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更新时间:2023-10-08 18: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政协会议/《共同纲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旧政协的思维延续),49年9月 1. 毛泽东致开幕词:三大任务为建国、共同纲领、组建政府

2. 《共同纲领》 内容:规定国家性质与任务、明确国体,规定政体,规定国家政治制度为一党领导多党合作政治协商,规定国家经济制度五种经济成分,规定文教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 3. 地位:临时宪法,新中国的建国纲领

4. 选举领导人:选举政协会议委员会,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土地改革(50年夏到52年年底) 1. 必要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要求

2. 总路线: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即有条件地没收地主土地) 3. 步骤: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分配土地,复查总结

4. 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在土地制度上最重大最彻底的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主义斗争取得胜利的历史性标志。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从根本上铲除了中国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快复和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快复和发展以及中国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抗美援朝的意义

1. 戳穿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军威,极大的提升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提高了党的威信,提高了中国的社会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

2.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使得美国不得不重新估计中国在亚洲和世界事务中的地位和分量,使得中国东北边疆得到巩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在得子长期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 促进了中国人民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使中国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4. 战争中涌现出来的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所表现出来的不畏强暴、威武不屈、敢于斗争、勇于奉献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中国人民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推动各项社会改革的巨大动力。 三反五反运动:1952年中共在国内所发动的政治运动。“三反”指在党政机关中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指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这场运动为我国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打开了坚实的基础,坚定了我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也使中共保持无产阶级政党本色,巩固了党的威信。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而言之就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意义: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理论,立足中国的实际提出来的。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使新中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社会义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中发展上其有转折性的意义。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政策:和平赎买 形式:

1.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53年底)(流通领域为主) ? 工业:加工订货、统购包销

? 商业:经销代销、代购代销、公私合营 2. 个别企业公私合营(54年~55年夏)

? 四马分肥:是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主义企业的赎买方式。私营企业每

年结算盈余,其利润分配依照“四马分肥”的方式,即将利润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资方红利大体只占四分之一,企业利润的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

3. 全行业企业公私合营(55年秋~56年)

? 和平赎买:定息制度(私人资本估算产值,每年把百分之五作为利息分

给资本家)

五四宪法的内容

1. 规定了国家的根本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强调“中华人民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机构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和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这就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性质是人民民主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还充分肯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因不可分离的部分”。 这既保证了整个国家的独立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又保证了各民族的平等地位。

2. 规定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这就是“逐止实现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

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 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4. 规定了国家机构的设置

三大改造历史经验与意义

1. 按照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让会主义业化建设同时并举的方

针。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变革不适应工业化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是围绕社会主义工业化这个中心任务进行的。在改造过程中,党和政府总是力求使之与促进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而不允许对生产力造成破坏。因此,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也提前完成了“一五”计划。实践证明,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力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从中国实际出发,通过逐步过渡的形式,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

会主义改造。通过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形式,即通过互助组、初级社到高级社的过渡形式来改造个体农业; 通过由小到大、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形式来改造手工业; 通过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过渡的形式,使被改造者逐渐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制度,避免因生产关系突然改变而造成对生产力的破坏。

3. ,社会主义改造是采用和平方式进行的。特别是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方式,

把资本家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把资本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劳动者,由此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使这两种改造同时进行,互相促进,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这些都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也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发展。虽然在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了一此失误和偏差,但从整体上看,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但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而且是在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情况下实现的; 不但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而且是在广大人民包括民族资本家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无疑是大的历史性胜利。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道路。

新中国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略

日内瓦会议:1954年4于日内瓦召开的一次国际性多边会议,主要议程为重建印度支

那及朝鲜和平问题。中国代表团由周恩来带领,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大型国际会议。会议通过《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结束了法国在这个地区进行多年的殖民统治。但由于美国的阻挠,会议在朝鲜问题上没有达成任何协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的国家外交纲领性政策,由时任政务院总理

周恩来于1953年底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具体内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7y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