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中医药国际化的提案

更新时间:2023-10-07 09: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推进中医药国际化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第2018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推进中医药国际化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国家中医药局会同国家知识产权局办理 提 案 人:王旭东 主 题 词:中医药,标准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中医中药是我国的国粹之一,大力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让中医药进入世界范围的平民百姓家庭,不仅是造福于人类的“济世”善举,也是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战略举措。 我们必须清醒看到,中医药国际化不是我们硬要把自己的文化强加于友邻,而是有着非常现实的背景:首先,在全球性回归大自然的今天,中医药的简便高效,较少医源性副作用,是弥补现代医学不足、解决现代生物医学严重缺陷的优秀理论和技术;其次,纯天然药物是继化学药物、生物制药、基因工程类药品之后最具发展前景的药物。天然药物因无明显毒副作用,在治疗局部疾病的同时,能明显地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给药途径方便,价格低廉等优势,广泛地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受到制药企业的推崇,因中药等天然药物研发成本低,研发周期短,研发成功概率高,药品利润空间大,市场发展前景好,已成为一块诱人的奶酪。这就是“中医药国际化”的大背景。 一、中医药国际化形势喜人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数据:“全世界约有40亿人用中草药治病,预测今后5年~10年,全球中药销售额将高达2000亿~3000亿美元。”仅2010年,“针灸申遗”成功、世博会上中医药大展异彩、中医药国际联盟成立、第三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召开,等等消息,显示了中医药国际化不断创造新成果,形势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 二、对中医药国际化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在2010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与卫生部国际合作司联合召开“中医药国际发展战略研讨会”,会上,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指出,要把中医药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框架,充分发挥中医药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优势与作用,整体推进,系统运行,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实现共赢。 王部长提出了中医药国际化“先内后外,以外促内”“先文后理,以文带理”“先药后医,医药互动”“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先点后面,点面结合”“先民后官,以民促官”的“六先六后”发展战略,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和学界对中医药国际化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这种认识基础上的战略设计,其本质是国家意志的柔性传播,是通过中医药这个载体,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用促进健康来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是提升中华文化价值和中国话语权和影响力的有力举措。 三、中医药国际化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一)面对西方的战略目标缺少应对之策 “六先六后”发展战略立足于我国中医药行业“对外传播”思路,从中医药优秀文化造福人类的角度,表现出泱泱大国的君子之风。但是,西方国家却以资源占有为目的,将中医药国际化作为一场资源争夺战来打,世界前10强的医药集团纷纷进入中国本土,利用中医处方、中国工人、

中国原料,制成洋中药(或功能性食品)攫取高额利润;如日本将中国的“六神丸”改制成“救心丹”,每年销售额高达1亿多美元。我国迄今却没有一个中成药能以处方药名义进入欧美等国主流医药市场。同时,洋人纷纷在我国境内抢注中药专利,毫不脸红地将我们祖先传下来的中药方剂装进自己的腰包,目前获准专利数已高达1万多项,占我国同类专利的八成以上;在争夺我国资源的同时,却设置技术壁垒,阻止我国的中医药进入国际市场,如2004年《欧盟传统药品法案》规定,自2011年5月起“对欧盟市场出口药品的生产厂家必须通过欧盟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准则》(GMP),出口药品的质量必须符合欧盟药典标准,欧盟的进口商必须办理药品进口许可证”等条款,是否符合欧盟药典标准,必须通过检测、注册,而每种草药的注册费高达100多万人民币。此外,法国、日本、韩国都纷纷争夺各种中医药(含针灸、推拿、耳针等)技术标准,至少也要在声势上抢得先机。 上述种种,尚未见到我国有应对的方略和有效的措施。 (二)政府外交支持力度不足,话语权不够 政府间的对话是中医药国际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外交方式与国际机构、相关国家的接触,展现我国中医药科技实力,传达中医药产品背后的文化背景和使用依据,是中医药国际化战略的有效途径。我国中医药行业的对外文化推介和交流展示活动虽举办了不少,但规模偏小,分散性强,影响力不大,也缺少外交途径的配合,难以形成品牌和知名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三)没有形成全面的政策支持体系,缺少有实力的产业集团:我国缺少有实力的跨国医药集团,无法与国际医药集团巨头抗衡,深层的原因是缺少中医药国际化政策体系的支持。中医药国际化战略不仅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的事业,需要多部委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只有通力合作,政策支持体系才能形成。 (四)只注重产品推广,不注意文化宣传:中医药的运用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但是,急功近利的产品推广,失去理论支撑,导致一系列错位和误解。如,外国人将针灸只看成是技术、用西医的思想选用中药(如龙胆泻肝丸致间质性肾炎)。还有,国内学者在缺乏了解的情况下,提出“中医不科学”,“取消中医”的论点,严重干扰了我国的中医药国际化进程。 (五)缺少和国际医药集团沟通、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国人抢占中医药资源时有一个重要的“本土化”策略,而我国中医药企事业单位缺少与国外主流医学机构合作开展中医临床研究、与外国医药集团开展药品开发的意识和能力。 (六)专业人才严重缺乏:我国严重缺乏熟悉国际药政法、欧美各国国情的专业人才,缺乏了解国际中医药市场的营销人才和高层次的翻译人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以专营中医药产品为主的国际经纪机构和经纪人,而懂中医、会经营、懂外语、熟悉国际文化市场运作规律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十分匮乏。 四、对中医药国际化战略的几点建议 (一)将中医药国际化纳入我国外交事业、中医药事业、文化事业、外贸事业“十二五”规划,拿出有效应对西方国家阻碍我国中医药国际化战略的策略和措施,建立起多部门的联动机制,完善相关的考核、评价和责任制度。政府出面,企事业支撑,与国际社会广泛接触,争取国际中医药事业的话语权。 (二)加强中医药基础研究,着重解决中医药有效性、安全性和可信度问题。如:建立既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特点,又具有实证科学特征的,能为西医界所理解与接受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与标准。望、闻、问、切四诊尽可能客观化、标准化等等。 (三)建立政策支持体系,鼓励有实力的企事业单位参与中医药国际化战略。重点在中医药“申遗”、对外宣传推广、中药材进入欧美各国药典、中医药国际化标准等项目上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放力度。 (四)加强人才培养,对前述各类专业人

才进行定向培养,尤其要注重培养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背景、采用中医思维方式、熟悉经典文献、专业外语纯熟的专业型国际人才。“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国际社会并不欢迎采用西医思维方式的中医药人才。 (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国内的机构和个人申报中医药专利;通过和国际知识产权组织的对话和交涉,遏制外国人将中医药传统方剂、技术等知识申报专利现象。 (六)打造品牌,搭建平台。建设中医药人才资质认证平台,我国是中医药技术的源头国,应建设具有权威性的资质认证机构,该机构对中医、针灸、推拿、药材鉴定、中药炮制制剂等技术能力的认证,应该像英国的精算师证书、微软的软件工程师证书一样,在全世界具有绝对的认同度和权威性。 实施品牌战略,形成有特色、成系列、规模化、富有竞争力、具有冲击力的中医药品牌,以优质的产品、出色的服务和传统中医的理念,彰显中国价值。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成立区域性的、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的营销机构,通过独资、合资、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在境外兴办实体或合办实体,或设立分支机构,充分利用国外的营销渠道,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中医药产品贸易交易平台。

来源:中国政协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a6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