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彩霞(24) 夏天(30) 余松柏(62)电子舌设计

更新时间:2024-05-06 21:3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期末考试和AutoCAD及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 工程制图及AutoCAD制图 设计题目 电子舌设计图 专业班级 12级食品科学与工程

学生姓名 戴彩霞 夏天 余松柏 学号 24 30 62 指导教师 张火云 起止日期 第1周 至 第18周

1

目录

一、 设计任务 ........................................... 3 二、设计进度及时间安排 ................................... 4 三、设计过程 ............................................. 4 1,准备: ............................................... 4 2,画四个支架 .......................................... 5 3,画底座 .............................................. 6 4,绘制中间部分 ....................................... 17 5,绘制提手部分 ....................................... 19 6,绘制样品放置处 ..................................... 22 7,绘制电子舌核心部分 ................................. 23 8拼接成完整图形 ...................................... 28 四、设计收获 ............................................ 30

2

一,设计任务

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

设计内1, 2, 3, 实体数据测量和整理 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和图形制作过程 进行准确绘制和撰写设计论文 容 1、结合该课程所学内容,将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相结合,设画出生活,学习中简单或是复杂的图形。 计2、培养自己动手,主动思考,在不断摸索中,学习解决问的题的方法。 基3、应该端正态度,认真对待探究与学习的过程。 本4、通过自主学习的过程,对所学内容加以巩固,并掌握所要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求 中文版AutoCAD 2007基础教程 主要参考文献 互联网

3

二,设计进度及时间安排

序号 1 时间 12周

设计内容 实体的测量,数据收集和整理 2 13周 画纸质草图,并运用AutoCAD 2007版软件对图形进行绘制,确定该怎样画 3 14周 运用AutoCAD 2007版软件准确绘制图形,并结合Microsoft Word 软件撰写设计论文 三、设计过程

1,准备: 创建图形界限→“格式(O)/图形界限(A)”,设置(0.0,

0.0),(1000.0,1000.0)→“视图(V)/视口(V)/三个视口(3)/L”,创建三个视口,选定左边视口→“视图(V)/三维视图(D)/西南等轴测(S)”→选定右上视口,“视图(V)/三维视图(D)/俯视(T)”→选定右下视口,“视图(V)/三维视图(D)/主视(F)”→新建图层,

4

图层1,颜色为“颜色索引/250”;图层2,颜色为“红色”;图层3,颜色为“配色系统/DIC 652”,

图层4,颜色为“黄色”;图层5,颜色为“蓝色”,其他都为默认。

2,画四个支架:选择默认图层,选定西南等轴测视图,画矩形,设

置角点(0,0),(410,410)→选择图层3“绘图(D)/建模(M)/圆柱体(C)”,底面中心点为(50,50,-40),底面半径为30,高度为10→“绘图(D)/建模(M)/圆柱体(C)”,底面中心点为(50,50,-40),底面半径为15,高度为40→“绘图(D)/建模(M)/圆锥体(O)”,底面中心点为(50,50,-30),底面半径为30,高度为30→“修改(M)/实体编辑(N)/并集(U)”,选择上述画的三个实体,并集为一个整体→“修改(M)/三维操作(3)/三维阵列(3)”,阵列类型选择环形(P),项目数目为4,填充角度为360,旋转阵列对象(Y),阵列中心点(205,205,0),旋转轴上第二点(205,205,5)

5

3,画底座:选择图层1→打开正交,打开对象捕捉→“绘图(D)/

建模(M)/棱锥面(Y)”,设置侧面(S)为4,指定底面中心点为(205,205,90),底面半径为225,高度为-1012.5→“绘图(D)/建模(M)/棱锥面(Y)”,设置侧面(S)为4,指定底面中心点为(205,205),底面半径为205,高度为-922.5→“修改(M)/实体编辑(N)/差集(S)”,大棱锥面减去小棱锥面→

选择图层5→“工具(T)/新建UCS(W)/面(F)”,选择如图所示面→“绘图(D)/建模(M)/长方体(B)”,指定角点(45,35),(60,55),

6

高度为2→重复长方体(R),角点(46,36),(59,54),高度为2→“修改(M)/实体编辑(N)/差集(S)”,大长方体减去小长方体→

“工具(T)/新建UCS(W)/Z”,旋转角度为90→“绘图(D)/建模(M)/楔体(W)”,角点(38.5,-47.5,0),(51.5,-57.5,0),高度为5→“工具(T)/新建UCS(W)/Z”,旋转角度为-90→“绘图(D)/建模(M)/圆柱体(C)”,底面中心点(72,45,0),半径2,高度为2→重复圆柱体(R),底面中心点(72,45,0),半径1.8,高度为2→“修改(M)/实体编辑(N)/差集(S)”,大圆柱体减去小圆柱体→选择图层4→“绘图(D)/建模(M)/球体(S)”,中心点为(72,45,0),半径为1.8→选择默认图层→“绘图(D)/建模(M)/圆柱体(C)”,底面中心点(282.5,45,0),半径7.5,高度6→重复圆柱体(R),底面中心点(350,45,0),半径15,高度12→选择图层2→重复圆柱体(R),底面中心点(350,45,0),半径13,高度20→重复圆柱体(R),底面中心点(282.5,45,0),半径6.5,高度10→

7

选择默认图层→“工具(T)/草图设置(F)”,选择中点,端点,象限点,→“工具(T)/新建UCS(W)/面(F)”,选择如图所示面→定位如图所示两线中点并连接两点画直线,并新建坐标原点为直线中点→选择图层1→“绘图(D)/圆(C)”,圆心(57,0,0),半径17→

8

重复圆(R),圆心(72,0,0),半径15→重复圆(R),圆心(157,0,0),半径17→重复圆(R),圆心(142,0,0),半径15→“绘图(D)/直线(L),连接两相同大小圆的切点(象限点),并修剪如图→

“绘图(D)/面域(N)”将两图形创面域→选择两图形,沿Z轴移动

9

5→“绘图(D)/建模(M)/拉伸(X)”,选择上述创建的两面域,拉伸高度-50→“修改(M)/三维操作(3)/三维镜像(D)”,选择上述拉伸对象,YZ平面(YZ),YZ面上的点(0,0,0),否(N)→“修改(M)/实体编辑(N)/差集(S)”,选择大图形减去小图形→连接如图所示中点→

“修改(M)/三维操作(3)/三维镜像(D)”,选择差集后所得两图形,选择所画平面上任意三点,否(N)。所得如图→

10

去掉多余线段→“视图(V)/三维视图(D)/西北等轴测(W)”→ “工具(T)/新建UCS(W)/面(F)”,选择如图所示面

11

“绘图(D)/建模(M)/圆柱体(C)”→底面圆心(360,30,0),半径7,高5→重复圆柱体(R),圆心不变,半径5,高8;重复圆柱体(R),圆心不变,半径4,高8→“修改(M)/实体编辑(N)/并集(U)”,选择外面2个圆柱体并集→“修改(M)/实体编辑(N)/差集(S)”,上述并集图形减去中间圆柱体→“绘图(D)/建模(M)/圆柱体(C)”,以(343,30,0)为圆心重复画上述三个圆柱体并集合差集→“绘图(D)/建模(M)/圆柱体(C)”→底面圆心(60,30,0),半径10,高8→重复圆柱体(R),圆心不变,半径,8,高14;重复圆柱体(R),圆心不变,半径6,高14→“修改(M)/实体编辑(N)/并集(U)”,选择外面2个圆柱体并集→“修改(M)/实体编辑(N)/差集(S)”,上述并集图形减去中间圆柱体,得如图→

12

“工具(T)/新建UCS(W)/面(F)”,选择如图所示面→

13

关闭正交→“绘图(D)/直线(L)”,指定起点(30,0,0),终点(0,30,0),并画直线连接如图三点,连成一个空间三角形,并将三角形创面域→

“工具(T)/新建UCS(W)/对象(O)”,选择三角形为对象,创建新坐标如图→

14

“绘图(D)/建模(M)/长方体(B)”,角点(50,-10,0),另一角点(0,200,0),高-50→“工具(T)/新建UCS(W)/面(F)”,选择如图所示面→

“修改(M)/三维操作(3)/三维阵列(3)/”阵列类型选择环形(P),

15

项目数目为4,填充角度为360,旋转阵列对象(Y),阵列中心点(225,225,0),旋转轴上第二点(225,225,5)→“修改(M)/实体编辑(N)/差集(S)”,选择大实体减去四个长方体→去掉三角形面域→

16

4,绘制中间部分:“绘图(D)/矩形(G)”,角点(-20,-20),

另一角点(470,470)→“修改(M)/圆角(F)”,半径50,依次将正方形四角变圆角→“绘图(D)/建模(M)/拉伸(X)”选择圆角后图形,高110→

“工具(T)/新建UCS(W)/面(F)”,选择如图所示面→

连接两线中点,并“工具(T)/新建UCS(W)/原点(N)”,选择直线一点处为原点→

17

选择图层1→“绘图(D)/圆(C)”,圆心(-155,30,0),半径20,重复圆,圆心不变,半径18→重复圆,圆心(-110,30,0),半径20,重复圆,圆心不变,半径18)→选择上述4个圆,沿Z轴反方向移动10→“绘图(D)/建模(M)/拉伸(X)”,选择四个圆,高度40→“修改(M)/实体编辑(N)/差集(S)”选择选择两大圆柱体减去两小圆柱体→“绘图(D)/建模(M)/圆柱体(C)”,中心点(165,30,0),底面半径10,高20→选择图层3,“绘图(D)/建模(M)/圆柱体(C)”,中心点(165,30,0),底面半径5,高40→去掉多余直线→

18

“工具(T)/新建UCS(W)/面(F)”,选择如图所示面,并“工具(T)/新建UCS(W)/原点(N)”,在两中点连线交点处设置新原点→

5,绘制提手部分:“视图(V)/三维视图(D)/西南等轴测(S)”→

选择图层3→“绘图(D)/圆(C)”,原点(0,0,0),半径220,重

19

复圆,圆心不变,半径230,重复圆,圆心不变,半径90→选择默认图层,,重复圆,圆心(0,0,0),半径105→选择图层3,“工具(T)/新建UCS(W)/Z”绕Z轴旋转15度,→“绘图(D)/圆(C)”,圆心(240,0,0),半径10,重复圆,圆心不变,半径9→“绘图(D)/矩形(G)”,角点(240,-10),第二个角点(252,10);重复矩形,角点(240,-9),第二角点(240,9);重复矩形,角点(235,-5),第二角点(251,5)→“修改(M)/修剪(T)”,将图形修剪成如下左图→“绘图(D)/面域(N)”,将图形创面域,共三个面域→选择矩形,沿Z轴移动8→“绘图(M)/直线(L)”,第一点(251,-5,8),第二点(281,-5,8),第三点(281,50,8);重复直线,第一点(251,5,8),第二点(271,5,8),第三点(271,50,8)→“修改(M)/圆角(F)”,半径5,修剪成如下右图→

“绘图(M)/建模(X)”,选择最外层“D”形图沿Z轴拉伸4;重复拉伸,选择第二层”D”形图形沿Z轴拉伸20;重复拉伸,选择上面的矩形,沿Z轴拉伸12→“修改(M)/实体编辑(N)/差集(S)”,

20

选择第二层”D”形图形拉伸所得图形,减去长方体→“修改(M)/三维操作(3)/三维镜像(D)”,选择上述图形,镜像点为(281,50,8),(271,50,8),(276,50,0),不删除源对象(N)→“绘图(D)/面域(N)”,将“U”形平面创面域,然后“绘图(D)/建模(M)/拉伸(X)”,沿Z轴拉伸12→

选择所有图形,右键/旋转,基点(230,0,0),旋转10度→“工具(T)/新建UCS(W)/Z”绕Z轴旋转-15度,→“修改(M)/三维操作(3)/三维镜像(D)”,选择旋转后图形,沿ZX轴,点(0,0,0),不删除源对象(N)→“修改(M)/三维操作(3)/三维镜像(D)”,选择上述镜像后图形和源图形,沿YZ轴,点(0,0,0),不删除源对象(N)→

21

6,绘制样品放置处:“绘图(D)/建模(M)/拉伸(X)”,

选择半径为220,105,90的圆,沿Z轴拉伸-5→“修改(M)/实体编辑(N)/差集(S)”,选择大实体减去上述半径为220的圆拉伸所得圆柱体→重复差集,选择半径105的圆柱体减去90的圆柱体→“绘图(D)/圆(C)”,圆心(0,0,0),半径90,并“绘图(D)/建模(M)/拉伸(X)”,选择此圆,沿Z轴拉伸-5→“绘图(D)/建模(M)/圆柱体(C)”,圆心(187.5,0,0),半径22.5,高-50;重复圆柱体,圆心(137.5,0,0),半径22.5,高-50→“修改(M)/阵列(A)”,环形阵列,阵列数18,选择两圆柱体,中心点(0,0),填充角度360→“修改(M)/实体编辑(N)/差集(S)”,选择大实体减去36个小圆柱体→

22

7,绘制电子舌核心部分:打开新建文件→“视图(V)/视口(V)/三

个视口(3)/L”,创建三个视口,选定左边视口→“视图(V)/三维视图(D)/西南等轴测(S)”→选定右上视口,“视图(V)/三维视图(D)/

23

俯视(T)”→选定右下视口,“视图(V)/三维视图(D)/主视(F)”→新建图层,图层3,颜色为“配色系统/DIC 652”,其他都为默认→选择东南等轴测视图,图层3→“绘图(D)/矩形(G)”,第一个角点(0,0),第二个角点(75,100)→“绘图(D)/圆(C)”,圆心(37.5,100,0),半径37.5→“修改(M)/修剪(T)”,修剪所画图形为类似“D”形状→“绘图(D)/面域(N)”,选择上述修剪图形得一个面域→“绘图(D)/建模(M)/拉伸(X)”,选择图形,沿Z轴拉伸280→“工具(T)/新建UCS(W)/面(F)”,选择如下左图面→“绘图(D)/矩形(G)”,第一个角点(0,30),第二角点(260,60)→“工具(T)/新建UCS(W)/对象(O)”,选择如下右图对象→

选择默认图层→“绘图(D)/多线段(P)”,(200,2,0),(180,2,0),

(180,3,0),(178,3,0),{178,2,0),(160,2,0),(160,26,0),(178,26,0),(178,25,0),(180,25,0),(180,26,0),(200,26,0),(200,2,0)→“绘图(D)/矩形(G)”,角点(145,-5),另一角点(205,35)→选定上述矩形和多边体沿Z轴移动7→“绘图(D)/建模(M)/拉伸(X)”,选择多边体,沿Z轴拉伸,高度-80;重复拉

24

伸,选择矩形,沿Z轴拉伸,高度为8;重复拉伸,选择之前所画矩形,沿Z轴拉伸,高度-60,并“修改(M)/实体编辑(N)/差集(S)”,选择最开始的“D”形拉伸图形减去大矩形拉伸图形,如下左图→

“工具(T)/新建UCS(W)/面(F)”,选择如上右图所示面→“绘图(D)/多线段(P)”,(8,0),(18,0),(18,10),(48,10),(48,15),(8,15),(8,0),并“绘图(D)/建模(M)/拉伸(X)”,选择多边体,沿Z轴拉伸-40→“绘图(D)/建模(M)/圆柱体(C)”,圆心(9,8,0),半径2,高-2;重复圆柱体,圆心(9,8,-40),半径2,高2→“修改(M)/实体编辑(N)/差集(S)”,选择“L”形实体及与之相连实体减去两圆柱体→

“工具(T)/新建UCS(W)/面(F)”,选择如图所示面→

25

“工具(T)/新建UCS(W)/Z”,绕Z轴旋转-90度→“绘图(D)/矩形(G)”,第一个角点(0,-12.5),第二个角点(150,52.5)→“绘图(D)/圆(C)”,圆心(150,20,0),半径32.5→“修改(M)/修剪(T)”,修剪所画图形为类似“D”形,并选择修剪后图形“绘图(D)/面域(N)”→“工具(T)/新建UCS(W)/原点(N)”,将原点移至点(0,-12.5,0)→“绘图(D)/建模(M)/圆柱体(C)”,圆心(80,32.5,0),半径10,拉伸高度-5→重复圆柱体(R),圆心(80,32.5,-5),半径19,拉伸-16→重复圆柱体(R),圆心(80,32.5,-21),半径17,拉伸-4→重复圆柱体(R),圆心(80,32.5,-25),半径18,拉伸-10→重复圆柱体(R),圆心(80,32.5,-35),半径20,拉伸-35→“工具(T)/新建UCS(W)/原点(N)”,将坐标原点移至点(80,32.5,-70),如下左图→

26

选择图层,工具(T)/草图设置(F)”,选择圆心→“绘图(D)/建模(M)/圆柱体(C)”,圆心(0,10,0),半径3,高度-40→“绘图(D)/建模(M)/球体(S)”,打开对象捕捉,选择远离原点的圆柱体底面圆心为球体圆心,半径3→“绘图(D)/建模(M)/圆柱体(C)”,圆心(0,10,-15),半径3.5,高度-15;“绘图(D)/建模(M)/球体(S)”,选择所画圆柱体上底面圆心为圆心,半径3.5;重复球体,选择下底面圆心为圆心,半径3.5,并“修改(M)/实体编辑(N)/并集(U)”,选择XY平面下圆柱体与球体,如上右图→

“修改(M)/三维操作(3)/三维镜像(D)”,选择上述所画圆柱体和球体组合,镜像面三点(25,0,0),(25,0,5),(25,5,0),不删除源对象(N)→“修改(M)/三维操作(3)/三维阵列(3)”,选择靠近坐标原点的圆柱体和球体组合,环形阵列(P),项目数6,填充角度360,旋转阵列对象(Y),阵列中心点(0,0,0),(0,0,5)→选中同一边三个删除→“工具(T)/新建UCS(W)/原点

27

(N)”,将坐标原点移至(50,0,0)→“修改(M)/三维操作(3)/三维阵列(3)”,选择靠近坐标原点的圆柱体和球体组合,环形阵列(P),项目数8,填充角度360,旋转阵列对象(Y),阵列中心点(0,0,0),(0,0,5)→选中同一边四个删除→

选择默认图层→“绘图(D)/建模(M)/拉伸(X)”,选择最上面“D”形图形,沿Z轴拉伸45→

8,拼接成完整图形:选择所有实体,“右键/旋转(O)”,基点为

(0,0,0),角度为45度→打开电子舌底座图,即第一个文件→“工具(T)/新建UCS(M)/Z”,绕Z轴旋转90度→将第二个文件夹中的图形复制并粘贴到第一个文件夹的图中→工具(T)/草图设置(F)”,

28

选择圆心,端点→“工具(T)/新建UCS(M)/Z”,绕Z轴旋转-45度→“绘图(D)/直线(L)”,打开对象捕捉,连接粘贴实体底座出圆心点和点(0,-37.5,0)→

选中粘贴实体,右键/移动(M),基点由粘贴实体底座圆心点到第二点(0,-37.5,0)→删除多余线→

29

四,设计收获

通过几个星期的努力,从数据测量收集,整理,绘制草图,寻找画图的最佳方式,到最后的正式画图撰写设计过程,每一步都是小心又谨慎的进行着,因为每一个步骤都可能关系着后来的每一步骤,所以在边试着画草图的过程也在不断的完善着数据和寻找最佳画法。

在绘图的过程中主要是运用我们书本上和老师平常授课的内容,例如三位阵列,三维图形,对象捕捉,极轴追踪,正交,草图设置等都是常用的操作。特别要注意的是要反复进行草图设置,还有注意DYN的使用等。遇到不会的地方会先自己寻找解决的方法,实在想不到会请教同学和老师。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我们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例如,为了方便画图和防止出错,可以设置不同的多个视口,可以在

30

不同的视口进行画图。为了更好的画图,需要不断地转换坐标,我们用了新建面和对象来实现。又如当要将两个图形组合,首先要将坐标方向设置成一样,然后复制,连接两图形对应点进行移动。还有有的图形有一定的角度,不容易用坐标定位,我们可以运用极轴追踪或先画好图形,再将图形指定特定基点旋转也能达到效果等等。也许我们的方法不是最好,但是通过自己学习的过程,解决不同的问题,这样学到的知识印象更为深刻,而且更有意义。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我们不能理解的,在消隐过后,我们画的放样品的槽显示不出来,但在渲染过后又能看到,而我们在画的过程中没有步骤错误,这是我们感到比较疑惑的地方,我们通过上网查询没有找到解决方法,老师说可能是系统本身的问题。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我们相信,总有会解决的一天,因为不光是我们,像我们一样努力追寻知识殿堂的大有人在,也许我们在这群人中不是最优秀的,但是我们相信:我们会是不断努力,不会轻言放弃的那类人。

这是我们一个团队的成果,不同人有不同的思想和思路,我们在画的时候经常讨论,相互交流方法和思想,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所以我们在一起创作的时候不仅锻炼了团队协作精神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彼此的友谊,所以这是一次十分有意义的经历。

31

32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项 目 权重 0.4 0.3 0.3 总 成 绩 成绩 成1、设计过程中出勤、能力、水平、态度等方面 绩2、说明书书写及图纸(作品)规范程度 评3、答辩 定 教研室审核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教学院(系)审核意见: 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33

3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7tg.html

Top