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材料

更新时间:2023-11-02 12: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考试复习重点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 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中的对象p1 (一).参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的对象

1.学前儿童是指0~6岁儿童;

2.学前儿童的家长指0~6岁儿童的父亲、母亲、与学前儿童生活在一起的祖辈老人、0~6岁儿童的非亲监护人;

3.直接指导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的指导者和组织指导者指直接对学前儿童家长和学前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幼儿园教师、社区工作者、工会女工干部、志愿者和其他人员;

4.对学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指导的组织管理者主要指幼儿园、乡镇街道、企事业机构、大众传媒机构和其他社会教育机构中负责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人员。 二.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具体过程p2

包括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过程、家庭教育的指导过程和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管理过程。

(一).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指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过程;

(二).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过程:学前儿童家庭内围绕着子女的成长而展开的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双向互动的过程;

(三).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过程:家庭外的社会机构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目前我国主要是幼儿园等机构组织的,发展方向是由社区牵头幼儿园支

资料

持)。

(四).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过程:指导单位组织指导者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指导并对指导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 三.直接影响儿童家庭教育的环境因素p3

对人类来说,环境是指环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环境是指对人的心理、意识的形成发生影响的全部条件,包括个人身体之外存在的客观现实,也包括身体内部的运动和变化。影响心理发展的体外环境,按其性质和作用可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大类;

就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全过程来说,对儿童发展、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管理发生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可分为客观的环境因素和主观的环境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的家庭活动和家庭教育客观的环境因素指学前儿童在家庭内生活、游戏、学习的物质条件,家庭成员的组成结构,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亲友之间的关系,家长的年龄、从事的职业和受教育的程度,家庭的政治经济地位等。主观的环境因素包括家长自身的品德修养、家长对子女的养育态度和期望值、家庭的心理氛围和家庭作风等。家庭环境的主观因素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方法 一.情报研究

(一).情报研究的概念p5

是通过了解家庭教育某一领域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把握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组织管理提供依据的一种研

资料

究方法。

(二).情报研究的基本过程p6

专题情报的收集,包括查找目录索引、查找情报资料—专题情报的分析与研究—形成情报研究的成果,包括专题情报目录索引、专题情报内容摘要、专题情报研究综述。 (三).情报研究的作用是:1.为确定研究课题服;2.为设计研究方案服务;3.为认识研究、提高理性认识服务。 二.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概念p6

是指研究者对家庭教育的已有事实进行的研究,通过对已有事实的考察,了解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现状,发现家庭教育及其指导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是认识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调差研究的基本过程p6

确定调查的课题—判断调查研究所属的类型—提出调查对象的抽样方案,调查内容的设计方案,调查的手段和调查资料的统计方案—安排并实施调查方案—统计调查结果—撰写调查研究报告。提高调查内容的设计质量是关系到我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调查研究水平的关键。

(三).调查研究的类型p7

1.现状研究:

现状研究要解决的课题一般是“某一类对象的某一种特征目前的基本状况是怎样的”或“某几类对象的某几种特征目前的基本状况是怎么样的。”

2.相关研究

资料

相关研究要解决的课题一般是“某一类对象的两种特征之间有没有联系” 3.因果关系的比较研究

因果关系的比较研究一般要解决的问题是“某一种现象或具有某一种特征的对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4.发展研究

发展研究一般要解决的问题是“某一种现象或某一类对象的某一特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延伸或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 三.经验总结

(一).经验总结的概念p8

教育经验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获得的对教育对象、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的技能和体验。家庭教育经验是指学前儿童家长在家庭教育的实践过程中积累的感性认识、具体技能和感受体验。家庭教育经验总结是在拥有大量家庭教育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总结提炼,将已有认识从具体上升到一般、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一种研究方法。是家庭教育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二).经验总结类别与基本过程p9

1.基本过程:具有详实的事实材料—建立可靠的理论支撑点—提炼家庭教育经验的主题—揭示家庭教育经验的内在机制。

2.经验总结的类别:分为具体经验、一般经验和科学经验三个层次。 四.实验研究

(一).实验研究的概念p9

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控制条件下,对被试施加可操纵的教育影响,

资料

然后观测被试得变化及教育效果,以此推断所施加的教育影响与教育效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得一种研究方法。 (二)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p10

实验研究计划—按照计划由执教者实施实验、控制实验条件、观测实验效果—对通过实验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得研究结果,分析后撰写报告。

(三).实验研究的两种类型:一般采用单组实验和等组实验,不采用轮组实验。 五.质的研究

(一).质的研究的概念p11

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是指研究者对自然发生的事件或现象进行系统性的观察与记录,将观察所得资料加以分析整理,并将结果予以归纳叙述的一种研究方法,也称为参与观察研究法。 (二).质的研究的过程p12

界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场地—进入现场并维持关系—资料搜集与检核—资料分析与整理—撰写并提出研究报告。

90年代质与量的研究并重,采用质与量的途径进行教育研究成为趋势。 六.行动研究

(一).行动研究的概念p13

始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后期。由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考瑞等人大力倡导,行动研究开始进入美国教育研究领域。

行动研究是一种由实践者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目标,以实践者对实践活动的反思为中介、循环递进的研究活动。

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8t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