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本)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5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外交

更新时间:2023-04-06 20:0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题5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一讲中国政治近现代化——民主化

△课标要求:

1、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

2、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4、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5、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

要意义。

一、中国政治的近代化(已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专题中系统复习过,略)

1、前提:反侵略、求独立、争民主的斗争

维新变法运动——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

2、历程辛亥革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大突破

国共斗争——民主与独裁的反复较量

二、中国政治的现代化

1、民主化(民主政治建设):

①建立新中国——为民主和法制建设提供了和奠定了

②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届全国人大之前,代行了职权;之后,成为组织

③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6年一届全国人大确立)——政治制度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49年确立;1984年, 颁布《自治法》三大基本制度

⑤实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⑥政党关系:“”(1956)→“长期共存,互相监督,”(1982)

2、法制化(法律制度建设):

①制定《共同纲领》——在国家宪法诞生之前起了的作用

②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第一部类型宪法,体现了和原则

③提出法制建设方针(1978年):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④形成以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使民主建设趋于化、化,为奠定了基础

⑤1989、1998年先后颁布了《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现了基层组织的选举

⑥1989、1999年先后颁布《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规范了政府行为,使有了法律依据

⑦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⑧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写进了

△中国近现代化发展历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①要实现近现代化,必须实现民族

②要实现近现代化,必须坚持

③要实现近现代化,必须解放,更新

④要实现近现代化,必须实施战略

⑤要实现近现代化,必须治国和严格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两

小结:

一个基础:新中国的成立

法制建设

《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制度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建国初期:形成基本框架

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严重破坏

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恢复、发展、完善

两部

宪法

第二讲 祖国统一大业

△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一、祖国统一问题的由来

1、澳门问题的由来: 侵略

2、香港问题的由来: 侵略

3、台湾问题的由来:中国内战 → 国家 ( 问题)

二、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

1、形成过程

①最初提出: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以 方式统一祖国

②具备雏形:1981年9月,叶剑英发表谈话, 提出九条方针

③正式形成:20世纪80年代初, 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并全面阐述

一个中国(前提):

大陆: 港、澳、台:

△实行一国两制后的台湾与香港、澳门在享有的自治权方面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①不同:台湾可以保留 ,而香港、澳门不能

②原因:台湾问题是中国 , 而港澳问题是 问题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港、澳回归

中国国力 ——根本条件

1、有利条件 中国国际地位

有关方针政策

2、香港回归(1997、7、1)

3、澳门回归(1999、12、20)

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停火:1979年元旦, 停止炮击金门——实现真正停火

2、交流:三通限制逐渐 ,两岸交流日益

汪辜会谈, 达成“九二共识”: 原则 连战访问大陆,与胡锦涛会谈,坚持“ ”

△中共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怎样? 统一、一国两制、不承诺放弃 △实现台湾和大陆的统一有何重大意义?

实现台湾和大陆的统一,也就实现了祖国 统一,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 。

领土丧失(国际问题)

两种制度

2、基本内涵 为解决台湾问题和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的

3、会谈

第三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课标要求: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述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 1、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2、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 的外交关系,而在 的基础上另建新的 外交关系

△毛泽东的形象概括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清除列强在华 和 ,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一边倒”: 倒向 一边

3、重大外交活动和成就

①与苏联等17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冲破了美国的

②1953年,提出“ ”五项基本原则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

③1954参加日内瓦会议——新中国首次以 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④1955

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 ”方针, 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二、70年代外交的重大突破

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1971

年, 26届联大

2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国国际地位 , 美国孤立中国政策

美国与苏联 的需要

对改善中国国际地位和对付苏联 有利

对解决 问题, 实现祖国统一有重要作用

(2)过程:兵乓外交(1971、4)→ 基辛格访华(1971、7)→ 尼克松访华(1972)→ 中美建交(1979)

(3)影响: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推动了中日

3、中日关系正常化

4、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外交僵局被打破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

1、外交政策目标的调整

①原因:经济建设需要一个 的国际环境 ②目标:反对 ,维护 2、主要外交活动和成就 ①积极开展以 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②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③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对立和激烈斗争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

美国 中国 代

国建七改打破外交孤立打破外交僵局对世界和平现中的对外关系国初期十年代

革开放以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提高国际地位迎来建交热潮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①原因:中美共同要求

专题5训练

1.(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1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2.“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

3.(2012年江苏历史,10)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

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4.(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14)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5.(2012年福建文综历史,18)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6.(2012年上海历史,30)“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出自()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B.乔冠华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的讲话

C.邓小平出席中美建交招待会时的谈话 D.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

7.(2012年北京文综历史,19)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

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

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A.① 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8.(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5)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②尼克松总统访华③中美两国正式建交④邓小平访问美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湖南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月考试卷)台湾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接受台湾《中国时报》专访时说:“光是一个徐蚌会战都是上百万人的伤亡,那是不堪回首的往事。”对马英九的说法,以下理解正确的是龚哲A.马英九认为徐州会战的牺牲实在是不值得 B.马英九反对解放战争

C.马英九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两岸问题 D.马英九认为历史的悲剧将再次上演

10.(2012年湖南省怀化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统一检测试卷文科综合试题27题)2010年8月13日,浙江省下达《浙江省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程(试行)》通知,标志着该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它在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对于上述事实,最恰当的表述

A.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有效形式 B.拓宽民意反映渠道的最新尝试

C.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深刻实践D.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的积极探索

11.(2012年浙江省杭州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22题)“比较”是历史学习、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A.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①新中国成立后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D.①三大战役胜利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2.(2012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中三年级三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6题)国民党元老邵力子曾说:“无论哪个国家,当它强盛的时候,一定是边疆安全的时候。因为国家的强盛,必须先把边疆做成金城汤池,使敌国外患无由侵入,然后中枢权威才能巩固,整个国家的安全才有了保障。”下列举措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辽朝的“蕃汉分治”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13.(2012年辽宁省本溪一中、庄河高中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文科综合试题41题)(15分)民主进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1)结合所学,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体现“对政府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的。(6分)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2)以下图片是历史的见证。参照示例,在图2和图3中任选一幅,配写解说词。(4分)

陕甘宁边区政府礼堂旧址 1945年8月毛泽东到达重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示例图1: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根据“三三制”原则,组建抗日民主政府,团结了社会各阶层,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材料三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了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比例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

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

1979年,修订后的“选举法”规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2010年春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1:1。

(3)依据材料说出,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3分)纵观人大代表选举方式的演变,简述新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了怎样的演变轨迹。(2分)

14.(2012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试卷文科综合试题41题)(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各国的民主是由内部生成的,而不是由外力强加的。回潮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人民十分珍惜并坚决维护这来之不易的民主成果。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我国的民主是受到诸多外来因素的影响,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评论材料中关于我国民主形成的观点。(13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9v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