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长相思》教学设计-2009

更新时间:2024-06-16 08:2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的《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课文内容: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不此声。

1

【教学流程】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一)导入

1、师: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2、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板书课题《长相思》,并齐读

3、了解词人(他是一位非常有才气的词人,你们了解他多少呢,能告诉我吗?--学生回答。)

4、出示课件(纳兰性德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明白吗?好自由读《长相思》 2、出示课件《长相思》--课文 3、指导读词,注意读准确

师:好,谁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学生朗读) 4、师评价并指导

(读得字正腔圆,真好。“风一更”这个“更”字是个多音字。“聒碎乡心”的“聒”是个生字,她都念准了。)

2

5、“更”为什么读第一声?是什么意思?(旧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什么人听得见打更的声音?(守夜人,睡觉不着的人等) 6、齐读句子“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7、再指导读词,注意停顿

谁愿意再把全文读读?指名再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注意听,特别要注意听听在词句的中间,他是怎么停顿的,听清楚了吗?好,开始。(学生朗读) 8、师评价并指导:

(真好,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位同学在读“身向榆关那畔行”的时候,哪个地方停顿了一下?)

A:在“身向榆关”的后面停顿。

师:你还有没有注意到她在读“夜深千帐灯”的时候哪个地方又停顿了一下? B:在“夜深”后面停顿一下。

师:真好,你们都听出来了吗?对!这叫读得有板有眼?我们读这两句“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学生齐读)

师:再来一遍:“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读。、、、真好! 9、师指导读词的另一要求,注意读词的味道

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比如《长相思》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有许多读法.有的读“长相思”(语调平平)。有“长”的味道吗?有“相思”的感觉吗?比如你这样念“长——相——思”(布满感情)有感觉吗?有味道吗? 师:读词就要争取读出这种感觉和味道,

10、学生自读《长相思》(你们自己再试着读一读《长相思》,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明白吗?好,按自己的节奏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 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11、指名读《长相思》师:谁来读一读《长——相——思》

指一学生读,要求尽量读出你的味道,你的感觉来。其他同学注意听,你听出了什么味道,什么感觉,预备开始。(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12、评价后再读(有味道。谁还想读?)

13、评价后齐读(好一个“故园无此声”!来,我们一起读出你自己的味道和感觉来。)

3

14、谈印象和感觉(真好,同学们,词读到这儿为止,你的脑海里边留下了什么印象

和感觉?谁来说一说?)(我感觉到了纳兰性德非常思念家乡,感觉到了他思念家乡,梦都睡不好了。)

15、齐读:同学们,对家乡的思念,梦都做不成,觉都睡不好,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学生有感情地齐读《长相思》)

二、展开想象,理解词情

师:好!长相思长相思,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的长相思?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注意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注解,然后试着去想一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明白吗? 1、默读《长相思》。

(学生默读词并思考词的意思, ,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2、理解词人的身心在何处?(好了,现在老师提两个问题,看看你对这一首词大概的意思掌握了没有。 3、(老师板书:身)

4、第一个问题听清楚:作者的“身”,身体的“身”,身躯的“身”, 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孩子你说。

A:作者的身在前往山海关外。师:请站着,山海关外。继续说,谁还有不同的,继续说?身在哪?来,

请你说。B:作者的身在前往山海关外的路上。 师:路上,请站着。继续说。你说。C:作者的身在山海关。师:山海关,你站着。谁还有不同的理解,身在何方? D:他的身在山海关那边。师:山海关那畔

5、那么“山一程”身在哪?还可能在哪?

A:身可能在山上。师:那是怎样的山上?生:是非常高。师:好,非常高的山上。在崇山峻岭上。

4

6、那么“水一程”呢?他的身还可能在哪? A:他的身可能在船上。师:可能在船上。是的

7、那么“夜深千帐灯”呢?他的身又可能在哪? A:他的身可能在营帐里面。

8、老师小结:同学们,这里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位同学。作者的身在哪儿?七位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七个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大河小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 9、板书:(身在征途)

过渡,大家已经读懂了一半。下面我提第二个问题。 10、板书:(心)

11、纳兰性德的心(稍做停顿)心在哪儿? 生:他的心在他的故乡

(教师连着问了第一排的学生,回答都是故乡) 师:用课文当中的一个词一起说,纳兰性德的心在哪? 生齐答:故园。 12、板书:(心系故园)

13、孩子们,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把它连起来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生:我发现了他身却在征途,但心很思念故乡。

生:我发现了纳兰性德他既想保家卫国,但又很想念自己的家人。 师:你理解得更深了一层。

生:我觉得纳兰性德他肯定很久没回家乡了。 师:你的心思真细腻啊!

5

生:我还觉得纳兰性德他不管在什么地方,心里总是有家乡的。 师:好一个“不管在什么地方,心总是在家乡”。 生:纳兰性德虽然远离家乡,可是他仍然思念着家乡。

师:一个远离,一个思念,同学们,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情,这种心灵的回想,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长相思》。试着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感觉读出来。 14、学生自由朗读 15、播放音乐指名读

(师:请闭上你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世界。随着他的朗读,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和画面。) 16、指名汇报

(同学们,现在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什么了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时候,你仿佛处在一个怎么样的世界?)

A:我看风了士兵们翻山越岭,到山海关,外面风雪交加,士兵们在营帐里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在思念自己的家乡。(评价:你走进去了。) B:我看见了纳兰性德在那里思念家乡,辗转反侧睡不着。 C:我看到了纳兰性德走出了营帐,眺望家乡

D:山海关外,声音杂乱,士兵们睡不着,但是在他们的家乡,却没有这种声音,睡得很宁静。 三、想象,写话

1、 (师过渡:你们看到了,看到了纳兰性德辗转反侧的画面,看到了他抬头昂望的画面,还看到了他孤独沉思的画面。同学们纳兰性德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画面、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来吧!) 2、(播放音乐,画面)

6

(师述: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效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也可能是几个智趣相投的朋友围坐一起,一边喝酒,一边畅谈。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在故园,在家乡,你会看到很多很多美好的画面,展开你的想象吧!)---学生写话

3、学生交流,反馈(让我们一起回到作者的家乡,走进纳兰性德的故园,让我们看看在作者的家乡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好一幅恬静安闲的村居图。

──故乡就是老母手中那一针针纳入寒衣的线啊! ──故乡就是妻子那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啊! ──一个多么宁静、多么美好的团圆之夜啊! ──故园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其乐融融的生活。?? 4、对比引读

过渡引读------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细细关切,在这里,有的是??引读课文)

过渡引读------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和妻子相偎一起的温暖,没有的幸福,在这里有的是??引读课文

过渡引读------你是在用自己的心在读,在这里没有效外的踏进表,没有杨柳依依,芳草青青,在这里有的只是——一齐读《长相思》 5、小结并(板书:碎)

师:面对此情此境,纳兰情不自禁在自己的词中大大地写下了这个让人心酸的“碎”字。同学们,纳兰性德的什么碎了?(美好的画面都破碎了)

6、此时,你们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

7、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情感齐读《长相思》

7

四、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1、质疑问难

师: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你为什么要远离家乡去从军呢?(评价:问得好) ──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呢? ──你离开家乡已经有多长时间了? ──你在行军途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你为什么不把想对家人说的话写下来,让老乡帮你送过去呢??? 2、师小结过渡师(同学们,你们都问过了,你们可曾知道,这些问题纳兰性德也在问自己,就在征徐上,他还写了好几首诗呢!其中有这么一句,谁来读一读 3、课件出示“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3、除了纳兰性德问自己外,还会有谁也会问纳兰性德 A:还有深深思念他的妻子。

师:你就是那个妻子,你来问问,古时“君”是对人的尊称,把“君”字改一下 师:谁还会问? B:纳兰性德的儿子,

师:你就是纳兰性德的儿子,你该把君字改成什么? C:纳兰性德的妈妈??

4、过渡:是啊,他的父亲,他的妻子,他的儿子,他的兄弟,他的朋友都想问问纳兰性德,我们一起再来问问纳兰性德——引读

5、轻离别---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再读长相思,你从哪里体会到我纳兰性德不是轻离别呀? 6、生自由读全诗。

8

7、指名回答:我想先问我的老父,你说我是轻离别吗?

A:不是,我从“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看出你不是轻离别,而是为了保家卫国。

8:我还想问问我的爱妻。

9、引读课文(是呀,我何曾是轻离别,我是那样的重离别呀,我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待卫,我重任在肩,我责任如山,我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呀!长-相-思,我的重离别,我这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化在了长相思。一起读——学生再次齐读)

五、总结全文

师:这就是我为什么身在征途,心在故乡的原因所在,这就我为什么我的梦会破碎,我的心会破碎的原因。为了我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故土,就这样,化作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长相思) 六、板书设计(略)

《长相思》【设计思路】

一、语文课程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本课教学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维目标要整合,课程资源要整合,教学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语文课程具有情感性的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本课教学努力在情感上下工夫。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咀嚼品味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互文参读中升情。 三、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本课教学努力做到引领价值、传承文化。古诗词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其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本课教学引领学生融入这种文化,从而洗涤心灵,铺垫精神底子。

9

【点评】

教师的设计思路虽寥寥几条,却既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又体现了教师对语文教学的认识深度,不愧是居高临下,站在语文课程最本质的高度进行教学设计。更为可贵的是,这全新的理念就像一篇文章的“魂”,紧紧地系住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教学目标抓住了古诗文的情和味,又从小学生实际出发,以移情想象、质疑、情景诵读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入境动情。

教学过程扎扎实实,步步为营。第一个环节,通过借助注释、观看插图、穿插诵读、静心默读和教师精辟的点拨,引领学生走进作者所处的征程,初步感受作者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之后,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空间,精心设计,通过声情同构出征程中的艰辛和故园其乐融融的安逸生活,引发学生对作者此刻矛盾心情的进一步感受。再通过教师诗一般的语言和情调,用鲜明对比而又层层递进的引读,使学生和作者思乡到几近破碎的心灵碰撞,使学生自然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以至心心

相印、感悟极深。

10

充满诗情画意的、字字荡漾激情的、敲击学生心灵的互文印证环节的设计,使课堂教学令学生陶醉。再加上教师精心设计的板书,自然使学生对诗文认识的高度陡然提升,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孰重孰轻就自在言内了。这不仅体现了语文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也充分展示了教师深厚的文学底蕴和教学艺术的才华

1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8z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