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把关人理论来分析一个热点事件

更新时间:2024-01-25 02:12: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以把关理论谈网络传播中的“人肉搜索”现象

摘要:把关理论是传播学控制分析领域最具科学性的理论之一,又称为“守门人”理论。和传统媒介一样,网络编辑在信息传播中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在传播过程中,编辑的把关作用至关重要,编辑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强化或深化把关理论,才能更好地传播信息、服务大众。针对这一网络传播现象,本文分别从传播模式、把关人、传播效果等传播学角度对“人肉搜索”现象进行分析,并希望从这几个角度入手找出规范“人肉搜索”的一些途径,使网络环境得以健康发展。

关键词:人肉搜索;把关人;把关意识;网络传播 “人肉搜索”,指网民用提问、跟帖的方式来获取搜索结果的网络搜索方式。自“陈自瑶事件”兴起,“虐猫”事件将其推至高潮。之后的“铜须门”事件、“死亡日记”事件、“很黄很暴力”事件等,都曾掀起了“人肉搜索”的高潮。 著名传播学者威尔伯·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写道:“传播至少要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从信源和信宿来看,不同于传统媒介,在网络中任何一个信息传播者都可以兼任信源和信宿。每个个体都向自己拥有的人际圈里传播信息,而信息经由个体的人际圈覆盖蔓延,形成“人肉搜索”的浩瀚力量。“传受合一”让网民们在网络这个媒介中,在参与“人肉搜索”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这在传统媒体中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得以体现的。从传播的核心讯息来看,网络上的“人肉搜索”信息并非每条都会被关注到,最终引起关注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由此可见,网民对于“人肉搜索”的信息具有极强的选择性。很有代表性的主要是:一是严重败坏社会道德的事件或人物,这是目前“人肉搜索”的主流信息。如“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谭静案等,这些事件或人物大多挑战了大众的道德底线,引起了公愤。二是带有娱乐或戏谑性的事件或人物,这类信息反映出人类固有的好奇心,如“很黄很暴力”事件。网络传播的匿名性,导致网民受到的社会道德责任感约束大大减弱,网络信息传播的娱乐化倾向在“人肉搜索”中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传统媒体“把关人”在进行把关时有法律和制度可以遵循,传统媒介的信息经过记者、编辑层层把关,呈现在受众面前时,显得相对理性。而网络发展迅速,网络媒体传播拥有便捷性、广泛性和匿名性等特点,为“人肉搜索”提供了特别的技术平台,使之能够兴盛起来。另一方面,网络立法的相对滞后,对于“人肉搜索”引起的侵权案件,没有一个准确的判定标准和法律界定。网络运营商和网站编辑通过“关键词”筛选来剔除有关不良信息的监管办法,也很容易就被受众用技术手段避开。法律的缺失、技术的局限,使得“把关人”的监管难以真正实施,网络媒体的把关力量大打折扣。然而“人肉搜索”这种传播现象,虽说在寻找最美先进人物的时候也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大多还是不能避免的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因而“人肉搜索”急需“把关人”。

从根本上来讲,网络的主体是广大网民,想要建立一个健康、文明、自由的网络环境,人人有责。许多“人肉搜索”事件的发起者都是网民,而推动者也是

网民。所以,如何提高网民自身素质,在信息时代成了许多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培养“意见领袖”,提升舆论引导力。在网络社会中,意见领袖的培养有助于通过发挥网络人际传播影响力来净化网络环境。1962年,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埃弗雷特·罗杰斯教授在《创新的扩散》一书中指出,创新事物在一个社会系统中要能继续扩散,必须先有10%~20%的人采纳这种创新事物,创新扩散比例一旦达到临界数量,扩散过程就进入快速扩散阶段,直到系统中有可能采纳创新的人大部分都已采纳创新。我们从“人肉搜索”事件的进展中同样可以看出,有些许“活跃分子”在网民心目中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号召力。因此,网站可以有意识地培养“意见领袖”,如论坛版主或一些经常参与讨论的论坛“知名人士”,赋予他们一些权力,并强化其责任感,使得他们可以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起到把关的作用,引导网民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时不至于走向极端偏激的一面。 强化主流媒体的引导和“议程设置”功能。网络为受众营造舆论提供了无限的虚拟空间,与此同时,也在冲击着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更应该积极加强与网络的互动,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引导舆论走向,对事件的虚假性、片面性、极端性等予以及时的澄清,在受众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主流媒体亦可利用其“议程设置”功能,将其作用发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以google为代表,包括天涯来吧、百度贴吧、新浪和网易等网站的数千个相关网页,紧急启动的专项搜索引擎——“寻找灾区的亲人”,彰显出“人肉搜索”前所未有的人文关怀和凝聚力。

我们期待网络的传播更为理性、规范、合理。无论是网络信息的传播者,还是网络信息的接受者都应更强化“把关意识”,注意把关人所需要的素养,共同构建健康的网络环境。

(一)要讲政治,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切实做好“把关人”

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编辑必须将“把关”这一核心工作做好。要根据受众的需要、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体系对各种信息进行鉴别、选择和编排。通过报道新闻及设置有关的话题或者议题,吸引受众参与到网络传播过程中,通过及时的新闻报道、网络互动交流和详尽的事实背景材料,对网络民意进行整合,在交流和互动中引导大众舆论,促成正确舆论的形成。网站也应该对网络编辑自身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编辑参加职业资格考试获得从业资质。只有具备更高文化素养、政治判断力、新闻敏感度的编辑参与到网络传播中来,才会更好地发挥出网络媒体在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传统媒体也应对网络信息加强“把关意识”

过去是网络从传统媒体上转载内容,现在是很多传统媒体从网络中寻找话题。尤其是“人肉搜索”引发的话题,无一不吸引众多传统媒体跟进,传统媒体会凭借自身的优势扩大网络议题的传播范围,甚至使它们在众多的信息中脱颖而出,长久地享有受众的注意,成为一时间占据报纸、广播、电视的热点新闻。值

得注意的是,这种整合传播有时会满足跳梁小丑的炒作心态,或者在大量批评的同时却扩大了被批评者的知名度,那么传统媒体就会失去民众长久以来对其形成的信任,严重破坏自身的权威性。所以传统媒体要提高对网络信息的“把关意识”,对于那些充满了“色情”、“暴力”、“窥私”等字眼的“人肉搜索”事件,传统媒体要“慎报”甚至“不报”。

(三)提高全民媒介素养,培养网民的“把关意识”

网络的互动性模糊了网络传播中传受双方的界限,很多网民成为信息的原创或转发者,“人肉搜索”也正是依靠网民的这种传播力量而发展壮大。但是很多网民不具有媒介素养,缺乏“把关意识”,对信息的真实度不加判断,对传播信息造成的后果更不予考虑。这就造成了网络虚假信息泛滥、“人肉搜索”事件常常害人不浅的现状。人人都希望成为捍卫正义、维持秩序的“网络警察”,但是有没有想过“警察”是需要资质的,这资质就是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具备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建立获得正确媒介信息、信息产生的意义和独立判断信息价值的知识结构。但中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还很落后,这与中国的媒介尤其是网络发展速度极不相称。网络传播呼唤“把关意识”尤其是呼唤网民的“把关意识”,如果网民能够对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进行筛选判断,能够对信息发布者的目的以及信息传播后产生的效果进行合理的预测,能够具有参与信息传播必备的诸如“保护隐私权”等法律知识,那么我们在应对网络暴力时就会显得更为从容,在担负责任的同时享有更多的传播自由,在更为健康纯净的网络环境中更好地运用“人肉搜索”等网络技术。

“人肉搜索”时而魔鬼时而天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博客、论坛等言论集散地“把关人”作用弱化甚至缺失导致了人肉搜索善恶难辨。由于当前“人肉搜索”在缺少监管的条件下被随意使用,往往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比如,“人肉搜索”不可避免地造成恶意侵权问题。网民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目标对象的个人隐私信息,包括年龄、住所、手机号码、个人或家庭财产、工作单位、收入状况等方面的资料,并将其无所顾忌地公开在互联网上,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对当事人隐私权、名誉权等的侵犯。再比如,在“人肉搜索”的背后,充斥着网民的集体声讨、铺天盖地的批评,甚至还有无穷无尽的从网络到现实的“追杀”,极大地破坏了健康文明的互联网环境。这其中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就是“菊花香香儿“事件,受害人静儿可以说在精神上承受了一次酷刑。我们不能光依靠还未健全的法律系统,只有网络编辑、传统媒体、广大网民都建立“把关意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网络暴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纯净的网络环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7y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