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考试纲要总结超重点

更新时间:2023-09-13 17:53:01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国远古神话大量亡佚的原因 A、我国文字繁难: B、时代过于久远:

C、儒家对神话采取排斥态度 D、未受到文人的重视:

E、神话历史化:把神话看成历史传说,通常的做法就是把天神下降为人的始神,并把神话故事当做史实看待,构成了一些虚幻的始祖及其发展谱系。

F、神话被道教改造,成为仙话的一个来源。仙话一般讲述的是通过修炼或仙人导引,使人长生不老或者幻化成仙的故事。 古代神话对后世的文学影响

a、思想:如精卫、夸父: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素材:后世文人对上古神话中题材多有利用。 c、创作方法:积极浪漫主义。

d、文学形象:悲剧艺术:《离骚》、《孔雀东南飞》、《窦娥冤》等。 诗经

1、在创作方法上

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如实地反映出古代人民的生活,在中国文学史上尊定了现实主义创作的坚实基础。人们通常称该种作品为“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作品。 《诗经》的现实主义文学精神被后世谓为“风雅精神”, 2表现手法上

创造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获得了显著的艺术效果。

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赋即铺陈直叙,即诗人将主观思想感情或客观的事件直接地表达出来。如《氓》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 《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先言他物发端起情。兴句多放在一首诗的开头,运用兴的情况有三:一是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二是起创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如《秦风.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三是协调韵律的作用,如《秦风.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棘”。

3能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增强诗歌的节奏感与音乐美:

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或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较强的节奏感 用韵不拘一格 篇章结构反复

4丰富的词汇,准确再现出事物的特征 地位: 楚辞

楚辞主要特点,首先是充满激情和想象,构思奇特,结构宏阔,词采华丽,带有强烈个性,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其次是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即所谓“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再次,楚辞在语言形成上打破了以四言为主的句式,创造了多用长句以六言为主,参差错落的句式,普遍使用语气词“兮”字

屈原具有崇高的爱国思想和浓烈的忠君倾向, 洁身自爱,决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为实现崇高理想而献身。

《离骚》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 艺术特色

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双重手法,塑造了一个高大峻洁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现实:具有用理想改造现实的顽强精神;浪漫:作品整体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大量运用神话传说

使屈原本身即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个伟大的艺术形象。 影响:

1奠定抒情诗的传统2、 风雅传统与文学革新 3、 比兴手法的垂范后世

在创作方法上,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屈作以大胆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抒写自己丰富而炽热的情感

在表现手法上, 发展了比兴手法。屈作中的比和兴使物与人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 铺叙事物的意识对后世有积极影响。 唐诗宋词

王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精通音乐,又懂绘画, 还精于书法,善制盆景,具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王维生活的后期思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对政治的热情逐渐消失了,开始过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 一是由于政局的变化, 朝政非常黑暗,后来又发生安史之乱,对他打击更大;二是其母亲笃信佛教,对王维影响很大;三是王维31岁时妻子病故,以后30年没有再娶,晚年无子,生活孤独。这些都是他思想消沉的原因。

王维在山水田园诗中创造出一种自然之美与心境之美融为一体的纯美诗境,其宁静之美与空明境界是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结晶。 艺术特点:

“诗中有画”——融画境于诗法

构图之美:“散点透视”而非“焦点透视” 层次之美:大小、远近、高低、虚实 色彩之美:色彩浓淡、光线明暗 线条之美:勾勒轮廓、分割画面 声响之美:“有声画”,以声衬静

李贺年少有为,但遭小人的嫉妒和攻击,被迫放弃了考进士的权利,断绝了仁途之路,以后他一直陷于抑郁痛苦之中。怀才不遇,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使他的精神始终处于极度抑郁、苦闷之中。 人生的短暂倏忽, 而怀才不遇的苦痛, 冲击着他 身心。 他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又从汉魏六朝乐府多所汲取,以出人意表的想象,奇特不凡的构思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创造出新奇幽美的艺术境界,形成了自己的独创风格。 被称为“长吉体”。 苏轼词作的创新与特色

苏轼 的诗歌创作,为宋诗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境界,将已经逐步形成的宋诗特征推向峰巅。“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苏轼改变了对词的传统看法,词不再被视为消遣娱乐、 佐欢侑酒的工具。他用词去表现诗的传统题材,从而开拓了词的题材和境界,使词取得和诗同等的地位和功能。词居然也可以用来言志、 咏怀,探究人生的意义,表达哲理的思考。苏轼以诗为词,他的作品有诗的沉郁,诗的豪放与诗的淳朴,而又统一于自然天成这一种苏轼特有的风格上。 豪放词有深远的影响。

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 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冲破了晚唐五代的旧框子,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使词从“娱宾遣兴”的工具发展为独立的抒情艺术。

语言形式上,多方面吸收陶渊明、杜甫、李白、韩愈等人诗句入词,又注意运用口语,突破了词受曲调和音律的限制。使词摆脱了歌词的状态,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

风格上,豪迈奔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情怀、舒卷变化的节奏、铿锵响亮的语言和自由挥洒的写作态度、变化不测的篇章结构,构成了苏词浪漫主义词风的艺术特征。这些特征也改变了传统的婉约词风,使之成为豪放词派的开创者。

“以诗为文”的手法,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最突出的表现为有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

柳词特点:体现了市民价层那种“以真为美”、“以俗为美”的文学趣味。它不讲求含蓄、文雅,只求畅快淋漓、一泻无余地发泄和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感。 柳永发展了篇幅较长的慢词, 开始引入赋的铺陈手法。

把词引向俚俗。柳词表现了市民的情趣,吸收大量俚语入词, 如家常语一般, 市民容易接受,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词里没有隐约的寄托,也没有忸怩和遮掩,有的是对生活对爱情的那股火热

传奇杂剧

玉茗堂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 《牡丹亭》是一部传奇,特色: 一是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

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使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三是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兼有元杂剧文采派和本色 派之长,又融合六朝辞赋、五代词、晚唐诗的绮丽风格,既自然真切,又文采斑斓,同时又兼有空灵含蓄之致 传奇和杂剧的区别:

1在内容上,南戏因为要娱人所以故事性强,抒情性弱,所抒之情并不属己,而是属众,主体意识不强;北剧因为还要娱己所以故事性比较简单,抒情性强,次要人物一般不鲜明,主体意识强。

2、在语言上,南戏曲文宾白口语化俚俗化缺乏文采;北剧语言则表现出较高的文学性。

3、在乐律上,南戏作者对宫调、平仄、乐律等没有专门的研究,一般采用顺口可歌的民间歌谣,因此南戏没有严格的曲律;北剧作家熟悉声律韵律,所以重视曲律,在宫调、用韵方面都很规范。

4、在体制上,南戏情节的单元称出;而北剧即杂剧仍然称折。

明清小说部分

繁荣之因,社会历史角度

其一是明中叶以后,逐渐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新的经济因素必然要在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社会意识形态中得到反映,所以最能够反映市民阶层思想感情和复杂的社会生活的通俗文艺形式小说和戏曲,便打破正统诗文的一统天下而得到长足的发展。

其二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其三是,明清两代统治阶级对知识分子采用笼络和高压两手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文

人墨客将创作的潜力发挥在小说创作上,就其文学发展角度来分析,有以下原因: 文学角度

其一是中国古典小说经过由唐至元三代的酝酿、准备、发展,无论在艺术方法以及情节、人物塑造、结构和语言诸方面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艺术经验,为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二是 进步思想家,批判程朱理学,这些进步思想对小说戏曲的创作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红楼梦》是一部大书。它并不只是一部言情小说,它更是一部对君主专制社会末期四大家族的兴衰史的概述,这已经逾越了言情小说的范围。《红楼梦》起于言情而终于言情,但不止于言情,这样才能衬出情的深度与厚度在如此精妙的布局和秩序下,这等空间、这群人物中,看似庞杂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事无巨细, 娓娓道来。 林黛玉

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 敏感、细心、淡泊、真实、 。主张红楼梦是反封建爱情小说的红学家认为,黛玉是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军,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林黛玉之于曹雪芹,意味着女性的最高价值。 薛宝钗,

她大方典雅,举止雍容,世故,她待人处事十分圆滑,上面的疼爱,下面的敬重。她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

王熙凤

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王熙凤最显著的性格特点:“五辣俱全”,即香辣、麻辣、泼辣、酸辣、毒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8h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