的异化现象广为人们熟知,更有千万的人纷纷对此进行解读。
过眼前还算不错,眼前什么都好o"112](啷一柏’
……“这是怎么一回事,丕星筮茎哩?”他想,“还
是昨天的梦没有醒?怎么会这样呢?凭什么理由发生这样的事情?谁批准了这样的官,谁给了这权利?
塞星丕星查睡堂:夔是丕星自旦做茎?”‘23‘唧埘1’
从以上两段引文可以看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果戈理最明显的改变是丰富了细节和对是否做梦问题的一再强调。陀思妥耶夫斯基新增加的细节并非可有可无,这些细节进一步阐明城市生活中的压力
会影响人的神志,拥挤的环境和枯燥的工作会让人
沮丧。对果戈理来说,同貌人只是一种表现荒谬事物的手段,至多有助于他对社会弊病的揭露和讽刺。在霍夫曼那儿,同貌人也仅是一种超自然的精神现象,旨在帮助把他的人物推到一个令人目眩的理想世界里去,而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看来,同貌人是人内在的自我,他在印证梦境的真实性,证明与清醒的人相对抗的另一个自我确实存在着。陀思妥耶夫斯基把同貌人带到现实中来,确定他是人类潜意识中的自我。但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把潜意识中的自我同意识中的自我联系起来时,做了一个巧妙的误读,他反对霍夫曼认为这是人的幻想的看法,他要给他倒霉的小公务员制造一种幻觉,然后证明潜意识是真实
存在的。在《性格迥异的同貌人》中,戈利亚德金去
看医生,在医生面前表现得像一个神经错乱的人。以后一看到社会上不合理的现象,他就会旧病复发,幻觉中的另一个自我就会出现。从小公务员神经错乱的行为中,读者看到了他的另一个自我。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同貌人需要的不是一种幻觉形式,而是以真实的细节支撑起来的幻象,这种趋向
在卡夫卡的小说中得到了更好的开掘。卡夫卡喜欢
在小说的开头就把一个奇特的现象放进日常生活当
中,《变形记》中他让人变成甲虫的奇思妙想来源于
陀思妥耶夫斯基。从功能上来讲,甲虫证实潜意识
确实是存在的,并将潜意识和意识——城市生活的
压力,联系起来。从概念上来讲,甲虫意象是受《地下室手记》的启发,因为在这部小说里面,另一个意志消沉的小公务员“很多次想变成虫子”;或者说是受到《卡拉玛佐夫兄弟》的影响,因为里面的人物德米特里(DlIlitri)说整个卡拉玛佐夫家族都是虫豸。
卡夫卡作为一个敏锐的读者,不会看不出虫豸其实
是人的另一个自我的不同形态,在受此启发后他将这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意象放在了自己小说的开头。
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我们接下来细读《变形
记》的开头,看看卡夫卡是如何巧妙地综合借鉴前辈作家的。下面的引文中楷体部分是卡夫卡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直接模仿,尽管卡夫卡的语言更为简练;划线部分是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改编,当然是极富创造性的改编;而正常文字部分则是“纯粹卡夫卡式”的。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 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一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在肚子尖上几乎待不住了,眼看就要完全滑落下来。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我出了什么事啦?”他想。这可不是梦。他的房间,一间略显小了些、地地道道的人住的房间静卧在四堵熟悉的墙壁之间。在摊放着衣料样品的桌子
上方——萨姆沙是个旅行推销员,还是挂着那幅画,
这是他最近从一本画报上剪下来装在了一只漂亮的镀金镜框里的。画上画的是一位戴毛皮帽子围毛皮围巾的贵妇人,她挺直身子坐着,把一只套没了整个前臂的厚重的皮手筒递给看画的人。
格里高尔接着又朝窗口望去,那阴暗的天气
——人们听得见雨点敲打在窗格子铁皮上的声音——使他的心情变得十分忧郁。“还是再睡一会儿,
把这一切晦气事统统忘掉吧。”他想。但是这件事却完全办不到,因为他习惯侧向右边睡,可是在目前这种状况下竞无法使自己摆出这个姿势来。不管他怎样使劲扑向右边,他总是又摆荡回复到仰卧姿势。他试了大约一百次,闭上眼睛,好不必看见那些拼命挣扎的腿,后来他开始在腰部感觉到一种还从未感
受过的隐痛,这时他才不得不罢休。[3](嘶一㈣
我们采用不同的字体和下划线旨在将卡夫卡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借鉴看得更清楚一些:同样从不
安的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较往常异样,证实发生的一切都是真的;同样狭小、熟悉、略显凌乱的卧室;同样从事令人厌烦的工作;同样糟糕的天气,令人想再回到被窝里去;主人公同样感到身体不听使唤,酸痛、绵软无力。在故事后来的发展中,卡夫卡的格里高尔局限在一间小小的卧室里,一切行动都在这间小屋里进行;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人公则慢慢走向精神崩溃,在彼得堡的大街上游荡。前者是内心激
烈、外表平静的心理活动,后者是癫狂、间歇的精神
33
《变形记》是卡夫卡最为经典的短篇小说之一,其中的异化现象广为人们熟知,更有千万的人纷纷对此进行解读。
错乱,但都反映出都市小人物的焦虑和恐惧。不过总的来看,《变形记》和《性格避异的丽貔人》最耋要的关联还体现在小说的开头部分。卡夫卡更富创造性的是,他在意识世界和潜意识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借助这一轿粱,缝砖潜意识进行了毙陀思妥耶夫斯基更为深入的挖掘,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更加有形的潜意识世界。
尽锋有以上的相似之处,卡夫卡和他的俄罗斯先驱陀思妥鄢夫斯基逐是有缀大的不阉,瑟穰另终
一位小说家——英国的狄更斯有更多的相似之处。
在狄更斯的小说中,父子主题占据主导地位,他的故事多扶孩子的褫焦来讲述,父亲的焦色经常是商入。比如在《董贝父子》中,年轻的保罗宁愿死掉也不继承父亲的生意;《大卫 科波菲尔》中,年幼的大卫在专制的继父摩德斯通的工厂里徽工。卡夫卡对狄更斯的这一类主题十分感兴趣,甚至说他的《美国》‘‘是
不折不扣的对狄更斯的模仿”【4“屹)。卡夫卡在日
记中多次提到狄更斯,并将德和自己在工伤事故保险公司的工作联系起来,由于感到这份工作妨碍他挚爱的创作,卡夫卡满腹怨言,但散步籍再读一段狄更新的东西,他“觉得舒服多了,不再郗么悲伤了”,并“希望能睡个好觉”。[4](眦’难怪他的《变形记》隐藏着狄更斯的影子。由手卡夫卡幼时有被父亲不分青红皂白地关在阳台上的经历,他对大卫 科波菲尔因咬了摩德斯通的胳膊而被关在屋子里的情节产生了极大的共鸣。格繁离尔像年幼的大卫一群,被关在一闯屋子里,之前大卫遭到继父的毒打,格里高尔也被父亲用苹果击中背部。大卫在镜子里看到自己哭瓣懿验秘身上累累的鞭痕,揍里高尔也以变形的身体出现在读者面前。甚至两位“囚徒”的第一顿饭也
是一样的——大卫的是面包、肉和牛奶,格里高尔的
是一豌额鲜的孛奶,上露漂蔫一点瑟包震。健们都把脑袋靠在窗台上,无精打采地注视着窗外熟悉的一切;令他们同样不解的是,他们都被母亲遗弃,或凄于恨铁不成镶,或出于恐惧厌恶;健翻缒视线都教
雨水或昏暗挡住,他们都遇到听、说的阑难——大卫
从门缝照听不清好心女仆裴果提说的话,格里高尔说出的话模期不清,外面鹃入很难听囊。他霸都放不安的梦中醒来,满怀的忧虑,感到自己与人类社会隔绝了。但他们都有愉快的时刻:大卫在吃饭时能感翻片刻的欢偷,格攀高尔也从酸腐、糖劣的食物中获得快乐。大卫每天能在花园里散散步,晚祷时允
34
许他站在客厅的门口;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也能在晚饭时分打舞房门看看餐厅的情形,纛显程健韶遭“拘禁”期间都有好心的女仆看望他们,善待他们。
卡夫卡是一个十分灵活、巧妙地继承前人的作家,健将《性籀逶异的同貔入》、《大卫 辩波蔫尔》孛的一些细节改造后应用到自己的小说中。《变形记》的第一部分一从梦中醒来的情景,主要是从《性格
避算酶阍貌入》中获褥的灵感,露扶第一部分的结尾,即格里高尔被赶回自己的房间,到他悄悄地死
去,主要是受《大卫 科波菲尔》的启发。
僵有一个闻题可能会令人感到疑惑,鄯格里高
尔供养家庭的灵感来源,《性格迥异的同貌人》、《大
卫 科波菲尔》都没有涉及这样的生题,卡夫卡自己也没有这样的亲身经历,藤捂里菇尔不仅要供养父母,还因父母的债务被绑在工作上。这种奴隶式的劳动剥夺了他的创造性,也让他无法成家过嶷己的生活。其实狄更新酶其他作品孛蠢很多孩予被迫养活一贫如洗的家、或者不得不承担起成年人责任的描写,而且狄受斯早年有过这样的亲身经历。+
卡夫卡读过福新特的《狄更斯传》德文版,袍很喜欢这样的故事:整个家庭陷入了债务的羞耻当中;年幼的孩子被遗出卖廉价的劳动力帮助养家,并由于严酷的劳动而患病;一个受宠的姐姐或妹妹在音乐学院学习。这些都是卡夫卡在《变形记》中描述的细节,两显稷可悲和他对狄更斯的阅读有关。据卡夫卡的日记记载,1911年他在读“有关狱更斯的东
西”【4“脚),很可能读的就是福斯特的《狄更斯传》,他
把狄受疑五个月的皮鞋油箨坊王作经历穰《大卫 科波菲尔》中大卫被关在屋子里的五天联系起来,并融铸到自己的创作当中。《变形记》中格里高尔被迫养家,替父亲还债;瑟显像丈卫一样,因“犯了错”被赶回自己的房间,“囚禁”在那里;但格里高尔即使在这种紫羞的情况下,仍然幻想着送妹妹去音乐学院深造,并在一天晚上当妹妹在赛客匿前演奏小提琴时,爬出房间,来到禁止他踏入的客厅。这些细节很容易令人想到格里高尔不仅像某些批评家所说的是年轻时酶卡夫繁,拖还是年轻的狄更新、年轻的大卫,甚至是患臆想症、梦想和五级文官的独生女跳舞的戈利亚德金,所有这一切被卡夫卡综合吸纳改造后成为变形为动物酶貉里高尔。
四
以上遥避追溯卡夫卡《变形记》的渊源,我们看到了文学传统是如何通过作家之间的“影响”而迸发
《变形记》是卡夫卡最为经典的短篇小说之一,其中的异化现象广为人们熟知,更有千万的人纷纷对此进行解读。
出新的活力的。但接受他人的影响并不意味蓿一味模仿他人,没有自己的个性,优秀的作家大都是在充分接受外来影响的基础主,最大限度地超越这种影响,追求自己的独创性。在接受影响和施予影响二者当中,接受影响者具有主动性。波兰作家、翻译家莱瀣克 橱拉概夫鬃基(LeszekKolakowski)说,“具有主动权的不是施予影响者,而是接受影响的一
抑郁、孤僻、胆怯的特殊气质,樽加上他极高的悟性、 超常的想象力和敏锐的预见力,最终让他成为一个具有高度原刨性的住家,卡夫卡小说的结构、愚想都是难以重复的,他跟随狄更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学大师,难出的却完全是只属于自己的创作道路。他的《变形记》将对陀思妥耶夫疑基、狄更骺等人的借鉴,融会到深刻的独创性当中,以梦幻般的架构,真切的生活场景,精神分析的深度掘进,城市生活的不堪重受,再搬上富骞穿透力的冷幽默,成隽诖许多现代作家惊叹的、独一无二的小说。马尔克斯在读了《变形记》之后惊呼“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这句话被一再孳|耀,凡乎成了文学翎薪酶代名词。艾琳 塞缪尔(IreneSamuel)指出:“一种思想一照被消化吸收,就会远远地离开源头,汇入滔滔的思想洪流o-[6J(Pz)从本质主来讲,真菠的影睫是一种剖造,卡夫卡对前人的接受正是这样的一种创造。参考文献:
[1]J锄koiam-h,甜..鲺耐撼from
方”【5】㈣)。卡失卡在同陀思妥耶夫斯基、狄疆斯产
生心灵契合秽橇域融合的前提下,爨圭、主动地选择接受什么样的影响,如何接受影响。由于卡失卡与狄聪斯童年时期有着近似的经历——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亲入的伤管,同时又极度渴望亲情酶抚慰,因丽创作了圣诞欢歌、描绘家庭温情的狄更斯更容易引起卡夫卡的共鸣。格里离尔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刻,还怀羞深情程爱意隧忆超链的一家入;《期决》中的格奥尔格在从桥上跳进河里的一瞬问,还在倾诉“亲爱的父母亲,我可一直是爱着你们的叭3】(吲。这种对温情的描绘尽管溅格是纯粹“卡夫专式”的,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狄更斯笔下的小耐尔和年少的董贝。格里高尔也类似这些沉默的小人物,他对推销员工俸的厌恶,他给家人带来酶烦恼,德辩母亲酶依恋,他对挫败和死亡的坦然面对,都与狄更斯的主人公有几分相似。而在面对罪感意识时,格里高尔又和一生备受伤害懿戈利亚德金不无共同之凳。放陀思妥耶夫斯基那儿,卡夫卡发现了一种对心理疾病的“意识”甚至是焦点关注,两这恰是挖掘人性中辜微一面的极佳途径。
但卡夫卡并没有止于对大师的借鉴,他把借鉴作势创新的阶梯。出身、家庭、时代赋予他的敏感、
St.Pe蝴岫[c】by
Nikolm
G刚.
1.dg]kll:Und.yDnⅢ射黼1d.1945.
【2】躅孝}之等译.酡愚妥联失簸基搀瑟鬃 孛短籍小说(卷一)[麓】.上
海:上海译文出版丰±。l鳃3.
[3]叶廷芳童绾.卡夫卡愈集(1)[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杜,
1996.
泌】馥廷莠烹绩.专夫专龛囊《6)[蘩】。嚣家疰:嚣=l£鹱骞击敝撬。
1996.(个别地方略有改动)
[5]s.S.n蝴惯.&qⅫ戚"Liter∞/&【.dieB[M].L,mdm:nlcIc哪rth
Press。1973.
[6]w.J.Dodd.Katka
New
and执以呐:TheShpm《Influence[艟】.
Press.199|2.
Y诎:st.Martin’8
OnFranzKafka’SLiteraryTradition:
ACaseStudyofThe
Metamorphosis
(School
of酬Arts,Shandong
are
J堍删qiIl
Normal
University,Jimn,s}|嘁250014)
on
Abstract:Anynewcxeationsofmannecessarilythefurtherintellectualdevelopmentbased
SO,he8
thelegacyinherited
fromhispredecessors。WithhisreputationofdazzlingoriginalitywithhisspectacularKaVahasbeeninfluencedbygreatauthorsinworldliteraryhistory.HistendenciesinolderworksandthusopensDostoe,4skyandCharles
a
anduniquestyle,Frsm
ori#llalityliesinhisdevelopments鹾thelatent
new
literaryarea.Kafl,a’sTheMetamorphosisdemonstratestheinfluenceof
Dickens。‰genuine
a
andtrueir蘧uenees,however,areall
own
creations.Following峨footprints
of
literarypredecessors,Kafkahasbrokenbrand—newpathofhisinliterary
careeT.
Keywords:FranzKatka;literarytradition;TheMetamorphosis
黄任编辑:孙瞬光
35
《变形记》是卡夫卡最为经典的短篇小说之一,其中的异化现象广为人们熟知,更有千万的人纷纷对此进行解读。
论卡夫卡的文学传统——以《变形记》为典型个案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姜智芹, Jiang Zhiqin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DONG TEACHERS'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09,54(3)0次
参考文献(7条)
1.周朴之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集·中短篇小说 1983
2.Janko Lavrin.Nikolai Gogol Stories from St.Petersburg 19453.周朴之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集@中短篇小说 19834.叶廷芳 卡夫卡全集(1) 19965.叶廷芳 卡夫卡全集(6) 1996
6.S S Prawer Comparative Literary Studies 1973
7.W J Dodd Kafka and Dostoevsky:The Shaping of Influence 1992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 郑军荣 菲利普·罗斯小说中的身份危机 2005
菲利普·罗斯是当代美国文坛非常活跃而又极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是继马拉默德、艾·巴·辛格和索尔·贝娄之后的又一位美国犹太文学作家。他26岁时发表《再见吧,哥伦布》(Goodbye,Co1umbus,1959)而一举成名,次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共出版20余部小说,获大奖8次,享誉世界文坛。
美国是犹太人的重要聚居地。犹太人大批移居美国是在19世纪。第一代犹太移民起初都聚居在北方城市里,他们原封不动地保持着他们正统的犹太教和生活习惯,继续操他们本民族的语言——意第绪语,保持着鲜明的民族特色。移民的第二、三代则受到双重文化的冲击。一方面,现代美国社会结构的熔炉性特征不断使他们美国化,赋予他们美国人的特点;另一方面他们又大多生活在集居区,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多多少少对他们有些影响,即使他们不再严格遵从犹太教法典的道德教规,也至少在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生存,犹太生活中特殊的精神格托现象也使得犹太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存有一种内在的犹太文化情感积淀。但他们又随遇而安地迎合当地的文化环境,这种长期生活在文化夹缝中的现实处境使当代犹太人有一种自我身份的困惑和非我意识,有一种被世界排斥的感觉。这种对自我身份的自觉在犹太人身上常常体现为强烈的局外感和边缘感,反映在犹太文学文本中就成了各种各样的异化现象。
国内对菲利普·罗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朱克曼”三部曲中的家庭困惑;自传体小说所导致的困难;罗斯的喜剧讽刺艺术;罗斯作品中的卡夫卡现象,等等。但是从文化角度进行研究的很少,特别是对他最近的一些小说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正因为如此,对罗斯的创作以及他的小说所表现和反映的自我身份的困惑进行研究就显得意义深远。
本论文以文化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对罗斯代表性作品的解读,重点分析罗斯对“谁是犹太人”这一有争议性问题的敏锐而独特的理解和阐释,探讨他对于文化身份的理解和建构,从而探索美国犹太文学中因自人主流强势文化和犹太少数民族弱势文化冲撞所产生的文化身份认同危机以及为摆脱此危机所采取的文化生存策略。 本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引言:美国犹太人的身份问题。
这部分首先引出“谁是犹太人”这一长期有争议性的问题,然后从传统犹太教对犹太人的界定,到各种犹太运动导致的新的问题,再到同化所产生的复杂性,阐述当代美国犹太人在多元文化中所面临的身份困境。 第二部分:菲利普·罗斯与美国犹太文学传统。
这部分主要是关于罗斯与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传统的关系。与其他美国犹太作家不同的是,罗斯笔下的人物主要是移民到美国的第二和第三代犹太人。罗斯之所以是一个犹太作家,并不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是犹太作家,或者是因为其他人把他看作是犹太作家,而是因为他写的就是犹太人的生活以及生活中的剧变和震荡。通过他笔下的各种人物,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当代犹太人进行了界定,以及以自己的经历丰富了美国犹太文学传统。 第三部分:菲利普·罗斯对美国犹太身份的探求。
这一部分主要包含两个主题:罗斯对犹太种族自我的探求和罗斯对美国犹太身份的探求。在他早期的作品中,比如《疯狂阿里》,罗斯通过对生活在美国文化和犹太文化夹缝中的的人物的刻画,说明富裕了的犹太移民渴望融入美国社会和摆脱自己犹太身份,从而忘记了历史,迷失了自我。在他后期有代表性的作品中,比如《对立的生活》和《夏洛克在行动》,罗斯以自己敏锐的视角,诙谐辛辣的风格,探讨了文学与生活、虚构与真实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当代散居族裔犹太人和以色列犹太人生活中复杂的迂回曲折的关系的描绘,罗斯重新审视了犹太人的本质和犹太性在界定犹太人中的作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美国犹太身份进行了探求。 第四部分:对菲利普·罗斯的批评和评价。
这部分首先阐述了犹太社团、文学评论家和小说家对罗斯的种种批评和评论。1972年欧文·豪在《重新审视菲利普·罗斯》一文中认为罗斯的创作既没有犹太文化主题,也没有美国文化主题。此后,其他文学评论家和小说家对罗斯的文学创作也作出了各种不同的反应。接着,作者分析了他各个时期的小说中普遍存在的主题——侵犯和超越。作者认为,罗斯以他独特的叙事方式,展示了他笔下的人物对真正犹太身份的追求和探索。他每一部小说的核心都是犹太亚文化和美国主流文化的冲撞。 最后一部分为结论。
作为一个犹太作家,犹太性是菲利普·罗斯审视美国文化的主要领域。罗斯以一种不同于其他作家的、更具讽刺性的艺术形式刻画了犹太人的生活。他对于第二代和第三代犹太移民的描写是二十世纪后期异化的代表,也是他对于犹太身份本质的探索。正因为如此,对罗斯的创作以及他的小说所表现和反映的自我身份的困惑进行研究就显得意义深远。
2.期刊论文 伏飞雄.FU Fei-xiong 个人才能与文学传统——卡夫卡文学风格渊源研究反思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变形记》是卡夫卡最为经典的短篇小说之一,其中的异化现象广为人们熟知,更有千万的人纷纷对此进行解读。
迹的研究,实证性的材料也明显不足.个中原由何在?这是本文力图加以清理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打算对"个人才能与文学传统"这个文艺理论老问题作出一些反思,并提出能够较为有效解决"卡夫卡文学风格渊源研究"的路径.
3.学位论文 祖艳 佩列文的后现代主义创作研究 2008
维克多·佩列文生于1962年(另一说为1967年),是当今俄罗斯最受关注的后现代作家,在俄罗斯后现代文学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后现代作品丰富,陆续发表了一系列的中长篇小说,并获得各种奖项。佩列文的后现代主义作品创作特色很多,本论文从佩列文的后现代主义作品的创作主题和创作形式两个视角入手,对佩列文后现代主义作品中突出的异化主题和语言文字游戏形式进行阐述,并运用对比手法对佩列文进行研究。
前言部分对佩列文的研究现状做了综述,并阐明了本文的选题理由、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及意义;第一章阐述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生、发展和基本特征,了解佩列文后现代主义创作的时代背景,接着对佩列文的后现代主义创作特色进行概述;第二章阐述佩列文后现代主义作品的突出创作主题——异化,分别讲述了人的变形、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异化和其他俄罗斯社会中的各种异化现象;第三章阐述佩列文后现代主义作品中突出的创作形式——语言文字游戏,即语言的大众化、戏仿的语言和语言符号的拼贴与多重涵义;第四章进行对比研究,将佩列文的《昆虫的生活》与卡夫卡的《变形记》进行对比,分析两部小说在后现代主义创作主题和创作手法上的异同及原因,研究佩列文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吸收与发展;再将佩列文与俄罗斯文学传统进行对比,研究佩列文与俄罗斯文学传统的联系;最后对论文进行总结。
4.学位论文 尚一鸥 村上春树小说艺术研究 2009
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1949——),1979年以处女作《且听风吟》登上文坛,在30年的创作历程中,先后完成了《寻羊冒险记》、《挪威的森林》、《发条鸟年代记》和《海边的卡夫卡》等主要作品。如今已声名远播,不但出落成为日本当代文坛的领军人物,而且超越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成为代表日本走向世界的最具影响力的作家。
1987年,以代表作《挪威的森林》的问世为标志,村上春树完成了一场小说艺术的“个人革命”。村上文学被提升到“后战后”的日本精神史的高度,受到了不同国别的读者的广泛关注,引发了久盛不衰的“村上现象”。村上春树对战后日本社会现存精神危机的艺术揭示,显示出战后日本、乃至整个文明人类的某种革命性的文学变革与走向。
“村上神话”是在战后日本的纯文学处于低谷的状态下出现的。他的小说从对日本传统文本的叛逆出发,逐渐形成了用语洗练、畅晓明白的特色,且语境中隐隐流淌着抒情的调子,被批评界誉为风格独具的“美国味”小说。作品结构常常横亘子现实与虚幻两个世界,在扑朔迷离中完成意趣盎然的故事叙述与人物塑造。题材、体裁的驾驭游刃自如,短篇的单一与长篇的复杂相映成趣,循环利用主题的独特性自成一格。意象与象征的表现手法频繁使用,妙趣横生之中不乏玄机与迷离,显示了对后现代主义文学技巧的全面领悟与创新。
村上春树是一位对美国现代文学完全认同、几近臣服的日本作家,费茨杰拉德、卡弗的影响痕迹甚重,是村上最有价值的老师和文学同道。持续地把美国小说作为自己的文学资源,创造了以译养文的“特别格式”,在战后日本文学翻译史上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存在。村上在自己创作的第二个十年回归日本,美国因素的淡出和日本文学传统的浮现,由是成为村上小说的重要改变。 村上的中国认识复杂而矛盾。如果省略中国不提,就无法讨论村上文学。
5.期刊论文 唐梅花 永远失衡的两极——论卡夫卡长篇小说中的象征性生存空间 -黑龙江史志2009,""(18)
很多研究者认为,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的作品是对父权的反抗、是对孤独的逃避.但是,除了因为父性力量的过于强大,母性力量的极度弱化也是造成K.们抗争失败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女性拯救一直是西方文学传统中一个不变的主题,但卡夫卡的笔下从未出现过一位强大到足以扭转乾坤的母性形象.因此,K.们①只能孤独地生存和抗争在永远倾斜坍塌的世界中,这也就在K.们开始追寻之前就对他们的悲剧性结局做了注定.
6.学位论文 陈新 论《纽约三部曲》寻找自我的主题 2009
美国小说家,诗人,剧作家,电影导演保罗·奥斯特,在西方早已跻身大师级作家之列,被当成纽约的地标,特别是他经典的《纽约三部曲》。《纽约三部曲》既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他重新回归美国文学传统的转折点。《纽约三部曲》由三个看似独立,而实际为探索语言与含义的同一主题的三个故事组成,分别为《玻璃城》、《幽灵》和《上锁的房间》(City of Glass,Ghosts,The Room Locked)。《纽约三部曲》具有写实电影般的深刻文字,黑色幽默,希区柯克式的悬疑与卡夫卡式的存在思考,是一本混合着各种元素的小说。它们以带有侦探色彩的情节为主线,以简洁而又玄幻的风格,将纽约独特的城市魅力和后现代人的心灵困境渲染得恰到好处。
在《纽约三部曲》中,保罗·奥斯特塑造出寂寞都市中的三位孤独的守望者,也在后现代小说中构建出属于他自己的独特范畴。作为唐·德里罗的同辈好友,保罗·奥斯特对后现代小说的探索同样是基于对现实社会和大众文化的深刻思考。在这部作品中,他融入对美国文学传统、文学作品样式和文学创作本身的重新认识和呈现。
本论文拟从《纽约三部曲》中寻找自我的主题出发,结合不可靠叙事理论,拉康的心理分析理论和存在主义的观点,分析《纽约三部曲》中的主人公在寻找自我身份的过程中,自我如何在与他者相遇的过程中发生新的变化,自我与身份认同又是如何在新的生存处达到了对自我的最终认识,从而揭示小说深刻的现实意义。这部小说的主题不是传统小说单纯的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而是通过作者和每个故事中人物的叙述,揭示他们对语言本质的思考和自我、身份的探索。奥斯特通过营造哥特式的恐怖气氛,设置一个又一个悬念来吸引读者逐步脱离对传统侦探小说的期待,与作者一起踏上追寻身份和存在意义的心灵之旅,在没有答案的结局中获得对人类自身和社会现实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本论文从三个方面来论述了《纽约三部曲》主人公寻找自我的主题。第一部分首先简单介绍作品的背景和主要情节,然后从不可靠叙事的角度出发,分析《玻璃城》、《幽灵》和《上锁的房间》中的主人公身份和作者身份之间的联系,以及故事之间的纵横交错的脉络,最后阐述这种结合主人公和叙事者双重视角叙述的艺术效果。这种身份和叙述角度的变化,充分体现了奥斯特对作品中的人物和读者之间不同距离的控制能力。这些不同距离的状况包括:叙述者在小说开始时远离读者,结束时接近读者;开头接近读者,结束时则远离读者;开头远离读者,而后接近,但失去价值,结束时远离读者;开始时背离读者,以后离得更远;开始时接近读者,结束时更为接近……然而从作者的眼光看来,他的作品的成功在于将他的隐含作者的基本思想规范与假定的读者的规范之间的距离减少到零,这种写作的方式是对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考方式的一种很大的挑战,因而可以使读者参与其中,随故事情节的发展,心情跌宕起伏。
第二部分主要运用了法国最具独立见解而又最有争议的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的心理分析理论。自我、他者、无意识、镜像阶段论,主体、欲望等等这些相互关联的理论关键词在心理、语言和文化层面上构成了拉康式精神分析学的精髓,并且对后现代批评话语发生深刻影响。论文先分析了自我,身份和主体在《纽约三部曲》中的体现,然后运用拉康的镜像理论,阐述叙述者与主人公之间亦真亦幻的联系。最后论文又从自我认知和索绪尔的二元对立的角度,对前文所谈及的主人公的在寻找自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做了更深入的探讨。
第三部分从《纽约三部曲》与传统小说的区别出发,分别从罪犯与侦探的关系,本小说对传统侦探小说的颠覆,侦探小说中语言可展性这三个方面,对作品的寻找自我的主题进行更深入的剖析。作品披着侦探小说的外衣,看似从侦探破案入手,叙述过程悬念迭出,结局戛然而止,但与破案毫无关联,却充满了叙述者对自我的寻找与迷失。故事中的这些主人公所面对的并非是一桩通常意义上的罪案,随着调查一点点推衍开去,情节很快就发生了畸变与扩展,叙述的重心也从所谓的“案情”转移到施动者自身境遇上来,他们或者是出于好奇,又或者是因为生计而陷入永远凝视他人生活的绝境,只能一直生活在孤独的守望之中。
结论:《纽约三部曲》体现了保罗.奥斯特独特的叙事技巧,对情节的把握和控制,对读者的引导和操控能力,尤其是主人公在对自我身份的寻找这一不变主题,体现了深刻的意义。借用书中主人公的话语:一般说来,生命似乎总是突然从一件事情转向另一件事情,它挤拥着,碰撞着,蠕动着向前。一个人走着走着就突然半路折回,停下来,漂泊,总免不了从头再来。一切未来都不得而知,命中注定我们总是朝着不同于出发时的方向迈进。
7.期刊论文 胡志明.HU Zhi-ming 沉默的理性——卡夫卡与西方现代文化精神 -学习与探索2006,""(4)
作为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家,卡夫卡的创作中表现出另类特征的"现代性":一方面与现代理性精神大相径庭,表现出对"人的主体性"理念的质疑和颠覆;另一方面又与现代主义非理性格格不入,其对于"自由"理念的考量以及逼真的叙事风格,令人联想到现实主义文学传统.这种特征正是卡夫卡所接受的西方现代理性与其内在的犹太文化意识交互作用的结果.
8.学位论文 刘晓飞 米兰·昆德拉小说思想研究 2009
米兰·昆德拉是当代一位杰出的小说家,他凭借小说创作和小说理论两方面的成就而在当今的世界文坛享有盛誉。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昆德拉小说艺术理论以及创作中体现的理论思想进行研究。从昆德拉小说理论的思想来源、小说及其理论中体现出的文艺美学思想,和他的小说
《变形记》是卡夫卡最为经典的短篇小说之一,其中的异化现象广为人们熟知,更有千万的人纷纷对此进行解读。
第一部分 对昆德拉思想的理论来源进行梳理,主要从时代背景、理论来源两方面分析昆德拉小说理论思想形成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 捷克遭受的历史上的动荡,以及昆德拉本人多年流亡国外的移民生活,让他用异常尖锐的目光从历史的深度审视人的存在的可能性。
而欧洲文学传统,特别是从拉伯雷到卡夫卡的小说艺术影响着昆德拉对于小说的认识。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让他将哲学与文学并行参考。同时从小音乐的学习,也加深了他对于艺术的理解。
第二部分 重点梳理了昆德拉小说的理论脉络以及他的小说理论在其小说中的表现。昆德拉的小说理论主要是四个方面:
1.小说史观:在昆德拉的小说观念中,历史和文学具有复杂的关系,因此他将历史作为背景和一种存在境遇在小说中予以表现:同时,昆德拉在对小说历史的梳理中极力挖掘被遗忘的小说的幽默精神。
2.复调理论:昆德拉将论文、随笔、音乐评论等不同的文体融入到小说的叙事中,增强了小说的对话性和开放性;在结构上,他放弃了单线叙事,而是采用小说对位法,将不同的情感空间放置在一起。复调理论的运用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性,同时又扩大了小说的范围和表现形式。
3.关于幽默的看法:幽默作为对终极悖论世界的反讽、对现代媚俗艺术的反抗在昆德拉的小说中得到弘扬,昆德拉用轻松诙谐的笔调表现政治、性爱、历史等方面的喜剧性,同时将这种喜剧和对人性和历史的严肃思考结合在一起,从昆德拉的笑声中,我们不仅能看到现代人类所处的悖论的世界,同时又从审美的角度感受到幽默对于小说的重要性。
4.对于媚俗艺术的看法:昆德拉小说理论中的媚俗即是一种美学范畴上的媚俗艺术,也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他的小说中从政治、性、艺术等方面去表现人存在中的媚俗的状态。他用幽默的小说精神对抗媚俗的现代艺术,保持小说艺术上的独立性。
第三部分 从昆德拉小说的理论中我们看到当下小说的未来,小说应该如何更好的审视人的存在,在新的时代把小说的艺术推向新的方向。
9.期刊论文 唐梅花.TANG Mei-hua 只是浮萍——论卡夫卡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1)
在西方文学传统中,女性拯救一直是个不变的主题.但卡夫卡笔下的女性却不具有这种功能性,K.们①身边的女性不是诱惑他们堕落的恶魔,就是他们前进道路中的障碍,即使她们想拉K.们一把,结果也于事无补.女性的堕落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就意味着人类文明的堕落,所以K.们无望的追寻也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
10.学位论文 段水红 全球化视野下的余华小说创作转型 2008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余华是一个响亮的名字。这个出生在60年代的作家,在二十多年的创作历程中一直以多变的风格吸引着读者的眼球。本文以余华作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作家的一个典型个案来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其创作风格的三次转型,探讨他的创作过程中对外国文学的接受、对自我民族身份和传统的重新认同,以及在全球化消费主义浪潮影响下的裂变,试图引起大家对当代作家复杂的文化处境和新世纪文学走向的关注。
本文的第一部分着重研究余华80年代的小说创作。余华最初以感伤、唯美的风格登上文坛,随后接触到以卡夫卡为代表的一大批西方现代派作家的作品,获得了对文学“真实性”的重新认识,树立了追求内心真实的创作观,也确立了他的先锋立场。先锋时期的余华小说是现代人荒诞生存的寓言,是死亡、暴力、血腥交织的人性悲歌,同时还大胆运用颠覆性结构,构建现实与梦幻交织的叙事迷宫,描绘感官化的世界,进行各种自由的形式试验。这一时期的小说在精神内核和艺术形式上都与西方现代派文学有着某种相似性,明显地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第二部分把关注的目光放到了90年代的三部长篇小说上。余华90年代的转型是先锋创作自身的困境、中国社会文化转型、文学自我意识觉醒以及作家自身创作观念转变共同影响下产生的。三部长篇小说对中国传统的“性善论”的认同、对现世人生的珍视和对死亡的回避倾向,代表着作者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新认同。小说中鲜活人物形象的出现和趣味性的加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向传统现实主义的回归。同时,余华这一时期的转型,又也与外国文学的影响分不开。小说对死亡、苦难的关注、对日常困境中的人性的发掘都是先锋现代性的延续,其体现出的悲悯情怀、单纯的力量以及叙事上二的重复与丰富都与西方古典传统的影响有着一定的关系。第三部分研究余华的近作《兄弟》。世纪之交的文学现实主义回流和全球化消费主义浪潮对文学的冲击深深地影响着余华的创作,《兄弟》表现出强烈的批判意识和复调风格,作者意图向西方十九世纪文学传统靠拢。同时小说中也充斥着身体欲望叙事、变调的悲情叙事和失真的夸张、反讽以及符号化的语言,是消费主义的狂欢。
余华创作的三次转型代表着中国当代作家在不同的文化处境下积极的应对策略,是作家在多变的文化环境中的突围与裂变,也是一个不断寻求新的平衡的过程。而余华现阶段面临的考验,也是走向全球化消费时代作家们共同面临的考验。
本文链接:http://www.77cn.com.cn/Periodical_sdsdxb-rwshkxb200903010.aspx授权使用:浙江大学(wfzjdx),授权号:5c09d131-0cff-4472-9e78-9e2101285bc3
下载时间:2010年11月1日
正在阅读:
2013版英语复习方略(学用):必修4 Unit 12 Culture Shock(北师福建)05-22
幼儿园小班春天教案《春天天气真好》04-11
初中英语语法专项习题——被动语态含答案03-19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6-8单元试卷--考试必做10-25
八年级物理《功及功率》练习题03-11
团支部申报材料4篇12-11
植物的呼吸作用复习题参考答案04-18
2014新版PEP六年级英语上册单词表03-03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卡夫卡
- 变形记
- 个案
- 典型
- 传统
- 文学
- 31204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 发生肾囊肿之后怎么办
- 舞蹈队入党推荐书
- 陈皮黑茶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研究
- 沈阳失业保险报盘
- 丢弃U盘加密软件使用Win7强大的U盘加密功能.
-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
- 怎么和喜欢的人找话题聊天话术分享
- 英语名词复数练习题最新版
- 2015公司企业2016元旦节放假通知范文
- 创新服务理念与规范化服务标准的应用
- 我国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研究进展
- 计数方法与技巧(插板法)
- 12.1万亩木薯种植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10级地理科学毕业实习计划书
- 热水器什么牌子好?热水器加热慢、出水小、漏水、漏电故障分析与维护解读
- 地道美国俚语大全
- 维生素的作用和种类
- 重庆正大华日小额贷款业务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图
- 佛教经典精华(下)大乘本生心地观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